首页 > 法律文档 > 合同范本 >

工程合同样例集聚【汇集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67782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法律文书“工程合同样例集聚【汇集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食品添加剂论文范文【第一篇】

论文关键词 情节犯 定量因素 滥用食品添加剂 定罪情节 量刑情节

一、情节犯基本内涵界定

(一)情节犯的基本概念

情节犯的概念,主要有以下观点:(1)狭义情节犯:指刑法分则中明确规定了“情节严重”、“情节恶劣”、“情节特别严重”等条件的犯罪,即法条中必须有“情节”二字。狭义情节犯是与数额犯、结果犯相并列的犯罪类型。(2)广义情节犯:指以一定的概括性情节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此处的概括性情节不限于“情节”二字,而是包含了行为情状、数额和后果等多种因素在内的情节,如“情节严重”、“数额较大”、“造成严重后果”等。(3)最广义情节犯:一方面,刑法总则中犯罪概念的“但书”规定,是对分则中所有犯罪的情节限制,属于总则情节犯;另一方面,刑法分则中对犯罪的罪状描述,大多包含着行为情状等情节,属于分则情节犯。在此基础上可将犯罪划分成“情节犯”与“非情节犯”两种基本类型。

上述观点中,本文采取的是第二种广义情节犯的概念内涵。将情节犯限定在刑法条文的“情节”二字上,未免过于狭隘教条,“情节”是犯罪构成中的定量因素,包括能够对行为进行程度衡量的情节,如数额、结果等,这些情节并不局限在“情节”字眼上,情节犯的实质即是对犯罪进行定量因素的考察。但是对“情节”的理解也不可过宽,若把情节理解为与行为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人身危险性有关的一切主客观事实情况,如行为时间、地点、方法、目的、动机、身份等,则刑法分则中多数条文对犯罪的罪状描述都可归入情节中,则都为情节犯,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此基础上的“情节犯”与“非情节犯”的犯罪类型划分也使情节犯失去了存在意义。

(二)情节犯的存在原因

我国情节犯这一犯罪类型是有其存在必要的。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中均有对情节的限制。一方面,我国刑法犯罪概念中的“但书”规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这是总则中定量因素的规定,本质上是对犯罪“严重社会危害性”特征的实质描述,将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排除,起到限制入罪的功能,适用于分则中所有罪名。另一方面,我国的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的唯一条件,在犯罪构成中,包含着对犯罪的形式与实质判断,这与大陆法系的三阶层体系有本质的区别。在三阶层体系中,犯罪构成符合性仅是形式标准,是否构成犯罪,还要经过违法性和有责性的判断。三阶层体系在违法性层面对犯罪进行实质评价,即行为是否具有可罚的违法性,只有达到可被刑法处罚的严重的法益侵害程度时,才符合违法性要件,从而排除了违法性较低的行为。另外,国外对犯罪的评价多采取“立法定性,司法定量”模式,在司法过程中对危害性较小的行为进行非犯罪化处理。而我国采取的是“立法定性又定量”模式,刑法分则中的“情节恶劣”、“数额较大”、“造成严重后果”等情节条件,即是分则中定量因素的规定,是对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具体描述,起到可罚的违法性的限制作用。总之,我国之所以存在情节犯,是为了描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达到了应当被刑法处罚的程度,将危害程度较低的违法行为排除,从而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衔接,控制刑法的处罚范围,保障刑法的谦抑性。

(三)定量因素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定位

定量因素是指对情节犯中的“情节”条件能够进行量或程度的衡量的因素,如行为情状、数额、结果等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它是综合评判某一行为是否达到严重社会危害性程度的衡量标准。对于定量因素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定位问题,本文较倾向于王莹博士的类构成要件复合体说。即将定量因素与构成要件的关系分为两种类型四种情况。(1)定量因素在该罪的基本不法量域内,则属于构成要件,定位于“整体性规范评价要素”。(2)定量因素超出了该罪的基本不法量域,不属于构成要件,其中又包括结果加重犯、客观处罚条件及构成多次符合的情形和其他刑事政策因素四种情况。这种区别对待的定量因素体系在实践层面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情节犯框架内对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详析

(一)滥用食品添加剂方式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滥用食品添加剂是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2013年5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的《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第1款将其规定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该法条中“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是对行为危险性的描述,即滥用食品添加剂只要达到“足以造成”的危险即可入罪,不要求确已造成实害,属于具体危险犯范畴。具体危险犯是指在个案上已经引起刑法保护客体的危险,此危险状态可以在经验上被感知。应该明确,具体危险犯与抽象危险犯不同,抽象危险犯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某种行为,就被拟定为产生了危险,无论这种危险是否真实存在,也无任何情节要求;而具体危险犯则要求危险的真实存在,且达到一定被感知程度,并非实施了某种危害行为就构成犯罪。因此足以造成某种具体危险是衡量行为危害性程度的量的标准之一,法条中的“足以造成”是对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情节限定,是定量因素。虽然情节犯与危险犯的分类标准不同,但从上述分析可得知,“足以造成”某种危险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情节,是对行为法益侵害性程度的判断,此处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属于情节犯,可以用情节犯的基本理论进行规制。

(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定量分析

1.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内容

食品添加剂与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有着本质区别。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增味剂、防腐剂、香料等。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产业都在使用食品添加剂,在标准范围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能够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对人身健康无害,例如防腐剂抑制细菌、延长保质期;但若长期超限量、超范围滥用,则可能会造成慢性中毒或癌症等严重后果。而吊白块、蛋白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均属于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这些物质多是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是法律严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解释第9条规定“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综上所述,不能将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相混淆,这是研究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前提。

2.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类型

解释的第8条第1款,“违反食品安全标准,超限量或者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规定了两种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方式,即超限量和超范围滥用。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分类、限量标准和使用范围,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明确规定。

“超限量滥用”是指超过了标准中允许的某种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如果汁饮料、乳饮料、蜜饯中所添加的防腐剂、甜味剂、人工色素的最大使用量都是有限度的,若超量的添加来延长保质期、降低生产成本,则是超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超范围滥用”是指超过了标准中规定的某种添加剂的具体使用范围。如“染色馒头”中使用的柠檬黄是一种仅限于冷冻饮品、配制酒、糖果等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不允许在中式糕点中使用,所以在馒头中使用就是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另一种比较隐蔽的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方式是:在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时,滥用使用标准中允许的“带入原则”,通过食品配料将食品添加剂超范围地带入到食品中,主要涉及到色素、防腐剂、护色剂等。如肉制品中不允许添加苯甲酸钠防腐,但酱油中可以使用一定限量的苯甲酸钠,为了给肉制品防腐,在酱油中超量添加苯甲酸钠后再加入到肉制品中,就是滥用“带入原则”的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3.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定罪量刑情节

工程合同【第二篇】

关键词:承包工程;承包商;业主;招投标;合同;管理;风险

1承包商参加竞标的目的:摆脱困境,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竞争压力,寻求高额利润;占领地域,保持先入优势;开拓新领域,减少单一风险;平衡发展,打造知名品牌。

2承包合同的形成过程投标前工作承包商通过承包市场**,大量收集招标工程信息;招标工程信息的分析和选择;参加资格预审;购买招标文件。

承包商编标和投标为了即能取得工程,又能赢得利润的目的,在编标和投标过程中,承包商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全面分析和正确理解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所确定的招标条件和方式、合同条件、工程范围和工程的各种技术文件是承包商报价的依据,也是双方商谈的基础。所以承包商必须全面分析和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弄清楚业主的意图和要求。特别是对于国际工程,承包商会由于投标期限和外语水平限制,对招标文件理解不透、不全面甚至错误,发现了问题也不进行答疑,自以为是地理解合同,会造成许多重大失误。

全面的工程环境**工程环境包括工程项目所在国、所在地,以及工程的具体环境。工程环境对工程的实施方案、合同工期和费用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也是工程风险的主要根源。在不同的国家,工程环境千差万别,投标前承包商必须深入地了解项目所在国的工程环境,不然会使项目在实施

编制和确定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施工方案一般应包括的内容如下:施工总体布署和场地总平面布置;施工总进度和单项(单位)工程进度;选择和确定各类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数量及配置;劳动力数量、来源及分批进场时间安排;估算主要的和大宗的建筑材料的需用量、来源及分批进场时间安排。自采砂石和自制构配件的生产工艺、设备说明;大宗材料和大型设备的运输方式;现场水电需用量、来源及供水、供电设施;临时设施数量和标准;某些特殊条件下保证正常施工的措施,项目安全措施;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预算分析一般来说,工程预算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的结果:人工、材料、机械的预算单价;工程量清单中所列各分项工程的直接费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工地管理费各分项费用额和总额;总部管理费;工程预算总成本;在确定利润和不可预见风险费后,得出的工程总报价和工程量清单中所列各分项工程报价。

制定投标策略并作出报价一般而言,投标策略的内容主要有:以信取胜。就是依靠企业长期形成的良好社会信誉,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优良的工程质量和服务措施,合理的价格和工期等因素争取中标;以快取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施工工期,并能保证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使招标工程早投产、早收益,以吸引业主;以廉取胜。

在投标策略确定后,就可以采用一些报价技巧,这些报价技巧是指在投标报价中采用一定的**或技巧并且业主可以接受,而中标后又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填写投标书,并准备相应的附件,在投标截止期前送达业主。

投标书作为合同的一部分,它是承包商提交的最重要的文件,他通常包括:投标书及其附录;工程量清单及其报价单;投标保函;与报价有关的技术文件,如施工总进度计划、主要施工机械表、材料表及报价、项目**机构表、主要工程施工方案、总平面布置等等。

参加工程投标,在承包合同的形成过程中,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事项:经济担保(或保函)的办理手续,如投标保证书、履约保证书以及预付款保证书;保险的办理手续,如工程保险、第三方责任险、施工机械损坏险,人声意外险、货物运输险等;**费。能否中标,除了靠施工企业自身的实力(技术、财力、设备、管理、信誉等)和标价的优势外,还得物色好得力的**人去活动争取,一旦中标就得付标价2%~4%的**费。这也是上的惯例,并且某些国家,如沙特***等规定外国承包商必须有**人才能在本国开展业务;不得任意修改投标文件中原有的工程量清单和投标书的格式;计算数字要正确无误;所有投标文件应装订美观大方;递标不宜太早,一般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截止日前一二天内密封送交指定地点。

3管理工作承包商在招标投标阶段艰难的处境通过招标投标形成合同是工程承包合同的特点,又是承包商的业务承接方式。在招投标过程中承包商处于十分艰难的不利的境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业主采用招标委托工程,形成了工程的买方市场,有时有多达几十家承包商竞争一个工程,而最终却只能有一家中标,由于竞争十分激烈,业主总是掌握主动权;业主或委托的招标公司起草招标文件,常常会有十分苛刻的招标条件和合同条件,而且不容许承包商修改这些条件。标书中一般会规定,如果不完全响应这些条件,则投标作废标处理;尽管合同风险很大,由于承包市场竞争激烈,承包商为了中标,有时会不惜竟相提出优惠条件,压低报价,以提高报价竞争力。

由于中标的可能性通常很小,在投标期间承包商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作详细的环境**和现场勘察,否则如不中标损失太大,因为业主不会补偿不中标单位的损失。因此,这必然影响投标人的精度,有可能投标价格和项目实际建设成本会出现成倍的差异。

对于国际工程,通常招标条件和合同条件会采用国际通行的、相对于比较公平的FIDIC合同条件,或者根据本国情况做少许。

合同管理在这个阶段的基本任务在招投标阶段涉及合同管理的工作主要有三类:投标以及合同签定的高层决策工作,例如投标方向的选择,投标策略的制定,合同谈判战略的确定,合同签定的最后决策等;合同谈判工作。承包商应选择最熟悉合同,最有合同管理和合同谈判方面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人作为主谈者进行合同谈判;招标文件及合同条件的**分析工作。合同管理在承包合同形成过程中,既在报价和合同谈判中起着重要作用。为配合承包商制定正确的报价策略,配合合同谈判,要认真对待如下几项工作:进行招标文件分析和合同文本**;进行工程合同的策略;进行合同风险分析;为工程预算、报价、合同谈判和合同签定提供决策的信息、建议、意见、甚至警告,对合同修改进行法律方面的**.

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由于招标形式等不同而存在差异,如BOT、EPC、固定总价、固定单价等等不同的招标方式,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在程序和内容方面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上文所述的只是对通常状况下的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工作作了浅显的论述,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工程项目招投标。此文的。目的只是为了给参与水电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新来人员提供指导、参考,起一个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1]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施工合同条件。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5月。

[2]成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J].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2版。

食品添加剂论文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检验方法;比较

引言:

食品添加剂主要的作用是增加食品的色泽及口感,还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时间,我国当前已经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比例及范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随着食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的运用日趋增多,开始给食品的安全带来隐患,人们开始对食品添加剂重视起来。本文在论述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及危害成分的同时,重点分析了食品添加剂检验方式。

一、食品添加剂概述

食品添加剂指的是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添加到食品当中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能够对食品质量方面及色香味起到重要作用,并不具有营养价值,也不以食用作为目的,同时也不含有营养强化剂和残留的污染物及农药。按照来源划分主要分为化学合成添加剂和天然食品添加剂,化学合成添加剂主要经过相应的化学手段而得到的无机物质或者有机物质,难免含有一定程度的毒性,要严格控制添加的剂量。而天然食品添加剂指的是将动植物的组织或者分泌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作为原料,在提取和加工之后得到的物质。例如在植物中提取而出的番茄、辣椒的红色素。按其用途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许多种类,如:增稠剂、着色剂、发色剂、防腐剂和甜味剂等等。这些中大多数都是化学合成添加剂,都是经过化学反应而合成的物质,部分含有毒性,因此要对添加剂的规格剂量及含量成分等要认真进行研究和分析。所以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技术分析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技术测定方法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物质成分的添加剂有不同的检验方法,在检验的时候,首先将混合物里面的分析物质提取出来,再进行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重点是毒性试验,要想食品添加剂得到安全的使用,必须要先对毒理学进行分析。食品添加剂的毒理试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的试验,其中急性的毒性试验指的是施行一次很大的剂量以后,对动物机体出现的作用来进行分析。可以观察物质在摄入之后较短时间之内呈现的毒性,来分析对动物的致死量。亚急性的毒性试验指的是在急性毒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被检验物质的毒性做出进一步检验,来验证其毒性对生理功能及器官的影响,和估计产生影响的对应剂量,再为慢毒性试验开始做准备,试验期为3个月左右。慢性毒性的实验指的是分析少量被测试物质在长期的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毒性,确定出被测试物的中毒阈剂量以及最大无作用量。

最大无作用量是指长时间摄入被测试物质,但没有中毒现象的每日摄入分量,又称为最大无效量。中毒阈剂量为最低中毒的剂量,指的是能够导致机体出现轻微中毒最低剂量。在对食品添加剂做毒理试验之后,会有效的判断食品添加剂使用量及正确的使用方式,并且还检验了食品添加剂中的毒性,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提供了保障。食品添加剂在确定使用标准的时候,要先进行慢性毒性试验,将最大无作用量结果做出分析,如果把动物数据适用于人体的时候,要考虑到品种和个体间的差异性,需要缩小100倍左右。而且还需要对平均体重的日允许摄入量及人体日允许摄入量做出分析,按照膳食中包含被测物质每日摄入量,对食品添加剂在某食品最大摄入量做出计算。

三、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分析与研究

食品添加剂检验方法是按照添加剂物质来做出划分的,当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检验方式和标准有很多,但与国际上的先进检验水平和方式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落后性,而且没有系统性,标准相对比较分散,不利于我国食品添加剂检验技术的发展和研究,要想提高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检验水平并作出进一步研究,需要尽快与国际上的技术水平接轨,把快速检验当作重点,要注重精密检验,来对食品添加剂检验方式做出研究。把国际的检验标准作为基础,有助于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确立研究的方向。上述的研究方向中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检验和使用技术,都是现今我国食品添加剂监管测定和使用的主流方向,其主要是为了方便基层检验机构进一步开展工作,并使我国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有效的管理。

对于食品添加剂中防腐剂的检验主要包括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检验,过氧乙酸的检验,山梨酸和山梨酸钾的检验等。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检验采取酸碱滴定法,在试样里面添加饱和氯化钠的溶液,在碱性的条件下萃取,将脂肪和蛋白质相分离,再进行酸化,苯甲酸由乙醚来提取,最终用标准碱液滴定。还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先对样品进行处理,再按照保留的时间定性,用外标峰面积法进行定量。食品抗氧化剂的检验方式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此外还有比色法,气相色谱法等检测方式,一般先用乙醚和正己烷等溶剂做萃取,再用乙腈做液分配,用极性溶剂做测定。对于食品的甜味剂,例如天冬糖、糖精钠等,经常采用气相色谱法,主要运用亚硝酸钠能够对食物中的甜蜜素进行分解,产生的环己醇会在酸性时酯化为容易挥发的环己醇亚硝酸钠,来完成气相色谱法的测定,把样品放在冰水浴里面,再加入硫酸溶液及亚硝酸钠溶液并且摇匀,在冰水浴里面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加入氯化钠和正己烷进行震荡,再静止分层,最终得到正己烷的提取液。

因为食品的基质是比较复杂的,几乎所有的分析检测方式在进行样品的备准处理时,都很繁琐,而且很多针对特定基质和处理方法的应用范围很窄。所有的检验方法很多只能做到对食品中一种或少数几种添加剂进行检验,不能同时进行多种添加剂的检验。色谱方式虽然是当前测定方式的主体,但不能用作最终验证结果的方式。

四、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技术展望

为了使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检验方式技术水平达到国际的技术水平,并推动我国食品的进出口贸易,在以后几年中,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检验技术一定会趋于国际化的方向而发展。要注重结合国际的先进分析方式,不同的分析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监测数据及结果。进出口的食品因为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方式和标准有区别,会致使检测结果不尽相同,甚至会影响食品进出口的贸易开展。所以要采用先进的检验方式和分析技术,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进而促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

结论:

我国的食品安全检验单位及检验人员,要对食品添加剂的运用采取高度重视。随着当前食品工业的快速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因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标准及检验过程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食品添加剂的检验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检验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检验的准确性,防止在食品当中加入非法添加剂,提高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水平和监管力度,加快技术研究,使我国的人民健康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于江虹。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食品科技。 2004(06)

[2] 张蕾,张学俊。 浅谈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J]. 中国调味品。 2011(01)

[3] 刘瑜,赵颖,金雁,曾凡,姚家彪,钟钰,蒋施,徐宜宏,李晓东,李旭。 果汁饮料中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改进[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1(04)

食品添加剂论文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肉类;教学改革;特色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早已成为食品业界的共识[1]。这一共识在肉制品加工行业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食品添加剂在肉品加工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改善肉品的感官品质、延长货架期,而且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3]。然而,由于近些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食品添加剂是消费者最不放心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4]。一方面不良媒体的歪曲和夸大事实的报道,食品添加剂被误认为是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5]。另一方面,加工中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伪劣添加剂等现象,严重危害人体健康[6]。因此,怎样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和如何使用食品添加剂,进行探索食品添加剂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十三五”期间,为国家“双一流”战略服务建设,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精神,郑州轻工业学院紧盯“特色骨干大学”建设目标,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学科群”获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项目为契机,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提高为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7]。根据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要求,结合中原经济特点,食品工业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河南省肉类工业的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肉类加工企业销售的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火腿肠的产量一半来自河南。因此,本文打破传统的以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为教学模式,构建以肉类为教学载体,以食品添加剂在肉类加工中的功能为主线,探索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促进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

1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食品添加剂的传统教学内容按照分类依次讲述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性质、毒性、使用方法、应用范围与剂量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原理、注意事项等。对于学生来说,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各类食品添加剂相对独立,缺乏相关性,在学时有限情况下不容易快速掌握[8]。而且随着食品工业快速发展,新型食品添加剂层出不穷,而教材内容不可能及时更新。为了提高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食品添加剂理论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以下改革:第一,构建以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的功能为主线,遵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的相关规定,着重阐述“为什么要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什么食品添加剂”和“怎样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以肉类为载体,按照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为主线优化教学内容,其中包括延长肉类产品的贮藏期限、提高肉类产品的营养价值、改善肉类产品的组织结构、增强肉类产品的可接受性(颜色、风味)以及改善肉类加工的单元操作等。第二,增加肉类食品添加剂学科的前沿信息。通过关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中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发展方向,将行业和学科发展的研究动态包括新技术、新产品等融入到理论教学中。例如,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是研发复合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在改善肉类产品的组织结构和保水性方面常规使用磷酸盐,而为满足现代消费者追求健康肉制品的需求,则增加讲解新型复合无磷保水剂的应用发展。第三,增加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关于滥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和非法添加物使用的违法案例。以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的案例为切入点,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增加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解释,从科学层面树立正确的食品添加理念。以夏季肉类烧烤引发食物中毒事件为例,让学生感受肉类加工中亚硝酸盐的作用、使用方法、安全评价等,准确的认识亚硝酸盐使用是提升肉品品质、保障肉品安全的客观需要,进而理解学习食品添加剂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

2实践教学改革

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学科。然而,许多高校《食品添加剂》课程安排学时少,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讲解,轻视实践教学环节。而且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是按照指导教师规定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去做,缺乏主动思考与分析。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建立食品添加剂与其他专业课相融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将食品添加剂分别融入到食品工艺学、食品物性学、食品感官评定分析等课程中。例如,在食品工艺实习教学中,借助学校教学科研及合作企业优势,由企业专家和指导教师根据肉品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置“肉类工艺学”[9]。以肉类为载体,以加工工艺流程为主线,设计制作西式与中式肉制品,通过原料预处理、产品配方、工艺流程等环节,理解各类食品添加剂(品质改良剂、护色剂、香精香料等)在肉类加工中的作用、使用方法、感官效果和安全性。其次,指导教师利用参观实习周,带领学生直接深入肉类企业生产第一线,如双汇、大用、众品等知名肉类企业,现场讲解不同肉类产品的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技术、工艺流程等,既拓宽学生的眼界,又巩固理论知识。另外,鼓励学生走出去,进行肉类食品市场调研,调查消费者需求特点和肉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状况[10]。在学校设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开发新型产品,增强应用食品添加剂的创新能力,设计消费者追求的健康营养型肉制品。在开展项目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查阅资料、选择合理的食品添加剂,根据产品特点设计合理肉品工艺流程,并且利用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方法优化工艺条件,分析测试食品添加剂对肉品品质的影响。在项目实施总结中理解使用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方法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法转变

《食品添加剂》传统教学方法以传授法为主,按照分类向学生传授知识,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忽视了教学方法中以学生为主体[11],降低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达到特色骨干大学建设下食品添加剂的教学教育目标。因此,在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更新和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增加多种授课方式,实现食品添加剂在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根据食品添加剂在肉品加工的功能为主线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资源鉴赏中外著名肉制品,介绍其加工特点,然后以提问题方式引发学生着重思考“为什么要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什么食品添加剂”和“怎样使用食品添加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强化案例式教学方法,列举近些年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安全热点事例,例如瘦肉精、亚硝酸盐中毒、“猪肉变牛肉”、“胭脂红加入卤制的原料肉”等,再结合讨论教学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或以PPT制作进行自我展示等。同时邀请企业研发专家走进课堂进行交流互动,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理念,同时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专业修养。另外,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肉类食品添加剂市场调查,充分了解食品添加剂应用的动态,然后让学生以代表性的肉制品选择进行分组,讨论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加工的作用,并结合科技文献资料,制作PPT,由学生为课堂的主角进行讲解。内容既可以是肉类加工中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的研究动态,又可以是关于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加工的安全问题。经过各组收集资料、讨论、展示、教师归纳总结、答疑互动等环节,不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提高学生科技文献检索能力和写作报告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4考核方式改革

《食品添加剂》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学生的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为依据,往往忽视对学生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这样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特色骨干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因此,考核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平时成绩,相对期末考试定成绩模式。根据以肉类为教学载体建立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构建平时作业成绩、课堂讨论和PPT展示、实践报告与项目结题、期末成绩的综合评价体系。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平时作业成绩占20%,采用课后留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书籍与文献撰写完成,指导教师批改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食品添加剂知识掌握水平。课堂讨论和PPT展示占成绩20%,考察学生的查阅资料、制作PPT与演讲水平,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概况评价信息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实践报告与项目结题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调研情况,新产品配方研发与项目实施情况,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全程化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食品添加剂的教学质量,为实现特色骨干大学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目标奠定基础。

5总结

在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背景下,本文围绕河南食品重要产业即肉类加工业,进行以肉类载体的食品添加剂教学改革探索,针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以食品添加在肉类加工的功能为主线,从理论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教学方法转变和考核评价方式改革4个方面实施,增强食品添加剂的教学效果,为促进特色骨干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全面提升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宝国。食品添加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刘甲。我国肉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管理[J].肉类研究,2010,2:71-75.

[3]徐萍,刘骞。肉类工业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J].肉类研究,2009,5:48-50.

[4]孙金沅,孙宝国。我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4):96-97.

[5]王蓓,曹雁平,孙宝国,等。新食品安全形势下食品添加剂教学改革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5,33:59-60.

[6]杜震钢,刘震,郑建峰。政府对肉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管理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7:21-22.

[7]董星。深化改革、突出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J].河南教育(高教),2016,1:28-29

[8]张涛,郭钰洁,沐万孟,等。食品添加剂课程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2013,16:66-68.

[9]栗俊广,白艳红,张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轻工科技,2017,5:140-141.

[10]张丽华,董宇,支欢欢,等。食品工艺学教学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激发和培养[J].轻工科技,2015,2:181-18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50 126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