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精选5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精选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第一篇】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搞好角色定位。
大学生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他们具有年龄优势和知识才能优势,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更重些。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德才兼备,而且“德”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大学生要坚持全面发展,更要坚持“以德为先”,要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大学生,要有很强的道德荣辱观,自觉地、高标准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包含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内容,也包含了在社会中立足和增强竞争力的各种品质要求,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对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大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方面做出表率,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具体标准和基本要求,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从现在做起。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本领直接决定了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甚至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命运。所以,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多长见识,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大学生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服务山区和服务农村为重点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道德、法律、科教、文化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农村,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践科学发展观
四、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做到自省自律、知耻改过。
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理论中,对于自省、改过、慎独等都非常重视,要求人们“日三省吾身”、“过则勿惮改”、“君子慎其独”,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一位哲人曾说:“失去羞耻之心会使人陷入麻木,激发羞耻之心会使人改过向善。”不辨是非难处事,不知荣辱不成人。因此,在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中,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观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明辨是非荣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使优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成为他们主动的人生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契机,发挥大学生的人才素质优势,建设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
五、大学生应以城市、农村为实践基地,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我国,青年知识分子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仍然是投身于具体的生活实践,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只有真正融入人民群众中,人生才会立志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自觉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可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是在实践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于举止投足之中,内涵于一点一滴的人生奋斗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作为决定性的主观因素,将通过大学生踏踏实实的努力,身体力行的付诸实施,在克服来自自然、社会、自我的障碍和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实践。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第二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一)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最高层面,是指对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从根本上说,是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我们必须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在这个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挖掘和鼓励大学生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对国家、民族追求的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有同现阶段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才有其现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向导。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大学生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三)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时代精神,是一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崇高精神,它以长期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基础和依托,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呼唤,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荣或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斥。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是个别的、零散的荣辱观念的理性升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居于重要地位,它指的是对公民思想行为选择标准的价值认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它是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应该养成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的概括达到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的新高度。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第三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我们大学生只有自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才能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
首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大学期间,同学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确定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的理想信念来引导.我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其次,我们要做忠诚的爱国者,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
再者,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人生的价值,赋予人生与众不同的意义.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们一生影响很大.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我们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并且要增强法律意思,做一个知法、明法、守法的公民.总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是一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大学生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第四篇】
摘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解决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思想工程,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为人民普遍接受和切实践行。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角度出发,以社会生活为切入点,探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提出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培育;践行;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2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我们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24个字,从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从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从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然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一、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前提,是有一颗积极思考的赤诚之心和敢于质疑的谦虚之心。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凝练,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比如,24字里法治为什么是治理的“治”而非制度的“制”?还比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那么法治是否应该放置于国家层面,为什么将其放置在社会层面?笔者认为,这其中都有其深刻的道理。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是要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努力把握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涵义。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针对大学生而言,想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途径是加强学习,深刻领悟。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和学习感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着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融入。特别是高年级的大学生,更应该静下心来,经常阅读相关书籍,认真反思,深刻领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大意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途径是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在人的道德意识逐渐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道路上,大学时期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人的一生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做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时刻牢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讲道德、知荣辱,努力提升个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做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而在社会生活中,应当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维护公共秩序,做社会公德的维护者和践行者。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大学时期,我们将要面对许多人生问题,面临许多重大选择。这就需要我们拥有科学的理想信念,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奋斗志向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的,只有我们每一个人不断朝着理想前进,才有祖国明天的繁荣富强。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遵循之后,便要外化为切实行动,即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暑期是一个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的假期,在这个时间段里,大学生们可以自发组建暑期实践队伍,去农村、社区、街道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生活,寻找其落地生根的土壤,通过政策宣讲、参加论坛、支教实习、走访先辈、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贴近生活实际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参与理论研讨活动。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理论研习论坛,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以及老师对同学的言传身教,不断深化挖掘,积极创新,逐渐凝练成自己的理解,并付诸亲身实践去予以验证。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网络的力量,积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
三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当代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有爱心懂得感恩的群体,应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带去心灵上的安慰。同时,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会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老人群体的关爱,会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深化,它是我们党和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凝练而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魂。
四、结语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经过程就是总结和思考。参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并不意味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已经完成。作为一名大学生,还要具备总结和思考的能力,这是对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的更高要求,也是青年一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树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入理解和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时代意义,撰写心得体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真正形成成果,并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实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价值。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兼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J].探索,2013,2:171-173.
[2]张伟娟.刍论完善志愿服务活动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导刊,2014,8:16-19.
[3]余林,王丽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86-93.
[4]赵甲明,董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36-39.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第五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们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息息相关。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推动各个民族之间开展文化交流和创新的有效方式。
一、践行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本质表现,是保障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重要精神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当代高校学生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保障国家稳定和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后备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浪潮中,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差异性、易变性等特点。因此,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少数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他们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构成了少数民族的精神内涵,甚至决定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在高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少数民族学生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邀请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将其作为典型代表来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效果,根据其所在地的发展变化和内在体会抒发自身感受,那么这种具有强烈代表性的受教育感悟,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力量得到更全面充分展现。所以,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发展需求,同时也是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前提。
二、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组成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关键在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但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在各类社会思潮和文化价值观的碰撞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价值取向以及社会责任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对于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稳定的现实基础。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未来发展的推动者,容易成为外部势力争夺和利用的对象,这些外部势力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来达到调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统一的目的,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造成了阻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现文化认同的核心要素,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它能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形成指引力量,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规避因价值观混乱而产生的个体行为失范,从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全和谐。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经济因素。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建设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即将实现。而在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这直接影响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少数民族地区受地理位置、文化习惯、人口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与沿海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发展的差异会使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实际上,党和国家始终将少数民族的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出台的各类政策和方针中都将少数民族的利益和发展考虑在内。但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内涵,也因此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产生误解。2.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文化的渗透方面。我国在全面发展中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愈加密切,在这些交流中,既有利用经济方式交流的,也有通过文化方式交流的。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产生了新的内涵,其他新思想也顺势进入我国的文化领域中。从正面来看,这些新的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前进,也能解决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但从反面来看,一些外来的新文化有悖于我国一直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些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不一致的思想文化不仅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更阻碍了高校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3.时代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化时代。当前,网络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主要方式。随着第一批“00后”进入大学校园,网络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发展中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是网络冲浪中的主体人群。其渴望通过网络了解外部的一切信息,也乐于通过网络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其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但网络中存在的各类未经过滤的信息也给高校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极大冲击。在信息时代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更需注意互联网信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的影响,高校及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正面手段,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辨别网络信息属性,增强国家认同感,以此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充分发挥。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向度
1.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利用好高校课堂这个主渠道。践行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前瞻性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教学体系中。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马克思主义相联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另一方面,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以深刻性原则为指导,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充分融合。要妥善利用说服和说理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内涵讲清楚,以此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了解、认识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践行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点,要将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合。首先,要挖掘各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内容,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多样化中谋求共同发展,以博大的民族认同情怀,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其次,要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结合,将民族文化当作内容载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进行创新性开发。最后,以民族文化内涵为价值导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进行具体阐释,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常态化发展轨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少数民族学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从了解到实践的蜕变,最终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觉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我们要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渗透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每个角落。利用日常行为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为强大的理想信念,以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认知产生深刻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常态化并非指教育的刻板化,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变通,不能只进行表面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做到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中国改革与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而民族安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发展具有密切关系。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教育;以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到常态化发展轨道中,最终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为个人行为实践准则;从而为实现民族团结,建设更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