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汇集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数学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汇集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数学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第一篇】
20xx年11月29日至20xx年12月3日,我作为物理教师有幸参加了由甘肃省装备办公室组织的教师实验技能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在榆中县甘肃银行学校举行,培训共5天时间,时间虽短暂,但通过培训让我对于初中物理学科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获益匪浅,本次实验教学培训主要内容是中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新课改实验配备标准解读、中学理科实验创新理念和方法、实验操作与案例解析,对这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很复杂的。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只依靠语言和一些直观教具,有时学生很难透彻理解,不容易获得巩固的知识。通过亲手实验,情形就截然不同。通过这个实验,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获得的知识根深蒂固,也能调动他们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亲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
要学好物理科学知识,必须具备使用各种仪器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要在实验过程中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要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使印象深刻,知识巩固,这样就能获得照实物绘制简图的技能。学生掌握了这些技能,既有利于当前的学习,也为将来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开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中,经常存在着对实验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用肉眼观察、用手操作,还要区别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随着实验经验的积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辉大大提高。
(4)、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习惯。
实验课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阵地。在每堂课上,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求,对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出严格的要求。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指导和检查学生是否按顺序按常规认真操作、是否按实验的要求作深入细致的观察、是否按事实下结论,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的差错。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认真实验。这样,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对待工作的责任感等。在实验过程中,还要要求学生养成全面照料仪器、细心爱护仪器、妥善收拾仪器以及处理废弃材料等科学习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并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德。
二、转变思想,重新认识实验教学。
以前的实验教学是以学习知识为目标的,而现在是以学习探究方法为主。我们要及时转变观点,把握实验教学的侧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弄懂知识原理,而是培养是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技巧,不是重理论而是中实验验证,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能自我发展的学生,才能让学生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有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深入细致地研究实验,设计实验。
新形势下,新的实验教学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验教学前一定要对实验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在实验中可能存在或发生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实验不让突发事件影响正常地实验教学,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而是细致地设计每一个实验环节,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实验赋予了物理学科思想和内容,实验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同时物理实验自身也是不断发展的。
实验教学是变单纯的理论灌输为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式,加强实验教学既是理科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搞好理科教育的根本保证。
(1)好的实验设计给人愉悦和探索的求知欲望。
在物理教学中,能用实验表达的物理现象,不要用课件,除非不能做或不允许做的实验。生动有趣的演示的实验可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从而提高实验的观察效果。
(2)好的设计,给人以惊奇和激发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作为引入的实验是关键。当人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将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灶,这种兴奋会使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处于最佳状态,并从中激励出创造性的火花。抓住学生生性好奇的心理,巧妙地设计、表演新奇有趣的实验,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探讨问题,接受知识。
(3)好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操作性强。
对学生边学边实验仪器的准备要做到“五不一保证”,即仪器不宜复杂,操作技能要求不宜过高,实验规模不宜过大,一次实验所用仪器数量不宜过多,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安全要有保证。
(4)突破思维定势创新实验设计。
在用漏斗吹小球实验时,先问学生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可以应学生思维做一次失败的,看到学生的反映。不要急于做成功的实验,而是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这个实验就做完了?产生质疑。再做一次成功的,或学生来做,分析两次原由。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结论,印象更深刻。还可将实验设计为斜向下吹,平吹,向上吹(与引课实验相扣,解释现象,得出结论),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还可以怎么做?时时注意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的空间。
(5)提倡和鼓励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器是学生亲手制作的,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牢固的相关物理表象,敏锐地洞察其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顺手拈来的、所熟悉的物品做物理实验,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实验物品,弥补实验仪器不足,拓展实验探究的时空,让学生真正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的物理实验课教育模式,已成当务之急。那么怎样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式的物理实验课教育模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
(4)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第二篇】
[论文摘要]数学建模对现代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使得数学更具有人才培养的功能。本文从数学建模的内涵、人才培养等方面,探析了数学建模教育对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数学建模人才培养。
数学建模教学和数学建模竞赛对教育教学改革、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在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学科分支,渗透到各项领域中,当今社会日益数字化,各学科各领域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日益精确化、定量化和数字化,使得数学模型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现实世界里,任何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发展过程中,都要表现出量的变化。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语言、方法近似地刻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于已建立的模型采用推理、证明、数值计算等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数学软件求解,并用所得结果拟合实际问题。如果结果不能说明实际问题或与实际问题相差较远,则需要适当修改模型,使之能合理解释现实问题。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是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数学模型课就是一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技能课。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当前进行的大学基础数学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数学建模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这门课程的教学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数学应用是一门技术。
事实上,当今的数学早已不再仅限于纯粹数学,它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教授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中说到:“‘高新科技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历史性结论充分说明了数学对国家建设的作用。其次,由于计算机的出现,今日数学已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从宇宙到原子,从大型工程到工商管理,无不受惠于数学技术。而今日的数学兼有科技与技术的两种品质,这是其他科学所少有的。”“某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数学方法是唯一的,非此君莫属。”姜伯驹院士也讲到:“数学这门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在技术领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学渗入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数学已从幕后走到幕前,在很多地方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已成为一种关键性的、普遍适用的、增强能力的技术。”现代医院中常用的先进检测仪ct,其核心技术就是一条数学定理,即radon逆变换公式的运用,一个很好的数学建模的例子。日本在普通电视生产上占有优势,但在数字化的高清晰度电视上却败在美国之下,就是因为诞生于美国的一种信息压缩的数学技术——小波技术起了关键作用。中文印刷排版的自动化、飞行器的模拟设计、指纹识别、石油地震勘探的数据处理、信息安全技术、基因位置的确定等,数学建模应用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学的应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三、创新教育呼唤数学建模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教育要挑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它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的高度结合的结果。开展数学建模教育,培养数学建模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结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射思维的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数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潜意识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数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建模教育是数学应用的必由之路,尤其21世纪是迈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竞争十分激烈,而数学是科技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许多科学技术问题说到底是数学问题。另外,数学建模课的开设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需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总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数学研究的内容仅仅是从公理、公式、定义出发的逻辑推理,实际上,在实际中有用的数学技术,和其他科学一样,都是从观察开始,都需要形象思维作为先导。数学建模回复了数学研究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求取答案,解释验证的本来面目。因此,开设以数学建模为思想内容的数学应用课程,意义更为深远。事实上,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平台。创新教育呼唤数学建模教育教学。
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数学建模。
开展数学建模的目的是改革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数学建模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构造数学模型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从建模的一段步骤和过程可知,建立一个较理想的数学模型,不仅需要数学知识,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建模能力:第一,在模型准备过程中,需要有观察事物的洞察力。现实中提出的问题一般不是数学化的,要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就需抓住问题的本质、内在联系及相关数据。第二,在模型假设中,需要有抽象的分析能力,将问题中的复杂因素条理化,简化次要因素,选择适当的变量,补充必要的假设条件才能使所建模型尽可能合理。第三,在建模中,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形象思维,具有灵活性和自由性,根据事物已存在的明显特征想象其内在联系及发展趋势,对事物的概况和轮廓可以有初步的描述,因而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内在因素,是成功建模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第四,在建模中,要有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在对问题透彻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建立模型,会使我们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使人们对问题能有更深刻、更本质的描述。第五,在模型求解与模型检验中,要有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某些模型在理论上很漂亮,但求解很困难,甚至无解析解。我们通常应用某些数学软件求其数值解,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由于某些软件具有强大的符号计算功能、数值计算功能及图形可视化功能,可以使我们很容易得到计算机结果,并且直观形象地观察到这个结果。因此了解数学软件的特点,并用于求解模型,就是利用前人的智慧结晶所创造的现代化工具来解决问题。
五、数学教育的改革需要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教育教学推动了数学教学改革,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必然需要通过数学建模来实现。过去那种封闭的题海战术教学方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数学建模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观察事物、归结数学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与21世纪的科技发展相适应的,这必将推动数学教材教法的改革。
1.高职数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真正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切实贯彻“以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应本着重能力、重应用、重素质、求创新的总体思想,创新性地调整数学知识体系:第一,尊重学科,但不恪守学科。打破传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将线性代数、微积分及概率统计基本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数学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合理调整知识内容,力求实现基础性、实用性和发展性三方面的和谐与统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统一。第二,以案例驱动的方式,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概念,并用通俗简洁的语言阐明概念的内涵和实质,对基础理论和结论尽量用几何图形、数表、案例说明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注意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培养学生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精讲多练,注意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数学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第三篇】
论文摘要:数学建模教学研究成为当代数学教育方向之一,数学建模多媒体教学仍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去探索,针对大学数学建模课程特点,在现代教育理论基拙上,提出多媒体建模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认识。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其作用已是深入人心,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数学建模已有了很久的历史,近年来,我国陆续开始在各个大学把数学建模的内容列人研究生、大学生教学计划中去,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却还是很年轻的一门课程,数学建模教学及其各种活动迅速活跃发展,成为当代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多媒体数学建模教学更是一个新鲜事物,它的教学功效仍需要我们大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去探索研究,相信只有努力把握好它们的有机结合,才能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催化剂作用。多媒体建模教学还有很多潜能和作用等待我们发掘和利用。本文根据多媒体教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信息量传播有余,学生课堂理解不足。
现在多媒体教学中有不少一味追求教学材料的数量,教学环节密度过大,屏幕切换过频,学生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教学的重点、难点很难得到充分解决,直接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多媒体在数学建模课堂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搞清教材知识点的主与次,合理布局内容及信息量,合理使用,不该用时坚决不用。尽量避免王顾左右而言他现象的产生,忌讳数学建模多媒体课堂教学成为现代灌输式的练习场。
教师所教的数学建模知识,大都是理论与技巧结合,必须经过学生在特定学习活动过程中理解,数学建模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积复制,绝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学生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理解知识体系及其涵义,这种建构理解是无法由他人单纯靠灌输来实现的。
2屏幕内容生动有余,师生交流不足。
数学建模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体现在“直观生动”上,它可以激发兴趣,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样达到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的目的,然而学生的感官在接受直接刺激下,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看、记了,最多做到“放映”教师传授的内容罢了,显然忽视了学生在建模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创造性思维,就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感官记忆水平上,难以产生思维上的广泛、深人植入;甚至无法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致使思维滞后,造成思维缺乏想象。“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多媒体教学宁可不用。
要达到解决应用问题能力,就要在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及时准确丰富的语言交流是弥补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迟缓矛盾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生思维同步教师教学的桥梁,课堂教学互动性提高了,才能使学生在深层次的学习后,通过积极自主的学习,学会解决创造性问题。课堂交流如何充分发挥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积极作用,当然这需要我们进行锲而不舍的亲历亲为才能逐步实现。
3教师课堂创设情景有余,学生间合作不足。
多媒体建模的演示教学容易做到信息来源丰富、详实,良好的课堂创设情景,可以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将学生很快引进建模问题的氛围,使学生跨越时空、跨越学科,跨越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情感,情不自禁地自然进人创设环境。
数学建模是个系统过程,由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原因,学生在数学建模中应采取各种合作方式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建模能力提高,思维上取长补短,技巧上扬长避短,养成同学间交流的习惯是顺利解决应用问题的重要环节。
沉浸在学生聚精会神、对课堂内容的心满意足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间的探索、讨论、合作和交流,就无法做到学生在心理_t的自我激励、自信心的增强。建模知识和技能是一点一点培养的,我们必须注意在这个教育平台上,合理创设数学建模问题情境,比如提出现实中最接近的热点问题、最可能产生共鸣的实际生活问题,结合学生的思维活动特点,让学生如亲临其境,参与其中,使得每个学生有平等机会进行数学建模交流,让学生展现闪光点,激发创新欲望,那么,建模教学知识的长远目的或许就不难实现。
4课上体验有余,实践不足。
多媒体教学可以详尽再现应用性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全过程,尤其近年来,数学建模侧重问题解决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据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往往照搬成熟典型问题,试图一点带面,这容易造成中规中距的呆板模式教案范例,多媒体教学手段又给数学建模在课堂罗列大量所谓经典问题提供了可能工具,长此以往,培养出的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就不足为奇了。
数学建模离不开数学能力创新,势必要掌握足量的'数学思想和数学工具。学习数学建模知识可以培养训练思维能力。当然,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数学建模都来自于工程技术及社会经济生活,学生清楚其重要的社会价值,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这样就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尤其随着现代多媒体飞速发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实战就变得很有可能了,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用原始数据验证完善模型的优劣,巩固课堂建模理论,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5建模成效标准单一,求全责备。
数学建模是综合性的系统工作,所涉及知识和方法是广泛的,所研究问题是复杂的,要学生成功接受这一领域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建模问题、解决建模问题的能力,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不可急功近利。
教师要在坚持教学建模成果分析定性的基础之上,力求定量分析,充分挖掘学生的建模能力。在课堂评价学生在数学建模教学的表现时,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参与程度。不要苛求数学建模过程的严密、结果的精准。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即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案有新意。模型采用的只要是现实中的真实数据,体现出必要的合理性、科学性,我们就要给予充分肯定,不必追求全面,每位同学只要有一项做得比较好就应该予以肯定。简单讲,数学模型是实际问题的某些主要因素构成的的数学关系式,尽善尽美解决是理想,但不现实,应该特别鼓励学生创新工作中的亮点,鼓励学生不断探索、不断优化模型,在这一过程当中实现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逐步提高完善。
数学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第四篇】
心理学研究表明,探究欲望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对研究活动感兴趣,从而进行有效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关键是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以及创设问题情境.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具有广泛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但是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它的趣味性,使学生觉得枯燥难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结合教材内容,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时应注意:。
(1)力求使探究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从自然到科学,从生活到科学,从科学到社会,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学习物理的人文背景.这种背景应当是贴近学生实际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
(2)情境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探究始于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培养探究能力的首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二、营造自主探究的和谐环境,提高学生的探究信心和创新活力。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如照相机成像、近视眼形成等物理现象,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发挥情感效应,营造开放的探究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活力才能得到提高.新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的开放环境主要体现在:一是开放的人文环境.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无所畏惧的、独立的探索心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开放的时空环境.在时间纬度上,将某些问题留给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求;在空间纬度上,向与课堂和课本紧密联系的家庭和社会学习,将课堂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加广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发展.三是开放的知识系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新成就,并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注意科学技术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三、加强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演示实验的探究方式.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的事物易接受和感兴趣.例如,在讲“光的反射”“蒸发”“液化”“大气压”“电磁感应”等内容时,教师可以拓展实验探究,一般经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探索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反馈评估”的过程.这就较常规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欲望.在“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促使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学生分组实验的探究方式.实验探究是学生主体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例如,对于教材中有关“研究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等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索—分析验证—交流评估”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探究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
数学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第五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下等等。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缺点。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比如,《打折销售》这一节,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假若我们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的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学生一定会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自然会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需要学生巩固、提高的知识可能自然就解决了。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比如线段的比较,我们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然后按教材介绍用圆规怎样比较,用刻度尺怎样比较,这时学生也许就会提出:用得着这么麻烦吗?不是一看就知道长短了吗?的确,在生活中,观察法也许是用的最多的,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切合实际的观点,甚至就可以完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这时学生一定会提出很多不同于教材而又很实用的方法,学生的方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含作。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数学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第六篇】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利用教具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利用教具教学就是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具体,有助于学生形成和接受新的数学概念和总结。它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几何课教学。教具演示法的要点是:根据教学中数学对象的特征,设计制作适当大小的教具,恰当适时地演示教具,揭示形成概念及其关系的特征,并用准备的数学语言叙述出来。教具演示法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及关系与实际的物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空间形式及其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具演示法的运用,关键在于教具的制作和正确的演示。因此,对教师应有以下具体要求:
1、设计教具要有突出的主题内容简明清晰的形式结构,适于课上演示的大小。
2、制作教具可以尽量让学生参与。简单的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复杂的可以组织部分学生集体研究制作。这样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制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技能。
3、演示教具要做到适时适度、恰到好处。精美的教具要适时演示;演示时又要适度,突出主题,避免枝节的干扰;演示的目的在于帮助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但最终要逐步离开教具,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学中演示教具要恰到好处。过多依赖教具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
4、要善于利用生活环境、课堂环境中的实物充当教具。要善于边演示边讲解。
除以上介绍的五种一般教学方法外,实际上还有象实习作业法等其它的教学方法。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丰富多采的各种教学方法之间是有有机联系的,啊使用中又是互相渗透、互相配合的;任何一种教学都不是万能的。只有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地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使教学更生动、更有效。事实上,一堂数学课中,常常是既有讲解,又有谈话,还有作业指导和教具演示。几种方法的相辅相成、综合运用,才能取得预期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三、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数学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第七篇】
论文摘要: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以知识及教育模式为载体。本文在高校数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介绍了数学建模教学中引导-发现教育模式对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最主要基地,承担着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的重任。因此,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与着眼点。那么,在这项改革中,教育模式与方法的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模式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社会环境和受教育主体的需求而改变的,当代大学生面临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与走势,这些背景与走势对大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1]。
科技发展走势:科学知识发展越来越快,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样情况下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市场经济走势: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竞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竞争日趋激烈,就业与创业都有竞争,决定竞争胜负的是人的能力与素质,包括人的学习能力。
学习化时代走势:21世纪人类进入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任务,人可以离开学校但离不开学习。大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但首要是学会学习,为一生的学习打基础。
经济形势走势: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创新成为第一位的,创新性学习成为最重要的学习。
21世纪的数学教育对受教育主体面临的上述走势表现出如下的反应和变化:。
3.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有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它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会设问、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学会生存,只有敢于创新,才能赢得发展。
数学建模作为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恰好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数学建模给学生们再现了一个微型的科研过程,这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无疑会有很好的影响,也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近年来,数学建模已成为国际、国内数学教育中稳定的内容和热点之一,在建模内容、模式、范围与课堂教学内容真正意义的结合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本文通过对数学建模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拟出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是一种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什么”、“如何教”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优秀教师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对教学内容(教什么)和教学方法(如何教)进行合理的组合,即能按某一种或某几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本文主要介绍引导—发现数学建模教学模式[2]。
发现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在学习方式上,改变了从师型过多,自主型过少的状况;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在学习状态上,改变了顺从型过多,问题型过少的状况;实施发现法教学,根据青少年好奇、好学、好问、好动手的主要特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像数学家当初发现定理那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在学习层次上,改变了继承型过多,创新型过少的状况;发现法教学不注重问题的结果,因为问题提出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从而在思维方式上,改变了求同型过多,求异型过少的状况;发现法教学旨在在发现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单是应对考试,从而在学习情感上,改变了应试型过多,兴趣型过少的状况。一般认为,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1)设置情境或创设发现问题;
(2)收集信息并进行探索实验;
(3)引导发现,激励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
(4)引导评价,及时归纳总结。
“引导—发现”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学数学、用数学共同促进的过程。特别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引导”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问题环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最终由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使获取的知识成为继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起点和手段,形成新的问题环境和学习过程的循环。它的主旨应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在探索求解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加深对数学意义的.理解,习惯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发现”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样在数学建模教学中,老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富有思考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因为发现法有两个效用:一是“兴趣”,即能使学生在发现中产生“兴奋感”,近而培养学习兴趣,从“化意外和复杂性为可预料性和简单性”的行动中获得理智的满足,能使数学建模教学比较生动活泼。二是“迁移”能力的提高。这是指学生从发现学习中能获得这样一种能力,在遇到类似的但未学习过的问题时其思维过程将大大缩短,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宗旨是要人们意识到并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模式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师生比较平等,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应用在数学建模的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己有一定的建模能力,可以接触较复杂的应用问题,学生在采集有用信息时,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掌握建模方法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学生则必须具备良好的认知结构,而内容必须是较复杂的,符合探究、发现等高级思维活动方式。因此,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有选择地采用此模式进行教学,扬长避短,使此模式教学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3]叶平《教学模式:从“广播式”向“分互式”演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
[5]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
数学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第八篇】
回顾这半个学期来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感觉无论是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容乐观。尤其是期中考试后的学习中,成绩相对下滑较大,同时也暴露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特别是几何知识解决问题时所存在的缺陷: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本性质、定理定义掌握不牢,练习不够,运用知识点十分不熟练,思维缺乏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经过细致的分析,结合平时上课学生的表现与作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由于前两个学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几何的学习上,普遍掌握得比较好,解题时运用几何性质、定理、定义的能力也不错,因而过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忽视了部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造成其学习困难增加,成绩下滑,进而逐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继续教学增添了很大的困难。
从本次期中考试成绩来看,数学成绩处在中等及稍偏下的学生成绩下滑较大。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备课工作,以及针对性练习,感觉难度过大,没有估计到中等生的学习能力,无形中给中等生的听课和理解增加了难度,造成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降。通过调阅部分中等生的期中考试试卷,发现中等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不清,解题思路混乱,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从本次期中考试来看,相当部分学生存在着计算方面的问题,稍微复杂一点的计算错误百出,简单的几何作图和识图能力都很差。函数的知识点掌握不牢,不会进行灵活的应用。
通过对前半期的分析、总结和反思,下半期的数学教学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前半学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之处,备课的过程中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和练习的监管和督促力度,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班级的数学成绩,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做好每堂课的课后教学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教学死角。
数学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第九篇】
毋庸置疑,人文素养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核心。下面是本站网友给大家搜集分享的“数学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汇集10篇】”,当前第。
1
页
1
2
数学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第十篇】
新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兴趣是各种素质培养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数学兴趣的培养要从入门抓起,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要从学习习惯抓起.教师要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作者:张德宽作者单位:玉田县孤树镇中学,河北玉田,0641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18)分类号:g63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实践操作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