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反思材料(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3078

【导言】此例“反思材料(汇总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反思材料【第一篇】

2、小成即满。我发现自己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特别是老把现在跟以前比,觉得一切都很好,安于现状,进取力度不大,甚至有时还为以前取得的那丁点的成绩沾沾自喜。通过深入学习,我发现这是很危险呀,这种思想那可要不得,感觉“满”了,那就晚了,你思想不解放了,没有了进取心,你会被时代所淘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顺应潮流,这个潮流实际上就是客观规律,逆流而行,太危险。

3、在严谨治学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师德的基础是爱,核心是专;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我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4、在如何做好课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还需加强:(1)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帮助学生检测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等;(2)要为学生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3)要为学生确定新的教学观: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能够达成的目标;另外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再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同时还需要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及时反馈,建构沟通的桥梁;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最后必需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5、在“在对待自我,新课程强调反思”这句话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入:因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不太擅长。反思的范围缺少广度,反思的内容不够深入。

以后的改进方面:

(一)在帮助学生方面

1、帮助学生检测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二)本人自身方面:

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同事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与全体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相互配合,齐心协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同事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另外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转变作风,积极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3、加强数学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我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反思材料范文【第二篇】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3)21-0062-06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许多地区的历史考试,融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设计了基于材料的历史论文题(或称材料论证写作题)。该题型在测量内容上,强调的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教材知识;在考核目标上,立足历史思维能力而不是史实的简单记忆,希望以测量内容、目标与形式的变化来推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化。但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一些题目的考查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命题从实践经验到技术理论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本文希望通过探讨国外先进地区的试题命制,借鉴命题思想方法,以期焕发我国历史材料论文题的活力,使历史测量题型不断推陈出新。

美国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是大学前置课程,课程的主要对象是一些学有余力的高中学生,他们学习AP课程,并通过AP测试,AP测试的学分可以折抵大学课程的学分。AP世界历史课程内容涵盖各大洲,主要关注五个主题: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文化的发展与影响;国家的构建、扩张和冲突;经济系统的创建、发展与影响;社会结构的发展与演变。其试卷结构如表1:

从表格和相关资料看,美国AP历史测试中论文写作占有重要地位,其写作题型之一的材料论文题更是颇具特色。论文题基本由情境和写作设问两大部分构成,试题情境可以是文字、图表在内的各种与历史有关的一手或二手资料,也可以是模拟性的视角描述,而论文设问规定了写作的方向、范围和要求,写作的角度基本由情境与考查目标而定。一般地,历史材料论文题的考查目标覆盖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重心则偏向于考生的历史创造性思维。请看下面一道AP测试的世界历史试题。①

例题:运用材料,分析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和印度在棉纺织业工业化进程中的异同。请补充一条材料,并说明该材料对论述棉纺织业工业化这一论题的价值。

材料一:印度棉纱和棉布的产量

――来自英国殖民当局的数据

材料二:日本棉纱产量(包括手工和机器生产)

――来自日本内阁统计部门的数据

材料三:早上,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在亮着灯的工厂里上班直到晚上。下班后,我们几乎没有力气站起来。晚上,我们工作到很晚,她们偶尔会给我们一个甘薯。然后,我们还得清洗,弄好头发等等。那时候大概都11点了。即使在冬天,也没有暖气,为了取暖,我们不得不挤在一起睡觉。第一年我们是没有工资的,第二年我的父母会拿到35日元,接下来会有50日元。

我上班不久,我的妹妹阿希也到这家工厂上班。我想她大概工作2年,就病倒在床。那时候工厂里大约有30个人生病。那些已经确诊为肺病的人立刻被遣送回家。每个人都害怕肺结核,没有人靠近这样的病人。阿希也被送回家了,很快就死了。她才13岁,她当时决心成为一个能拿100日元一年的工人,让我们的妈妈高兴。当她面色苍白地离开工厂时,我永远不能忘记她的眼睛。

――来自两个女工对她们少女时代

在日本纺织厂工作的回忆,约1900年

材料四:一个工厂女工挣的钱常常比一个农民的全年收入都高。对于这些农村家庭来说,女孩是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一时期,贫穷的农民要把60%的收成上交给地主。因此,这些穷苦的农民只能把拌着野草的米饭当做食物。他们仅有的救济就靠那些去工厂上班的女孩。

――来自一个日本僧人的叙述,约1900年

材料五:那些低廉的工人从哪里来?他们全都来自农村,来自于那些耕种自己的或者租种的土地但有剩余劳动力的家庭。他们来到城市,来到工业区成为工厂工人。农田上的收入提供家庭所需,维持父母兄弟姐妹的生计。那些受雇于工厂的人与家庭没有多少联系,他所要做的就是挣足够的钱养活自己。那就是为什么工人的工资很低。这说明农业对我们国家商业和工业的发展是一支多么重要的力量。

――来自日本实业家鹤见俊辅,约1900年

材料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机器生产的竞争,整个国家手工织布工业迅速下降。尽管许多人仍然穿着用手纺机织出的布做成的衣服,但很多手工织布者已经丢弃了他们的手纺机。

当地纺织业把它们的存在、发展、成长归因于那些有进取精神的本国银行家和投资者,作为股东、投资者、金融家,他们向纺织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本。

――来自印度经济学家拉达卡玛・慕克吉

《印度经济学基础》,1916年

材料七:女性纺织工人百分比

――来自论文“日本的工业化与妇女状况”

1973年

材料八:日本日贸棉纺织厂图片(图片略)

――来自20世纪20年代的一部官方公司历史

材料九:大部分棉纺织厂工人来自于小农、村庄的农业工人和失业的手纺织工。他们居住在租来的小屋里,一个工人通常会在一个工厂里工作不到两年。工资很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没有明显改变。

――来自印度英国皇家劳工委员会的报告

加尔各答,1935年

材料十:印度纺织厂图片(图片略)

――来自纺织业主协会国际联盟英国官员

阿尔诺・皮尔斯的关于“印度纺织业报告”

1935年

这道试题让我们感受到AP历史材料论文题所给的材料丰富,阅读量非常大。例题中呈现了数据表格、图片、回忆录、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材料,这些材料阅读上并无太大障碍,但要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并合理地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并非易事。此外,材料论文题考查的结论大都是开放的,考生很难从教材和提供的材料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导致材料论文题“与普遍流行的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不同,这种将材料解析与撰写小文章结合起来的设计尝试,有助于鼓励学生自选角度来分析历史,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①

AP历史考试的材料论文题,不仅有利于命题者抓住重点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而且有利于评估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弥补其他题型在考查功能上的不足。结合上述例题和相关资料,我们对历史材料论文题的测量功能,可以得出以下五点认识:

1.考查知识学习的深度

从测量和教育理论上看,材料论文题考查历史知识学习的深度,既是指兼顾命题评价的可操作性、史学方法及考生的思维开放与心理水平,提高考查记忆水平的效度;又是指考生建构知识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考查较高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题目的难度、区分度以及考生能力呈现收到良好的测评效果。从美国AP试题中,我们可以发现,材料论文题考查知识学习的深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所选取的材料丰富、来源广泛,为考生对论题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有效平台。二是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在答题中不仅是被引用、转述、复述的对象,而是用来理解并说明问题的;考生要对一些材料要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关注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者的观点与立场,揭示材料是否存在“价值偏见”。也就是说,考生只有在客观、深刻地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方能为写作奠定基础。三是围绕所给材料确定一个合适的论题,而不是漫天撒网的泛泛而谈。写作应该紧扣所确定的主题,充分挖掘材料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分析论证,从而达到对论述主题的深度理解和认识。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那样,当考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结构(如性质、规律)及该事物的外部结构(即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时,考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材料的内涵,从而把握历史知识的实质。

2.考查历史认知的过程

传统的历史考试题型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固定结论,学生自然也死记教材的结论。历史材料论文题的考查要求则不同,它要求考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提炼材料中所隐含的历史主题,运用基本的阐释、说明、反驳等史学方法作出较为完整的论证。这种考查要求再现了知识的认知过程,凸显了“过程与方法”。为了引导考生展现历史知识的认知过程,论文往往以某一线索或主题为线轴,形成材料背景,提供开放性的论题,要求考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地论证问题,并得出自己的个性理解和思考,其考查目标集中于考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论证与再创造。在这一认知过程中,融入了探究性学习的思维,即:从已知信息中发现问题――拟定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已有知识材料中收集查证――论述结论。该思维过程完整地再现了考生认知历史的心路,展现了“过程与方法”考核特色。

3.测量凸显人本的复杂思考

人本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应是学生获得相应学习方法、促进其健全人格形成的过程。”②从美国AP历史题看,考生在作答时,提炼论题、组合材料、理解和运用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展现了考生对试题的思考过程,这种思考过程以论文形式呈现,真实地再现了考生的思维品质,自然渗入了人本精神。美国AP测试历史材料论文题,往往从人类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等视角出发,选取有史学意义和教育价值的主题,挖掘人本主义的内涵,对历史知识进行重新整合,试题蕴含的人本精神主要有: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及历史学界争论的话题,以命题反映热点,让考生分析争论性“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各种情况,倡导多角度、多视角论述问题,审视人本精神的价值,思考当时人们是如何去应对历史难题的;命题还不断引进新鲜的史学观念,倡导考生“同情”地理解问题,关注普通大众的感受和个体体验,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排斥生活。在这一过程中,试题设计者补充并挑战传统的史学观念,修正旧有的历史观念,重新审视“发展”的定义;此外,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养成以热爱生命为核心的生活精神,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其命题创新追求之一。

4.测量注重学科思维能力的考量

AP历史材料论文题注重历史学科的思维测量,尤其是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试题提供的材料丰富,考查了考生多层次、多角度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上述试题材料来源看,有来自英国殖民者和日本官方的统计数据,也有来自民间普通女工的真实回忆和日本僧人的所见所闻;有来自学者、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也有实业家自身的见解;不仅如此,试题还要求考生额外补充一条材料,以充分论证主题。这些材料开阔了考生的视野,使考生洞察历史人物在决策时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全面认识历史事件产生的复杂背景和历史事件中不同群体的真切感受。

二是从AP历史材料论文题的写作要求看,其测量目标归纳起来有三点:(1)正确理解和合理使用材料;(2)有效整合和分析材料;(3)依据材料进行合理的论证、评价和创作。这些考核目标体现了历史学科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测量。AP历史材料论文题,在理解材料观点的基础上,既着力于求证思维的考查,对历史教材知识和史学观念、基本方法进行整合,然后分析、说明或驳斥一定材料下的某种历史观点;又不断突破求证思维的框架,考查考生发散型思维,在相对开放的条件下,要求考生提出自己对历史文明的个性理解。因此,材料论文题可以真实地展现考生甄别史料、理解和运用、分析和评价等高层次历史思维能力。此外,历史材料论文题要求考生领会与主题有关的文字、图表等史料,以通顺的文字、条理清晰的层次、合乎逻辑的结构,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史学观念和历史研究方法来评价、论证问题。这种呈现方式也是测量高层次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反映了考生的学科素养和水平。

5.测量关注评分规则的调控策略

材料论文题能否测量出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除试题本身的影响外,评分标准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可以客观地考量出考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不仅如此,评分标准还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 进而影响评价试题的难度、区分度、效度等各项测量指标。

美国AP历史材料论文题的评分标准是基于历史基本技能的核心要素评分,主要样式参见表2:

从AP测试历史科材料论文题试题结构和测量功能看,历史材料论文题的评分标准,主要由论题、材料讨论、材料理解、材料运用和语言组织等多方面要素构成,这些评分要素是考生需要展现的基本历史技能。评分标准中有两大类:基本分和附加分,以此来区分考生的历史技能水平。透过AP测试,材料论文题的评分标准可以从论题、观点、史实、结构、文字等方面去规划,并分层次评价判分。结合表2信息,可以设计出如表3的评分构想。

从表3看,考生能够利用试题提供材料以外的知识来完成论文写作,算是其特长的发挥,应该判给附加分。上述评分量规的要素,是根据分析材料所必须考虑的历史技能来设计的。这一评分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没有具体的知识点来呈现试题的答案,而是以写作题需要的历史技能作为评价的要素。这显然与在评卷中经常使用的采分点给分不同。论文题的评分基本理念,应该是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因此,评卷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评分量规,弹性地评估考生的答题。

随着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凸显,关于学生怎样学习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围绕怎样运用测量评价尽可能多地抓住学生的学习表现,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教育测量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国外历史考试测量的经验看,我国历史考试的论文题研制可结合下列三个方面进行理性思考:

1.测量目标切实可行,写作设问注重开放

论文题测量目标的具体明确、易于操作,体现了评价目标的层次性和序列化原则。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试题研制中,究竟应该如何合理地、有层次地进行分解,为测量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引,这是我国考试命题首要回答的问题。从国外经验看,测量目标的层次化可以用图表来示意,具体内容见表4。

从表4信息看,历史测量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而确定的,由课标而来的测量目标具有抽象的概念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必须进行定量性转化表述,并界定具体行为,形成历史笔试考查的可操作目标与要求。所以,清晰化的测量目标是历史考试必备的。有了明确、清晰的测量目标,考生作为被测量对象,其价值的追求与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试题的开发。一旦论文题以单一的、统一的价值标准去要求考生,考生就会“不合时宜”地顺应要求。所以,论文题评价主要体现在测量价值观的开放、试题内容的开放和答题过程的开放。当论文题营造出体现价值尊重的考查氛围中时,考生才会乐于参与评价的过程,受益于考试评价的结果,进而不断促进自己的进步。

2.命题路径科学合理,价值诉求渗透对话

在论文题的研制中,设问的谋划、问题的制定,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命题必须符合科学要求的基本程序和条件,建立在一定条件的材料之上,才有助于考生展现测量目标所要求的各项能力。材料论文题不仅要具备设计的具体条件,还要在考查价值上追求“理解与对话”,试题考查考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还要渗透对科学素养的考查,激发考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由此,命题路径与条件的逻辑关系形成了“命题指导思想”“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知识内容”的一个三维体系。这种逻辑关系中渗入了“理解与对话”。“命题指导思想”是指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对话;“学科能力”是对高校选拔人才的理解;“知识内容”是对历史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应用的反映。理解与对话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考生综合表现的改进与发展。考生作为测量活动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可参与到试题解密后的评估中,对“理解”的表达与分享,是需要通过“答题”来实现的。论文题变革的过程,需要有“理解”的彰显,以此作为研究的起点,测评主体、客体双方的心理要求。

3.测量理论联系实践,技术创新海纳百川

传统的历史试题认为只要行为目标规范化,情境创设得当,就可以通过设问操作来再现考生的能力。这样的命题实践往往会把考生看做是“给予”的对象,考查过程也就是一个静态且线性的过程。但是,新课程改革下的考生成长历程,是动态且非线性的,命题者应该能动地使测量过程动态化,不仅要关注考生的知识素养,随着设问的深入,还要重视对考生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表现能力等的诊断。对于国外新的测量理念和考查方式,要不断地学习、引进,以促成当前国内测量研究的欣欣向荣景象。中国未来的历史考试测量研究,理所应当对相关研究进行“何以可能、何以必须”等问题进行论证,对国外测量的研究逻辑应进行定位和思考。结合已有的命题经验与教训,来自各方的有效反馈,改进试题研制的思路,及时寻找到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反思材料【第三篇】

本人认真回顾了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深刻反思了思想及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存在骄满情绪,抓职工思想工作不扎实。由于在前一段时期开展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及时的发现了处理了多起职工思想问题,化解了职工思想上存在的矛盾,有时觉得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有了提高,积累了经验,在后期处理职工的思想问题上往往主观臆断,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有时没有很好的起到化解矛盾的目的。

二、管理标准低,对班组骨干要求不严。在处理一些问题上有时存在一些顾虑,说深了怕人家有想法,所以常常点到为止,过分迁就,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自身的管理责任,同时,也助长了一部分人的惰性。

三、缺乏对一抓到底的精神,对问题追责管理力度不够。在处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时,不够认真,不够深入。在卡控中发现了问题,有时候盲目的将问题交由给班组处理,由班组进行追责分析,但工班长的思想认识有时不够,往往对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吸取教训不深刻。

四、班组中存在的问题

1、工班长的技术素质有待提高。目前,____列检的15名工班长中大专文化2人,高中文化4人,中专(电大和复转军人)5人,初中4人。这14名工班长中技师1人,高级检车员4人,中级检车员8人,还有2人未进行过职业技能鉴定。14名工班长中曾经参加过段以上技术比赛的5人。以上这一组数据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____列检工班长技术素质的落后,由于技术素质的落后在现实工作中制约着工班长作用的发挥。

2、职工精神面貌和定置管理丞待提高。____列检所处的特殊位置要求我们时刻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要将一切可控的东西时刻处于管理状态,那怕是待检室的一张报纸、职工身上的一颗纽扣。车间多次在这方面提出问题,但个别班组在落实上仍然有差距。

3、各项工作有待进一步理顺和规范。自10月份入手建设大唐班组以来,从作业现场的组织程序、人身安全防护到技检时间等多个方面还没有与车站和大唐电厂形成共识或协议,很多工作有待进一步理顺。

整改措施

一、克服骄满情绪,踏实抓好职工思想工作。做为最基层的班组型党支部,必须扎根于班组,切实贴近职工群众,倾听职工群众的声音,通过认真利用安全屏障这一有效途径,真正把握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认真分析职工的思想动态,认真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虚心向前辈请教,吸取前辈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大胆实践,注重总结,在职工群众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积级化解矛盾,全面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

二、树立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的精神,加强对工班长的管理,加强自控型班组建设的推进。对班组的管理和与工班长的工作要坚持以围绕安全这个中心,服从安全、服从大局的原则,讲求方法的同时,把自控型班组建设活动中提出的“十项制度”引入到班组管理工作中来,以抓好试点班组的建设工作为突破点,促进其它班组迅速跟进,共同提高,扎实推进自控型班组建设在作业场有序开展。

三、认真落实四项制度,做到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针对问题及时开展对职工群众的普遍教育、对党员的重点教育和对重点人员的针对性教育,同时,另一方面要克服好人主义思想,加大管理约束力度,对违章违纪问题要认真考核,严肃处理。

四、积极配合主管副主任做好____列检的安全管理工作。按照段和车间的总体要求,积极配合主管副主任做好____列检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第一,从安全基础管理入手,把班组账簿的管理制度化,坚持每周至少对各班组的账簿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第二,把握现场控制这个重点,以狠抓列检标准化作业控制和安全分析为主要手段,坚持做到每天至少对全部安全关键点进行一次检查,坚持做好交接班、吃饭前后等重点时间段作业质量的卡控,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班组进行分析,控制问题的重复发生;第三,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攻关活动促进职工技术业务素质的提高,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组织技术骨干开展结合现场实际开展攻关活动,总结好的做法,提高技术骨干的总结能力,根据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组织不同层次的职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五、加强作业写实,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能够解决的及时与车站和____电厂联系解决,不能够解决的及时向段有关部门汇报,提请有关科室协助解决。

反思材料【第四篇】

一、充分认识开展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特别重大事故通报和部领导关于开展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的重要指示,个人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能够深刻认识到开展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是xxx针对当前全路运输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为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认真汲取事故教训,全面排查整治突出安全隐患,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推动运输安全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一名铁路建设系统的职工,我坚决支持xxx的决策,主动投入到活动之中,按照xxx和铁路局的总体部署和工程管理所的推进计划安排,结合自身工作,认真开展大检查大反思,努力提高安全思想认识,并以此为契机,整改工作中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安全。

二、个人在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

1、“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牢固树立。一是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有所松懈。我在基层站段领导班子分管安全生产多年,深感安全生产的巨大压力,天天与铁路行车打交道,安全隐患时刻在身边,在风口浪尖上如履薄冰,为了保证安全,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加强管理,严防死守。到指挥部任职以后,就产生了“洗脚上岸”的思想,认为建设系统综合部门的工作,特别是项目前期管理与安全不是直接关系,安全思想开始松懈。既不去施工现场,也不主动过问安全的事,满足于项目实行招投标及签订合同,要求和规定都有了,施工单位也承诺了,至于合同及其承诺的履行情况,很少到现场进行检查,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铁路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建设项目管理无论前期后期都离不开安全。这种思想和做法与铁路建设工作的要求存在大的差距,与当前的安全管理极不适应。

二是安全管理有所松懈。主观认为,所在部门管理的是项目的前期工作,对安全工作管理不够严格,对部门人员的要求也不高,满足于项目合同签订了,项目实施后也很少到现场检查落实,对施工安全情况也没有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中有关安全管理的条款套用规范文本,可操作性不强;设计由计统处委托,设计合同没有及时签订,设计文件供应不及时影响项目的实施,推图工作主动性不够,依赖于计统处的发放,施工图审核工作因种。种原因未能正常开展,以会审代替审核,强制性标准的执行依赖于施工图设计,这种问题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三是个人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与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还不够适应。主要表现是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满足于原在站段分管安全工作时所具备的常识,宏观要求多,微观管理少,安全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特别是与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所要求的安全管理不相适应,与时时刻刻关系着既有铁路扩能改造,对安全管理要求更高的更新改造项目建设不相适应。

三、整改措施

1、提高认识。就是通过开展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当前,工管所主要负责更新改造项目的建设管理,既有线施工对铁路运输安全干扰极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影响行车。干铁路,搞建设,无论前期后期,安全始终是永恒的主题,安全无保障,运输就没有效益。违章就是犯罪,违章就是杀人,这是血的教训带给每一位铁路职工的警示。因此,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牢固树立全员全方位安全管理理念;牢固树立既有线更新改造建设项目成也安全败也安全的观念,特别是要改变建设项目前期管理与安全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和于己无关的思想,把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作为己任,融入中心工作,融入部门管理,融入岗位责任,自觉履行职责,加强安全管理;

2、提高主动性。要立足部门管理工作,主动加强安全管理,在搞好项目前期工作的同时,要主动介入项目的后期实施全过程,加强督促检查,了解现场情况,掌握施工进度,,充分发挥部门管理人员专业管理的优势,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3、加强管理。一是要加强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合同履行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合同中约定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二是要加强计划和统计管理,与上级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确保投资计划足额下达,从资金安排上确保安全;三是加强推图工作,与供图部门加强联系,并完善设计合同的签订,把被动等待供图部门发图变为主动推图,通过及时供应设计文件,满足项目实施需求,以此确保安全。

4、修改完善部门管理办法。结合建设管理职能的调整,按照指挥部的总体部署,对部门的有关管理办法进行全面的修订,特别是对合同中的安全管理条款进行梳理,并按铁路局现行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改,以此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52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