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50字]历史兴趣学科范例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616554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50字]历史兴趣学科范例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历史兴趣学科50字1

曾向多位教师讨教如何教好历史课这个问题。他们一致谈到一点:在高一未分文理分科之前,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学科在中学里的地位不及语数外、理化等学科,一周的课时量又少。但一项调查显示,仍然有不少学生喜欢这门学科,重点中学的初中生中有%,高中生中有%的学生喜欢历史。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历史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那么,在历史处于学科的弱势地位而学生兴趣仍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历史学习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动学生爱历史的原动力,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大门是成功的历史教育的关键。

一、兴趣的含义与分类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后,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对其学习这门学科有重要的作用。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

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会更主动、直接地参与此学科的学习,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兴趣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多种类型。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兴趣,一种是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有所学的历史知识的内容及其这些历史知识的过程本身给学生带来的兴趣。如历史课本语言生动、排版富有趣味性,老师讲得好、有意思等等。间接兴趣是由学习结果给学生带来的兴趣。如立志选择文科、报考文科大学,渴望拥有渊博的知识等等。

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最有效的办法是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因为直接兴趣是间接兴趣的媒介,是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当然最可贵的是能把二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兴趣经历最初的有趣、乐趣到最后更具社会性、自觉性、方向性和坚持性的志趣,从而能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并最终将两者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发挥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与课外的辅助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教育成不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与传授者的传授水平。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1、课堂

、饱满的学科热情,良好的上课心态

一个对自己所教学科毫无热情的人,怎能指望学生对此学科产生热情呢!因此,教师应当做学生探求知识道路上的引路人。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乐趣并将此乐趣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与你一样对新世界、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有着不熄灭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良好的上课心态是一节课成功的必要因素。教师的上课心态是富有传染性的。如果以疲倦、不耐烦的心情给学生上课,再有趣的内容也将成为不良心情的牺牲品。学生也被这种情绪所传染,变得焦躁而兴趣骤减。因此调整好上课心态,以微笑感染学生,把快乐传递给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才能产生积极的学科兴趣。

、善于运用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的信息交互过程。在这个信息传播过程中,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历史知识丰富多彩,它是通过语言这个桥梁传递给学生。学生是被动接受还是愉快接纳,这就需要语言这门艺术的“打扮”。

北师大附中的历史教师纪连海为什么能够登上央视的《百家讲坛》。为什么他的历史课那么受学生的欢迎?除了他渊博的知识和对本学科的热情与不懈的探索外,他还积极借鉴评书的语言、相声的包袱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例如,他是这样讲解“火烧圆明园”的:“圆明园英法联军找得着吗?从英国、从法国那么老远来,他知道中国有个圆明园吗?肯定不知道!那么问题在于,是谁告诉他中国有个圆明园的呢?肯定不是你,我知道!那么告诉英法联军中国有个圆明园,你们可以到哪儿去抢,去烧的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便是……”这种包袱法真是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这种充满无穷魅力的语言艺术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把教育意义蕴涵其中。

、导入多样化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单一的导入方式容易使学生“审美疲劳”。毫无悬念的单刀直入从一开始就扼杀了学生的兴趣。笔者在执鞭“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采用歌曲导入,请文娱委歌唱《春天的故事》,并将对歌词的诠释贯穿课程始终。而讲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时则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写下古代、近代、现代的交通工具。这些导入方式不仅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给他们提供了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

因此教师可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情况,多改变导入方式,使学生保持新鲜感、期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学习气氛对学生兴趣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景复现法,讨论、辩难,巧设问题情景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展开联想,敢于同学、老师争论,使历史课堂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相互促进的场所。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运用适合的方法,如练习课可采用知识竞赛,单元小结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

、联系生活实际,善于运用乡土资源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历史与现实有着许多的相似,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所以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乡土历史提供了一个“近水楼台”的优势。教师要善于运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社会。

2、课外

、培养师生之间的积极感情

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关键,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一旦师生关系破裂,很难设想学生会继续对关系恶化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很重要的`。

教师应增强责任感,密切与学生的交往,关心和热爱学生。全国著名教育家,积极倡导“爱”的教育的霍懋征老师曾说:只有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只有学生信任你,才会向你提出许许多多有趣的问题。

、兴趣在第二课堂中延伸

课上时间有限,传授的知识也只是一方面。学生在学得一定学科基础知识并建立了稳定兴趣以后,就不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自然也把注意力转向课外。他们对课外读物、小组活动、学科比赛都很感兴趣。教师可适时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观看历史影片,举行知识竞赛、历史表演等。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活动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不然困难得不到解决也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

、自信心是增强学习兴趣的保障

对学习的兴趣,需要积极进去的精神做支持,而自信心是产生这种精神的保障。对于学习成绩,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帮助其找出原因,提供方法指导,使学生不断获得因成功而喜悦的体验,以提高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的保持,既是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长时间的稳定,是历史教学成败的关键。而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有机结合,是激发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条件。缺少直接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也难于使学习坚持下去。

除此之外,历史是一门丰富生动且富于人文色彩的学科。在编写历史教科书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与生动性的结合,选材的合理性。在排版方式的改进和问题导学的设置方面可以多一些创意。

三、激发学生兴趣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课堂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所得。学习兴趣作为学生的一种主观内在倾向,注重学生兴趣,利用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历史兴趣学科50字2

【摘要】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为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这无疑给我们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遵循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起来,而后与主动学习相结合,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提高成绩,达到我们共同的目标――学好历史这门课程。

【关键词】高中历史;兴趣教学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为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这无疑给我们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遵循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起来,而后与主动学习相结合,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提高成绩,达到我们共同的目标――学好历史这门课程。在近年的历史教学中,我有了一些体会。

一、兴趣教学的主要途径

1.融洽感情,树立好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爱屋及乌”是人之共性,学生尤为突出。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的学习常常带有情感性,不会用理智支配感情,而常常以感情支配理智。他们往往不是因为某科重要而去学,而是因为喜欢那科的老师才去学,有时他们不愿学某一学科,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那个学科的老师,拒绝“为他学”,“亲其师才信其道”。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形象是影响学生兴趣的关键。鉴于此,教师都要力争及早地记住学生的姓名,多方面了解他们以往的情况,以便因材施教。授课时,和蔼中带有严肃,幽默中充满含蓄,使学生既敢于接近又激起崇拜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拉近了师生的感情,学习起来就有热情,学得也轻松愉快,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

2.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及时给学生排忧解难。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喜好探索是这年龄阶段学生的个明显的心理特征,教师若能及时利用科学知识和方法为他们释疑解惑是激发兴趣的又一重要途径。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通古博今,再结合历史教学实际,从历史经验教训联系到当今国际政治的兴衰,从宗教的产生到信仰的形成,从封建时代的思想禁锢到现代的思想解放等等,使学生感到历史知识领域如此的广阔,如此地富于现实性,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3.爱生如子,优生差生一视同仁。

有这样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刚接到一批学生,由于多方面原因,课堂秩序特别好,待时间一长,情况就会有一定的变化。此时就要抓住机会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动向,摸透他们的个性,力求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学习、纪律等方面的要求。教师在言行上注意保护好他们每个人学习兴趣的萌芽,优生差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批评要含蓄,多留给他们一些进取补过的机会,保持班级成绩的均衡发展。

4.适当插入引人入胜的小故事。

历史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教师应抓住这特点,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与教材有关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二、兴趣教学的作用

1.兴趣是主动积极的内在动力

学历史最好利用影视、文学作品,特别是他们自小知道、熟悉的人物,刺激学生,使他们感到新奇,产生学历史的欲望,在给学生讲述教学内容之前不要急于去介绍内容,平铺直叙,而是让学生自己把能够知道的点点滴滴累积起来,这样学生的情绪也活跃起来,教师再进一步补充。比如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这节,不妨以四大发明作引子,学生踊跃举手“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然后教师进一步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早在西汉前期就已出现,东汉蔡伦进一步改进造纸术,而指南针在此之前己经有了,只是在宋代有划时代的发展、应用。除此之外此节讲了建筑历法、文学史学、绘画,通过这些讲述一方面学生对此时期文化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学史热情,寓教于乐中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璀璨的文化底蕴无处不闪烁其光芒。其次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出在科技文化光芒的背后,是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作后盾的,让学生潜移默化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兴趣是潜能的挖掘机

通过图表把内容相关、容易产生兴趣的问题展示出来,引发学生在复习历史时的兴趣,这不仅需要纵向即历史前后间的比较,更需要进行历史的横向即国家与国家之间历史发展的比较。比如,学完中国史后可以让学生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分别作专项比较,学会把零散知识串起来,自然是愈丰富,愈爱学,头脑清楚,心中不乱。这种比较 以表格形式为最佳,要从多方面进行挖掘、归纳丰富所学知识。

三、运用兴趣教学把握的几个原则

合理运用兴趣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切不可把运用兴趣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稳定课堂秩序的唯一手段。万事都有个“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认为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条原则:

1.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历史教学课时少、容量大,全部知识的教与学只能在课堂40 分钟进行,教师不能为启发兴趣而占用过多时间,那样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紧扣教材的原则。历史学科的补充素材很多,教师应选择与课题紧密相关而又能加深教意的趣味故事穿在其中,使课堂形成起伏有序、抑扬顿挫的气氛,增强授课的渗透力。

3.要明确区分历史课与故事课的不同,把故事作为历史课中的“添加剂”,使历史课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多彩性,切莫把历史课当成故事课,甚至把故事庸俗化,以致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歧途。 总之,历史教学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讲授,只要本着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从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去学,由苦学到乐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是一堂好课。

参考文献

[1]梁岗. 兴趣教学与智力开发[J]. 基础教育研究, 2006.(06)

[2]吴传敏, 张炜. 兴趣教学势在必行――教改探微[J]. 西昌学院学报,2004.(04)

历史兴趣学科50字3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在教学中的必要手段,它不仅能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借助这一能动的开发、传导智力的作用,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正确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如何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兴趣”呢,本文就这一问题作浅显的分析。

一、寓理于情,建立教学的最佳情境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情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教育从情感入手,即注重学生从内在的需要出发而主动有效的学习,尽量排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心理上的强制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师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造成和谐的、合作的教学气氛,做到寓理于情、以建立教学的最佳情境。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育技术

心理学有一条原理:差异的刺激能使人们产生新颖、复杂、惊奇的感觉,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中学生来说,注意的持久性还是很有限的,如果教师单调的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抑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许多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往往并不是学生主观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客观原因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造成的。我认为,即使是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单调重复使用,时间一长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使其贯穿于课堂学习的始终,我们坚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多种成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特别是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史实的落后,我们可充分发挥其优势,强化文字与图像、声音的结合,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构建图文并貌的画面,无论是对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比平面的文字、单调的讲解要有效的多。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历史学科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政治知识,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历史与这些学科的联系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使教学充满生动性,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手段。

历史和地理的结合部在历史地理。人类总是在一定的地域活动,一切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得空间。倘若用文字表达或记忆往往不够清晰准确,这就可以运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用地图或地域方位示意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对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心理论述,我认为,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也就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历史教中,重视学生兴趣心理因素的发展,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关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616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