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青工事迹材料实用3篇
【导言】此例“最美青工事迹材料实用3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最美青工事迹材料范文1
关键词: 石模具; 石范手工雕刻; 保护; 传承
中图分类号: J3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018-02
一、“石范手工雕刻技艺”的历史和现状
从古代铸造技术角度考察,石模具技术是人类最早掌握的一门铸型工艺,据历史考证,我国年代最早的石模具,出土于山西、甘肃等地,相当于夏代的遗址中,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从青铜时代许多遗址、墓葬出土大量的刀、斧、凿、钩、剑、钺等文物考证,石模具最早应用于青铜浇铸、制造工具、礼器、祭器、钱币、武器、马车饰品等。石模具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也加快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
个旧石模具的使用最早发现于汉代,历经唐、宋、元、明,至清代达到鼎盛。“锡都”个旧的锡制工艺品,是使用石模具制造的典型代表,素以“色如银,亮如镜,声如馨”独具特色,明代已国内知名。清代生产兴盛,年耗精锡约900吨。在众多品种之中,有造型典雅的日用器皿,装饰精美的祭器,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形态逼真的飞禽走兽,花卉鱼虫,具有使用、把玩、观赏、珍藏的价值,源于世界锡都的两千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锡矿资源,蜚声中外。
个旧的石模具由民间艺人通过日积月累,总结出系统的成型技艺流程,经口传手教传至清代(李伟卿)、民国(李宗泽)、中华人民共和国(程林、李军)。
李伟卿(已逝),男,一生收徒30余人,民国22年作品“关云长勒马望荆州”曾获“巴拿马亚太博览会”金奖,民国27年亲手制作了“白鹤烛台”、“青蛙檀香盒”等各种锡工艺品,为中国传统锡工艺品的典范之作,流传于世,被后人视为石模传统手工雕刻技艺的创始人之一。
李宗泽(1928-1996),男,李伟卿之子,李宗泽老师是云南省个旧市著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虎纹笔洗”、“虎纹笔筒”、“水烟筒”等八件作品,作为国家一级珍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程林,男,1967年生,作品多次入选部级、省级工艺品大赛;现任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红河州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现有徒弟:王彪、向东升、张开田、钱可伟、沈艳萍、丁宁等大批石模传统手工雕刻技艺的技术骨干,至今活跃在当代的锡工艺制造产业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化制造渐渐取代了古老的手工技能,使这一传统技艺在当今金属工艺品制作中几乎绝迹。个旧地区的锡工艺品制作由于一直沿袭了传统石模具的运用,使石模传统手工雕刻技艺得以保存至今,程林现有的石范获奖作品有:
1.《盛世大福鼎》高:370mm,直径:210mm。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奖;荣获云南省第二届“工美杯”铜奖;
2.《玉顶酒宝壶》高:370mm,直径:210mm。荣获云南省第二届“工美杯”银奖;
3.《观音像》高:1460mm。存放于云南省个旧市空心山观音寺内;
4.《玉顶功夫茶套装》高:100mm,直径:90mm。荣获云南省第二届“工美杯”银奖;
5.《锡制笔筒》高:150mm,直径:90mm。荣获云南省第二届“工美杯”铜奖;
6.《锡制温酒壶》高:120mm,直径:105mm。有较高的欣赏性和实用性。
据了解,目前完整保留传统技艺并仍在使用的,仅有云南红河州和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程林,至今保留并传承着这一古老技艺。它的使用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果不加以保护传承,那么此手工技艺将濒临绝迹。
二、“石范手工雕刻技艺”的工艺特色
汉代以来,个旧锡制工艺品就开始使用石范生产,产品至明代时已国内知名,清代参加“国际巴拿马亚太博览会”获金奖而世界蜚声。石模在集使用、观赏、珍藏价值为一体的锡制工艺品制作过程中广泛运用,无论是典雅的日用器皿和精美的祭具,还是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兽、花、鸟、鱼、虫选型,主体铸选、压制成型、纹饰雕刻等,均大量依靠石范技艺。
近代以来,虽然锡制工艺品的生产大量采用新科技,但石模仍然作为独特的传统技艺相传沿用至今,与现代科技手段互为补充,通过璀璨的锡制工艺品反射着非物质文明珍品。石范手工雕刻技艺就是石模具的使用技艺,其材料多为青色或红色粉沙岩,经过手工雕刻和打磨,在石材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铸型制造出精美器物。它的历史与青铜器的文明同源,为后来的金属工艺诞生开创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模具最古老的技术源头。
石范堪称当代“工艺美术界的活化石”之一。它与现代模具的本质区别在于文化底蕴不同,其精妙绝伦之处在于“以刀代”,艺术智慧完全体现在大师的刀锋上,在精雕细刻中,制作者的艺术创意、情感理念、个性色彩与作品形神合一,创造灵感得到极致的发挥与呈现,具有生动性、独创性、多变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等特点。
锡器制作石范手工雕刻技艺较为复杂:首先必须选用质地松软、便于塑型的青色或红色粉沙岩,其次在裁剪打磨过的石块上进行细致的绘图。手工雕刻是本技艺的核心,要求刀工平整,线条流畅,不留白点,刀与刀交接处不重刀,根据图案的呈现效果采取深刻或浅刻手法,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有清醒的创作理念,直至作品完成。作品雕刻完成后,表面保留刀工效果,其余部分依次用粗、细沙轮打磨至光亮,至此石模具成型。浇铸是模具运用的另一关键环节,将高温熔化的锡液注入模具的型腔中,利用模具和金属液的温差,快速将未凝固的金属锡液倒出,金属液在模具上冷却凝固形成壳体状立体作品,整个工艺由人工完成。
现代模具多用铁或钢材作为材料,并运用电脑等高科技手段,制作便捷,使用寿命较长且可以多次复制,即便如此,仍有一些核心细节部分必须用手工技艺来展现才更完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艺术品的个性化和原创风格,手工雕刻的工艺方法也越显稀贵。
锡器制作石范手工雕刻技艺蕴藏着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工艺大师用石范手工雕刻技艺打造出的精美工艺品,与高科技机械工艺品并驾齐驱,散发出民族文化特有的气息,在琳琅满目的工艺品种类里,始终独树一帜、源远流长。
石模传统手工雕刻技艺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各历史阶段又不相同。商早期至商中期,模面只具几何形状基本无纹;商中期以后至西周,在模面上制作一些主纹;春秋中期以后,模上尽可能多作纹饰,以减少范面的操作。夏代开创了分型制模、分模制范、活块造型、芯盒制作,这四项范铸技术中最基本的工艺技术,不但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而且被采用至今,老艺人不断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形成了一整套科学、严谨的制作工艺。详细制作程序如下:
第一、采料:从石材中选取最佳质地的材料,材质必须符合石模雕刻的要求,根据所采集石料造型,大小来构思设计作品,一般多打为方砖待用,采料工具主要有:粗细不等的尖口铁凿、铁笔、铁锤、炮凿、等;
第二、规划:即对所选材料进行打荒,用大号钢钎雕去掉材料的多余部分,把作品的基本轮廓粗加工处出来,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
第三、塑型:在初型基础上进行细致塑型;
第四、打磨:将塑型后的石模表面打磨光滑,以便绘图五、描绘:用铅笔在石模上描绘出所需要的造型图案;
第五、初刻:在打磨好的石材上沿图形线条进行浅刻;
第六、精雕:主要有浮雕、沉雕、圆雕、镂雕、通雕等手法,雕刻工具主要有:锤、凿、凿卡、木钻、锯、滑石、工夫台等。根据描绘出的造型图案,利用各种雕刻刀具进行手工雕刻,如果是简单的平面图案,两边雕刻的深度要对称,在雕刻过程中要不断用尺进行校验,如果是比较复杂的浮雕图案,往往是平面图案重复叠加的过程,在基层的平面图案完成后,再次进行绘图,将复写纸裁剪成凹陷部分的形状,再次复制图案,利用更精细的刻刀进行手工雕刻,到第三层以上,借助放大镜进行雕刻,如果雕刻过程中出现败笔,整块模具就得重来。雕刻完毕后,利用刻刀由外向内,由浅入深,预留一道槽沟。
整个过程要求刀工平整,线条流畅,不留白点,刀与刀交接处不重刀,对细节部分进行深刻、细刻、修饰、完善,整个过程是“以刀”的技艺,整个雕刻过程中始终要有清醒的创作理念,人的因素是主要的,主动的,是没有章法的章法,不会被材质和雕刻中小的失误所牵制,直至作品完成。这也是本雕刻技艺的一大特点;
第七、打磨:石模制作最后一道工序是打磨,作品雕刻完成后表面保留刀工效果,将模具表面保留刀工的毛刺部分小心打磨光滑,其余部分先用粗,细沙轮手工依次打磨,再用粗细砂布依次打磨至光亮;
第八、浇铸运用:将高温熔融的锡液注入模具的型腔中,利用模具和金属液的温差,快速将未凝固的金属锡液倒出,模具中的金属液渐渐冷却,最终在模具上凝固形成壳体状立体作品,巧妙运用于各种器具铸型。
三、“石范手工雕刻技艺”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个旧锡器制作石范手工雕刻技艺始于汉代,承载着世界锡都两千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古老的技艺锻造出各种造型典雅的日用器皿,装饰精美的祭器,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形态逼真的飞禽走兽,花卉鱼虫,使个旧锡器独具特色,具有极高的观赏、珍藏的价值,蜚声中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工艺品的制作程序中,机械化操作渐渐取代了手工技能,提高了产能,节约了成本,而石模的雕刻时间长、使用寿命短,易破损,难制作等特点,使手工雕刻技艺面临淘汰。加之石模手工雕刻技术要求高,习艺时间长,操作难度大,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此技艺。导致保护传承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石范手工雕刻技艺如果不及时加以传承保护,将面临失传的危险,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已迫在眉睫。
四、“石范手工雕刻技艺”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石范手工雕刻技艺保留至今并使用者寥寥无几。近乎绝迹的石范传统手工雕刻技艺,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具有重要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价值。石范手工雕刻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四千年前青铜器制作,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中华民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文化价值。石范具雕刻曾广泛运用于金银铜铁等金属工艺器具的制作,与中华青铜文明同源。它能够体现华夏文明的文化创造性、文化特质和文化价值,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活的历史见证。蕴藏着鲜明的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这些世代相传积淀而成的艺术创造,是民族文化的精髓、灵魂、本质和核心。石范传统手工雕刻技艺得以传承延续至今,这在中国其他传统工艺中是极为罕见的。
3.工艺价值。石范手工雕刻技艺的工艺流程很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精细度要求很高,是其它同类工艺制作不能比拟的,也是现代制作工艺无法替代的。这种生产技艺是一代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历久弥坚的人类创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五、“石范手工雕刻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的几点建议
1.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七条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因此个旧市市委、市政府建立起切实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将个旧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确保非遗保护工作的经费,特别是要保证非遗工作人员确实到位,要避免在职不在岗、要通过政府拨款、筹集资金等方式,建立非遗保护的专项资金,对诸如“石范手工雕刻技艺”这一古老濒危的非物质好遗产给予扶持,使个旧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局面。
2.要抓好个旧“石范手工雕刻技艺”的宣传工作
采取多种方式,对石范的文化价值进行宣传、推介,可以结合个旧市每年的重大文化宣传活动中,如春节、端午节、文化遗产日、“三八”妇女节等节日活动中,政府部门可以为“石范手工雕刻技艺”的工艺和传承人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宣传展示的平台,开展非遗现场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们群众了解“石范手工雕刻技艺”,积极自愿参与到传承保护非网站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还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广播电视台报刊等宣传平台,开辟专栏进行媒体宣传。
3.要充分发挥“石范手工雕刻技艺”传习馆的传承作用
在2011年8月,成立了“个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器制作传习馆”场馆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陈列室、展示厅、接待室,充分运用“石范手工雕刻技艺”传承基地,运用原始材质、基石、浇铸、成型模具等实物,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传习活动,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范手工雕刻技艺”传承人---程林传承大师从理论到实际,对学徒进行技艺的传授,培养传承人,向世人传授展示“石范手工雕刻技艺”这一濒危的的历史文化及精美作品。这对于研究个旧市锡文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3篇最美青工事迹材料,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最美青工的相关认知。
最美青工事迹材料范文2
陈广宇,男,1993年生,党员。现任长春站客运车间四班补票员、兼客运车间职工代表、三星级员工。该同志思想进步,工作积极、是一个综合素质过硬、作风正派、勇于担当的优秀员工。
一、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该同志高度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养成坚持学习的良好习惯,一方面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学习业务技能知识,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时展的步伐,及时了解国家对铁路发展的宏观布局,建设规划,不断增强作为铁路工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一是熟记硬背铁路规章制度;二是及时掌握全国铁路各大中转站和全国各主要城市车站大的地理位置。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铁路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兴建、改建、扩建了许多线路和站点,他总是第一时间进行熟练掌握,为更好地旅客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身作则,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该同志深刻认识榜样的作用,牢固树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的理念,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做标准化作业的典范,并和班组职工整体推进标准化进程。工作中总是力求尽善尽美,谨小慎微,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处处事事争先创优。一是严格遵守铁路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从无违规操作的现象。二是出票找零总是返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三、热情服务旅客,使旅客宾至如归
补票窗口说到底就是铁路为旅客服务形象展示的窗口,在工作中让旅客有有种到站如到家的感觉。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铁路的形象和声誉,因此,该同志始终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有了服务的本领之后,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为旅客服务的思想和情怀。工作中总是做到眼勤,多看多观察;嘴勤多问,多介绍。通过观察判断旅客出行的远近缓急,多问了解掌握旅客出行的中转站和目的地,主动介绍铁路为解决旅客出行购票难问题而推出的在出发站就能购买一个或多个中转站异地票和返程票新措施。在发售时选择最佳中转站,真心诚意地帮助旅客,使旅客享受到一站式服务的方便和快捷,让旅客感受到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真实体现,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让全国人民都知道铁路为旅客打开的又一方便之门。在一站就解决了所有的购票难问题,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开心心把门出,得到许多旅客连声道谢和好评。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人民铁路为人民永远在心中。
最美青工候选人张振同志事迹材料
张振,男,1989年8月25日出生,汉族,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现任客运四班值班员,在职北京交通大学本科学历。2014年度"长春站先进工作者",2015年度"百名吉林省好青年".2013年至2016年历届"长春站堵漏营销状元".
自2011年入路,几年来在客运车间不同的一线岗位上历练。先后在站台,候车室,出站口,安检等多个岗位工作。自2013年起,开始担任客运四班出站口值班员。
几年的值班员工作让其认识到,一个班组的工作状态如何,是取决于这个班组值班员的管理水平。他能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奉献,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前,充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突出的业绩、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领导,同志们的充分肯定,为加快车站车间建设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先进事迹如下。
1.精力充沛、勤学好进
作为客运车间最年轻的值班员,他有着更充沛的精力,将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当中。敏而好学,不舍昼夜,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业务学习,提升综合素质。2015年5月更是代表长春站,参加了铁总组织的值班员学习班,并主动将学习交流心得上交车间,在全车间通报传达学习,获得极大反响。
2.业务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
从事客运服务工作以来,多个的岗位工作历练,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有着较高的业务能力,且始终如一的保持高服务质量,为班组成员做到了表率。能较好的完成旅客服务工作,具备妥善处理多种突发状况的能力。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服务认真,体贴入微
最美青工事迹材料范文3
关键词:青年;企业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及特点
(一)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找到一个发挥自我才能的平台,能够迅速自我调整。(二)渴望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自我能力提升的愿望日趋强烈。(三)对岗位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理论研究工作,更多的青年愿意深入生产和安全管理一线掌握更直接的生产知识管理知识,能够正确认识从事一线工作对于自身知识结构的丰富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职业发展趋势来看,经过一定时间的一线工作经验积累,最终将会走上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岗位。
二、青年在安全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一)放低身价,融入一线。企业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事业观、价值观,认识真知来自一线,技能来自一线,提升源于一线的道理。通过企业人力资源和团委等部门的引领,逐步帮助青年人融入企业、建功立业。
(二)学以致用,一专多能。在岗位中,青年人要充分运用校园所学知识,对照现有岗位寻找差距,从而确立奋斗目标和前进路径。不仅要掌握本岗位的生产技能,还要具备全面的安全管理能力。
(三)吃苦耐劳,德才兼备。融入企业、融入岗位就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只有树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才能正确看待现有岗位,在煤矿的岗位中,只有深入井下一线,才能发现安全隐患,才能为安全管理提出决策的依据。
三、青年必须掌握的安全理论
(一)海因里希法则
图1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同时,还有无以计数的人存在着不安全行为,无数个物体存在着不安全状态,最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海因里希模型
1.遗传及社会环境(M)-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
2.人的缺点(P)-人的缺点是由遗传和社会环境所造成,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使物产生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
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4.事故(D)-即由物体,物质或放射线等对人体发生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5.伤害(A)-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
结合图2不难看出,海因里希模型将事故发生的五个因素排列为一个多米诺骨牌,动一发则动全局,整个系统呈现连锁反应,两两之间互为原因。要想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可以从图3中找出答案:从发生事故的五个主要因素中,只需要抽出任何一个,就能掐断事故发生的链条,如果说遗传和社会因素、人的缺点是不可改变的现实的话,那么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则是避免事故最终发生的重要环节。
(三)轨迹交叉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 事故伤害。从事故发展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生理、心理、环境、行为几个方面而产生:⑴生理、先天身心缺陷;⑵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⑶后天的心理缺陷;⑷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⑸行为失误。
物的因素运动轨迹。在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中,在生产过程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安全状态:⑴设计上的缺陷,如用材不当,强度计算错误、结构完整性差、采矿方法不适应矿床围岩性质等;⑵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⑶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⑷使用上的缺陷;⑸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按其⑴⑵⑶⑷⑸的方向顺序进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按其⑴⑵⑶⑷⑸的方向进行。人、物两轨迹相交的时间与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时空”,也就导致了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