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银行内控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91907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银行内控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银行内控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1

摘要:20世纪90年代,由于呆滞账所占比例过高,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资不抵债的危机,内部控制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逐渐推行起来。但是银行业危机事件仍层出不穷,分析其原因,共同性的问题就是内部控制效率低下。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了强化风险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确保执行到位、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建立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培养专业性人才做好岗位与人员的匹配的对策,以期能为各商业银行今后健全内部控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作为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前言

在1990年初,我国四大银行普遍存在呆滞账贷款超比重的现象,这在各银行引发了研究内部控制的高潮,并逐渐推行起全面内部控制。全面内部控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危机,使得银行减少了运营成本,但是本质上呆滞账份额仍处于居高不下,它所引发的风险依然存在。分析诸多案例,究其主要原因,共同点之一就是内部控制低效。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从内部控制环境、执行力度、监督落实环节、人力资源配置几方面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特点及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特点

在银行业,由于商业银行本身就是自带风险、经营风险的行业,众多的商业银行希望借助内部控制的管控实现风险的防范。通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方式,对商业银行制度、业务、操作等多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得以直接上报至管理层,以最高效的速度加以纠改。这一举措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加强自省、防微杜渐、有效对风险进行防控的同时,加速达到经营成果,并得以长远的发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面性。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不是只针对某项业务或者某个岗位,而是全覆盖的,它包含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信贷业务、资金业务等各类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甚至是柜面办一笔存现业务的各个步骤,同时也包含上至管理层下至客户经理在内的各个部室、人员和岗位。

2.审慎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这造就了它本身的高风险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性使得合规审慎成为了最主要的着眼点。在日常经营中,不论是哪个操作环节或者经营决策中,都要本着内部控制第一位的原则。

3.有效性。在商业银行内部,内部控制应当是真正贯彻执行的,拥有能够约制所有人包括管理层的效力;同时,在实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发现的不足和问题应当尽快上报至管理层,且业务经营部门和执行部门及时整改问题。

4.独立性。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与评价部门是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部门,不参与银行的經营管理活动,在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并直接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的必要性

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双刃剑”。如果经营风险得当,它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是高收益和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近几年来,忽视风险、诸多漏洞问题肆虐的商业银行也时常可见,对于这类未能做到内控优先的银行已渐渐退出银行界,血淋淋的现实给了我们答案。高效的内部控制为商业银行带来的不只是风险的可控,同时也是实现经营目标、稳健发展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加强并改进内部控制、做好风险防范十分紧迫。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风险意识,内部控制环境不稳定

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稳当运行来说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多数商业银行中,银行内部都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从上至下都没有树立起风险意识。加上部分经营管理层专业化水平较低,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也因此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较低。当内部控制目标实现与要素控制的要求产生冲突风险暴露时,中高级管理人员重业务一味追求短期经营成果、轻内部控制缺乏长期发展眼光的老旧理念会诱导操作人员尤其是重要岗位员工只为达到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危机。风险意识的缺乏和内部控制环境的不稳定,无法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高效发展提供奠基作用。

(二)执行力度不足,岗位员工懈怠

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商业银行的涌起,我国商业银行为占有一席之地,争相加快扩大规模。短期来看,这些举措确实是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的,但是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长此以往带来的问题,最终只会绊住商业银行继续前进发展的道路。长期来看,一方面,多层分支机构的开设,使得总行对各支行的管控不到位,内部控制无法落实,欠缺执行。另一方面,大量新员工的入职,是否具备职业操守,能否胜任工作,都为岗前培训以及上岗操作大大增加了操作风险,近年来岗位人员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无法执行落实的情况下,操作风险于员工而言也是形同虚设,无权威性。

(三)监督环节不到位,内控难以落实

有效的监督是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中,由于全员自上而下风险意识的缺失,内部的监督部门是不受欢迎并被排斥的,这大大加大了内部监督工作开展的难度。一方面,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受内控编制和执行部门的制约,不能直接反馈至董事会,使得内控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仍集中于事后监测,忽视了事前预警和实时监控的作用。

(四)缺乏专业人才,加大操作风险

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人力资源方面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人员过多与人才短缺。伴随着众多商业银行大规模的扩张,大量员工涌进,然而专业性的人才却很是短缺。一方面,在未能设置有效条件对人力进行筛选,盲目招收员工,降低门槛,增加成本的同时加大了风险。其次是员工素质与岗位设置不匹配,其中能够专业从事财务、信贷、资金业务等工作的人员数量占极少比例,无法满足相关业务发展的需要。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急需更多专业性的人才。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改善对策

(一)强化风险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在内部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进程中,平稳的内部控制环境是高效内部控制的基础。要强化风险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一是从管理层入手,通过内部控制专业化知识以及银行业中现实案例的分析,使管理层正确认识内部控制,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起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风险管理理念。二是构建有效的控制模式并确定积极的长期目标。在未能树立正确的目标管理以及老旧的经营模式的影响下,商业银行以控制具体管理活动的内容为目的,过多地强调结果,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从业人员徇私枉法、暗度陈仓的发生。因此,内部控制思想意识是要在全员以及全面工作中树立的,加上整体控制构架的构建,并以注重环境建设和内部控制过程建设,完善内部控制,有效规避内部控制风险的萌发。随着控制环境的改善和条件的成熟,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也逐步完善。

(二)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确保执行到位

一是根据商业银行发展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在行政区域增设分支机构,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外做好岗位分工,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实现逐级控制、逐级监督、逐级上报制,确保总行对各支行情况了然于心。二是将制度落到实处。通过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将员工日常工作情况纳入考核,促使员工对自我进行规范,降低人为操作风险。同时要注意奖惩分明,并严格落实确保执行到位,否则会挫伤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使内部控制前期工作都功亏一篑。

(三)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建立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是内部控制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建立内控监督体系。这一体系应该是合规合理且独立的,实现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基于内控监督体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区别于业务部门和执行部门,一定要做到内审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能上报反馈至管理层和董事会。另一方面就是將内部控制风险控制的重点工作从事后监督转变到事前预警和实时监控上来。例如,商业银行计划增设理财业务,内部审计部门在业务开展前需要审查相关制度是否制定、是否严格按照岗位制约原则配备人员等等,就是所谓的事前预警。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及时查找内部控制的空白点,避免风险即实时监控。同时,制定一系列先进的理念和责任制度来提高员工的自律性、积极性,形成科学的内控体系,做到事前控制,也要避免员工因对制度的不熟悉,学习不到位而产生风险。通过事前预警、实时监控、事后监督几种方式,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有完整的监督体系。

(四)培养专业性人才,做好岗位与人员的匹配

内部控制机制中人力资源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做好安排。一是切实根据自身银行实际业务开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员招聘工作,提高新员工准入门槛;二是加强技能与道德的双重培训,鼓励员工提升自我进行继续教育,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水平;三是在干部选拔任用阶段,注重多方面能力和素养的考评,选好人、带好队;四是引进专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人才,为员工做好标杆示范,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有利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控制风险实现稳健运营的基础。本文针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内控环境不稳定、执行力度不足、监督环节不到位、缺乏专业内控人才几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各商业银行要提升对内控的重视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转变内控模式,解决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难题。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逐步实现商业银行利益最大化的长期目标,实现稳健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军.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9(01):141.

[2]胡冰.浅谈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J].经济纵横,20206:172-173.

[3]张莹.建设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及完善对策探讨[J].财经界,20199:38-39.

银行内控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2

摘要金融风险防范成为金融市场的重点。深入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制度是现阶段的重点工作。我国银行发展趋势呈现多样化,管理模式多元化,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工作也面临着挑战,风险管理能力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管理策略,旨在提高银行内控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风险防范

金融改革持续进行,银行发展模式多样化,内部的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成为企业的重点工作内容。在深化金融环境下,在激烈的银行竞争形势下,银行需要防范激烈的竞争风险,提高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效率;这样银行才能走上健康道路。现阶段,银行的风险因素较多,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存在较多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环境不够优化

我国部分银行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不够重视,不能营造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环境,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环境优化程度低。银行的内控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覆盖面广,涵盖了银行的各个部门,涉及银行各个环节,银行日常运行的每个环节都关系着银行内控和风险防范。然而部分银行忽略了内控的全面性,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仅仅是财务部门或内控部门的职责,缺乏上下全员的协同工作,其他部门无法配合,管理难以取得成效。另外,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企业并未有风险防范建设。

(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大多数银行未建立内控管理制度。制度仅仅是基本的银行制度,关于内控和风险防范的制度体系并不健全,不完善。大型企业银行虽然存在内控制度,但制度不完善和不到位,形同虚设。另外,中小型银行完全不具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制度的能力,对内控规范化建设仅仅点到为止,银行内部具有的内控制度陈旧或过时,不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除此之外,在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落实过程中,缺乏监督和管理,落实情况为应付完事,只是形式主义的落实情况,难以实现银行的风险防范效果。

(三)风险防范和管理模式落后

银行的运行风险种类多样,风险程度不一。当前银行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模式落后,风险防范模式采取的是多年以前通过成立风险管理部门来实现的。然而,风险管理部门在落实风险管理工作与风险防范工作时,与内部控制制度脱节,缺乏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体系相联系的工作态度。另外,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不具有独立执行的权力,受制于上层领导。导致风险防范和监管缺乏科学性,且落后的模式不能引入互联网金融技术。

二、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从思想高度上认知

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其中一部分,发挥着最重要的金融功能,银行的健康运行,才能推动银行的健康发展。首先,银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要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将银行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建设上升到银行的发展战略,提高对银行内控和风险防范的重要认识。其次,内控风险管理风险防范过程要有改革发展的眼光;内控战略要注入创新思维,推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的创新性发展。并在解决风险防范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策略。

(二)优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环境

首先,优化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环境,将环境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其次,认清当今金融市场和金融新形势,结合当今的金融背景营造符合时代发展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环境。再次,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体系。实现内控管理的全面和系统,丰富多种管理模式,确保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贯穿到银行运行的始终,并成为银行管理的重要内容,涵盖银行经营的各个环节。另外,在银行内部要加强内控和风险的相关知识培训,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的普及性,培养银行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权责意识。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实现紧密的联系,促使两者合力推动银行内部建设,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体系。

(三)完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制度

制度有着制约的作用,在管理中有基本作用,制度能够引导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的正确方向。首先,银行要健全内控风险防范制度建设,明确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内容的规范性。其次,制度的制定要结合金融市场以及当前最新形势,随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制度。另外,风险具有不可控性。要对风险进行前瞻性的认知,评估风险的种类、风险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制度。与此同时,制度要落实,要常态化,将风险防范作为常态化的工作。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贯彻银行来运行,实现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最后,银行管理层要密切关注行业内控中所出现的新风险点,并在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对自身所实施的风险管理和防范制度进行优化调整。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将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内控工作要求的内容予以剔除,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使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概率降低。此外,内控风险管理与防范制度要想发挥作用,有效执行是關键。因而银行要在该制度落实中,在具体部门与人员工作考核上采取绩效奖惩办法,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银行所制定的内控风险防控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四)创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模式

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要具有创新性。金融市场和金融形势也是瞬息变化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工作要迎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创新管理模式。首先,银行设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目标,要将背景因素充分考虑;紧密结合银行内部管理制度,设置独立的内控风险管理部门;使其具有独立性并只对董事会负责,高层领导对其不具有领导作用。这就确保内控风险管理部门不受约束开展工作。其次,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创新性,提高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完善监管体系。全面建立风险识别监测控制系统,完善风险系统的各个环节,引入风险防范技术,创新内控和风险防范模式,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对银行内控风险的收集预测和防范。

三、结语

银行要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对经验过程中所存在的内控风险予以降低。通过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采用科学化的手段,利用信息化职能技术,营造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环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系统,用制度来制约银行运行,实现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为台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志刚.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技术方法及应用分析[J].时代金融,201715.

[2]马佳.内控视角的我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6.

[3]谭诗乐.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银行内控体系问题研究[J].湘潭大学,2016.

[4]佚名.银行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浅析[J].江苏商论,2019(02):123-125+129.

[5]徐桔桔.信息化时代银行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建设的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86:509-510.

[6]张安扶.我国银行会计运营中常见的内控风险、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711:76-78.

银行内控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3

摘要:随着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银行和监管当局的重视;它是商业银行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实现经营目标、保护存款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保障自身稳健经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当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一、当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国内银行频频发生大案,如齐鲁银行的金融票据诈骗案件。由于银行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方面的不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控能力与现代商业银行相比,仍有着较大的差距,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仍较薄弱,或存在片面认识等。

1.在控制环境方面仍存在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偏差。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在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内部控制的监督尚有不足。商业银行自我约束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真正分离,更缺乏对董事会、管理层有效、公开的监督、评估机制。在内部审计体制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状况,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充分,对于各级管理人员存在着控制盲点。

3.在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缺陷。各控制组织架构之间还存在着脱节现象,未能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全面控制存在着不均衡、动态控制比较薄弱的现象。

4.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方面存在疏漏。表现在制度执行上,岗位自我约束机制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有些创新业务相关制度尚未建立就提前运作。缺乏严格的、常规性检查,监督制度执行上也存在脱节情况,这些都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二、推进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坚持的原则和目标

1.内部控制应坚持的原则。按照《银行法》、《巴塞尔协议》等规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坚持全面原则、审慎原则、有效性原则及独立原则。

全面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必须贯穿到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不留有任何死角。必须囊括所有业务过程、所有操作环节和所有的管理活动。

审慎原则要求内部控制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

有效性原则要求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国家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执行内部控制不能有例外,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这是保证商业银行“以制度立行”的根本。

2.确立科学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标——兼顾安全和效益。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安全与效益是矛盾统一的。安全是收益的前提,没有安全目标,收益目标就无从谈起。收益是安全目标的归宿,安全目标是为收益目标服务的。因此,确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目标即兼顾安全和效益,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二)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1.加快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构建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构造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经营管理信息化,为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健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组织机构。完善商业银行组织机构是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首先,机构设置要合法科学;其次,规章制度要严密高效、相互制约;再次,为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有必要成立一些审计委员会或安全领导小组等,并按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成立内审委员会,形成审计部门对内审委员会负责,内审委员会对法人负责的制度。

3.加强制度建设和落实,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首先要全面、动态地做好内控制度的体系建设。每设立一个新岗位,每开展一项新业务,其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制约措施都必须及时配套。其次要制定和完善内部责任体系。要通过授权、授信,明确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职责权限;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

4.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实时监控。实时监控是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要及时查找内部控制的空白点,及时建立预警体系,要将风险控制的重点由“事后”监测转变为“事前”预警和实时监控,达到对主要业务环节随时监控和反馈的效果。

(三)构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运行机制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应当按照全面性、审慎性、有效性、独立性的原则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以有效防范、控制风险。

1.要针对重点构筑监控防线。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点业务为:会计、出纳、信贷、计算机、信用卡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往来账务、重要空白凭证、票据管理、贵金属、贷款审批、授信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点机构和人员;基层网点负责人、主管会计,信贷审批人等。因此,应在明确内控重点的基础上,设立顺序递进的三道监控防线,以实现立体交叉控制效果。第一道自控防线为一线岗位制度落实情况;第二道防线为相关部门、岗位间相互监督制约制度落实情况;第三道监控防线为内部监督部门对各部门、各岗位、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反馈制度落实情况。实行适当的责任分离制度,建立重点岗位人员轮换及强制休假制度。加强业务操作的事后检查,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授权审批机制,保证资产运用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2.建立预警预报与应急应变措施。为了早期预知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及时发现问题,防范于未然,减少失误和损失,商业银行应当围绕经营行为、业务管理、风险防范、资产安全建立定期的业务分析、信贷资产质量评价、资金运用风险评估制度;健全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和反馈;及时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风险预测、预报,并根据可能出现的可能会影响商业银行正常营运的各类事件、各个重要部门、营业网点等制订出切实的应急应变步骤与措施,从而把业务风险降到最低。

3.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能力。内部审计制度是银行内控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对控制的再控制。首先必须确立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地位,实行垂直领导,真正形成监督部门的威慑力量。其次,要切实根据需要强化审计监督职能,起到抓关键、带全面的效果。同时,要实行审计处罚制,发现违章违规问题要按严格规定进行处罚,防止检查走过场。对审计部门的内部管理实行主审人负责制,对审计人员实行问责制等管理办法。最后,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要不断吸纳熟悉金融法规和制度规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并采取经常性培训制度,更新知识结构,使审计人员能适应新形势,确保内控制度的全面执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29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