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1
自2012年中央4号和省委9号文件下发以来,我校统一战线工作在校党委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于统战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立足我校统战实际,进一步开发统战资源,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力争使统战工作成为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两年来,我校统战工作制度和机制得到了不断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了新成绩,主要表现在: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举荐、考察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党外代表人士数量有了一定的增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结构逐步优化;党外代表人士素质不断增强;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的渠道更加多样。
目前,我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总的特点是数量多、层次高、影响大。现有在职教职工5000余人,其中非中共党员比例约为48%。现有党外校级领导3人,副处级以上党外干部67人,在中层干部中占比超过20%,其中有10多位党外人士还担任了行政一把手。现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致公、九三、台盟等8个民主党派,共有党派成员近490余人(其中在职274人)。除台盟外,其他民主党派都已经在南京大学建立了基层组织。在各级民主党派组织中担任省委委员以上职务的有23人。我校积极举荐党外人士到各级人大、政协任职,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作用。在2013年各级人大、政协换届过程中,我校共有63人当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总人数较上一届有较为显著的增加。此外,还有省、市政府参事6人,省文史馆馆员6人。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文件精神的学习和解读。
我校党委非常重视两个重要文件精神的学习落实工作,校党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都认真组织学习了文件内容,统战部负责同志定期在有关会议上向大家报告我校统战工作基本情况,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使我校党员领导干部能够深刻理解和认识到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内涵,以及统战工作在南京大学发展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2年的南京大学统战工作会议上,校党委主要领导还专门向各院系党员领导干部解读了文件精神,强调我校统战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并再次强调,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基层。院系党委是使用人才的第一关,应做好合理规划,使优秀的党外人才成长空间更为广阔。对党外代表人士,要加大培养、选拔和举荐力度,把他们纳入到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视野中来,使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扩大党的执政资源,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立足党委工作全局,注重统战工作制度和机制建设
2009年南京大学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我校党委着力于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规范管理。统战工作制度的建设和机制完善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我校党委始终将统战工作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党外人士的选拔培养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从校党委到院系党委,都已将统战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作为党委工作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全校从上到下,形成了一套党委统一领导,以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为中心,党政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大统战”工作机制。
党委认识到,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基于此项认识,我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立了党委常委联系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制度。制度规定,校党委常委不仅要联系一批党外人士,还要联系全校七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关心党派基层组织的发展和有关政治安排、人事安排,还要求每位党委常委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所联系民主党派的组织生活。同时此项制度已延伸至二级学院党委。
2011年底,我校颁布了《南京大学党外干部校内挂职锻炼实施意见(试行)》,主要目的是为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2012年,我校遴选了第一批共4名党外代表人士在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担任行政副职领导,适当参与挂职部门工作,任期两年,期间由统战部负责协调与跟踪考察。目前任期将满,考察结果表明,这项制度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第二批挂职锻炼将适度扩大规模。同时,党委把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决策作为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涉及南京大学发展建设的许多重大决策上,都有党外代表人士参与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在我校教代会执委会中,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比例一直高于20%。在学校的重要会议如历届党代会、新学期工作布置会、每年的“两会”精神传达会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代表均在前排就座,全程参加会议。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校党委和基层院系党委,党外人士的评价意见和满意程度都作为衡量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和使用
高校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和基地,我校始终把发现、培养和选拔党外代表人士作为一项的重要的政治工作。近年来,我们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合理配置政治资源。在党委的主导与统筹下,既积极做好中共党组织发展工作,把大多数优秀的人才吸收到共产党内来,也从统一战线的全局需要出发,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把一部分优秀人才保留在党外,实现党外代表人士的合理配置。目前,我校中科院院士和长江学者中党外人士占到50%以上,尤其是长江学者中党外人士比例更高。
二是积极举荐、任用党外干部。校党委认真做好党外人士的实职安排工作,推荐、鼓励党外同志参加各种公开竞聘,参与学校管理。目前,有党外校级领导3人,中层干部中有近20%是党外人士,其中有10多位党外人士还担任了行政一把手。同时,积极举荐党外人士到各级人大、政协任职,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在2013年各级人大、政协换届过程中,我校共有63人当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总人数较上一届有较为显著的增加。
三是加强党外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和培训。学校建立了党外后备干部、无党派人士和留学归国人员数据库,并结合班子的结构和党外人士的层次、类型、特点,统筹规划,跟踪考察,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培养,实行滚动式管理。近两年来,先后输送了十余人次到中央、省社会主义学院和省委党校进行培训。同时,还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由校党委有关职能部门联合举办不同类型的党外人士培训班,受轮训人员近100人次。目前,我校已经基本建立起一支政治可靠、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层次分明的党外后备干部梯队,一级为省里控制的高层次党外人士约20人;另一级为学校控制的后备人才约80人。
四、构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新载体,开拓统一战线新的工作领域。
南京大学除民主党派成员多、组织齐全外,无党派知识分子和留学归国人员也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以往,我们的工作范围仅限于联系其中一部分高层次代表性人士。但随着我校引进人才、尤其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数量的不断增加,为更好地对这个群体进行服务、教育、引导,我校成立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留学归国学者联谊会。
南京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首批会员主要由我校45岁以上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组成,他们都是我校各学科、各领域的骨干力量,具有业务突出的特点。同时,这些知识分子还拥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热心参与学校和社会公共事务,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能力。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就是在这支队伍的基础上建立的,目前有理事50人左右。
南京大学留学归国学者联谊会,是在校党委洪银兴书记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成立的,主要是为配合我校引进国际一流人才的战略,也为了团结一批近几年新进校的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反映困难,解除后顾之忧。这批人由于长期在国外学习和工作,对国内制度、环境、文化尚不够熟悉,要让他们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取得更大的成就,除了制度保障和物质激励,还需要一种对南京大学文化的认同和融入。另外,留学归国学者初到南大,也可以通过一种渠道,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或同类人,建立这个联谊会就可以使他们多了一个交朋友的渠道,更安心、愉快地在南大工作。
我校党政领导对两个联谊会的成立也十分关心和支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由我校吕建副校长担任,留学归国学者联谊会会长由杨忠副校长担任。两个联谊会的工作目标除政治引导、联谊交流、维权服务外,还为他们开展高品质校园文化建设安排了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支持联谊会开展各项活动。
两个联谊会的成立拓展了我校统战工作的视野,扩大了统一战线的覆盖面,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党外知识分和留学归国人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开展了文化沙龙、名家讲坛等活动,留学归国学者联谊会开展了国情教育、海外名校宣讲等主题活动,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校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还存在模糊认识,不能站在党委工作全局的高度看待统战工作,学习统一战线理论的深度、广度还不够。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全校范围内宣传统战、学习统战的力度,使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统一战线工作对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工作中我们发现,统战干部队伍的培训亟待开展,由于新加入统战工作队伍的年轻同志缺乏经验,或者相关知识准备不足,在面对统战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思路还不够广,措施还不够全面。希望中央统战部、教育部,以及省委统战部、省委教育工委能够组织相关的统战干部理论培训班,使年轻干部能够得到及时全面的培训。
二是部分党外代表人士的本职工作与社会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我校的党外代表人物均为中青年学术骨干,科研、教学任务繁重,因此在处理本职工作与社会工作之间关系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我校党委今后将更细致地做好服务协调工作,与上级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使党外代表人物能够立足本职工作,积极服务社会,力争做到两促进、两不误。
三是党外代表人士(包括党外后备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还不明确,不完善,操作性不强。长期以来,我校一直在摸索党外代表人士(包括党外后备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确立评价标准将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但同时也给他们和实施考核评价的部门带来一定的压力。党外代表人士的考核评价,我们主要还是从其业务水平、基层党委评价、群众反映、公共事务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其本职工作业绩比较容易客观评价,而其他方面则由于多种原因,存在很大的弹性和灵活性,还没有比较固定客观的评价标准,操作性也不强。
四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力引进海外人才,高校人才流动的速度也在加快,给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举荐、使用、考核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尤其的高层次人才的去留,往往会影响学校整支队伍的格局,这还需要不同学校之间,学校与地方统战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
中央4号和省委9号文件下发两年来,我校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积极落实,不断摸索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尽管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中央和省委的期望与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勤奋进取,开拓创新,认真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2
嘉禾县现有党外代表人士750名,其中非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7名;无党派代表人士516名,党外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8名,党外非公经济代表人士33名,党外港澳台及海外代表人士10名,其他党外代表人士45名。近几年来,嘉禾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
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精神,坚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巩固扩大统一战线、凝心聚力推进嘉禾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的重要工程来抓,通过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形成合力,努力开创了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共建共享和谐新嘉禾的崭新局面。
(一)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夯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政治基础
近几年来,嘉禾县以贯彻落实中发〔〕5号、中发〔〕15号文件和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到了政策实施到位、制度落实到位、经费保障到位。一是健全和完善了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政策和制度。先后出台了《嘉禾县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委领导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制度》、《发挥党外人士民主监督作用制度》、《重大外事内事活动邀请党外人士参加及参与考察调研制度》、《政府工作部门与县工商联对口联系制度》等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不仅激发了党外代表人士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也推动了全县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建立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调研决策机制。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在调研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近几年来,先后委托统战、组织等部门,开展了“嘉禾县党外干部工作情况调查”、“嘉禾县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情况调查”、“嘉禾县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工作现状调查”以及“嘉禾县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查”,这些专题调研都形成了高质量的调查报告,绝大多数调研成果及时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领域,为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致力发挥资政作用,大力推行了特约人员制度。县委下发了《关于聘请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人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聘请党外代表人士担任特约人员的规定,拓宽了党外代表人士参与资政和监督的领域。《意见》下发后,该县聘任单位和特约人员由过去的4个20名增加到现在的19个55名。四是建立工作经费逐年增长机制,在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以来,统战工作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并按4万元、6万元、8万元、12万元、19万元的幅度逐年增长。上述政策、制度的出台和落实,确保了全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创新建管机制,大力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嘉禾县坚持以岗位培养人才、以舞台锻炼干部,不断创新党外代表人士特别是党外干部的建设与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建功立业的奋发进取精神。一是创造性地建立了党外干部“四个一”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制度(即一年一走访、一培训、一考核、一推荐),保证了党外干部充分锻炼成长、充分发挥才干的政治舞台。在的县乡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中,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职安排实现重大突破。全县共提拔党外干部7名,其中处级2名,正科级2名,副科级3名;重用党外干部6名。我县按照“拓宽视野、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梯次配备”的要求,逐年加大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县乡政府部门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的比例明显提高。特别是,县委在明确一名司法局副局长只能安排党外干部的基础上,又专门留出5个科级领导职位用于公开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目前,全县已有在职党外领导干部91名,其中处级干部7名,正科级干部16名,副科级干部68名。二是建立鼓励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在的县乡人大换届中,重点确保了党外人士代表在人大代表中不少于35%,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不少于30%的两个比例要求,选举结果的实际比例分别为%和%。在县政协换届中,重点确保了党外人士在政协委员中不少于60%,在政协常委中不少于65%,实际安排分别达到了上述要求。在党外人士的实职安排方面也严格按照规定,确保配备到位。三是创新党外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强化党外干部的人才储备。嘉禾县把党外干部培养工作任务有意识地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基层党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一定数量的优秀干部留在党外,为提高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素质提供保障;坚持备用结合,全面开展“80后”党外干部调查摸底,经过严格考核,选拔出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优秀干部充实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并分层次建立档案。积极指导和引导基层党委采取交流、轮岗等多种途径,让党外后备干部在联系重点项目、处理复杂问题过程中锻炼成长,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成立党外领导干部联谊会
,加强党外领导干部的思想交流和经验推广。6月,嘉禾县成立了党外领导干部联谊会,当年吸纳会员68名;进一步壮大了组织、充实了力量。党外领导干部联谊会定期开展联谊、座谈等活动,发挥了团结同志、交流思想和工作经验;凝聚力量、促进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积极作用。
(三)优化服务平台和载体,着力激发党外代表人士干事创业的热情
嘉
禾县立足打造“江南铸都”,瞄准“建设湘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战略目标,注重创新服务平台和载体,积极引导党外代表人士特别是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创业创新,为嘉禾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争作贡献。
1、搭建服务平台,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搭建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优良平台,努力引导党外非公经济人士创办实业、改善管理,提高经营效益。一是搭建维护平台,切实为非公经济组织排忧解难。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建立“定点联系、定期走访、定向服务”非公经济制度,抽调精干力量深入非公企业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县工商联成立法律顾问室,义务为非公企业开展维权服务;县政府成立郴州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嘉禾营业部,为非公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较好地解决了非公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县工商联还聘请9家政府职能部门和两家银行有关领导为县总商会顾问,定期协商解决非公企业存在的各种困难。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整合纪检、监察和两办督查室等部门力量,对重点非公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严格监测有关职能部门的执法行为,严厉打击破坏企业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现象,有力地维护了非公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搭建行业协会平台,引导非公经济走集团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先后成立了县铸造业协会、在粤铸造业商会、深圳商会以及乡镇和行业商会,通过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作用,促进了县内和在粤嘉禾铸造企业的优势互补、产业共兴和提档升级。三是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推动产业承接和招商引资。每年我们都组织会员企业“走出去”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引进县外的人才和技术,帮助县内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引导更多的在外创业人士返乡创业。近几年,通过以商招商,我县共引进返乡创业企业120多家,引进港澳台业主投资项目3个,总投资亿多元人民币;同时,引来40余个县外投资考察团来嘉禾考察,签约投资意向15亿多元。
2、创新活动载体,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嘉禾县委统战部每年立足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富于特色的主题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起,在非公经济企业中组织开展了以“学政策、比素质,看谁的企业整体形象好”等为主要内容的“五学五比五看”活动,着力引导和推动非公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连续5年组织力量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企业促发展”活动,形成了党员干部沉下基层,真心实意为非公企业谋发展的浓厚氛围。,积极组织“两新”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点帮助他们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档次。
3、改进引导方式,广泛动员非公经济人士围绕嘉禾发展献计出力。以来,该县在非公经济领域认真组织开展“献一策、招一商、立一功、扶一村”的“四个一”活动,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来。,在党外人士中开展了“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和“我为嘉禾发展献一计”活动,共征集“金点子”意见建议100余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该县重点在非公经济领域开展了“我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献一策”活动,并组织了“做强铸造基地、打造江南铸都”研讨会,引导业主调整发展策略,迅速走出困境。目前,全县非公经济组织与专业院校、专家沟通联合蔚然成风,新技术、新产业得到大面积推广,特别是铸造、锻造和机械制造领域的提档升级成效显著,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四)筑牢宣传教育阵地,努力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整体形象
一方面,充分挖掘整合县委党校和各类职业培训基地的教育资源,强化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坚定他们的政治信念,培养他们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先后组织编印了《统一战线与和谐嘉禾》、《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知识问答》、《乡恋》、《涉台知识教育读本》等图书资料,全面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在县委党校开办党外科级干部培训班、党外后备干部培训班4期,加强对党外干部的政治教育和理论修养;在各类培训基地开办业务培训班80余期,培训党外人士600余人次。另一方面,以争当“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评选表彰为契机,充分利用县内电视台、报刊、网站等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党外代表人士中的先进典型和行业模范,树立党外人士队伍的良好形象。第三,扎实开展“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引导党外代表人士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光彩事业。目前,全县共有对接企业16家,对接项目17个,村企互助共建已经成为我县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第四,整合各类公益组织力量,广泛发起“感恩社会、奉献爱心”活动。近几年,全县党外人士捐献救灾的资金和物资总价值1000万元以上。目前,县内有46名非公经济人士结对资助176名贫困学生,广州、深圳等地有28名嘉禾籍人士结对资助县内贫困学生115名,每年的资助金额30多万元。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3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中共中央最近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的新要求,结合党外代表人士的新特点,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始终把团结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方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优势。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要深刻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着力培养大批高素质、有影响、作用大的党外代表人士,推动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
《意见》明确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党外代表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也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要适应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要求,着眼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意见》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和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物色发现党外代表人士,把综合评价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推荐使用的必经环节。要全面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强化理论培训,加大实践锻炼力度,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认真贯彻党外代表人士安排的政策要求,不断健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切实搞好党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要注重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
《意见》提出,要把联谊交友工作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各个环节。要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不断拓宽视野,广泛联系各界人士。党员领导干部和统战干部要带头做好联谊交友工作,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意见》还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作为政治责任,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抓好落实。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社会团体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