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关于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帮扶措施【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57113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关于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帮扶措施【优秀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帮扶措施【第一篇】

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那么我们该如何尽量找到一些较好的方法呢?经过专家研究,有以下几个适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一)走出家庭不和的阴影,重建融洽信任的两人世界,为孩子教育创造条件。

孩子在父母离婚战争中心灵已经是稚嫩和脆弱,作为父母首先要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以非常的呵护。在学习上要非常的关心,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另外,单亲家庭的家长也不妨把自己家庭如何变故的原因如实告诉孩子,从而求得孩子的宽恕和理解。再就是,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诋毁咒骂另一方,如果条件容许,本着自愿的原则,孩子也可以和另一方生活一段时间,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二)单亲家庭在学习上对孩子的要求应是宽严有度,做到严厉而不失温情,放手而不失引导。

在单亲家庭中,孩子不是缺乏父爱就是缺乏母爱。在一般家庭中,父母是有角色分工的。所谓“严父”加“慈母”就是较普遍的类型。而单亲家长要一肩挑起两副担子,自己把握平衡。

该放松时坚决放松,家庭要洋溢着民主氛围。给他以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原则问题决不宽松。炼钢要讲究火候,教育要讲究尺度。这方面一要父母家长多看有关这方面的着作和文章,二需家长反复在实践中摸索检验效果。更要多与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联系。齐抓共管,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

在应试教育仍盛行的今天,分数仍然是衡量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有些父母就以分数高低作为奖罚的标准。“拿成绩来,拿分数来”。分数高了,大奖特奖,分数低时,轻则责骂,重则棒打。以致孩子怕考试,怕学习。“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走进了用分数围成的“怪圈”里。

实际上,我们要正确认识分数与能力的关系,正确认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摆正了素质与分数的关系,我们的奖惩才不会失当。

(四)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该掌握孩子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对孩子学习给予指导,切莫唠叨。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和双亲的关系处在动态的.发展规律变化之中。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儿童期。两代人之间感情和谐,心理相融,关系亲密。少年期。这个时期产生了摆脱依附于父母的愿望,对父母不太顺从听话了。成人期。获得了自主独立的地位。

在学习上,家长切忌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督促孩子学习。什么“我一个人带你不容易,你太令我失望”的话天天重复,味同嚼蜡。不但没有半点教育效果,反而惯成孩子不把家长的合理要求当一回事的坏毛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要管着我,不要跟着我,不要每一步都束缚我,不要照看和不信任我,用襁褓带子捆住我······我已长大成人。”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要重视这个问题,把握好他们的心理特点,在学习上教给他们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要给太大的心理包袱,营造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就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才。

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帮扶措施【第二篇】

摘要:由于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及重要作用,单亲家庭对于孩子们的心灵创伤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原生家庭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对于单亲家庭孩子们的帮扶计划进行阐述和规划。

关键字:单亲家庭;青少年;帮扶计划

一背景资料

北方新报调查后报道:内蒙古2017年上半年结婚登记有96488对夫妻,有41242对夫妻登记离婚,离婚结婚比为%。离婚不仅是夫妻关系的结束,也标志着一个完整家庭的解体,我们作一假设,在内蒙古有41242对夫妻离异的情况下,有三分之一离异家庭应该有孩子,伴随着父母的离异,13747位孩子将在单亲家庭中生活。数据对比我们全国人口来说并不是让人感觉多大,但是对这13747位孩子来讲却是100%。而这些孩子在父母离婚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往往是最大的,特殊的情感体验、过早品尝到的人生不幸,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不良情绪和难以适应社会的问题。虽然离婚后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教育并没有减少,但是离婚这个事件却是孩子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苦,特别是有些父母在离婚后相见仍如仇人,更加重了孩子的伤害。

家庭、学校、社会是儿童教育的三个不可分割的基本环节,家庭是孩子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明显的教育环境,孩子的美德、良好的习惯与品质,起初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在童年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能够采取自觉的、正确的生活态度。所以说父母对子女的成长的影响有直接的作用。因此,家庭中父母的亲疏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对比学校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也存在很大影响,当青少年所处的的原生家庭受损,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一项研究报告表明:54%离异家庭的子女在情绪和感情方面存在问题,表现为郁郁寡欢、心事重重、容易激怒。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偏差。离异家庭子女与原生家庭的儿童相比,平均智商为,学习成绩80分以上的占%,然而和睦家庭的则分别为和%。若学校忽视青少年此时出现的问题,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缺陷,所以,学校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亦有重要作用。

二、计划特色

依托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开设一系列帮扶计划,对东胜区单亲家庭进行细致的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团队优势

本计划依托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辅导站团队力量雄厚,其主要成员包括心理辅导站站长、东胜区各个学校的心理名师以及年轻优秀的新老师,这些老师们均活跃在一线岗位,了解各自学校的孩子们的心理成长情况以及家庭基本情况,并且拥有多年教学经验和心理咨询经验,利于深入基层调研并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开展心理帮扶工作有一定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

2.标准化的课程设计

针对本区的具体情况,各学校的心理老师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活动形式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决定下一步的任务与活动,如可在常规课堂上穿插相關活动,给予学生关注;可组织校际活动,使所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父母们集合起来,开展素质拓展或者团体辅导活动。

3.受惠对象广泛

我们针对的对象不仅仅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同样失去家庭的夫妻,同样需要培训的班主任或是老师。所以,这不仅利于孩子们的身心成长,也有利于夫妻内心创伤的愈合以及更好的让老师们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三、需求分析

为了能给青少年“单亲家庭”帮扶计划准确的需求分析,分别发放问卷:青少年调查问卷和青少年家长调查问卷。下面对这两套问卷进行分析。

1.青少年调查问卷分析

根据问卷结果统计,这些学生都是来自单亲家庭,我们的问卷是从学习生活、生活行为、人际交往、情感、自我意识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这个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

①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完整的爱,原生家庭的破裂需要它们长时间的心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周围同学、邻居、朋友对他们不一样的看法,使他们的心理压力倍增,所以会常常感到焦虑、孤独和无助。

②父母对他们的学习方面可能无法顾及或者给予很好的指导,但同时又对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期望很高,所以在这样矛盾又看似无法调和的情况下,孩子们既想上进却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进步,如此反复,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逐渐变淡,他们易分心、畏缩、懒散,甚至会出现厌学现象。

③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些越轨行为。因为他们有的不能得到父亲给予的安全感,有的不能够得到母亲的积极关注。当出现不良习惯时,父亲或母亲也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和矫正,因此孩子们不受控制,导致他们可能成为问题少年。

④他们的独立感特别强,因为家庭的变故,孩子被迫进入一种新的生活模式,而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只是忙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对孩子缺乏耐心,更加减少了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孩子只能被迫自己独立,但却是认知上的独立,行为表现还有很大困难,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下,孩子也会出现问题情况。

⑤自卑情况,单亲家庭的孩子与同龄原生家庭的孩子相比,会觉得不如别人。慢慢地他们逐渐形成胆子小、孤独、抑郁的性格。一旦受挫就会表现为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

⑥他们还表现出较强的嫉妒或猜疑心态,一旦有人对自己有不利的言行,会马上反抗。这些特点使得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交往、情感、自我意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青少年家长调查问卷分析

我们的问卷分别从学习方面、生活行为、人际交往、情感、自我意识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包括四道题。通过分析得出,家长的影响对孩子很大,家长的言行举止等各方面都牵动着孩子。家长不像孩子,他们处于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会受到来自周围的压力,单亲家庭是比较特殊的家庭环境,周围有些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社会舆论也常常没有良好的导向,可能营造出一种氛围把人群特殊化,针对这样的情况,主要分析了以下问题:

①生活方面,单亲家庭的家长一个人扮演两种角色,从早到晚他们都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经济而奔波,但他们都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导致有的家长在精神上无法满足孩子从而觉得亏欠孩子,既在物质方面绝对满足。长期这样的教育会使得孩子变得任性、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②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的家长会对孩子有所隐瞒,长此以往造成孩子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单亲家庭是因为离异,父母双方当时争吵给孩子留下负面影响,孩子不知道该听取哪一方,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会觉得由于自己的原因亏欠了孩子,对孩子十分溺爱,总想用最大的努力补偿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使形成孩子依赖、懒惰等不良个性。有的家长会因为自己的失败婚姻从而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让孩子上各种艺术班、补习班,使孩子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出现逆反、厌学等心理。

③在人际交往方面,离异后的父亲或母亲的大多时间都是在外拼命工作,用于社交的时间很少,对于对自己不利的人或事他们会极力抗拒,担心受到歧视,遇到困难时,不愿向人倾诉,害怕自己的处境被人知道,使得孩子在这种情况的熏陶下渐渐的也不喜欢与同学交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④情感方面家长由于自己突然失去可以进行心灵交流和感情交流的对象,会产生孤独感,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不再容易信任别人,孩子可能会受父母影响也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性格孤僻,交往能力欠缺。

我们通过对两份问卷的分析,发现单親家庭的孩子和家长在教育、生活、交往等方面存在问题,我们在问卷的下方留有联系方式,以便家长和孩子能随时向我们帮扶中心进行咨询,我们会针对家长和孩子的需求进行科学、系统、具体的帮助。

四、计划实施步骤

1.心理老师工作项目组:

根据工作需要以及人员要求划分项目组,在我国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根据实际条件,划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一组九人,其中三人为学生队、三人为家庭队、三人位老师队。共18人。

2.系统培训:

根据单亲家庭出现的心理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①自闭问题:家庭的突然破裂,对孩子来说就像是“天降横祸”,他们缺乏心理准备,孩子比大人更加敏感、脆弱,且不具备自我心理调整的能力,所以遭受着比父母更大打击。难以面对家庭破裂的严酷现实,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同时孩子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较,感到自己处境大不如前,自感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从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行为表现出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等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②自卑问题: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的改变,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特别是看到同伴与父母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

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③抑郁问题: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会使自己体无完肤。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

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④嫉妒: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原生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是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憎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且据调查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在青少年身上。

⑤逆反问题:单亲孩子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同时也受到同学的歧视,所以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对以上提到问题以及其他为问题,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精神分析疗法、行为治疗以及理性——情绪疗法的培训以为单亲家庭进行专业指导。

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帮扶措施【第三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培养孩子各种习惯的土壤,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孩子在生活中的种种行为就是对家庭教育的有力折射,在后天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的潜在能量更是无法估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发达的今天家庭不稳定因素有增无减,离婚率居高不下,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据统计现在的中国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多达百万,这惊人的数字无疑是对基础教育的一个挑战。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大致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共同的心理和性格缺失,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教育起来难度更大?,这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

怎样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实施有效教育,无疑是塑造成功孩子最重要的环节,家庭教育尚且如此,学校教育概莫能外,教师如父母,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更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如果不能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可能就没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有人说:“单亲家庭教育是失衡的教育”,“离异会造成孩子的人格扭曲”。可见单亲孩子的教育难度大,当然意义也就更不用说了。

目前我班的单亲孩子占到班级总人数的五分之一,人数多难度大,若要教育好每个单亲孩子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单亲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引导教育案例:

一、自控能力差,自立能力差,随意性强。

由于生活在单亲家庭这个残缺环境里,家长们总是用非正常眼光看孩子: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的爱比别的孩子少。于是许多家长采用溺爱的方式弥补这残缺的一课,生活中尽全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要啥买啥,孩子想干啥就干啥,对待学习也是高兴了就学一学,不高兴就不学,家长这样做的理由只有一条:她(或他)可怜,可怜的大树成了培养他们恶习的温床。在学校里,这种孩子的随意性无处不在。

二、学习相对落后,没有正确的是非观。

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数学习相对落后,由于家长在家庭中过度关注孩子而形成孩子的心理偏差,家长过分强调孩子的生存环境是他们的心理产生了阴影,甚至有的孩子因物质足爱残缺而很偏激的认为自己是多余的,心理失衡导致他们的心智发育也不健全,他们内心孤独,忧虑失望,情绪低落,性情浮躁不安。在学校学习时情绪不稳定,用心不专,不能用正常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不能判断是非曲直,难以适应周围环境。

三、没有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的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小儿童映八十。”这俗语为我们道出了习惯的潜在力量,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习惯是财富。”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多重要。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大多数单亲孩子面对的家庭角色有三种:1、没有尽到责任的父母;2、年迈的爷爷奶奶;3、无人管教。孩子的优良品质是在家庭的环境下,父母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形成的。家庭的残缺本身阻碍了习惯的培养,若家长再不努力培养,习惯不就是一句空话吗?像好习惯的培养是有时间段的,一旦错过再难形成。无人管教的孩子更不用说了。许多单亲孩子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饮食习惯,所以这些孩子在校就会与良好家庭教育出的孩子相比格格不入,难融其中。

干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工作,我认为班主任做好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要特别做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案例一:

一、充分发挥家庭的力量,尽全力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首先做好家长的工作,多和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单亲家庭概念,告诉家长单亲环境的种种优势,力求获得家庭全面正确的配合,如:家庭无分歧意见;易让孩子的合作和独立精神得到激发;易培养责任感,易懂得感恩,易形成吃苦耐劳、坚强务实、善解人意的好品质等。

二、班主任学会做忠实的听众。

单亲孩子大多内向,他们在生活中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内心淤积了较多的负面情绪。班主任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做他们的听众。平时这些孩子内心的感受无处可说,也无人可说,所以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一旦和班主任建立朋友关系,班主任的关爱就会使他们释怀,当然班主任更要拿出真心、耐心、细心来消除他们的心灵创伤,帮助他们清理心理垃圾。单亲孩子一般难以相信别人,班主任要学会守秘密,千万不能因疏忽失去他们的信任,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积极向上,阳光成长。

三、用宽容保护他们的自尊。

单亲孩子的自尊尤其容易受伤,班主任应该用宽容保护他们的自尊,这里的宽容不是放纵,更不是用同情和怜悯去滋生恶习,而是换一种方式要求他们。看到问题后用各种既委婉又有效地手段解决问题,如果班主任因方法不当而伤害他们的自尊,完全有可能因一句话或一件事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

四、用爱弥补爱。

班级犹如家庭,班主任就是家长。班主任要艺术的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爱的桥梁,多让孩子感受班级温暖,用班级的爱弥补家庭残缺的爱。我带每一届学生时,初一入学后就统计单亲孩子的生日,在密集的月份给他们集体生日一次,还会在节假日带班级同学送爱心给单亲孩子。当然班主任老师还可以多担当残缺亲人的角色,以弥补他们亲情的缺失,生病的日子,节假日多打电话关心问侯这些单亲孩子。孩子在班级大家庭中得到的爱多了心理失衡就会慢慢消除,还会找到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闻一多先生曾在诗中写到:“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尽了教师的天职。请将你的脂膏,不息的流向人间,培育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读到此处便深深感到班主任的爱是一缕阳光,有阳光的地方花儿就会绽放,让我们播撒爱,让每个角落的花儿都释放出生命的力量。

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帮扶措施【第四篇】

在很多人看来,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起健康的核心家庭的孩子成长堪忧,这确实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那么,何为单亲家庭呢?

单亲家庭是指因丧偶或离婚导致双亲缺一,单由父亲或母亲与未婚子女构成的家庭。单亲家庭对于子女的经济来源、个性发展、抚养教育、健康成长均造成困难,产生不利影响。当然,也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环境恶劣,资源缺损,关爱缺失,反而催生了强烈的自我教育意识,成长为一个坚韧、勤奋、上进的人,不过这种情况只占少数。

既然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很多不可回避的负面影响,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介入到单亲家庭,帮助单亲家庭孩子健康成长呢?

一、帮助离异父母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民政部于2016年发布《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万对,离婚率为%,比上年增长%。社会学家说,离婚是一种进步!说明人们敢于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感情世界,夫妻能相扶相持走下去,那就走下去,夫妻如果因性格差异大,三观不一致,生活习性不同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勇敢地分开过。同时,也说明社会对于离婚这个现象更为包容。

教师当然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阻止学生父母离婚。但我们可以在得知学生父母离婚时,给予一定的劝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比如指导家长在离婚时理性解决财产分割,妥善协商孩子的抚养权。夫妻分离,但不要亲子分离。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甚至反目成仇,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奥巴马的父母在他2岁时离婚,加上父母离异后很少往来,因此奥巴马对父亲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老奥巴马一直和奥巴马的妈妈保持着书信联系,奥巴马虽然没有跟父亲一起生活,但由于妈妈不断地给他传递父亲的信息,因此,在奥巴马的感情世界里,始终有父亲的存在。奥巴马显然是幸运的,他的母亲和外祖父母并没有因为离婚对老奥巴马产生怨恨,奥巴马从他们口里听到的有关父亲的信息是真实而温馨,伟岸而高大的,自此,父亲的“英雄”形象就在奥巴马年幼的心中扎根了。父亲这个角色,在奥巴马心里是温馨的,是高大的,是负责任的。奥巴马能成为美国第一个黑人总统,跟他那对离异父母的育儿观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对离异父母进行情绪抚慰

一般来讲,夫妻离异对女性的打击更大,而多数孩子又跟着妈妈生活。一个单亲妈妈既要在职场打拼,又要教育好孩子,实在是不容易。她们往往会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孩子,也会因为自己的感情生活不顺利而大发脾气,把孩子当做她婚姻失败的出气筒。

这个时候,老师要介入到类似的单亲家庭,帮助单亲妈妈,也可能是单亲爸爸,管理好情绪,重拾生活的信心,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抚慰,生活上的理解,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鼓励他们追求新的生活。

有这样一个单亲妈妈,由于婚姻失败对她的打击很大。她总是一蹶不振,不是夜店买醉,就是宅家不出,而且特别爱发脾气,简直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她的女儿在她的养育下,性格也相当的暴躁,情绪经常会失控,跟同学关系相处也很困难,在班里就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孩子。

这当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暂且不说这个女家长会招致怎样的人生后果。就看她女儿当下的表现,就可以预知到她今后的婚姻也是极有可能失败的。女儿会接过妈妈的情绪气囊,随时火山爆发,任谁都会被她吓跑。

于是我走进了这个单亲家庭,耐心地听取了这位单亲妈妈对于她那段失败婚姻的讲述。待我听完之后,我发现他们夫妻离婚,既没有第三者,也没有经济纠葛,纯粹就是因为妈妈每天背着一个负面的情绪气囊,这个气囊随时都在爆炸,丈夫实在是忍受不住了,不得不提出离婚。

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我就辅导这位单亲妈妈调整自己的情绪,同时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比如她的思维方式里存在着很顽固的防御思维,她觉得她的丈夫什么都应该听她的,绝对要忠诚于她。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一成不变和应该、绝对的事情。夫妻是两个并行而立的个体,只能彼此帮扶,共同前行,谁都不可以绑架谁,必须要有课题分离的意识,做好自己的课题,促进对方做好对方的课题,但不可以强求。

当这位妈妈明白这一切之后,悔不当初,原来自己美好人生的破坏王竟然是自己。于是,这位妈妈开始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习积极的解释风格,主动与前夫联系商量女儿的教育问题。她的改变令前夫眼前一亮,再看到女儿的性格脾性也有所改变,一颗心开始回归。这虽然是个个案,但我们可以从这个个案中看到希望,作为家庭教育的指导师,有能力去改善离异夫妻的关系。

三、给予单亲家庭孩子真诚的关爱

单亲家庭的孩子固然可怜,但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悲惨。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悲惨故事,毕竟是个案,绝大多数父母还是爱自己孩子的。只是离异造成他们无法妥善地关心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情感世界难免缺失。这个时候老师确实要多多关爱这些孩子,但不能特殊照顾,不能让别的同学觉得他与众不同。关注这些孩子的情绪是否正常,人际关系的建构能力是否具备,心态是否阳光,性格是否达观,心理是否健康。如果观察到的现象都处在正常范围值里,那就保持现状,如果出现偏差,则要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

教师在关爱孩子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父母离婚是父母的课题,与孩子没有关系。说这个话的目的是防止孩子把父母婚姻失败的原因往自己头上揽,认为是自己不好才导致父母离婚的。

还要指导孩子多维度解释父母离婚这件事。比如爸爸妈妈性格不合硬要拴在一起,爸爸妈妈就会很痛苦,分开对他们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作为孩子,要接受父母的决定。同时也要关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毕竟失败的婚姻还是令他们痛苦的。还要学着接受父母的新家庭。我看到不少孩子对后爸后妈很抗拒,造成了新的更严重的家庭矛盾。其实多数继母继父还是很好的,主要是孩子对新父母特别抗拒,使得新家庭矛盾丛生。

四、给孩子找一个精神教父或教母

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不论离异父母做得多好,都会有情感上的缺损。孩子跟爸爸生活,可以在父亲的家族里找一个温和有礼,对孩子有爱心的女性成员多关心孩子,比如姑姑、表姑、婶子。孩子跟妈妈生活,可以在母亲的家族里找一位刚强自立,温和敦厚的男性做孩子的人生导师,比如舅舅、表叔、表哥,对孩子进行正确有序的社会化教育。

《神雕侠侣》里的杨过,父亲早死,郭靖就担起了给杨过重塑价值观的责任,郭靖就是杨过的精神教父。没有郭靖对杨过的精神养育,杨过哪有可能成为大侠,保不定就跟欧阳锋差不多了。

五、多让孩子参与班级以及社区活动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平时获得的情感多是单向的,因此,要让孩子尽量参与班级以及社区的活动,多做事,多交朋友。从做事中找到存在感与成就感。从健康的朋友圈里获得情感的滋养,避免出现情感的空洞。

老师在班里进行团队建设时,要根据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给他(她)物色恰当的班级管理岗位,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与责任感。孩子在班里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还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内心的自卑就会祛除,心也容易朝外打开。

还可以帮孩子注册义工证,周末、假期组织孩子去参加社区义工,既可以结识新朋友,又可以获得一些年长者的关怀,关键是孩子在这样的群体中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他们对人群,对社会就会充满善意。

六、组成单亲家庭家教联盟

其实绝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养育者还是很想陪伴孩子的,但是由于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有心无力。这个时候,如果老师能出面,将班级,或者年级的单亲家庭组织起来,形成“家家联盟,家校共育”的陪伴模式。孩子之间可以交往,避免孤独。家长之间可以互帮,避免监督缺位。

这个模式形成之初压力比较大,但只要愿意去做,还是有很大的可为空间的。老师们不放去试一试。

总之,不要谈“单亲家庭”色变,只要离异父母能做到“夫妻关系断裂,但亲子关系牢固”,不彼此推诿责任,不放弃对孩子的关心与教育,老师能恰当地进行干预,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一定是积极健康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75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