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论文范例(最新8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文化自信论文范例(最新8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文化自信论文【第一篇】
摘要:
摘要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要最大程度发挥和利用好这项功能,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正视西方文化为主要手段才能切实培养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当前我国对大学生群体宣传进步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与主战场,它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门必修基本课程。政治理论课不仅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马克思主义教育,而且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全球化背景下当代我国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很多高校的实际教学中,政治理论课往往只突出和注重思想政治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对于它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往往被忽视。本文拟从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方面的功能入手,重点探析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文化素质如何通过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培养。
1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功能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存在令人担忧的弱化趋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西方的文化学说、理论、观点、人物纷纷利用各种机会在中国粉墨登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改变着中国普通百姓的文化观念,在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大学生群体中这种影响或改变更甚。在2003年一次中国文化名人评选活动中,歌星王菲和已故影星张国荣与鲁迅、老舍、巴金、钱钟书等文学、文化大师共同入选,足见当前国人对文化价值的评判、对文化理想的追求、对文化自觉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政治经济支撑下,利用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向中国扩大影响力。他们以功利的务实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价值理想,很容易误导、诱导我国民众用极端挑剔、苛刻的眼光去审视、放大自己的不足与问题。长此以往,我国民众、特别是青年学子们对自己文化产生不自信、不认同,最终变得美丑不分、是非不明,不加取舍地一味追求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自由观和民主观。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然会被摧垮。
面对严峻形势,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大学生自觉抵御西方文化攻势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政治理论课本身也具备这一功能。首先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目标与任务的一致性。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引导、帮助大学生在面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时候知道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文化素质教育在于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接受特定文化环境熏陶、进行社会文化活动与实践,来全面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保证其身心协调发展。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尽管重点、性质不同,但都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这个个体自然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力。其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上与大学生专业文化素质教育是相融交叉的。在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中,最重要的已不是各种不同的专业素质,而是人文素质。所谓“做学问前先做人”即是这个道理。
2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手段
强化主流文化
在当前全社会掀起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民族基石、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主流文化的内核。总体而言这一主流文化内核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为主流形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当前社会现实中,多元文化的出现与兴起强烈冲击着主流文化的地位。部分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挑战、冲击和侵蚀下难以经受诱惑,不时出现怀疑和否定主流文化内核的思想行为,使大学生信仰危机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较为严重。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存续下去,和谐社会、主流文化的根基必然会遭到危害。有鉴于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和思想,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表征的主流文化内核及其地位。
在强化主流文化过程中,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完全不用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理论宣传优势理直气壮地用主流文化激发大学生勇于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热情、鼓励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培养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力。对此,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可以首先主动切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通过阐发理论和论证实践来增强主流文化在解决相关问题方面的说服力。然后以形势政策教育切入大学生思想实际,通过解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盲目、浮躁、彷徨等问题来增强主流文化凝聚力。再者,在大学生所钟爱的互联网上狠抓主流文化信息建设,加强多媒体、互联网应用和管理,挖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媒体数字引导功能,全方位、多层次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环境,让它成为宣传主流文化的新阵地。最后要在有机统一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差别予以重视,以主流文化的共性吸纳、包容个性,使主流文化成为所有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整合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础,亦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宝库。然而,在西方文化蜂拥而入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与普及中优越性渐失,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责任挑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在大学生中传播、普及。在大学生于政治理论课上领略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尊心自然能得以增强。具体而言:
首先,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道德资源、思想资源与教育资源。当代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表现得极为迫切。在此前提下,整合并向大学生介绍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元素势必正面影响他们的意识、思想与行为,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远大理想等等都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活生生的好素材。
其次,在利用优质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为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内涵和意义,即传承历史、面对现实、走向未来。当前,大学生孝敬父母、忠诚祖国、尊重师长等思想意识有逐渐淡化的趋向。对此,传统文化中的百善孝为先、忠君报国、尊师重道等思想内容有必要与时俱进、加以更新,填充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这也为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有关孝顺、忠诚、诚信等新的教学内容。因为只有在思想穿透力较强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才能让大学生重拾传统文化的要义与精义,并从中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最后,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自觉地坚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深受封建小农思想和宗法制度的影响,具有难以改变的狭隘性和保守性,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时,不仅首先自己要正确区分糟粕与精华,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择善而从之,提高他们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明辨是非的道德判断力。
正视西方文化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以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国际优势,经常以人道主义为幌子推行西方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念,公然挑战和试图取代其他国家和民族符合本国家和民族国情的、历史形成的意识形态。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侵蚀和影响下,我国社会上日渐盛行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与我国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相违背的思潮,有的时候这些思潮在年青学子当中尤为泛滥。在校大学生受此影响的几率和程度也越来越高,直接干扰和破坏了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有鉴于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正确的认知与对待,让他们在吸收西方优秀物质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能有效抵制与我国国情不相符合的那些文化侵害,提升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对本国文化的创新发展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键手段。
为发挥和利用好这一手段,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特别注意为大学生拓展视野,让大学生能够自主地判断如何理性对西方文化进行吸收和批判。让大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吸收西方有价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资源,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时也让他们形成一种谨慎的意识去批判西方对我国有害的文化糟粕,这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使大学生在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基础上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于当前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使大学生能够自觉、自信地站在本民族立场来扬弃西方文化。
3结语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项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深远的时代课题。毋庸置疑,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关键是要以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正视西方文化为手段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新鲜血液、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治邦.换位互动式教学法[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2—4.
[2]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04—106.
[3]叶启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自觉[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9—11.
[4]杨英法.文化图强正相宜[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85—87.
[5]潘维.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M].北京:三联书店,2008:1—3.
文化自信论文【第二篇】
一、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念、信心,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状态和凝聚力。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蕴含着顽强的奋斗精神,包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诸多智慧。这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特有贡献,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所在。中华文化必定要走向世界,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我们党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出发,制定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出台了许多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这些表明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文化竞争力逐步提升,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三)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极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坚定了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虽然与快速提升的硬实力相比,与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曾经达到的高度、产生的影响相比,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还有所不足,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升,积累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能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总书记的话强调了文化自信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深远和现实意义。
(一) 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创造了灿烂的辉煌,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勤于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着和谐宽厚、追求进步的高贵品质和人格。当前,我国社会格局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更加多元,群众思想和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在推进“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会比以往更加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找到最大 “公约数”,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形成最大限度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在一个文化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个伟大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寻找到它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它就是文化自信。正如总书记所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严峻考验和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重要基础
文化是影响道路、理论和制度最深层次的东西,它广泛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没有文化自信,谈不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此外,文化自信也更深厚,一旦树立起来,其影响将是深厚且长远的。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我们能够快速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这一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当前,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四)坚定文化自信,是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们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吸收和借鉴,同时又展现自己的文化特色与精髓。另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思想价值观念也会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宣扬与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中,文化交流,也是文化的交锋与激烈碰撞。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重视运用中国文化向世界各国阐释中国的主张和智慧。为此,我们必须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以坚持坚守的从容,借助文化的翅膀,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展示中国人的精气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三、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与方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血脉和传统。加快培育和铸就真正的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一) 坚守自身文化认同,阐释传统文化内涵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我国有着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有自己从未中断的文化传统,留下了无数的文化宝藏。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坚守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我们要珍视中华优秀文化,摒弃民族虚无主义,对传统文化致以礼敬,并以之为自豪,并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坚定文化自信,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充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鲜明特色,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价值理念,让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自觉成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
(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符合改革开放的社会特征,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新媒体环境下的现代表达形式。做好创新性发展,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完善和拓展,为其增添新的内容,确保文化传承的时代性、发展性和前瞻性。总之,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中找到那些能够体现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和主张,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摒弃弱势自卑心理,树立正确文化心态
当今,全球经济文化深度融合,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世界性的视野,树立正确文化心态,应大力消除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和文化防御心理。首先必须抛弃文化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强盛的民族是靠否定自身而崛起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靠虚无主义托起的。其次还必须摒弃文化弱势心理。有的人不能正确领会中国文化的价值,认为我们的文化不如别人,固守着文化弱势和文化防御的心态,同样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这些思想和文化心理极其有害,因此,我们既不能封闭保守,墨守成规,奉行文化保守主义;也不能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一味照搬西方模式和文化。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合作交流
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培育与坚定文化自信,不能自我封闭,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的交流合作。一方面,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将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能显示出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敢于和善于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播到世界,特别是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出来,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出来,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只有走出去,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互鉴、创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
(五)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没有创新,文化就没有生命力。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既要认同我们深厚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能力。要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敏锐的创新思维。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大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优越环境。着力推进文化发展目标、文化价值体系、文化内容的构成、文化传播的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在移动互联时代,尤其要注重文化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只要在文化创新的实践中取得真正有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成果,就能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论文【第三篇】
摘要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要最大程度发挥和利用好这项功能,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正视西方文化为主要手段才能切实培养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当前我国对大学生群体宣传进步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与主战场,它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门必修基本课程。政治理论课不仅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马克思主义教育,而且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全球化背景下当代我国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很多高校的实际教学中,政治理论课往往只突出和注重思想政治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对于它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往往被忽视。本文拟从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方面的功能入手,重点探析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文化素质如何通过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培养。
1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功能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存在令人担忧的弱化趋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西方的文化学说、理论、观点、人物纷纷利用各种机会在中国粉墨登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改变着中国普通百姓的文化观念,在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大学生群体中这种影响或改变更甚。在2003年一次中国文化名人评选活动中,歌星王菲和已故影星张国荣与鲁迅、老舍、巴金、钱钟书等文学、文化大师共同入选,足见当前国人对文化价值的评判、对文化理想的追求、对文化自觉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政治经济支撑下,利用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向中国扩大影响力。他们以功利的务实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价值理想,很容易误导、诱导我国民众用极端挑剔、苛刻的眼光去审视、放大自己的不足与问题。长此以往,我国民众、特别是青年学子们对自己文化产生不自信、不认同,最终变得美丑不分、是非不明,不加取舍地一味追求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自由观和民主观。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然会被摧垮。
面对严峻形势,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大学生自觉抵御西方文化攻势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政治理论课本身也具备这一功能。首先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目标与任务的一致性。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引导、帮助大学生在面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时候知道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文化素质教育在于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接受特定文化环境熏陶、进行社会文化活动与实践,来全面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保证其身心协调发展。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尽管重点、性质不同,但都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这个个体自然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力。其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上与大学生专业文化素质教育是相融交叉的。在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中,最重要的已不是各种不同的专业素质,而是人文素质。所谓“做学问前先做人”即是这个道理。
2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手段
强化主流文化
在当前全社会掀起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民族基石、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主流文化的内核。总体而言这一主流文化内核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为主流形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当前社会现实中,多元文化的出现与兴起强烈冲击着主流文化的地位。部分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挑战、冲击和侵蚀下难以经受诱惑,不时出现怀疑和否定主流文化内核的思想行为,使大学生信仰危机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较为严重。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存续下去,和谐社会、主流文化的根基必然会遭到危害。有鉴于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和思想,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表征的主流文化内核及其地位。
在强化主流文化过程中,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完全不用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理论宣传优势理直气壮地用主流文化激发大学生勇于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热情、鼓励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培养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力。对此,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可以首先主动切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通过阐发理论和论证实践来增强主流文化在解决相关问题方面的说服力。然后以形势政策教育切入大学生思想实际,通过解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盲目、浮躁、彷徨等问题来增强主流文化凝聚力。再者,在大学生所钟爱的互联网上狠抓主流文化信息建设,加强多媒体、互联网应用和管理,挖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媒体数字引导功能,全方位、多层次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环境,让它成为宣传主流文化的新阵地。最后要在有机统一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差别予以重视,以主流文化的共性吸纳、包容个性,使主流文化成为所有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整合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础,亦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宝库。然而,在西方文化蜂拥而入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与普及中优越性渐失,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责任挑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在大学生中传播、普及。在大学生于政治理论课上领略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尊心自然能得以增强。具体而言:
首先,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道德资源、思想资源与教育资源。当代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表现得极为迫切。在此前提下,整合并向大学生介绍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元素势必正面影响他们的意识、思想与行为,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远大理想等等都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活生生的好素材。
其次,在利用优质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为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内涵和意义,即传承历史、面对现实、走向未来。当前,大学生孝敬父母、忠诚祖国、尊重师长等思想意识有逐渐淡化的趋向。对此,传统文化中的百善孝为先、忠君报国、尊师重道等思想内容有必要与时俱进、加以更新,填充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这也为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有关孝顺、忠诚、诚信等新的教学内容。因为只有在思想穿透力较强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才能让大学生重拾传统文化的要义与精义,并从中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最后,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自觉地坚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深受封建小农思想和宗法制度的影响,具有难以改变的狭隘性和保守性,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时,不仅首先自己要正确区分糟粕与精华,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择善而从之,提高他们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明辨是非的道德判断力。
正视西方文化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以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国际优势,经常以人道主义为幌子推行西方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念,公然挑战和试图取代其他国家和民族符合本国家和民族国情的、历史形成的意识形态。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侵蚀和影响下,我国社会上日渐盛行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与我国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相违背的思潮,有的时候这些思潮在年青学子当中尤为泛滥。在校大学生受此影响的几率和程度也越来越高,直接干扰和破坏了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有鉴于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正确的认知与对待,让他们在吸收西方优秀物质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能有效抵制与我国国情不相符合的那些文化侵害,提升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对本国文化的创新发展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键手段。
为发挥和利用好这一手段,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特别注意为大学生拓展视野,让大学生能够自主地判断如何理性对西方文化进行吸收和批判。让大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吸收西方有价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资源,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时也让他们形成一种谨慎的意识去批判西方对我国有害的文化糟粕,这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使大学生在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基础上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于当前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使大学生能够自觉、自信地站在本民族立场来扬弃西方文化。
3结语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项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深远的时代课题。毋庸置疑,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关键是要以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正视西方文化为手段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新鲜血液、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治邦.换位互动式教学法[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2—4.
[2]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04—106.
[3]叶启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自觉[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9—11.
[4]杨英法.文化图强正相宜[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85—87.
[5]潘维.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M].北京:三联书店,2008:1—3.
文化自信论文【第四篇】
自信,虽不是一支悦耳的歌,那般动听,令人陶醉,也不是一首飘逸的诗,令人回味无穷,可它却有着一股冲天的力量,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犹如一盏绿灯,为我们前进的成功之路保障绿色通畅!
名人中有很多因自信而成功的事例。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曾历经千百次失败而被人讥笑,如果不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就不可能坚持到最后;世界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中,没有在遭到人士的否定时放弃自己的正确观点,是自信让他夺得了桂冠。
我也是一个自信的孩子,在成长的海洋中,我承受过许多成功与失败的痛苦,它们总是不时地敲着我的房门,在它们的伴随下便成就了一个自信的我。我永远也忘不了那紧张的两小时,那场生平以来第一次让我心跳加速的数学考试。
考试的那天,头场是数学,我信心满满地搞定前面的题目,终于到了最后一题,我嘘了一口气,太好了,就差一题了,加油!可事情没那么简单,那道题很难很难,我思考了半天都没有结果,还好我做得快,时间还来得及,我又重新思索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只觉得头大、头大、头大……我尝试了所有我能想到的解题思路,可都不适用于这道题目,就像是丢了钥匙的锁,怎么也打不开。我瞅了一下挂在考场后面的时钟,哎,只剩三十分钟了,这题目谁出的,怎么这般费脑细胞?
我看了下题目的分值,天啊——二十分,不行,这二十分不能丢掉,否则怎么对得起我这数学课代表的头衔!拼了!理智让我决定拼一拼,我在心里默默说道:加油,我是个自信的人,我一定行!十分钟过去了,我把会写的全部写上了,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对,我脑海中灵光一闪!我明白了!我又飞快地写了起来……
离考试结束还有五分钟,终于解出了这道题目,我觉得自己真伟大,绕了个弯题目的答案就出来了,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试卷上交了,虽然最后一题写的有点潦草,思路也不太清晰,但我依然充满自信地相信着它。第二个星期,分数出来了,113分,虽然最后一题扣了不少分,前面也没来得及检查,我依然兴高采烈,它证实了我的自信没有错。
世上没有不可能,不可能只是不敢做。相信自己,去做那些“不敢做”的事情,让自己的内心充满自信,那我们就一定会看到成功在向我们招手。
文化自信论文【第五篇】
摘要: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念、信心。中华民族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加快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守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交流,并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
关键词:中华文化;创新发展;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1-0069-02
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提,显示了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积累和形成了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如何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是必须重视的重大课题。
一、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念、信心,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状态和凝聚力。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蕴含着顽强的奋斗精神,包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诸多智慧。这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特有贡献,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所在。中华文化必定要走向世界,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我们党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出发,制定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出台了许多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这些表明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文化竞争力逐步提升,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三)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极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坚定了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虽然与快速提升的硬实力相比,与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曾经达到的高度、产生的影响相比,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还有所不足,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升,积累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能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的话强调了文化自信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深远和现实意义。
(一)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创造了灿烂的辉煌,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勤于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着和谐宽厚、追求进步的高贵品质和人格。当前,我国社会格局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更加多元,群众思想和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在推进“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会比以往更加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找到最大“公约数”,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形成最大限度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在一个文化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个伟大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寻找到它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它就是文化自信。正如所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严峻考验和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重要基础
文化是影响道路、理论和制度最深层次的东西,它广泛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没有文化自信,谈不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此外,文化自信也更深厚,一旦树立起来,其影响将是深厚且长远的。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我们能够快速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这一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当前,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四)坚定文化自信,是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们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吸收和借鉴,同时又展现自己的文化特色与精髓。另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思想价值观念也会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宣扬与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中,文化交流,也是文化的交锋与激烈碰撞。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重视运用中国文化向世界各国阐释中国的主张和智慧。为此,我们必须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以坚持坚守的从容,借助文化的翅膀,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展示中国人的精气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三、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与方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血脉和传统。加快培育和铸就真正的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一)坚守自身文化认同,阐释传统文化内涵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我国有着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有自己从未中断的文化传统,留下了无数的文化宝藏。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坚守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我们要珍视中华优秀文化,摒弃民族虚无主义,对传统文化致以礼敬,并以之为自豪,并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坚定文化自信,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充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鲜明特色,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价值理念,让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自觉成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
(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符合改革开放的社会特征,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新媒体环境下的现代表达形式。做好创新性发展,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完善和拓展,为其增添新的内容,确保文化传承的时代性、发展性和前瞻性。总之,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中找到那些能够体现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和主张,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摒弃弱势自卑心理,树立正确文化心态
当今,全球经济文化深度融合,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世界性的视野,树立正确文化心态,应大力消除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和文化防御心理。首先必须抛弃文化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强盛的民族是靠否定自身而崛起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靠虚无主义托起的。其次还必须摒弃文化弱势心理。有的人不能正确领会中国文化的价值,认为我们的文化不如别人,固守着文化弱势和文化防御的心态,同样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这些思想和文化心理极其有害,因此,我们既不能封闭保守,墨守成规,奉行文化保守主义;也不能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一味照搬西方模式和文化。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合作交流
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培育与坚定文化自信,不能自我封闭,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的交流合作。一方面,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将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能显示出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敢于和善于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播到世界,特别是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出来,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出来,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只有走出去,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互鉴、创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
(五)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没有创新,文化就没有生命力。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既要认同我们深厚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能力。要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敏锐的创新思维。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大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优越环境。着力推进文化发展目标、文化价值体系、文化内容的构成、文化传播的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在移动互联时代,尤其要注重文化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只要在文化创新的实践中取得真正有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成果,就能增强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
2017年3月29日,四川省第九届企业文化年会在成都金牛宾馆隆重举行。
此次年会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讲话精神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推进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会议表彰奖励了2015~2016年度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优秀成果、优秀案例、优秀论文及突出贡献人物;交流分享了部分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会议调整、增补了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会成员。参加会议的有四川省经信委、四川省国资委、四川省人社厅等部门领导以及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市州企联和行业协会的会长、秘书长,部分企业及企业家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共计200多人。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会长、原四川省副省长邹广严,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特邀副会长、省政协地联委会副主任、原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晋川,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翟刚,四川省国资委副巡视员钟德盛,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黄晓东,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顾问吴显名,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梁勤出席会议并讲话。
四川省企业文化年会自2002年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八届,受到四川省政府和经济界、企业界、学术界、新闻界等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关注,年会成为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促进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第九届年会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总工会指导,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主办,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承办。
不忘初心坚持文化自信
年会上,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会长、原四川省副省长邹广严作了题为《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个自信”作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根本遵循和重要基础。“欲信人者,必先自信”。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上,坚持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有助于增添中国傲立于国际社会的底气,有助于提升共产党人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豪气。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和企业家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努力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企业作为技能型人才长期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培养工匠精神的激励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和营造“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要树立科学、严谨的作风,摒弃浮躁、抵制诱惑,培养专业和敬业精神。他强调,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创新企业文化。“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精益求精的理念和追求,更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先进技术,勇当时代先锋。希望广大企业和企业家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要坚持文化自信,发扬企业家“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努力为实现“四个全面”宏伟战略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四川省国资委副巡视员钟德盛在会上也指出: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推动企业用先进文化更好地引领发展、凝聚力量、树立形象、塑造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到:坚持以民族的和时代的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健康发展;积极构建和推动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落地”文化,为企业管理服务;努力以企业文化建设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他衷心希望通过在座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推动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转型和升级,努力创造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
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黄晓东也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软实力。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新形势下培育拥有个性化的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和必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和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先进文化;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创新文化;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人本文化;要传承工匠精神,打造匠心文化。希望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坚定企业文化自信,紧跟时代步伐,凝心聚力、奋发实干,为推进我省“两个跨越”,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夯实文化之基推广丰硕之果
年会十分注重夯实文化之基和文化的引领,会期中举行了专家讲座。“创客中国”四川专家组组长、四川省“双创”导师、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勤在年会上作题为《应对颠覆,恪守企业文化本源――当前企业在培育团队“工匠精神”中应把握的几个管理节点》讲座。他引用大量案例,结合新常态下企业现状,引经据典,阐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工匠精神”是企业文化落地之根、之果,也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迫切需要。企业在面对颠覆,首先要认清企业文化环境的巨变与挑战。针对创新领域、技术领域、经济与文化领域最容易被时代浪潮所颠覆的薄弱环节,下真功、实功、细工,筑好筑牢企业文化之本与“工匠精神”之基,真正让“中国产品”成为“中国品牌”,“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纵横只有凌云志,圆梦需靠实干家。企业和企业家以及企业文化工作者要用文化引领企业乘风破浪,抵御“飓风”与“野蛮人”入侵,在国际化竞争的海洋中扬帆稳健远行。最后梁秘书长用一首“工匠精神永放光芒”的藏头诗结束了演讲,博得会场热烈掌声。
工业强基振国兴,
匠心道促创新,
精益求精炼品质,
神韵绝技传真经。
永盛不衰铸长青,
放之四海普众卿,
光耀中华复兴志,
芒照世间赢人心。
年会奖励和推广了企业文化建设丰硕成果。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翟刚在会上宣读了《关于宣传表彰2015年~2016年度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奖、优秀成果、优秀案例、优秀论文及突出贡献人物的决定》,并对获奖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11个单位荣获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奖;中国水利水电七局总经理申茂夏、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副总经济师刘玉霞等11人荣获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创新文化引领国电大渡河智慧企业建设》《川东北气矿企业责任文化建设》等14个课题荣获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培育“三为”责任文化,引领“核电粮仓”发展》、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创先争优添活力,先锋示范促安全》等8个案例荣获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案例;《浅议如何构建研究院所军工文化软实力》《班组文化落地的初探与实践》等7篇论文荣获企业文化建设优秀论文。会上,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成都航空有限公司、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代表针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新方法,结合本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进行交流分享。
年会审议通过了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关于调整、增补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会成员的议案》。审议通过了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何仲辉为理事长等。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自信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文章从文化的视角提出了文化自立和文化自信互为前提、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以及文化自觉是制度自信的保障等观点,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找到了文化依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度是保障,“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段精辟论述,是我们党全面总结自近代以来,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经验与教训后,得出的毋庸置疑的结论。“制度自信”的提出,充分显示了我党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文化学文化层次理论的观点,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者构成了文化的完整结构,也就是说制度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既依托并产生于物质和精神文化,又反作用于物质和精神文化;既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又可能成为文化发展的阻力和障碍,所以制度文化在三个子系统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的变迁将会引发文化结构的整体变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和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合理性。
文化自立和文化自信互为前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文化自觉。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由“自在”向“自觉”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救亡图存的过程,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维度进行的,而且这种文化自觉是从西学东渐初期被动的“自觉”,发展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主动的“自觉”,即中国共产党人开始“非教条”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完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过程。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曾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在这里不仅谈到了文化自觉的起因,而且提到了文化自觉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点睛之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文化自立。“文化自觉”使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选择,并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飞跃,不仅诞生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还催生了指导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文化理论,但绝不同于经典作家的理论,他们是基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基于国情、世情和党情都发生重大变化的现实而实现的文化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这是我党和我国文化自立的标志。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就难以走出文化或中或西的“两难”境地,就难以摆脱苏俄模式,就难以摆脱或左或右的思想困扰,也就难以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归根到底一句话,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没有中国的文化自立。
文化自立和文化自信互为前提。文化自信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根植于中国土壤中的民族文化的认可和传承,二是对古今中外各种文化把握、吸纳、建构、创新能力的自信。这种自信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文化自立,所以说文化自信是文化自立的前提。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文化自立,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个被近百年不断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的文化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国家走向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民族不断复兴,这些不争的事实显示了我们所坚持的文化的珍贵性,坚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所以我们又可以说文化自立是文化自信的前提。
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既然文化包含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了文化结构的完整系统,三个子系统的互动推动了文化的整体动态发展,那么制度自信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制度和物质、精神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应该是:制度是根据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需要、按照某种精神文化价值理念而制定的一种规则,而这种规则的存在,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文化催生的气场,又是维护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存在的重要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其实就是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体现,同时又反作用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没有文化价值的制度和没有制度形式的文化都是不存在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相依相存,相互推动,相得益彰,才构成了完整意义上文化的存在,才推动了文化的整体性发展,对文化的自信就是对制度的自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提出的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这个文化的价值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以文化自信首先就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自信。我国现行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各种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都是党在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现实制定出来的,它不仅符合国情、世情和党情,而且被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事实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大成果所证明,是符合当前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所需要的科学的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文化自觉是制度自信的重要保障
如前所述,文化自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推动了中国的文化自立,文化自立是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前提。诚然,本文中的文化自觉应该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当马克思主义成为先进中国人的文化选择后,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文化由“自在”走向了“自觉”。其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会停止,理论文化创新将不断继续,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这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原动力。不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不断的理论文化创新,就是文化自觉基于文化自立基础上的更高一个层次的含义。文化自觉包含制度自觉,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自觉将带来更大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制度自信。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在成为执政党后,应该在坚持国家的具有阶级属性的同时,在意识形态上强化、并在制度构建中真实体现“普遍利益”的思想,这是制度自信的根本。自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这一思想理念,树立“人民主权”观念,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以保护和体现人民的“普遍利益”。同时,制度自信不能盲目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改革理念,认识不足,承认差距,对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不断优化设计,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这是新时期制度自信的重要保障。制度自信需要我们大胆承认制度的不足,积极推动和深化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树自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去保障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文化自信论文【第六篇】
生命中有许多段路要独自去跋涉;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要单独去面对。有太多的成长岁月会被痛苦和孤独所缠绕,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就需要我们满怀信心,勇敢的面对。
升入高中已经一年半的时间,我始终无法忘记刚进入高中时的情景:做惯了温室里的花朵的我们,第一次离开了母亲温暖的怀抱,投入到炽热的阳光下,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寒冷的冬天少了母亲细心的呵护,病魔缠身没了父亲粗糙的抚摸。曾经在那个漆黑的夜晚独自一个人流泪到深夜,含着泪水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里又看到了那些疼我爱我的熟悉的脸庞。
迎着黎明的曙光,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前一天那个伤心的夜晚已经使我明白:我并不孤单——父母的心已经随着我的脚步,来到了我的身旁,无论我走多远,都少不了他们的疼爱和关怀。于是,从那一刻起,自信的种子撒入我心底,随着它的萌芽,我独自挑起了那份承载着父母的嘱托与希望,自己的誓言与理想的沉重的担子;随着它的生长,我学会了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寻找迷失的自己,发掘生命的潜能。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动力。它就像一台永不停息的发动机,激励着我不断向前。自信中充满了机遇,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勇气,充满了不断的探索。但自信并不是空想,不能简单的说:“我相信我能行!”而不付诸实际行动。理想的实现需要满怀信心,也需要契而不舍的努力。
面对失败,面对挫折,我满怀信心。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挫折是走向成功的脚步,我信!所以我就踏着失败与挫折为我铺就的那条走向成功的道路,勇敢的面对,勇敢的向前。
面对嘲笑,面对误解,我满怀信心。嘴长在别人脸上,而路在自己脚下,这是我始终坚信的真理。于是我就背着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至理名言,带着理想,不懈的努力。
自信,很平凡,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拥有。它总是隐藏在某个被你遗忘的角落,等待着你去掌握。
自信,又很伟大,因为它一旦被掌握就会铸就出一条走向成功的辉煌之路!
我的自信已被我掌握在手中,你的自信也正在等你去掌握。
请记住我的话:把握自信,才能走向成功!
文化自信论文【第七篇】
人生需要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奋斗的方向,而当你为目标而奋斗时,你会有一种乐趣,一种充实,每当做成一件事,你就会富有成就感,而强烈的成就感也就更加奠定了你的自信心。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有顺心,必然也有逆境,在人生的道路上越向上走,你越会发现它是一条充满艰辛坎坷,而又充满挑战和挫折的。当面对挫折时,就需要自信。自信反过来就是“信自”——相信自己。不论何时不论何地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哥白尼,第一个对地心说提出怀疑,当时的地心说已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了。而他一直相信自己,不轻易放弃,经40年潜心观测与研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日心体系,最终被证实了。他成功了!即使面对被天主教活活烧死的血腥镇压,他也义无反顾。
哥白尼的自信是科学的,并非盲目的任性。是的,自信并不是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诚然,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时,我们要相信自己,不要盲从,而当别人诚恳的想你提出异议时,我们也要虚心的听取或接受。
每当太阳升起,新的一天拉开帷幕的时候,你是否已做好准备,以充实、自信面对新的困难?每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是否已有充分的把握迎接新的挑战?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一个自信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因为在困难面前,他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想方设法去解决。而不自信的人会咳声叹气、低落消沉。比如很渴的人看到桌上有一杯水,乐观自信者会说:“真好,还有一杯水。”而不自信乐观者则会说:“咳,才有一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信是多么重要啊!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只要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两个条件。可见自信的重要。相信我们只有拥有自信,就会战胜恐惧和畏缩,迎来成功的曙光。
人生的航船要靠我们自己掌舵,只有高高扬起自信的风帆,乘风破浪,勇敢前行,穿越层层险滩暗礁,才会抵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一路高歌: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以满怀的信心,用智慧和汗水,去开创我们辉煌的人生。
文化自信论文【第八篇】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硬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重要体现。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说是核心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因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信,因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提高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必须积极地加强文化自信,以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安全
文化自信,自从十八大以来就被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并在此的基础之上,对本民族的文化积极地进行实践,以此产生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进而积极地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它既不自恋也不自负,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自信。它对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
文化自信的提出,主要是因为文化在国家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21世纪的今天,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习**也强调,“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可见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习**站在时代的高度,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挂,要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推动我国的发展。毋庸置疑,这个强调不是没有道理的。众所周知,‘文化具有塑造精神家园的作用,它是民族的立根之本,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都不热爱,那又何谈精神家园呢?何谈民族的立根之本呢?只有对自身的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才能更好地铸造精神家园,民族才有存在的根基。也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才能繁荣发展。因此,在2011年7月1日胡**同志的首次提出文化自信之后,经过习**的反复强调,终于在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将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二、文化自信的本质
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例如思想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字文化和制度文化。虽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但它的本质的部分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核心价值观。所以,对于文化来说,它的本质就是核心价值观,因此,文化自信本质上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既然,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那么在今天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最核心部分,对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习**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从习**的话中可以得出文化自信的重要胜,必须将其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加大力度地加强全民的文化自信,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三、需要文化自信的原因
1.因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信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与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有必然联系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和提高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多年的文明,是人类社会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连绵不断的文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可谓是博大精深,其文化传统的深厚可想而知。像古埃及、古印度、两河流域的文明早已灭绝或者被其它的文明所同化了。五千多年所孕育的文化精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是中华民族存在与发展的重大支撑。习**强调:“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确实,中华文化是极其优秀的,它是璀璨的东方明珠,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科学技术文化,亦或是音乐文化等,都显示出其巨大的魅力,中华民族也因此而自信。而且在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是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因为它能提供一种思想的指导。
2.因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因其优秀曾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是,随着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化革命的开展,在西方文明的强势袭击之下,中华文化开始慢陧走向衰弱,以致被西方文明超越。那么,在当时能改变中华文化这种危险的状态,使其重生的方法就是要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新鲜血液,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和环境。这种红色革命文化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实际的革4睛况而产生的。在共产党成立初期形成的“五四文化”、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形成的“井冈山文化”和“长征文化”、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西柏坡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战胜敌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重要的是,把这些红色革命文化放在今天来看,对国家全面推行从严治党的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华民族因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3.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是能够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从其内涵中可以看出,当下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这种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也因为这种具有优越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
四、提高文化自信的意义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提高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有重大的意义。明确提高文化自信的意义,我们才能更有信心地采取措施加强文化自信。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指国家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已经能够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与文化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与西方的文化强国相比,.我国则属于文化弱势群体,远不及西方文化强国。无论是从内部来看还是从外部来看,我国都需要加快步伐,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然而,要改变我国当前这一现状,赶上西方的文化强国,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文化自信。通过提高文化自信,我国能够更加积极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实践,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能够更加努力进行文艺创作,提高我国的文艺创作水平;能够更大力度得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当自身文化遇到问题时,能更加努力得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实现文化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文化自信的提高,我国的文化水平就大大提高了,进而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没有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威胁而处于安全的状态。“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安全有两个基本方面,即意识形态安全和民族文化安全。”所以,保护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而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想要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也主要是通过这两个方面进行。当前,全球文化深入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无障碍,造成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呈现出交融式地发展的'态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让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发生激烈地冲撞,随之而引发各种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民族文化的掠夺,以威胁中国的文化安全。
要改变当前中国文化这一严峻情况,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提高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我国民族文化的安全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进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免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所以,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提高文化自信,无疑是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安全。
五、加强文化自信的措施
提高文化自信,无论是从内部来看还是从外部来看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当前我国存在许多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不自信的现象,为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文化自信。
1.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尤其是其思想文化,在中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基因,融进了中国人民的血液当中,成为了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所以,必须结合时代条件,传承与弘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它的精华部分,也要看到其糟粕的部分;同时,不能厚古薄今或者薄古厚今,必须古今两者兼具,这才是应有的态度。二是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众多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文化,它能构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保障。所以,要着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部分进行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以期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三是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与之相适应。所以,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对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进行改造,对其陈旧过时的内容进行创新,可以改变其表现形式,赋予其新的内涵,激发活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井冈山革命稍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革命精神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优秀党员们的自身实践下形成了雷锋精神、抗洪救灾精神、大庆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等。党的这些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有的精神资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所以,必须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以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有两个措施。一是在全社会贯彻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根本的精神资源,不仅是党必须具备的重要武器,也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只有全社会都贯彻好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才能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可以在全社会宣传和学习革命先烈或英雄人的先进事迹。
3.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要想增强文化自信、无疑就是要从核心价值观入手。在当前,加强文化自信就是要大力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练,也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将其加以弘扬和培育,文化自信的增强才能得到保障。对于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二是坚持示范引导。在全社会宣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例,惩戒不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以此起到引导作用。三是在全社会开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习**.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习**.习**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习**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盖晓明,谭朝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5]渠长根,大众话语镜下的红色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3.
[6]李江涛.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7]用蔡武.i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
[8]涂成林等著.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完以广州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9]黎德化,程广云,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10]周建华,略伦习**的传统文化观D】,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3).
[11]薛玉成,文化自信的概念界说与现实意义田.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