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一上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一上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第一篇】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对课文的深度阅读中提升审美素养。在课堂上实施深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体验语言文字的张力和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以下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髙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把握文章主旨,掌控全文内容。
把握文章主旨,掌控全文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本要求。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写作特点各有差异。教师应把握文章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鉴赏性阅读,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收获感悟。
(一)找准文眼。
深度阅读应先从文眼开始,即从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词句人手。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能帮助我们理清全文脉络,搞清文章各部分间的关系。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探寻文眼需细细揣摩,通读一番找到后会顿时心生喜悦,同时可以感受到作者赋予这寥寥数语的情意。如《项脊轩志》中的“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即是全文的文眼,承上启下,文章的感情由喜陡然转悲。课堂教学就可从此开始,让学生找出“喜”“悲”各有哪些方面,作者又是如何以平淡的叙述来表情达意的。再如《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说明了秦朝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总结了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劝诫汉文帝施行仁义之治。
(二)抓取段落中心句。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均是精挑细选、字字珠玑的名篇,但由于教学进度的限制,课堂教学不能面面倶到,应抓取文中的关键句段进行重点教学。中心句就是文章的骨骼,是作者写作思路留下的轨迹。文章中心句因所在位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段首中心句起点明主旨、概括总述的作用;段中间的中心句多是过渡句,与上下文联系紧密;段末的中心句或总结段意,或呼应前文;开头或结尾的中心句也有强调和增强印象的作用。如《说“木叶”》一文,行文思路清晰,每一段中心句都位于段首,集中概括了本段段意。如以“‘木叶’是什么呢”为中心句,展开了“木叶”之出处和古代诗人对“木叶”钟情的表述。“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采用‘木’字呢”一句发出疑问,随后介绍“木”字并非随处可用,并举例说明用“树”与“木”给人的印象存在差别,为后文辨析“树”“木”的不同和介绍“木”字的特征作了铺垫。
二、寻找细节线索,体会作者情感。
(―)体悟语句的感情。
凡是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必会让读者透过文字感受到作者情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章时,应侧重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和写作背景分析文中语句的感情。《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主人公别里科夫“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起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几句话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一个可悲可恨的19世纪末俄罗斯知识分子形象。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沙皇政权牢牢监控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对宣传革命的进步人士进行残酷的镇压,作者通过此文表达了对残暴的沙皇统治的厌恶和对麻木民众的痛心。
(二)从细节切入。
从文章细节入手,在揣摩文章细节中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满足感,会使学生更愿意深入地阅读,并在思考和发现中不断提升文学素养,获得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构思精巧、环环相扣,“草蛇灰线,伏脉于千里之外。”《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就很考验学生的细心。教师可设置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并派出代表来回答。如:“王熙凤为什么要夸林黛玉通身的气派不似老太太的外孙女,而是真真的嫡亲的孙女?”稍稍考虑,我们就可给出答案:王熙凤心思通透,聪慧识趣,一句话就夸赞了在场的林黛玉、贾母和贾氏三姐妹。“林黛玉为何如此多虑,为何进人贾府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以此问题组织班级讨论,让学生们设身处地地回到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体验”寄人篱下的可怜,理解黛玉的担忧和敏感,从而获得情感共鸣。
三、鼓励学生反思与质疑。
部分学生阅读时喜欢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这样虽然看似阅读效率高,实际上看过便忘了文章内容,忽视了作者的情感。阅读是和书本的神圣对话,需平心静气,细细思量,实现心灵沟通,产生思想共鸣,才不辜负著书者的深意。髙中生思考能力趋于成熟,应努力领略书中风光,吸收文字表达的思想,以有价值的材料促进自我心智的成熟,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生在阅读中增强感知能力,能根据自身的阅历和视野提出问题,才算是有价值的阅读。学习《赤壁赋》(前《赤壁赋》)时,教师推荐学生对《后赤壁赋》进行拓展性阅读,比较两文的写作手法和所抒发思想的异同,思考为何《前赤壁赋》名声更大,并说明自己更喜欢哪1篇以及为什么喜欢。通过反思阅读,加强了学生对于《前赤壁赋》的理解和记忆,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班上就有学生质疑:“为何境遇值得同情的祥林嫂最终会被村里人嫌弃?”针对这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特地空出半节课的时间组织了班级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祥林嫂过度消费别人的同情以博取大家的关注是不可取的,她虽有反抗精神,却顺从礼教的压迫’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自主思考的好苗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质疑,提供机会让学生质疑,并及时进行引导与指正。
四、结语。
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学生会受益无穷。深度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其精神,提升其审美情趣,加强学生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感。高中语文教学总体来说以教师的教为主,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适宜阅读的环境,引导学生从精致文化中寻求精神安慰,培养纯正的阅读兴趣。
一上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第二篇】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因为其变化多样,成为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掌握的一项课题。下面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一上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8篇】”,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重复的过程,特别是语文阅读的学习,需要学生和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阅读题变换多端,文章成千上万,所以需要学生从每篇文章中积累宝贵的经验,从而帮助自己学习如何去阅读。如果采用的方法不当,就只会白白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老师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耐心精细的为学生们答疑解惑。
老师在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如果教师教学能力不高只是一味灌输问题的答案,就不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阅读的技巧,并且会扰乱学生们的思路,使学生更加迷惑,从而厌恶对阅读的学习。因此,老师要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课下细细品味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分析文章的主旨,全面进行阅读,只有这样,老师才会将文章分析透彻,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老师只有准备好教学的内容,才能顺利解决学生的各种疑问。对于课堂上要讲解的文章。老师在课下应该充分阅读,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切勿照着参考资料将答案讲给学生听,丝毫没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死板教学只会对学生产生消极作用。老师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用心教学,并在课下对不易理解的地方进行深刻的思考,与其他教师相互探讨,直到理解为止。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们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么,更要教会学生们阅读的技巧,因为阅读是变换的,唯有技巧是不变的。
老师将问题交给学生后,应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切勿过于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充足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加深学生们对于文章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要充分的阅读文章,逐渐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同时,老师应给与学生一定的交流时间,让学生们学会合作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会听到许多自己没有想到的观点,从而进行思考,自己忽略了哪个角度的分析方法,这样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学生们小组讨论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讨论的结果,指点分析不足之处和学生的独到见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也是对学生的肯定,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对于1篇文章的阅读,我们需要略读和精读,略读是为了对文章有个大体的了解,精读是为了探究文章的主旨。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利用最短的时间对文章进行全面的解析。同时,对于阅读题,学生需要先略读掌握大意,再去看问题,对问题有个基本了解,再带着问题去精读文章,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阅读的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的项目,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在前期的学习中,更加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老师应该认真对待阅读教学,努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上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第三篇】
一、诵读法:
做为传统教学法之一的诵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曾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见解,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运用诵读法应注意:“熟、悟”,所谓“熟”指诵读程度而言,一定要让学生诵读于口,娴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要能够准确地背诵以至默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以后写的能力。“悟”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品评体味,思辩吸收,只读不悟,仅是死读书;既读又悟,才是真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课文文情并茂,并配有美丽的插图,可读性甚强,但有些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儿,因而也就没有多大的阅读兴趣,对蕴含在文章中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读带读,或播放录音、或自己范读、或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这样可以把学生领入“圣境”得到美的享受。如果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上这篇课文,何愁文章读不好?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根据课文实际,采用齐声诵读、分角色诵读、点名诵读、男女生对读、演读、接力诵读、打擂式诵读等,同时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营造一个“人人爱朗读,人人能朗读”的良好氛围。
在学校举行的“庆国庆诗文朗诵比赛”中,我特意挑选了1篇脉络清晰、语句优美的课文《明天,我们就要毕业》,虽然这篇课文学生还没有学到,但我在指导的基础上,紧扣“熟”与“悟”,让学生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悟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但比赛中取得好名次,而且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由于读的细致,读的动情,读的扎实,课后练习迎刃而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导读法: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这一能力,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以疑促读,“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泛泛而读犹如走马观花,感受必然飘浮而肤浅。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必要设疑质询和商榷探讨,设计出能体现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课文成了练习的素材。如果设计新颖巧妙、有趣,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寻根刨底的热情。如: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1篇课文时,为学生设计这么一个问题:
就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认真读书就答不上来。但仔细思考,也不难答出。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读懂知识,想通问题,同时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议查读”是“以议促读”的下一个环节,教师设下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同学对问题的解决程度又是不尽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以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各抒已见,互相研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在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的词、句、段、篇进行议论评析,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讲读法:
阅读课文虽然大都通俗、明白,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篇目并非一读就懂。这时,这种边读课文边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即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1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嗦,能够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可见讲读法的教法,绝非面面俱到,巨细不分地满堂灌,而是重在引导、启发和指点。
为正确运用讲读法,必须注意:
1.确定好教学重点。讲读必须目的明确,阅读教学更应如此。确定重点,一要依据教材,二要根据学生,一般来说,课文要求学生领悟的精美之处,学生自读中的困难之点,便是教师讲读中的重点。
2.讲究“讲”的质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讲”的高超技能。其教学语言必须简洁明快,而不应繁冗模糊;必须生动形象,而不应沉闷枯燥;必须严谨周密,而不应粗疏杂乱;必须富有情感,而不应平淡冷漠。同时,还应用对比、比较、角度改换、矛盾设置等手法,或提出问题,或寻根究底,或答疑解惑,使课堂不断掀起波澜。
四、练习法:
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这就产生了一种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习惯上称“练习法”。就小学语文阅读课而言,练习法有听说能力练习、读写能力练习和智力开发练习,由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练习法便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极其重要的方法。
运用练习法应注意:
1.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每次练习,无论单项,或是综合,均应讲明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求知热情和进取欲望。每次训练,均应有明确的指标,如数量、质量水平层次、时间限定范围等,并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2.形式多样,提高兴趣。对学生而言,训练是一项艰辛的活动,为了诱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保持其旺盛的练习情绪,并获得灵活多样的技能技巧,练习的方式必须多种多样。既有口头的,又有书面的;既有单项,又有综合;既有课内又有课外。题型也应新颖别致,不落窠臼。同时,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形式,如:抢答、打擂台、开火车等。使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练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3.注重示范,注重评析。“示范”是为了正谬,树立典范,抛砖引玉;“评析”是为了激励,促成群情振奋。练习时,如果教师能适时地“示范”和“评析”,就会使学生学有榜样,比有目标,练有干劲。特别是阅读课后的小练笔,如果每次小练笔后,教师能选出好的作文在班内朗读,并指导学生辨析作文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再加上恰当的激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一上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第四篇】
文本内比较跨文本比较阅读能力是初中生语文能力的核心。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迫切需要教师寻找语文阅读教学的支点,将文本解读推向深入,“比较”就是诸多支点中的一个重要支点。比较阅读具有开放性、多元化和深刻性等显著特点,它可以选取的比较点有很多,能突破文本的局限性,进行跨文本阅读,突破传统教学思维。随着比较的深入,文本中的很多传统阅读教学视域下未涉及的内容被挖掘出来,学生对文本的了解更深刻,能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比较阅读主要包括文本内比较、跨文本比较两种类型,前者属于浅层次比较,后者是对前者的深入,需要具有跨文本的思维。
一、文本内比较。
文本内比较是指立足于文本本身进行比较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比较的侧重点在于文本内的句子比较与写景比较,文本内比较点如何抓,具体还要根据阅读文本的特点展开。下面?p者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简述文本内比较阅读教学。
(一)比较句子,含英咀华。
句子是文本的外衣,透过语言的外衣有助于我们深入文本,触摸作者的情思。在朱自清《春》这篇散文的文末,作者运用了三个比喻句作为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个比喻句就值得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这个比喻侧重于表现春天的“新”;“春天像小姑娘”,则侧重于表现春天的“美”;“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侧重点则在于表现春天的“力”。三个比喻从不同角度突出春天之美,避免单调感。三个比喻句又构成排比,水到渠成地突出文章主题: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教师通过让学生比较句子,达到含英咀华的效果,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二)写景比较,情景相生。
一般来说,文章离不开写景,教师引导学生对写景的句段进行比较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一般的写景方法,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春》这篇散文,有这样一段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段写景语段虽然不长,但是可选取的比较点有很多:写桃树、杏树、梨树,虚实结合,由眼前之景展开联想,“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再写花下,侧重于写动,动静结合;又从侧面来写花,从多个角度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二、跨文本比较。
跨文本比较是指阅读教学突破单篇阅读教学模式,对文本进行延伸,可以是教材内文本比较,也可以是基于文本的拓展比较。一般来说,可以从主题、写法、语言等角度进行比较。
(一)主题比较:同中求异。
主题比较是从文章主题的角度进行比较,通过同一个主题文本的比较,寻找两篇文本的不同之处。基于主题的比较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材文本主题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求异阅读思维的培养。
例如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朱德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邹韬奋先生也写了1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也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通过对母亲几个生活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赞美。这两篇文章的主题相同,都是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不同之处:《回忆我的母亲》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进行选材与写作;《我的母亲》则通过撷取典型经历表现人物形象。此外,《我的母亲》在思想主题方面还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被压抑和被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教师通过主题比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写法比较:触类旁通。
写法比较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从分析写法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往往是将写法相同的两篇文章或者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强化学生对某一种写作方法的认识,体会该写法的独特效果,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这种写法进行写作的意识。
例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赋予海燕、海鸥、企鹅、海鸭、暴风雨、闪电等形象以象征意义,反映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并借助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地飞翔和欢乐地叫喊的形象,来欢呼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首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除了象征,课文还运用了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为了强化学生对象征、对比修辞手法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例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这篇散文,先通过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枝丫聚拢等特点;然后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再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该文与《海燕》在写法上具有很大的相同点,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写法,必然会强化学生对象征、对比等手法的认识,促进学生对这两种写法的内化,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语言比较:文采飞扬。
语言比较是指从文本语言风格的角度进行比较阅读,了解语言多样化的风格。语言风格比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优化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语言风格产生的不同效果。语言风格的比较,既可以对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也可以对同一作家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
例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篇小说通过夸张的手法,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收到了卓越的幽默讽刺效果,创造出一种鲜活灵动、精妙传神的语言风格;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也具有相似的语言风格,小说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在沙皇专制统治下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忠实走狗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这两篇文章通过幽默的语言进行讽刺,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比较”的支点,将文本阅读不断向纵深处推进,引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文阅读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加强实践,不断探索比较阅读教学方法,不断寻找并优化“比较点”。比较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也有助于教师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终身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上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第五篇】
摘要:毛主席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由于新课改的实施让小学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其主旨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辅之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保证其学习质量。小学生教学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要在当前的小学课堂上注入新的活力,让小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本文主要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根据新课改的有效实施策略,我们要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并且根据孩子活泼、好动、天真无邪的特征制定一套健全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整体的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孩子能够最大程度的接受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这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1.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难题就是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体现出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之大,这个问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的问题,但是也是最难完美解决的问题,所以最主要的还是走进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交朋友只有真正的了解孩子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且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当前根据小学生的心里特征所制定的一系列提高小学兴趣的教学手段,所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无法真正的做到兴趣教学。
1.2其次就是教学方法不够完善,和当代的学生特点不符,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小学语文作为小学课程的起始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十二岁以下,所以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和灵活性。但是目前还有一部分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把每1篇课文都生搬硬套的分为一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认识生字、课文分段、总结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还有就是作者的内心活动等,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都会拘泥于这几点,而完全忽略了课程创新与改革,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使得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理论知识相脱节。小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最终达到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
1.3对于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相对于发达的大城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相应的教学设备不够发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课本的重点很难掌握,脱离课本严重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育模式的陈旧使得他们适应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实际的语文素质没有想象的高,自主学习能力几乎没有,这些原因一部分是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的,还有就是学生的学习环境问题导致的。
2.1做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学生被动学习。着重挖掘小学生的潜能,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语文教学的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展示学生自己的长处。一般的小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表现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课程当中适当的融入一些表演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教学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我们可以让每位学生表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同时深入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信息,有效的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效率。
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对于小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地方我们要不吝于语言上的褒奖,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虚荣心,所以来自老师的褒奖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动力,对于那些出现错误的学生,老师要及时的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并且给予一定的鼓励,不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最后导致厌学、逃学现象的出现。对于褒奖一定要有度,不要让学生产生骄傲的心里,从而影响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这些方面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相应的教育机构应该加大对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育队伍,让其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排头兵。
2.3小学生们的潜力非常大,对于小学生潜力挖掘是目前教育事业一直讨论的重点与难点。例如当前很火的一些小学教育方面的综艺节目,其中有珠算“神童”还有“天才音乐家”等都是对儿童天赋的发现。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潜力的发掘。
2.4对于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我们要更多的注重网络教育,因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在,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教育方式。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学习跟多的语文知识,在接触不同优秀教师的过程中更深入的了解语文课本知识。其次就是政府出资派遣一些优秀的教师到重点小学进行学习交流,通过和重点学校的老师交流和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高效保值的教育。
2.5部分教师备课主要还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工作,其制定的备课内容主要还是符合领导而不是学生,对课本的钻研不够深入,思路不够清晰没有更深入的进行思考与研究,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照抄教学参考书,不能有效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其实际价值几乎等于零,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完全理解。
3结语。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我们要制定一套健全的体系,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指出一个方向,为了完善这个体系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能力,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配合,最终达到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够高效保值的进行。
参考文献。
[3]张金荣,董敏,王明伟.父母教育价值观、同伴关系对小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7).
一上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第六篇】
3月26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xx市名师名校长大讲堂第51期活动,观摩学习天成小学蒋xx校长执教的示范课《草莓新闻群文教学》,并聆听了蒋老师做的《群文阅读打造语文卓越课堂》主题报告,短短几个小时受益良多。
这节课老师打破常规地选择了几则有关草莓的新闻进行群文阅读教学,采用板块式的精简教学模式,整体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围绕“草莓”这个生活话题,巧妙地连接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通过横向对比4则短新闻,带领学生学习阅读策略方法,指导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阅读文本。整堂课大气开放又不失幽默机智,学生乐学好学,在讨论、辨析、运用中体会阅读的乐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得到规范。不光是学生,我对“新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深深为蒋老师自身的涵养与机智折服。
从教几年,陆续听了一些群文阅读课,总感觉群文阅读课高规格难操作,老师自身涵养要足,也深感自己如同“井底之蛙”般的狭隘与无知。每每听到“一线语文教师”这个词,总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不轻。正如蒋老师所说,与其他学科的老师相比,语文老师最接近教育本身。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更加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在引导学生阅读上下的功夫不够。实行群文阅读,我们老师本身首先就应该是一个“读书人”,把阅读当作自己的一种信仰。不管是利用教材还是课外文本,首先老师自己就得活得像个文艺青年,对文本要有自己的感受力,再来谈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对于学生而言,单纯像平日里那样强调每天看书也是不对的。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孩子尽可能去看一些“好书”,提升阅读速度,规范阅读习惯,学习阅读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积极地思考。即使是平日里的教材课文,也不仅要有知识的的梳导,更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教孩子群文阅读。
我们今天谈阅读,首先自己就得以身作则。在阅读这条路上,与学生一道形成一个师生合作的阅读共同体。
一上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第七篇】
与初中语文相比,高中语文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和理解的内容较多,再加上青春期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采取相关的措施,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学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性。
一、微课概述。
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简言之,就是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视频。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和自主性等特点。微课的运用,高度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一的学习成绩的提升。近几年,微课教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借助微课实现的“碎片化”学习,也逐渐成为许多学生提升自己的重要方式。但不同形式的微课,教学内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在不断地自主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更适应高中阶段学习的特质高中阶段的学习,知识量大、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的时间有限。
微课的运用,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对科学的自我定位,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有相应的了解。微课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源,以进行弥补和完善。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方式针对性较强,能更快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与新课程标准相统一与传统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更加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微课的运用,着眼于某个核心知识点的学习和延伸,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锻炼。另外,微课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其设计的活动一般都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加强对实际生活的理解,提升了知识运用能力。
(一)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创新,是保证微课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在保证微课能够充分发挥教学作用之前,语文教师应充分接受并理解这一教学观念,才能保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价值。以现代诗歌《再别康桥》为例,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完全背离了“生本理念”的实施。将微课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在新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学生在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后,自然产生了学习文章的兴趣,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加深。微课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微课教学,除了需要一定教学工具的辅助外,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配合。
因此,微课的'运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节奏的掌控能力都有所要求。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许多教师的微课制作质量仍旧有待提升,使得利用效率较低。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微课的制作技巧和教学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使得许多教师结合微课进行教学更像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由此可见,教师制作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充分提高微课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为此,学校可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微课视频制作的技能、课堂教学与微课的平衡等,尽量使“微课视频”成为教师能够自主制作的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而提高教学能力。
(三)构建系统化教学针对微课时间短这一特点,教师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这一知识点并加以运用。
系统化的教学构建是提升微课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完善的教学方案。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例,此文的教学需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着手。为了避免微课中知识的“碎片化”,教师可将教学大致划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鲁迅先生创作这篇文章时的情绪和想要表达的感情;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课文进行深度剖析,领会文章写作主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微课内容的价值性,学生阅读课文以及生僻字解释等,学生可自行在课余完成。
(四)创建共享性平台微课价值的实现,平台是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
共享平台的构建,不仅能够提升微课的使用价值,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一方面,在完成微课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创建共享的资源获取平台,将优秀的微课教学资源上传,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和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可在校内网站上开辟可资源共享的平台,并由管理员负责教学资源的上传和允许下载。加强对学习资源的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共享平台上获取最有效的资源。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进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将微课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构建系统化教学,以及创建共享性平台等措施,微课将充分发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一上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第八篇】
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一)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二)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三)评鉴阶段。
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