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消毒隔离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869741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消毒隔离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优推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消毒隔离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第一篇】

质控组在护理部的领导下,经过小组人员共同讨论,针对2014年检查消毒隔离控制方面在我院做的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科根据新的指南、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二、加强手的卫生管理。按《医务人员手的消毒规范》要求,各科备足手消毒洗液,医务人员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在全院大力推广《七步洗手法》。加强督查,把手卫生落实到实处。

三、抗菌素现配现用落实到实处。抗菌素现在要求分线分级合理使用,抗菌素使用管理越来越严,如何保证抗菌素最大限度效力的使用很重要。制定抗菌素现配现用检查统一标准。

四、进一步加强控制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工作。定期开展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确保消毒灭菌效果及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进而保证全院的医疗安全。

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依法进行医疗废物的管理。监督指导临床科室按规定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密闭运送,有记录,按规定配备一次性锐器盒、黄色垃圾袋等。

六、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消毒隔离技术,认真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要求病房每日定时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病室空气、病人床单位、走廊、洗漱间、卫生间,地面等每日按常规消毒。

七、传染病人隔离措施落实到位。

八、认真做好医务人员利器损伤、HTV、HBV、HCV等职业暴露的防护、应急处理,做到有制度、有措施,使各级各类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消毒隔离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第二篇】

1、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产房的衣、帽、口罩、裤、鞋,帽子必须盖住头发,穿戴符合要求后方可入内,私人物品不得入内。

2、严格参观、实习和陪产制度,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流动。除参加接产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3、严格履行消毒隔离和卫生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物体表面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一次,地面用含1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拖擦。产房每日用空气消毒器消毒两次,每次30-60min,产房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4、产包及敷料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凡15cm×15cm×20cm的敷料包内投入指示卡,包外贴上3m胶带指示卡,以证实是否已消毒灭菌。灭菌后的消毒有效期为1周,到期未用者,重新灭菌后再用,无菌罐、无菌镊(钳),盛碘酒、酒精瓶,灌肠筒、冲洗壶等,每周高压蒸汽灭菌二次,干无菌罐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一次。

5、用过的接生器械及物品必须一用一消毒,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若用2%戊二醛溶液,灭菌浸泡时间为10小时,消毒为30分钟,其浸泡器械使用前必须用生理水彻底冲洗,溶液每周更换。

6、氧气湿化瓶及吸引器瓶每日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传染病产妇用过的器械以2014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min后取出清洗擦干,打包送供应室高压灭菌后备用。一次性敷料送焚烧炉焚烧,非一次性布类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min或送环氧乙烷室消毒后,送洗衣房清洗。

7、产床、接送病人的平车、器械车、凳、用具及地面均以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拖擦)消毒。平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用后严格消毒,可用2014mg/l有效氯消毒液刷洗。

8、凡患有或疑有传染性疾病,应按隔离技术规程接生。所用器具应用含有2014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打包、灭菌。物体表面及地面用含有效氯2014mg/l的溶液擦拭,并用过氧乙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9、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焚化处理。

10、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空气中细菌总数≤200cfu/m3,每月对工作

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一次。每半年对紫外线的强度进行一次检测。

11.分娩室要求无尘,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每周大扫除,室内、家具、用品彻底消毒,对空气物品表面,每月作细菌监测,并记录。物品表面细菌少于8个/cm2。空气少于500个/m3。

12、每日通风2次,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1次,有记录。

13、每日用消毒液浸湿的抹布擦拭全部用具,每班用浸有消毒液拖把擦地面l~2次。

14、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识。

15、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抹洗,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16、接生用的臀垫,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非一次性的,用后应用杀菌剂浸泡,刷洗晾干再用。

17、各类物品如体温表、剃毛刀、毛刷、洗手桶等,均按常规进形清洗、消毒或灭菌。

18、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等冲洗用品,每周进行2次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更换消毒液。

19、接生后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应及时处理、更换、消毒。

20、浸泡消毒手术器械,应标明时间,一切无菌物品必须注有灭菌日期。

21、产妇用卫生纸,必须高压消毒、灭菌,方可使用。

22、患者便器应固定使用,用后刷净、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消毒隔离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第三篇】

产房消毒隔离措施

1.产房包括办公室、一般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急诊手术间、无菌物品存放间。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各区有明显标志,严格执行“三关”管理。

2.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前,必须在工作人员通道的指定地点更换帽子、口罩、鞋子(或鞋套),洗手或消毒手后更换衣裤方可进入半限制区,进入半限制区后须进行二次更鞋更衣后方可进入限制区,外出必须更换外出衣、外出鞋,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得随意进入,参观者应严格按照以上规定执行。

3.产妇进入产房需更换病员服、拖鞋(或鞋套)后经病人通道进入,个人物品不应带入产房。陪伴进入待产室,须戴口罩、帽子、更换衣裤、拖鞋(或鞋套)后方可进入。

4.产房清洁由专人管理,墙面和地面每天采用湿式清扫,随脏随扫。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病原菌感染时,立即用含氯(500mg/L)消毒剂拖洗。刷手池、水龙头、产床、对接车、辐射台、母婴监护仪等仪器设备的物表每天进行擦拭,无菌物品存放间、待产室、分娩室及急诊手术间每日进行一次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物表细菌学监测一次。产房专用的拖鞋,每天清洗消毒。

5.氧气湿化瓶、吸引瓶、各种导管、接头、雾化器、暖箱等接触皮肤和粘膜的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产妇使用后的软尺、骨盆测量仪用含氯(5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6.每周一进行袖带清洗、仪器保养各一次,每周更换消毒液、消毒消毒器械二次。

7.产房的清洁用品(如拖布、抹布)严格按照分区使用,并作好标志。

8.待产或分娩后的床单元及物品严格按照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处理,对患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安置在隔离待产室或分娩室,在待产或分娩过程中所用的物品、器械等按感染性医疗废物严格处理。

9.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标准预防执行职业防护,接生时须穿防护服、戴防护罩。

10.胎盘等病理性垃圾严格按相关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经污物通道转运。

11.无菌物品存放在无菌物品间的无菌物品柜内,消毒标记清楚,并标明消毒日期及有效期,班班交接。产房所需器械进行高压灭菌,一人一用一灭菌。

12.抢救新生儿后的用物(如喉镜、气管插管等)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后备用。

13.使用后的LEEP刀器械由产房助产士严格按照清洗流程执行后,戊二醛浸泡消毒备用。使用后的床单元按照终末消毒处理。

消毒隔离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第四篇】

1.医护人员工作时要着装整齐、清洁。

2.病人在指定区域候诊、检查和治疗,不得随处走动。

3.医护人员进入处置室、治疗室应戴帽子和口罩。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湿擦桌椅,用消毒液拖洗地面,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痰盂内放1:200的“84”消毒溶液。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隔离伤口用物应立即消毒处理。

6.诊疗换药处置等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

7.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

8.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塑料罐、持物钳等定期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并贴有更换标签。

8.体温计用后,应用消毒液浸泡。

9.污物箱应带盖,并经常消毒。

10.病人使用的床单被服等要定期更换和消毒,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得随意乱丢。被脓、血、排泄物所污染的敷料和布类等采用可靠的方法进行浸泡消毒后洗涤,必要时再行煮沸消毒,小件敷料可焚烧处理。

11.室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如有污染,随即清除和消毒,对不明高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沏底消毒。

12.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得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即消除和消毒。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具,与打扫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消毒隔离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第五篇】

1.基层医院消毒隔离与灭菌存在的问题

消毒隔离知识不足:工作模式的改变。工作范围的扩展,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供应已向着专业方向发展。原有的思维方式已跟不上形势的要求,护理人员的不稳定性,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认识不足,对所涉及的消毒隔离的知识掌握不够。

环境保护和用具保护意识不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淡薄,在操作中缺乏消毒隔离意识。临床科室用过的器械随意、敞开放置:下收人员从取污器械、搬运、关门均戴同一双手套操作。未注意车门把手的保护、在病区清点器械、污染器械盛装过满、搬运时蔽开、污水从车内溢漏;污染区工作期间穿着防护服随意走动、分类用的手套与清洗用的手套无分开、分类完毕未及时清理垃圾、消毒分类台、冲洗池和手套,器械浸泡消毒前未监测消毒液浓度。分类前未准备好盛装用具、器械串子。盛装着污染器械的容器置于存放清洁物品的区域,用完未及时消毒清洗,未严格控制浸泡消毒时间,未直接接触病人的槽、盅与污染的器械混放,分类台上污水滴落地上等。

自我防护意识差:工作人员未严格着装:不穿防水衣、防水鞋,分类、清洗器械时不戴双层胶手套。不戴口罩、面罩或眼罩,每项操作完毕未洗手。

执行制度不严:表现在包装台面不整洁,检查器械清洁度不认真,敷料包装与器械包装同室同时间进行,过期器械未重新清洗,未按要求装载,无菌物品御载时未充分散热造成湿包。启闭式容器未认真检查是否关严密。洗手依从性较差。操作前未严格清洗双手,接触无菌物品前未严格洗手或用消毒液消毒手;车内无菌物品放置无统一,造成用手接触的机会增加:到病区发放无菌物品时无菌垫巾未垫好,取出柜的无菌包未用又放回。

手卫生中的特殊性: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洗手。再用消毒毛巾抹干手后细菌培养,由于个体的差异,有些人结果仍超标。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完善:(1)压力蒸汽灭菌器工艺监测记录不全面,化学监测未能做到每包监测,生物监测只有3家单位是每月1次,6家单位为半年1次,1家单位为1年1次。(2)紫外线消毒监测记录不全,消毒时间过长。(3)对于戊二醛的监测,有4家单位没有进行化学监测,亦没有监测戊二醛的专用化学指示卡。:

无菌物品管理有缺陷:(1)无菌包包皮不合格,3家单位有焦包现象,有的包皮有破损,甚至有的手术器械包双层包皮出现贯通伤,完全失去了屏障保护作用,却未引起工作人员足够的重视而仍被使用,埋下了医疗安全隐患。(2)别的无菌物品无灭菌标识。(3)有的塑封灭菌物品无灭菌日期。(4)无菌容器使用后无打开日期与时间。(5)有2家单位灭菌有效期为7天的物品天算错,实际变成了8天。:

医疗器械清洗不彻底数医院都是人工清洗手术器械,且未使用多酶洗液,由于清洗人员不固定、不专业,时有器械清洗不彻底的情况出现,器械上出现血渍或锈渍,从而影响了消毒灭菌效果。

2.对策

加大消毒供应设施投入:对于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并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而是长期、细致的工作。各医疗单位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消毒业务培训,完善消毒设施,强化环境清洁和洗手的规范化操作,严格做好灭菌物品的规范化运送、保存和正确使用,确保消毒工作质量。有条件的医院则应该改善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以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

科学布局消毒供应中心布局:中心消毒供应中心除满足较严格的作业流程和平而布局模式等之外,还应符合以下建筑技术要求:供应中心室内应做到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地面要求防腐蚀,清洁区耐冲洗、污染区耐酸碱。墙角宜采用弧形设计以减少死角。洗涤区域戊有良好排水系统,排水通道密闭,防鼠、防蟑螂。供应中心应有较好的宅内采光和通风设计,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在35%~60%。4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逐步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和止压空气净化装置。

加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加强责任心。另一方面,要使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跟上卫生工作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要有对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灭菌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的能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基层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在不断的培训和监测中得到全面提高。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预防医院感染、保证病人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同时加强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将质量与绩效挂钩,利用经济手段协同管理。

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措施的效果。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监测、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污染检测、重点部门的监测、清洁卫生工作监测、规章制度执行监测等等。应把监测工作作为常规工作,定期、定点、定项目的进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86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