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党校科研资政能力的几点思考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关于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党校科研资政能力的几点思考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党校科研资政能力的几点思考1
摘要:基层党校是党的先进理论与社会实践最初发生反应的场所,这里一定存在不同思想的碰撞,具备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重点分析了基层党校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性,从提高认识,争取上级支持,从社会实践等角度找寻科研课题,从优化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基层党校科研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基层;党校;科研;实践
一、强化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1.开展党的政治理论的科研活动是党校的责任
党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这里有专家、教授,有一流的人才团队,这些都是形成科技成果的基础和前提。党校有着大量优秀教师,他们是高素质人才,这些优势使得党校成为党的政治理论创新的主要阵地。基层党校是党的理论末梢的传播者,在这里,教师会接触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他们对党的政治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同的感受,使教师能吸取一些理论中的不同想法,他们具备了创新政治理论的基础[1]。
2.开展党的政治理论的科研活动能加快党校的发展
科技成果是社会对党校的认可度提高的体现,这样可以提升党校在社会上的地位,这样的人才队伍发展将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更多高素质人才创造更优秀的科研成果,这些优秀的科研成果将快速转换为应用理论,实现社会价值。第一,这种科研成果可以充分说明党校在人才上、资金上、团队上的优势。第二,这些科研成果具有实践性,是教师教学成功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二、强化基层党校科研能力的具体措施
1.提高对科研活动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在基层党校开展科研活动的意识,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层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领导层重视这一问题,教师才能受到影响,提升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可以设立一些激励机制,保证教师更加主动地投入精力开展科研活动。
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党校在自筹资金进行科研工作上,还是力单影薄[2]。因为党校的科研成果需要具有实践性,要取得科研成果,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进行调研、探讨等,这些单靠基层党校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同时,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力量也在不断加大,这一方面的项目资金也相对较充裕,基层党校可以进一步争取这些项目的支持。
3.从社会实践等角度找寻科研课题
基层是政治理论应用的最前沿,这里需要更多的先进的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干部在生产实践中,需要有更多的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他们的大脑、提高他们应对复杂事物的能力,拓展新的管理理念,这些都是基层党校寻找的课题来源,这些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基层缺少高层次的科研人才,他们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只能使用原始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大大降低了办公效率,党校的专家需要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建立长期的联系。
4.教师队伍的优化
教师是基层党校开展基础研究、课题探讨的人力资源,教师能力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党校的科研能力,因此,进一步优化当前的基层党校的教员队伍建设,不断夯实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是非常必要的。党校要不断提升教师先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度,只有在理论功夫扎实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教师研究相关的课题,才能实现对相关政治理论的创新。
科研成果需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环境,需要有基层党校在资金、人才上的支持,还需要有相互协调的团队等。具备以上这些条件之后,基层党校的科研工作才能更加全面、系统地发展。不断争取政府相关项目的支持,进一步深入基层深挖科研课题,才能提升基层党校科研实力,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特布沁,贾永峰,张斌,等.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应具备的素质和提高途径[A].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会议暨2012第四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
[2]杨小朋,潘德金,王志锋,等.拓宽教育培训平台服务基层党建工作――地市级党校分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3212:87-88.
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党校科研资政能力的几点思考2
教科研是践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引导教师与课改同 行的原动力,是促进教学侧重点由教师“教”转到学生“学”上来的主阵地。
科研兴教强化了教师学习的意识,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为践行高效课堂教学,笔者致力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课题的研究。通过研究,自己对教学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学也由最初的“照搬”成长为“模仿”,现正朝着“智慧型”的方向前进。
一、多元化学习,增强科研意识
最初,笔者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或报刊等来夯实学科基本知识,并摘录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同时还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文章,从中吸纳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及时总结心得体会,粗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论文书写任务。后来,积极参加市级及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比如:在区域教研活动中,主动承担讲课及讲座任务,认真聆听同行的评价,虚心接纳好的建议;借高考专家讲座平台了解专业领域新的科研成果、高考的最新动向以及试题对学生能力考察的要求、出题的侧重点。因此,自己在科研的道路上渐有收获,陆续发表了《有效挖掘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论文。同时又体会到科研很好地促进了自己教学的升华。笔者越来越喜欢搞科研了,现踏入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课题的研究行列中。
二、跟进研讨,完善教学
名师理科站本着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的意旨,根据名师站内每站每学期都要围绕一个研究主题上研讨课的计划,制定了导师入站指导、学员集体研讨以及磨课的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由笔者和同煤一中孙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笔者在完成高一《有机化合物复习课》研讨课教学设计后,自己向大家先介绍了所授课的整体设想,之后站内成员对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任务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结合学情分析认真修改教学设计后,乘热打铁,接着试上《有机化合物复习课》,课后针对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全体成员又不厌其烦地互相研究、探讨,再次根据新课改理念修改教学设计,再次面向学生作课,这样,经过设计教学--讲课--课后研讨反复地操作,加上自己勤学好问、虚心接受,最终这节课在区教研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的导师田玉凤老师提出了两点看法:1、教学活动中学生上黑板练习书写方程式后,教师对书写存在的问题评价落实不到位。2、应通过多种方式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基于课堂与实时的对话,激发了笔者实践的智慧。笔者就这一节的整体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决定以实际行动探究如何将教、学、评有机地统一到教学中来。
三、围绕课题研究、改进教学设计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研究的主题是“教学评一致性”,要让每位教师能接受这个研究方向,首先是要帮助教师理解“教学评一致性”这一理念。笔者深刻认识到在日常教学中继续研究“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课题能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教学目标”制订的推进,又有“评价任务”设计的推进,还有“教学展开”的推进,所以,“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实际上是三个方面同时推进的过程。为此,笔者通过“日常反思”来逐个提升认识,以“成长课堂”为“校本研讨”平台来整体促进认识。
“日常反思”是笔者通过学校论坛“学科教学细摧摩”、“教学反思月展”等平台来实现,在“日常反思”的过程中学校要求每次进行教学研究均有一位教师主持,其他教师合作互助研究。教师的教学研究需围绕“教学评一致性”这一主题展开,每次的研讨同样要有主题。“教学反思月展”是“日常反思”的一种体现,要求每月至少提供1篇有主题的反思进行网上交流,并要求组内教师相互访问交流,质疑问难,使教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学期末,参与研讨老师要撰写教学案例。在有丰富教学经验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老师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样本研讨”是学校每学期举行的“成长课堂”研讨会(分别为“教学目标的设计观察与分析”、“核心任务的设计与展开”、“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每一次的“成长课堂”研讨会均有相关主题的课堂教学呈现,并研讨提供了研究样本。例如:我围绕“核心任务的设计与展开”、“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主题设计并汇报了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钠的重要化合物》一课。
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党校科研资政能力的几点思考3
摘要:“科研是为自己做的,教学是为学校做的”这一点似乎已成为高校教师的共识,教育部也在出台相关政策让大学的“金课、金师随时可见,水课水师无处安身”,同时还有很高的“科研反哺教学”,“教授要给本科生上课”等等意图让高校教师把教学重视起来的呼声,高校教师上好课,本就是自己的天职,高校教师搞好科研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以及社会,本文并不觉得科研与教学两者之间存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相反,本文从高校职能与教师本身特性上分析得出结论——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也可反哺科研。
关键词:科研与教学;科研反哺教学;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头羊也越来越多,这与我国极度重视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多,我国高校的科研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高级人才。但是随着科学研究在高校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因此有了“科研反哺教学”这一号召,但是个人觉得科研和教学并不冲突,科研可以反哺教学,教学其实也可以反哺科研,下面就我个人所从事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这一本科专业课的一些教学活动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高校所应具备的职能
高等教育,英文是“highereducation”,这个比较级形象的说明了大学的职能,即通过更高端的教育去培养更高端的人才,或者说相比于以前的教育,这是更先进的教育。近代以来当国民教育制度逐步确立之后,高等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即其定位要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上,成为国民教育的最高阶段,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2年召开的高等教育会议给高等教育下了如下定义:“高等教育是指大学、文学院、理工学院和师范学院等机构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其基本入学条件为完成中等教育”[1]。在这一点上,相信从两千年前“大学”的创立到现在甚至未来的50年内,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那么怎么才能保持这种先进性呢?不妨从历史的角度以及大学的定位來做个说明,纽曼曾说过大学是“教授普遍知识的地方”[2],既然作为教育机构,那么本身的属性及定位肯定离不开教授知识,这一点是我们形成共识了的;然后,自从19世纪德国的洪堡将科研引入大学之后,“在最深入、最广泛的意义上培植科学”被视为“大学立身的根本原则”[3],“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成为大学教育的基本途径;到了20世纪初“威斯康星思想”兴起后,社会服务被视为又一重要职能[4]。自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职能三足鼎立的主流观点开始支配并深刻影响大学的办学实践,“三大职能说”也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好坏的关键指标点,缺一不可。大学只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三项同时具备先进性时,高等教育才具备先进性。存在即合理,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之所以存在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因此“三大职能”相互间并不矛盾,科研可以反哺教学,教学一样可以反哺科研,科研和教学搞好了自然可以服务社会。
二、教师本身特性
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其实至少具备双重身份:即以输出科研成果为标志的学者和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特征的师者,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但是由于教育背景以及体制的关系,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的一点是每个教师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尤其以新进的青年教师为代表,他们在读博士期间,往往专注于本专业的某个细分方向,比如我个人仅从事新能源相关的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方向,而对于太阳能电池、光催化以及电催化等方向却知之甚少。但是对于低年级的本科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大的知识面以及大量学科基础性知识。这就倒逼我们青年教师自己通过学习去补充这方面知识,这不但增加了我们在本领域的知识储备,还增强了我们融会贯通、学科交叉的能力,这有助于我们找到科研的灵感,从而提升我们自己的学术水平,因此本文说“教学也可反哺科研”。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编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72.
[2]亨利·纽曼.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
[3]周倩.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影响力[J].中国教育导刊,200714:22-24.
[4]克拉克·克尔.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80-82.
基金项目:教改示范课程-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校级教改,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