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热选(汇总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42034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热选(汇总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篇】

例如,内地歌手高枫的《大中国》采取了北方秧歌音调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素材,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广泛流行开来,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七八岁的儿童,都能唱上几句。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课堂上闭口不唱流行歌曲,其实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2.可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性和时效性不足的特点。

这些歌曲内容健康明朗,歌词清新活泼,旋律优美动听,的确是优秀的流行音乐代表作,但回顾这几首流行歌曲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好像都已经是20世纪流行的音乐了,而学生渴望的流行音乐是时下社会上最流行的音乐。

1.品味流行音乐旋律,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小学高段学生喜欢听的课外流行歌曲大多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篇幅短小、风格新颖,很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能非常自然地带给他们音乐审美的体验。

比如林俊杰的《江南》,十分形象地刻画出了江南水乡美丽的人文景观,令人心生向往。

这些歌曲都能成功地把他们的对流行歌曲的注意力从那些描写情爱的歌词转移到了对音乐旋律的欣赏上。

2.挑选流行音乐内容,渗透情感道德教育。

(1)亲情、友情和对人类的博爱。

如,韩红的《天亮了》———表述了父母在灾难中为了给予孩子第二次生命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2)爱祖国、爱家乡。

如,孙楠的《红旗飘飘》———高亢嘹亮,发自内心地对祖国、对五星红旗的热爱。

(3)磨砺意志、实现理想。

如,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教会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事物。

3.链接流行传统音乐,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面对民族、古典和流行音乐,我们要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守旧,想方设法把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如,《牧歌》是一首内蒙古民歌,采用无伴奏合唱的形式展示了内蒙古草原辽阔美丽、牛羊成群的壮美景象。

但是由于这首乐曲是纯人声演唱,没有伴奏,且曲调悠长,学生会觉得气氛比较沉闷。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我在中间穿插了同样具有内蒙风格的流行歌曲———腾格尔的《天堂》。

那充满磁性的声音,极具现代感的伴奏效果,那跌宕起伏的蒙古音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听觉。

总之,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不断培养发展而生成的,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能力。

作者:唐小香单位:福建省长泰县陶荣小学。

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第二篇】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让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进行团队合作,文章从阐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四个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合理的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但由于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使用时间较短,教学的效果还不明显。因此,针对当前的这一现实情况,教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简而言之就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整体统一的目标而进行任务分工,各自承担一定的任务分配,通过相互协作互助,共同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当今是一个集知识化、信息化和学习化为一体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个人的力量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显得略过单薄,因此,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模式之一,在小学教学中的普及度越来越高。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1]。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以下几个策略:第一,合理地进行分组。小组合作,顾名思义,最重要的就是小组之间的相互合作。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进行分组,势必达不到让学生相互学习的作用。一般来说,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和教学设备是进行分组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学习任务越难,小组合作就需要越多的人数。教师还应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质进行分组,充分发挥各成员的长处,最大程度发挥小组的优势。总而言之,小组分配既要在人数分配上合理,也要确保小组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结构的合理性[2]。第二,教师进行必要的辅助。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提前辅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各小组都明确自己的小组学习任务,通过齐力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小组学习的成果关乎每个成员是否都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小组最终得到的学习成果是否是群策群力的结果;另外,小组之间难免有想法的冲突,这时就需要善于倾听,但是由于小学生尚且年幼,天性顽皮好动,自制力比较弱,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及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调整学生思维,既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建议,又要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建议。第三,给学生足够的合作探究时间,提高合作质量。既然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就应该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探讨学习。要保证小组合作的质量,就必须让每个成员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按照每节课的内容、目标、要求进行教学步骤的整合,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让学生先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回忆,从而指导新知识的学习。第四,注重交流评价。教师的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数数学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只是简短地对学生合作得出的答案进行评价,忽视了激励性评语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从一般意义来说,评价是合作学习的引导棒。因此,在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得出学习成果后,教师应该秉着“坚持目的性、科学性、全面性”的原则,制定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评价体系,在语言评价过程中,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可以有效结合学生感受,对合作学习进行充分评价的方法,今后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借鉴这种评价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分组合作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还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工,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进行合作模式的优化,使合作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更能带动学生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3]。今后的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发挥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作用,相信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第三篇】

摘要:在高考复习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对教学方式的一个改革和补充。开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也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成绩。

关键词:高考词汇复习合作学习教学观念。

从近几年广东高考试题的分析来看,考题已经从知识与能力的并重逐渐转向着重能力的测试。如果继续以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进行高三复习,一味地把旧知识重新呈现,强化学生记忆,不仅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还会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并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这不仅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背离,更与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趋势背道而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笔者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倡导学生合作学习能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双赢局面。下面,笔者将以高三复习中的词汇复习为例,作重点阐述。

一、对于高三词汇复习的基本认识。

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曾经说过:“without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没有语法,难以表达;没有词汇,寸步难行。”假如将英语学习比做一座高楼,词汇就好比基石,作用无可替代。高中英语学习从应试角度上审阅都是以词汇为风向标的。广东省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3500个左右的单词和300个左右的短语词组,这个数字较大学英语四级4500个词汇量相差不大,也说明了中学教育对于词汇量的重视。但是这样的词汇记忆量对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传统的词汇复习是按照每个单元单词列表复习,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缺乏针对性,即使是按照考纲字母顺序来复习,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事实上,这些单词早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课文和教材当中,并且有个左右的单词是属于take,go,keep,hello,speak,apple等很简单的无需特别记忆的词和少量的只需要识记单词意思的生僻词,剩下来的1500个左右较有难度但是常用的则是需要学生去强记的,笔者认为,有筛选性地将1500个较难单词总结出来,并且牢牢地把握住才是既省力又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法。

词汇合作复习可贯穿整个高三,主要从词类,拼写、习语和辨析等几方面进行操作。过程如下:

1、在高三第一学期完成新课教学之后,就提供高考词汇表给学生,每个学习小组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即利用5周左右的时间讨论本组负责的词汇,进行初步记忆和难度分类,确定哪些是必须强记的,并与其他组交流。在讨论过程中,还要进行拼写规则和读音的复习。由每一组轮流将确定好的重点词汇打成word文档。

2、在接下来的10周左右的时间,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的小活动,让学生分组轮流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对整个词汇表中的中高难度词汇有个全面的掌握。并辅助以听写等考查手段加以强化记忆。鼓励学生小组内互相检验复习效果。做到“今日词,今日记,今日会”,不拖欠任务。

3、利用6周的时间,让学生借助课本、字典、文曲星等对所学词归类,可利用构词法,读音规则,形近词,近义词同义词等多角度开展,看哪个组做得好加以表扬,并推广学习成果。如,让学生运用构词法列举以tion,ture,ment,ty等结尾的名词,以en结尾的动词,以ly结尾的形容词。以dis,in,il,im,un等前缀构成的反义词,等等。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归纳读音规则记单词,如,归纳字母组合ea,th,ph,等的读音,同学们通过查找发现字母组合ea有四种读音,分别是i:read,meat,seat,eat、、、eibreak,great、、、i?藜theatre,idea、、、ebread,measure,dealt、、、通过这种方式复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印象。

4、接下来进入检查和巩固阶段,即通过一定量的词汇测试手段来检测学生的记忆效果。以往一般都是教师出卷考查,主要的题型是英汉翻译,填空等,比较死板。而学生的词汇合作学习的检测与巩固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出题,自己检测,教师起引导的作用,必要的时候作一些修正。笔者的操作是让学习小组轮流在课前将重点词汇编成填空或选择题并制作成幻灯片,利用上课前5分钟展示给同学,每次大约5―10个,引用在题目里的一般是写作范文里的句子或者词典的例句。除了填空,还可以是翻译,匹配等。学生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考他人的同时也是考自己,印象比较深刻。

5、高考前1~2个月左右的时间是词汇复习的提升阶段。学生已经对考纲的重点词汇词组有了较为清晰地记忆,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题型和常见考试词汇进行强化和深化记忆,建立比较完善的词汇知识网络。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词汇的认识水平,因此,学生的合作学习主要是利用手头的阅读等材料扩充词汇量以及一些常用词汇的`“熟词生义”和反复分类记忆单词和词组,搭配。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提供给学生某些词汇,限时去参考词典等工具书查找含义用法等。考前还可让学生总结出易混淆易写错的单词,重点记忆和反思。

三、词汇复习的合作学习与高三复习课型的结合。

高三复习课型主要是分为:课文复习,语法专题复习,题型专题复习和试卷讲评等。词汇的合作学习可以与这些课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词汇复习效率。以试卷讲评课为例。

前段时间,我市组织了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笔者在讲评课上不仅请学生来担当老师的角色进行讲评,各学习小组负责讲评不同的题目,而且始终穿插了考试词汇的复习。例如,在讲评完形填空题的时候,学生不仅总结该文的主旨大意,而且要分析每一道小题的解题过程及线索,笔者在堂上给出时间大家讨论该题中有哪些考试高频词,结合考纲词汇进行音,形,义的多重辨析。讲评阅读题的时候,负责讲评的学生会在课前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挑出文中值得大家记忆的单词和词组,推荐给同学们。通过学生讲评和词汇的推荐,摘录等多角度的讲评活动,不仅实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指导者,而不是过程的控制者,只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补充,主要的讲评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另外,讲评课上还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思,提炼重点和难点,组内讨论交流。

四、关于在词汇复习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1、教师要转变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由课堂教学的设计者,领导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需要一定的勇气和远见,也不能寄希望于短期内出现明显的效果。当然,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对课堂活动的放任自流,学生活动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引导作用。

2、合理分组,力量均衡,并注意控制课堂节奏。由于我国中学目前采用的均为大班制,一个班动辄四十,五十人,学生的合作学习必然受到人数众多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分组必须是教师深思熟虑反复分析论证的结果,要考虑到每个小组的“优―中―差”的搭配。其次,人数众多就存在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活动的开展时间上比较难把握,笔者的心得是课后多下功夫,为堂上活动作的准备工作越充分,效果越好。另外,就是教师要照顾到学生参与活动的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组内合作活动的指导还是很必要的。

3、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鼓励学生深入合作学习,尽量避免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部分组员“消极怠工”,不参与活动以致影响小组的学习效率和士气。

4、注意评价方式。以集体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以评价全面为主,评价特色为辅;以评价过程为主,评价结果为辅。使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经过辛勤努力取得得进步,看到同伴之间共同奋斗的佳绩。进一步明白小组学习的意义和重大作用,从而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总之,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复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高考复习效率。高三英语复习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时间短,任务重,但高三英语教师不能因为时间条件的限制而一味沿用以前的旧方法,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钻研教材,尝试新教法,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角度建立知识的网络,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高效地复习。

参考文献:

1、陈华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效的合作学习[j]、中小学英语学习与研究,、7。

3、姜晓丽、高三英语复习中合作学习的开展、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第15期。

4、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第四篇】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对教学质量和目标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教师们就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尝试性改革,它试图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整个班级内的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内的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为了让学生自己更好地自我监督与自我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学习小组,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纪律以及班级内的各项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评量化。每周选出1-2个小组为优秀学习小组,被选为优秀小组的同时,组长随之被选为优秀小组长;每月在优秀小组里再选出1个优秀小组,并对优秀小组及小组长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小组内的学生们必须团结一致攻克学习难关,才能在每周和每月的量化考评中脱颖而出,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增强小组内学生的凝聚力,还可以调动小组长组织和管理组内成员的积极性。

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实际语文教学当中,需要通过如下几个步骤实现。

(一)通过变换学生座次,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勒温认为:“团体的本质是其成员基于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互赖,由此促使团体成为一个整体,若团体中的任何成员或次团体的状态产生改变,将会影响其他团体成员或其他次团体产生改变;而且团体成员内在的紧张状态,会引发完成共同目标的动机。”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中,尊重更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学校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激发教师授课激情的一把钥匙。那么,如何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首先,打破传统的一排一排的秧式座次,让学生面对面围坐在一周,在座次上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情况下,4-6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一班平均分成10个小组。在分组过程中,班主任的划分依据和原则至关重要,它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成败,但也需要与学生共同商量。按照“同组不同质、异组不异质”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性别比例等因素重新优化组合,使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均衡分部于每个小组,目的是形成小组间的竞争。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每个小组成员为某一学科的科代表,小组内成员各有职责分工,一般是每个小组长负责行政管理,科代表具体分管学科记录等。

(二)在自主与合作中预习课程。

预习是学好一节课的重要开始。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先有小组学生集体预习,然后由老师批阅,这样就防止了部分学生懒于动手动脑的习惯。预习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在于预习流程。只有设计好预习流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预习效果。首先,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体意思。期间,通过让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培养其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其次,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设计课文导入语,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深入认真地读课文,又可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自行设计导入语后,小组长带领组内成员展示各自的设计,并进行交流,最后选出组内设计最好的导入语在全班展示。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改,充实自己的设计。第四,小组合作解决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期间,需要小组长给组内成员分工,具体由谁负责哪一部分,并在短时间内通过听写等方法巩固小组内已经解决的生字词。最后,小组成员将自己的预习笔记进行整理完善,并查漏补缺,交由小组长检查。检查后,将预习笔记交由老师批阅,并适当打分。

(三)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的了解,内心就会充满自信,小组之间有一种谁也不服谁的竞争架势,课堂展示充满了竞争,让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在课堂展示中,甚至教师也会有自愧不如的地方,反而倒逼着教师必须时刻要充电,否则就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四)在争先恐后的态势中合作复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的、有结构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注意到了这一点。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各个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组长带领组员或听写,或提问,或检查,或指点,或讲解,都想把自己小组的序号第一个写到黑板上,复习进度在紧张而有序中不断推进。而且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自己也在进行调整。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适应了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民主化由师生观向生生观的转化,体现了教学民主化得整体性和发展性;尊重和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遵循着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第五篇】

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传授知识以教师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高校体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出很大努力。在今后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合作活动学习方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构建大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

第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大学生参与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地获取运动经验。当代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体意识淡薄,因此,就要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的形成,要增强大学生体育运动的主体性,使他们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力,让体育活动锻炼成为他们稳定的内在需求。只有自觉自愿地参与体育活动时,大学生才能更加积极参与高校体育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1]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突出大学生的主地位,提升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主体性,增强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创造性获取运经验,表现出一种稳定心理倾向,大学生文化的高校教使命才能真正实现。第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高校体育教学不是要降低教师的地位,而是将教师转变为主导性。大学阶段是重要转折阶段,教师要引导大学生的'发展。体育教师要更加积极第参与和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活动,使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使大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能,保证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大学生需要教师的监督,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是“促进者”、“激发者”、“协调者”。第三,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中主体间的交往与合作。高校体育教学的主体间性教育要求构建和谐的主体间的关系。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师主体间要进行必要的交往与合作。体育活动的进行取决于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只有教师与学生都主动地合作,才能达成共识,促进融合。高效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主体建立意志、道德、情感、信念的共识。第四,高校体育教学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高校体育教学包括大学生自发、自愿参与的各类体育活动。终身体育理念使大学生的学习转向课堂外的生活世界。那么,高校大学生要通过这种延伸,改善心理状态,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克服心理障碍,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的关系。

三、基于活动的合作学习方式。

第一,学习目标具体化。在学习活动开始前,根据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目标设定明确活动,预估结果或行为。在合作活动学习中,教师和大学生应该设计明确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等目标,明确体育活动的合作基调。[2]在教学环节方面,体育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要体现的连续性、主体参与性,要实时反馈教学效果。高校体育教学要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发展,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能够参与课堂内外的各类体育活动,使学生养成=健身运动的习惯,体育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到提升。因此,应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形成体育教学活动化、合作化的模式。第二,学习内容结构化。在体育教学中应以任务为导向,建立问题解决模式,保证大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经验。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应该走出教学场地,走向社会。通过社区活动等主动建构认知结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塑造整体人格。高校体育教学要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结构化,要形成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第三,学习过程协作化。要建立高校体育学习共同体,使整个学习过程在合作中进行,教师是激发者、协调者、促进者、辅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是民主、合作的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合作,促进大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运动参与性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第四,学习环境生态化。高校体育学习共同体中的合作活动学习需要创设生态化的学习环境,要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课程资源。在合作活动学习中,高校体育活动大学生要处理好内在关系和外在关系。大学生应对内建构独特的自我经验,还要建构社会经验。内生的自我环境和外在的文化环境的构建可以使合作活动学习的环境生态化。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完成体育学习目标,实现心理健康,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乐趣。第五,学习结果反馈化。在高校体育教学合作活动学习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合作活动中适时介入、整体监控,仔细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帮助学生实现顺畅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活动学习中,体育教师应细心找寻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困难,减轻活动中的消极因素,指导他们找到解决办法,示范大学生实现小组目标的途径。

参考文献:

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第六篇】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引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教师需要注意分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其适用于哪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标准设置理念就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但是,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只有将小组学习合作的模式引入到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进行多角度的探索,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精神,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能力。

一、分组方法。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将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在分组时,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性格、学习水平及相关的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为每六人一组。同时,组内的男女生数量应该尽量保持平衡,组内成员的学习程度有高有低,这样可以让学习成绩好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不仅有利于组内成员的互相帮助,同时还保证了组与组之间的公平性。另外,还需要在组内选择一名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来担任小组的组长,帮助组内的成员来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与活动。

1.接受式学习模式。

开展小组合作的接受式学习模式主要包括对新课的引入、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以及检查反馈这四个环节,其主要应用于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的学生。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时,对于相关的交流技巧以及如何进行合作的方式方法还没有掌握,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指导,而接受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正好适用于这种情况。这种学习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师教授各地区的气候特征时,需要学生进行有关的气温状况与降水量状况的折线或者是柱状图的读图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来进行图表的分析,从而有效改善学生对于图表分析不全面的情况。学生通过对气温分布图表的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所处于的气温带,而后再分析降水量变化的图表就可以得出相应的气候类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

2.切块拼接学习模式。

切块拼接的小组学习模式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切块分割材料、学习材料以及交流拼接材料四个环节。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地理自然环境内容的学习,由于区域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和同构性的特征,因此可以将切割出来的不同的任务交给不同的小组去学习探究,让学生最终通过全班总结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来学习。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例如,在教授“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这一节的内容切割成城乡的形成、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的起源、世界早期城市四个部分。然后给每一个小组布置一个任务内容,让其通过合作来学习相关的内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到台上对本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汇报。教师再依据学生的汇报内容来纠正其中的错误,并进行总结。

3.自主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模式适用于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学生应该以自主学习为主,同时与组员之间进行合作、探讨,而教师则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这种模式的学习能够适应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合作意识。例如,在教授“中国的自然灾害”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收集世界各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并给每一位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总结,并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最终归纳出研究结论。这种模式的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交流沟通的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全方面、多角度思考,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置相关的问题时,需要注意其难度与进行探究的价值,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作用,在进行课堂合作探究时,每个小组的组长需要调动组内成员的合作积极性,同时还需要依照组员的具体情况分派不同的任务,并监督组员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以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韩红霞单位: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光明中学。

参考文献:

[1]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立超.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3]韩璐.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04).

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第七篇】

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应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摸索实践新课程思想的方式、方法。其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提出“合作学习”的教学观正在被大家所认同。该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它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文从教学应用的角度谈谈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合作的认识。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竞争一样,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类大部分活动都是合作性的,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今天的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是一个多元、复杂、多变、互赖的社会,他们不仅应从学校学得如何竞争、如何生活,更应当掌握如何合作。合作是集体生活的润滑剂,是事业成功的必要保证。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重要。”

二、关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是新课程实践的产物。它抓住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效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重大课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形成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发展批判思维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将其所学所能应用到合作情景之中。过去我们过重地强调分数是唯一重要的,每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人在测试中的成绩。但现实生活中的t作都是协力合作的结果,相互配合、相互交流、有效地调节和分工是大多数工作的特征。所以合作学习是顺应了社会的需求,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人数可在3-6人),小组成员分t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它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并由此推进教学的发展。

(一)准备阶段。

合作学习兼顾教学的个体性与集体性特征,把个别化与人际互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在教学形式上,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讲授过程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任务明确,有较强的探究性,能为学生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首先要成立学习合作小组,该小组以异质小组为主,即南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等方面不同的学生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班级的缩影或截面。同时,各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这样全班共分出九组,每组六人,明确各小组责任人,并宣布组成这样的小组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交流、倾听、解释、思考,在分享、协商、碰撞中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使学生们都能接受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实施阶段。

合作学习倡导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教师精心研究教材,设计小组活动内容,创设好合作学习的情景,制定好各组完成任务的程序,并在课堂上督促各小组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以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出现,也可以参与某一小组的活动,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例如,我在教学《大洋与大洲》一节时,准备了十个地球仪,在上课时分发下去,每个小组一个。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地球的表面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哪个部分多,哪个部分少?2、你如何根据地球仪来验证你的判断?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但第二个问题把他们难住了,各小组讨论了几分钟也没有结果。此时,我提醒各组,能不能用概率来验证。有个小组的成员立刻叫起来,“知道了,老师,你不要说!”我因势利导,“那你说说看如何验证”,可他说:1‘等我们小组验证出来再告诉你”,我无可奈何地说:“那其它组就看他们来验证吧”。那位同学把他的想法与同组同学说了,并作了分工:一个同学用手把另一个同学的眼睛蒙上,还有一个同学转动地球仪,被蒙上眼睛的同学用一个手指在转动的地球仪上到处“乱”点,其它同学在认真地记录点到的地方。就在这组同学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其它组同学也悟出来了,纷纷开始活动开了。过了十分钟,我叫各组停下来,并汇报各组的点到海洋与陆地的次数,尽管各组的数字不同,但都是点到海洋多于点到陆地。接下来,我又问,“能不能算一下点到海洋的比例”各组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的比例。我又请刚才的那位同学把名组点到海洋的总数加一加,再算一下全班同学点到海洋的总比例,结果发现约是70%,大多数组的结果也接近这个数字。于是,我又问:“为什么出现这种大致相同的数据?这说明了什么?”此时学生都已领会白已刚才活动的意图,同声说:“那是地球上海陆面积所占的比例”。

接下来在学习七大洲的分布时,我也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每个组用简笔画画出七大洲的轮廓图,并用剪刀剪下来,然后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并把刚才剪下的七大洲轮廓图帖在上面。各组的同学自行分t后,就开始了操作。在下课前,我将各组合作学习成果一一展示,并让其它组成员来评价。学生点评得很专业,也很精彩,不仅注意到用经纬线定各大洲的位置,还说出应根据海陆间相对位置来确定各洲应分布在哪里。以至于个别完成得不够理想的学习小组表示“课后我们好好合作,重做一张更好的。”果然,没过两天,我看到我的办公桌七放着一幅精美的七大洲帖图画!

在这节课上,每位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强化了自身的责任感,并对同伴表现出极大的关心,体验到集体学习的乐趣。在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中增进了友谊,轻松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也更喜欢这种形式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要充分做好准备,挖掘教材、生活中的素材,精心构思每一节课。如果设计、控制不当,会造成“一团糟”现象,反而不能完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做好以下准备。

2、在合作学习前应使学生清楚,小组内各人的任务,以及应当取得的学习成果,在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只有当每个成员知道自己下一步需要做什么时,才能保证合作的成功。

3、应准备适当的和公平的评估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既能反映出小组的合作成就,又能体会出小组各成员的贡献,促进大家共同努力。

4、个别学生习惯于教师的传授或由于自控能力差,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会产生学不到东西的感觉,老师、同学要多多关注。

5、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信任,多沟通,减少内部冲突,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合作学习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也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思想。杜威曾说过:教育哲学的理念是使教育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要使教育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联系起来。合作学习的教育不仅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更是使学习者为今后的团队工作作好准备,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以及团队生活中更能有效地工作。

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第八篇】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与合作”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把原来学生对数学被动的“苦学”,变为主动“乐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经过比较,“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从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优于传统班。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

传统的教学,仅仅关注的是教师怎样“教”,现在更要关注学生怎样“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改变原来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为此,笔者在高一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经过比较,“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从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优于传统班。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理论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提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群体动力学理论指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认知结构、不同思维意识的成员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已由关注知识传授改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创新、形成健全的人格,“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以上要求的重要载体。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使原来单向的`知识输入,变为多元主动汲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多向互动的学习体验。

(二)实践基础。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其合作基础是:善于表现自己、张扬个性是每个学生的本能,尤其是在高中,人们都渴望得到肯定和认可,因此合作学习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之间平等,沟通更加自然顺畅;他们的知识储备相当,认知结构相似,语言朴素,讨论更便捷,在不经意中就能说出问题的要害;从时间上更灵活,无论是在课间,在操场上、在宿舍内,学生都会随时随地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

(三)应用价值。

数学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使好多学生都望而生畏,特别是高中数学,综合能力考查加强,学困生越来越多,以致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原来学生对数学被动的“苦学”,变为主动“乐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人翁意识;主动探究问题,使得他们具有一种钻研的态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团队精神。

(一)样本准备。

在高一年级入学的26个班级中,确定两个数学基础相当的班级,命名为实验班、传统班,两个班的数学及格率相同,平均分、优秀率传统班甚至略高于实验班,两个班进行对比试验,实验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传统班实行原来传统的授课法,时间一个学年。

(二)研究方法。

一是观察法,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各次考试成绩,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二是实验法,实验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传统班按原来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授课;三是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变化。

(三)试验过程。

第一阶段:传统班实行原来的授课方式,实验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对实验班60人,按照学生的个性、学习成绩、性别等综合考虑,分成实力相当的十个小组,每组6人,推选出小组长,明确各成员职责。成员1(成绩较差的)负责上网搜集资料;成员2(微机能力好的)负责编辑组稿、数据整理;成员3(组织能力强的)负责协调组织成员讨论;成员4(成绩好)负责对本组任务难点的突破;成员5、6(成绩一般语言能力好)负责对任务的展示。同时小组长也可以轮流当选,各成员的职责也根据实际进行变动,小组和小组之间、小组各成员之间都形成对标竞争关系,这样激活了整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对自己认可的一种状态下,进行主动认知。

第二阶段:确定小组合作教学形式。教师将教学任务分配给小组,由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明确只有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才能计算整个小组的成绩,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每一名成员的积极性。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问其他小组,也可以问教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巡视每个小组的情况。然后小组间进行展示,教师对展示成果及时进行总结,对任务完成出色的小组提出表扬,对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答疑,进行修正补充。

(四)试验结果。

经过一学年的对比试验,对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进行了比较,实验班各方面都优于传统班,试验结果对比如下:。

1.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两方面,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了问。

卷调查,发现,实验班的学生从整体上,改变了原来学习数学的态度,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涨,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成绩:。

从高一入学开始为起点,在一年的学习试验中,通过六次考试成绩,分别对两个班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进行比较,在高一入学成绩相当的前提下,经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班的各项成绩指标都超过了传统班。

经过一年的对比试验教学,我真正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习品质的提升。在试验班学生的眼神中看到是一种坚定,这种坚定让他们渴望并勇于探索知识的奥秘;这些在合作中培养起来的思想品质,是他们受益终身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张红爱.高中生小组合作数学问题解决效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黄英电.壮族高中生数学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第九篇】

摘要: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发现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小组学习法在双语教学学习中的应用,能使学生更加专注、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关键词:双语教学;小组学习;学习效率。

小组学习是将班级内的学生分组进行共同学习的教学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讨、合作学习以实现共同学习的目标,在成绩评定中,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全面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培养的创新型学习方法。

一、双语教学的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或加强了合作办学的力度。但是,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如何使学生适应和把握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各高校研究的重点。

学生学习英语之所以有困难,是因为缺乏英语环境。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学生真正对英语感兴趣的,有强烈的自我学习动力的毕竟是少数。学生在校的英语课仅有4到6节,在45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英语授课的时间也很有限,学生能开口说英语的时间也很有限,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英语的机会除了应付考试基本没有什么机会学习英语。说到底,学生的英语教学至今大多数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进入大学后,根本无法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双语教学”强调的是用外语在非语言类学科中进行教学,通过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增加外语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双语教学并不是被动地听老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用外语进行交流和互动。

二、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鉴于双语教学的本质是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而学生又没有机会和环境进行这样的练习,因此,学习小组教学模式就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在双语教学中通过组织学习小组来挖掘学生自主合作、互动学习的学习热情,同时营造了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1.小组建立的原则。

首先,小组最好由3至6名学生组成,小组成员可以自由组合,这样关系好的同学更容易交流,有更多的谈论空间,即便水平有差异也不会在交流中感觉很尴尬。另外也可以由成绩好的带成绩一般的学生,这样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词汇,而成绩好的学生能够更自信、更有兴趣去学习和帮助同学。

另外,学习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人数越多,交流的盲区越多,人数越少,每个学生发言和说话的机会就会很多。

最后,学习小组成员不能固定,应每节课进行调整和更换,保持新鲜感,保持学生交流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2.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我们可以用“一荣俱荣”来概括组员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当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共存的`关系,才会自主地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每个任务。只有每个学生都努力付出,小组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得到奖励。比如说,优胜组可以得到平时分的加分,或者作业量的减少。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会尽己所能,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小组成员会尽量按照个人能力进行分工,只要每个人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小组也会取得好的成绩。这样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小组评价方法。

小组活动进行之后如何评价小组活动的整体情况是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1)小组评价遵循的原则。

小组评价应包括即时性评价、纠错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导向性评价、延展性评价、实效性评价等方面。

其中即时性评价要贯穿从预习、黑板板书、学生展示、质疑对抗、反馈测评等每个过程和环节;纠错性评价是评价的最基本功能;激励性评价要求树立“展示无错”的观念;导向性评价是指在教改初期的不同阶段,根据实际需要所进行的具有指向性的评价。就是想达到什么就评价什么,需要什么就评什么,缺什么就评什么,从而达到“评什么就有什么”的目的;延展性评价是指在点评时,可以补充拓展延伸,提炼生成;实效性评价是指课堂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要围绕主题展开,使评价富有实效和价值。

(2)小组评价的方法。

小组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小组互评,还可以是学生评委组评价。

教师评价是指教师应该起到导向性的评价作用,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讨论议题和正确的讨论方式。控制课堂,不能进入中文聊天状态。另外,教师评价还应起到延展知识的作用,教师在导向性控制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进入拓展思维的领域,开拓他们的视野,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拓展领域进一步让学生自己发挥潜能找到答案。

小组互评可以在小组互评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开拓思路,查找错误、纠正错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能保持活跃的思维,始终运用专业知识和英语思维进行交流和沟通。

组织学生评委组是指从学生中找出几名评委进行点评,每次评委都可以不同,这样每个学生都会专心听取课堂讨论,因为自己有可能被选为评委,这样必须准备发言,从而调动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积极性。

4.教师的作用。

(1)教师应该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

整个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但是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首先应介绍和讲解相应的知识框架和基本概念,然后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进而提出讨论问题,组织有目的分组,然后对学生讨论进行整体把握和控制。

(2)教师应该是小组学习的控制者。

教师应该是课堂的控制者,既控制知识点的讲解,又控制学生讨论的方法、思路、英语使用程度等。

(3)教师应该是小组学习的评估者。

教师同时又是学习小组的评估者,在教师评价学生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的同时,还应引入拓展的知识点供学生下课后进行拓展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随后再对拓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进行二次评价。

(4)教师应该是小组学习的激励者。

教师是最重要的激励者,教师对小组工作的肯定和赞扬就是对学生付出的最好回报。如果能善用激励机制,那么学生会越学越有兴趣,如果运用不好,学生会逐渐对这种学习方法失去兴趣。

小组学习模式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只是我们对教学的一个起点和试点,希望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时,努力探索小组学习的最佳方法,不断总结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性,让小组学习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且希望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双语教学进入一个新的模式,而且能够在教学效果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杨金良,李青山。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小组学习法研究.教育与职业,(12)。

田若飞。英语小组学习组织方法浅探.沈阳教育学院学报,(05)。

王燕。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学周刊:c版,(01)。

刘勇。协同学习中分组策略与同步学习方法的研究.昌吉学院学报,(01)。

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第十篇】

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情感表达的途径。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采用审美教育方式,就是将音乐教育理念建立在美育的基础上,调动小学生的音乐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培养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情操。

特别是彝族少数民族地区,诸如彝族村落,受到当地教育环境的局限和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得彝族乡村教学更为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小学生难以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

要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加以培养,就要注重美育教育,通过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彝族地区乡村音乐审美教育现状。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小学教育中,要将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就要将审美理念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但是,目前的彝族地区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学情况不同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彝族地区乡村音乐教育没有与本民族相融合。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是建立在普通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会选择经典歌曲而没有从特定的民族背景出发选择教育题材。

音乐是极具感染力的,脱离了时代背景,很难令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涵,难以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彝族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彝族地区的乡村小学开展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对本地区的音乐资源加以开发,导致音乐教学的内容缺少民族性,由此而难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更不利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二)重视音乐技能教育而忽视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彝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音乐教育理念也相对落后。

彝族乡村在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更为形式化和技能化,以音乐知识的传授为主,而没有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且忽视了对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知识面存在着局限性,难以自觉地根据教师所传授的音乐知识加以延展,导致音乐知识被动接受,音乐技能被动学习,由此而难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解读能力。

三、彝族地区乡村音乐审美教育路径。

音乐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内心情感的释放。

主体对于音乐要细心揣摩,将音乐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融合,才能够领悟到音乐的内在涵义。

彝族乡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要将审美教育渗透于小学音乐教育之中,同时注重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以引导小学生透过乡情而提升音乐情感,对于音乐加以真正领悟。

(一)选择音乐教学内容要注重当地民族文化。

彝族地区是独具民族风情的区域,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普遍具有民族乐感。

彝族乡村小学开展音乐教学,要将本民族的审美取向引入其中,积极地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于本民族音乐进行深刻解读,并感受其中的美感。

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融合可以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更为切合实际,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种文化,彝族的民族音乐是本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从民族的角度实施音乐教育,以音乐教育促进文化发展,有利于彝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在民族音乐的感染下,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就会与音乐相融合,使得民族音乐由意向转向具体事物,创造性地形成意境,由此而使得小学生在民族音乐中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二)根据学习内容创设音乐情境。

彝族地区乡村小学并不具备有良好的音乐教学条件,如果选择九年义务制教育小学音乐教材中所提供的音乐教学资料,很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且无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展开教学。

要提升彝族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就要从其特殊环境出发,创设音乐情境,将彝族音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最原始、最纯净对于音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学资料,以实现自然与音乐的融合。

采用自然回归教学法,就是将音乐当地环境充分融合,采用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理解音乐,而使得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从听觉到视觉,小学生对音乐更形成画面感,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美的意境。

当音乐被注入到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就会逐渐地渗透于心灵深处。

相反,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音乐教学方式,就会导致音乐在小学生的意念中丑化,不利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就要从彝族的民族文化角度出发,对于音乐教学形式不断地丰富,让学生更多地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中所渗透的情感,以发挥音乐净化心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促进彝族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不仅是文化课,也是情感的体验,更是文化的传承。

对于彝族地区的小学教育而言,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性,更有利于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起来,引导小学生从生活环境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内涵。

这就需要从美育的视角对彝族小学音乐教育途径以探索,以获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作者:唐毅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民族小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14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