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16436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

认识、会写“牌、煌、副、仙、宋、仲、忧、诵、犹、君、皇、湘”12个生字,正确读写“岳阳、潇湘、金碧辉煌、水天一色”等词语。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的语段。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岳阳楼景色的优美,了解为什么人们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从而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体会岳阳楼景色的优美。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说说。

1、默读课文,想想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讨论,交流:因为岳阳楼有“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2、这些词语分别是对课文哪些段落进行了内容的概括?

1、小组学习。

你最喜欢岳阳楼的什么景点?选择一个景点,读给同学听,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阅读、交流“楼阁”部分。

(1)指名读,楼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描写楼阁的呢?说说这样写的作用。(用列数字、比喻的方法来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岳阳楼的壮美。)。

(3)分组比赛朗读。

3、阅读交流“诗文”部分。

(1)说起岳阳楼,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到这儿,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齐读这一段。

4、欣赏洞庭美景。

(1)从屏风后的楼梯登楼,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2)配乐朗读:楼四周回廊环绕,凭栏远眺,洞庭湖水天一色,碧波万顷,使人心境格外开阔。

5、动人的传说也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谁来为我们讲讲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作者站在这儿,有感而发,齐读课文结尾。

2、要是你来到岳阳楼前,看到这些景色,你会怎么样?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名胜景点比比皆是,那么除了岳阳楼之处,你还知道哪些名楼?请模仿课文的作者写作方法,向大家介绍你到过的地方。

板书设计:

27江南第一楼。

浩瀚的洞庭。

壮美的楼阁。

岳阳楼不朽的诗文。

动人的传说。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科书第99―100页的例1。

1、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见课本99页的例1某地区的城乡人口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见课本99页的统计图

3、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乡村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那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三篇】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习乘法和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大量运算中的一类特殊的积和运算进行概括,使学生的计算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在小学阶段渗透恒等变换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发展数与代数的运算能力。

在初步学习了三个运算定律后,当学生碰到“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此类题时,错误就更多了。究其原因,因为这类题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要想顺利完成这种题,学生必须要透彻理解简算的原理,完全把握简算的本质,既不能把可以简算的题轻易忽略了简算,也不能把无法简算的题错误地进行简算。经过整理归类,我发现学生简便运算主要是对运算定律混淆不清。

如:18×101=18×100×1=1800。

125×48=125×(40+8)=125×40+8=5008。

125×48=125×(40+8)=125×40×125×8=5000000。

101×52=(100+1)×(50+2)=100×50+1×2=5002。

25×64×125=25×(60+4)×125=25×60+4×125=2000。

这些错误的发生,说明了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两条运算定律产生了混淆。这是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造成知觉上的错误。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多老师都是从“数”的角度来帮孩子加强理解,这对于孩子是有用处的。也有很多老师提出要加强练习,这样的做法也是有用处的。“练习不等同于重复”,练习不等于简单机械的重复操练,而是要敏锐发现学生学习的节点,分析成因,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设计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孩子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使他们由最初的迷茫发展至现在的茅塞顿开,达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教学重、难点:

1、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通课文,讲述故事。

1、检查预习。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2、讲述故事。

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

(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并简评)。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1、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精读第一段。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时间:假日地点:森林天气:闷热人物:一家人。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长的四分之一;“附、聊、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垂”的笔顺。

六、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这是1篇很有人情味的课文。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1)开火车读词语。

(2)导入:这是发生在一个外国家庭的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过渡:在一个假日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外度假。(放音乐)引读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话。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

2、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做些什么呢?

3、多么详和的画面啊,拿好书一起来读第2小节的前3句话。

4、突然(放音乐)描述:雷声大作,先是-,接着-,什么叫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词是形容雨大的?(倾盆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

5、过渡: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家人的度假计划,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相机板书)。

6、雨下得这么大,爸爸、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学习第3-8小节。

2、学习第一次对话(3-4小节)。

(1)引读:萨沙问道-。

(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读读、想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在大雨到来时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5)指导朗读。(肯定的语气)。

3、学习第二次对话(5-6小节)。

(1)听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表现怎样?

(2)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

(3)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更能表明妈妈的意思)。

(a)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4、指导朗读出反问的语气。

5、学习7-8小节。

6、听了妈妈的第二次答话:萨沙是怎么做的?

7、看图想像:萨沙会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和姐姐会说些什么?

8、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小黑板:用笔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用曲线画出表示蔷薇花弱小的词语;联系上文说说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这小节读好)。

9、讨论交流。

10、给蔷薇花盖好雨衣的萨沙,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1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

12、指导读好反问句(自豪的语气)。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8小节。

14、讨论反馈。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2、指名说说。

3、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五、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下来。

2、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二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五篇】

请用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并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分别说一说它们是什么角。

135° 75° 120° 180°

出示以上各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1.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3题。

教师:请同学们先在数学书上量出下面各图中每个角的度数,并填在表中。

学生自主动手测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汇报。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教师: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探索这个问题。

2.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4题。

3.出示第72页第15题。

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张得越开角越大,两条边合得越拢角越小。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六篇】

先估一估,再笔算下列各题。

238+91=659+306=。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接着完成有关湿地生物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请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

我知道了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呢?自己尝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求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种类数与野生动物的种类数相加,算式是445+298。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

我们可以用口算,把298看作300,这样445+300=745;刚才多加了2,所以再减2,745—2=743。

算得对不对呢?你会验算吗?

可以交换445和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好,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算一算298+445的结果与刚才的结果一样吗?

三、知识运用。

1、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找朋友:把和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277+769423+576766+657。

521+902125+874358+688。

可以根据和的个位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3、用竖式计算。

69+93=167+78=449+374=。

四、总结。

今后我们在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呦!

五、作业。

1、用竖式计算。

749+284=479+546=857+396=。

627+385=954+288=。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七篇】

一、教材分析:

《记一次班级讨论会》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戴老师”有一次习作前,组织班上的同学围绕“非典”这个社会热点发表看法的情况。这是一次习作前准备材料的过程。习作的内容谅是把大家讨论的情况写下来,“让人们了解我们的心声”。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有详有略地记叙一次班级讨论会的经过,注意写好人物的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有详有略地写作方法,注意写好人物对话,正确使用标点。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做个有心人。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有概括、有具体的记叙方法.。

2.写好人物对话,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表达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等,了解社会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做好记录或剪贴。

教具准备:剪贴本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你们有什么收获?你关注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师帮学生梳理出一、两个共同的话题。

二、讨论.积累资料。

1.对于我们关注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2.各抒己见,补充。

3.可以展示图片、照片或资料。

三、学习习作内容,体会写法。

1.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二一七自然段,看看小作者是怎样描述同学们讨论的?

2.指名读习作例文。

3.互相交流、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描述同学们讨论的?

4.小结:先用4个“有的”写了一组句子作概括介绍.再引用4个同学的发言,具体描述了同学们讨论时涉及的话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这几段话叙述得有条有理.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5.那么.我们在习作时还可以写一些什么内容,怎样才能把大家讨论的经过记叙具体?

四、练习习作。

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就把前面讨论的内容,再仿照习作例文写一写,做到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2.学生书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1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六、板书设计: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八篇】

一、组词。

乎()农()勇()风()。

呼()浓()涌()封()。

设()针()贵()意()。

社()珍()桂()义()。

二、把下面不是比喻句的在后面括号里画错号。

1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高伯伯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当天下午就带我去了企鹅岛。()。

3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

4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三、三句都是比喻句,联系课文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

1.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手起白银。

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

2.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

四、按要求填空。

1.课文要求填空:《瀑布》一课写瀑布的声音像_______,瀑布的全身像______,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像______,来一阵风的话,瀑布被吹得____、____、____。

2.按课文原文填空:夏天,树木长得____、____的枝叶把森林___得严严实实的,___住了人们的视线,___住了蓝蓝的天空。

五、造句。

1.………就像………。

2.………好像………。

3.像………似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816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