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旅游业发展的建议(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09471

【导言】此例“旅游业发展的建议(汇总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旅游业发展现状【第一篇】

关键词:烟台旅游 会展旅游 休闲

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环黄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之一。烟台海岸线长达909公里,具有丰富的临海资源,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山、海、城”一色,“岛、林、泉”相融,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及纯朴的民俗风情。

烟台市的旅游资源

(一)自然资源

烟台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烟台市对应的海域面积约260万公顷,其中全市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万公顷。全市12个县市区有11个临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面积较大的海湾有太平湾、龙口湾、庙岛湾、套子湾、芝罘湾、四十里湾、丁字湾等。全市有大小基岩岛屿63个(其中有居民的岛屿17个),岛屿总面积6455公顷,岛岸线长公里。烟台市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建成区噪声平均值小于58分贝,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

芝罘岛景区:芝罘岛横亘于市区北部海面上,又称芝罘山,主峰高298米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三面环海,南面连陆,是我国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主要旅游资源有天然形成的月牙湾、婆婆石、石门春波;有经海风、海浪多年侵袭形成的海蚀礁、海蚀洞;有阳主庙、射鱼台。

养马岛景区:养马岛位于牟平区宁海镇以北海面上,总面积平方公里。四面环海,丘陵起伏,山海秀丽,气候宜人,相传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养马,因而得名。

长岛景区:长岛历称庙岛群岛或长山列岛,是黄渤海的分界线,距蓬莱7海里,由32个大小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岛岸曲线长146公里,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和全国第一个小康县。

崆峒岛景区:崆峒岛位于市区北部海里处,由大小13个岛屿组成,总面积平方公里。主岛呈丁字形,周围由十几个小岛拱卫。海岛的景观十分奇特,而且岛与岛之间相距较近。

昆嵛山景区:昆嵛山是部级森林公园,位于烟台东部50公里处,总面积48平方公里,最高峰泰礴顶,海拔923米。昆嵛山的旅游资源有四大特点:一是道教文化名山;二是自然景观壮美;三是林木资源丰富;四是山泉众多,泉水甘甜。

七峰山景区:七峰山位于海阳市,距市区约90公里,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竹林,总面积约合1300亩,在竹林的环抱中,有一建于隋代(581~618年)的佛教丛麻禅院。

(二)人文资源

蓬莱阁:座落于蓬莱城北濒海的丹崖山巅,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主要景观有“仙阁凌空”、“海市蜃楼”、“狮洞烟云”、“渔梁歌钓”、“日出扶桑”、“晚潮新月”、“万里澄波”、“万斛珠玑”、“铜井金波”、“漏天滴润”等十大胜景。

蓬莱水城:位于蓬莱市区西北丹崖山东侧,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训练水军,抗击倭寇,蓬莱水城由此而扬名海内外。

登州古市:水城旧为登州古港,历代商贾云集,市场繁盛。小海东岸的小街南端立古牌坊,坊额书“登州古市”。

烟台市博物馆:原为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会馆结构典雅,雕饰精美,具有闽南建筑的独特风格。栋枋梁柱之间的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木石雕刻巧夺天工,匠心独具,具有极高的艺术性。现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公司亲笔题赠“品重醴泉”。1915年张裕公司的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百年地下大酒窖和酒文化展厅,展示了中国民族酿酒工业的百年辉煌历史。

牟氏庄园: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典型特征的封建地主庄园,吸收了中国北方民俗建筑的优秀成果,是最典型的民俗旅游点。

毓璜顶公园:又名小蓬莱,座落在芝罘区中心南部的毓璜顶上,是保留较完整的元代古建筑群。主要建筑有小蓬莱坊、玉皇庙和玉皇阁三部分,置身其间犹如入蓬莱仙境。

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市场现状

烟台市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突破,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地位稳步提高,一举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1年旅游收入占当年GDP的%,而到2002年这个比例达到%,其中旅游收入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达到%。烟台旅游业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其旅游人次数和旅游收入稳步提高。

国际市场方面,把韩国作为首要客源市场,1996年以来韩国客源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2000年接待韩国游客21904人次,占接待外国游客的41%。而到2001年同比增长到56%。第二大客源国―日本2001年的市场份额也达到24%,韩日两国合计占到总量的80%,由此可见韩日两国对烟台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欧美市场,推出了“慕拉蒂之旅”专项旅游线路,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不断得到巩固和拓展。如表1所示,海外游客数量在1999年达到高峰,其后逐年回升,在2002年已接近1999年的水平。而海外旅游收入除1997年外一直呈逐步递增的态势。

国内市场方面,把省内和交通干线附近城市作为首选客源市场,把周边省区作为二级客源市场,把其他省区作为三级客源市场。近几年全市接待的国内游客总量中,首选市场占60%以上,二级市场所占比重将近30%,其余为三级市场。总体上看,国内市场规模是逐步扩大的。如表2所示,国内游客的人次数及其旅游收入呈逐年递增态势。

(二)主要制约因素

1.拳头产品不多,海上旅游开发尚没有形成规模。目前,烟台的旅游产品在国内外有较强知名度的有蓬莱、长岛旅游区和龙口南山旅游区,其他产品的影响力还不够强大。烟台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绵延长达909公里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岛、礁、滩、林及海洋生物资源,沿海区域中,礁石林立,形态优美,鬼斧神工,其特殊的自然优势不可多得,沙滩质量优良,可供开发的大型浴场有多处,但目前海上旅游项目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2.旅游投资机制不完善,启动不利、渠道不畅。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范畴,要遵循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规律。从目前的情况看,解决旅游业投入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托资源滚动发展;二是吸引外资;三是社会办旅游。这三种方式中,第一种太慢,第二种太远,第三种太散。三种传统的融资投资方式,都严重制约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若要真正实现旅游业的跳跃性发展,必须建立新的投资融资机制,以尽快改变旅游投资渠道不畅,力度不大的局面。

3.旅游产业各要素整合不够,旅游购物和娱乐尚存在很大差距。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强的行业,“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哪个要素太弱都会影响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目前,烟台不能很好地把这六个要素整合在一起,不能充分发挥“游”对其他要素的拉动作用,旅游购物和娱乐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4.客源市场发展不平衡,宣传促销力度尚欠。目前,在国际客源市场方面,烟台对周边日韩市场依赖严重,韩、日两国占国际客源的80%,而欧美等其他地区客源市场份额很小;国内客源市场方面,对传统客源市场依赖很大,开拓远距离、新的客源市场力度不够,山东、北京、上海三地的客源约占83%,其他客源市场所占份额较小。

5.交通存在着一定的瓶颈现象,直达旅游目的地的交通线路不足。铁路方面,烟台只开通了至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石家庄、西安、佳木斯、天津、淄博等城市的直达列车,华中、华南和西部地区的列车很少,尤其是直达旅游目的地的线路明显不足;烟台每天与以上城市对开10对普通列车,班次与档次都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尤其在旅游旺季,铁路交通成为烟台市旅游业一大交通瓶径。航空方面,目前烟台只开通了通往韩国和香港地区的航线,甚至第二大客源国日本的航线至今仍没开通,国际航线太少,严重制约着国际客源市场的发展。

烟台市旅游产业发展前瞻

(一)烟台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能否吸引尽可能多的游客到旅游地对旅游开发投资生产的旅游产品进行消费,是旅游开发投资是否成功的惟一衡量标准。而要吸引足够多的游客,对拟投资开发的旅游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至关重要。因此,对旅游地的定位对旅游开发投资的成败十分关键而且重要。

1.形象定位:它是旅游地对客源市场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和认知印象。旅游地形象定位受当地旅游资源条件制约,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形象定位的基础,尤其是具有惟一性、垄断性、排他性的旅游资源更是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根本。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对旅游地的形象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客观上使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加剧,旅游地的空间竞争表现为形象竞争和产品竞争。形象竞争的核心是差别化、个性化。差别化形象定位突出了不同旅游地的个性化形象,在同一区域内产生“形象叠加”的效果,使该区域的吸引力倍增,可以吸引不同的目标细分市场关注该区域。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山、海、城”一色,“岛、林、泉”相融,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及纯朴的民俗风情。据此,我们把烟台市的旅游地形象定位于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

2.产品定位:旅游地产品特色定位是建立在旅游地旅游资源和形象定位的基础上的。要把旅游资源要素开发成旅游产品,就要:第一,发现发掘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判断其开发为旅游产品对市场的吸引力和市场的需求。第二,善于对各类资源要素进行巧妙整合,将各种相关的旅游资源按一定的主题组合构建巨大的旅游产品平台,再进行商业化运作。据不完全统计,烟台市共有各类旅游景区(点)80余处,国家AAAA级景区两处,国家森林公园3处,部级自然保护区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旅游度假区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国际高尔夫球场3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两座。据此,我们把烟台市的旅游地产品定位于以近代开埠文化产品和黄金海岸线产品为核心的,多样化、特色型诸项旅游产品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

3.市场定位:旅游地市场定位,要确定旅游地的目标市场群,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以便进行针对性营销,并开发出适应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要根据旅游消费购买圈与市场圈理论,对客源市场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再结合旅游地资源特色,对旅游地的目标客源市场进行定位。从国内市场结构来看,到烟台旅游的商务、公务客人占了较大比重;省内客源的比重偏大;省外客源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长江三角洲、东北等地。从国外市场结构来看,客源集中,韩日两国合计占到总量的80%,商务客的比重占到51%。据此,我们把烟台市的旅游地市场定位于环黄渤海地区的国内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以及国外的韩国、日本为主。

(二)烟台市旅游业发展方向及具体措施

根据上文所述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确定的方向,本文将侧重阐述其发展的两大方向。

1.会展旅游业

从旅游需求来看,会展旅游是指特定群体到特定地方去参与各类会议、展览活动,并附带有相关的参观、游览及考察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从旅游供给来看,会展旅游是特定机构或企业以组织参与各类会议、展览等相关活动为目的而推出的一种专项旅游产品。会展旅游具有6个突出特点,即:旅游方式新、停留时间长、团队规模大、人员花费多、经济效益高和带动作用强。

会展旅游业能够带动以旅游业为主的交通、住宿、餐饮、商业、金融、房地产、文化艺术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国际会展活动能够给举办国家、地区和城市带来可观的直接和间接的效益,一次千人以上的国际会议,大都能带起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消费链”。有经验数据表明,会展业的直接经济收益与综合社会经济收益的比例为1:9,可见通过举办会展活动不仅可以宣传烟台的新形象,而且可以有效地带动烟台经济的发展。

目前,烟台市固定举办的主要会展有果蔬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APEC投资博览会、蓬莱和平颂、昆嵛山踏青节、烟台美食节、崆峒岛海洋旅游节等。APEC成员来烟投资合作项目已累计达到5451个,合同外资额累计达到亿美元,实际投资累计达到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93%,85%和87%。前三届果蔬会,全市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协议498个,总投资29.8亿美元,其中外资21.32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成交21.69亿美元,国内贸易成交30.97亿元人民币。

但是,烟台的会展旅游业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以归纳为“小、散、旧、单、”。“小”――即单个会展场馆规模小,多数场馆不能承接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国际展览会。“散”――即会展场馆布局分散,场馆之间距离较远,举办会展时由于客流量大,易造成交通拥挤,难以联手承接大型展览,发挥其组合效应。“旧”――即会展场馆设施陈旧,近几年没有新建大型国际会展中心。“单”――即功能单一,综合性差,供水、供电、宽带网等基础设施和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尚不够完善。

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会展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政府对会展旅游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制定城市的会展旅游业发展规划。会展场馆建设的规模、功能、标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创立会展品牌,提升经营服务理念。

2.城市休闲化

休闲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其它日常必要时间(睡眠、进餐、家务、个人卫生等)以外的闲暇时间内进行的自由活动,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存状态。

烟台构建“休闲型”城市是对烟台城市性质、特征、功能的科学定位,对于开发休闲产业的巨大市场,促进旅游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社区服务以及商贸零售、金融保险、电子信息等众多产业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烟台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作为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经济保持强势增长的城市,构建“休闲型”城市的优势极为明显。首先,烟台具有深厚的休闲文化氛围。休闲文化是休闲城市的灵魂。烟台是国内外休闲文化、休闲传统比较深厚、比较浓郁的城市之一。自明朝开始,烟台就以仙海文化、精武文化著称于世,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社会名流来此游览、观光、休闲,或海上泛舟、或书院求学、或酒肆对酌,展现了一幅休闲、安逸的历史画卷。从国内区位看,烟台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东部,环渤海地区是目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比较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旅游和休闲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在中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与日俱增。烟台市在资源禀赋上与青岛、大连市均有显著差异,这也决定了烟台市能够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旅游目的地,进而发挥减弱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旅游替代性的作用。

烟台构造“休闲型”城市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首先,对内要培育现代化的休闲理念,对外要打造烟台休闲城市的品牌形象。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咨询策划,导入城市CI系统,再通过会展业来提升烟台作为国际性休闲城市的地位,实现会展旅游与休闲旅游的相互促进功能。其次要完善标准化的休闲设施。根据打造“休闲型”城市的要求,全面提升交通、通信、宾馆、饭店、公园、会展中心、游乐场、步行街、文化、体育、娱乐、健身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城市的旅游休闲功能。积极推进轻轨等现代化交通设施建设,改善市中心区交通状况,增开烟台莱山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增强国际游客的可直达性,促进交通口岸的国际化。加强居民区公共场地、活动中心建设,增设健身苑(点),搞好居民区和公共场地的绿化美化,完善城市广场的休闲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活动休憩场所。加强旅游景点建设,克服风格雷同,凸显景区特色,整合旅游休闲资源,增强关联度和互补性,不断开辟新的观光游览项目,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强对历史文物、历史区街、古树、老字号的保护,保持历史传统,突出都市个性。按照数字化、国际化的要求,搞好书店、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会展中心的配套建设,为打造“休闲型”城市提供一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作者简介:

旅游业发展【第二篇】

一、强化旅游资源整体策划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旅游城镇建设、道路、通讯、环保等多方面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注重对旅游资源的整体策划。通常情况下,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两大方面。旅游类型的划分为就比较具体,包括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探险旅游、康体疗养旅游等不同类型。依托我市山水资源、民风民俗、人文景观和古均州文化的现状,在旅游资源整体策划中,既要尊重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具体实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机遇,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加快旅游项目开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客源市场,不断提高旅游行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竟争力,加速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步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争取把旅游业培育建设成为我市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

第一、在自然资源整合策划方面。坚持山水一体化策划思路,通过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或规划,开展旅游资源的整合工作,把武当山、丹江口水库等景点整体串点,对自然资源加以包装和功能划分,使丹江水体旅游与武当山交相辉映,形成整个旅游目的地内部的不同特色旅游功能服务区,把一山一水一城建设成为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形成“山水一体”的旅游发展态势。使名山秀水珠联璧合,成为华中区域旅游圈和湖北“一江两山”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门。

第二、在文化资源整合策划方面。重点对历史文化、民俗、传说故事等当地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形成特色旅游项目或游憩方式,从而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首先,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战国史称均陵,秦灭楚国置县武当,汉承秦制,隋唐改称均州,宋、元、明、清历代皆为重镇,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均州历史文化。其次,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部级风景名胜区,武当武术享誉世界,成为武当文化的发源地。同时,境内还有全国著名的“民间文化活化石”——伍家沟故事村,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村。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策划,有利于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

第三、在革命历史资源整合策划方面。针对我市红色旅游起步较晚,开发力度不够的现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全市红色旅游景区进行规划,编排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江南片,重点是对武当山均房苏区第五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江南片红三军司令部,官山镇均县苏维埃政府遗址等进行规划开发;江北片主要是对石鼓镇红军团长纪大纲烈士墓等红色旅游遗址进行规划开发。借助参加国家、省级举办的各类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扩大对我市红色旅游的宣传推介。通过举办地方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积极向游客宣传红色旅游资源。同时,对现有的红色旅游参与性项目进行挖掘,对具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红色旅游项目进行整理包装,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方式对外进行信息。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一切有实力和诚信的客商参与到红色旅游项目开发中。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鄂西北红色旅游的核心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宣传推介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重点,带动全面突破,协调推进旅游交通、饭店宾馆、旅游购物和游客集散中心建设,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旅游交通方面。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道路交通的建设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景区的可进入性、区域旅游交通环线的建设等是决定景区发展和旅游目的地建设必备的硬件基础设施。甚至火车站、机场、码头等都会对旅游目的地建设起到关键性的影响,因此,旅游交通设施的建设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结合我市现状,旅游交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旅游干线的通行能力,建设市区至景区、景点至景点的道路网络。重点规划建设好景区旅游干线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火车站、飞机场的道路连接;全面提高丹土路全线、灵习路、浪河到银梦湖、吕家河到南神道、六里坪到伍家沟、凉水河到百喜岛小太平洋、丹郧路到玉皇顶果园场、蔡家渡果园场道路等级;认真规划建设好旅游码头、游船公司,确保水上旅游安全快捷。

第二、饭店宾馆方面。旅游目的地建设中,满足游客“食”和“住”两个旅游要素的饭店、宾馆建设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基础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和游客量预测合理规划布局,分期建设能满足工薪族、青少年、旅行社团队、高端消费等不同游客群体的各种档次的饭店、宾馆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工作。同时,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充分的窗口行业的教育工作,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卫生条件。结合我市实际,要积极发展中、低档饭店,适度发展星级饭店,到“十一五”末,我市星级饭店的数量逐步从目前的17家扩大到30家左右,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档次。

第三、旅游购物方面。一般情况下,游客对旅游购物有较大的需求,但普遍对提篮叫卖,甚至纠缠游客购物的旅游商品售卖方式表示不愿接受。结合我市的实际,除土特产外,其他旅游商品的特色性明显不足,反映丹江口市特色的产品不多。因此,对于旅游目的地建设来说,旅游商品超市、旅游购物一条街等购物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要。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并强化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把“中国水都、调水源头”旅游品牌,开发成系列产品,精心策划,整体包装,打响品牌。

第四、建设游客集散中心。目前,很多旅游发达城市和地区纷纷建立了旅游集散中心,游客可以方便的在集散中心乘车到达区域内任何旅游景区;游客可以了解区域内各旅游景区的游览线路、门票价格、食宿条件、文化特色等相关信息;游客也可以在集散中心对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举报或投诉。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在规范旅游市场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对于旅游目的地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目前,我市也应及时把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同时,城市风貌建设对发展旅游业也很重要,通过对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设计包装、对大街小巷的文化名人雕塑建设、反映地方特色的景观设计等,塑造浓郁的地方历史文化氛围,展现旅游城市的文化特色,将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建设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强化综合旅游环境创新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需要不断地创新。通过改革创新,在完善旅游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旅游环境治理上下功夫,在加强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在旅游体制创新方面。要建成一流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就必须在创新体制上取得突破。首先,要创新旅游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体制和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模式,完善旅游部门协调会议制度;其次,要加快推进旅游企业改革,组建旅游发展集团,成立在市场化机制下运作的旅游开发总公司。由旅游开发总公司来整合区域旅游景区,打造区域旅游业的航母。组建旅行社的龙头企业,到“十一五”期末,旅行社总量从现有的19家达到30家,其中,骨干旅行社达到10家以上。同时,主动引进外地大型旅游企业参与我市旅游集团重组、并购、参股、控股、合作、合资、独资经营,通过一系列的资源和资产的整合,在较期内培养出具有较强自身造血和发展能力的旅游龙头企业,加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第二、在旅游环境治理方面。旅游目的地旅游环境治理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目前我市旅游市场还存在私拉乱带现象、拦截游客车辆导致游客投诉现象、各景区在旅游宣传时各自为政现象,影响到了我市旅游品牌创建,也制约了景区的客源市场和游客数量。因此,旅游大环境的治理将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工作,必须进一步规范治理,为广大游客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旅游环境治理的重点应该放在旅游景区周边环境的整治与改造、旅游道路的改造和建设、旅游市场秩序的整顿等方面。

旅游业发展现状【第三篇】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扣除1989年因素),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自我服务的散客多,有组织的较少。1986年,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1991年800多家二三类旅行社组织招徕国内旅游者423.623万人,散客仍占86%。旅游过程中,自带饮料、食品的游客较多。

5、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6、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点、美化环境,修建规格不等的饭店,设立专门接待国内旅游者的二三类旅行社,1992年这类旅行社己发展到1400多家,但是,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为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国内旅游者基本上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离享受差距很大。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1993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本世纪末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

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人均GNP将达到800—1000美元,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目前,我国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要求乘坐飞机往返,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8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现,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扣除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由于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长速度过慢以及经营中的不正之风,服务质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国内旅游者多以散客出现。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改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

4、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了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公费旅游中的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仍将在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

6、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旅行社的数量将增长,饭店业的比重基本平衡,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交通将有所缓解落后局面,但由于我国旅游者人数庞大,紧张局面仍将存在,特别是在热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7、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由于边境旅游口岸的增加,使边境旅游日益成为焦点。中国旅游者到越南、缅甸,前苏联人数日益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小部分富裕阶层把目光投向州际旅游。

8、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在本世纪末,第三产业比重将达1/3强,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一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急需外汇,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方针,因而一提到旅游,人们就会想到接待海外游者,全国各地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放在国际旅游上,一方面是热点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温冷点的高档设施的闲置浪费,造成“高级宾馆无人住,国内游客无处住。国内旅游业长期从属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国内旅游者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统计资料不全,国内旅游业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数的统计,其他方面还是空白。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也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

2、对国内旅游业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如自费和公费的纠缠不休,一提起国内旅游业,人们就会敏感地想到“自费”、“公费”问题,“不许到风景区开会”“不许公款旅游”虽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如何正确认识自费公费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瘘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价不符”的现象。

4、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1)交通瓶颈的制约:旅游业依赖交通的发展,交通又经常合理地牵制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超负荷运载:从火车看,一般超员50%—80%,全国每天约有80万人站着乘车。长江和沿海航行的客轮经常超员30%,有时甚至高达50-80%,我国航空运输更是爆满,一般人购票都要靠关系。我国公路诅车里程有沥

青和水泥路面的仅占23%。因此,发展我国国内旅游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交通问题。

(2)旅游景点缺乏规划: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性。桂林市1992年同时出现1O家民俗旅游点便属此类。旅游景点到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现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3)其它问题:有关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国内旅游业真正向效益质量型过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观念。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1)经济上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定优质优价,特质特价,大众低价,竞争保护价的内容。二是调节淡旺季差价;二是对温冷线实行中档价格,对旅游服务配套优越的城市实行高档价;三是对于特殊吸引力,骑种旅游项目及线路,有限的客源容量的资源,一律实行垄断价格。

(2)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管理,改善国内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3)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指导国内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在产业布局上,热点要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适当兼顾国内旅游业;冷点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内旅游业;温点努力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花一定力量抓好国内旅游业,引导投资的正确投向,使旅游设施高中档比例协调,物质设施和精神设施比例要适中。

3、正确认识公费旅游,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1)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旅游,如参加订货会,展销会,采购生产资料过程中的旅游以及对客户的旅游服务,符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应属于计人成本旅游。

(2)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疗养旅游,工会和党团组织为了丰富职工生活组织的观光旅游,这是合理的,应当提倡,富裕起来的农民利用集体公积金组织旅游活动,开拓农民眼界,增长见识,这都属于福利型旅游。

4、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1)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2)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时盲目性。

(3)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类旅行社的发展速度。

(4)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有关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参考文献:《旅游经济》1984—1992年合订本,1994年第1期。

《消费经济》1988—1993合订本。

旅游经济的发展【第四篇】

关键词: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新思路;探索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040-01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循环型旅游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目前也是对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新思路探索的重要阶段,这对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设计具有地方风貌的旅游区域

根据旅游地区的地域、经济、文化、历史、生活习惯、劳作等多方面的不同,结合当地特色,展现地域文化的差异,并且抓住这一差异作为宣传要点,这也是在旅游景区竞争中的优势所在,在宣传当地景观的同时能扩大地域影响力,对于当地的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游客可以从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区域和周边产品中体会不同的地域风貌,实现旅游经济的循环发展。

二、树立新的旅游消费观念

毋庸置疑,在旅游经济发展中,不能单纯地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是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旅游经济的循环型发展,这就需要树立新的旅游消费观念。在传统的旅游景区规划上,更多的是从景观和经济性的角度来规划,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当地的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一破坏很难逆转,直接缩短旅游景区的寿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改变传统的旅游观念,找寻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引导工作人员和游客自觉地树立可持续的旅游观念,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做好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同样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也要让游客感受到循环型旅游经济的优势。

三、建立完整的循环型旅游经济产业链

从旅游景点当地的实际状况出发,建立完整的循环型旅游经济产业链,实现旅游业的和谐发展,实现循环型旅游经济和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目标一致。同时也可以和当地的其他企业合作,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共赢。根据旅游景区当地的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方面作为旅游看点,这也是能体现当地风情的旅游模式,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构建当地循环型旅游经济产业链时,需要均衡分配各方利益,将各个单位的权责和利益联系起来,既能保护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也能保证其经济效益。

四、延长旅游景区的寿命

旅游区域(包括旅游产品)的寿命是从产生到衰退的过程,一般来说旅游区域在建成之后会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周边产品,而旅游产品的寿命也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状况,这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衡量旅游经济的循环发展状况。因此,需要延长旅游区域的寿命,这样才能较好地发展循环型旅游经济。例如对旅游产品的寿命分析,包括旅游区域探索,明确游客的需求,然后参与到旅游产业中并且逐步完成旅游产品的设计,之后旅游产品饱和停滞不前,最后进入到衰退阶段,根据旅游区域的不同也可能会出现复苏的阶段。

五、构建反馈式循环型旅游经济流程

根据“5R”的基本原则,在旅游景区实现循环型旅游经济建设,对旅游景区可利用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回收可以重复利用的污染物,将污染物的排放量降至最低,建立完善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在旅游景点构建反馈式循环型旅游经济流程就需要实现将旅游资源中的可代谢的废物转变为再生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同时对于不能再生利用的资源及时移出景区,以免破坏景区原本的生态环境。旅游景区是当地特色的写照,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实现旅游景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能由于旅游人数过多而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否则对于循环型旅游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在构建反馈式循环型旅游经济流程的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协调处理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政府职责,规范旅游业的发展,发现破坏旅游景点环境的行为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从根本上缓解旅游业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旅游业。

六、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经济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这一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今从旅游业的现状来看,旅游资源开发极不合理,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发展循环型旅游经济极为必要,应寻找新的发展思路,保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雪。关于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6:226-227.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009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