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精编员工事迹【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82523

【导言】此例“精编员工事迹【实用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优秀员工典型事迹材料【第一篇】

__自2006年9月份任东兴物业部维修中心副主任以来,把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人生的崇高追求,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勤奋发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东兴物业部“四保四供”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了较大贡献。

一、创新管理、悉心钻研,确保冬季稳定供暖

维修中心担负着东兴辖区供暖、上下水、供电系统的设备运行及管道维修工作,供暖工作又是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__身为维修中心的副主任,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么重要。每年8、9月份,他就提早深入现场,细心了解太华交换站的设备运行参数及运行状况,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就设备运行隐患,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如:将补水系统改为双回路,以保证补水的稳定运行;对热交换器的冷凝水系统进行改造;在机房内增加换气扇、应急灯;对站内压力容器、安全阀进行校验等等,为太华站的正常运行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为了摸清整个生活区的管网、阀门以及私拉乱接状况,他亲自带队钻地沟、跑现场,全面掌握辖区管道、阀门的分布及完好状况,梳理问题,对腐蚀严重及薄弱管段组织人员提前进行内部检修,对辖区阀门进行保养更换,建立和完善了设备维修台帐,给管网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带给了准确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并且相继出台了维修中心《内部检修方案》、《更换阀门方案》、《供暖补水方案》、《供暖应急预案》等,由于动手早,措施好,从而保证了整个供暖期稳定运行。

2008年11月下旬,热平衡工作趋于稳定,供暖工作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因堵塞造成部分管网循环不畅,个别单元、立厅暖气不热等方面。在他的倡导下,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热网消缺组,集中力量迅速解决暖气不热问题。__身先士卒,吃苦在前,带领消缺组经过20余天的昼夜奋战,共处理不热户180余户,换管200多米,打卡子280余处,更换阀门52个,解决了多起突发爆管事件,而且有效地解决了生活区一些住户多年不热的老大难问题,多次收到用户真诚的感谢信。优质、高效的服务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也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和认可。

二、忘我工作,默默奉献,做好挖潜增效工作

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维修中心的可控费用大幅下降,而维修量比以前有所增大,针对这种状况,__能够引导职工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一方面加强材料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发生,另一方面同时要求班组加强日常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隐患,遇到突发性爆管时做到反应迅速、措施到位、尽量缩小停水范围;各班组在检修过程中尽量以修代换,充分利用边角料,杜绝浪费;3月16日,曙光10栋中门上水支线管爆,DN80的铸铁上水管断裂,因铸铁管检修无法焊接,只能打铅口,难度大,费用高,以往均为外委项目,为了节省费用,__和大家一齐蹲守在现场,查资料、想办法,首次采用哈夫节进行修复,短时刻内恢复了供水,节省费用1000余元。经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战,1-8月份共处理各种漏点800余项,辖区水电暖设施重复维修次数比往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一,维修材料费用消耗比去年同期节约20余万元,仅热网阀门维修一项,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半的工作量,节约费用两万余元。有效保障了辖区115栋住宅楼、9栋单身楼及诸多公用设施的供水、供暖需求,也为企业挖潜增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身先士卒,吃苦在先,树立党员形象

到维修中心三年来,__没有休息过一个双休日、一个节假日,每次发生爆管、停电等突发性事件,只要工作需要,他都亲临现场。三年来,他随时处于备战状态,中午吃不上饭是常事,一干就是一个通宵也成了家常便饭。

2009年6月18日凌晨3时许,熟睡之中的。__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接完电话,__披上衣服,立即跑出去,妻子焦急的问话他都来不及回答,原来是明辉14栋一住户家里上水爆管,室内地面积水约半尺,现场一片狼藉,情急之下__不顾腰间盘突出带来的疼痛,一人冲到楼门口,在没有任何工具的状况下,用手一点一点地挪动井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揭开重约80公斤的盖板,跳入井内,麻利地关掉了主阀门。然后回到用户家,打开已堵塞的地漏,协助用户疏通积水,他又和随后赶来的管工一齐更换管道,汗水流下来,用衣袖一抹,衣服湿透了,顾不上更换,一向忙碌到早上7点半,看到用户家恢复正常供水,__才松了一口气,拖着疲惫的身体赶赴工作岗位,开始了又一个紧张忙碌的工作日。

进入7月份,维修中心对生活区关键部位上水阀门的更换工作正式启动。中午1点半,大多数人还沉睡在午休当中,炽热的骄阳烘烤着大地,热浪滚滚,__因患重感冒连续两天发烧39度,医生推荐他卧床休息,但是他深知此刻有多关键,这可关联到整个明辉区的正常供水,在身体极度虚弱的状况下,他依然坚持到现场,和大家一齐作战,同事几次劝他回去休息,他想都不想,坚决地说:“战斗不结束,我是不会回去的”。他的做法感动了在场的每位员工,在他的统一指挥下,整个阀门更换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有条不紊的忙碌景象,不到4小时就成功更换了两个DN100的失控阀门。直到供水正常,他才去诊所输液。这是近年来东兴物业部停水范围最小、停水时刻最短、更换用时最少的一次大会战。它不仅仅为夏季高峰供水工作做好了前期铺垫,也为今后降低供水能耗与生产成本带给了真实可靠的依据。类似这样的会战__成功组织了几十次,正是凭着这种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牺牲精神,使得水电暖系统能正常有序运行,使维修中心的工作步入新的台阶。

__就是这样,爱岗敬业,勤奋进取,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付出了满腔热忱,捧出了全部真诚。近年来多次荣获了厂、部先进个人和工会用心分子称号。

优秀员工个人事迹材料【第二篇】

我部门刘x自20xx年8月入职(山草香☆)以来,始终以开拓、务实、创新的精神,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忘我工作,只求奉献,树立了会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并多次受到领导和同事们肯定。

一、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工作中,始终把提高自身素质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来抓。伴随着公司的发展,业务技能、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为其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认真负责,积极配合各部门工作。

20xx年度审计是财务部,也是公司一季度一项重要工作。作为资产管理及税务会计,刘欣积极配合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盘点存货及固定资产、提供有关缴税的各种资料,一定程度上保障了20xx年度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保障了公司信息的按时披露。

一季度尤其三、四月份营改增的前期准备是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配合业务部门出差去各个工程所在地开发票,如邯郸开发区五个桥等几个邯郸项目,沧州流津桥、管业大厦项目,晋州项目,张家口项目,以及唐山火车站,唐山工会等工程发票的开具。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从张家口开票回来已经晚上十一点多,第二天早上又不辞辛苦地去邯郸开票。

三、紧握时代脉搏,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现代管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刘x把“工作之中无小事”奉为自己的信条,信心十足地在一个普通的岗位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地努力工作着、奉献着。作为一个普通员工,能立足本岗,紧握时代脉搏,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为智达创造更大的价值。

优秀员工事迹【第三篇】

xx自接手连云港中远海运财务合并工作以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的各项政策、指标,严于律己,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保障财务工作的顺利平稳进行。

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xx协助财务部长积极配合上级公司做好月度财务核算、年度财务决算、年度财务预算等各项工作,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编制各类报表,做好财务数据的汇总上报,并根据预算认真核对每笔费用明细,结合各项考核指标做好财务分析,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加强财务预算的管控力度。

为了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xx积极配合业务部门参与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和催收工作,在做好日常“两金”压控报表报送的同时,协助财务部长制定连云港公司应收账款临时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保障各类债权应收尽收,为公司“两金”考核指标的顺利完成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员工个人事迹材料【第四篇】

小欢,男,1992年,出生于xx省xx市xxx镇韩家墙村,于xx年2月进入xx公司。一开始将小欢分到车间的5#机工作,在机台主手严厉的教导下,在加上小欢肯干、肯学的精神,从师父教的一些细微的小事开始慢慢的学起,而作为新员工的小欢,总是认真仔细的去学习和吸收这些操作技能。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虚心请教自己的师傅和车间主任。而正是从一开的努力学习,使得小欢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对待自我的操作技能掌握的非常到位。

作为一名主手,小欢在带新员工的时候,秉承了我们公司的理念,以一个要求严格的师傅去教导我们的新员工,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xx“传、帮、带”的精神。就是以这种工作的理念,不断的加强自己我的学习,和提高操作技能。我们在小欢身上看到了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而这种积极向上工作热情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无论你在什么岗位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岗位工作,那么你就一名合格的员工,不断进取你就是一名优秀的员工。

优秀员工个人优秀事迹【第五篇】

45年前,她选择“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回海岛做乡村医生;45年间,她搭渔船、爬礁石、翻山头,记住每个村民的基础疾病,曾夜里抱着氧气袋,乘渔船送病人急救;曾抬着打6颗钢钉的手臂,坚持坐诊;曾一夜之间被几拨急性肠胃炎病人叫醒,陪她们吊盐水到天明……

她叫吴秀明,宁波象山石浦的乡村医生,海岛居民口中的亲人“老吴”。潮涨潮落,人来人往,她青丝变白发,在海岛尽头站成屹立不倒的瞭望哨。

响应号召,去最艰苦的地方。

吴秀明扎根海岛的45年,有10年是在象山南田岛度过的。

南田岛是宁波地区居住人口最多的偏远岛屿,也是吴秀明的家乡。1976年,21岁的吴秀明在象山人民医院医士班学成毕业时,学校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满腔热血的她毅然回到南田岛樊岙公社卫生院工作。

有一年,吴秀明参加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她和同事在海岛最偏远的水糊涂村、杨柳坑渔村和金七门渔村整整住了一个月。那里没有电,她们就自带发电机,昼夜加班,挨家挨户摸排,查出了金七门村有两位老人和一位年轻妇女患有结核病。

按照规定,国家给她们提供药物免费治疗3年。3年期间,每月都要给她们送一次药,还要定期把她们接出来,坐船去石浦拍片复查。

这个重任落在了吴秀明肩上。那时的南田岛,很多乡村都是荒山野岭,道路难行,每月送药谈何容易。每次,吴秀明都要从樊岙翻过三道山岭,走近2小时山路才能到金七门村。有时回去晚了,还要走夜路,吴秀明便背着医疗箱,拿根竹棍,边走边左右拍打开路。

吴秀明这一坚持就是3年。而为了每个月的约定,吴秀明有一次冬天因公到宁海,遇到大雪封路不通车,她硬是一大清早从宁海出发,步行了8个小时到象山泗洲头,再辗转回到樊岙,就为了准时给她们送药。

遭遇厄运,却放不下朝夕相处的海岛居民。

1986年11月,已经结婚,儿女双全的吴秀明,调到了东门乡卫生院。卫生院在东门岛上,与石浦隔海相望,那时没有桥,进出海岛都靠坐船。

当时,乡卫生院设在潮汐一来就会被淹的土地庙,没有自来水,都是向村民买井水喝。后来迁到现址,名称更名为东门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也从以前的10多人减少到如今的3人,尤其是1999年连接石浦和东门岛的铜瓦门大桥通车后,同事们都选择了下班后回到石浦家里。

尽管吴秀明的家也搬到了石浦,但她还是选择平时住在岛上,每周才回一次家,她的理由很简单:岛上2000多人,签署了家庭医生协议的有近700人,她们都是老人,年纪大了发病时间不固定,卫生服务站晚上离不开人。

于是,便有了吴秀明多次在夜里抱着氧气袋,陪伴病人乘着渔船,乘风破浪,赶往石浦急救的镜头;也有一夜之间被几拨急性肠胃炎病人叫醒,陪伴她们吊盐水到天明的经历……

35年的朝夕相处让这里的村民接纳了她,如今,每户居民家里有多少人、有些什么病,她一清二楚。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对海岛居民病情了如指掌的医生,却对自己儿子的病情知之甚少。

2014年3月,吴秀明的老伴因为心肌梗塞住院治疗一个月刚缓过劲来,又查出儿子患了胸腺肿瘤,病情凶险,稍有不慎将导致终身瘫痪。

儿子正当壮年,孙子才上小学一年级,她们一家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怎会遭此厄运?要是平时自己常回家看看,早点发现儿子身体的异样,肿瘤还会这么严重吗?吴秀明内心满是自责,四处举债,又把石浦的房子卖了,花了近40万元给儿子做手术。

好在儿子手术很成功,在上海治疗半个月后回到石浦,休养了一个月才渐渐恢复。那一个月,吴秀明请了假,天天骑摩托车回家照顾儿子。不幸的是,有一天晚上她不幸摔伤,导致右臂肩胛骨折,手臂上打了6颗钢钉。

这次吴秀明住了整整一个月医院,但她也很不安:已经一个多月没去上班了,海岛卫生室怎么样了?那些患者的病情是不是稳定?对面山岛上刚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老王现在恢复得怎样?东丰村的老陈上个月血压高得吓人,她降压药有没有坚持吃?……

一想到这些,吴秀明坐不住了,坚持出院,打着石膏、吊着手臂回到了服务站,一边给海岛居民们看病,一边让医院派来的实习医生开单拿药……

“热闹”晚餐,却是6年来的第一次。

吴秀明的敬业赢得了医院领导的信任。2015年她退休后,又被医院返聘,继续留在海岛卫生服务站工作。

同样,她的敬业赢得了海岛居民的爱戴。大家知道她手臂里有钢钉,不能吹冷风,所以后来夏天大家来看病、挂吊针时,都强忍着说不热,吹吹风扇就好。实在忍不住了,打开空调,也要把吴秀明“赶出”输液室。

近日,记者跟随吴秀明乘船到对面山岛巡诊时,那里住的9户人家看到吴医生来了,像见到亲人一样将她请进屋里。临走,岛上的居民们又拿出自家种的橘子、青菜送给吴医生。

回到东门岛卫生服务站,记者参观了吴秀明的宿舍: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几个收纳箱,还有陪伴了她30多年的衣橱和一把用来切中药药片的刀。

得知记者想陪她一起吃晚饭,吴秀明下了班马上忙活起来,拿出冰箱里自家带来的皮皮虾、冬笋、鲳鱼等,下厨烧了六七个好菜,看到买的一瓶椰子汁不够,她又准备跑出去到隔壁小店再买一瓶。

记者心有不安,劝道:“我们就3个人,不用弄这么多菜和饮料,浪费了。”

但同行的通讯员却拽住了记者,偷偷地说:“这是6年来,第一次有这么多人在服务站陪着吴医生一起吃饭,平时她一个人都是有菜没鱼、有鱼没菜,一锅饭烧了吃两天的,晚上也找不到人说话,吃点饭,看看电视就睡了。今天老爷子高兴,就由着她吧……”

吃完饭,我们向吴秀明告别时,已经是晚上8点过了。东门渔村村口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渔村道路一侧的霓虹灯格外耀眼。回首望去,吴秀明站在路边向我们挥手道别的身影越来越模糊,又越来越清晰。

45年前,她响应号召到偏远海岛做乡村医生。搭渔船、爬礁石、翻山头,很多人不懂她为什么到这么艰苦的地方,但身上的白大褂懂得她的选择。

海岛上,有人上岸,有人离开,潮涨潮落,人来人往。而她青丝变白发,把45年的坚守,站成屹立不倒的瞭望哨。

打着钢钉的臂膀在海风中颤抖,而她问诊的手温暖依旧。一生俭朴清贫、敬业奉献,她把医生二字镌刻在海岛乡亲的心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68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