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存在问题及建议通用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电子政务存在问题及建议通用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电子政务存在问题及建议1
全球性的网络化、信息化进程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Internet技术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增长给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Internet应用方面,政府部门已陆续建立了自己的Web服务器和网站,有的还实现了一些简单的网上业务。电子政务应用与一般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既紧密相关,又在应用侧重点、用户群体以及采用的技术等方面都有所差异,总的来说,前者在用户的范畴上包含后者,电子政务是更广义上的政府办公自动化或者理解为“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
1我国实现电子政务的必要性
便于树立中国各级政府在多媒体网上的形象,组织和规范各级政府的网站建设,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勤政、廉政建设,同时大幅度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将各级政府站点建设成为便民服务的“窗口”,帮助人们实现足不出户完成与政府各部门的办事程序,为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资讯互通及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为最终构建“电子政府”打下坚实基础。信息网络正在成长为“第四媒体”,将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实现社会各种功能的主要载体,因而抓住时机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可以改变我国信息化建设领域长期以来在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投资上的严重比例失调的状况,极大的丰富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政府上网工程”通过政府对信息产业界主要力量引导和组织,促使政府在短时期内上网,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市场价值,引导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群落的发展,营造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加速我国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政府自身的问题
政治体制上的障碍①电子政务是基于一个服务型政府的基础上的,而我们还停留在管制型政府的层面上。电子政务的本质,就是公共政府。走向公共政府,就要求中国政府将自己变成一个服务型政府。倡导的电子政务是为了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把政府从传统官僚体制中解脱出来,改变运作方式,更好地提高服务型政府的效率。而习惯了通过调控和管制来进行国家治理的中国政府,在体制上限制了电子政务的发展。②除了职能上的差距,条块分割的政府组织结构也不利于发展电子政务。这种组织结构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它是和电子政务要求的平台协调一致的工作流程格格不入的。而且不改变我国政府部门林立、等级森严的结构关系,简化行政流程,传统政府体制中的各种弊端如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方式复杂化就都会和电子政务倡导的资源共享、简便快捷、沟通无界限等理念相违背。
思想观念上的障碍长期以来,与文字打交道是我国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政府机关繁杂的各种文件、计划、报告、通知、统计、信函、电文、备忘录等等,从拟稿、上级修改、定稿、批复等环节无一不是通过大量公务员及层层领导的手工撰写而完成,再由打字员打印、校稿,最后签发、存档,几十年如一日。这种工作方式虽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业务精干的公务人员,但效率仍然很低。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建立一个迅速高效、节约方便、安全可靠、容量大、功能强、24小时全天候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尽快地实现政府职能的现代化转变,为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我国政府必须加紧转变观念,为迈入无纸化办公的信息时代做好准备。
网站建设的长期性问题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许多已建立的政府网站都存在着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在没有做好充分调查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建网,但热过一阵后,投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建立的网站便再也无人问津。这不仅有悖于国家提倡政府上网的初衷,而且造成了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还有一些地区在兴建政府信息网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长远的战略计划,造成地区内网络基础设施的重复性建设,既给各政府垂直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造成不便,又违背了区域性网络的“一个大脑和一套神经系统”原则,增大了建设地区性统一政府网络的难度。
在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建立政府网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网络安全与保密问题通过设立电子认证机构、运用相关的防毒和安全技术、制定规范电子政务安全性法规等措施,保证电子政务的安全性;信息技术水平问题,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保证我国电子政务战略计划的顺利实现;数据来源的复杂性问题,通过加强政府各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间的协调,努力把数据库应用系统建设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避免重复建设;同时注意提高信息的更新速度,保证广大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各部门的最新动向,实现政府网站的窗口职能。电子政务战略计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这一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对待种种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难题,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以保证战略计划的顺利实现,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网络技术的问题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目前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火灾等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严重误操作、数据泄露、盗用、伪造、假冒、故意对数据或程序破坏、病毒、错误指向、黑客、特洛伊木马、搭线窃听等。一旦网络受到攻击,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全部瘫痪时,整个社会将陷入危机。国家机密难保,致使某些部门不敢使用互联网。
网络对人的情感的忽视电子政务的一大特点是虚拟性,这是由互联网的特点所决定的。政府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子政务的活动中,往往会使人际关系淡化,政府工作人员和公众似乎面对的只是电脑,而常常忘记他们也是和人进行交往。例如时下兴起的在城市公共场所安装的“电子眼”监控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降低了犯罪率,但这种“倒洗脚水也将孩子一块儿泼出”的做法也对公民的隐私权和其他方面的权利造成了严重侵犯,其对人性化和人本管理的背离也是显而易见的。
3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政府自身问题的应对
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行任何改革,思想解放是关键。应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使之转变观念,从而在思想上接受这场变革,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这种变革。
要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社会工作环境,并且要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纳入公务员综合考核范围之内。
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作为政务活动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电子政务建设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政党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协调。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虽然可以在政务的其他方面(如硬件平台软件的选择上)可以搞市场,由各厂商自由开发、公平竞争,但是在技术标准的上必须搞“计划经济”,由国家同一制定。技术标准确立的越早,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就越能尽早走上快车道,因此也就能尽早避免将来因标准混乱而导致的被动局面。
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据统计政府掌握了信息资源的80%,提高社会信息的价值,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关键。然而,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要实现信息共享,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信息资源,在原来离散、孤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上构造一个开放的统一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最广泛的交换,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策略
考虑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提供方便各级政府可以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参与政务提供机设备和免费服务。公众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计算机设备,浏览政务信息、与政府对话。不过,要有技术支持,使得电子政务服务大厅的计算机设备以及网络设置只能被用于电子政务建设,而不能用于其他事项。
开发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银行的经验,开发出类似于ATM的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公众只需带上自己的服务卡,便可以在遍布于大街小巷的任何一台智能终端上开展政务活动,如查询政府的政策法规,在线报税与纳税,甚至可以与政府部门进行在线的视频交流,省去了许多奔波于政府各部门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尊严和政府的形象。
扩展电话功能至电子政务应用鉴于我国电话普及率比较高而网络发展不足的现状,可以考虑开发集成于电话之上的电子政务集成终端,利用电话拨号而不必负担昂贵的成本就能轻松方便地实现实时政务活动。具体过程:拨号进入政府的政务服务智能服务器,连通服务器和个人终端;语音提示和显示屏提示,进入政务类型受理界面;选择服务类型,显示屏输出处理结果。
网络技术本身局限性的矫正
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①加强对公务员的安全技术,树立网络安全观念。网络的开放性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一旦其网络遭到恶意攻击,很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因此,加强公务员的网络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之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并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技能,不仅是对公务员自身素质的一大要求,也是应对网络安全的关键。②鼓励民族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好技术的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作为一个先进复杂的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以提高政务运转的效率,并增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从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关键技术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在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这些国家的技术和产品,而从我国的国家和民族利益来看,又要尽量避免在关键要害部门受制于人。
关于网络对人的情感及价值忽略问题的应对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改进和普及多用途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使政府公务员与公众之间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视进行交流与沟通,促其将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融为一体;二是采用如专题调研、座谈讨论、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促使政府公务员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消除相互之间的情感隔阂,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信任机制。
电子政务存在问题及建议2
摘要: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的创新。我国电子政务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对行政改革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电子政务建设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困境,提出了优化电子政务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存在问题对策
1.当前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公务员对电子政务认识不到位
政府部门运用电子政务的目的就是更好的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但是不少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却不到位。有些公务员认为购进几台计算机,然后再聘用几个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就是实现了所谓的电子政务,而没有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还有的公务员认为政府实行电子政务以后,提高了办公效率,会带动机构改革和人员裁撤,害怕自己岗位不保,因此持有消极态度。
存在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就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和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我国在不同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教育程度的阶层之间和不同收入水平的阶层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数字鸿沟。
法律建设滞后
现代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采用法律的方式保障政府信息公开的合法性和安全性,而我国的电子政务在法律建设方面很是比较滞后的。信息安全问题是信息网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网络病毒和网络犯罪对网络系统安全和网络信息流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合作
我国政府没有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宏观规划,也没有提出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使电子政务长期处于一种无规划状态。各级地方政府在运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往往采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标准、各自为政,他们忽视合作或不愿合作,导致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合理有效的交换流动,出现条块分割的现象,这与电子政务要求的统一性、开放性和交互性是相违背的。
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如今,网络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网络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有的网络高手能够利用网络窃取他人的重要资料、经济情报等信息。而对于电子政务来说,网络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国家机器的有序运行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政府部门由于没有对政府内部的网络和公共信息网络采取很好的隔离措施,导致一些重要机密信息的泄漏,使政府的信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优化我国电子政务的对策
加强规划,建立统一标准
规范的电子政务是实现信息共享、互相连通和协调统一的前提条件。我国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宏观的电子政务宏观规划,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将电子政务纳入到政府的规划之中。对于制定宏观规划的工作,政府可以聘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以利于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各政府部门在兼顾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应该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制定电子政务的政策,使电子政务处于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有利于政府的宏观规划。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政府应重视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尽快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责任机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部门。政府应加大对电子政务的财政拨款,推动电子政务技术的发展,掌握先进的密码技术,为电子政务设置安全可靠的密码,加强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加强宣传,提高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水平
针对部分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片面认识,应该加强向公务员宣传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向他们说明建设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改变他们传统的办公理念,利用网络获取民情、传达信息、服务于民,从内心里完全接受电子政务。
正视并致力于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是信息化应用及发展的不良产物,也是社会不公的一个表现形式,政府应该正视并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虽然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服务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但是政府部门不能将电子政务做成“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科技发展水平,应该制定不同的电子政务服务政策。对于一些经济落后没有足够资金和能力发展电子政务的地区,政府应该投入专项资金扶持贫困地区优先发展成本低但是效益好的电子化公共服务项目。
加强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建设
网络信息安全关系到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对要发布的信息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哪些信息应该在网上公布,哪些信息属于机密,不能公布,对于违法行为应该有明确的法律制裁措施,而且这种制裁应该是严厉的,因为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虽然我国已经制订了有关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大部分都是限制性法规,法律本身还不健全,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电子政务,有些违法行为不能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所以,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体系。
3.结束语
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新公共服务理念等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发展,电子政务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电子政务最早出现在美国,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其运用到政府管理中,而对于电子政务的概念有很多解释,通俗的解释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公共管理理念,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一开展高效、公开、有回应力的政府服务。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一种产物,在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自身还存在不少发展困境,所以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汪进波、孙仲美、虞佳.电子政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徐双敏.电子政务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3]程璇、董河清.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探讨[J],求实,2007年
电子政务存在问题及建议3
摘要: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目前还只能说是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我国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信息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方式,同时对政府提供信息服务,公民参与政府民主决策的方式提出了挑战。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化,改进政府工作及服务的效率,从而建立新的工作方式,已成为各国政府所关心的问题。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是整个信息化的关键,电子政务又是政府信息化的标志,许多国家都把电子政务作为优先发展战略。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和全面建设和理性发展四个阶段。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公务员与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
电子政务是一个涉及到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所以它的概念也涵盖了从管理科学、系统工程乃至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由于电子政务这种内在的综合性,给正确把握电子政务的概念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相互混淆的概念,电子政务、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电子政府等等说法在很多地方都混为一谈。不少公务员认为电子政务就是政府办公自动化,将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其实不然,电子政务与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电子政府等,无论从应用的定位、实体还是针对的基本用户等方面来讲均不相同。
2.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标准
在电子政务发展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一些国家,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央政府加强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电子政务的发展。我国虽然在这方面做出过一些具体规定,但至今还没有制定出政府信息化的中长期总体规划,特别是有关统一的技术标准方面,几乎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照这个局面发展下去,将来政府间、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势必难以实现,以至于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如何在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下,整合现有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战,成为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关键所在。
3.电子政务立法滞后
法律和法规是保证电子政务有序进行的基本力量。在国外,电子政务建设通常是法律规划先行,后才有实际行动和拨款。而且在进一步建设过程中还需要通过立法和项目规划,确保在法律的框架内行动,并有明确的制度保障。我国在电子政务立法方面显得较为滞后,许多方面基本还处于空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强公民信息技术知识普及和公务员素质培训工作
由于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总体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偏低,公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还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而公民对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寻呼机、有线电视等易用性比较好的信息设备应用状况较好,而且具有庞大的拥有量。对个人电脑网络接入、数据库深层应用等相对易用性较差的信息资源应用状况较差。中国电子政务在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中国公民的上述特点,采取多种接受形式提高公民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例如:在建设网站之前,可以采用呼叫服务中心技术开通政府服务热线,统一特服电话号码,使得大多数公民可以用自己熟悉的信息手段得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政府网站建成以后,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了热线服务内容,公民甚至可以通过服务热线间接上网获得网上政府的各项服务。移动电话终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也在逐步展开,比如部分城市或地区在公民提交各种申请或者审批事项之后,政府部门通过短消息把审批的进度、结论等信息发送给申请或审批事项的提交者。在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许多政务公开的信息通过有线电视和广播的方式送到家家户户,村民也可以到公共场所的数据终端作进一步的查询。这些应用可以切实缩小不同人群之间、不同人群与政府之间的信息鸿沟。
2.制定切实可行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和组织机构
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上海、山东青岛、南海等地的电子政务发展实践经验来看,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和组织结构是保证电子政务有序发展、稳步推进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目标明确的发展规划和职责明晰、协调有力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兼容、域名关联度低、信息共享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既会给政府工作带来新的混乱,又会严重损害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所以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必须尽力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
3.创造发展电子政务所需的信息、法律、安全环境
数据库资源是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更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是信息环境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一些可以广泛共享和对国民经济、社会应用影响重大的数据库建设,在信息技术应用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我们应在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中,加大对现有数据库及其系统的整合工作,重点在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息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4个基础数据库上取得突破,在数据交换、数据库共享的制度、管理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显著进展。对于信息资源的深层应用,特别是电子政务的业务系统应用,应在现有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在海关、税务、公共财政、金融监管、审计、公共安全、社会保障、产品质量监督、一站式服务的整合等方面加大投入,形成比较完整的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网络,从而建立一个适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信息环境。
总之,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适应WTO规则、提高我国各级政府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基本、快捷的手段;同时,发展电子政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政策、组织和制度等许多层面的问题,必须统筹规划、协调一致,高效、科学、务实地做好这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