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热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54125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热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第一篇】

不到现场不写稿,这是人民日报记者的一条铁律。人民日报新闻协调部的张炜向我们讲述到。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新思想产生的温床。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更是要做到细而有节,贴合主题,多余的事不写,多余的话不说。人民日报的头版“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系列报道就是采用亲历者、当事人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报道,获得积极的成效。报道刊发后反响强烈,累计网络浏览量超过3亿,20-年获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从讲堂中我学习到佳作难得,重大主题报道的成功也很难,既不像突发新闻的天生有料,也不像评论那样可以一鸣惊人,做不好非常容易陷入一种无人理睬的窘境。重大主题报道块头大、跨度大、宏观性强、综合性强,不好掌握。张炜总结道,重大主题报道写不好,通常是因为掉入了以下四个陷阱当中。其一是没料,沦为材料的复印机。通篇文件表述连例子都是干干巴巴的,只有重大事件中的知识点,却没有让人回味的记忆点。其二是没有“魂”,沦为“历史的复读机”。看上去旁征博引,纵古论今,但细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事物的成因缺乏探究,或究之不深,对变化的规律缺乏揭示。其三是没有“骨”,沦为“拼凑的故事汇”。左拼右凑,松松垮垮,缺乏提纲,没有逻辑统摄,缺少结构铺排,只见物理组合,不见化学反应,故事一大堆,满篇皆闲话。其四是没有”气”,沦为”叙事的流水账”。重大主题报道需要叙事的大气魄和历史感。但大气魄不是大而无当,历史也不能过度拔高。”料、魄、骨、气”四个方面,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缺一不可,四者相得益彰。

如何跳出重大主题报道报道中这四大陷阱,可以从四个问题入手,那就是”如何采、写什么、如何写、怎么说”,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怎么采就是怎么去收集素材;写什么,就是怎么去筛选素材;如何写,就是如何把握主题,而怎么说就是需要的表达问题。这四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新闻”四力”中”脚力、眼力、笔力、脑力”给出我们答案。”眼力”解决了”如何采”的基础问题,”眼力”解决了”写什么”的筛选问题,”脑力”解决了”如何写”的把握问题,”笔力”解决了”如何说”的表达问题。只有从这四个方面守正创新,才能够在收集最有价值的素材,确定最有价值的选题,创造最有价值的内容,书写出最有价值的语言,在做好对内宣传的同时,也做好对外传播。此次报道中有很多生动的小故事,鲜活的群众语言,是《人民日报》重大主题报道故事化创新的一次成功探索。

作为即将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我,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给了我深刻的教育,现在的新闻工作者并不是以前单纯的“爬格子”工作,作为新时代的媒体工作者,我们要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努力成为一名全能记者,既能采又会编,又会拍又能写,熟练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素质。结合新媒体时代的时代进步,增强“四力”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我们守正的途径,更是我们创新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理应承担起肩上的责任,正所谓“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是我始终牢记心中的至理名言,也将指引我永远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微薄之力。

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第二篇】

讲好党的故事,记者需要哪些素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制作发布MV《少年》,3月9日在人民日报客户端首发上线后立即引爆互联网,20_《中国传媒大讲堂》主要围绕MV《少年》的创作历程展开了系列的传媒知识和经验的分享,作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子之一,我看后颇有感触。

对于那些距离党的发展历史较为久远的当代年轻人,涉及的历史知识丰富理论性,理念性的内容也比较多,主动学习和接受的门槛是比较高的,要贯彻执行好关于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的重要指示,必须围绕年轻人去寻找突破口,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故事,才能真正有效地影响到这一群体。

而要制作能够引发共情、传播效果较好的传播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主流媒体以及媒体记者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媒介融合背景下,针对年轻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创作这样主题宏大、有重大精神弘扬任务的报道作品,记者做好需要磨练哪些素质,这是此次讲堂对我——一个立志成为记者的传媒学子的主要启示,也就是本篇文章讨论的重点:扎实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从这个课程中我了解到,《少年》团队为了这次创作,一次次的调研学习、反复重新进行填词和制作,由于要照顾到差异性极大的不同群体的情感诉求,通过了一轮轮的头脑风暴,最终才呈现了这个既保留了网络热度,又呈现出符合调性的高品质宣传作品。这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们在制作融媒体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强化自身的脚力和眼力。在摆事实、讲故事、陈述观点等等方面,寻求最切合实际的结合点,做到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完美的缝合;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脚力是新媒体编辑记者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增强群众思维,实践思维,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实践。

1、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到走的正

记者必须通过增强脚力和眼力,审慎观察,全面思考问题,最终让作品能够经得起事实的审视以及读者的检验。而增强脑力最重要的就是在脚力和眼力的基础上。对目标受众有清晰的认知,并因地制宜的进行精准传播。

学习教育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尤其需要我们增强眼力。保持定力,观察形势,发现问题,辨别难点,判断风险,不盲目的迎合。更不能失去底线,放弃已有的审美标准,不去降低品质的要求。

2、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从课程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这支记者团队大量阅读了党的历史方面权威书籍和视频影像资料,了解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相应事件中重要人物和相关材料,理清“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发展脉络。的确,《少年》MV视频内容纵贯百年历史,涉及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不仅涉及如何挑选素材、把控敏感点,需要编辑具备较强的大局观、历史观。尤其对于党的历史内容要熟悉,还要有较高的理论储备。

而且这次课程中特别提到,编辑记者和专业词作者有着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党的历史内容理解程度的偏差,这也导致了制作《少年》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出现。的确,要在歌词中体现新时代的新成就,展望十四五,而相关的词语如何有机地融入歌词,专业创作能力和政治素质一样都不能少。做到这一点,对填词者的政治素质要求是极其高的,这也警醒我们,政治素质是政治学习上日积月累的成果,如果光拥有专业技术,而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是完全不能胜任这类重大主题报道的任务的。

总的来说,在中国我们要做好记者岗位,践行记者使命,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记者工作离不开不止息的政治学习。

3、广泛涉猎专业知识且要技术过硬

前面提到过,编辑记者和专业词作者由于对党的历史内容理解程度的偏差,导致了制作《少年》过程中融合困难的问题出现;另一方面,课程老师表示过于年轻的团队以及平面媒体工作经验的匮乏也让报道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所以作为新一代青年记者,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面对传媒内容呈现形式愈加丰富化、多样化的情况,记者必须广泛涉猎专业知识,MV填词、音频音效制作等等可能运用在传媒作品中的知识都应当适当去涉猎,这样我们才能打造越来越具有独立性的记者团队,作品的磨合自然会减少许多。

同时,课程中强调团队的技术创新手段。利用AI的修复技术来还原历史悠久的影像资料,人民日报记者团队极为重视和运用新技术,由此,技术过硬这点对记者的重要性意义不言而喻。

总的来说,这次课程学习从一个微观的层面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媒体如何讲好党的故事,而作为传媒学子,我们应该更加从自己出发去思考其现实意义,讲好党的故事,未来还需依靠我们新生一代的青年记者力量,每个传媒人都应该秉承这种使命感,为坚持党的领导、弘扬伟大精神以及引导和塑造主流价值观做出贡献。

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第三篇】

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就需要媒体人恪守本职,永记初心。

突发事件报道是各大媒体的必争之地,更能检验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职业作风。突发事件短时间蕴含着爆炸性的信息,迅速成为聚焦全国,是一种富含极大信息量的新闻。大时代需要大文章,在面对重大事件时,需要记者扎根一线,在实践中追寻新闻真相。并且强化理论,把准站位凸显思想力量,用自己的学识和创意带给大众优质的内容。在疫情的至暗时刻,记者不去的理由可以有千万条,但去的理由只有一条:忠实履职。多家媒体深入一线,跟进报道。新闻工作者们临危受命,和白衣天使们并肩逆行,深入红线,不断报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山河无恙。在此期间,媒体人拍下了无数的触目瞬间,还原了最真实的现场感,带来了太多感人的故事。

镜头背后的媒体人,为自己的职业使命而战,以善良为原则传播真实。作为未来的新闻人,我们应该牢记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担当,遵守真实原则,还原事实真相,在舆论风波中始终引导正确导向。在坚持正面报道的同时,将回应社会热点作为正确引导舆论的着力点。当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纷杂的信息时,更要保持媒体人的敏感度,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牢记媒体在疫情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面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抓取典型人物来弘扬主流价值。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典型人物就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代表,新闻媒体把典型人物报道作为弘扬主流价值的有效手段,以小见大,更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发展,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媒体人需要放大舆论监督的正面传播价值。在面对不公现象时,新闻人不能失语。舆论监督的选题,要坚持其公共的传播价值,关乎公众的切身利益,结合深度报道,将舆论监督推向新高度。

另外,作为一个媒体人,除了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支撑,还需要具有人文关怀。媒体作为道德风尚的倡导者、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先进价值观的传播者,应当要认真地承担起人文关怀的重要责任。报道的内容不仅要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和观众,更要富有人情味,遍洒正能量。尊重困难群体与弱势群体的感情,是媒体人应该具有的温度,要让受众真切感受到媒体报道的温暖和正能量。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需要媒体人理解国情,理解当前传播业的深刻变化,才能更好地把握成为祖国需要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媒体人需要坚持正确新闻取向以及政治方向,才能有效提升引导能力,坚持内容为王,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写出新闻精品。

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第四篇】

乡村振兴之风云际会:逆风而行,勇士无畏

溪水哗然而汪洋无声,这个时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坚定进取者以为海,庸碌固步者为溪流,心有鸿鹄者以为王,胸无大志者为燕雀。作为中国人,我们需要在内心树立爱国情感和坚定抱负;作为传媒人,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革的当下,着眼于大地之上最受瞩目的民生问题是肩头重任;而作为三农记者,如何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民族振兴呐喊,为乡村振兴助力,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和灵魂皈依。

农民日报副总编辑江娜曾言,在乡村振兴的风云际会中成就自我。今朝在观看前辈铿锵动情的讲座之后,我辈内心汹涌澎湃,备受鼓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领导人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可见农民问题,在当今社会举足轻重,它是最贴近泥土的问题,也是离天堂最近的途径。时代的接力棒终究会传递到新一代年轻人的手上,我们需要时刻准备接过历史的重任,在逆风中航行,言勇士无畏,在每一段沉默的岁月里做平凡大众最亲密的朋友和最真诚的解读者,替农民说话,为农民说话,说农民话。

胸有沟壑,扎根泥土,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这是三农记者必须完成的使命——贴近农民,感悟农民生活,表达农民情感。加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应被职业媒体人奉为圭臬,其中“脚力”便主张在苍茫的祖国大地上留下记者的脚步,获得最真实鲜活的一手资料。祖国的山川河海壮大,人间炊烟温情,都能感动人心。而记者尽己之力为最接近泥土的农民发声与服务,也最能抚慰人心。视频中提到的三宝乡的篝火晚会尤其震慑我心,这是通过传承文化的方式,以最质朴的活动来温暖人和接纳人,当篝火燃起、音乐奏响,翩翩起舞的片刻,新市民已然融入了城镇市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人局面,在日渐冷漠的社会大环境中这种归属感才最难得。火驱散黑暗,鼓敲开黎明,芦笙吹响幸福,手拉手形成的同心圆勾勒出一副各组百姓携手奔小康的盛世图景。而记者之责永远不是改变事情发展的方向,而是保持中立客观,用最诚挚的心意记录下农村农民的真实情景,喜乐与忧愁。看啊,是记者用脚来捕捉新闻,捕捉每一次温情的浪漫,抑或是卑微的愁绪。

作为记者,理应平衡好自我追求与社会追求之间的关系,这便将职业目标划分成截然对立的两类:流量和社会效益。因此,区分网红与记者的最本质标准就是提问的目的与成色,网红为追逐流量而生,而记者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重大局而轻小我,一心为百姓服务,为农民发声。记者的生命便是热情与使命,倘若只顾及自我成就,那便是将格局窄化。作为三农记者,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代表着全体农民的期许和心意,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农民能够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获取更多的权益保障。当我们贴近农村与农民,见过、听过、感受过,为农民而努力工作,为农民而拼搏奋斗,为农民而坚持发问,才能实现自我的重塑和灵魂的洗礼,才能提升生命的厚度,才能为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情。我们的身后站着千万万的农民兄弟,做正事、做事实才能对得起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和期许,这个社会总需要一大批中坚的力量为人民服务,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新时代不畏逆风的赶路人,我们记者势在必行。

被沉默掩盖住的声音不是鸦雀无声,沉默之下孕育着无数期待的眼睛。农民有困惑、有疑问,但是它们的声音很难被听见。不是因为它们懦弱而无力发声,只是它们缺乏被听见的渠道。为农民发声,成为农民表述内心的渠道,是三农记者的荣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当没有路的时候,就去走出一条路;当没有光的时候,就去点燃一束光;当农民失声的时候,就想办法成为他们的声音。我的远方亲戚居住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驻操营镇,那里的农民常年以种植农产品为生,但每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产生部分水果的滞销。我曾亲眼见过那些卖不出去的桃子、苹果在地窖堆积,也曾亲眼见过姨爷望着这些滞销品无助的眼神。这是一个家庭一年的营收,土地是农民的天,而滞销便是天崩地裂的无望。当我完成自己的学业之后,我也想成为一名三农记者,带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坚守自己的同理心和怜悯情,帮助千万农民发声,以一己之力,圆满一个个家庭的琐事与心愿。在中国,扶贫助农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我们需要源源不断的注入后备力量和扩大中坚队伍。在每一个扶贫成功的农村典型案例背后,依然存在着数不清的苦难之村。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每一个人都凝聚着同样的大爱之心,社会总会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想帮助的不仅是自己远房亲属,我希望所有有农产品销售渠道困境的农民都能得到重视与帮助。为沉默者发声,是三农记者本分,也是心中执念。

现在的中国走在崭新的历史交汇点,我感慨这是历史最好的时光,也希望这是日后最平常的岁月。三农问题将永远屹立在祖国的宏伟大业之中,而每一个三农记者的心愿或许都如此:逆风而行,勇士无畏。无论艰辛劳累,无论道阻泥泞,关于坚守初心与大爱的征程,我们将永远铭记,抚慰那些寒夜里的孤单是每一个记者的职责与使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85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