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59590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优秀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第一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及维权意识越来越高。护理行业是具有高责任、高风险的服务行业。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逐渐增多,如果不能及时识别风险隐患并加以防范,容易产生严重的医疗纠纷。在科室床位扩张、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护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存在诸多隐患,将其中主要问题及防范措施归纳如下,与各位同道共同探讨。

一、护理隐患及产生原因

1、潜在护患纠纷

临床护士年轻化,经验与技术不娴熟,无法做到一针见血,液体量大,人员少,更换液体不及时,容易回血堵塞输液管,拔除后又不能及时扎针,一系列因素致使患者家属对护士意见激增。一旦出现病人病情加重,将直接导致纠纷。

2、基础护理不到位

因护士忙于加药、换液体,无暇顾及患者的基础护理内容,如翻身、拍背、鼻饲及高热、尿崩、便秘等,交由家属操作,有异常时再告诉护士汇报医生处理,不能保证按时观察病情,容易出现并发症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不是不做,而是没时间,感觉护理工作光有数量,而没质量,一直不停的在忙碌,真正给病人做得又很少,尤其周末值班时,有许多的医嘱无法按时执行,只能等下班后再执行。总之,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没有科学的统筹的管理分配方法,让护理工作达到完善的地步。

3、安全隐患多

换液体时一次拿好几瓶,稍不注意就换错床号;输液卡不清晰,查对不方便,一是影响查对速度,二是容易对错药品;手术搬床频繁,易出错;夜班、连班多为年轻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及沟通技巧,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影响抢救治疗;危重、手术病人放在普通病房,路途遥远、人员又少,观察治疗不方便,加大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各班次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安全隐患,医疗护理安全面临重大挑战。

4、护士体力透支严重、精神高度紧张

因工作量大、害怕出错及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护士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非常大,体力严重透支,长此以往,不利于身体及心理的健康。对工作失去热情及积极性,对病人缺乏爱心及同情心,科室缺乏吸引力,团队没有凝聚力,不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和专业的发展。

5、陪员管理问题多、难度大

危重、手术、昏迷病人多,护士数量少,每天疲于完成基本的治疗,没有精力、人力提供基础的生活护理,需要陪员大力协助,因此,无法限制陪员数量。随着陪员留科室,水、电、暖及病房设施耗损大,陪员晚上吸烟、打地铺睡觉、聊天,满过道搭晾衣服等情况屡禁不止,与医护之间的摩擦机会多,增加交叉感染的可能,安全隐患多。单从病房限制陪员数量,效果不理想。

二、防范措施

1、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是避免风险的保证

(1)新进护士在上岗前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临床工作。轮转护士须进入我科监护室专科培训3月以上才可跟随老师倒班。期间进行操作训练及理论强化。并教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基本技巧,具备应对纠纷的基本能力。

(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应用安全实例讲道理,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

(3)护理部每季度在全院护士大会上进行护理质量讲评会及安全教育,并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对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包括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护理差错及缺陷,对重大的差错事故要进行分析并通报批评。

(4)护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

2、调整班次,细化工作流程及工作制度是降低护理风险的确实保证。

在护理薄弱时段加强人员,如中午、周末增加人员且老少搭配,提高工作效率,及时观察病情及处理突发事件,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将原有通宵班调整为大小夜双人上班,保留帮班,人员增加压力减少,上班变得愉快。加强监护室人员配置,细化各班次岗位职责,明确值班责任,做好危重病人护理,落实基础护理责任,保障护理安全。

3、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保护病人的隐私权。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

(1)要求责任护士利用晨间扫床时间,问候、关心患者,与家属沟通病情,叮嘱注意事项,宣教护理知识。同时制定服务心愿“14些”,及健康宣教手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入院接待热心些,入科介绍详细些;面对患者微笑些,言语态度温馨些;问询解答耐心些,诊疗操作专业些;失误道歉真诚些,患者住院舒心些;术后护理细心些,服务内涵丰富些;康复阶段鼓励些,健康教育全面些;办理出院迅速些,患者感觉满意些。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

(2)正确处理或避免发生护患冲突。面对护患冲突,护士需冷静分析遭遇冲突的起因,任何冲突一旦发生,总有双方的原因,即使起因最先或主要源自患者,护士作为护患关系的主导者,也应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去体谅、理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和情绪,切忌以受伤者的心态对待患者的不理智行为。面对护患冲突,护士可尝试应用一些技巧,如深呼吸法、换位思考、转移法、冷处理法,往往可以降低护理纠纷。

(3)维护病人的隐私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故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各项治疗操作需要暴露其隐私部位时,应该为病人提供隐蔽场所;同时,在工作中医护人员不能对病人的隐私随便进行议论及告知他人。

4、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关键措施。

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既是护理人员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执行与落实的监督者,又是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诉对象,护士长的工作方法及态度在预防护理纠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护士长每日查房制度,一方面检查本部门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信任,通过护士长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及时化解护患矛盾,杜绝可能发生的护理偏差。

每月均要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评价、监测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寻找改进的机会与环节,制定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

5、陪员管理任重道远,是降低护理纠纷的最迫切的任务。

护士与患者的关系简单和谐,只要加强以上措施的实施,用专业的态度服务病患即可。护患之间的矛盾更多的集中在与家属的相处中,因对生病亲人的庝爱而倍加挑剔接触病人最多的护士的言行,忙碌时地照顾不周,言语中的不重视、生硬等均称为矛盾的导火索。加强对陪员的管理,减少陪员数量,重视与家属的沟通,可化解萌芽状态的纠纷。

小结:

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是难免的,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除应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外,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持续质量改进是必不可少的。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第二篇】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的心里,集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残疾[1]。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的重点,没有安全的护理管理,患者的生命会暴露在危险中,患者对医院不信任,对患者和医院均是不利的因素,安全管理是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风和事故的客观需要。现将护理安全的隐患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

患者方面

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增强,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医疗案例的增多,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使护患关系紧张,患者对护士的不信任感增加。

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希望过高,或患者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少正确的认识,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不听从安排,拒绝服从治疗,导致患者人为的不安全因素。

医疗费用方面,由于大型的医疗设备的引进,新特药应用,医疗费用支付是患者难以承受及医疗收费不规范,易使患者产生不满,引起误解,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自身因素也是部分患者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出言不逊或不尊重,也是导致医疗安全的一个因素。

护士方面

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护士往往只重视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意识到自己享有的权利,希望并要求参与到诊疗的过程中。

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服务态度差由于护理人员偏配不足对患者的护理时间相对减少,对专技术解释不到位,护理风险告知不够[2],解答问题时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甚至与患者家属发生冲突;对患者观察不到位,延误抢救时机。

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不规范,护理记录反映的是主观资料多,客观资料少,有的过于简单,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一致,执行医嘱后未及时签名及记录执行时间或记录的执行时间不准确,抢救患者的过程为及时记录或没有动态客观连续反映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生纠纷拿出真是可靠的证据,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执行遗嘱错抄漏抄,有疑问时不请示不报告,给错药或未按时发药。

交接班不认真对卧床而又不能翻身的患者皮肤状态交接不认真,特别是夜间不到床头交接,对患者病情变化心中无数,不安护理级别巡视患者,导致观察病情疏忽大意,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失去抢救时机,发生严重后果。

技术方面护士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下或不熟练,协作能力差违反操作规程,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2 对 策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理管理者根据每个专科的护理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医疗高峰实施性弹性排班制度,采用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提高安全员意识,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要明确安全管理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还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是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如何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分析不安全因素及其的产生的原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寻找有效地防范措施。

制定并完善各种制度,组织常规制度学校,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新上岗的护士培训。使其明确职责,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成立护理质量监控组,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增强法制观念,执法懂法方可依法用法,才能更好指导工作和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指导护士的护理行为十分重要,使护理行为合理和情合法。

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设立护理缺陷登记本,以制度规范约束护理行为,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要培养护士终生学习观念,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在护理过程中遇到难点,难点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提高技术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患者沟通增强团体协作精神,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进行信息沟通,意见沟通,感情沟通,交流要通俗易懂,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建立良好诚实的互信关系,减少隐患,确保护理安全要鼓励培养护士间的相互协作精神,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护理记录是病例的重要部分,在法律上有不容忽视的严重性。要求统一护理记录格式。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以提高护理质量,并记录要全面,真实,客观准确,及时。

严格按国家收费标准收费,杜绝多收费或少收费现象,向患者发布每日清单对费用高的药品或治疗,应做到提到告知患者或家属,解释目的,取得患者同意,减少纠纷发生。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第三篇】

医院方面的因素:首先,医院制度不够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医院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导致护士综合知识水平偏低,同时护理人员结构参差不齐,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较多,人员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需求,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护理人员不熟悉国家的法律条文,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忽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表现为操作不够规范、书写不合要求、说话不够严谨、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专业技能不熟练,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业务知识不够熟悉,技术不熟练,资历浅,经验不足。如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如果护士对该技术操作不熟练,将对危重病人的抢救产生不良影响,给病人增加痛苦。工作责任心不强:①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缺乏主动性,不按级别护理,不按时巡视,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未能及时发现。②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如执行医嘱未做到“三查八对一注意”,如打错针、发错药、输错液,交接班不清,遗忘医嘱,造成不良后果。③随意换班,使人力资源搭配不当。④实习生无人带教单独完成护理技术操作。⑤基础护理措施不到位,出现并发症。⑥工作时间注意力不集中

护理文件记录不规范:护士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护理记录或进行回忆式记录,出现大概、可能的情况,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住院病案材料中与护理相关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会成为法庭材料。如果以上护理记录不严谨、错记、漏记,甚至涂改,将使护理安全隐患增加。

服务态度欠佳:个别护士缺乏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表现为对患者“冷、顶、硬、推、拖”,不注重自身修养,言语或行为不当,极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护患沟通障碍:近年来有些护理纠纷不是护理人员技术与责任上的差错,而是由于护理过程中不注重语言交流,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交流态度淡漠,语言不妥,解释沟通不到位所造成的[1]。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排便用力可导致猝死等。

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健全管理模式,完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管理现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护理监控体系,规范护理规程和护理行为[2]。护理管理者定期监督,可以将许多的护理安全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教育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在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规范行为,爱护患者,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

学习法律法规,增强安全管理意识:加强护理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了解、熟悉工作中与法律有关的潜在性问题,增强法律意识,懂得在护理工作中应当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避免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士在职业活动中,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操作技能,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安全,因此我院根据不同资历的护士制定了培训方案与计划,并组织实施。如每月进行2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与专科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护理部每月组织进行1次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重点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与考核,达到人人合格。

加强核心制度的执行: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中杜绝差错事故的重要制度,通过查对,可发现护理不安全的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差错的发生。医嘱做到班班查对,每周大查对2次,并有记录。在对患者进行操作前查对时必须询问患者叫什么名字,昏迷病人必须进行腕带信息核对。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重点抓好病情、治疗、护理等环节的交接,对新入院患者、手术病人、危重患者、有特殊检查及处理的患者要在床头仔细交接。

严把护理文书质量关,规范书写:护士书写应做到客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护士长与质控员每天对护理文件内容进行督查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病历书写质量。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各科成立质控小组,制定各班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对科室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控。护理部每月进行各科护理问题汇总,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分析、讲评、总结。制定整改措施,以此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项双向交流的桥梁[3]。我院近年来开展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如实行亲情称呼,微笑服务,对每一位住院病人进行入院告知宣教,对住院和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电话回访等。同时护士长每天深入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求,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护理部制定发生差错事故及各种护理风险的应急预案,同时健全了发生护理差错的处理程序,对已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及护理安全隐患要进行及时上报,鼓励各科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以便进行归因分析,确保护理安全的持续有效性。

小 结

医疗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防范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院自以上措施实施2年多来,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管理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护士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护理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护患关系的融洽使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护理纠纷降低了,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了医疗安全隐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第四篇】

随着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化,各种影响护理安全因素不断增加,病人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如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诊疗过程中的技术、药物、食物、心理等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病人安危,也影响医院在病人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甚至造成医疗成本的上升,物质消耗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加重。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高低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医院应最大限度地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如何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每个护理人员和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1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护理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上级监控缺乏力度

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专题会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情况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对护士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不够及培训管理监督不力等。当前护理科学和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护士素质,这些方面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护理人员的缺编,不能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埋下安全隐患。当护士人手紧缺、工作超负荷时,长此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引起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对病人的隐私权、病人的知情权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与病人产生冲突。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值班。一些护理行为有时仅有护士参与,所有的诊疗和操作不可能全都做到让病人签字或知情,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

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欠缺

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病人态度生硬,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病人造成不安全感或不良后果。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交流

许多护理人员的观念仍停留在功能制护理模式上而不注重与病人交流,导致护患间的沟通不及时,造成病人不理解,对护士不满意。

专业技能不熟练

随着护理新观念、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高,这不仅对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特别低年资护士由于他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熟练,平时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跟不上,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病人因素

病人或家属期望值过高

病人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心理承受力差,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如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就会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错误,更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甚至拒绝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病人的不良心境

病人及其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容易产生不良心境,可能导致过激行为,引发护患冲突。

病人的自身素质

由于部分病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工作不理解,易出言不逊或有不尊重行为,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因素。

2措施

建立和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成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定期检查,定期召开会议,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并及时纠正处理。认真做到护理质量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做到每周各科室自查,每月重点抽查,每季护理部综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全院,对在检查中发现护士违规、违纪等现象,应该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重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必须重视安全管理,但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安全教育不是一般性的讲大道理,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

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等,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士再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大专或本科的再教育学习,可选送有前途的年轻护理骨干人员外出参加各类短期学习讲座、学习班、进修班,不断拓展理论水平,以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

加强监督检查

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要特别注重抓好关键点,即那些有可能影响全面工作或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护理管理者要善于认识、处理这些关键性问题,并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着病人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多种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着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的角色。在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时,护士就超负荷的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排班模式进行改革,对以往工作负荷大的中班、夜班,由1人改为2人或3人,使护士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医院还应为家住较远的护士提供午休房,增加夜班补助等,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45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