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读后感范例【汇编5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读后感范例【汇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读后感【第一篇】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从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空想社会主义讲起,分六个阶段概要叙述了世界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深刻阐明了我们党90多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艰辛的探索和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过程。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应该牢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应该仔细认真地阅读此书。历史,是事物的时间存在方式;历史实践,是以历史过程的形式存在的。贯穿于历史过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就是理论。因此,要理解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科学结论,就要系统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从苏联到中国探索的历史,就要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的历史。《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提供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反映社会主义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又适合中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的这个回答是从实践中获得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纲领指导下,党和国家创造了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0%的世界人口的奇迹。这个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实践、中国社会主义近六十年的实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亦即中国和世界人民伟大的历史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外大门的敞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没落腐朽的思想不断传入,国内封建腐朽思想也在不断抬头,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媚外思想和个人主义抬头,享乐主义横行,各类思想充斥网络、报纸、电视等各类媒体,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也使少数党员干部的理论自信、制度信心、道路自信明显锐减。以致脱离群众,完全演化成为成为官僚和利益代言人,部分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甚至完全丢失,走到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通过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既让我增强了对历史的了解,也增强了我对未来的责任。促使我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各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从思想认识上
提高自己,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读后感【第二篇】
《觉醒年代》的最后一幕,李大钊先生用力的挥起拳头,说出振聋发聩的一句话:“一百年后的中国,他必然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 百年后的今天,我想我们应该可以肯定的回答:李大钊先生,是的,我们证明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有网友说,《觉醒年代》是一部正本清源的作品,它厘清了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共产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也解释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会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 先从新文化运动说起。 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按李鸿章的话说,“中华已处于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三千年未遇之大强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曾经的“天朝上国”已然落后:开始以为是技术的落后,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办洋务、造工厂、建海军,结果甲午一战而败;再而认识到制度的落后,维新变法试图改帝制为君主立宪,结果却是谭嗣同“以血荐轩辕”,变法还是失败了;再然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短短几年,却接连出现袁氏称帝、张勋复辟的闹剧,国家依旧孱弱,共和难言成功。 “头上的辫子没了,心中的辫子仍在”,洋务、变法、革命,终究不过“城头变幻大王旗”,唯有对国民从思想上进行彻底的改造,中国才能真正脱胎换骨。所以有了陈独秀先生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 改造国民思想,不能只是“口口相传”,必须依赖于文字,所以新文化运动以“白话文“作为轰向传统文化的第一炮。胡适先生的《文学改良之刍议》旗帜鲜明的提出以白话代替文言,一言以蔽之: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文言改白话,看似只是形式改革,无涉内容。但正如胡适先生所言,“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白话文运动让书面语言不仅仅是少数人的垄断和特权,而是成为“广大人民抒情说理的有力工具”。借着简明的白话文字,有力抨击封建礼教三纲五常,让广大人民能够真正跟腐朽虚伪的传统观念决裂,转而接受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新思想,实现“最后觉悟之觉悟”。 这是陈独秀先生办《新青年》的初衷,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初衷。
“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为之改观!”此时新文化运动的重心都只在文化而非政治。陈独秀宣称“二十年不谈政治”,《新青年》“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问题在于,新文化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思想启蒙“最后觉悟之觉悟”,提倡科学与民主,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改造社会,进而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思想启蒙从文化入手,落脚点仍然是救亡图存,其归宿还是政治。五四运动的爆发更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再说五四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一直都有两种说法。一是来自于胡适,在他看来,五四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背叛。胡适一直坚持新文化运动应该是非政治的,其目的是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思想文化基础,而五四运动扰乱了这一切,它让单纯的文化运动变成彻底的政治革命,最终发展为他所极力反对的共产主义运动。第二种说法是我们所熟悉的,即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它们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极为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们通常反对第一种说法而支持第二种说法,这不是一种“政治正确”,而是事实。解释放在后面,先说影响。上述两种观点,让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自五四之后分道扬镳,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一是所谓的“自由主义”传统,追求单纯的思想启蒙。“自由主义者”并非“自了汉”,他们也关心社会,寻求一点一滴的改变,但不认为社会问题可以有根本性的解决,而且反对一切暴力革命。中国的“自由主义“祖师爷胡适先生说:“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也即是自由主义者们的宗旨和口号。 一是发展至今的“社会主义”传统。中国“社会主义”正统自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用唯物史观去分析社会,以阶级斗争为工具,彻底改变社会性质。中国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李大钊先生说:“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庭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其理论显然来源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伦理之“最后觉悟”,到认识到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充分的现实依据。 对于上述两种传统,从五四至今争论不断,其各自的理论和实践如汗牛充栋,此处不再赘述。只引用教员在1921年的著名论断:“绝对的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德谟克拉西主义,依我现在之看法,都只认为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是做不到的。”
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因此,“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胡适提出“一点一滴的解决问题”,其本质是一种改良主义,理论来源于其导师杜威的“实验主义”,在经济富足政治稳定的工业国家,自然是好听又好用。但对于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已经没有耐心徐徐图之,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压倒了一切,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成了历史的必然。 插个题外话。历史的吊诡在于,今日很多号称是胡适的追随者,所谓的“自由主义”者们高谈民主自由,动辄盖以体制问题,仿佛换了体制、有了民主自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共支持者们,却更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反而强调一点一滴的改变社会。历史与现实的反转,令人玩味。 回到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象概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左派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除了之前强调的是救亡图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观跟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是高度契合的,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对上述观点做了很好的解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性格非常符合中国人民救国救民的需要……重行动而富于历史意识,无宗教信仰却有治平思想,有清醒理知又充满人际热情……这种传统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是否在气质性格、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上,使中国人比较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呢?” 当然,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运动,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是进行多次反复的探索,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都曾盛行一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彻底接受也是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同样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不能忽视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包括苏联的引导培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壮大。至于社会主义道路为何能在中国取得成功,那是另外一个庞大的课题,杨奎松先生的《中间地带的革命》有非常精彩的论述,不再班门弄斧。 历史证明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是否意味着当年胡适提出的思想启蒙不再具有现实意义?我想并非如此,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所具有的价值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永远值得我们去追求,正如《共产党宣言》所强调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只是该如何对它们进行诠释,需要赋予时代的价值,更需要结合历史和传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读后感【第三篇】
走进江苏常州的瞿秋白纪念馆,“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誓言格外醒目。
中国共产党这个百折不回的寻路者、大勇无畏的开路人,面对种种考验、重重难关,以愚公移山的坚定、精卫填海的奉献,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险峻而壮丽、艰辛而宽广的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10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这是一条在历史洪流中扭转民族命运、书写人间奇迹的奋斗之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彷徨困顿中,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柳暗花明”。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的伟大实践。为了推翻“三座大山”,党领导人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我们建立起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面对民族复兴和世界变局的交织激荡,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善总体布局、确立战略布局,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是一条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得民心、顺民意、惠民利的初心之路。“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把青春和生命、鲜血和汗水,倾注在这片可爱的土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让幸福的阳光洒遍神州每一个角落,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万个驻村工作队挺进一线,近200万名乡镇干部、数百万村干部倾力奋战,八年时间实现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是党、人民、民族的伟大光荣,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标志着中华民族向着共同富裕迈出了一大步。
这是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探索建设现代化的创造之路。现代化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潮流,也寄托着马克思主义先驱对理想社会的期许。错失了工业革命机遇的中国,从所谓“天朝上国”跌落成任人宰割的“鱼肉”。严复著《原强》《辟韩》,郭嵩焘著《使西纪程》,孙中山著《建国方略》,都见证着对现代化的希望和失望。只有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根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祸根,实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彻底改造,才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从“四个现代化”目标到“三步走”战略,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现代化强国……党领导人民不但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而且探索开辟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
这是一条始终保持革命精神、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锻造之路。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把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凝聚起来,不能不依靠有理想、有纪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宏伟的目标、艰巨的任务而奋斗,不能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创造力和战斗力。古田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两个务必”、伟大工程和新的伟大工程……每到重大关头,党都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担当起历史的责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带领人民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革命性锻造引领新的伟大斗争。“打铁必须自身硬。”新时代共产党人用决心和勇气夯实了事业常青之基,用行动回答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世纪之问!
2021年3月,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在《真理报》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经验证明,20世纪末社会主义的失利,并不是各种反共产主义者喜欢说的‘乌托邦社会主义计划的失败’……在中共领导下,中国人民有能力应对时代的一切挑战,沿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
中国用铁一般的事实宣告: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社会主义生机蓬勃、前途无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但走得对、走得通,而且必将通往更加光明的未来!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读后感【第四篇】
近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宣言”署名文章《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曾经苦难深重,如今意气昂扬”“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着这些铿锵有力的词句,笔者心潮澎湃、斗志昂扬。
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攻坚克难的今天,能不能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是检验政治品格的试金石,也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压舱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只有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励志当好“主心骨”的中坚力量,矢志不渝、奋发图强,才能应对任何挑战、攻克任何困难。
保持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百年风雨中,共产党人凭着历史的积淀和开拓的勇毅,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思想、新革命、新征程,以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时代性注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广大党员只有始终保持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才能更好地引领群众“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
集聚源源不断的强大合力。“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把生命和汗水倾注进初心使命。无数先烈前辈经千难、仆后继,把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建设成了今天的世界强国,支撑起民族复兴的脊梁。因此,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怀一颗谦卑之心、做一个奋斗之人,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集聚源源不断的强大合力。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读后感【第五篇】
20xx年6月6日,新华社发表署名文章《宣言: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6月7日,新华社再次发表署名文章《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深刻的探讨了社会主义本源、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还阐述了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走等问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关键之年,两篇文章在这个时候为中国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宣言,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两篇文章一万余字,综合而言,其表达的最重要的中心思想就是,一百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世界上最先进也最适合中国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中国,同时,经过党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逐渐形成,中国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文章通过讲述党带来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以及今年以来的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实际例子,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性和正确性,也充分展现了党的领导是我们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障。
在《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文章中,分四个部分来阐述中国在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笔者认为文章的四个部分代表了理论、道路、制度、文化四个方面。这跟我们要坚持的“四个自信”高度重合,也侧面证明了社会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改造以及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文章还指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探索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社会主义在全球的发展陷入了低谷,只剩少数国家仍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功,对全人类也是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跟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比之下,无论在自由民主,还是民生方面,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中国始终能给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历史答卷。
如今,社会主义已经和中国融为一体,社会主义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社会主义。中国永远不会放弃社会主义,中国正在用社会主义重新为世界文明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