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关于2024年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57002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关于2024年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推荐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3年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一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最近,我们对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共有独立设置的学前教育机构616所,小学482所,初中236所,普通高中98所,中等职业学校95所,普通高等院校40所,在校学生140万人,在职教职工万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全市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0%,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提高,12个区县(市)实现省“双高普九”达标,完成城区106所薄弱学校综合改革任务,在农村90%以上乡镇建成10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铁西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典型。三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省级重点高中就读率48%,2009年高考录取率75%,办学标准化、特色化建设全面启动。四是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31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组为9所,建成6所万人规模职业学校并投入使用,组建10个职业教育集团,在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迈出积极步伐。五是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民办学历教育学校84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47所,办学规模和质量居全省首位。六是地方高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沈阳大学、沈阳医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办学权,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国家百所示范性职业院校行列。七是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共有民族学校30所,特殊教育学校14所,特殊群体在沈接受义务教育实现无障碍。

全市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社会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市教育也面临诸多问题,建设教育强市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今年初,国家教育部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从我市实际看,距离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康平、法库两县尚未完成“双高普九”任务,还没有达到省里验收标准。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无论从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到师资力量配备,都无法与城区相比,一市三县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与城区相比差距在两倍以上。以计算机生机比为例,康平、法库两县分别为23:1和20:1,城区均已达到10:1。农村学校教师只有60%来自师范专业,学历达标率为70%,而城区中小学教师100%来自师范院校,学历达标率为%。二是城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和平、沈河、铁西均衡发展整体水平较高,生均经费高出定额三倍多,而其他区限于财力状况,均衡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皇姑、大东等财力薄弱地区表现尤为明显。以铺设塑胶操场的学校比例数为例,和平、沈河分别为83%、78%,皇姑、大东仅为31%、15%。三是校际之间存在明显差距。随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措施的实施,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差距虽然明显缩小,但办学水平差距仍然较大,“择校”现象依然存在,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2.教育普及率和质量有待提高。从学前教育看,适龄儿童入园率仅排在副省级城市第11位,公办及大型民办幼儿园供不应求且费用偏高,家庭托儿所普遍条件较差,达不到规定标准,入园难问题日益突出。从高中教育看,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尚未达到《辽宁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计划》规定的90%标准,近2/3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不达标,省级示范高中仅占普通高中总数的24%,低于大连个百分点。从职业教育看,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仅有2所,比杭州少11所,且普遍存在生源短缺、对口就业率低的问题。从高等教育看,高校数量不少,但与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相匹配的重点院校不多,进入全国综合排名前100名的院校只有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三所,且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从民办教育看,部分民办学校办学不够规范,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对民办教育的扶持、管理和引导力度仍需加大。

3.教育投入与支出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横向比较看,我市教育投入的大部分指标都排在副省级城市平均线以下,去年我市教育经费总投入为亿,占GDP比重为%,而杭州为亿,占GDP比重为%,宁波为亿,占GDP比重为%,南京为亿,占GDP比重为%,经费投入总量均为我市的倍以上;我市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为350元、初中为550元,其中均包含50元的采暖费,与国家规定的小学300元、初中5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持平,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在中下的位置,与广州、深圳、杭州、宁波、南京、青岛等地相比差距越来越大,无法满足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从纵向来看,尽管近年来我市教育投入总量在持续增长,但增幅已连续四年出现回落,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2006年为21%,2008年降为%,2009年仅达到%,而且供需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受教师工资大幅度增长的影响,教育投入增加部分主要用于“人头费”,而用于维持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费用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以2009年为例,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实际支出亿元,其中“人头费”支出占77%,用于促进教育发展的公用经费仅占23%(合理值应在40%左右);义务教育阶段“人头费”支出比例更是高达82%,公用经费支出仅为18%。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很多学校勉强维持正常运转,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一市三县”的许多学校连维持正常运转都非常困难,相当一部分学校存在拖欠采暖费、教师医疗保险、公积金等现象,用于教师培训、设备设施更新、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发展的经费更无从谈起。普通高中方面,既无纳入财政预算的生均公用经费,又无专项经费,部分区县还截留市财政返还的高中择校费,造成高中办学经费连年下降,至今仍未达到2005年水平。由此造成一些普通高中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断水断电现象时有发生,在取消自费生收费后,郊县多所高中此前的贷款合计2亿余元无力偿还。此外,在一些地区,虚列投入、重复列支、挤占挪用教育经费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4.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适应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是结构性缺编问题再次突显。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意见》(辽编办发[2010]96号)核定编制,因学生数比2002年锐减20万人,目前,全市教师总数再次超编2600余人,同时又缺少非中考科目的教师如体育、音乐、美术以及课改后新增科目如国防教育、高中通用技术课等科目教师893人,在农村地区,教师“教非所学”比例高达20%-30%。尽管这是全国普遍现象,但我市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此外,中等职业学校缺乏大量“双师型”(讲师和工程师)教师。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以基础教育为例,由于多年未招录教师,教师队伍老化趋势明显,30岁以下教师仅占%,在农村地区部分学校找不到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青黄不接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领军人才少,骨干层相对薄弱。缺乏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地位、有影响力的知名教师,在一线工作的市教育专家不足40人,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地区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比例为39%,且学历偏低,民办教师转正比例高,综合素质提高难度大。此外,幼儿园教师未纳入教师编制体系,工资待遇低,拖欠“三险一金”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幼师工作积极性及队伍的稳定。

5.新建住宅小区学校配套建设明显滞后。按照国家及省里有关规定,住宅小区开发面积每达到30万平方米应配套建设幼儿园,达到50万平方米应配套建设中小学。近年来,我市每年新建住宅小区建筑面积都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特别是二环以外三环以内规划、建设了大量住宅小区,而实际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寥寥可数,居民子女就近入园上学问题日益突出。以于洪区为例,截止2009年底,怒江北街新建众多楼盘,应配套建设学校60所,实际建设仅12所。究其原因,除开发企业规避建校责任外,主要是各类学校配建规划不健全,缺乏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开发商在没有征求教育主管部门意见的情况下随意变更规划,致使《沈阳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规定》难以有效落实。特别是***作为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参加规划的制定,无法监督规划的执行,这种现象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不多见。随着沈阳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城际连接点新城、新市镇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改正,此类问题将更加突出,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就沈阳而言,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就是要尽快把我市建成教育强市,否则就可能使沈阳教育事业落后于国家发展大势,与先进城市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势必影响到把沈阳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因此,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尽快解决我市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向教育强市的目标迈进。

1.切实加强领导,把教育强市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各级党政组织要从推进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高度重视和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及时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地区要建立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统一领导、教育部门牵头、各方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教育强区县(市)创建工作,将教育强区县(市)工作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确保教育强市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议市委、市***结合贯彻落实全国和即将召开的辽宁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于今年12月份召开沈阳市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体制改革、重大措施和项目等,制定我市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加快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设备设施配置标准》,力争到2012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标。完善城区教学“大学区”建设,促进“大学区”统一校本研训、***学管理,推动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优质师资的区域共享。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推进中心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交流合作,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任教,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和辐射带头作用。按照“项目牵动、科研引领、学校自主发展”的原则,启动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开展平安校园、数字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评选活动,培育一批特色品牌学校,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选择性教育需求。探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在沈北新区、浑南新区设立现代学校制度试验区,用3-5年时间,基本形成现代学校制度框架,切实把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到新的水平。

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教育所需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坚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落实“三个增长”要求,保证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保证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办学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对采暖费、大型设备购置、校舍维修等项目实行财政统筹,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和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落实对民办教育的各项扶持政策,到2012年,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提高到4%。完善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积极推进教育投入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增强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的科学性,强化对教育经费使用的审计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对没有依法落实“三个增长”、虚列挪用教育经费等行为严格追究责任,确保教育投入的及时足额和教育经费使用的安全有效。

4.完善教师教育培训和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正常的教师定期培训机制,结合“新课改”,深入实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工程,重点抓好学科带头人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教师和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各区县(市)要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市财政安排支持性资金,促进普通教师专业发展,利用五年时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培训全覆盖。探索建立教师统一管理机制,开展教师“无校籍管理”试点,实行统一聘任、统一管理、统一配置。完善教师选拔机制,在坚持统一考试录用的同时,扩大在著名高等师范院校直接招聘教师比例,完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办法,逐步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同时适当扩大教育用人部门在选聘和引进教师中的主体作用和权限。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机制,促进教师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合理流动,推进教师交流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解决拖欠教师工资福利尤其是幼儿园教师“三险一金”问题,加快研究幼儿园教师编制办法,明确幼儿园教师身份,保证其合法权益,调动其积极性。

5.充分发挥在沈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鼓励高校围绕产业发展优化学科设置,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增强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方向的契合度,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强在沈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合作,加快科技园区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新技术成果本地转化率,努力实现创新资源效益最大化。支持优秀人才特别是在沈院士等顶尖人才领办、创办企业,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强化激励约束,围绕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推进重点项目开发等关键环节,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全面激发在沈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加强用地保护,确保教育用地不流失。严格执行教育用地保护政策,对教育规划用地实行统一控制,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优先安排教育用地,未经市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改变土地用途。确需搬迁、占用学校用地时,应该按照先增后减、先建后拆的原则,由占地拆迁单位在占用拆迁之前按不低于国家和省定标准对场地面积和校(园)舍面积予以补偿,保证教育用地资源不减少。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会商规划行政部门审定。对住宅小区学校配套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彻底排查,没有配建的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弥补。建立学校用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教育用地保护政策和未按要求配建学校的相关企业和有关部门,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7.优化发展环境,为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市区两级执法部门对学校检查,必须会商同级教育督导部门,统一时段集中进行,除应急检查外,执法部门不得随意进入学校检查。对学校的罚款一律上缴财政,用于发展教育事业。要下大力量彻底解决学校周边马路市场、噪音污染、交通拥堵、农村中小学校车运力不足等老大难问题,加强校园治安防范,确保各级各类学校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023年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二篇】

我系调研小组利用学生返校时间,分别由五位成员带领同学前往当地的农村小学进行调研、并做问卷调查。每组调查问卷共15份,学生10份,教师5份。在同学及老师的配合下,我们工作顺利结束。经过我们各队调研,总结成果发现,每个小学均内部内设有图书馆、阅览室、远程教室等,各室配备均达三级标准。各农村学校现有师生不多,但都开设了7个教学班(包括学前班),虽在各种的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调查中还是发现存在着几个问题:

通过与老师的交谈得知

1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各小学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教学楼和设施配臵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现在小学还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师,有的小学有几台电脑还是毕业生捐献的,基本都是老师有时候用一下,学生基本没有接触到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此外,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学校的篮球场很是泥地,下过雨之后要天晴几天才能用,而且很多设施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是由于缺乏资金维修或者是去买新的。

2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潜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从这次的调查中得知,现在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现在很多教师的学历都是中专的水平,但是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师已不多,师专正在减少,演变为师院,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加入教师教育的行列,一个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制正在形成。由于现在小学的学历水平比较低,很难跟得上现在的教育观念,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的质量。

第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在农村小学中,年龄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的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很多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个阶段形式。这种原始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村里的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4读书无用论回潮导致辍学率反弹

虽然我国宣布在20xx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村学生失学的现象还是常有发生,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少部分是家长不重视教育,特别在打工浪潮涌动的今天学生辍学打工的现象较多。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才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人小学都没有毕业。在调查中,当提到孩子应该多读书考大学学文化时,有的村民说:“读书有什么用,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分配工作,还不如在家种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点赚钱呢。”这是大部分村民思想的突出表现。农村的经济条件使许多孩子无法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改变农村的经济现状尚有一定困难,但读书费用是否能降低到农民的平均经济水平所能承担的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

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使农村教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教育与经济师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的经济得不到发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突破教育经费极度短缺这个教育瓶颈,,改善农村教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的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高低,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我国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实施的当务之急。

第一、保障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这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关键。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学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冲。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条件和生活待遇。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优化教师资源配臵。

第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进修学校和培训基地的短期集中培训引导功能,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这次的社会实践使我们调研对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教育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点,而农村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教育需要国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

这次实践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们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社会实践中,也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2023年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三篇】

一、调查概况:

3月13日至4月22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xx市新田小学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学校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以我实习的四年级语文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的指导老师王丹丹老师、四年级班主任李杏老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方面还是习惯使用地方语言教学。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四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四年级,学生都在十一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四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中学,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小学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几节课。通过这几节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了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尽量用表扬来鞭策他们进步。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的调整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老师不足惧的想法。小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认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的老师,他们会去寻找老师跟他们的共同喜好,如果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他们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那种对待学生不公平的,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乖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不约而同的。每个孩子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用的方法可能会让老师喜欢,也有可能会让老师产生讨厌的情绪,后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可以说每个孩子的行动出发点都是好的,端看老师是如何看待它。实习中,我就见到这样的事情。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些小男生很是调皮,老师不看到他还算比较收敛,老师的目光一转到他身上,他便更调皮了,老师对他就比较头疼,因为他们上课老是爱说话、爱动来动去的。综合我的所见所闻,我认为他们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比较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在每次跟他的谈话中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我认为,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引导之道。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抵触老师,甚至抵触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教育类实习报告篇上周,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活动,希望通过见习能让我们深入中学教学第一线,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并进一步提高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个人教学技能的形成。这次见习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和见习总结。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个人有了很多收获。同时,我以我所见习的中学海中为主要调查对象,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

首先,在老师教授方法方面。

我所在的中学,虽然是海南最好的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一套公式化的教法,解题、介绍时代背景、泛读课文、讲解生字生词、分段、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这种千篇1律的教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过程单一、枯燥,加上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语文课堂显得更加沉闷、无趣。老师在讲台上根据固有的模式大谈特谈,学生在讲台下作自己的事,少数认真听课的同学看起来也是抱着某种利益的心态高分。整个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而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这样不仅束缚着青少年活跃的思想,使学生不动脑筋想问题,同时也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固,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

第二,老师在课堂提问方面。

我发现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会连续提问,但这些问题大多是很简单的是非问,或者选择问、填空问、甚至是自问自答,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回答,或者说都能回答得上,但学生的回答显然都是很仓促,且习惯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样课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及问题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其实整个教学质量并不高。

第三,教师的课堂点评。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候有的同学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有的同学偶尔会有一些充满灵气的回答,袒露出他们不一般的思维痕迹,但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不够敏感,对学生的回答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师点评语言单一、苍白,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恰当的评价,让人感到老师的语言空洞。甚至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滥用表扬,不管问题价值大小,学生回答的价值量有多大,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太棒了等等。这种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使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随意应付。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其实是对教学、也是对学生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四,教师的讲课内容。

听了一周的语文课,发现老师讲课期间常插入诸如此类的话:这个字、词很重要,考试的时候常会考到;这个句子注意它的翻译,考试会可能有所涉及;这种阅读理解题需要同学们好好看看,高考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题型

整堂语文课都在语文老师的善意提醒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们每次一听到此类的话,都会条件反射地集中注意力。真的是因为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吗?不是的,很显然,是为了考试。考试独立于教育、教学之外,考试内容取代了教学目标,分数成为最终的教学目的。记得课间,我试着跟语文老师交流教学方法,我说:老师,您看,我们这堂课可不可以再这样拓展延伸一下,或许课堂的趣味性会有所增加。老师很干脆地回答:没有必要,考试不考!我愣了,考试不考,就不讲吗?语文教学难道也纯粹是为了考试吗?

我好疑惑,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上说:中学语文教学设定的总目标是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派生的教学目标从四个方面考虑: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人文素养、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理论上的目标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老师讲课以课本为主,课本上有的,就进行模式化讲解,课本上没有的,老师便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会提及。不要说知识技能没有得到提升,人文素养、情感态度,甚至应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然后,在做班主任代理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象,比如: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律,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上进,希望考出好成绩,让生命更充实、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曾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对学校生活的评价是累并快乐着,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这里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我发现,班里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有近90%的同学反映本班同学有抄袭作业的现象。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心理压力普遍较大。我所见习的学校学生平均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除了上课时间,每天课外学习时间在4小时以上,而有些科目每天作业时间都要超过2小时。如果每门课程的作业都如此,学生如何应对?即使只语数外三科每门作业要2小时,学生也不可能完成。其实这么多的学生抄袭作业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他们的课业负担的确过重了。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加上家长及老师的不间断督促,他们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

这便是我这次见习所见所感,也是这周我调查的收获,在当今新的教育体制下,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理论在短时期内根本无法与实际教学实践相一致,甚至会出现脱节的现象。我们只有期望教师的个人素养能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能越来越顺应实际教学。

三、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格式

(1)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2)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导言

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遍调查或是非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数据,如能用图表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结论

归纳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列出参考资料

2023年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四篇】

一、调查目的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那么,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组织方式与策略和对教育环境的认识水平怎样?

二、调查的对象、方法、步骤及时间

(一)对象:全园教师。

(二)调查方法:个别调查法。

(三)调查步骤: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调查的题目;

2、分别以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调查,同时,对我园教师19xx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三、结果分析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和%,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结果提示:为了使孩子能主动地学习,我们要改变以往以集体教育为主渠道的教育组织形式,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使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来认识事物;教师要因人施教,要给幼儿创造自由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起点、速度和水平学习知识。

对教育环境的认识调查显示,我园教师教育环境的认识不足,答题的正确率只为%。说明多年来,我们教师虽然也是本着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对教育环境进行了创设,但忽视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忽视幼儿要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忽视创设发挥教育作用的环境体系、忽视良好精神环境的创设。

百分比统计说明,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环境的认识差异不大,百分比分别为58%和%。

我园教师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前测情况比较中,答题的正确率差异不大,经统计检验,无显着差异。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总答题的正确率分别为55%和%,经统计检验,无显着差异。可见,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研究前测水平总的来说是均衡的。

四、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着性差异;

3、从19xx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五、措施

1、根据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

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同时要使教育目标需求化,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要从只注重教材和教师既定的目标与内容,转变为注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水平,并不断调整和生成新的教育目育目标相适应的内容,从而更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

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再次,教育的组织方式与策略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关键。作为教师,要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在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同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猜想并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物体相互作用,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识。只有幼儿真正愿意学的东西,才能真正学得好。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也就是说,教育创新一方面必须重视对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青年教师在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同时,要吸收好的经验。

3、加强教师教育科研水平,走出一条“科研育师求创新”的路子。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园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在学校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子课题的研究,可以班或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科研组织网络,形成科研制度,科研活动做到有内容、有重点、有专题发言、有共同研究、有共同提高,形成科研的规范管理,使教师的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05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