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分析大全优秀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52006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分析大全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分析大全【第一篇】

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业兴起于上个世纪末。经过十余年的培育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具有8个加工系列和5个成熟经营模式的新兴产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达到了422个。其中,有4个、43个和81个企业分别成为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整个行业固定资产总额达135亿元,从业人数达到了万人,加工的产品达10大类100余个品种,年加工能力超过了400万吨,产品在国内29个省市和国际20多个国家、地区的市场上销售,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销售额达到了448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仍达到200亿元。我市已进入到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大市的行列。

一、农产品加工业在稳定全市经济增长上拉力凸现。

从我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大数据上显示,农产品加工业稳增长促发展上凸显出了4大拉动作用。一是改变了全市的工业结构,成为工业中最具活力的行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仅在3年内就增加了100余个,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占到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25%。农产品加工业近三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80亿元,占到了全市整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9%。农产品加工业创出的产值由三年前的200多亿元增加到500多亿元,占到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增幅超过了工业平均增长水平的两倍。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中,农产品加工业的贡献率占到了30%以上。二是创造了税收,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一大来源。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属于低利润率行业,但它也给地方财政创出了可观的收入。据对xx县的宝龙饲料、福汇食品有限公司,xx市的金实集团、闾伊顺清真食品有限公司,xx市的达莲水产、锦州百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仁禾集团锦州富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xx县的富民牧业、辽锦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等9个企业调查,每个企业每年缴税额平均都在200万元以上。其中,像达莲、通亚、金实等企业年缴税额都在400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每年给地方财政带来的收入达亿元,占到了地方财政收入的10%,对地方财政增收的贡献率占到了30%以上。xx市每年地方财政收入大体在10亿元左右。其中10%来源于农产品加工业,在财政收入增长中,农产品加工业的贡献率占到了30%以上。三是带动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成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龙头。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促成了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方向上转变。在全市400余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粮、油、果、菜、畜、禽、奶、水产和林业等10大产业链,将全市80%左右的土地和农户吸引到了这些产业链上。在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下,培育出了多个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田大户,实现了农户与企业二次生产的对接,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百亿元以上。四是给农民创造出了就业岗位,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渠道。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除给农民带来百亿元的产品增收以外,给农民找到了一条就业的出路,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端起了新“饭碗”。据我们对全市百户企业调查,用工量少则200人,多则800多人,平均每户企业的就业岗位达300个。就业岗位的创造,给农民带来了增收。每位就业农民每年从企业中获得的收入大都在3-4万元左右,每户企业每年给当地农民提供的工资性收入少则在1200万元以上,多则超过了2000万元。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给农民提供的就业岗位达万个,占到了农民就业岗位的`10%,给农民带来的工资性收入超过了10亿元。

二、农产品加工业在我市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对百户企业调查中,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们发出一个共识,就是在我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空间较大。一是在上规模上空间较大。首先是农产品的资源量大,能给扩大加工业规模提供基础性保证。目前我市每年提供的农产品总量大约在1000万吨左右,加上周边地区的输入,每年可供加工的农产品总量可达到1500万吨以上。如此多的资源,可为上规模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是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加工能力有限。目前,尚无一家企业成为国家和省级规模的企业。在422家企业中,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20户。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多而小的状态亟需通过上规模去改变。再次是投资的潜力和投资的积极性较大。目前有些行业在调结构中开始转向农产品加工业,一些民间资本也开始流向农产品加工业,他们都对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抱有信心。正在投资扩建中的xx市闾阳镇闾伊顺这个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原是一个年屠宰、加工、销售1万头牛和10万只羊,年销售额为6800万元的中型加工企业。今年,这个企业新增投资4800万元,计划将肉羊的加工量由10万只扩大到70万只,企业扩大规模后,每年实现销售收入可达到12亿元。凌海富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以生姜种植、收购、储藏、销售为主的企业。在一期工程完成亿元投资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亿元,建起了80万平方米的恒温储藏库。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8亿元,企业利润可达5亿元,税可超过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二是在上档次上空间较大。目前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业大都为初加工产品,产品档次相对较低,实现的附加值较少。市场的需求开始由低端产品转向中高端,产品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量明显加大。特别是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提升产品档次的能力和条件。xx市的金实集团新上一个名为“道隐谷”的五谷粮健康食品加工项目,产品分为各种成份,各种口味,各种包装,适应各种人群消费等,产品销售价格比普通加工产品提高了3-5倍,并得到市场认可。xx县的五味福食品加工将不同豆制品和普通鲜蛋加工成风味特色的中高端产品,产品在全国大型超市上架销售,销售额实现了翻番。三是在市场开发上空间较大。我市的地方特色产品,特别是地理标志性产品,诸如花生、葡萄、杂粮、水产品等,在全国闻名,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强。我市有一批品牌产品,诸如五峰米业、百通食品、达莲水产、常兴葡萄等闯出了市场,产品销量逐年递增,消费需求明显增加。据20家具有品牌产品的企业反映,品牌产品的市场销量每年的增幅都在10-20%左右,每年都有一批新市场接受这些产品。除产品上具有开拓市场的能力外,我市的物流条件得天独厚,依托国家区域性节点物流城市这一区位优势,可将加工的产品输往全国各地。

对于上述这三大空间的利用,我们进行了模拟测算,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可扩大一倍,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可实现翻番。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分析大全【第二篇】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调研组  。

省 文 化 厅  。

为落实《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2010)》,科学谋划“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省文化厅组成联合调研组,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分别对武汉、黄石、鄂州、黄冈、襄樊、荆门、荆州、宜昌等市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学习考察了湖南省长沙、岳阳两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将省内调研及省外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九十年代以来,武汉等八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文化消费日趋活跃,八市的文化产业成长迅速,产业群体不断扩大,对经济发展贡献逐年上升,发展势头良好,已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同时,在迅猛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将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一)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产业发展意识滞后。

调研中,这个问题的反映比较普遍。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有些地方主要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对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是公益事业、是包袱上,对文化产业发展少重视、少关心、少支持;其二是文化系统内部发展意识滞后,认为文化是事业,靠政府、靠财政的思想尚未从根本上转变,有的单位拥有几百万的固定资产,还埋怨政府投入少,而不是利用现有资源,想方设法创造价值,丧失了很多机遇,还有的认为文化产业是小打小闹,找几个小钱养几个人,成不了大气候。

2、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不够。

各地现有文化产业普遍规模较小,占当地经济总量比重偏低,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这些现象与文化资源整合不够、经营分散直接相关。现有文化资源分散在文化文物、旅游、园林、宗教等数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对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十分不利。

3、投融资渠道单一。

长期以来,文化事业主要由财政供养,其发展主要靠政府投入。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单一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大部分的文化企业单位属国有性质,民营或私人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外资或合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

4、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

一方面是有的地方依然存在政府大包大揽的宏观管理体制,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改革;另一方面,一些已经进行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地方,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改革不到位,体制依然不活,文化产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尚未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距离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5、政策扶持落实不够。

这是调研中反映最为强烈的一个问题。大家普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如1996年出台的《国务院扶持文化产业若干政策》,因为种种原因,时至今日仍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此外,地方性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尚未制定,如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部门管理费用减免政策等,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或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政策也没出台,这些都直接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佳,不利于发挥各方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6、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调研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文化系统内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滞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也难以在系统内安家落户,各地普遍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开拓文化市场的人才。

(二)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探索。

此次调研,在了解掌握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尽管发展文化产业遇到了很多困难,外部环境尚不宽松,但广大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懈气、不气馁,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大胆创新,放手实践,各地就发展文化产业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对我们下一步深入研究制定全省宏观指导政策及具体扶持政策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工作思路。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省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已经先行启动文化产业规划,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武汉市于2005年正式公布《武汉市文化发展规划》,确立了武汉市2004-2010年文化发展目标,明确了这期间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遵循“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规范管理”的发展原则,同时各城区以此为主线,分别拿出体现各自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全市已初步形成由点带面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宜昌市也制订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其他各地也都在文化事业规划中加重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笔墨,相应增加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措施,这些措施,对各地下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加大转制力度,深化体制改革。

针对文化体制改革滞后的现状,谷城县文化局于2000年、2003年对改革内部运行机制进行了两次有益的尝试。一是改革用人制度,将县直文化系统44%的人员从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兴办实体,从事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同时实行“用人五制”,即全员聘任制、人员进出灵活制、竞争上岗机制、严格的考核机制以及末位淘汰制;二是改革分配制度,打破档案工作制,工资与岗位、效益挂钩,拉开工资档次。通过实行这种以岗定责、以责定酬、竞争上岗的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目前,全县文化系统债务由改革之初的800万元降到不足130万元,文化产业形成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项目,年创利润150万元,是财政拨款的倍,走出了一条县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

3、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本营运。

文化系统由于历史原因,多占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较大升值潜力的固定资产。如何盘活这些存量资产?武汉市江汉区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他们认为关键是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开发,通过对自身资源进行再组合、再投入、再产出,为产业发展夯实物质基础。他们抓住城市改造和开发机遇,将处于城市中心地段的用地使用权转让,同时购买具有升值潜力的土地储备,并成立营运实体,统一经营国有固定资产,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直接带动了区内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4、强化项目载体,推动招商引资。

要解决长期存在的文化企业规模小、发展缓慢的问题,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招商引资。襄樊市就十分重视以加强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带动了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一是重视项目资源开发,项目数量较多,2004年仅文物旅游类就组织了11个建设项目;二是项目实施形式灵活务实,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可采用合资、独资、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三是拓宽项目领域,将优秀文艺作品、文化基础设施做成项目推介;四是大胆创新,首次尝试引入市场机制,将优秀剧目的冠名权、演出权包装为项目进行招商。2005年上半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4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达820万元。

5、突出资源特色,培育精品名牌。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发展特色经济,培育精品名牌,发展文化产业也是如此。黄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比较重视突出自身资源优势,努力塑造地方文化品牌。黄石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以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为代表的青铜文化,由此黄石文化发展在思路上不搞“你有我也要有”的赶超战略,而是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竞争战略,突出资源优势,重点抓住青铜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形成独具黄石特色的青铜文化旅游业、工艺制造业、博物展览业、演艺业等文化产业。

1、湖南文化产业对湖南经济增长贡献逐步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湖南经济的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有的产业功能已初步显现。以长沙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长沙的文化产业保持了年均15%的高速增长。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实力较强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其中产值过10000万元的企业58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28家,过亿元的企业12家,过10亿元的企业2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万人。

2、主体产业发展较快。

当前,湖南已初步形成了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娱乐四大主体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企业群体,形成了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电影湘军”、“文艺湘军”,成为湖南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2004年湖南全省4家文化产业集团总产值达到120亿元,过10亿元的企业2家、过亿元的12家。湖南出版集团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实现利润亿元,资产总值达52亿元。湖南广电集团总资产达68亿元,2004年媒体广告收入亿元。

湖南新闻出版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在全国确立了“出版湘军”的形象,享有“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美誊。

广电业发展迅速。1993年来,湖南省广电局在全国同行业中较早提出和实践“大广播、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的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节目生产能力、经营创收、固定资产等3个方面实现了“超十倍”的跨越式发展。产业实力的增强,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不断扩大。湖南卫视已覆盖全国27个省会城市,在全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中拥有9000多万用户,覆盖人口亿,赢得了电视湘军的美称。其控股的电广传媒公司上市,到2000年又增发5300万新股,募集资金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湖南广电行业的产业化进程。

旅游业成绩令人瞩目。湖南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湖南旅游业发展迅速。“九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万人次,比“八五”期间增长%,年均增长18%。“九五”期间累计旅游创汇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353%,年均增长%,高出全国同期年均增长率%。“九五”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增长20%。20002年全省旅游业收入246亿元,占全省gdp的%。

文化娱乐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以湖南大剧院、田汉大剧院为龙头的演出市场持续火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长沙已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全国四个重点演出城市。长沙的歌厅演出盛极一时,独一无二的长沙歌厅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同行的极大关注,2000年上半年,文化部首次在长沙召开了全国娱乐节目交流会。

3、产业和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基础设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投入下,湖南已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体系。近五年来,湖南文化产业投资额近300亿元。广电系统在广电中心一带2300亩土地上进行了七大建设,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金鹰文化城。新闻出版系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湖南新闻出版大厦、湖南图书城、湖南电子出版大厦、湖南新闻大厦、长沙晚报报业中心。印刷业购置了目前最先进的激光照排、高速彩印及全自动书刊无线胶装联动线等最先进设备。信息网络建设也有卓有成效。投资5亿元、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目前,湖南全省县以上图书馆有116所,藏书1300多万册,其中有95个上等级图书馆,数量居全国第一,包括一级馆13个,二级馆47个,三级馆35个。湖南还创办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娱乐业方面,湖南大剧院、田汉大剧院、长沙电影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以全国第六届城运全为契机,一大批气势宏伟,造型新颖,设备先进的运动场馆和先进设施投入使用,为湖南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设施建设也有相当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宾馆、餐饮、礼品、广告、会展、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湖南特别在省会长沙取得了众所公认的成绩,为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第六届城运会在湖南举办,金鹰电视艺术节落户长沙,全国农博会、糖酒交易会顺利召开,说明了湖南特别是长沙外部环境和基础建设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硬件保证。

1、大力发展歌厅文化。

湖南歌厅文化很火爆,其经验:一是湖南人喜欢热闹,消费观念超前。近几年培养了一批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演员、歌星、笑星;二是文化企业找到了一个好的艺术形式。在以湖南文化为底蕴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将放松和文化消费相结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文化形式。湖南的文化现象是后现代娱乐文化的反映,后现代娱乐文化的特点是由去中心化、边缘化、等级化向平面化发展,讲究演员和观众的互动关系,融为一体。综艺性没有明确主题,开心放松心情是主要内容。演出融入了现代流行元素,形成了流行文化和湖南地方文化相结合的大众娱乐形式。三是企业找到了好的经营模式。按照市场规律利用国有资产搞短平快,激活了国有资源;四是政府引导,以繁荣为主,引导规范,弘扬先进的,提倡健康有益的,规范落后的,坚决反对有害的。

2、用全新思路发展文化产业。

岳阳市文化局提出了“勇气比什么都重要”的。

口号。

凭着一股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勇气自2002年10月开发了第一个文化产业项目汇泽文化广场安置就业人员1400多人上交利润810万元上缴税收870万元。岳阳市文化产业是在极度困境中艰难起步的到2000年市直文化部门负债5000多万元市直800多名职工有400多人下岗。他们在深思20多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何不度“文化关”严峻的现实逼着他们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杀出一条生路。文化突围首先是观念突破他们在市直单位进行了全员竞争上岗还向社会招聘了50多名开发经营人才。其次是勇于用坚忍不拔的意志攻坚克难。作为弱势群体的地市文化部门在实施较大规模产业开发的起步阶段其难度超乎想象。汇泽文化广场建设先后拆迁了18万平方米的建筑拆迁补偿资金高达亿元他们还度过了建设资金难关。第三是勇于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他们在汇泽文化广场的产业经营中坚持由市场来定位由竞争来选择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打造文化一流品牌抢占市场经济的制高点。第四是勇于从战略全局谋求更大发展。目前他们启动开发的5个大项目都是从大处着眼靠创意出奇得到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

3、加强人才环境建设。

近年来,湖南在文化领域积极稳妥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制度改革,在构建一整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力、充满竞争意识的人才环境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用人制度方面,普遍实行聘用制。在培养人才方面,在近20万文化从业人员中,中级职称以上就达4万人,占23%。湖南建立了有力的人才集聚机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经纪人、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充实了湖南的文化产业队伍。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运用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引进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实行重奖。在分配制度上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设立了“论功行赏、分锅吃饭、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利益分配机制。

三、几点思考。

1、强化产业意识,营造环境。

必须按照文化的属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进一步提高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从业者和全社会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要制定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立法,使文化产业有法可依。要加强政策扶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创新体制,强化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进一步理顺行政主管部门与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关系,推进文化事业型体制向产业型体制的根本转变。

3、整合资源,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采取市场选择、政府推动的办法,彻底打破地域分割和部门围墙,建立全省统一的市场。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以及文化产业自身的兼并和重组、资本运作等方法,使强者更强,在全省范围内组建一批跨地区的、一业为主,兼营相关产业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

调研组成员:王元谋陈 周 刘月明。

闵运时 邓 锋  赵 晗。

执  笔:邓 锋  赵 晗。

二oo五年八月十日。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分析大全【第三篇】

摘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都表明,健全各项机制是外在因素,不断优化结构是内在动力,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切实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健全机制;优化结构。

党的十七大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经历磨难却生生不息的根基所在,在强化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发挥着广泛而基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必须努力健全体制机制、优化内部结构,不断加快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化。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从“进口”到“内销”已是好几年的事情了,它对于我国文化行业的触动可谓不温不火。当然,没能将其“点燃”的原因不完全在于我们抗敏能力。其实大家都预见到了这一趋势,包括文艺界也时不时声称“走产业化的道路”。但我们仍缺少明确的路标,一方面是受制于国内尚未成熟的总体文化产业模式,一方面是受制于存在一定偏差的广大文化工作者行为认知能力。在文艺界兢兢业业于艺术本身的同时,往往缺乏对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国内市场等更为深刻的关注,这无疑是“瞎子走夜路”。

所谓“产业化”,可以理解为政府根据“文学艺术”的生产属性而推行的一种公共政策、政策过程及其结果。这种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构建能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与文化艺术发展内在规律相适应、与不同类别属性的多元文化相交流的文化产业体制。萌芽于20世纪中叶美国的文化产业理念,挟新的国际政治经济之势席卷而来,被喻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在这一前景的“利诱”下,我国各级各类文化工作者如何借文化产业崛起之机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无疑是一项攻坚课题,也是同世界文化进行全面接轨的一个先决条件。

应该承认,近些年来,一些大剧院、文艺团体、艺术院校同市场走得很近,在市场化方面也做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一些民族文化机构和文化工作者无形中将产业化模糊于市场化、市场化模糊成货币化,这无疑是剑走偏锋,为铜臭气加冕,贻害无穷。这种行为导致两种现象,要么是民族文化失去了民族属性,群众失去了亲切感、归属感,最终丧失了观众,成为老百姓所说的“看不懂”的“文化”;要么是民族文化失去了文化属性,成为货币的奴隶,什么赚钱做什么,成为了老百姓经常说的“变了味”的“文化”。这两种现象导致的共同后果是群众反感“民族文化产业化”,认为产业化就是抛弃民众的文化需求,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更加艰巨。

笔者认为,“民族文化产业化”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活性机制。它对于中国整个文化事业要起推动、优化、振兴的作用,对文艺界普遍存在的依附政府、疏忽市场、忽视竞争等种.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各种非产业特征进行彻底改造。最终使民族文化产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能活下来,而且活得有声有色,有尊严。

文化的产业化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多方面要素的共同努力。在多方面要素的作用过程中,必须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建立和健全高效、稳妥的体制机制。

(1)加快建立政府引导监管、文化机构主导、群众主体、市场评价的文化产业发展体机制。

民族文化产业化牵涉到政府、文化机构、群众和市场四个要素。应该说,四个要素各自承担了其职责:

政府的职责是引导与监管。引导包括法律引导和政策引导。引导就是扶持。要明确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度,引导社会按照健康有序、生动活泼的要求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化。监管应该是对法律的监管,而不是包办。针对政府对文化机构管得过死的问题,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已经逐步开始放权,积极把文化机构推向市场的同时健全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责任,努力做到收放自如。

文化机构主导就是要承认各类文化团体和文化工作者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途径承认他们的劳动价值和艺术价值。当前,文化机构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应着力推进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行业规范;二是筹措发展基金。有关行业规范的建设,既是规范文化产业正当经营又是保护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措施,旨在达成一种共识、形成一种秩序,在艺术行业保护的同时也能起到自律的作用。行业规范的建设可以由中直院团、地方院团院校、理论科研机构、民办私立团校、群文单位、艺术用品企业共同来做,行业之间统合、监督、维护、评判。发展基金是体现文化行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等特征而采取的互动、互助的一种有效形式。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大型企业、投资公司、证券市场等共同努力,筹措发展基金,助力文化繁荣。

群众主体,就是要坚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为了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市场评价,就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结果要靠市场来评价。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加强艺术作品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我国加入wto前后,按照trips的要求,修订了专利法、著作法和商标法,因为否则就会导致其他成员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指责乃至贸易制裁;所以我国加入wto之后在无法在国际范围内达成类似“国际技术转让行为守则”之类的国际协议的情况下,加快制定本国的反垄断法,对包括知识产权协议在内的各种限制竞争的协议等进行反垄断法审查,以制止各种限制竞争行为,无论对于维护本国的市场竞争秩序,还是对于维护本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来说,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国际技术转让领域,不管是通过完善现有的技术出口管理条例,还是制定专门的技术转让反垄断法规,或者纳入统一的反垄断法,都需要我们在trips协议的基础上加以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立法。而且,我们通过行使trips协议第8条第2款和第40条留给成员的反垄断法自由创制权,制定出一个完善的国内反垄断法政策,才能在今后谈判有关国际条约的时候更胸有成竹,更具有影响力,从而达成一个更为有利我国的国际条约。

(3)加快建立艺术人才保障机制。

当前,各类人才的供给与需求矛盾尖锐,人才供给的短缺的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

人才问题是各行各业都在讨论的热点,但许多情况下是“叶公好龙”。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产业化关键。以往我们总说各类艺术人才的培养使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企业管理等都是艺术人才发挥作用的空间。可有的院校毕业生只到国有事业单位认为端铁饭碗,观念要更新,国际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主要特征,大规模地扩大对内外对外开放的范围、层次和力度是国内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素,民族文化优势和人才优势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提供更多的海外资金和潜在的海外市场,有创意的大型文化产业那才是真正的铁饭碗。

(4)改革完善艺术经费供给机制。

优化结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文化产业在发展初期,就必须把结构的优化作为一个重大命题认真抓紧抓好。文化产业自身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急剧变化,在产销观念、专业设置上没能与国际接轨,即使有的专业改了名称,也很少有实质性的变化。比如,当前部分文艺院团的改革都是冲着一时之需来的,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没有系统的、有效的、长期的改革方案,因而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艺术院团发展问题。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满足市场需求和引导市场消费是有机统一的。当前,在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要把握住三个方面:一是切实把握市场发展状况,下决心、下功夫补足市场调研这一课。调研不能瞎子过河,必须要把自己当作普通群众的一员才可能真正了解市场需求。我们习惯了蒙着干、撞大运,自己把自己当万油金。一旦融入全球市场,水深莫测,“鱼”自然不那么容易捞了。当前文化消费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是制定文化产业各项规划的基本依据。我们对市场越是了解,规划的科学性就越高。二是通过体现艺术人才价值的真正“创意”,把群众的潜在需求调动起来,把市场经济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点找到找准。三是选择“事业”加“产业”的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有些东西既不见经济效益,也不见一时的社会效益。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来说,文化资本表现为文化资源累积的厚度和文化资源开发的能力。文化资本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在我国,不乏成功的文化企业。比如,坐落在深圳是沙头角海滨明斯克航母世界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以航空母体为主体的军事主题公园,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及“广东军事科普基地”。明斯克航母世界由深圳市“明斯克”号为主体兴建而成,集旅游观光、科普教育、国防教育于一体,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又比如占地48万平方米、毗邻“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的深圳世界之窗,是香港中旅集团在深圳华侨城创建的一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可容纳游客万余人。将世界民俗风情、民间歌舞表演汇集一园,再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其创意对改革开放中的国人来说具有吸引力。再如作为中国第一家文化上市公司的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23家子公司,业务涉及旅游观光、广播电视传播、媒体广告、实业投资等行业,确定了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媒体为发展方向的战略框架,其经营管理模式颇具借鉴意义。这些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只要适合市场需求和人民需要,只要充分发挥文化工作者的智慧,只要运用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经营管理方式,民族文化产业化的就完全可以实现。

上个世纪末文化产业在许多国家已经从国家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中心。比如,英国文化产业的年总产值将近600亿英镑;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其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航空航天等少数行业。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在短时间内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加快民族文化产业,不仅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效益。市场导向机制的残酷一面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这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道路。民族文化只有走入市场,才能走向世界,才能走向未来。我们要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工作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融入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

参考文献。

[1]邓显超.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3).

[2]奚建华.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2).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分析大全【第四篇】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经济转型和消费需求变化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第三产业。文化部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里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范围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文化产业具有能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的特点,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文化繁荣,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兴起后,迅速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在我国,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最近,我市首次召开文化产业专题会议,进一步强调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我区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发展面临土地紧缺、环境不堪重负的“瓶颈”制约。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增长,着眼长远发展的历史性选择;也是加强我区文化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区政协为此组织专题调研,通过视察、座谈、走访等形式,全面地调查了解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广泛听取文化企业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有关情况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涌现了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力强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逐步壮大,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若干门类的比较优势。至今为止,列入区级文化部门统计范围的文化经营单位有600余家。其中,文化旅游等行业发展规模和经济总量居于国内前列。

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华侨城集团在全国率先开创了“文化旅游”这一生产方式,先后培育了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欢乐谷等集娱乐性、参与性和高科技于一体的主题公园,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去年止,华侨城集团公司的文化产业总资产达52亿元,从业人数5千人。华侨城集团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我区还相继开发了大xx历史人文旅游和古迹旅游新项目。各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文化旅游品牌逐渐打响,我区已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基地。,全区共接待游客1088万人,年收入达亿元。文化旅游成了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网络文化业方兴未艾。近年,依托区内高新技术和设计人才聚集优势,动漫及网络游戏、创意设计等新兴门类迅速发展。我区集聚了全市60%的动漫企业,从事动漫和网络游戏的加工队伍近万人,在科技园、深职院附近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群。动漫游戏加工制作能力和原创能力不断增强,一批动漫游戏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创造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的代表作品,环球数码创作的《魔比斯环》曾获得今年金鸡奖提名奖。网络游戏知名网站腾讯qq,成立仅七年时间,其市场份额即雄踞全国休闲游戏市场首位,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艺术培训门类齐全。据初步统计,全区有艺术培训机构1000多家,艺术教师近3千人,涉及声乐、器乐、绘画、雕刻等各个门类。随着居民生活水准的逐步提高,艺术培训市场不断扩张。现有60%在校中小学生参加了课外的艺术培训。接受艺术教育逐渐成为居民的生活时尚。蛇口的钢琴人均拥有量已超过以钢琴岛著名的鼓浪屿。

文化娱乐业日渐繁荣。随着我区文化设施建设的逐年加强,大量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到大众娱乐行业,兴建了一批歌舞娱乐、健身休闲场所。特别是近年来,经过对文化娱乐市场的不断规范,娱乐市场逐步走向健康发展轨道,全区现有影剧院9家,歌舞娱乐厅41家,“明华”、“金都”等自助式卡拉ok品牌迅速成形。蛇口洒巴风情街每日吸引数千人次,成为远近闻名的富有特色的娱乐休闲场所。

图书报刊业稳步发展。全区现有印刷企业106家,“三印”(打印、复印、影印)97家,复制印刷3家。其中大公印刷、中轻包装、利丰雅高等企业工艺先进,设备精良,成为同行业的骨干企业。国内最大的印刷企业雅昌公司新近入驻我区,将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零售业稳步发展,全区还有64家零售书店,均分布在各大成熟社区和人群集中地,社区书店建设格局初步形成。中国营业面积最大的xx书城成为销售、展示、交流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也是我区标志性的文化景观。蛇口消息报已成为全国公开发行富有社区特色的出版物。

此外,我区还有音像制品店25家,网吧54家,画店画廊4家,零星分散,不成气候。商业演出、图书出版、影视制作、艺术品交易拍卖等行业基础十分薄弱,对文化产业的贡献和影响微乎其微。

我区文化产业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培育的初级阶段。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一)文化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全区文化行业除文化旅游一枝独秀外,其他产业规模明显偏小。大多数文化企业为中小型企业,不少文化企业还处于“单兵作战”、“游击作战”阶段,多数动漫企业是游离在产业边缘的小企业或个人工作室。一些文化经纪人和文化策展人大多以个体形式出现。具有较强的市场扩张能力和产业关联度,能走上自我良性发展道路的龙头企业偏少。文化产业资源分散,集约化程度较低,规模效益较差,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和对gdp贡献体现不够,无法与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等相提并论。

(二)缺风险资金,企业成长受到限制。文化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产业,需有大量资金投入,才能提高产业的生产能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但目前多数文化单位面临资金不足的困难。部分文化事业单位走向企业管理和自收自支,失去原来的资金渠道,缺乏产业化初期资金。大部分文化企业是中小民营文化企业,自身积累非常有限。部分行业在利用外资方面受到政策限制,而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由于缺乏资本支持,不少文化企业无力抗击创业初期所固有的风险,市场潜力得不到挖掘,企业成活率不高。以动漫界为例,每年约有77%的动画脚本和35%的游戏产品中途夭折,大量得不到有效帮助和支持的原创产品失去成长机会。

(三)缺创意设计人才,品牌难以打响。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内涵,具有高文化、高科技含量的智能产业、内容产业,企业生存和成长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创意人才。但现有从事文化产业人员多是传统意义的文化人才,或是一般的技术人才,其知识结构和创造能力远远无法满足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不少印刷企业还沿袭着“师带徒”的传统授技方式,缺少具有现代印刷技术水准的it人才。动漫界人才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大量人员集中从事模仿加工,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体欠缺,尤其缺少有创意的编剧、导演、策划人才。目前多数文化企业以低端的文化加工制造为主营业务,高技术含量、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多。在动漫游戏行业里,仅有%的企业具有原创开发能力,整个行业在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原创产品方面还相当薄弱,无力创造自主品牌。文化品牌屈指可数,有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化产品不多。

(四)文化消费市场不活跃。据统计,今年1至8月份,我区常住居民平均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比例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远低于20%的国际标准。多年来,我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出版发行市场一直较为低迷,市场发育不全,盈利空间狭小。其中,除了居民文化消费意识较为淡薄外,整体文化消费能力不足也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区80%以上的居民是外来务工人员,特殊的人口素质和消费水平,使得文化消费市场活力不足,对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大。

(五)文化市场环境建设有待加强。近年来,经过不断整顿规范,全区文化市场环境有了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配套政策滞后。比如对艺术器材的经销资质规定不明,对培训教师经销艺术器材的不规范行为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部分酒吧兼营卡拉“ok”,却无法按歌舞娱乐业的有关规定管理,市场管理存在“真空”。二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不正当竞争得不到有效遏制。一些艺术培训机构未经注册登记,部分印刷企业无证经营。同业之间恶性竞争损害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屡禁不绝,严重冲击了正版市场,扼杀了原创精神。在全市颇有影响力的博恩凯音像公司看好xx的文化消费潜力,但经受不起销售盗版音像制品的“游商”之害,拟撤资改投其他地区。

三、对培育和发展我区文化产业的建议。

当前,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强势推进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即将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我区发展文化产业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前景和潜力不难预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具体建议如下:

(一)成立xx区文化发展专家委员会,加快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仅靠文化部门一方之力难有大作为。建议成立文化发展专家委员会,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发展方向,制订发展规划。根据我区实际,依据市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尽早出台xx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措施。选取重点发展产业,优化巩固现有的强势行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对拟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像当年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一样,实行强有力的扶持和帮助。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培育一批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是推动文化产业化的主体因素,企业强则产业兴。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一是积极培育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通过积极的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帮助已有一定基础的文化企业提升核心产品和核心专长,促进企业扩张成长。二是鼓励、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加快发展。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中小创意企业进行启动扶持和项目补助,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三是利用文化体制改革之机,对可营业性文化场馆,在保证性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以委托经营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四是吸引知名传媒企业、出版企业在我区设立发行总部或分销中心。

(三)适应产业发展特点,支持动漫游戏产业做强做大。动漫产业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许多国家都把动漫游戏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扶持。我区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原创产品严重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动漫游戏产业有特殊的'发展规律,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针对性地采取扶持措施。重点支持原创产业发展,对原创作品采取适当的财税政策,对出口的原创作品实行项目补贴。帮助动漫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定期举办动漫艺术节,打造对外交流平台;对动漫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会展,给予经费补贴。考虑到动漫企业不宜扎堆,不宜为邻的特殊性,建议按照“政府投资、归口管理、提供服务”的模式,建设动漫游戏产业园,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出版平台、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孵化器”等配套服务。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培育文化市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对形成产业群落,营造产业氛围往往能起到较好效果,戛纳的电影、法兰克福的图书出版就是很好的例证。我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可根据城市规划布局,选择适当之处,开辟兴建文化专业市场。比如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集中兴建“书店一条街”或“书画一条街”,逐步形成关联度较高、市场扩张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建议把拟建的艺术博览馆改成主题单一的专业馆,既体现地方特色,又避免文化设施的重复建设。

(五)发挥高等教育基地优势,大力开展人才培训。文化人才是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又恰是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更加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各种层次、各种渠道,大力培养高水平文化人才。xx大学设有艺术学院和动漫专业,深职院已成立动画学院,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均有较强的教学实力。这些教育单位也希望在培养文化人才,服务辖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充分发挥这一区位优势,利用现有街道文化设施资源,聘请专业教师,面向社会,开设有关新兴学科,培养和储备一支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委托、定向培养等渠道,输送一批优秀文化人才进行学习深造,提高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

(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当前,我区文化市场侵权盗版现象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既造成税收偷逃,也影响了文化产品和服务销售的健康提升。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大整治文化市场力度,坚决果断地打击违法文化经营活动。加强行政执法能力,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违法行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创新工作方式,建立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根据文化市场不同门类、不同时期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部署专项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普及宣传,培养全社会自觉抵制盗版产品的责任意识,特别是要增强文化企业知识产权的自保意识。

(七)努力建设“文化xx”,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展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繁荣的文化事业将催生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兴盛。在一些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非营利性文化同样得到政府重视。建区以来,我区文化事业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总体说来,文化设施不尽完善,居民文化生活较为贫乏,“文化xx”品牌尚未形成。要大力创办各类品牌性群众文化活动项目,支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整合区内文化资源,创办有影响的不同主题的文化节。切实抓好文化资源的收集、利用和保护。通过授予冠名权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事业经营。大力发展文化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为文化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分析大全【第五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分析大全优秀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化产业是一个城市实力与魅力的体现,它不仅关系到文化建设,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0月份,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到相关部门和企业,就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我区以xx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为依托,积极引领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全区文化产业已开始起步。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全区有文化产业项目12个,投资127494万元,同比增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562万元的%。全区经营性文化产业企业已达13家,个体户391家,从业人员1800多人。初步形成了由娱乐业、演出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旅游会展业、文化传媒、健身休闲等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

不断推进高端商贸与国际化接轨,引进电商体验等潮流产业,在银泰城、香港新世界、万达广场等大型商贸综合体打造名店、名品街区。

(三)文化产业发展氛围渐浓。注重发掘我区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景观打造相结合,与旧城旧村改造、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着力推进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越来越浓厚。

近年来,我区文化产业随着xx会举办及一些文化设施的集中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与发达地区、周边县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规模偏小、缺乏亮点、对财政贡献率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文化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文化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的共识已初步形成,政府也已把发展文化产业摆上议事日程,但全区上下对这一产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产业意识不强,尚未将文化产业上升到战略地位来抓,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观念亟待加强。文化产业规模偏小、总量偏低。近年来,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较多地处在自发性状态,门类不齐全,主体“小、弱、散”,经营单位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全区缺少上规模、上档次、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的文化企业和产业项目,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比较薄弱。

在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没形成完整、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如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比较完美,但整体运营效果不明显,与预期目标距离较大。由于与南湖管委会属地划分不清,造成文化项目在招标、投资、建设的过程中,责权不清,多部门交叉管理,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短缺。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一支既懂专业、又善经营的人才队伍。目前我区高层次、专业型文化人才较少,精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更为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全区文化企业规模参差不齐,整个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和完善的产业链,文化产品附加值和文化服务水平不高。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将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政府要因势利导,通过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支持、生产上扶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此建议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文化产业发展意识

要进一步处理好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要结合区位优势,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支撑点上,加强对文化产业规划和重要产业项目的指导和协调,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性投入。要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招好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理念,对有意落户我区的产业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论证,确保储备一批朝阳项目,落地一批优质项目。

(二)科学规划,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

建议政府抓紧做好“后xx”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以南湖区域为中心,积极培育文化旅游、现代传媒、影视服务、数字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进一步搞好文化产业园区的谋划建设,完善基础配套,充分发挥基地集聚功能,引进一批文化企业或产业总部,使我区的文化产业从各自独立发展向产业集群带动发展转变,从低水平发展向高水平发展转变。

(三)政策引导,鼓励多元投入和融合对接

政府要以降低文化产业类企业注册资本门槛、简化审批手续等方式,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建设。要实行项目跟踪监督制度,对批准建设的文化产业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同时,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较大潜力的民营文化企业,积极引进、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要加强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借鉴xx大剧院的经营模式,积极探索社会办文化的形式和渠道,为市民引入更多高质量、多元化的文艺演出、艺术展览、休闲娱乐等服务,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融合,更好地满足市民文化消费需求。

(四)注重人才,建设高素质文化产业队伍

不断强化政府文化产业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我区高校资源优势,加强与院校文化培训机构的合作,多渠道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结合我区文化产业特点,加强与高校、学术界、产业界的定期联系,引进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和环境的专业高端人才,建立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用人机制,营造人尽其用的和谐环境,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充足的人力资源。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分析大全【第六篇】

xx政办:

一、公司基本情景。

县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2月,以“务实、创新、诚信”为经营理念,以弘扬民族文化,把美和爱撒向人间为己任。公司位于县镇东村,注册资金50万元,现有职工100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公司是集设计、生产、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制企业,不仅仅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的工美设计大师,同时还拥有百余名专业技术骨干,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项目资料。

县有限公司年产12万件形态各异艺生产线项目,拟征地30亩,建设坊展厅600平米、办公楼1000平米、厂房3000平米、烘干室2个共1200平米、气化窑10个、传统窑4个600立方、仓库20xx平米。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大旅客供给一个集休闲、观赏、收藏于一体的高品位专业文化艺术品,古研发基地建设项目的提出恰逢其时。该项日规划合理,异常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进取的作用。

目前,公司已征地30亩,各项手续己办结,工程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实施中。

四、产业优势。

县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艺、挂件、摆件瓶等。产品选用特殊黄河澄泥为原料,整个生产过程全部为手工工艺,经过选料、淋泥、拉型、绘画、雕刻、磨光、凉干、烘干、焙烧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而成。其造型美观,质地细腻,纹理清晰,线条流畅,是集雕刻、绘画为一体的收藏、馈赠佳品。

艺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兼超前意识的综合艺术,它风格多样,资料和形式也各有不一样。它具有实用性、精神性和生活属性。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艺热的兴起,人们的审美意识也越来越强,不仅仅衣食住行各领域渗透着现代设计思想,挂件装饰业的兴起发展也不例外。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瓷挂件产生了,并且在市场上已崭露头角,其色彩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赢得了消费者的关注与青睐。

目前艺与国际领域正呈现出一派活跃而繁荣的景象。艺挂件发展到今日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更成为一种艺术欣赏。随着人类生活的改善,以及宗教、风俗习惯的影响,人们在艺挂件的造型与表面的修饰上,增加了许多使用功能以外的装饰处理,于是艺挂件除了实用的功能外,更表现出美观与抚慰精神的装饰作用,艺挂件工艺也就在这人类的生活与精神需求中丰富起来。新一代的艺家思路敏捷,表现手法奇妙多样,视野开阔。艺家的精神与文化内涵对瓷挂件艺术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新的文化融入新的追求,每一件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必定具备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发展前景好,员工队伍年轻,生产无污染,无噪音,产品附加值高,是家庭装饰装修的精品之一。融造型、雕刻、绘画、书法四门艺术于一体,既有新奇别致的优美造型,又有阴阳交错变化万千的神奇雕工;既传承古纯朴自然之美,又开创现代艺浪漫新潮之风。不仅仅为装点家居增添光彩,更是生活格调、身份地位的象征。欣赏,就是欣赏自然,欣赏生活,欣赏历史,欣赏文化。她们给客户带来的不仅仅是享受和愉悦,还有深深的感悟和思考。

项目建成后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艺文化的传播,做大做强县文化产业,拉动县文化产业增长点,都将起着重要的贡献,并可安排下岗职工,社会青年在就业,为社会稳定起着进取的推动作用,对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起着促进作用。

五、项目实施计划。

县有限公司年产12万件形态各异艺生产线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前期工作及建设期为1年,第1个月,编制及上报可研、可研报告批复阶段;第2个月,初步设计及审批阶、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阶段;第3个月,建设招标阶段;第4—12个月,土建施工、竣工验收阶段。

六、资金来源。

县有限公司年产12万件形态各异艺生产线项目预计总投资1270万元,占地30亩,企业自筹1170万元,申请专项资金100万元。

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该项日投入运营后,年销售收入1920万元,生产期内平均息税前利润总额587。82万元,所得税平均每年158。83万元,年平均净利润434。26万元。并可增加学生、社会青年、下岗职工100个就业职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确保企业健康、稳定、迅速发展。同时,对做大做强我市文化产业,拉动我市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点,起到进取的示范带头作用。

为此,特向省文政办申请专项补助资金,对我公司建设年产12万件形态各异艺生产线项目给予扶持。

特此申请。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分析大全【第七篇】

赴德国留学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

首先,留学德国的前景广阔。自2003年起,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教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德国大中型企业都非常看重中国市场,精通中德两国语言并有德国留学经历的学生尤其受欢迎。

其次,德国的教育水平很高。德国的大学没有官方排名。无论是综合类大学还是应用科技类大学,都有政府的资助,教学投入和师资力量相当,各大公立大学在教学科研水平上不会存在太大的差距。在专业选择方面,德国的.热门专业有机械制造类专业、汽车设计、化学工程等。此外,德国的艺术、声乐类专业教育也非常高质。

更为吸引留学生的是,德国公立大学全部免学费,就连杂费(德国称之为注册费)也很少,通常每学期100欧元左右(约合1000元人民币)。虽然从2004年起不少德国大学开始征收超学期学费,但主要是针对长期留在校园里不肯毕业的学生,而中国学生基本上可以在规定学制内(通常为12-13个学期)完成学业,因此无需为之担忧。

此外,留学德国的低成本还体现在日常生活方面。在交通方面,学生每学期缴纳的注册费里,包括了大学所在城市的所有公共交通费用。在有些州,甚至包括往返附近城市的火车票。此外,大学生外出旅行还可以购买折扣票(一般限定在26岁以下)。在住宿方面,德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大学都提供学生宿舍,国家给予补贴,学生只需要通常在每月100-200欧元之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留学生较多,大学宿舍经常供不应求,所以必须事先登记申请。在食方面,德国的大学都设有食堂,价廉物美,通常每顿饭在2欧元左右。总体来说,平均每月的生活费大约在600欧元左右,其中房租200欧元、医疗保险50欧元、交通50欧元(主要指旅游交通费)、书籍文具40欧元、食品150欧元,以及其它开支如电话(上网费)、休闲、社交等。

德国的入学门槛相对比较高,这个国家严谨的作风也体现在学校招生方面。

首先是学历方面的要求,德国自2013年起提高了对中国留学生的学历要求,中国学生要参加过高考才能申请德国本科课程。此外,学生还需要根据国内就读高校背景、留学是否转换专业等情况,确定自己在国内高校学习多久以后可以申请德国高校。具体来说,对于十二年制的高中毕业,如果是国内211工程院校的学生,需要在国内大学修满1-2学期课程;普通高校的四年制本科学生,则需要修满3个学期的学分,之后再提交申请。

如果学生申请的是硕士课程,则需要获得国内本科学位,并且申请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比较有优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分析大全【第八篇】

展有所助益。

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丹徒区文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多数企业不重视技术创新或无力技术创新,产品科技、创意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一些企业的经营方式相对落后,企业管理缺乏科学性、创新性,产品销售多以自行销售模式为主,不能有效地推广产品。

市场程度低,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加之小农经济意识束缚,导致企业不愿意把重点放在品牌培育和内容原创上,习惯于“贴牌生产”,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产品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经营机构多,集约化程度不高。尽管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但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配置过于分散,规模经济的影响力甚小。

市场秩序乱,不能进行有效管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体经营户占经营总数的80%以上,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文化活动场所从事违法活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屡禁不绝,严重扰乱经营秩序,扼杀原创精神。

二、问题成因分析。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当前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方式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政府对文化经营单位仍然管得过多、过死,致使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不足,文化产业经营者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此外,文化产业的7大门类:电影、广播影视、报刊、出版、音像、娱乐和广告,分别由广电、文化、工商等不同部门进行监管,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方式,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现象,对整个产业缺少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措施。

文化产业投资渠道相对单一。调查结果显示,62%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80%以上的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积累,融资方式极为单一。文化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加之目前银行贷款条件愈加严格,无法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致使文化产业的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整体水平提升不快。

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高。调查发现,文化消费只占居民消费的很少一部分,文化消费增长速度与居民收入增长不成正比。受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一系列大额消费支出影响,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持谨慎态度。

充分发挥工商职能,积极开展文化企业对口帮扶。一方面,实行企业联络员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建言献计,为企业做好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努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如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实行定期走访、跟踪服务,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形成对内对外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外来引资文化项目,实行提前介入,上门服务,扶持引资企业与本地文化项目尽快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文化企业提升广告策划宣传能力,鼓励开发新的广告发布形式,支持互联网、楼宇视频等新兴广告媒介健康有序发展,降低广告投放成本,使其成为广告业新的增长点。

积极培育文化商标,提升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大商标宣传力度,向企业宣讲商标知识,提供商标注册咨询服务,宣传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帮助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同时,鼓励文化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商标的原创性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品牌。二是推动民族民俗文化、文化活动、文化创意等注册成商标,提高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文化类商标保护力度,对涉及文化企业的商标侵权案件,建立维权“绿色通道”,组织力量查处。对涉及商标争议纠纷,积极协调、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

争力。

部门、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实现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和公共化。

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一是将文化产业列为保护重点,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督和检查,并加大与文化、广电、新闻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法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文化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二是开展整治净化行动,对网络、娱乐、出版、印刷等文化市场开展集中清理整顿,从重从快打击各种侵权盗版、淫秽色情、发布虚假广告及“黑网吧”经营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强行业自律,依托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行业协会等倡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娱乐性、丰富知识性和审美教育性,引导文化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文化市场规范。四是充分发挥工商监管职能,主动参与部门合作,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探索建立部门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文化产业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工作效率,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185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