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800字]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样稿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16630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800字]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样稿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800字1

亲爱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衣食为人,修养涵心。”

管子有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自古以来,衣食是一切思想的起源和根基,自此开始,方有孔子发扬大礼小节,却亦生饱暖生淫逸之恶习。我们必须谨记“衣食足,方可谈修养。”

衣不蔽体自当羞,无衣无食最无奈。食,乃人生存之必需,活下去,是我们最基本的渴望;衣,是人与动物之区别,人需要遮蔽,需要体面;活下去、有面子,在这之后方可谈道理;随着刀耕火种,养蚕缫丝的出现,人类无需在对温饱之事烦扰,于是有了更多闲心冷静的思考,切身体悟乎。于是人类的智慧渐渐发展,从以德配天到百家争鸣,我们风风火火地在精神与哲思之康庄大道上前进,与其他生物渐行渐远。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衣食稍足。大众思想不再仅仅朝着有衣穿的“体面人”、“读书人”方向倾斜,乱象也接踵而至。

衣食足并不等于可以浪费。金谷盛会,本是才学与修养的碰撞,是心灵激荡的巅峰盛会,却也被比衣比食、比繁华比铺张的不良风气浸染。石崇大手一挥,挥下的又岂止是魏晋南北朝的安宁与祥和?不是,是家破人亡、是山河飘零,那片浸染石门鲜血的大地,则是历史给予后人最沉重的警示----莫因一时温饱而忘忧,莫为一享贪欢而弃置涵养。

“衣食足”的美好本意其实是给我们以探究世界、寻找本心、提高涵养的物质条件。试看粗犷不羁如子路尚求“结缨而死”,“缨”于子路,是学识与修养的象征,纵死弃母;揆视近代,民族英雄杨靖宇死前以树枝充饥!在生死关头秉持为人之精神与气节,大义殉国。当生命无法延续,他们在死神的威胁面前尚谨心恪守涵养与初心,又何况是衣食富足的我们,却常为一己之私、一时之欲忘却应有的修养与品性。

当你因衣食不愁而将食物随手倒进食堂的泔水桶里时,同学们,你是否已经忘记初学“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时暗暗立下的誓言?当你因攀比而不知疲倦地追求潮牌时,你可曾忆起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那厚实的箴言?我希望同学们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古人们对衣食的敬重。切莫忘记衣食之本心,过尤不及。

衣食,予人以温饱,然而,在衣食充裕的当代,我们也不可放纵自己的欲望,无尽地索取,如此,我们方可感恩于馈赠,更行更远。

子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今日的我们虽已无饥寒之忧,但同学们仍需谨记:衣食为人,修养涵心!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800字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就这次讨论会的主题“衣食与修养”发表一些我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现如今,随着祖国的蓬勃发展,今天甚至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可以说是进入了衣食无忧的小康社会。然而正是这种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导致了一些人道德修养下滑,一些饱暖生淫逸的事例我们时常听说,这也警惕我们要考虑衣食与道德修养的辩证关系。

的确,无可否认的是,只有真正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才能有精力进行道德层面的教育。正如古人所说的“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连正常的生活的满足不了,何谈修养的形成,活下来才是生存的第一法则。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事实。在他的理论中,前两层次正是人们的生理需求,而后三层次才是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他认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这也正是我们国家努力脱贫的原因,就是要先满足人们的物资追求,然后才能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

不愁吃不愁穿是提高人们修养的前提没错,但这并不意味着修养并不重要,反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更加重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过去贫困社会每个人的最美好的梦想,然而,当如今衣食过于丰裕的时候,却容易出现道德修养水平下滑的现象。就拿离我们身边很近的事来说,每天中午吃饭,被我们倒掉、浪费掉的食物都有百斤,这相当于一个人三个月的口粮。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只穿名牌,也许是出于彰显身份或是富有,也或许是追随时代潮流,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挥金如土却并不是有素质的代名词,相反,正象征了人们的虚荣。

从很早开始,先贤就教育我们要节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敬畏衣食,也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更是一种道德修养的体现。我们从小就背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背是一回事儿,而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坚决杜绝一切浪费,提倡节俭,反对奢靡。在满足了个人的物质需求,能够做到吃饱穿暖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注重道德建设,丰盈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沦落世俗,一味地追求物欲,却忽视了自己精神上的渴求。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800字3

每个人活在这世上,穿衣吃饭都是不可缺少、不可避免的,然而生活又不止于衣食,或多或少地,我们都要追寻修养和意义。或者用儒者的话来说,要去求“道”,只是我想这二者并非针锋相对的两种事物,而是同一生活里的两个侧面。所以要达到更好的生活,我们自然要有志于衣食,亦要有志于道。

衣食是生活物质的一方面,以它为基础才发展出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管仲说衣食足而知荣辱,要阐述的便是这个道理。试想,一个人如果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又怎么能够希望他去思考那些宏大的问题。对一个社会乃至国家来说也是如此,挣扎在温饱泥潭里的民族是梦不到未来的,只能祈祷明天早上的面包。

因此,追求衣食并不是就意味着物质的上升与修养的滑坡,相反,充足的衣食正是我们得以提高自己的前提。我们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中国家庭富裕程度的变化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当人衣食无忧时,他就没有生存需求的压迫,也就不会为此做出令人不耻的行为。相反的,他有更好的物质能力去追求自我修养的提高,进而使得整个家庭修养和知识水平得到提升。

当然,对衣食的追求并不是无所限制的。有利于修养发展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不是过分奢侈的生活。修养以衣食等生存需求为基础,却最终要超越它们来为我们提供充实感和幸福感。孔子反对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也不是要提倡寒酸的窘迫的生活,而是要借此強调“道”之于我们的重要性,它才是替代物质最终赋予人生意义的东西。

我们近年来特别强调的文化强国、科教兴国,其意义也正是在此。从缺衣少食到衣食无忧,再到吃好穿好,我们的物质经济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物质欲望也要随之膨胀。如果一轮轮的增长只是伴随着无度的消费和对奢侈的跟风,那么这增长的经济最后只怕也要崩塌。真正的良性关系是要用衣食的富足来保证修养的提升,又以文化素质和教育程度的提高来推动现实生活的进步。难怪孟子在形容大丈夫时,不只是说一句“富贵不能淫”,还要加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气魄与胸怀。

由此可见,衣食与修养不是简单的机械关系,衣食富足之人亦可修养颇深。乃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衣食便是一种修养,修养也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份衣食,这又有何不可呢?有的人在增长的食物消费里只是吃出了金钱,有的人却可以从中找见健康,升华品位。伊尹可以凭五味调和之论身居相位,今人又怎能不把意识从单纯的生存需求中解放出来,成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

也许这种境界并非人人可得,但至少意识与修养在一开始就不是一个要在二者之中择其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兼得兼备乃至令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融通的问题。我们家庭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令这个问题在现代显得更加重要,也更加迫切。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便是有志于衣食,亦有志于道。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800字4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低调于衣食,高贵在心灵”。

古人有云:“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亦有言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如今,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姓将少有为衣食生忧,但衣食温饱问题解决了,浪费、奢侈问题却接踵而至,这不得不引起重视。我们不难见到有人衣食足而耻恶衣恶食

但我们更应该低调于衣食,高贵在心灵。

所谓低调于衣食,并非拒绝享受,坚持最低级的生活质量要求。“一单食,一瓢饮,在陋巷”的艰苦求学精神固然值得称颂,但这种生活方式却不必模仿,生活在小康社会,却拘泥于苦行僧般的生活,只会自讨苦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志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高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增强个人的体质,从而更好的工作与学习,推动社会发展。

而与之相对的奢侈浪费行为应当坚决杜绝。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有钱任性”的奢靡中挥霍的不仅是财富,还有个人修养;买来的不是奢侈品,而是高傲却脆弱的虚荣心。有钱人与暴发户的区别,不仅在于财富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修养和对待财富的态度。只懂得挥霍却不思积累,浪费却不愿节约,再多的财富,也只是杯水车薪。

所以彰显一个人高贵的不在于外物而在于心灵。衣食住行是为了生活而非用来炫耀。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为更高远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是最肤浅的追求,为何我们不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广一点,将视野从自身投向社会,投向仍处于贫苦的地区,投向世界其他的角落,甚至看向将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贪图享乐终不可取,提高自我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多为社会做贡献,才是有担当的表现,正向马云、任正非、马化腾等大企业家做的那样,不只顾自家企业,带着许多小型企业共同发展,并且热心于慈善事业,还推出“蚂蚁森林”软件,关注环境保护……相比于高昂的身价,这些才是真正的“高贵”。

同学们,我们青春学子将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低调于衣食,高贵在心灵不只是口号,更应落实行动,从点滴做起,共享节俭生活。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716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