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宁德读后感集聚【汇编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习近平在宁德读后感集聚【汇编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习近平在宁德读后感【第一篇】
《学习时报》陆续连载采访实录《习近平在宁德》后,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在宁德》的每一段采访实录和每一个文字,深深地受总书记当年践行初心的点点滴滴的生动实践,让我们基层一线党员干部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有了真正正确生活方式、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的鲜活榜样,为今后基层一线干部指明的方向。
一是学习《习近平在宁德》,可以明确方向、增添动力。《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通过亲历者的口述,生动再现了xxx总书记在宁德任职期间的奋斗轨迹,记录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读起来令人感动,发人深思。我们要以学习采访实录为契机,在学懂弄通做实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闽侯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是学习《习近平在宁德》,可以践行宗旨、服务群众。无论是从这些采访实录中提到的总书记为民务实清廉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还是到近期习总书记就垃圾分类这件“小事”作出指示,这些事情看似寻常,但每一件都源自初心、系着民心。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始终如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真心体悟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操心事、烦心事,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三是学习《习近平在宁德》,可以改良作风、强化担当。当年的“闽东老九”,如今通过总书记当初亲自倡导推动的“四下基层”制度,“弱鸟先飞”理念,“滴水穿石”精神,摆脱了贫困,走上了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快车道。学习总书记始终如一、久久为功,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面对改革进程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动真碰硬、抓准做实,在尽心干事中彰显担当。
习近平在宁德读后感【第二篇】
近日,央视制作了追寻xxx总书记初心的系列微视频,在各大新闻媒体持续热搜,系列微视频不仅在情感方面引起了共鸣,也在思想方面引人深思。就从初心﹒宁德篇来说吧,就昭示了不少为政之要。
“当官不要想发财,发财就不要在这里当官”当官到底为什么?初心﹒宁德篇首先就申明当官不要想发财。现实生活中不乏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戚朋友谋取利益、享受特权,引得同事不满、群众厌恶的例子;也正是这些让人心生厌恶的例子,使得单纯的成语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有了讽刺依附权势之意。当官不能想发财,xxx主席的初心用“看到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老百姓”有力的回答了当官就是要为人民。
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xxx总书记在宁德任职时,到任不久就和相关领导干部到9个县开展调研工作,花费了一个月时间,深入了机关、学校、企业、乡村。也正是扎实的调研工作,让在宁德任职的xxx总书记听出了宁德群众心中真正所想、牵住了宁德发展的牛鼻子。如何真正理解老百姓,就是要深入老百姓之中,倾听老百姓的意见;不吝惜时间、不吝惜脚步,一切只为了老百姓。
“开工没有回头箭。”对群众反映突出又涉及面广的问题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是很多干部曾经感到为难的问题。涉及面广必然涉及到稳定,对于很多干部来说问题和稳定本身就是一道单选题,害怕牵涉太广于是迟迟不敢动手,害怕出现不稳定干脆“睁只眼闭只眼”。xxx主席在宁德任职期间对涉及两三千人的机关干部乱建房问题,只有义无反顾。只要是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无论涉及多少人、无论涉及的是什么人,都应当义无反顾、干成干好。事实证明问题与稳定并不是单选题,也只有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稳定。
初心﹒宁德篇从情感上感动了群众,从思想层面昭示了为政就是要有公心、讲公道,真正理解老百姓。
习近平在宁德读后感【第三篇】
青年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具朝气蓬勃的阶段,青年人的成长关乎着国家发展和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近日,我通过学习《习近平在厦门》系列采访实录,从受访者张宏樑同志的回忆中,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殷切期望,也看到他如何在青年人的人生道路上开启的“导师”模式。
《习近平在厦门》记录了1985年6月至198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常务副市长,成为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重要领导者、开拓者。他领导制定了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探索推动了一系列开创性改革举措,积极探索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道路,大力度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厦门3年,习近平同志一心为民、严于律己,勤于工作、勤于调研,敢于担当、敢于创新,展现出对大势的科学把握和远见卓识。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我们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经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由来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书中有一章节是张宏樑回忆他在大学期间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往来故事。张宏樑从与习近平的书信往来讲起,将他们探讨《资本论》学习、调研何厝村、以及习近平指导他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事件,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件是张宏樑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访谈期间就多次提到:“年轻人就应该要求进步,积极入团入党,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他通过分享自己在梁家河下乡的经历,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要多接触社会,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自找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一种信念,凭借这种信念,他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跨过“五关”,懂得农民群众的疾苦和心愿,让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更加信赖他。
第二件事是张宏樑在大学毕业时,希望习近平给他的毕业纪念册题个字,习近平写下了“志存高远,行循自然”八个字,并对张宏樑说:“这八个字,你要好好体会,立志的同时,要务实、要实干。”其实这表达了习近平对年轻人的要求,一是立志。在《习近平在厦门》中,据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时的同事回忆,在1985年11月市委常委的组织生活会上,习近平的发言给大家留下很深印象,他说:“我来厦门工作,用孙中山先生‘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来勉励自己,地位变了,作风不能变。”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为厦门发展做“大事”,是习近平同志到任厦门时的一份初心。他立志要做的“大事”,不仅包括那些把脉改革发展大势、擘画宏观工作思路的“高大上”的事,也包括抓金融体制改革、大力整治筼筜湖水质的难事,关心教育事业发展、帮助以军营村为代表的落后村镇精准脱贫等一件件关乎民生的贴心事。从习近平同志当年这些施政作为中,我们可以深切领悟到:立志是一切工作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二是实干。不论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还是“发挥钉钉子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实干精神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坚持和弘扬的。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我在长期工作中最深切的体会就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青年人在立志的同时必须务实、实干。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习近平将他青春奋斗的足迹留在了陕北农村的土地上,烙在了当地老百姓的心间,正如他写下的“志存高远,行循自然”八个字,不论是上山下乡的激情岁月,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习近平的一生都在躬身践行奋斗精神。
作为新时代青年人,通过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轨迹,我真真实实感受到总书记心怀天下、志存高远,以身许党许国,勇于担当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情怀。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从书中汲取政治营养,学习领袖风范,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掌“志存高远、行循自然”之舵,扬“脚踏实地、自找苦吃”之帆,即便暂时处于平凡岗位,或许还不曾遇到急难险重,但仍然要始终怀着一份“士不可不弘毅”的担当精神,立足本职,埋头苦干,胸怀长远抱负,从点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把小事干成大事,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深入实践、严谨务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知行合一的奋斗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不负韶华。
习近平在宁德读后感【第四篇】
近日,《学习时报》刊发的《习近平在宁德》系列采访实录,实录中的人与事都发生在身边,很亲切,从一件件事、一个个细节中,都能感受到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发展思想和担当作为,社区工作人员都倍加珍惜、深刻领会、坚决落实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充分发挥社区职能作用,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实录生动再现了总书记求真务实、心系群众的作风情怀,以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广阔胸襟和使命担当。我们要认真学习,牢牢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切实担起“一岗双责”,强化自身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努力在强化担当作为上找差距、抓落实,持续创建社区全心全意为居民办实事的良好形象,服务新时代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