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校本课程优秀案例展示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55431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校本课程优秀案例展示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校本课程优秀案例展示【第一篇】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爱得深,爱得严。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收获着他们的收获,成功着他们的成功,在学生心灵的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

(一)、用亲和之心架设教育之桥

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终于,我发现,这些都是一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但更重要的是有爱心,是穿越心灵的无私的真爱。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二)、用无私之心铺就事业之路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三)、用研究者之心搭建教学之梯

在学校“科研兴校,内涵发展”思想的引领下,成为研究者、作研究型教师成为我的事业追求。我认真钻研,努力实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实效,

(四)、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身先士卒的垂范。另外还要关心热爱学生,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五)、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启迪学生心灵

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经常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不仅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而且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师神圣职责的亵读。每个教师都要遵循教育规律,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校本课程优秀案例展示【第二篇】

本学期,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学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校依据计划和方案,对校本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一步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本学期,我校利用周会、教研会,继续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教师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依据课程安排,开足开齐校本课程,要求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内容,精简教材内容,精心备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了解自己,了解家庭,了解家乡,以便开阔视野,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品质。

三、强化音乐、书法、绘画、剪纸等兴趣小组,定期检查校本教案、活动进展情况,向兴趣小组要成果,要作品,并进行展评,优秀的作品给予奖励,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第二课堂稳定、协调发展。

四、继续在学生中开展“五个一”活动,严格按照“诵读古诗词”实施方案和革命红歌安排表,利用音乐课、校本课教唱“红歌”,课间大唱红歌,利用广播播放红歌。坚持每日早操后诵读古诗词5分钟,逐步形成风气,养成了习惯。

五、建立班级图书角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在中高年级建立“班级图书角”制定了“班级图书角”管理制度和要求,把学生德育积分和图书借阅有机结合,以便有效的管理图书。利用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师每三周组织学生谈读书体会、展示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摘抄的名言警句,歇后语等开展“手抄报”活动,互相交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利用”六一“儿童节,进行歌咏大合唱、经典诵读及各类文艺节目比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营造一份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平安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七、存在的问题:

1、因为地处偏僻,所以一些活动开展面不能展开,加上经费紧张,所以成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部分教师、学生对此认识还是存在着像对待以前兴趣小组一样,重视不够,导致一些活动中途中止。

3、学生有的在活动中,还无法与别人合作,加上生源少,有些预定的教学内容无法开展。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投入力度,争取在质上有突破,在学校有限经费上尽量充

分利用已有资源。

2、平时多利用一些机会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深层次上的认识。

3、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主动性、合作等方面的引导,并能迁移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展望未来,校本课程开发路还很长,我们只处于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深信在各级领导的关爱和指导下,我校将开设好现有的校本课程,立足学生实际和学校现状,进一步开发新的适宜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的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育人功能。

校本课程优秀案例展示【第三篇】

局党支部全体党员:

根据有关工作安排,为切实加强对全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关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十二月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方案,已经局党支部委员会研究决定通过,请各党员贯彻执行。

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活动对象:支部全体党员。

二、时间、地点安排:12月20日下午3:30,局视频会议室。

三、会议议程:

1、会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六讲第三小节:推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第四小节:加强和完善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领导;

2、集中学习:

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学习辅导百问》1、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2、如何理解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系;

②《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第六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

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谷文昌: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

④观看法院庭审视频录像。

四、注意事项

请办公室做好相关资料准备;党支部协助会场布置。

校本课程优秀案例展示【第四篇】

摘要:杭州市部分学校利用地域特色、师生自下而上开发、学校优势项目、学科拓展和学校目标取向等五种类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取得明显效果。但发展不平衡,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缺乏开发意识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学校和教师为本位、把校本课程开发理解为编教材和开发过程封闭等问题。今后校本课程开发应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外在评价机制的建立、拓展社会资源的利用空间和形成推进校本课程的保障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虽然一些学校率先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如何看待现有的成果,下一步该如何深入,仍需要我们关心和思考。本文就杭州市部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成果作简要分析与反思。

一案例与点评

考察当前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我们按开发的类别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1.基于浓郁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

这一类型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特点是学校在课程开发时,更多地关注学校外部的可用资源,利用地域特色来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

案例一:萧山九中地处杭州湾南部,属海涂沙地。2001年,学校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在众多课题当中有关沙地人生活、生产活动的相当多,于是试图对这些课题进行整合,决定把这些有关沙地的研究性课题以文化为纽带、以研究性学习为方式,组合开发成一门校本课程,题目为“沙地文化”,后改为“融人沙地”。萧山九中这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教育信息报》等先后做了专题报道。该成果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年度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和浙江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案例二:萧山欢潭是大岩山云雾茶的故乡,是萧山有名的茶乡。欢潭小学就坐落于欢潭白竹湾的山坳,与大岩山咫尺之遥,学生生活于此,耳濡目染到浓郁的茶文化之香。学校有劳动实践基地“四园一池一田”(茶园、果园、中草药园、竹园、养鱼池、试验田),其中茶园规模最大。学校因势利导,开发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把茶艺引人课堂,融人学生的生活,以此引导学生认识茶、了解茶、制茶、泡茶等,从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这类课程开发最齐的一个亮点是浓郁的地域特色,真正实现了“人无我有”的境界。它的开发成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充分挖掘了区域资源,让地域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他们既是社区资源,又是教育资源;既是经济,又是文化;既是课程资源,又是课程形态;既囊括了区域文化特征,又渗人了学校文化底蕴。

2.基于师生的草根式校本课程开发

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开发思路,学校给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与能力,师生合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在实践中生成、发展。

案例一:拱墅区大关苑第一小学在寻找校本课程开发的切人口时,教师推翻了学校的方案,提出很有创意的主题,把开发定位在“还给孩子童年”上,最终形成了主题为“寻找童年乐事,还给童真童趣”的“非常生活”课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让学生参与课程开发;二是形成两大课题开发组织;三是建立以社团类活动为主的有效活动机制。学校探索的这条“自下而上”的实践模式之路,获得了各方的好评,其成果在《中国教育报》上整版予以介绍。

案例二:杭州市香积寺巷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很有特色,一是让家长融人课程开发,使家长成为孩子部分信息的传递者、课堂教学的评价者;二是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投人度;三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注意把自己的知识、时间与他人分享。

这类校本课程开发有以下特点:一是强调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实践兴趣”。它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明确了课程、教师、学生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逐步把课程的生态系统直接指向学生对兴趣需要的满足和能力、德性的提高。二是强调通过“集体审议”来解决课程问题。从课程问题的提出到课程问题的解决,师生数次获得“集体审议”权利。

3.基于学校优势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学校优势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突出的是强化特色与优势课程。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域特色不很明显;二是学校在某一方面有较深的积淀与优势,以此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

案例一:拱墅区贾家弄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书画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为使特色更有内涵、更具有人文性,他们把特色教育与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融合起来,开发以“书画人生”为题的校本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课程以“学书画,学做人”为书画人文的活动主题,提出了五大主题,即我们眼中的世界、让童眸映五彩、书画与生活、心灵的成长、插上想像的翅膀,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书画飘香中文雅地成长。

案例二: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利用寄宿制与英语特长两大优势,进行生活化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他们充分利用了校园内的所有资源,让学生在仿真的英语文化与生活世界里活动,在活动中生成课程的基本体系和学习内容,在学生的体验中培养其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素养。

这类校本课程开发有以下好处:一是优势项目是学校的强项,在此基础上发展比较有把握;二是发挥学校优势项目可以创建特色。

4.基于学科拓展的校本课程开发

学科拓展性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些学校对于国家颁发的标准或大纲的重新途释,是结合本校学生的需要对标准、大纲、通用教材进行调整、重组和拓展、延伸。

案例一:萧山育才小学的领导及老师在分析学校当前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英语学科拓展的校本课程开发,名字为“ABCPARTY",开展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会话、游戏、表演为主要形式的交往活动,把开发定位在学校英语课程的拓展与补充上。课程实施把学生兴趣作为首要原则,以游戏式活动为主,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案例二:“走进学习”是萧山三中开发的校本课程,他们把生物教学与元学习训练结合起来,把元学习训练、学习习惯训练、探究式教学方式等结合起来,设计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外学习体系,让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训练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把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性学习、探索性学习、拓展性学习等三大板块,其途径为探究性学习。

这类校本课程开发有以下优势:一是与学科课程有密切联系又不为学科课程所限制,可以为学生在学科学习领域中自主发展创造条件,更能为一些学有余力又喜欢某门学科的学生提供更深人学习的机会。二是使更多的学科教师有用武之地。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更喜欢开展学科领域中的课程开发。但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把课程开发变成应试教育的借口,妨碍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

5.基于学校目标取向的校本课程开发

这是以学校发展特色为导向的综合性校本课程开发,根据学校的办学哲学和学生多样化的需要,提出一类整合型的开发思路。其特点是体系庞大,主线鲜明。

案例一:萧山三职是一所地处农村的职业高中,为树立自己的办学品牌,学校在对现有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职业与创业”校本课程。它是从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培养职高学生创业能力这一办学目标,开发的跨学科、个性化、系统化的校本课程。学校探索了课程学习的基本模式,即自主定标一探究实践一交流展示一多元评价,提出了保证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即创设情景、组织资源、建立基地、搭建舞台、反思拓展。

案例二:以烈士命名的富阳市郁达夫中学一直利用郁达夫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为赋予郁达夫人文资源以新的时代精神,学校决定以此开发校本课程,实现三个目标:一是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载体,利用郁达夫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二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利用郁达夫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结构体系;三是根据时代的需要,不失时机地挖掘郁达夫在学校教育中可利用的人文资源。为体现该课程的活动特点,课程的实施分大型活动类、班级活动类、研究活动类三大板块进行,通过课程的开发与执行,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这类校本课程开发有以下特点:一是体现整合性。这是明确体现学校特色的整合性的校本课程开发,明确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二是具有综合性。它在课程开发中,跨越了多种学科,涉及到方方面面。当然,如此庞大的一个系统,实施难度相对要大得多。

二、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虽然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发展并不平衡,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还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淡薄与专业发展程度低下,制约着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就目前来看,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把握不够,二是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与技术,专业化程度不高。校本课程,对于基层学校与教师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据调查发现,50%的教师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技能,许多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因为对理念的把握不准而出现了偏差。如有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仅仅是上一节课;有的学校存在着教育目标异化的现象,把第二课堂的活动摇身一变,成了校本课程;有的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理解不到位,把其定位在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培养方面,拼命在学科上下工夫,变成了应试教育的抓手。由于现阶段有关校本课程的培训没有跟上,导致开发过程中的思想混乱,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这一现状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这一方面进行补课。

2.沿袭以学校与教师为本位的开发思路,不大顾及学生的需求与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值得警惕的一个现象是,许多学校的开发思路定位不准,大部分学校把开发思路确定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创办学校特色的抓手;二是根据教师的特长来考虑学校该开什么样的课程。这样做,也无可非议,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就有问题了,即我们把学生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开发的校本课程学生喜欢吗?学生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吗?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是为了满足大人们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就值得反思了。

3.把校本课程开发理解为教材的编写,成为国家课程的翻版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存在一个误区,把校本课程开发理解为编一套教材,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一些教师非常热衷于做这项工作,有的学校已经把编好的教材出版并进人课堂。且不说教材的出版必须经教材委员会审定方可进课堂,就其行为而言,已经曲解了国家把课程开发权下放给学校的初衷。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知识的生成,强调师生在开发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强调学生在开发过程的体验中获得感悟,从而获得经验。一句话,它更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但这一点,很多人还是不理解,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开发理念,调整开发方向。

4.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比较封闭,没有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

校本课程开发的另一大问题是学校闭门造车,一些学校没有转变观念,没有用开放的思想接纳多种资源为开发校本课程服务,而是停留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搞所谓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是一个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制定、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但目前由于条件限制,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还更多地停留在学校骨干教师的层面上,即便是从教师层面来看,虽然有许多教师是积极投人的,但也有一部分教师觉得事不关己,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在寻求社区与家庭帮助时,许多地处农村的学校,一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家长或其他人员,对其不感兴趣。因此,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参与度是有待加强的一个问题。

三、关注

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作为促进学校特色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抓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展望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需关注与研究以下问题。

1.探索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同步的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是个互动体,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有一大批具备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参与和支持,目前正是由于缺乏教师的支持,而使得校本课程开发举步维艰。在调查中发现,44%的教师因为自己在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上的欠缺,拒绝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也是教师培养自己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建立有效的机制,使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同步十分重要。从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案例来看,那些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的确在开发中得到了较好发展,他们的成长除得益于学校矢志不移的培训外,更大的原因是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中,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专业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任何校本课程开发,都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本课程开发。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促成两者的互动、同步发展是我们要探索的重点问题之一。

2.研究校本课程区域推进的外在评价机制

由于当前还没有十分具体明确和可操作的校本课程开发政策,因而为校本课程开发留下了比较宽松的环境和空间,但同时也使得校本课程开发的外在评价成了真空地带。正是由于校本课程外在评价的缺乏,使得在一个区域里还无法根据科学标准来甄别校本课程开发的好坏优劣。因此,如何建立区域性的外在评价指标体系及操作方法,引导一个区域的校本课程的科学开发,是现在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关于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可采用质性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有以下指标的评价体系:(1)校本课程开发的诸要素是否齐全与一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供应、教师的配合与进展);(2)课程是否有吸引力,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与兴趣,教师对于参与此类课程是否满意;(3)课程是否有绩效,学生在参与中是否能达到课程目标,是否有证据表明学生在认知、情感和心理动力上有所提高;(4)是否体现学校特色,能否体现学校相对其他学校明显的优势与办学特色;(5)能否体现地方需求的满足,是否给予了家庭、社区、地方代表与组织等参与课程决策的机会。通过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校本课程开发向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3.研究社会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利用空间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将更加开放,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将成为国民教育的三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预言,校本课程开发本身的独特性,将成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纽带。这不仅是因为社区与家庭同样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有参与和决策的权利,还由于许多校本课程本身就是从社区与家庭衍生而来的。如基于浓郁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就是这些学校对那些质朴的民风、优美的地理进行了加工,利用当地的企业、社会机构、家庭等社区资源开发出来的。如上文所述的‘`ABCPARTY"’校本课程等,这些学校虽然其地域优势并不鲜明,但他们充分利用了素质较高的家庭资源与已成气候的社区资源,积极吸引社区、家庭力量对于课程开发的援助,取得了成功。可以这样预言,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社会资源的利用空间还在不断扩大。因此,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不妨将视角投射在周边社区上,进一步挖掘学校周边社区中的人力、物力、地域资源,也许效果会更好。

4.进一步探索形成区域性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

鉴于目前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有方向但无具体操作政策的“边缘状况”还会持续很久,现阶段区域层面在坚持非干涉性原则的同时,还应尽可能给予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这里需要研究的支持系统主要有:

一是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机构。这一机构应该体现这样的特征:第一是自发性。即它是因校本课程开发而生,为校本课程开发服务,是有志之士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帮助的自发组织。它不是具有行政作为的组织,而是以业务辅导为主的民间机构。第二是独特性。该组织的活动不受行政千预,完全按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律开展有关活动,同时作为业务的牵头者,组织开展某些校本课程开发的研讨与展示活动。

二是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域性资源库。在目前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投人成本的问题。虽然有的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投人很大,有点得不偿失。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几年前的计算机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个学校或教师为做一个课件耗费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但只用了一次就束之高阁了,而另外的一个学校或教师可能也会再耗费同样的时间与精力再做一个同样的课件,但也可能只用几次就完了,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资源共享就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根据这一思路,探索在一个区域里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库已势在必行。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的低层次重复与资源浪费的现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95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