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得体会范文(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71276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得体会范文(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得体会【第一篇】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4000多字的内容,84次提到“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赢得现场如潮的掌声,更激起回响、激发共鸣,焕发亿万人民的坚定信心和奋斗激情。

“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如何做到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呢?

敬畏人民,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必须要有敬畏之心,敬畏人民。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我们党的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几千年历史与民本思想的支撑,敬畏人民的思想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底。浩荡历史无数次雄辩地证明人民群众其中主要是劳动群众是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创造社会精神财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变革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在心理上尊重、在感情上融入群众、在行动上帮扶,才能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断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奋斗。

信仰人民,共筑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大厦。信仰是每个人的一种主张,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带有情感特质的自觉行为。要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需要营造信仰人民的风尚,构建信仰人民的精神大厦,让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成为一种行动上的自觉、精神上的寄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为了广大的劳苦大众,就是为了广大人民。从南湖的小船一路扬帆,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史诗。这篇史诗里,每一章、每一句、每一个音符,都是信仰人民的回响。在工作中要树立伟大的共产主义情怀,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是时刻把对人民的信仰作为最根本的信仰毫不动摇,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依靠人民,夯实党的根基壮大为民服务的力量。“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要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仅仅依靠党员干部的力量是不够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不断壮大为民服务的力量,更好地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书写为民服务的新篇章。

服务人民,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要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要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总体目标开展工作。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其次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来。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蛮干。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事情是一件一件做出来的,要有“铁杵磨成针”的恒心和毅力,坚持久久为功。

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是承诺,是决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强音!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得体会【第二篇】

核心要点: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党员、干部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依靠人民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是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原则。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

■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党性原则,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凸显了实现人民幸福的目的和归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做到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察民情、接地气,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党员、干部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一、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回应了广大人民的诉求和期盼,抓住了制约发展的症结,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是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正确途径。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依靠人民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是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原则。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政治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化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作导向、研究导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社会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党性原则,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凸显了实现人民幸福的目的和归宿。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党性和人民性高度一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没有独立于人民利益的自身利益。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人民利益深深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既代表人民的眼前利益,也代表人民的长远利益;既代表人民的局部利益,也代表人民的全局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群众观与发展观的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实践内涵,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时段、各个层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仅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更注重结果公平、实质公平,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努力实现社会共享,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力量,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内蒙古落地生根

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守住发展底线、民生底线、生态底线,抓紧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夺取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新胜利。

守住发展底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要求我们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为重要抓手,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综合经济实力新跨越,使人民生活更富裕。

守住民生底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强调: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的意识,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大力促进就业增收,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我们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积极开展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倾心倾情倾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到2019年实现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守住生态底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要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草原、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保护好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是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责任”的认识,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文化培育,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努力使内蒙古的草原林海、沙漠雪原、湖泊湿地成为聚宝盆,让内蒙古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

抓紧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推动改革发展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实施“北疆先锋”工程,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深化“四风”整治,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积极探索建立干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同志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同志负责,激励全区各族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得体会【第三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明确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大命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新境界。我们要深刻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精髓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对一个政党来说,立场是根本问题、首要问题,决定其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人民立场,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表明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全部工作都要围绕“人民”这个中心,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表明,党和人民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立场决定方向,决定行动的优先序,尤其在危急时刻和重要关头最能体现我们党的价值追求。坚持人民至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作出正确抉择的前提。只有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从初生婴儿到百岁老人,不遗漏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使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关键阶段、每一次重大关头,我们党都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战胜困难、赢得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揭示了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所在,指明了我们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人间正道。

紧紧依靠人民,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靠行动、靠成果、靠胜利来影响群众、引导群众,广泛凝聚民心、汇集民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不断造福人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环保等实际问题,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党将在更高水平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决策部署和各项工作中,必须由人民来评判工作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今天,全党同志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指明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我们必须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把民心民意体现到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政策。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人民群众中宣传解释政策,将政策的实施化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行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确保政策实施到位,不走偏、不走样。切实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使一切决策和工作着眼于更好满足群众需求、经得起人民检验,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始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从作风上保持与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永葆青春活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重要“秘诀”。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其目的之一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不断改进作风,坚决反对“四风”和腐败现象,切实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大力促进社会公平,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奋力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得体会【第四篇】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要始终牢记和践行这一要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为师”,把群众“当亲人”等等,这些理念都折射出执政者对人民的尊重,反映了执政党与人民的关系。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我们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最终目标。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要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基本要求。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

“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我们一定要铭记在心,并在实际生活中始终做到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和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77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