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关于八佰观后感【推荐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600字]关于八佰观后感【推荐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八佰观后感600字左右【第一篇】
6月初,我有幸参加了《八佰》的一场内部交流观影。16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置身于82年前那个特殊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繁华的英美租界,一边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奋战的四行仓库。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导演,用最简洁的空间重建,即实现了对整场战役的全方位还原,解决了战争片最困难的微观战场与宏大叙事之间的矛盾。这样举重若轻的结构,甚至连《敦刻尔克》也无法做到。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确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的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比如说,影片一开始就是从逃兵的视角进入的。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场。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其实是第一营,为了对外营造仓库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这场特殊战役的洗礼,成为热血写就的“八佰”。
八佰观后感600字左右【第二篇】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
10月26日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这是一项死亡任务。
当时,大势溃败,为了保住大部队撤退,留下了这400余人,他们都是乱世中的小人物,也是日后无名的英雄。
指挥官谢晋元接到的命令是: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
最后的阵地,便是后来的文具市场,曾经的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始建于1931年,五层楼高,曾是4家银行共用的仓库,毗邻苏州河,河的另一边是租界。
站在最高处,可以看见国际饭店。
1936年3月初,卓别林携带新婚妻子宝莲·高黛等一行四人到亚洲蜜月旅行,与梅兰芳和电影明星胡蝶等100多位上海文艺界人士就在那座国际饭店谈笑风生。
没成想,一年后的上海,已陷入硝烟之中。
1937年10月,上级对谢晋元说:你们是孤军,没有后援。
这句话,等于间接的判了他们死刑。谢晋元带着400多名士兵在四行仓库里宣誓:此地就是我们埋骨之处!
10月27日,日军开始进攻四行仓库,但毗邻租界,日本人不敢使用重型武器疯狂轰炸。
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对岸的上海市民隔着苏州河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成群结队的人站在那里为对岸的将士们呐喊、助威。
有人举着大黑板高呼,告诉将士们日军的行动,当一个日本兵被击毙后,岸那边就会响起阵阵欢呼声。
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一幕悲怆,多年后,每当听到上海的老人提起,那眼神里除了泛着泪花,还有一种坚定且无法言说的力量。
往事藏着吾辈之气节和精神图腾。
八佰观后感600字左右【第三篇】
20xx年的中国,多灾多难。疫情好不容易接近尾声了,电影院也终于开放了。
感谢奋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有其他战士付出的努力。
所以今天约了两个好友去电影院看了心向往已久的《八佰》。看完后对我的冲击非常之大,我一个大男人泪目久久不能停歇。
《八佰》由管虎导演的,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是由近八佰名中国军人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
看完后我有几个感想:
1,因为刚开始的抗战,国军的不作为导致了我国军队溃败得一塌糊涂。
2,连续的战败把一些军人都打怕、打怂、打得没有血气了。
3,国民因为连续战败也对军人失去了信心,对国家被占领也麻木了。
4,在四行仓库中奋战的是一群保家卫国,心怀家国、心怀信仰的真正军人、英雄。而隔壁租界中的百姓过着自以为安逸的生活,“歌舞升平”活脱脱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国家强大的力量;剧中记者还有一些外国人因躲在英国国旗下而能安然渡桥,走过战区。反观《战狼》中吴京因手持中国五星红旗渡过外国战区。这时才更感国家强大带来的民族尊严与安全感。
6,每个人的奋战都有意义;虽然坚守在四行仓库的军人并不多,但在他们不屈的浴血奋战后,终于激起了民众心中沉睡的雄狮。
7,战争就是政治的手段;至于为什么,你们看完便知。
8,我为生长于华夏而感到自豪,我为那些因抗战而失去生命的中国军人感恩。
八佰观后感600字左右【第四篇】
这部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默默的离开,这样的场景绝无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泪。值得肯定的这是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以历史为框架进行改编,刻画出在抗日时期军人民众的真实写照。我觉得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就是在大家观影结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历史。让我心生惭愧对这段历史知识的空白,这部影片是我重拾历史认知的契机。的确这样历史应该被人记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应被人铭记。而“他们”的出现就是群像而非个人,“他们”没有决策的权利,或许姓名都没能载入历史,拼死战场,为抗日战争做最后的牺牲。
《八佰》全的战场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画展现,在家国情怀、民族危难之际,小人物随之成长,以细腻的心理写实手法层层递进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长过程中,也反映着当时各种类型各种群体各种不同的内心活动。更是以一条河作为天堂和地狱的讽刺,在战争年代大多数民众由麻木转变为全民抗日的内心转变。这部影片中你记住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场有多个事件不断地有层次的烘托宣扬爱国情怀。整部影片的故事流畅性很细腻同时也很悲壮。电影的观感带入性很强,仿佛就在经历着这场殊死搏斗。“隔岸相顾,盼愿再无喧嚣。”“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中华民抵御外侮民族气节未曾改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无论大家以何种角度去解读这部电影,文明理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