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八佰经典影片观后感【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03601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八佰经典影片观后感【推荐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电影《八佰》观后感【第一篇】

电影《八佰》毫无疑问将成为影院复工复产后的爆款,仅8月17日的点映,票房就突破了五千万,上座率%(8月14日起影院上座率限制将放宽到50%,取消120分钟片长电影中间休息的规定)。

先下结论,《八佰》是一部合格的战争片或商业片,但不是优秀的历史片。因其设置的高光情节,几乎都属于胡编乱造,至少是有严重的夸大。本文所采用的历史资料来自网络,不可尽信,仅做参考。

电影《八佰》在叙事上大致按照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时间顺序,并设置了十数个高光情节,本文将基于观影记忆和史料来探讨一下这些情节。

其一,杀俘虏。国军将士俘虏了数名日军,试图用杀俘虏的方式来训练新兵。虽然考虑到侵华战争中日军泯灭人性的行径,本人对于杀日军俘虏并无反感,现场的观众似乎也只觉得痛快。但此事并无史料记载,也在互联网上引起了颇多争议。

其二,日军泅渡偷袭仓库。电影中,日军穿短裤衔短刀通过水路试图偷袭四行仓库的守军,被逃兵和对岸租界的民众发现后警示守军,经过激烈的短兵相接后,四行守军击退了日军的进攻。这段战斗场景是电影浓墨重彩的一部分,但并无史料记载。

其三,数名战士前仆后继,身缚手榴弹纵身跃下,与试图安放炸药的日军同归于尽。历史上确有此英雄,名叫陈树生。在10月28日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日军一组十几人的小分队潜至四行仓库楼下,企图安装炸药,进行爆破。陈树生身上捆满手榴弹,拉响导火索后,从六楼跳进了日军突袭小队之中,与十几个日军同归于尽。陈树生牺牲时年仅21岁。陈树生在仓库里给他的母亲写了一封遗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向英雄致敬,这一点电影里体现得很好。但并无数名战士受此鼓舞,前仆后继的记载。

其四,国旗保卫战。10月28日夜间,杨惠敏将一面12尺长的中华民国国旗裹在身上所穿着的童军服底下,冒着战火危险自公共租界出发成功泳渡苏州河,并获得谢晋元的接见将国旗送至四行仓库。这一段情节电影并未做明显夸大。但电影设计了守军列队升旗,日军出动飞机扫射国旗,守军以血肉之躯誓死护旗,守军将日军飞机打冒烟等情节。这些情节的故事张力都很足,但均属捏造。

其五,也是电影最后的高潮,守军撤回英租界。在守军坚守四夜后,由英军将军斯马莱特出面,联络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和上海警备司令杨虎谈判,试图让守军离开四行仓库。蒋介石也认为四行仓库的死守已经没有价值,让这300多名战士死守牺牲没有太大意义,同意四行守军撤退。撤退途中,他们刚走到新垃圾桥上,无耻之极的日军居然向他们开枪射击,当场打伤了10人。直到英军将军斯马莱特亲自站到桥头怒骂日军背信,并且命令英军用平射炮朝天开炮威慑,日军才悻悻的停止开枪。而电影则将这段撤退刻画成了一次及其惨烈的突围,仅在撤退过程中倒在桥上的国军将士就超过了史料记载的四行守军伤亡的总数(一说三十余人)。

其他不合理情节设计不再赘述,最后再谈几处我个人不太满意的地方。导演似乎过于浪漫主义,设计了很多诗意化的意象。如以戏剧中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类比守军,如白马意象,如“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般而言,这些设计不能算不好。但正如前面夸张的情节设置一样,真实的历史不够吸引人吗?

当然,对历史的夸大和“改编”是中外战争片和历史片的通病,我们也无法要求电影还原成历史纪录片。前不久热议的反潜艇电影《灰猎犬号》,“抗德神剧”《狂怒》,狗血爱情《珍珠港》,这些电影都是不错的商业片,但不免对人们的历史观产生极大的误导。

观《八佰》有感【第二篇】

今天我看了《八佰》这部电影,深有感悟。

影片讲述了1938年卢会战那年由中国国民党第88师在那上海的四号仓库所做的一件事。

仓库里的士兵诚意成为了上海最后抗日的士兵们,刚开始所有的人都打算逃跑,一位军官站得出来制止他们的行动。他们不惜动用武力,宁愿牺牲也要死守上海,守护这一方的百姓。霎时间,这几百个人的生命像被一根绳子,捆在了一起。

当看到其中的一幕,国民党将旗帜挂在了四号商库上,日军当看到这一幕场景甚至气愤,于是派兵去打下那高高挂于天空中的旗帜。娜娜士兵们不顾自身安危去守住党旗。眼看党旗快要倒下了,杨队长以救人的名誉而去护旗……看到这里,令我深有感悟,使我流下了眼泪。满分作文网这就是誓死也保卫祖国的民族英雄情结。

同时,我也想起来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不顾自身的安危去救那些被病魔附身的人。虽然他们不是在战场上浴血搏杀的战士,但是他们的精神是那么的可贵,在自己的阵营里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他人送去一份光,一份热。

影片在此结束了,但是这也让我想起了影片中的一句话:“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义。让子孙后代再无受此耻辱。”是啊,"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陆游对祖国的担忧之情。而在这个和平的世界,和平不是张嘴就来的,而是用几十万条鲜红的生命所换来的。观影结束时,我站起来,默默地向已故的先烈们致敬。

此身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

《八佰》观后感300字【第三篇】

走出影院,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不论是影片中一江之隔的天堂和地狱;还是八十八师官兵绑满手榴弹奋身一跃;亦或是那句“娘,孩儿不孝”等片段,不停地在脑海中浮现。他们又是谁的儿子、谁的父亲、谁的丈夫。 抗战胜利已经75年了,中国解放建国也71年了,长时间的和平年代,让人们淡忘了历史。

观影时,后排的一个小朋友再看到日本军队屠杀中国人民时,问了一句“爸爸,他们为什么不去国外”?听闻此话,不禁感叹中国教育的悲哀。

勿忘国耻不是一句口号,越是在和平的年代,更是要落到实处。文化宣传要侧重历史文化的宣扬,提高民族凝聚力,否则几十年后,国家将会忘却这段历史。

我不是一个体制内的官员,也不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分子,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但当国难到来,我也一样会像影片中的陈树生一样喊出“河北,孟凡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江山无恙,我辈更应该自强不息。多年以后,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电影《八佰》观后感900字心得感悟【第四篇】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有讲不完的故事。在这讲不完的故事背后,又是一个个鲜活生命。观看《八佰》这部电影后,使我感触到,不管是哪个党派,只要是华夏儿女,都有家国情怀。

电影一开始展现给我们一个满目疮痍的上海,乌鸦横飞,尸体遍野。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什么权利可言。废墟下面埋没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欢声笑语只是过去,面前的只有恐惧与哭声。哎!真是国不强则无主权,无国则无家。小家的幸福来源于富强的国家。

视死如归,同仇敌忾。中华上下五千年,哪能是几个倭寇想颠覆就能颠覆的。从古至今,华夏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无数,这些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作战经验。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使中国在科技上落后于其他国家,也大大束缚了国人的思想,从此东方雄狮沉睡了。从这部影片中,战士们的顽强抵抗,视死如归,同仇敌忾。有时候感觉是以卵击石,有点不敢想象。我认为它有以下几点意义:首先在敌军锐气正盛的时候杀杀敌军锐气,告诉世人,日本军人不是不可战胜的。再次向日本军人展现,中国军人誓死抵抗的决心。最主要的是唤醒国人,共同抵御外敌。

电影中塑造的逃兵,从小湖北的叔叔开始。在湖北保安团进上海前,叔叔教育小湖北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到跟随难民进入英租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面对死亡时,表面的大义,就烟消云散了。最后落入日军的手里凌迟处死。战争到来逃避是没用的,只有勇敢的去面对。瓜怂,从一个胆小懦弱的逃兵,成长成舍身取义的革命烈士,从中他看到了战争的现实,只有用生命才能唤醒外面的人,才能拯救这个国家。

冰火两重天,不同的热情,不同的爱国热情。一条苏州河分开了地狱和天堂。电影用硝烟四起的四行仓库和歌舞升平租界的两个鲜明的地方,向观者展示了国强才有主权可言,国弱则是受人宰割的羔羊。同时也塑造了两种不同的爱国热情。首先是四行仓库英勇抵抗的英雄们,他们用生命诉写着顽强抵抗的凯歌。租界的中国人,用自己的热情捐资捐物,支持在前线抗战的烈士们。他们用生命给前线的烈士们送去补给及电话线,这证明了每个中华儿女都有国难当头视死如归的精神。

从这部电影使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活的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深深的看到了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有主权。所以我们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国家的发展添份力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300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