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五大发展理念的心得体会范文范例优秀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学习五大发展理念的心得体会范文范例优秀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习五大发展理念的心得体会【第一篇】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取得的成果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贯穿全会精神的灵魂和主线,“十三五”规划建议就是按照这条主线来谋篇布局的。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到各方面实践之中。
经过对这次会议的学习和体会,认识到有3点的具体要求。1、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2、深入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3、领导干部要增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素养和能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五大发展理念,主题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这五大发展理念,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开辟未来发展前景的顶层设计,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把握好五大发展理念,要树立全面系统的思维,掌握科学统筹的方法,一起用力贯彻落实,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认真学习新的知识和本领。以发展的眼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任职负责的态度工作,配合好身边同事,协调好人际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
学习五大发展理念的心得体会【第二篇】
摘要: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探析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质量的途径,以创新作为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质量的生命力,以协调作为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平衡力,以绿色作为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推动力,以开放作为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包容力,以共享作为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凝聚力,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继承和发展,树立高校人才培养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和深厚的支持动力。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
十九大以来我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来引领中国未来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深化,对今后经济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在新形势下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是转变发展思路的重大举措,同时也为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质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作为国家人才战略落实的重要基地,高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价值取向,深入思考社会服务质量的提升途径,不断完善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办学实践中主动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各种需求。五大发展理念在高校社会服务过程中的贯彻落实,有利于落实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有利于高校自身的长远发展,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1以创新作为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质量的生命力
高校的社会服务体现了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担当,是高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部分教师即有的认知中,社会服务与学校或自身是相距甚远,无关紧要的事情,在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加剧的背景下,开展社会服务是一项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同时有些教师怕麻烦,不愿意担当作为,认为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服务社会与本职工作不搭界,因而存在抵触情绪。同时即使參与社会服务,对问题的解决也缺乏一定的经验和手段,这也使部分教师产生畏难情绪,缺乏积极性。
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高校应以创新的思维来改变部分教师在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把创新作为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质量的生命力。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起正确的社会服务观,提升服务社会的积极性。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和帮助,地方的发展也需要高校提供智力支持,双方的合作能够带来切实的利益,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社会的认知。其次鼓励教师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际感受社会,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社会大潮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才能真正回馈社会,服务人民。再次教师也应建立主动对接社会,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把自身的科学研究与社会现实做好对接,才能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要主动参与地方经济的调查研究,亲自投身于社会变革的潮流中,助力经济成长,感受社会变化,同时也为自身成长创造新的条件。最后要创新社会服务机制,主动与政府、企业、乡村结合,搭建合作平台,形成长期交流机制,结合学校实际,把自身可以完成的工作主动进行承接,打造合作样本,为社会解决一部分其自身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实现教育社会功能的最大化。
2以协调作为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平衡力
高校既要坚守大学的教育理念,以探求真理为宗旨,同时也应不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要以协调作为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平衡力,使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相互促进,这应是协调的内涵所在。通过政府和高校的相互协调,找到高校进行社会服务平衡点,既不干扰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又能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为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作为地方最强的智力库和人才库,高校也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地方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不断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要面向社会服务而存在,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要根植于社会,要向社会展现学校的教学科研质量和成果,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问题应该着眼于社会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让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成为不断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而在协调高校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上,由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综合交叉发生作用的辩证关系,所以要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思想观念,去更好地适应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保持相应的平衡力,使高校功能不断完善,渐进不止。在服务认识和定位问题上,高校要着眼于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学科专业的调整,把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进行优化和调整,使高校的专业建设能更好地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提高与地方的对接力度,不断梳理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自身和地方的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高校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在政府的协调和配合下创办各类经济实体,特别是高新技术研发生产实体,通过研究成果转化来助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以绿色作为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推动力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高校不应拘泥于现实,应秉持与时俱进的态度,将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向更深层次拓展,高校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以绿色作为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推动力,提高自身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关系到高校是否具备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更广的发展潜力的问题。由于绿色发展理念在高校服务职能的定位上还不清晰,所以高校在绿色发展的社会服务上还有许多路要走,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还未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探索一条能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绿色发展理论和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是高校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的有益尝试。
高校要明确服务绿色发展的导向性,把服务绿色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社会服务功能,鼓励专家学者紧紧围绕服务绿色发展这个主题寻求课题和项目,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增强服务绿色发展的主动性,形成主动服务绿色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和舆论环境,鼓励教师深入社会生产生活第一线,为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献言献策。推动教师自身在绿色、节能、环保等科研项目上持续发力,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使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能逐步推行,为地方经济的绿色发展积蓄动能。
4以开放作为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包容力
高校的社会服务不仅服务于经济发展,也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以开放作为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包容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来实现社会服务质量的提升。高校要以开放发展推动对外合作交流,这是汇聚育人资源、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依托产教融合项目的立项和研究,让更多社会资源为高校所用,同时结合实际把一部分高校资源向社会开放,形成良性互助的交流过程,体现高校自信开放的包容力。
高校要遵循主动对接、全面服务的发展思路,与社会各界建立起良好关系,主动贴近社会的需求,推动建立了体现开放发展新的服务机制。利用校企、校政共建的契机,高校要组织各相关学院和部门到共建单位汇报学校服务社会的举措和效果,反映学校承担相关科研工作情况,同时也欢迎社会各界到学校访问及指导工作情况,不断提高双向交流的质量。要以开放的心态共建科研平台,引入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力量共同建设一流的科研基地和实验基地,更新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训练提供了较好的实验训练、科研引导和启动基地。
5以共享作为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凝聚力
共享作为新时代的价值取向之一,高校也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以共享发展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断促进社会服务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校的人才培育和科研成果是体现高校建设能力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以共享作为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凝聚力,让高校的社会服务成果不但为社会各阶层所享有,而且也为高校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高校社会服务活动中受惠的不仅仅是社会大众,这对提供服务的高校也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增强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通过高校与社会各界的交往,可以一改高校以往的封闭状态,促进高校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更深程度的互利共享。为此我们要制定规划加强统筹,将高校的科研、教學和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适应社会需要,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同时双方也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分工,共同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构建起凝聚人心、升华价值,成果共享,互利共赢的良好机制,为高校的社会服务成果实现全民共享铺平道路。
6结语
十九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不断蓬勃发展,2020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关之年。作为高校应当充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秉持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并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确定自身社会服务模式,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优化。高校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活动范围和任务,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职能,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需求进行学科专业、科研主攻方向的调整,使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方向,最大限度地与本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相一致。同时也使高校社会服务有利于教学和人才培养,有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科研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学校总体实力的增强。通过努力高校才能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形成高校与地方政府、高校与地区经济“主动结合”与“主要依靠”双向参与的良好局面,形成双向互为支撑、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地方经济积累更为坚实的发展后劲。
参考文献
[1]齐卫平.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任务和新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04-09.
[2]郝平.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提升教育智库服务水平[J].教育研究,2019,(03):04-10.
[3]朱宗友,张继龙.国内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研究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2019,(03):151-160.
[4]韩映雄.高校社会服务活动中主要利益关系人及其质量观[J].教育发展研究,2019,(03):48-52.
[5]张宝友,黄祖庆.论高校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8):41-43.
学习五大发展理念的心得体会【第三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对发展做出了深入思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契合了三大规律,正如“创新”、“协调”之于经济规律,“绿色”之于自然规律,“开放”、“共享”之于社会规律。
五大发展理念来自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启示,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因革演变。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成功经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教训主要反映在脱离实际、凌空蹈虚上。一个时期以来,个别企业简单模仿、与创新趋势渐行渐远,一些地方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一些地方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一些大型企业孤芳自赏、无视国际趋势,一些地方与民争利、忽视民生,等等,带来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发展更好建立在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五大发展理念以问题为牵引,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放眼今日世界,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是因为树立了正确发展理念,高度尊重知识、人才、创新,走上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目前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了,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1/7、欧盟的1/5,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序,我们在第91位。从综合发展水平看,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重点,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在发展上取得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特别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相当突出。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的模式对中国而言难以持续,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
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一个民族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与新型工业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亚投行的金融新范式诠释了世界新金融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用合作共赢模式谱写了国际经济合作的鸿篇巨制。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人不能违背规律、改造规律,但人可以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与规律为伍的变革必然是深刻的变革,也是伟大的变革,更是给人民带来福祉的变革。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深刻的变革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但中国变革的决心是坚定的,方向是明确的,不会有丝毫动摇。规律不可违,与规律为伍意味着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也是距离成功最近的道路。
学习五大发展理念的心得体会【第四篇】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联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联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章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注重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党的以来,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员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问题为牵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在发展难题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推动共享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