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最新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公文资料“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第一篇】
省派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扎根山村
躬身为民
他勇于担当,为乡村建设尽心尽力;他积极拓宽发展路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就是河南省中原传媒集团驻**县**乡**村第一书记**。7月15日,河南省电视台新农村频道记者来到**村对**同志进行了采访,也让陪同人员了解到了**同志扎根山村,躬身为民,为乡村脱贫的攻坚克难、尽职尽责的感人事迹。
致力于社会事业建设
“张书记,哎呀,不在村里啊。他和支书去贫困户家庭中了。”**村干部刘忠敏对记者说。
冒雨前来的记者赶到村中,却发现驻村第一书记并在不在村中。原来,近日暴雨频繁,村中还有少数老旧房屋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确保贫困户的人身安全,**和村支书凡是阴雨天都要去村中走访一遍。
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记者也来到了贫困户家庭中。在听取记者的来意后,这个来自北方的高大汉子腼腆的笑了笑,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这有什么可说的?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嘛。要不,咱们边走边说吧,前面还有几户,看看放心些”。
“你们是来采访张书记的吗?他是好人啊。办了好多事呢。”“张书记经常来看我们”“去年,张书记还找人给我们小学配了几十套桌椅及20台电脑呢”热心的村民对记者说。
推进乡村建设一丝不苟
**村是**乡“十X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之一,也是河南传媒集团定点帮扶联系村。**年8月,**被组织选派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始**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书记到村的第二天,为了进一步理清**村的发展思路,明确帮扶的主攻方向,他利用2个月的时间,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展开调研,了解村情,体察民意,不断熟悉**村工作情况,足迹遍布**村每一个角落。在详细了解了**村的村情民意、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和问题所在,他伏案写出了近万字的驻村调研报告和未来两年工作规划,从增加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6大类展开布局,确定了**村脱贫攻坚各项推进项目,并积极与后盾单位联系,争取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半年内他跑来资金为村中修建了公里的水泥路,有效解决了偏远农户出行难的问题;他充分发挥派出单位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帮助**村建立起了电商平台,促进**村土特产网上交易;他让党徽在基层闪耀,让党徽成为**村流动的风景;在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成立**村第一书记帮扶救助基金,解决村中留守来人和留守儿童的上学医疗问题。**村的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书记到我们村后,完善了我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我们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他的到来让我们**村变化很大,他为我们**的发展呕心沥血。”**村支书杨长家这样告诉记者。
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发
在**村优质水稻种植基地,高产水稻闪耀着碧绿的光泽。“这一季肯定又是大丰收。”**村脱贫致富先进模范、产业带动之星杨长太兴奋地说。“**书记帮助我联系了个台湾的水稻专家,为我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指导,让我在富裕的同时还能带动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我能帮助更多的人,我很高兴,也很愿意。”杨长太告诉记者。
曾经的杨长太,也是村中的贫困户之一。**年,在**乡党委、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他流转村中50余亩荒地,成立了四方景家庭农场,成为了**村第一批脱贫致富的先进个人。**书记到村后,了解到他的事迹后,**书记通过自身网络资源平台,帮助他找到了同族中现居住于台湾的专家,并利用乡情请他为杨长太做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了杨长太的水稻产量。同时他又鼓励杨长太积极发挥产业帮扶优势,带动村中贫困户共同脱贫奔小康。截止目前,杨长太的家庭农场吸纳了全村30多户贫困户参与务工,为他们的脱贫致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第二篇】
在这次普查工作期间,我始终服从组织安排,刻苦学习普查业务知识,扎实工作,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贵州省的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刻苦学习普查知识。
工作期间我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努力学习相关普查的知识,不仅在集体培训中认真学习,还虚心向指导员讨教。通过学习,我熟练的掌握了这次普查工作的各种知识,明确了各项工作要求和具体操作方法,为普查工作的扎实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扎实工作,尽职尽责。
我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任劳任怨,更是讲究工作方法。随着全社会法律意识的增强,老百姓对涉及家庭和个人隐私、利益方面的问题十分敏感。有的人不愿意接受询问调查,甚至认为普查是扰民行为,将我拒之门外。面对这些不配合的普查对象,我总是用微笑和耐心去感化他们,细致地宣传讲解这次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意义,强调普查对个人信息绝对保密、绝不外泄,这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并最终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完成普查信息的填写工作。在工作圆满结束之际,回顾整个过程,既有痛苦和疲倦,也有喜悦和温暖,通过此次普查工作,我个人学习了专业的普查业务知识,获取了难得的普查工作经验。在学习、实践、总结、反馈中成长,脱贫攻坚普查的工作经历,将会是我人生的一项宝贵财富,给我以后的人生道路增加了许多的沉淀。感谢党和政府给我这样难得的锻炼机会,让我更好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会成长为心怀国家和人民,对国家和人民心怀奉献意识的人。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第三篇】
黄诗燕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湖南炎陵原县委书记,也是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那么你们知道关于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诗燕事迹个人学习心得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诗燕事迹个人学习心得5篇,欢迎参阅。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诗燕事迹个人学习心得一11月29日,炎陵的温度降了几度,天更冷了些,像往常一样,他按照上午行程安排,主持召开了脱贫攻坚迎省检工作部署会,会上他显得有些憔悴,声音也有些疲乏无力,较往常小了许多,以为是没有休息好,便也没太在意。
会上,他还坚定地说,要进一步提神提劲,克服“疲劳、松懈、麻痹”情绪,把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切实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下午,他突发心脏病,骤然辞逝于县委大院其住室席床之上,享年56岁,他是黄诗燕,株洲市政协副主席、炎陵县委书记。
“当时,他用坚强的毅力支撑他讲话,最后一点力气也用在了扶贫攻坚工作上。”大家纷纷感叹。
一台10多年的老彩电
其实,黄诗燕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是有所觉察的。11月22日下午3点的一个小型会议上,黄诗燕就已经感觉到胸口疼,但没有在意。24日晚上10点,黄诗燕从株洲赶往炎陵,那一夜都没有睡着。
第二天一早,他便打电话给联络员刘明华说:身体有些不适,需要检查治疗。经炎陵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医生开具治疗药物,并劝黄诗燕多休息。“做完检查,他就立马参加县中医医院新址正式运行暨省直中医医院医联体建设义诊活动,并调研全县医疗系统工作。”刘明华说,当天他连早餐都没吃。
调研途中,炎陵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建中劝黄诗燕去株洲市做进一步检查,黄诗燕说,“今天是周一,来来回回在路上耽误时间,先挺一挺再说。”
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关,黄诗燕最终没有挺过去。随着越来越多关于他的事情被回忆起来,黄诗燕的形象也逐渐丰富而鲜活。
几年前,黄诗燕在一次讲话中说,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有“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的精神境界,始终带着一颗“公”心去干事,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保障群众权益,以实实在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黄诗燕在炎陵县委的办公室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平房,工作人员多次要求做简易装修都被他拒绝。2016年,炎陵县委为外籍职工修缮了一栋新住房,他也多次拒绝搬进去,他的住房简陋老旧,9年没有添置一件新家具。
“工作之余,就是宿舍一台10多年的老彩电,平时喜欢看看《诗词大会》。”陈德望说,一日三餐除了公务接待就在食堂,平时喝什么茶、吃什么菜、穿什么衣都没有任何讲究。
在炎陵县九龙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何美存的记忆中,最为深刻的还是与黄诗燕一同奔赴各地为园区招商的情形,“经常是坐上午的高铁,中餐就在高铁上随意应付一下,到了企业碰上饭点,也是在会议室一边吃着盒饭一边聊园区招商。”
大源村村支书唐自华记得,有一次,黄诗燕到村里来调研,发现一位农户家周边搞得很干净,便进去和这户人家聊天。得知这户人家从来就是这么洁净、勤俭后,黄书记当即就说:“勤俭持家久,忠厚继世长。”
走遍120个贫困村
黄诗燕从一个小小的乡镇科员起步,到如今的炎陵县委书记、株洲市委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最让他牵挂和重视的还是炎陵的脱贫攻坚工作。
2001年,炎陵被列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初,黄诗燕初到炎陵任职,炎陵县又被列入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范围,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主战场之一,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对于实现炎陵全面脱贫与全面小康的双重任务,黄诗燕曾向全县人民公开表态:“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但脱贫功成,务必在我。”
2015年,大源村成为黄诗燕的扶贫联系村,村支书唐自华回忆说,“书记到村里的那一天就把村民召集起来,听取意见。有村民说,手机信号不好打不通、交通不便……最后,这些问题很快解决了。”
“第一次见在晒谷坪开会的,老百姓们畅所欲言,他能回答的当场回答,不能回答的用笔记本认真记录下来,让工作队后续关注。”前驻大源村扶贫队队长张生民回忆道,2016年4月,工作队进驻之后,黄诗燕就来到村里,逐门逐户走访贫困户,走了将近一天。“以前不敢想的不敢做的,这两年在他的带领下,全都实现了。”
自那以后,黄诗燕每个月都会下村一次,每个季度到村里开一次工作调度会。有时候工作忙,下午四五点钟忙完再赶到村里来,晚上八到九点钟再赶回去。每次到村里,黄诗燕都会找村民详细了解情况,关注扶贫工作进展。
为了争取重大项目,黄诗燕曾经清晨5点从炎陵出发,汽车在高速公路冰冻的大桥上滑行100多米而遇险;为了赶上长沙、深圳招商引资活动,他一天工作16个小时而不停歇;为了推广炎陵黄桃,他带病为“黄桃大会”站台,跑遍每一个城市推广点、每一个乡村的展台……
“黄书记对脱贫攻坚倾注了太多心血。”县委办副主任陈德望说,大到重要节点的安排、重大文件的制定、重要举措的出台,小到贫困户建档立卡手册,他都逐一梳理、逐一审定。
大源村是炎陵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也只是黄诗燕工作一小部分。“炎陵县120个村,他都去过,几乎每个月有一个星期,他是在走访贫困户。”炎陵县民政局局长吴集会说,走访完后,都想着如何去解决问题。
喊出100余个员工名字
对于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声声学)董事长何亮来说,黄诗燕更像一个睿智的长辈,字字珠玑,时刻鞭策和帮助着自己。“黄书记最重视的工作就是扶贫工作,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扶的最大的贫就是我们国声声学。”
何亮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黄诗燕的情景。那是2017年6月14日,在国声声学的落地签约仪式上,“黄书记从炎陵的人文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思路等方面,向我一个外来投资者展示了炎陵的全部,我十分信奉‘计划’,瞬间被黄书记的计划、严谨、深谋远虑深深折服。”
6月中旬,何亮带着200多个员工从深圳到炎陵,“招工难”成为国声声学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之前我还在乡镇工作,就感受到黄书记对于招工的重视,他亲自要秘书将招工简章直接开车送到每一个乡镇,把招人触角伸到每个村小组。”九龙园区招商产业科科长赵凯回忆道,第一个月,国声声学就招募到500名员工,而这500人正是国声声学来到炎陵的星星之火,如今已扩充至3500余人,达燎原之势。
从签约注册,到投产见效,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内,国声声学实现了开工量产,创造了项目建设的“炎陵速度”,预计到2020年全年营收将达到10亿元,缴纳税收3000万以上。
何亮说,“黄书记熟悉园区的每一家企业的产品、生产线、产量……更像是企业的代言人,毫不夸张地说,国声最开始的200名员工里,黄书记能喊出上100号员工的名字,这要非常用心才能做到。”
“太阳晒不到、下雨淋不着,仅一年我们家就脱贫了。”鹿原镇炎陵村村民谭泽英说,她家7口人只有四五亩耕地,公爹公婆患有严重的胃出血、高血压等疾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入国声声学后,公司不仅包吃包住,一个月还能拿到3500多元工资,所以她家一年就脱了贫。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国声声学按照“公司+贫困户”的方式,优先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对贫困户员工进行长期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2017年,国声声学为炎陵县解决就业人口55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72人;2018年,安排就业1300多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141户。
如今,像国声声学一样,看到炎陵营商环境和服务政策优势的企业越来越多,不仅带动了炎陵的产业发展,在劳务输出、贫困人口就业安置等政策实施过程中,更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们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这正是黄诗燕所期望的。
经过五年的攻坚扶贫,炎陵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下降到2015年8%;2018年,炎陵县贫困发生率为%,同年8月,经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省政府批复同意炎陵县脱贫摘帽;2019年,炎陵县进入脱贫成功、巩固提升的关键阶段,黄诗燕却倒下了。
炎陵依旧朝着黄诗燕所期盼的方向前行,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快速发展,产业兴了起来,老百姓富了起来,日子美了起来……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诗燕事迹个人学习心得二10月9日,追授黄诗燕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大会暨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召开后,回龙圩管理区广大党员干部以各种形式学习黄诗燕同志的感人事迹和敬业精神,在全区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黄诗燕同志以党和人民事业为最高追求,矢志不渝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是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的优秀领导干部。”区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钱建洪说,“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他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决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
区党政办公室年轻党员张洁峰认为,“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要学习黄诗燕同志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担当作为的事业追求、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和廉洁自律的崇高风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事业。”
“黄诗燕带领炎陵老区脱贫攻坚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我要像黄诗燕同志一样牢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兢兢业业为民、勤勤恳恳干事,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八仙洞办事处党总支书记毛先进表示。
兴隆村党支部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向黄诗燕同志学习活动,大家为他的感人事迹所感动。该村年近六十的女党员龙春香说:“一定要学习黄诗燕同志不顾一切、牺牲小家、忘我工作的作风,学习他一心为民的高尚品格,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回龙圩镇朱家观村年近七十的老人卢细幼说:“村里给我讲了黄书记的事迹,我很受感动,我们就喜欢这样的好书记,愿他一路走好。”
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表示,一定要以黄诗燕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坚守初心、热爱工作、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以更严谨的作风,更扎实的举措,巩固脱贫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诗燕事迹个人学习心得三近日,中共株洲市委追授黄诗燕同志“株洲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作出开展向黄诗燕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1月13日,株洲日报转载了《湖南日报》长篇通讯《待到山花烂漫——追记“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炎陵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切缅怀黄诗燕,学习他的感人事迹和敬业精神。
该文刊发后,__门户网、《大美炎陵》《炎陵手机报》等媒体迅速转载,有的干部还将该文打印出来,或贴在墙壁上,或置于案头,便于随时学习。县商粮局等单位,鹿原、十都等乡镇,纷纷组织干部开展学习。大家纷纷表示,黄诗燕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坚守初心、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少党员群众表示,将继续黄诗燕同志未竟的事业,注入更深感情,拿出更多办法,巩固脱贫成果,为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鹿原镇党委书记贺勇曾在黄诗燕身边工作多年。他认为:“黄诗燕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盏明灯。他兢兢业业、不畏辛劳、埋头苦干,‘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我们要沿着黄书记的足迹,致力乡村振兴。”
十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远宁说:“黄诗燕书记的事迹刊发后,十都镇村干部竞相转发,朋友圈一度刷屏。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不仅要学习黄诗燕同志不顾一切、牺牲小家、忘我工作的作风,更要学习他一心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尽一分力。”
霞阳镇大源村是黄诗燕同志曾经的联点帮扶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唐自华说:“黄书记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为大源村办的许多实事,大家都记在心上。我们一定继承黄书记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把他一直挂念的‘六大工程’做好,改变村里的面貌,把‘七个一批’落实到建档立卡户,年内让剩下的10户、16人顺利脱贫。”
霞阳镇老屋组7旬老人曾昭华说:“老屋组的村民们看到这篇报道后,又想起了我们的黄书记,再次流下眼泪。我们老百姓就喜欢这样的好书记。”
黄诗燕同志的先进事迹在网上一露面,立即引来众多网友的交口称赞,网友们纷纷留言,赞扬这位老百姓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好公仆。网友“留下你的味”说:“我是在广东经商的炎陵人,从网上看到家人传来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的文章,认真看了两遍,非常感动。得知他为了炎陵人民辛勤付出,最后倒在工作一线,我心里非常难受。感谢他为炎陵的付出,炎陵人民会记住他的。愿黄诗燕书记一路走好。”
网友“山中人”为黄诗燕写了一副挽联:“帷幄远筹,诗韵轻吟,福地驰名山寨秀;春秋正盛,燕行遽断,酃峰披素洣江寒。酃峰垂首,泣黄公别子抛妻,旗偃炎陵攻坚三战场;湘水呜咽,哭诗燕羽折翅殒,魂归老区致富九重天。”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诗燕事迹个人学习心得四56年前的1963年3月,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炎陵县调研时,讲了一句话——“为人民多做好事,人民会记得他”。在讲这段话的时候,胡耀邦还用炎帝举例,要求共产党人向炎帝学习,为人民多做好事。黄诗燕曾多次用这个故事,勉励参与扶贫攻坚的党员干部。
2001年,炎陵被列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炎陵县又被列入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范围,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主战场之一。这年6月,黄诗燕担任炎陵县委书记。
2018年,炎陵通过国家和省级脱贫“摘帽”验收。2019年在炎陵县脱贫成功、巩固提升的关键阶段,黄诗燕却倒下了。当天上午,他还在参加全县脱贫攻坚会议。
近些年炎陵县的重点工作,脱贫攻坚始终排在第一位。
梨树洲,一个离县城约60公里、酃峰山腰的高寒山村,因为秀美的风光吸引着游客。如今,村里数十户人家,在自家庭院里开起了农家乐,旅游旺季,民宿一房难求。而在2013年以前,梨树洲还是长株潭地区唯一的无电村。
村民李云生介绍,没有电的时候,大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苦。村里条件好点的人家,靠微型柴油发电机经营小旅馆接待游客。那时,小旅馆留不住客人,村里生产的竹笋因为无法及时加工,也卖不出好价钱。
担任县委书记不久后,黄诗燕就来到了梨树洲村,并向村民承诺:“尽快解决村里的供电问题”。之后,他多次来到村里,召开现场办公会,与县电力公司仔细探讨通电的可行性及各种细节。经过多方努力,梨树洲村配网建设工程列入了湖南省电力公司工程项目,2012年7月项目正式动工,入村公路改造和硬化也同步启动。
一年后的2013年9月,梨树洲村正式通电,长株潭地区无电村也归零。之后,全村加工竹笋都采用电烤炉或电动机鼓风炉加工,产品既生态又环保。如今,通过发展旅游,全村每户年收入少的有四五万元,多的有近20万元。
李云生说,村民越来越富了,大家从内心里感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感激黄书记兑现的承诺。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带动老百姓脱贫增收,是黄诗燕抓的一项重点工作。担任县委书记第一年,他就走遍了炎陵的山山水水。2012年,他提出把炎陵当作一个大景区来审视、当作一个大展厅来设计、当作一座大花园来经营,并说炎陵是老祖宗安寝福地、老人家革命圣地、老天爷生态宝地、老百姓宜居乐地。
“四老四地”之说得到广泛认同,为炎陵生态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让外地人更好地记住了炎陵。
走遍贫困村
梨树洲村尚属特例。而对于缺乏旅游资源的60多个省级贫困村和很多非贫困村,让老百姓早日脱贫,更牵系着黄诗燕的心。
当时,有的县直部门和单位因为业务与农业、农村关系不密切,加上本身业务繁重,开始有些抵触;一些干部因为缺乏乡镇工作经验,不善与农村群众打交道,也产生了畏难情绪。
“黄书记就自己去做示范,甚至手把手去带,他把大部分工作精力都放在脱贫攻坚上。”县扶贫办主任罗金亮告诉湘声报记者,每次下乡,黄诗燕对扶贫干部仔细叮嘱,工作要做到全面细致。在工作对接中,黄诗燕对于扶贫政策、相关措施的熟悉和把握程度,让罗金亮深感敬佩。
“这些年,我跟着黄书记走遍了全县所有贫困村。”罗金亮记得,2013年炎陵县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很多贫困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黄诗燕经常一下村就是三四天,很多次误了餐,就在路边餐馆吃十几元钱的快餐。而到每一个贫困户家中,黄诗燕都会揭开锅盖,看看他们吃得怎么样,询问他们多长时间能吃上一顿肉。
“当时黄书记在大会小会、不同场合都反复强调‘全县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好’。”罗金亮说,在县财政紧张的状况下,2013年投入800万元对800户农户进行危房改造,并在年底全部验收合格。此后,县委、县政府每年印发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实施方案,下达的改造任务与投入资金逐年增加,并明确落实不力,要被追责。截至2019年,全县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110户,覆盖了所有行政村。
情系大源村
炎陵县委办结对帮扶的是霞阳镇大源村,黄诗燕倾注了许多心血。
“当时大源村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电网陈旧,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驻大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生民告诉湘声报记者,2016年4月,工作队进驻之后,黄诗燕就来到村里,逐门逐户走访贫困户,走了将近一天。
张生明记得,当时贫困户都没想到县委书记会到家里来,没做准备,家里有些脏乱,还怕书记不喝自己家杯子泡的茶。但黄诗燕一进门,就坐在贫困户身边,端起茶杯就喝,仔细询问每家情况。走访完后,还主持召开了座谈会,让大家面对面说想法提意见。
当天村民的意见,黄诗燕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能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答复的让工作队后续关注。自那以后,黄诗燕每个月都会下村一次,每个季度到村里开一次工作调度会。有时候工作忙,下午四五点钟赶到村里来,晚上八到九点钟再赶回去。每次到村里,黄诗燕都会找村民详细了解情况,关注扶贫工作进展。
“黄书记要求高,我们工作压力很大。”张生明说,有时候晚上十一二点都能接到黄诗燕的电话。一次下村,黄诗燕到了村道路硬化施工现场,他发现施工方搅拌的水泥配比不对,当场就叫停了施工,要求重新调制材料,并将不达标路段重建。他严肃指出“花了这么多钱,一定要把事情办好,要对得起老百姓”,并反复强调了这句话。
正是在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下,大源村的道路硬化、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以及通讯设施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村里还引进了稻鳅养殖合作社、茶叶种植合作社,村民们通过参与合作社,不仅可以获得分红,还能在合作社务工。2018年,大源村顺利脱贫。
贫困户廖成运家是黄诗燕主动提出的结对帮扶对象。廖成运记得,黄诗燕第二次来家走访时,他和妻子正在屋后挖菜地,当时,黄诗燕马上接过锄头帮忙挖地,直到把地挖完才去他家里。
结对后,黄诗燕为廖成运家申请了易地扶贫搬迁。2017年,廖成运一家三口,从两间破旧的土房子搬进了近100平方米的新安置房,还享受了低保、医疗保险和救助等多项帮扶政策,儿子也进入县工业园务工,全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每次到我家来,黄书记都叮嘱我要保重身体,可他自己为了工作,却没有保重好身体。”想起黄诗燕,这几天,廖成运满是悲痛。
如今,炎陵发展快了,产业美了,百姓富了,书记却走了……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诗燕事迹个人学习心得五推动炎陵脱贫,他埋头苦干如黄牛;牵挂群众冷暖,他怀揣初心解民忧。1月16日、17日,本报推出追记省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的系列报道,上篇《红土地上老“黄”牛》和中篇《一心为民践初心》刊发后,在全市产生热烈反响。
从罗霄山脉到株洲市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缅怀着黄诗燕,热议着他的感人事迹。他殚精竭虑谋脱贫的精神,不忘初心贴民心的情怀,正持续引发学习与致敬。
“扶贫事业,未竟之功有我们”
报道刊发后__、__、__网等媒体迅速转载。在株洲的微信朋友圈,关于黄诗燕的报道也引发了“刷屏”。
市扶贫办综合宣传组组长谭雪平说,在朋友圈读了报道后,他被黄诗燕勤勤恳恳、呕心沥血干事创业的事迹深深感动。“黄书记身上那种“走遍千山万水”“访遍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为百姓谋脱贫的精神,值得我们深入领会、学习。”谭雪平说,“今年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收官之年,我们要以更坚韧的干劲,更扎实的步伐,继续砥砺前行。”
炎陵黄桃产业办副主任谭忠诚回忆说,黄诗燕病逝的半个多月前,还跟他说黄桃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新问题,要认真思索接下来的规划。“黄书记思考的炎陵黄桃产业升级成了他未竟的事业,我未完成的工作汇报也成了我永远的遗憾。实现黄桃产业的转型升级是黄书记的遗志,我们一定全力达成,绝不辜负他的期望。”
炎陵县鹿原镇金紫峰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万莉萍说,读这两篇报道,她好几次抹眼泪。她说,报道让她想起黄诗燕曾经的叮嘱:你们工作队和支村两委一定要摸清还有多少村民住危房,我们县财政就是砸锅卖铁都要解决好老百姓的住房保障问题。“书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在我们心里扎了根,我将努力站好脱贫攻坚最后一班岗,让村里老百姓真正脱贫,步入小康,告慰书记在天之灵!”万莉萍说。
“心系百姓,特别注重民心实情”
对报道写到的黄诗燕,老同事、旧相识纷纷表示写得到位,青年干部则说汲取到了工作经验与方法。
读到报道《一心为民践初心》,市委政研室副主任颜三元说,曾与他多次共事的黄诗燕如在眼前。“他对农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经常说,我们都是农家子弟,当了干部,决不能忘本。早年,我见他经常将农村的谚语,以及农民生动的口语记在本子上。他和农民拉得上话,农民把他当自家人,有什么事都愿意跟他讲。他了解农民的想法,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这让他考虑问题、制定政策时特别注重民心实情。”
31岁的渌口昭陵居委会支部书记甘彬说,报道里写到的黄诗燕,让他深切认识到了紧密联系群众、俯身身子做工作的重要性。“面对面‘身入’群众,心贴心‘心入’群众,实打实‘深入’群众”,黄诗燕总结的这些工作理念,让甘彬受益匪浅,被他从报道里摘抄进了工作笔记本。
醴陵市东富镇副镇长、龙源村第一书记付聪说,看完报道后,她深感黄诗燕有太多地方值得学习。“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学习他攻坚克难的坚韧斗志,学习他真抓实干的担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接过他的旗帜,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为建设美丽幸福的株洲贡献青春力量。”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第四篇】
柔肩挑重担,扶贫显真情 ——记镇人大主席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经自治区相关部门同意贫困村当发村脱贫出列!”听到期待已久的好消息,容县杨村镇人大主席梁凤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微笑,几年来辛勤培育的“扶贫树”,终于结出脱贫“硕果”。
当发村位于容县杨村镇东北部,地处山区,山多地少,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是杨村镇“十三五”贫困村。2015年精准入户识别时,当发村识别出贫困户114户46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338人,贫困发生率为%。面对当发村艰巨的脱贫任务,担任当发村挂村组长的梁凤迎难而上,用柔肩勇敢地挑起带领当发村摘“穷帽”贫困群众拔“穷根”的重任,在脱贫攻坚路上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用脚步丈量民情
“治病首先找病根,治穷病首先找穷根”,梁凤心里明白要让群众摆脱贫困“枷锁”,过上好生活,走上致富道路,必须找准“穷根”,量体裁衣制订帮扶脱贫计划,才能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梁凤与镇政府挂村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组成工作组,采取“走亲戚”的方式对全村22个村民小组772户农户进行全覆盖入户走访,对于精准识别出的114户贫困户则采取“常走亲戚”的走访方式。每到一户梁凤都会用接地气的语言主动与群众聊家常,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困难等情况。
当发村地处山区,山路崎岖,摩托车无法通行时,就需要采取步行的方式,“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早已是常态。刚开始走访时,有的群众认为梁凤只是“到此一游”式的走访,为此她还常常吃了不少“闭门羹”。“方法总比困难多,没有一颗心是捂不热的”,面对走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梁凤总是这样鼓励自己,她始终坚信只要多到村里“接接地气”,脚上多沾些泥土,多倾听群众的心声,终究会得到群众的认可。
为了全面、准确了解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梁凤曾经花费7小时攀山越岭步行到当发村最偏远的村民小组峡河田5户农户家中走访。有时遇到群众外出干农活的情况,梁凤就会直奔田间地头,一边帮助群众干农活一边话家常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有时遇到群众白天上班的,梁凤则会选择晚上的时间入户走访,同时抓住群众饭后聚集聊天的机会,就地取材往地上一坐与群众召开“露天”座谈会,听取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并一一登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经过长期走访,梁凤与村民慢慢熟络起来,也逐渐掌握了当发村的村情民况。看到梁凤认真的干劲,村民慢慢改变了以往的看法,认可这位真心扶贫的人大代表。每当碰到梁凤村民都会热情亲切地称呼她“阿凤”,有困难都会找到她帮忙。
用真心排解民忧
当发村桥头至当发村肚道路是村民到当发小学的必经之路,道路未硬化前,路面坑坑洼洼,遇上雨天就泥泞不堪,由于道路狭窄,还时不时出现堵车的情况,村民苦不堪言。得知情况后,梁凤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连心桥”的作用,三番五次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扶贫道路政策,解开群众不愿修路的“心结”,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道路修建工作中,同时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建议,积极争取扶贫道路项目。在梁凤的努力下,当发桥头到当发肚的道路完成硬化并进行拓宽,昔日让群众苦不堪言的泥土路蝶变成平坦宽敞的脱贫致富路。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梁凤总是那样说,也是那样做的。2018年受台风山竹的影响,当发村至横山村路段塌方严重,影响到横山、当发两个村七千多名群众的出行安全。台风过后,梁凤以及当发、横山村的人大代表联名向职能部分提出修复受损路段的建议,及时消除道路安全隐患。
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梁凤始终把排解民忧,改善民生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来做。2016年以来,梁凤就当发村扶贫道路共提出意见建议8条,帮助实施扶贫基础设施项目13个,当发村村级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经过人大代表以及村两委多方筹资,2019年当发村按照“一厅七室两栏两中心”的标准,新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并对村委会及周边环境进行升级,村级阵地面貌焕然一新。
用实干托起“小康梦”
“我以前总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生活没有了干劲。阿凤来了之后,把我当作亲人,经常关心我鼓励我,每当我有困难都会找她,她都及时想办法帮我解决。”当发村70多岁的老人黎绍汉满怀感激地说。黎绍汉是当发村尖峰队村民,2015年精准入户识别时因学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未脱贫前一家6口人挤在30多平方的旧瓦房里,生活拮据。为了让黎绍汉一家住上安全的新房子,梁凤三番五次动员他申请危房改造,及时帮助他解决新房子修建过程中遇到的纠纷、用水等难题,并亲自帮助黎绍汉申请小额信贷、产业奖补政策发展养猪产业,增加家庭收入。2019年,黎绍汉一家搬进了安全整洁的新房子,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多元,顺利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