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先进单位申报材料【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11895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公文资料“先进单位申报材料【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先进单位申报【第一篇】

学校在认真总结“五五”普法工作和多年文明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校“六五”普法工作和依法治校领导核心的建设。学校组建了“六五”普法和依法治校领导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包括了各位副职领导和各处室、级部负责人。学校党政领导率先参加普法学习,当好教师学法、守法的榜样,在领导组统一组织下,各处室分工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运作机制。学校依照上级的普法工作和依法治理总体规划,认真制定学校普法工作计划,精心构筑“共育”工程,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使依法治校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

先进单位申报材料【第二篇】

XX市盲人学校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现位于XX市XX区南湖路XX号,是XX市唯一的一所盲校,为全市二十二万视障人群服务。XX市盲人学校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单列盲校。

1、确定“以人为本,育健康人”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指以盲人的实际为本,以盲人自身发展为本。培养健康的心态,自然的社会人。为盲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着力培养生活自理、心智健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一技之长,进而使盲生树立身残志坚,服务社会的人生信念,成为以知识立志,用技能自强的新型盲人。

2、建立完善的办学体系,增强办学功能,辐射早期盲童。我们在深化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现在除建立起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坚实的特殊办学体系。结合课题,我们还开办学前教育、多重残疾教育及低视力教育班,以让学校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3、加强内部管理促进盲生发展。学校以管理求高效,向管理要成绩。通过加强管理,大大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在2002、2004、2005年的高考中,共有33人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创造了全国特殊教育界的奇迹。我们的职高学生更是供不应求,在全国各地以他们的专业知识回报社会,实现了他们“用知识立志,以技能自强”的奋斗目标。

4、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回归教育。学校抓住盲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让盲生具备健康心理融入社会,回归社会,开展回归教育。学校与XX市各大专院校保持着密切联系,让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熏陶盲生,找同龄人跳动的脉搏,做与命运抗争的勇士,建立生活的信心。同时,在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与区内各中小学一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这些活动在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XX区政府将XX市盲人学校命名为“青少年爱心教育活动中心”。通过活动中心,我们“请进来,走出去”。通过残健的交流,让盲生“回归主流”,让普通学生受到爱心教育和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为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拓宽了思路。

5、倡导绿色文化,促进盲校可持续发展。著名的早期特殊教育专家朱汇森说过:“自然给予人一分困难的同时也添给人一份智力和克难精神。”残疾人崇尚环保的过程就是向自然融合的过程,也是战胜自我困境的过程,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和环保精神。作为残疾人受教育的载体,XX市盲人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盲人学校。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残疾人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回归主流社会,为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可持续发展教育正是“回归”教育中残疾人尊重自然、尊重自己的具体体现。人与自然本为一体,残疾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将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和环保事业的双重发展。我校率先向全国盲校和XX市盲人发出倡议:回报社会,关爱自己,尊重自然。启动特殊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让残疾人亮出生命的绿。我们将环境教育、环保活动、环境建设与学校的整体建设相互结合渗透,努力把我校创建成一个“绿色学校”。并以此带动全国创建出更多的特殊教育“绿色学校”。

6、发挥盲校资源,服务社会。我们曾为一个六旬盲人刘运素提供教育,用我们现有的教学资源,服务于社会,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派专人上门为其教学,制定了专门的教学计划,选用适合老年盲人的教学方法,让盲老太在六十高龄足不出户还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这在全国的特殊教育学校中是绝无仅有的,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

7、打造盲人教师。我校积极完成残疾人就业任务,我校的残疾人占教师总数的15%。教师魏旭川,夫妻双方均为盲人,还有一个女儿,为解决残疾人家庭困难,我们将魏旭川的妻子郎红霞(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毕业)请到学校代课。我校盲人音乐教师张治平,被称为是“山城阿炳”,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校将其作为特级教师候选人推荐出去,打造我校的名师。张治平老师已被评为特级教师。

8、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湖南电视台、XX市各电视台,XX各大报社多次对我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成果、专题活动以及师生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2011年4月,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和教育频道专门两次派人到XX为我校录制专题片,介绍XX盲校,介绍XX的特殊教育,播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真正让XX市盲人学校走向了全国。

成绩属于过去,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盲校的资源优势,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先进单位申报【第三篇】

20xx年,xxx单位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党委的工作安排,坚持“党建工作与机组达标投产相结合;与公司发展需要的实际相结合”的方针,不断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队伍建设的良性互动,充分施展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组织丰富多彩活动,有力促进分场中心工作开展。

二是狠抓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及班组标准化建设。

三是积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四是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扎实有效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

五是组织班子成员定期下基层,积极参与到基层班组的各项工作中,形成分场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保持了员工队伍的和谐稳定。

20xx年,尽管xxx单位遇到了集控运行人员实践经验不足,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高岗集控运行人员流失严重(20xx年1月至11月锅炉主值缺员高达50%,20xx年各岗位缺员总数达13%),储备不足;运行四化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指标精细化管理还处于探索实施阶段等等一系列的困难,但是xxx单位全体干部员工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xxx公司的中坚力量,xxx单位在公司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已经步履矫健,走向成熟,我们有信心再接再励,再创辉煌。

为了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工作,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民的素质提高,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人才;为泸水发展劳务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州农业局、州劳转办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活动。

在本次培训工作中,培训学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务实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的做好了这次培训工作,圆满的完成了既定目标。截至2010年12月20日,我县实际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200人,达到任务数的100%,通过考试,其中770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达到,超出规定标准(60%)个百分点。

先进单位申报【第四篇】

被称之为“中国绿色明珠”和“华北绿宝石”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河北承德围场坝上地区,北与内蒙古乌兰布通草原接壤,在清朝属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后来遭

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1962年至今,塞罕坝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用四十多年的时间、两代人的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加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满蒙民族风情,形成了国家一级旅游资源,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和人间奇迹。1993年5月经林业部批准,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基础上建立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42万亩,其中森林景观110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森林覆盖率78,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1999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生态旅游示范区”,省林业局在此建立了“河北省林业艰苦创业示范教育基地”。2002年被命名为“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全国思想教育基地”和“国家林业局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同年,又通过了国家旅游局验收,跨入了级旅游景区行列。2003年被河北省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首批命名为“河北省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基地”。2005年在由燕赵都市报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联合举办的“河北最美的地方”评选中,被评选为河北最美的地方;在由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旅游商会、亚太旅游联合会、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首都旅游集团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外旅游品牌推介活动”中,被评选推介为“中国最佳森林公园”。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建园十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围绕“建绿色生态,办绿色产业,创绿色文明”的总任务,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生态主题,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共接待中外游客130万人次,客源地遍及28个省、市及世界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截止目前,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日接待能力达1万人,形成了以“生态、皇家、民俗”为主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态旅游度假区,每年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9000多个及为周边社区创造综合效益8000多万元,塞罕坝万顷林海充分发挥了为北京阻沙源、为天津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巨大作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回顾公园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四点:

1、科学规划,保护开发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是发展森林旅游的依托,发展森林旅游业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引导森林公园持续健康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为充分保护好、利用好、经营好塞罕坝的森林旅游资源,实现“以林建园,以园促游,以游养林”的目的,按照溶于自然、延于自然的经营开发思路,为谋求公园长远发展之计,在林业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聘请省林勘院对森林公园进行了系统、详实的外业勘察,将公园规划为木兰(综合服务区)、塞罕塔、龙泉、亮兵台、梨树沟五大景区49个景点,制定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明确了公园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按照规划中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同步的方针,在开发建设上,推出了百花坡、塞罕塔、七星湖、滦河源头、吐力根河游乐园、塞罕敖包、亮兵台等著名景点30余处,形成了林海草原观光游、秋季写生摄影游、冬季冰天雪地游、文化古迹寻访游、满蒙风情游等旅游产品。

在资源保护上,不断健全资源环境保护网络,成立了资源科和林地管理站,按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和《塞罕坝占用林地管理办法》,严细林地使用手续,各项建设注重真山真水,原汁原味,凡不符合总体规划的项目坚决予以取消,达到了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杜绝了乱占林地的现象。成立了动植物保护执法队伍,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通过设立宣传保护生态环境、护林防火、保护野生动植物警示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游人自觉保护环境意识,从而使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环境治理上,坚持“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全面启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景区进行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并成立了环保清洁队和旅游沿线环卫队,实行定人、定岗、定路、定时的“四定”制度,清晨打扫,白天保洁,层层签订责任书,量化管理,兑现奖惩;成立了旅游秩序管理大队,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了良好的景区形象,为游客创造了洁、齐、美的旅游环境,被省林业局评为“形象建设先进单位”。

2、开拓市场,强化宣传促销,塑造塞罕坝品牌

宣传是旅游的先导,是客源市场开发的手段。多年来,努力打造“生态、皇家、民俗”三张品牌,把宣传促销和市场开发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现代市场的营销观念,把旅游作为一种商品来经营、策划和推销,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和企业行为开拓市场,进行有重点、大密度、系列化、强攻势的宣传促

销,累计投入资金150余万元,立足于京津冀主体客源市场,采取长效宣传和即时宣传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强化媒体宣传。通过中央、北京、河北等电视台,每年利用1—2个月的时间,采取天天播报的方式加密宣传;通过《_》、《中国旅游报》、《绿色时报》等报刊进行宣传,并制作和出版了《塞罕坝人》、《有个塞罕坝真好》《绿色明珠·塞罕坝》等光盘和书籍对外发行。二是注重会议宣传。积极参加了由国家、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组织的全国旅交会、中国森林公园博览会、北方十省市旅游交易会等全国性或区域性大型旅交会,把握市场动态,了解市场行情,确定市场开发战略,并对外发放宣传画册累计达10万份,与社会广泛结缘。三是利用活动宣传。几年来,相继承办了全国性森林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塞罕坝风光片大赛、塞罕坝征文大赛、木兰围场森林草原节、彩色周末旅游专列游塞罕坝、中国承德木兰围场塞罕坝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等活动,展示了塞罕坝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扩大塞罕坝的影响。四是加强网络宣传。建立了塞罕坝旅游风情网站,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拓网上营销之路。五是突出阵地宣传。在北京地铁口设立了108块宣传标牌,并抢抓黄金周和学生暑假的有利时机,派出宣传队深入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的学校、机关企业登门促销。六是以旅行社拓展市场。坚持资源共享、利益均沾的双赢原则,出台了针对旅行社的促销方法和奖励政策,达到了激活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促销活动,客源地由原来的7个省市扩大到目前的28个省、市及世界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加了旅游市场的份额,提高了塞罕坝的知名度,塑造了品牌。

3、多元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水平

旅游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性较强、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和全社会的参与、支持。为此,我们坚持双赢原则,采取“招商引资为主,自我投入为辅,社会自营经济为补充”的措施,实施多元投入,走联合求发展的路子,共吸引外部投入建设资金2亿元,一是在省、市、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完成了公园的交通主动脉—棋塞公路的维修改造;2005年自筹资金360多万元,完成了由_、国家_立项的姜塞线三级公路30公里路基基础建设工程。配合承德市交通局完成了省政府立项的御克线二级公路铺油工程。同时,修筑了150多公里的旅游环线公路,使公园内的交通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为公园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抓住农网改造的有利时机,新建成万千伏变电站一座,将公园内的低压线路进行全面改造,同时完成了六个林场的通讯线路改造工程,建成125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建造了可接收34个频道的卫星电视塔,开通了2个移动通讯基地站,为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三是实施了塞罕城建设工程,硬化城区街道6万多平方米,栽植路树4000多株,铺设草坪2万多平方米,建立了垃圾处理场2处,星级和环保型厕所4处,安装垃圾箱100余个,使一座美化、净化、亮化的塞罕城初具规模。四是在接待设施建设上,建成宾馆、度假村、饭店、旅游商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共108家,拥有床位1万余张,餐位9000个,其中高档宾馆20余处。进一步扩大了公园的建设规模,提高了公园的接待档次和服务水平。

4、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积极探索景区统管与部门配合的综合管理模式,健全了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领导共同抓的组织领导体系,由森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公园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从而解决了林业经营与森林旅游之间的管理冲突,形成合力闯市场,增强了竞争力;二是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宾馆、招待所、旅游接待中心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及40多个服务岗位推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制度,开辟了新的用人途径;三是制定了《森林公园管理条例》、《旅游市场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成立了由地方政府和林场组成的景区管理处,设立投诉电话和咨询电话,对公园在统一规范、文明经营、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管理与监控,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欺诈宰客、乱摆散卖等行为;四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旅游业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服务质量至关重要。为此,多年来我们利用旅游淡季等各种时机,通过教育培训、参观考察,评比竞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员工的旅游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使员工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事事关系旅游发展”的思想,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五是加强安全管理。在景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强化“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意识,始终把旅游安全放在首位,制定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安全管理条例》,设立了报警电话,成立了游客医务室,定期进行旅游安全大检查,加强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疾病控制和紧急救援等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制,保证游客安全,营造了安全的旅游环境。

总之,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塞罕坝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生态旅游特色日益突出,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森林的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和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展望未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升温的旅游热潮,我们要坚持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发扬塞罕坝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有塞罕坝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把公园建设成展示我国秀美山川,树立社会发展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151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