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情防控讲座学习记录5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关于疫情防控讲座学习记录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疫情防控讲座学习记录1
一、坚持科学佩戴口罩
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好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空间,前往医院就诊、有发热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从事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高风险暴露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年老及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
二、保持社交安全距离
到人多密集场所注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客流较多时,有序排队等候,避免人员拥挤。
三、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要勤洗手,用香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清洁双手前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后弃置于垃圾箱内。
四、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居室和办公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避免空气污浊。冬季使用空调前应进行清洗和必要的消毒,保持一定的空气流动和自然通风。
五、注意饮食安全卫生
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产品,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选冷冻冰鲜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佩戴口罩。购买境外冷冻食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做好外包装消毒。处理食材应生熟分开、煮熟煮透。购物、处理食材、饭前饭后应保持手卫生。
六、自觉坚持安全出行
杜绝带病上班上学。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尽量避免外出,特别是近期与发热、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人员,尽量不搭乘公共交通。
乘坐公共交通时,尽量选择刷卡、扫码等非接触方式充值、购票。遵守公交、地铁等部门防疫规定,如戴口罩、测体温等。
疫情防控讲座学习记录2
1.教职工每天上班出门前要自测体温,确定体温正常,佩戴好口罩才能到校上班。体温如有异常,要及时上报学校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自觉到医院就诊。
2.教职工上班尽量不乘公共交通工具,尽量自驾车、步行、骑电动车或自行车,进校门前测体温,体温正常方能进入。
3.教职工进入校门签到后要洗手消毒,进办公室前要用酒精消毒。
4.教师上课期间要全程佩戴口罩,禁止和学生近距离接触;上课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学生是否有发热情况,一旦发现发热学生要立即报告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疫情应急预案处理。
5.教师下课后要先洗手消毒,之后才能回办公室。办公室内要佩戴口罩,办公人员之间要保持1米距离。批改作业后要洗手消毒,作业不面批。
6.教职工就餐要佩戴好口罩前往餐厅。进入餐厅,摘掉口罩洗手消毒,间隔1米排队取餐;单向单桌进餐,不扎堆、不说话;餐后洗手,佩戴好口罩有序离开餐厅。
7.教职工下班签退后要先洗手消毒,佩戴好口罩后才能离开学校。下班回家后要先洗手消毒。
8.教职***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发现发热学生,要马上报告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疫情应急预案处理。
***疫情应急预案:
发现学生发烧(体温超过度)、头痛、咳嗽或身体异常时:
立即通知隔离室人员,将其带入隔离室(两人以上需单独隔离),同时报告学校疫情防控小组。
(2)进隔离室后要加戴口罩、对其进行酒精消毒、再次进行体温测量,进行心理疏导。
(3)确定其发热后,询问其近期是否有湖北人员接触史、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接触史等。
(4)拨打镇街疾控部门电话,报告其情况,由镇疾控部门做出决定:如果无,则电话通知家长,将学生接送至发热门诊就医排查;如果有,则直接拨打120;同时告知学生家长到指定发热门诊配合检查治疗。
(5)做好记录,并按程序形成上报材料。
9.全体教职工要熟记两个隔离室位置,
10.全体教职工要严格执行体温检测制度。
体温检测为一日两检,即晨检和午检。
学生体温检测: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指导两名学生专门负责本班学生进行体温检测。要明确分工,具体到人,一名学生负责检测,另一名学生负责记录填表,班主任将体温记录表送学生发展指导评价中心,学生发展指导评价中心汇总后报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发现体温异常马上启动疫情应急预案。
教师体温检测:早晨上班前在家自测体温,进校门前由门卫检测,进办公室前由值班人员检测,下午13:30之前进行午测。午检测结果以年级组、处室为单位汇总报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职工无论在家、还是在单位,一旦出现体温异常等症状都要第一时间报告学校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马上书写请假条后去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同时将排查结果上报学校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得隐瞒。
11.班主任要对班级内负责体温检测的学生进行红外体温计(额温枪)的使用的培训,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操作。
使用时,将额温枪对准额头中间并保持1—3厘米的距离,按测量键,约1秒钟后“嘀”的一声,显示测量值,测量完成,并做好记录。尤其注意,不能接触皮肤。
12.密切关注学生出勤情况。班主任作为班级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对全班学生负总责,任课教师对上课期间学生情况负责,都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出勤情况,对缺勤学生要马上追踪原因,追查真实情况,并如实填写班级考勤表,并上报学生发展指导评价中心汇总,学生发展指导评价中心将汇总结果马上报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
13.废弃口罩的处理。所用过的废弃口罩,任何人不得随意丢弃。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将废弃口罩丢弃在废弃口罩回收箱内。废弃口罩每天都有专人统一进行消毒处理。
14.对校园内部环境的消毒要求。每天放学后对校园内、教室、走廊、卫生间、实验室等场所使用喷雾器喷洒按1:100比例配置的84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杀;同时,对门把手、水龙头、洗手台、楼梯扶手用消毒湿巾进行中晚两次擦拭消毒。班主任负责各自教室每天早中晚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通风。
15.学生在校日常防疫流程图。共四个流程图,分别是学生上放学路线说明图、学生取水路线图、学生入厕路线图、学生就餐路线图。班主任、教师每人都要熟记四个流程图,班主任也要让各班学生熟记四个流程图,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遵守,尤其课间室外活动要保持2米以上距离,坚决杜绝扎堆聚集。
16.全校教职工施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教职工每天要对个人健康状况如实登记上报给所在办公室,所在办公室上报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
17.广大教职工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教师良好形象。弘扬正能量,不信谣,不传谣,讲文明、重自律,居家办公期间,须遵守工作纪律,最大限度减少外出。严禁教职工接触去过武汉等疫区人员,如有接触如实上报,不得隐瞒。
18.严格人员管理。疫情防控期间,门卫执勤人员必须对驾车人和车内其他乘坐人进行身份检验和体温检测,并记录详细信息。经查验,无异常情况,方可进入校园,并按规定将车辆停放在指定位置。尤其强调,教职工不得载不明身份人员进入学校,如有违规,严肃处理。
非校内员工,未经校长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校园。确需进入,必须电话请示校长,同意后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方可到学校指定的位置(门卫门口),并进行第二次酒精消毒。
19.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教职工无论是上下班还是业余时间,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务必全程佩戴口罩,留意周围人员健康情况,避免与可疑人员近距离接触。同时要妥善保管所乘交通工具的票据和信息以备查询。班主任也要对学生进行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教育。
20.外出人员管理。教职工离开校园,须经学校批准同意,并书写请假条办公室并留存门岗后方可离校。未经学校批准同意,教职工一律不得离开校园。经学校批准同意离开校园的教职工,返校后须详细报告个人去向和接触人员。
21.全体师生熟记以下防疫知识:
七步洗手法。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第四步:双手指相扣,互搓;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七步: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进行。班主任负责教会每个学生熟练掌握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清洗,洗手总时间至少20秒。
需要洗手的时刻(9处):外出回来,吃饭前,上厕所后,接触眼、鼻、口前,咳嗽或打完喷嚏后、佩戴口罩前和摘脱口罩后、接触高频次公共物品后、接触过动物后以及感觉手脏时。
一次性口罩佩戴程序和方法(6步):检查口罩使用有效期和外包装;清洗双手,判断内外,鼻夹侧朝上,一般深色面朝外或者褶皱朝下;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双手指尖向内触压鼻夹,逐渐向外移;适当调整口罩,使周边充分贴合面部;抓住系带摘脱口罩并洗手。
4校园内要一直带口罩,就餐时摘下口罩并放在纸巾上,内面朝下。就餐时如果咳嗽或打喷嚏一定要用手肘部遮挡口部。
5校园有关活动,人员之间的间隔距离是两米,如入校、进教室(办公室)、洗手、取餐、上厕所等其它课件活动、离校等。
6校区环境以卫生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湿式清洁1次,校园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温暖季节宜全日开窗通风,寒冷季节可在课前和课间休息开窗通风,每天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7常见消毒剂及配置:①84消毒液(标识有效氯浓度5%),按消毒液和水的比例为1:99稀释②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疫情防控讲座学习记录3
一、工作区域防护知识
1、上班途中如何做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2、入楼工作如何做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3、入室办公如何做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4、参加会议如何做
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5、食堂进餐如何做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6、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7、公务采购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8、工间运动如何做
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9、公共区域如何做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10、公务出行如何做
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11、后勤人员如何做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12、公务来访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
13、传阅文件如何做
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14、电话消毒如何做
建议座机电话每日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15、空调消毒如何做
1中央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正常使用时,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
2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正常使用时,若出现疫情,不要停止风机运行,应在人员撤离后,对排风支管封闭,运行一段时间后关断新风排风系统,同时进行消毒。
3带回风的全空气系统,应把回风完全封闭,保证系统全新风运行。
16、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
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二、个人防护知识
(一)洗手篇
1、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2、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3、正确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4、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传递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4吃饭前
5上厕所后
6手脏时
7在接触他人后
8接触过动物之后
9外出回来后
5、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二)口罩篇
1、口罩该怎么选?
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2、正确使用口罩
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1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2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4最后一步,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金属条问题,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3、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三、居家防护知识
1、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佩戴口罩;
6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7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8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时,我们怎么吃才好?
1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
2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
3即使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如果肉食在食品制备过程中予以彻底烹饪和妥善处理,也可安全食用。
3、前往公共场所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感染?
1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农场牲畜或野生动物接触。
2保持工作场所室内不断的通风换气;在人多的地方,商场、公交车、地铁和飞机等地方都是人流密集,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
3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咳嗽打喷嚏后,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
4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院就诊。
5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4、到生鲜市场采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2避免触摸眼、鼻、口;
3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
4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5、轻症发热病例的居家隔离建议:
1将病人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
2限制看护人数,尽量安排一位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护理。拒绝一切探访。
3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如条件不允许,和病人至少保持1米距离。
4限制病人活动,病人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最小化。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开窗)。
5看护人员与病人共处一室应带好口罩,口罩紧贴面部,佩戴过程禁止触碰和调整。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及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
6与病人有任何直接接触或进入病人隔离空间后,进行双手清洁。
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2019-nCoV,2月8日我们国家正式命名:NCP。
2、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3、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4、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会。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判断,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5、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6、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7、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
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
8、对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所有跟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都应该有14天的自我隔离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9、密切接触者监控建议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通知医院,并尽快前往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接触者应该佩戴医用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1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1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接触和飞沫预防措施: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房间通风换气;
•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热水浸泡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五、就医流程
1、何时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1发热(腋下体温≥℃)、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2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2、就医时注意事项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6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疫情防控讲座学习记录4
一、关于新冠肺炎相关问答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此次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2.新冠肺炎由什么引起?
由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WHO将SARS-Cov-2感染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其中多数感染可以导致肺炎,就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3.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是什么?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
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4.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是什么?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5.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6.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是什么?
人群普遍易感。
7.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黏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8.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黏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9.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10.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11.新冠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至14天,多为3至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
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12.在临床上怎样识别观察新冠肺炎病例?
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13.新冠肺炎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14.新冠肺炎如何鉴别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新冠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15.新冠肺炎有哪些防控措施?
1标准预防措施;
2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3接触和飞沫预防措施: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4房间通风换气;
5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热水浸泡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二、防护小常识
1.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有什么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2.七步洗手法的口诀和要领
1内:手掌相对揉搓;
2外:手心揉搓手背;
3夹: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揉搓;
4弓:弓起手指,双手互握,揉搓骨头突出部位;
5大: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转动揉搓;
6立:五指并拢,将指尖立于另一掌心处,旋转揉搓;
7腕: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并旋转揉搓。
3.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传递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4吃饭前;
5上厕所后;
6手脏时;
7在接触他人后;
8接触过动物之后;
9外出回来后。
4.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5.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1不管是一次性口罩,还是医用口罩,都是有正反面的。就拿一次性口罩来说,大部分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具体请阅读口罩包装上的说明书;
2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3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6.口罩使用注意事项
1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非医疗高风险的一般工作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并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时间,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2口罩被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3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4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7.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三、面对特殊情况的处置
1.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应如何处理?
当出现如下情况时,需及时消毒处理:
1皮肤若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蘸取%碘伏消毒液或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
2黏膜若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3衣物若被污染物污染时:按患者衣物处理,若无肉眼可见污染物的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贵重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2.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发热人群应如何管理?
1不符合本次流行病学史,仅有发热,体温低于℃,建议严格居家隔离,多喝温开水,检测体温1至2天,无好转,到门诊、急诊就诊,外出时戴口罩;
2不符合本次流行病学史,发热高于℃,有咽痛咳嗽,应到门诊、急诊就诊,听从医生安排;
3符合本次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到发热门诊挂号就诊,听从医生安排。
3.疫情来临时,面对恐慌,我们如何应对?
1保持生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
2接纳并觉察。生活中总会有很多力所不及的事情,接纳自己,停止对自己的责备。
3给自己列出一个愉悦反应事件清单,写下那些会让自己快乐的事,比如:和好朋友通个电话、泡个热水澡、做有氧运动、和家人一起游戏、完成搁置已久的计划……
4放下手机、停止对疫情的过度关注,去做愉悦反应清单里的事情。
5当出现应激反应时(如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好集中、身体没有力气、精力不佳,或者看到网络上介绍的新冠肺炎的症状,由于心理暗示,也会感到咽干咽痛、胸闷、头昏等),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寻求专业评估及干预。
疫情防控讲座学习记录5
第一:不麻痹,不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第二: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第三:打喷嚏,讲礼仪。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常常携带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咳嗽、打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来捂住口鼻。
第四:勤洗手,讲卫生。勤洗手、讲卫生是保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方法。饭前便后、接触外界物品后,触摸口眼鼻之前,请务必认真清洗双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
第五:常通风,不可少。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第六: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线,出行勿拥挤,保持安全距离,于人于己都有益。
第七:少出门,不聚集。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大,聚餐、聚会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因此人多场所不要去,拥挤场所要回避。少出门、不扎堆。
第八:打疫苗,很重要。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防控新冠病毒,接种疫苗和个人防护一个都不能少。凡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要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构建免疫屏障贡献一臂之力。
第九:讲科学,强免疫。饮食营养均衡、适度运动锻炼,坚持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保持良好心态,可以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
第十:有症状,早就医。主动做好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动告知旅居史、接触史,不隐瞒、不回避,并遵医嘱留观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