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云南陆军讲武堂观后感集聚【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58666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云南陆军讲武堂观后感集聚【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云南陆军讲武堂观后感【第一篇】

我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坐落在风和日丽,西伯利亚红嘴鸥来越冬的翠湖湖畔,它与东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陆军讲武堂主体建筑为米黄色走马转角楼式的二层砖木结构,从高处俯视,成一个方形的四合院,面积万平方米。那宽宽的练兵场,仿佛在向人们娓娓讲述着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在民-国时期曾培育出我国许多位高级将领,那里人才济济,将星闪耀,朱德曾经称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革命熔炉”。我沿着参观路线参观了课堂、宿舍等。当我站在操场边的时候,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昔日的学员们、军官们操练的情景,耳边仿佛传来他们的整齐的脚步声和口号声,心情格外地激动。

“云南陆军讲武堂主楼西南尚存有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一幢。南楼中部设阅操楼,高约15米,宽13米。楼前即当年宽大的操场,不亚于两个足球场面积,不过今天已为云南省科技馆等高大的建筑所替代。然而,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长120米、宽10米的四座走马转角楼的楼房,不仅平添几分古色古香,也显现了讲武堂当年的雄宏气魄。云南陆军讲武堂由于其绿树成荫、湖水清澈、环境幽雅、鸟雨花香,更使之成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云南陆军讲武堂与翠湖两相陪衬,从而又使之成为人文色彩浓郁的风景名胜旅游之地。”观看了介绍以后,我对云南陆军讲武堂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1909年,至1928年共办19期,毕业学员达4000余人。每期一年半至二年,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种。第15期还招收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等国留学生。教官多数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是我国最早的培养新式陆军军官学校之一。清朝创办讲武堂目的在于扑灭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但教官与学生中有不少是同盟会会员,使该校成了当时云南革命力量的摇篮,在推翻清朝统治的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和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首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历届毕业生中,有些后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如第3期丙班的朱德和第15期的叶剑英、周保中等。”

云南陆军讲武堂培育了许许多多的著名的中外领导人员:“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办与清末新军的建立有直接的关系。20世纪初,清政府决定在全国编练新军36个镇(师)。1909年2月,云南官兵总计约万人。开设陆军学院培训教官便成当务之急,云南当权者任命大批回国留日学生为讲武堂的骨干和教官。在这批人中,同盟会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李根源、李烈钧、张开儒、方声涛、赵康时、沈汪度、唐继尧、庾恩旸、顾品珍、刘祖武、李鸿祥、李伯庚、罗佩金等。讲武堂师生中,除了威名显赫的共和国开国元勋元帅朱德、叶剑英外,尚有曾担任云南都督、省长、主席的唐继尧、胡若愚、金汉鼎、胡瑛、龙云、卢汉,曾任贵州省省长的卢焘、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热河省主席的孙渡,陆军参谋总长杨杰,军长范石生、曾泽生、龙泽汇、唐淮源、王甲本,曾任滇军总司令的李根源、李烈钧、顾品珍、杨希闵以及抗日英雄周保中,著名军事家罗炳辉,还有邻国朝鲜的革命家崔庸健委员长、越南的革命家武元甲大将等等。”

“云南陆军讲武堂成了培养民-主革命战士的军事学校,并且对云南以及全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云南陆军讲武堂复办后,经过国民党元老李根源等人的努力,终于在1909年9月28日开学。制定的校训为“坚忍刻苦”四字,讲武堂还制作了系列军歌,歌词慷慨激昂,富有感染力,每晨早操都要集中唱讲武堂军歌。我们已知讲武堂的系列军歌有七首,其中重要的一首是:风云滚滚,感觉他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神州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但凭团结力,旋转新乾坤。哪怕它欧风美雨,来势颇凶狠。

云南陆军讲武堂观后感【第二篇】

喜欢军事题材影视剧的我,前不久收看了以云南抗战故事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

这部电视剧对我的震撼很大,以致于我连续几晚上都能梦见战火纷飞的滇西战场:那些穷凶极恶的侵略者、那硝烟弥漫的怒江两岸、那些英勇誓死保家卫国的中国军人们……而我,在梦中已经成为了这些勇士中的一员,从陆军讲武堂走向了战场。梦里的我在苍松翠柏环绕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中锻炼成为了一名刚强的战士,在祖国危难时,毅然决然的投身到了反法西斯的抗日战争中。梦中,我来到了龙陵前线,目睹了一场场血雨腥风的保卫战,心中无比悲愤的我踏着壮士们用血肉之躯开辟出的道路奋勇杀敌。而脸上的硝烟在泪水的浸润下淌成了一道道泥泞,泥泞之下的脸庞又是如此坚强。“冲啊……”我被自己在梦呓惊醒了,但脸上的泪水却真实的存在着。是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怎能忘记那场战争带给中国人的苦难呢?又怎能忘了那些捍卫和平的英勇将士们呢!

梦醒后的清晨,我努力回忆着梦中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模糊的记忆却一直困扰着我。当我把梦境告诉家人后,爸爸建议我到翠湖边上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走走,看是否能找到梦境中的某个场景。

来到讲武堂的旧址,映入眼帘的正是梦境中那个规模宏大的中国传统的走马转角楼式的杏黄色建筑。这座建筑在阳光的映照之下格外鲜艳醒目。进门往右转,长长的廊道连接着一个个展厅。而最吸引我视线的却是那些或陈列在橱窗、或陈列在墙壁和房间中央的记录着历史的各种资料和文物。这些资料为我开启了一道重拾中华民族魂魄的记忆。从图片、影像资料和物件中,我了解到这所“革命熔炉”的百年的历史。从护国运动到重九起义;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民族解放战争。一批批革命志士伴随着那一段段远去的历史书写着讲武堂的百年沧桑。虽然,这位历经沧桑的“百年老人”现在只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处历史遗迹存在着,但我想,他曾经的辉煌历史并不是那些文字和泛黄的老照片可以完整概述的。更多的辉煌成就早已体现在了那些为民族革命、为民族解放而建功立业的革命英雄们的身上。这所军事人才的摇篮里培养出的许许多多叱咤风云的革命先辈,比如我们熟知的朱德元帅、叶建英元帅、周保中将军、龙云将军、卢汉将军……他们不仅是陆军讲武堂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再次梦回百年沧桑的云南讲武堂,我安静的站在当年先辈们学习和锻炼的操场上,仰望湛蓝的天空,清风拂过耳畔,隐约传来这位百岁老人的歌声,这歌声排山倒海,直入云霄:风云滚滚,感觉他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神州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但凭团结力,旋转新乾坤。哪怕它欧风美雨,来势颇凶狠。练成铁臂担重任,壮哉中国民!壮哉中国民!

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因为我深深爱着我的祖国!我为自己曾经的梦而骄傲,因为我也有一腔爱国热血!爱我中华,壮哉中国民!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云南陆军讲武堂观后感【第三篇】

从历史书上,我知道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第一军校;知道了“黄埔军校是培养将军的摇篮,而云南陆军讲武堂则是黄埔军校的摇篮”;还有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还出了新中国两个赫赫有名的大元帅——朱德和叶剑英。

然而,读讲武堂的百年历史,不如亲眼目睹讲武堂的百年沧桑。暑假里,我来到昆明翠湖边,一个米黄色走马转角式的洋房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它就是那座被喻为黄埔军校摇篮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一座百年老军校。进入讲武堂观看它的内部设施,我不禁被它的庞然大气震撼,更被里面一件件尘封在历史中的精彩故事所吸引。

然而最使我诧异的还是我听到的一段十分熟悉的歌曲声——《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我想,许多同学儿时没少哼唱过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然而,在这个庄严肃穆的讲武堂里居然会出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过讲解员叔叔的解释,我知道了答案:这首儿歌使用的是欧洲儿歌的曲调,最早源自于10世纪格列高里圣咏,后来传入中国。词作家邝鄘根据此曲调填词,创作出歌曲《国民革命军》,这首歌成为北伐军军歌。原来,我在这里听到的旋律不是别的,正是讲武堂北伐军器宇轩昂的军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听爸爸讲,以后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又用这个曲调填词创作了《土地革命》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真欢喜!真欢喜!”

哦!“两只老虎”居然还有这么多道道啊!

云南陆军讲武堂观后感【第四篇】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位于昆明市翠湖西承华圃。创办于1909年,至1928年共办19期,毕业学员达4000余人。每期一年半至二年,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种。第15期还招收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等国留学生。教官多数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是我国最早的培养新式陆军军官学校之一。今保存的讲武堂主体建筑为走马转角楼式的二层砖木结构,东、南、西、北四楼对称衔接,成一方形四合院,占地约万平方米。东、西楼各长约119米,宽10米;南、北楼各长约116米,宽7米,高均约12米;南楼中部的阅操楼高约115米,宽13米,规模宏大。

在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中,云南陆军怀着炽热的爱国热忱,不畏牺牲,勇敢战斗,屡建战功,为推翻清王朝,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作出了贡献,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而滇军的成长,又与云南陆军讲武堂分不开。云南陆军讲武堂,原系清王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对付民族民主革命而设立的一所军事学校,既轮训在职军官,也招收一部分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年,毕业后任中下级军官。由于该校教职员多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很多人在日本学习时就是倾向革命的分子,一部分就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会员。他们采取多种方式,在学生中传播革命概要,有以滇越铁路为例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同时,又抓紧学生的军事训练,让他们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均有提高。使学校成为培养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团结云南革命力量的核心。重九起义和护国战争中,不仅讲武堂的教职员成了核心人物,讲武堂的学生,亦成了中坚力量。云南陆军讲武堂,从1909年开办,至1928年结束,共招收学生19批,分步、骑、炮、工四科,第15期还有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的留学生,历届毕业生中,有些后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将领,如第3期特别班的朱德,第15期的叶剑英等。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在今省农展馆、省图书馆一带。现存讲武堂的主要建筑,是一院规模宏大的中国传统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土、木、石建筑,呈正方形,东、西、南、北楼各约长120米,宽10米,对称衔接,浑然一体,四角有拱形门洞可出人。南北楼为学员宿舍,南楼中部突起,为阅操楼。今农展馆一片,是当时的阅兵集会场地。东楼是办公的地方,西楼是上课的教室。大楼西北面的平房,是当时的礼堂。解放后,这座建筑经多次修缮,保存较为完好。最近,人民政府决定将讲武堂旧址改建为昆明市青少年宫。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个青少年服务的科技、文艺、体育、教育园地,为培养青少年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55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