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交流研讨材料汇总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96702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学习生态文明思想交流研讨材料汇总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交流研讨材料【第一篇】

一、2017年工作回顾:

1、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做好本职工作,这是支持项目的前提。做为一名管理人员,首先要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目前的工作中去。具体到自己的工作,就是严格把关,及时准确地将施工安全、质量落实到个人,同时督促施工队伍认真负责,减少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加强项目部的管理态度与纪律,切实搞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配合质安部做到让公司满意,领导满意。

2、我们项目部人员较少,管理有点跟不上公司的步伐,为了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要求。必须培养更多的施工人员、努力学习,掌握新技术、新设备运转特点。更新观念,改变管理方式,为高层次管理、高效能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更新观念,才能使思想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事实证明,只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为中心的一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服从后勤的总体安排,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精神面貌开展新的工作,团结合作,热情周到,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积极听从领导安排,配合后勤工作调动,实现自身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不足及更改:

3、以“三满意”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行:三定一聘(定编、定岗、定职责和全员聘任)。通过经济措施,奖勤罚懒、奖罚分明,促进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以进一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以下两点建议能做到:

①六查:“查质量职责落实、查规范标准执行、查技术方案实施、查工程实体质量、查计量检测试验、查质量事故损失”;

②五防:“防偷工减料、防空鼓开裂、防渗水漏水、防蜂窝麻面、防尺寸偏差”。

4、把原有岗位中好的工作经验与方法带入新的项目,用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项目的建设当中,要与新项目建设同甘共苦;加强沟通,团结合作,求真务实,献计献策,共同构建和谐的新项目。在新项目工作,要不断加强思想学习,要有创新意识,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创新思路,不断研究新举措,才不至于掉队。

5、我们会积极服从分配,充分利用熟悉的环境条件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劳动纪律,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全新的工作态度尽快进入角色。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交流研讨材料【第二篇】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审视人类文明演进历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而付出沉重代价的例子犹在眼前。这些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们充分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所谓绿色发展,就是将绿色生态视作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让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本身就能创造出经济财富与社会财富。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实现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生活富裕和环境优美相统一。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阐述,给出了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绿色发展列入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党的十九大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为我国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指明了方向。

绿色发展不只是思路更是出路,不只需要心动更要拿出行动。就当下而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关键。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为此,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查清污染源,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对违规行为进行硬约束。同时,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必须始终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以环境约束促进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过去几十年,我们凭借奋斗与创新实现了举世瞩目的中国成就。今天,站在新时代更高的发展平台上,以同样的坚定与实干推动绿色发展,我们定能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交流研讨材料【第三篇】

学习十八大第六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

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大报告在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严峻形势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即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

思想理念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要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

本质特征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观点、方法。

政策方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方针,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途径方式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式,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重要目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十八大报告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强

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战略任务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提出了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1]

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

根本目的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交流研讨材料【第四篇】

[摘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做到“六个坚持”。下一步工作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是克服“四种消极情绪和心态”、做到“五个坚定不移”、落实“六个坚持”、打好“七大标志性战役”。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要求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七大标志性战役。5月18日至19日,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再部署,提出新要求。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2019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强调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这一系列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进展与形势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2018年目标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均达到年度目标和序时进度要求。

201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2020年目标是达到80%以上);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2020年目标是下降18%);国家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中,I-Ⅲ类断面比例为%(2020年目标是达到70%以上),劣V类断面比例为%(2020年目标是控制在5%以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2020年目标是分别减少15%、15%、10%、10%)。2019年以来,全国水和大气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前8个月统计数据,全国地表水I-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劣Ⅴ类断面比例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其中,北京市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

总体而言,工作进展有成效。但同时要清醒看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面临不小的挑战。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摇摆性。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解不深不透,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绿色发展认识不高、能力不强、行动不实,重发展轻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部分地方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出现了弱化,将经济下行压力简单归结于环境监管过严的模糊认识有所抬头,放松环境监管的风险有所增加。

二是污染治理任务的艰巨性。随着环境治理措施深入推进,一些问题解决的难度在加大。特别是在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调整方面,部分地区仍对传统产业存在路径依赖,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运输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农业投入结构调整还需完善切实有效的政策机制。全国污水管网存在40万公里左右的缺口。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案件仍高发频发。重化工产业布局性风险隐患大。突发环境事件、垃圾焚烧等项目开工建设的社会风险不容忽视。

三是工作进展的不平衡性。从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看,部分地区大气环境改善难度加大,少数地区劣Ⅴ类水体比例、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指标改善程度不高,个别地区化学需氧量、氨氮指标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从区域角度看,东南沿海地区前期工作基础好,总体进入工业化后期,生态环境压力相对缓解;中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承接了不少相对落后产业,环境压力正在加剧。同时,城乡发展和环境治理不平衡,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相当普遍。

四是工作基础的不适应性。从工作能力上看,生态环境队伍薄弱,尤其是基层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从工作方式上看,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从工作作风上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地区、领域和行业的“一刀切”行为影响恶劣。

五是自然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稳固,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较大,特别是大气环境质量受气象条件影响明显。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的研究显示,气象条件对浓度的影响,年际可达±10%,对个别城市可达±15%,月际可达±30%以上。

六是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形势变化可能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将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产生新的压力。一些发达国家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动力开始显现不足,个别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倒车。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国际环境治理尤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领导者角色,同时我国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进一步减排和出资的压力。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目标是约束性指标,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如果这些目标任务没有完成,将直接影响各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我们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确保打好打胜污染防治这场大仗硬仗苦仗。

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做法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举措创新支撑工作开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概括为“六个坚持”:

(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八个观”,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开放鲜活的思想体系。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在出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坚韧执着的战略思考。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重要的价值观又是重要的方法论,是做好工作的指南针和金钥匙。在谋划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和布局中,要善于领悟这一重要思想对大势的把握,不断提高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遇到问题、困难和矛盾时,要善于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找方向、寻路径、求答案。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一方面,始终为了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国务院印发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等攻坚战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按照“以气定改、以供定需、不立不破”的原则,统筹兼顾温暖过冬和清洁取暖,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由12个增加到35个,累计完成改造1000万户以上。推进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2018年1586个水源地6251个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亿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大力整治黑臭水体,36个重点城市1062个黑臭水体中1009个已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6-2018年累计完成万多个建制村环境整治。坚决禁止洋垃圾入境,2018年固体废物进口总量同比减少%。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2018年挂牌督办的1308个突出问题中1304个完成整改。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2018年全国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万件、罚款数额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加124%、382%。

另一方面,充分依靠人民,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将人民来信来访和举报作为精准发现生态环境问题线索的“金矿”,让人民群众成为我们发现问题的帮手、同盟军,变成我们监督力量的一部分。2016-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共受理群众举报万件,基本做到按期办结。

(三)坚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必须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管好环保。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相继出台。我们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底线,完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实行严格问责和“一票否决”,全面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下,全面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2015年12月河北省试点开始,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对全国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轮例行督察全覆盖,2018年又分两批对20个省(区)开展“回头看”,共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15万余个。2019年已完成第二轮第一批对上海、福建、海南、重庆、甘肃、青海等6个省(市)和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家中央企业的督察进驻工作。总的来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达到了“中央肯定、地方支持、百姓点赞、解决问题”的显著效果,已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平台、机制和抓手。我们将持续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

(四)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体现了工作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有利于强化科学治污、系统治污,更好地调动地方积极性,让环境治理措施更有针对性;有利于使环境治理成效与老百姓的感受更加贴近,让人民群众有明显的获得感。

坚持把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在规划计划方面,将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量改善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在深化改革方面,完善总量指标分配机制,将质量与总量挂钩,环境质量差的地方要承担更多的总量减排任务。在环评审批方面,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区域环评规划、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的“三挂钩”机制。在考核评价方面,坚持环境质量考核和总量减排考核相结合,总量减排考核结果服从环境质量考核结果。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动环境监测数据归真。如果数据不真实准确,就无法判断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无法判断政策措施是否见效,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改革文件,尤其是改革生态环境监测机制,完成国家空气和地表水质量监测事权上收,由过去的“考核谁、谁监测”变成现在的“谁考核、谁监测”,实现了前后的数据相匹配、相一致。同时,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排名和公开制度,定期发布168个城市空气质量及改善幅度相对较好和较差城市名单,发布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并对生态环境质量恶化且改善幅度排名靠后的、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严重滞后的城市,实施预警、约谈、问责,有效传导压力,推动了一批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实施,抓出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果。

(五)坚持落实“六个做到”

一是做到稳中求进。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也要有历史的耐心和恒心。

二是做到统筹兼顾。既追求环境效益,又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力争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同时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消除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三是做到综合施策。既要发挥好行政、法治手段的约束作用,又要发挥好经济、市场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保障作用。特别要依法行政、依法推进,做到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对地方既要有督促和要求,又要有支持和帮扶。对企业既要做到严格监管,又要做到热情服务。重视企业对环境监管的合理诉求,加强对企业治污的指导帮助。

四是做到两手发力。既抓宏观又抓微观。抓宏观要发挥好传统优势,强化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和统筹指导。同时抓好微观推动落实,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依靠地方落实好各项任务措施。当前,除了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来抓督促落实、传递压力外,还建立了强化监督机制,聚焦重点任务和重点问题,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统筹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力量,帮助地方和企业查找并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强化监督主要包括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统筹强化监督。主要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在全国范围每年开展一次,分两个阶段进行。在2019年5月开展的第一阶段统筹强化监督中,全国生态环境系统1000余名同志,围绕水源地保护等7个专项任务,现场核查25个省份3804个点位,发现各类环境问题5206个。通过把涉及同一地区的多项检查任务进行整合,实现了“一个平台、多项任务”,一拨人干几项活,与统筹前相比,区县监督频次减少60%,监督人员总数减少70%,进驻时间减少80%,既克服了形式主义,又减轻了地方负担。

第二种模式是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主要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开展。2017年向地方政府交办涉气环境问题万个,2018年新交办万个,整改率达到99%以上。目前是每15天一个轮次,向重点区域39个城市的550个区县派驻300个左右普通工作组,持续开展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秋冬季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同时,针对专业性较强的重点任务安排特别工作组。

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在2017年圆满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任务目标的基础上,2018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又进一步得到大幅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浓度同比下降%,汾渭平原11个城市浓度同比下降%。这些成效,是诸多治污措施共同发力的结果,其中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强化监督之所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一机制比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了压力传递不到位的问题,解决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解决了地方干预问题,某种程度上也解决了寻租和腐败的问题,解决了工作不平衡、监管执法不公平的问题,使得监管方式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我国体制特点、符合我国社会背景、符合公共管理规律。

五是做到点面结合。既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力求实现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六是做到求真务实。既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又攻坚克难把基础夯实。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零容忍”,扎扎实实围绕目标解决问题,坚决杜绝“数字环保”“口号环保”“形象环保”,确保实现没有“水分”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六)坚持不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不断加强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为推动工作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在机构建设方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正在有序推进。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机构改革方面,顺利完成生态环境部组建,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管理局,在7大流域设立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管局,强化了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四个统一”,实现了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五个打通”,以及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贯通,在污染防治上改变了九龙治水的状况,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上强化了统一监管。

在队伍建设方面,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不断引导党员、干部秉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怀、心中有民的为民情怀、爱岗敬业的事业情怀,努力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在能力建设方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初步形成“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生态环境监管格局,实时自动监控系统已覆盖20个重点行业的2万余家重点排污单位和近万个监控点。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成1436个国控城市空气监测站,实现1-3天空气质量精准预报及7-10天空气质量潜势预报;建成1881座水质自动监测站;整合近8万个土壤监测点位。同时,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和环境科技支撑,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和效率。下一步,要结合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加强。

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守阵地、巩固成果,保持方向、决心和定力不动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动力,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以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任为抓手,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三类目标,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强化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三大基础,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前,就生态环境系统具体推动这场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而言,可以概括为“四、五、六、七”。

(一)强化斗争精神,克服“四种消极情绪和心态”

一是自满松懈的情绪和心态。坚决抵制“胜利就在眼前,成功就差一步”的骄傲自满心态,以及“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松懈倦怠情绪。要时刻保持警醒,不松懈、不放松、不歇脚。二是畏难退缩的情绪和心态。要保持信心不动摇,迎难而上,坚决纠正“遇到问题绕着走”等消极思想和行动。三是简单浮躁的情绪和心态。最典型的就是“一刀切”。有的地方以督察为由搞“一刀切”,要求企业一律关停。有的在执法中搞“一刀切”,不给企业预留整改时间,发现问题就断水断电、先停先关再说。对于环保领域的“一刀切”问题,要坚决反对、严格禁止,在督察执法中,既查不作为慢作为、又查乱作为滥作为,发现一起、严惩一起。要保持理性、淡定、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能力导向,有序推进攻坚战各项任务。四是与己无关的情绪和心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只是个别部门和单位的事情,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同向发力。同时,要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二)保持战略定力,做到“五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确保到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使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三)弘扬宝贵经验,落实“六个坚持”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落实“六个做到”,坚持不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这“六个坚持”,既是我们摆布和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具体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基本策略和方法。

(四)聚焦重点任务,打好“七大标志性战役”

“七大标志性战役”指的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治理攻坚战,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继续推进“三线一单”编制和落地。深化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继续推动重大项目环评工作,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完成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二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这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紧紧扭住“四个重点”,即重点区域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重点防控污染因子是,重点时段是秋冬季和初春,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治理等领域;优化“四大结构”,即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四项支撑”,即强化环保执法督察、区域联防联控、科技创新和宣传引导;实现“四个明显”,即进一步明显降低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三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坚决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长江保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攻坚战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重点是保好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治差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持续推动长江流域、渤海入海河流国控断面消除劣Ⅴ类,推进长江入河、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组织开展“千吨万人”(日供水千吨或服务万人)以上农村饮用水源调查评估和保护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整治农村生态环境。

四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重金属污染突出区域农用地以及拟开发为居住和商业等公共设施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力争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加强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监管。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置。

五是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做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

六是强化保障措施。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加快制修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加快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全面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逐步建立生态环境领域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完善助力绿色产业发展的价格、财税、投资等政策,激发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内生动力。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交流研讨材料【第五篇】

春和景明,天朗气清,植树添绿正当时。日前,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自治区政协主席努尔兰·阿不都满金,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政委王君正等来到乌鲁木齐县乌板乌水公路两侧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现场,参加乌鲁木齐市义务植树活动。

植树现场一派繁忙景象。陈全国、雪克来提·扎克尔、努尔兰·阿不都满金、王君正、杨诚、徐海荣、田文、李邑飞、沙尔合提·阿汗、王明山等一到现场,就同各族干部群众一起投入到劳动中。陈全国挥锹铲土、堆土围堰,平整踩实、提水浇灌,先后种下樟子松、红叶海棠等树苗。他一边同少先队员提水浇灌,一边询问孩子们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叮嘱他们要热爱劳动、好好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准备着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新栽的树苗,挺拔错落、生机勃勃。劳动间隙,陈全国向乌鲁木齐市和自治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了解了绿化工作情况,并同各族干部群众亲切交谈。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开展好全民义务植树,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要切实做到科学规划,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生态惠民,因地制宜选用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数量与质量并重、造林与管护并举,不断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扩大城乡绿色生态空间,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深入推进全民植绿,坚持全区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履行植树义务,大力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让植树造林、绿化国土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持续创新绿化机制,不断丰富和拓展绿化形式,把义务植树与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等统筹起来,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提升特色林业产业发展质量,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自治区人大、政府、政协、新疆军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武警新疆总队负责同志,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159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