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顾城的诗读后感600参考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实用顾城的诗读后感600参考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顾城的诗读后感1
顾城,像一颗熠熠闪亮的星星,过早地陨落了,在诗人早已对生命看得通透的诗篇里早已有了预言: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
人们走来走去
他们围绕着自己
像一匹匹马
围绕着木桩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
偶尔,也有蒲公英飞舞
没有谁告诉他们
被太阳晒热的所有生命
都不能远去
我们读顾城的诗,感叹诗人的命运,也许顾城决绝地离去是他的童话世界里唯一的伤口。一直拒绝长大的他活得离现实很远,他用儿童的眼睛捕捉着五彩斑斓的自然万物,让生命变得无比丰盈有趣。
顾城的一生放在现实世界是一种不可否认的悲剧,然而放到他的童话世界里仅仅是一种追求爱情的纯真,他在我们无法进入到世界里只是个不想变成大人的孩子,他一直用孩子的眼睛窥视着当爱情走出了他的童话世界,他无法接受,也不会放手,结束就成了他唯一美好的选择。他用我们成人无法理解的方式执着地追求着。
也许我们追念诗人,也是期望自己拥有一颗纯粹的孩子心,期望自己拥有一双怜爱大自然的眼睛。正如诗人所写: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的诗读后感2
顾城的诗很难懂,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诗人的心。
肤浅地谈下我的读后感:这是诗人的一个梦,顾城试图通过诗将梦重现:我将铁链理解为阳光(一节节阳光的铁链),因为此梦和水有光,所以出现一系列意向:泉水、大海、鱼——而有水则有岸则有“台阶”,大海同"晴空"一样都是青色,鱼与‘鸟’相恋象征宿命的绝望。
白马从森林深处踏着闪烁的阳光奔来,开遍鲜花。青色的大海翻滚的海浪便是我的火焰,是这晴空最强的兵,它们可以冲破一切束缚夺向自由。在海中,我望见飞鸟与鱼相恋,我想起了你。.。然而这阳光确如铁链般沉重,我的自由只在梦中。
这是一曲对心中美好的颂歌与哀歌,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或许是爱情),我所有的花都从梦里出来,我所有的梦都从水里出来,面对大海,我低声说了声你的名字。——我所有的花只为你开。表达的爱慕之意溢于言表,然而字里行间却充满绝望与孤独——我们都在阳光的铁链下行走,你我的结局逃不了飞鸟与鱼的宿命。
《顾城的诗》读后感3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 外公是棵樱桃树》的书。它是意大利知名童书作家安琪拉。那涅第写的。
故事是以小男孩托尼诺为第一人称来叙述的。托尼诺特别喜欢住在乡下的外公外婆家,外婆长的很胖,她喜欢养鸡养鹅,她养那些鸡就像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她认得每一只鸡,替它们取名字。外婆特别偏爱一只母鹅,它叫阿凤,人家都说它比狗聪明十倍。外公高高大大,年轻的时候是方圆百里内最帅的男人。外公亲手种了一棵樱桃树,给它取名叫“菲丽丝”。它和托尼诺的妈妈一起长大,后来又成了托尼诺的玩伴。外公教托尼诺爬树、摘樱桃,再教他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樱桃树的呼吸声、山雀妈妈喂饱山雀宝宝的叽喳声、蜜蜂吸饱花蜜的嗡嗡声……外公还教托尼诺如何与动物相处,例如和小鹅阿凤的友谊。当外用一天天老迈,政府因要修路而要砍倒樱桃树的时候,托尼诺奋不顾身地爬到树上不让人家砍。爸爸去找市长,讲了樱桃树的故事,市长说:“把这么漂亮的樱桃树留下来应该没问题。”最后托尼诺一家又过上了安定和快乐的生活。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托尼诺是个天真、活泼的小男孩,他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善于观察和思考。外公外婆永远活在托尼诺的爱中,也因此给了托尼诺对抗不公的勇气,他成了捍卫樱桃树的小英雄。我要向他学习。因为樱桃树不仅仅是一棵树,它是家庭与生命延续的象征,更代表了外公的精神。
《顾城的诗》读后感4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与顾城的相识,大约是从这首诗开始的。
当然顾城不认得我,但我很熟悉他。
记得大约六年前,课堂上老师偶然间说起了一首诗。我记不得老师怎样描述顾城,只记得那简单的两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无法形容一个孩子懵懵懂懂的震撼,只觉得这首诗与众不同。“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类似的工整诗句是那个时期我接触的全部。回了家,我照起自己的眼睛,不是黑色的,是深棕色的,可我相信我也在寻找光明。
仿若是在初中毕业那年的某天,我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了1篇文章,《天真的创伤》,我蓦然间看到了那首诗,《一代人》。我始终没有忘了它,这一次,它又跃入眼帘的时候。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仿佛看到了一群黑夜中的行者,执着的走向那虚幻的并不见得真实的光明。时代与环境的黑色给了人审视生命命运的能力,却要用这样的赋予完成对荒谬的战胜。诗中有种力量,推动着我,我说不清是重还是轻。于是我来了兴趣,渐渐的入了文章。没有让我想到的是,文章提到了顾城的死亡。它提到了顾城用斧头先砍死了妻子,然后上吊自杀。文章接着分析了顾城的性格以及诗中透露的性格缺憾,可我再没看下去。虽然我们现在知道顾城的死亡一团重重,可是当时的我至为相信。那时正是我对于死亡的理解正要加深而未能深刻的时候,到现在我也不能确认是否当初了解顾城的死的震撼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我也了解海子的坠落。那时我始终认为两个人自我牺牲式的毁灭难以理喻,是不能容忍的,是对于生命的亵渎。读《一代人》的时候,我不知道诗人是谁,我怀着神秘的崇敬;再读《一代人》的时候,我认识了顾城,可我怀了偏颇的鄙夷。
后来上学,我问同桌,“你知道谁是顾城吗?就是那个诗人,写‘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那个人。”“你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顾城的死亡成了我炫耀“博学广知”的手段……
时间的马,累倒了。
后来大约就上了高三,就是不远之前。我生日的时候,朋友送我一本书,《顾城的诗与顾城的画》。她在封面上写道:希望你能享受活在书中的片片刻刻。又是这个人,我心想。我打开书,读诗,品画,然后彻底沉沦。手不离这本书,就算去剪头发,吃饭的时候,我依然捧着。捧着看的时候,什么都忘了。现在很多时候我想到那时景象都是感到幸福与恬静。“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我和无数/不能孵化的卵石/叠在一起”“我的心爱着世界”“梦太深了/你没有羽毛/生命量不出死亡的深度”等等的诗句萦绕在脑际。也许是高三忙碌的生活让人喘不过气,在顾城那些诗与画毫无关系又深有关联的艺术中,我的呼吸舒畅极了。久违的自然味道,久违的真实呈现。再想到他的死时,我已不想从前的那样妄下推断,我尊重他的选择。我渐渐明白有些东西比生命要重要的多,当这些东西失去的时候,死又足兮呢?我也明白,一个8岁开始写诗,十几岁就读完个中国名著的天才而言,他自有他的理由。他的诗,虽然童真,梦幻,意识和印象,也许我看不明白,但确实是发自灵魂的作品。顾城,给了我在生活中停下来,慢下来的机会。
我不是一个多么深刻的人,或者说,我是一个庸人,无知,浅白,没什么文艺的内涵,所以当我想写写关于现当代文学的一点感悟的时候,都不知道从何处着笔。我只能写写顾城,写写这个与我似乎颇有缘分的诗人。当如今的我再读顾城的时候,我唏嘘不已。不仅仅是关于所有顾城的诗和画,所有他的经历他的生活,也是关于我逝去的时光。那么久了,我渐渐的了解了顾城,走进了顾城生命经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慢慢的变化,我已不像当年一样天真。我每天为了前程和外来奔波,为了学分和绩点奋斗,我记得从前我还会静静地看看月亮看看天,还会走上高楼望望远,可好久好久都只有低着头,匆匆的赶路,踏着绰约的大地,向地平线看去。是否有一天,当我读起“所有早起的小女孩/都会到田野上去/去采春天留下的/红樱桃/并且微笑”的时候,所有都看不到了呢?
最后的最后,我想的是,与顾城的相识是一场旅程,既是走向顾城,也是折返回自我。我难以评判他的诗作,还是用他自己的话作结,正如开篇1样:
《我的诗》
我的诗
不曾写在羊皮纸上
不曾侵蚀
碑石和青铜
更不曾
在沉郁的金页中
划下一丝指痕
我的诗
只是风
一阵清澈的风
它从归雁的翅羽下
升起
悄悄掠过患者
梦的帐顶
掠过高烧者的焰心
使之变幻
使之澄清
在西郊的绿野上
不断沉降
像春雪一样洁净
消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