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林则徐的故事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587308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林则徐的故事实用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林则徐的故事1

林则徐其人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号竣村。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蒲阳会馆就是林则徐的故居

菜市口,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跟老辈儿人打听这地界儿的历史,十有八九都会提到当年杀人砍头的刑场,往深了还能跟您念叨念叨在这儿英勇就义的“戊戌六君子”。但是一说到这位留名青史的缉毒大队长――林则徐,就全都一问三不知了。其实在来之前,我已经查阅过资料,贾家胡同31号院是我此行的目的地。

从骡马市大街中段的果子巷一直向南,大约走200多米,有一个叉路口,从东边那个岔路口拐进去就是贾家胡同,沿途很多建筑都在拆迁。贾家胡同在明朝时,称为贾哥胡同,清时称贾家胡同。贾家胡同是典型的宣南胡同代表,里面各式的门楼基本上都有。胡同里比较安静,寻常朴素的色调充满了所有的空间。

贾家胡同31号坐落在胡同中部西侧,很简陋极普通的院门,没有任何装饰,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有什么与众不同。门口刚好有几位七八十岁的大爷坐在路边晒太阳,我走上去问他们这里是不是林则徐故居,他们异口同声的说这里原来是蒲阳会馆,林则徐来北京时在此住过,所以后人把此地视为林则徐故居了。我见院门没关,推门走了进去。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小四合院,东西长,南北窄,四面有房,西房四间,南北都是一明两暗的房子对称着,院子里可以看出有不少后搭出来的房子,过道很狭窄。小院不大,静中带幽,当年应该是比较清静的。

小院北房夫妇俩很健谈,他们告诉我这里已拆了一部分,现在停止拆了,可能能保留下来吧。他们指着自家的房子说:“我们住的这是北房,当年林则徐一家人就是住在这所房里的。”话语间听得出他们的自豪。

在探访名人故居过程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会馆”这个词,那什么是“会馆”呢?“会馆”,其实说白了就是省市的驻京办事处。绍兴会馆就因为鲁迅曾经居住过,所以又被认为是鲁迅故居,浏阳会馆又叫谭嗣同故居,林则徐则是在蒲阳会馆居住过。有资料记载,林则徐1811年春进京会试,中了进士,就住在福建老乡建的这座蒲阳会馆里;1813年他当了翰林院的庶吉士,偕妻郑淑卿到京师就任,一家人就住在这里。

功与过交织在林则徐身上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毒英雄林则徐就是揭开近代史的第一人。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硝烟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功与罪在瞬间便交织在一个人身上。

据说林则徐第一次进宫的时候,风尘仆仆,结果正事没谈成,道光皇帝就让林则徐回家休息去了。接下来的几天里,道光挺心疼这位未来的缉毒大队长,准许他骑马进宫,没想到,林则徐不会骑马,得,您就坐轿子吧。从此之后,他成了第一个坐轿子出入皇宫的大臣。

几天之后,林则徐就肩负着缉毒重任奔赴广东,这才有了我们所熟悉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当英军进犯天津海口时,投降派乘机诬陷林则徐,道光帝于1840年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1841年5月初,又令林则徐以四品卿衔去浙江随营效力,但不久,道光帝以广东方面的军事失败归罪于林则徐,将他革职查办,发配伊犁。

官场本就是瞬息万变,林则徐的功过咱们暂且不谈,在他负责广州大举禁烟之时,也发生了一些故事。

林则徐请客

道光皇帝派五十三岁的林则徐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烟。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一次,英国领事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束时,送上来的最后一道甜点,是冰淇淋,那时候,冰淇淋还很罕见。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

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的一道道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狼吞虎咽,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点。”

“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点!”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受的了,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

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

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个个呆若木鸡,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做一个清官很容易只要正直就够了,但如果要做一个有政绩的好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林则徐告诉我们,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必要的“潜规则”还是要遵守的。这里有一段有关林则徐的轶事,关于真假已很难考证,但可以提供给大家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林则徐。

林则徐也要遵守“潜规则”

一场“虎门销烟”令林则徐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缉毒英雄,但您可能有所不知,这位清朝劳模竟然也受贿。不要惊讶,这是林则徐的部下一个名叫张集馨的人写在日记里的。

当时林则徐的职位是陕西巡抚,张集馨在陕西负责征收军粮,张集馨在他的日记《道咸宦海见闻录》里写道:“道光二十六年,由于灾荒,停征军粮,而督抚将军陋习如常支送。”意思就是说:道光二十六年,因为自然灾害,朝廷给百姓减负,停止征收军粮了,但是给领导上供的钱还得照常给。这其中督抚的抚指的就是陕西巡抚林则徐。按照当时官场的“潜规则”,每个季度张集馨就会给林则徐上供1300两银子,还有逢年过节孝敬的,不完全统计,林则徐从张集馨这里一年“潜规则”来的银子超过了一万两。如果按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80元来计算,一万两就是80多万人民币呢!

这事儿是真是假很难考证,但清朝末年的官场上,贪污受贿很普遍。不过林则徐既然写下“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就说明林则徐确实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或许他是因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才暂时的伪装自己打入了敌人内部;也可能林则徐得罪了同事,被栽赃陷害。总之,一滴清水不足以荡涤一池泥潭,如何在污浊的环境中有所作为,至今都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难题。

林则徐死因之谜

林则配新疆伊犁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已经65岁的林则徐被朝廷重新起用为钦差大臣,他带着儿子林聪彝和亲信幕僚直奔广西。途中林则徐突然发病,不省人事。

林聪彝急忙请名医连夜为林则徐切脉诊病。3天后,林则徐的病情有了起色,这天一早醒来,他感觉腹中饥饿,林聪彝遂叫人到厨房传饭。

片刻功夫,新来的厨子从厨房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鸡丝小米粥,林则徐斜倚在榻上养神,无意中睁眼扫了一眼那躬身退下的厨子。不由心中一惊:“好面熟啊”!一边想着,一边拨开碗中银匙呷了几口,觉得粥味有点异样,惊诧之际,他猛然想了起来:那不是我在广州查办鸦片时,行辕内雇用的厨子郑发吗?自从自己获罪充军伊犁,他不是为洋人做饭去了,今天怎会到此?

待林则徐省悟过来,命人传唤郑发时,厨子早已不知去向。当夜,林则徐腹泻不止,竟又卧床不起了,到第4天,林则徐奄奄一息。这天傍晚,他躺在病榻上,突然直起身子,指着前方大叫:“新豆栏,新……”话未说完就“咚”地一声倒了下来……

林则徐的故事2

在持续两年多的鸦片战事中,清廷中“剿”“抚”两条路线一直在争斗。“剿”派以林则徐为代表,奋战沙场的关天培、裕谦、海龄等都视他为领袖,可以看作外交策略上的“鹰派”;而“抚”派的“始作俑者”是琦善,他的“羁縻”政策为以后的谈判大臣伊里布、耆英等沿用,在某种程度上是外交策略上的“鸽派”。“鹰派”据理力争,对外态度强硬,勇气和热血却阻挡不了英军的枪炮;“鸽派”看到了中英军事力量的差距,主张让步妥协,以为可以平息战事,却将中国推入了更可怕的深渊。

一、禁烟: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

一日不回

1836年,北京的朝堂上开始了一场持续两年多的是否禁烟、如何禁烟的大辩论。最终,道光帝采纳了禁烟派的意见。时年54岁的湖广总督林则徐凭借其卓越的人品政绩,被道光帝于各省督抚大员中选出,进京觐见,被命为钦差大臣,南下广州负责禁烟事宜。

林则徐(1785―1850年),出生于福州一普通汉人家庭,自幼聪颖好学,通过科举考试依次考取秀才,举人,进士,从而踏上仕途。他做事严谨扎实,为官清廉,很快得到道光帝的器重,官运扶摇直上,历任湖北布政使、江苏巡抚、湖广总督。如果没有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林则徐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也许只是一个为官清廉,兢兢业业的传统士大夫的形象。但由他领导的这场掀起了中英之间的战端,并从此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禁烟运动,使得他成为一个备受争议者。崇敬者有之,认为他是民族英雄,是清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批判者亦有之,认为以往对林则徐的评价过誉,作为传统士大夫的他,同样无法承担起使中国现代化的重任。去掉史学家加在他身上的光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在忠君爱国爱民的信条下成长的林则徐。正是出于这一点,当他看到了英国人向中国输入鸦片的行为给中国民众、也给清朝带来了无可估量的危害时,他毅然站在了严禁派的一边。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慷慨陈词:“若(鸦片)犹泄泄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并主动请缨,担当起禁烟之重任。

在广州的禁烟活动如果没有激起以后的战事的话,可以说是成功的。林则徐一方面严厉打击中国的鸦片贩子,并广寻医师,配置戒烟的药方;另一方面,为了断绝以后鸦片的来源,深思熟虑的他把目光投向英国商人,对他们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逼迫其缴出所有鸦片,并写出保证书,声明以后永远不带鸦片来华,一经查出,货即没收,人即正法。在林则徐封锁商馆的威胁下,英国商人交出了所有鸦片,在虎门海滩上将所有缴获的鸦片销毁一空的林则徐,虽然预料到英国人不会善罢甘休,而增修了虎门的炮台,加强了防备,严阵以待英军的到来。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英军的实力远远在清朝军队的实力之上。

二、谈判:片言片纸,远胜十万雄师

英国舰队终于来了,但他们的目标不是广州,而是要震慑京师。十几艘英舰集结天津大沽口后果然引起了道光帝的惊慌失措,身为直隶总督的琦善奉旨与英人交涉。

琦善(1790―1854年),出生于一个世袭一等侯爵的满族贵族家庭。16岁就开始在刑部出入,18岁时正式补官,从此飞黄腾达,历任河南巡抚、山东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擢文渊阁大学士,官居正一品。琦善的官运亨通,祖荫是一方面;他本身长期身处官场,练就一套处事圆滑世故的好本领也是另一重要方面。

琦善接收了英国人的投书,将它转呈给皇帝。亲眼看到英国舰队实力的他觉得中国简陋的船炮根本不能与之抗衡,便打定了“抚夷”的主意。这得到了本来就不想花钱打仗的道光帝的同意。于是,琦善担当起了谈判大权。

接到道光主抚的谕旨后,琦善马上给英军送去了20头牛和200只羊作犒劳之用,然后邀请他们前往大沽海边的帐篷里会谈。琦善把一切责任都推到林则徐身上,一番唇枪舌剑之后,英国人答应撤离舰队回到广州继续谈判。

琦善凭着他在官场上练就的翻云覆雨的嘴皮子功夫,成功哄骗了义律回到广州,得到了道光帝的赏识,认为他不费一兵一卒就退却了“英夷”,被封为新一任钦差大臣赴广州谈判。与之对照的是,林则徐禁烟不成,反招来祸端,被道光帝下令革职,传讯到北京受审。

三、广州交锋

原本收拾好行装,准备进京听候审理的林则徐又接到了谕令,要他留在广东等候新的钦差大臣来查问原委。1840年11月,第二位派往广东查办事件的钦差大臣琦善,带着两项任务来到了广州:一是与英国人谈判,退敌立功;二是搜集林则徐筹办夷务不力的罪证。在广州数月的琦善,采取了与前任钦差大臣林则徐截然相反的措施:林则徐招募乡勇,训练海防兵丁,在珠江水底安置暗桩,加强广州海防;琦善则下令解散了林则徐苦心招募训练的数千乡勇,撤去了海防兵丁,拔除了用于阻止英舰进攻的暗桩。林则徐对英国人恩威并施,采取强硬立场;琦善则不停地向英军送去牛羊米水,同时与义律称兄道弟,一心致力于增进中英亲善。

琦善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完成与英国人的谈判,建功立业。戴罪之身的林则徐看在眼里,却大不以为然。他向琦善建议造船铸炮,加强防守,防备英军进攻。但已经确信英军坚船利炮力量的琦善没有采纳林则徐的建议,在英军的炮火威胁下,他口头承诺了包括赔款和割让香港岛的《穿鼻草约》,并希望能先对条约保密,等他向皇帝奏报后再签字。

但琦善的如意算盘落空了。纸是包不住火的,林则徐很快得知了此事,并找到了广东巡抚怡良,劝说他密奏揭发琦善私许香港的行为。接到怡良密奏的道光帝果然大怒,斥责琦善辜恩误国,实属丧尽天良,琦善被革职锁拿,押解回京。

四、继续在宦海中沉浮

琦善锒铛入狱,1841年8月被定为斩监候,秋后问斩。但到了秋天,道光帝又改变主意将其释放,以苦役代之。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琦善重新得到起用,先后任热河都统、驻藏办事大臣、四川总督,1849年调任陕甘总督,终于官复原职。道光帝死后,太平军兴起,琦善奉旨主掌江北大营,1854年卒于军中。他因为鸦片战争而遭遇人生的最大变故,从一等一的高官沦为死囚,但从复出到病故这十几年中,他的经历几乎看不出任何战争带来的痕迹。

林则徐继续留守广州,等来了老将杨芳、靖逆将军奕经,但都无法扭转大败的战局。不久,林则徐被命前往浙江镇海军营协办海防,未过几个月,广州战事的败局传到京师,追究前任责任,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发往新疆伊犁戍边。战争的后半段,林则徐都在前往新疆伊犁的漫漫长路上度过。林则徐在新疆3年,仍然尽职尽责,亲赴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3万里,所至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战争结束后,林则徐也重新得到启用,前后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但他始终未能再进京面见道光帝。道光帝死后,太平军兴起,1850年10月,林则徐奉旨为钦差大臣,抱病启程前往广西,途中卒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行馆。

林则徐的故事范文3

林则徐出身于贫寒的教师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幼年时,其父林宾日教育他“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林则徐26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里当文官,36岁时离京出任杭州、嘉兴、湖州的“道员”,即这三地的行政长官。杭州风景如画,美女如云,鱼米之乡。如果是个庸人,在这人间天堂当官,岂不悠哉游哉!但林则徐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省垣孔道,冠盖如云,自辰迄酉,无非对客,事上接下而外,即为送往迎来,一切公牍管札,转待灯下理之,而精力固已惫矣。”在此任上,林则徐干了一年后,以父亲生病为由,辞官而去。林则徐回到杭州后父亲已经病愈,他却对仕途冷漠,迟迟不向朝廷报到。在给友人的一首答诗中,林则徐写道“呜呼利禄徒,字氓何少恩……有欲刚则无,此际伏病根”。他认为私欲是官场的病根。所以,后来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辟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内涵的哲理,直到今天仍有鲜明的价值。

林则徐担任过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48岁任江苏巡抚(省长),53岁升任湖广总督,55岁任钦差大臣虎门销烟。蒙冤流放新疆3年后又任陕西巡抚、云贵总督。无论在什么官职上,林则徐不仅个人清正廉洁,而且对他人的种种腐败行为从不容忍,这种事例不胜枚举。

林则徐每任新职,在赴任前常发出“传牌”,人还未到正气先行。所谓传牌,就是事先向沿途各地发出一些必须执行的命令。这种“传牌”不仅是独善其身,也是告诫同僚和下属,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和腐败,我林则徐绝不同污合流,你们也当洁身自爱,否则严惩不贷。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掌管全省人事财政大权。林则徐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入湖北省后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全文不到200字,主要说明的是:第一,我林则徐已乘船到达湖北境内。从襄阳到武昌这段路自雇船只,自付船费,不需要沿途各地交付一分钱,也不准派人添篙帮牵,溜须拍马。我和随行人员的一日三餐均自行实备,不接受任何酒食。第二,我路过各地时,只在码头上接见一下当地官员,不准远迎,不准送行,任何人不准打着我的旗号捞好处。只要发现行为不轨者,立即严肃查处,“不得稍有徇纵,切切”。

林则徐在湖北政声甚隆,善者歌其善,恶者畏其威,这为后来他任湖广总督时大规模地、成功地禁烟运动打下了基础。林则徐在湖北禁烟的成效,又推动了道光帝在全国禁烟的决心。

1838年的最后一天,林则徐在北京受命钦差大臣,他的任务是到广州收缴大量鸦片的同时,堵塞鸦片走私进口的源头。外有强敌,内有奸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以至他与恩师沈鼎甫告别时,师生“相顾涕下”。1839年1月8日林则徐从北京动身,他指令沿途各地“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林则徐日夜风尘仆仆,途中向广东发出监控汉奸的密令,于3月10日到达广州,当天近午夜时分住进了越华书院。此时,广州的官民和洋人,无不关注钦差大臣到任后的第一行动。次日,林则徐在辕门“关防示稿”,全文如下:

照得本部堂奉命来粤查办海口事件,现驻扎省垣,不日出巡各口,均应缜密关防。所有随从人员,不许擅离左右。其派在行辕之书吏,即于公馆内给予伙食,不准籍端出入。凡文武官员因公禀谒者,无不立时接见。若游人术士,素无瓜葛,该巡捕官及号房,不得妄行传禀,以肃关防。倘有混称打点关说在外招摇者,所在地方官立即严拿,彻究重办。

至公馆一切伙食,均系自行买备,不收地方供应。所买物件,概照民间时价发给现钱,不准丝毫抑勒赊欠。公馆前后,不准设立差房。偶遣家人出门,乘坐小轿,亦系随时雇用,不必预派伺候。如有借为影射扰累者,许被扰之人控告,即予严办。各宜懔遵勿违。特示。

以上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东的官员、百姓和当地的洋人第一次公开亮相。此告示突出强调了两个重点问题:一是正派的人因公事求见者,我林则徐立刻接见,没有什么官架子;但是那些溜须拍马,居心叵测,妄图打探动向的“游人术士”不要心存妄想,我林则徐根本不见尔等之辈。你们要来,差房不准传报。谁人敢于招摇撞骗,则彻究重办。第二个重点是以廉政告白天下,林则徐本人及一切随从人员在经济上与当地完全脱钩,“不收地方供应,使企图行贿者、讨好者没有缝隙可钻。”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首先拿“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又名伍浩官)问罪。此人因与英商勾结走私鸦片大发横财,已成巨富。林则徐审讯此人时,他以为钱可通天,有钱无所不能,所以对林则徐说:“愿以家私报效。”林则徐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伍绍荣吓得魂不附体,片刻不敢怠慢地向英商传达了钦差大人限期缴烟和“具结”的命令。

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这固然与林则徐的智慧、气魄和邓廷桢等人的配合有关,而林则徐的清正廉洁、官风官德,却是这一巨大胜利的道德基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58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