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读后感的作文【范例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开国大典读后感的作文【范例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开国大典的读后感【第一篇】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看完了《开国大典》,这一刻我心潮澎湃。蓦然回首,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战场撕杀,再观今朝中国的强大,我不禁潸然泪下。我被中国巨龙的精神所深深折服。我要向世界人高呼:中国万岁。
中国的成长坎坷但不平凡,她的每一不都要为13亿中国人民造福啊|1949年以前,中国处在一个暗无天日整日弥漫着战火硝销烟的黑暗中,中国人民向往自由,向往和平,向往幸福。于是,他们握紧手中的钢枪,毅然驳起,迸发着石破天惊的力量。终于,在1949年,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将子弹射入了敌人的心脏,彻底粉碎了敌人企图霸占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胜利了,他们得到了自由、和平、与幸福。
中国人民等啊等,盼啊盼,期待着1949年10日的到来。终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激昂的语调郑重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铿锵的话语通过无线电穿到了大江南北。接着是中国陆军、海军的阅兵仪式,之只见中国健儿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令国人骄傲的日子,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如今这条东方巨龙已经开始腾飞,向着更高的高度迈进。她以其矫健的身姿,睿智的大脑,钢铁般的`意志,高傲的盘旋在苍穹上。这一刻,她是世人瞩目的焦点,是上天的宠儿。从此,世人擦亮了双眸,开始从新审视这条非凡的东方巨龙。
开国大典读后感【第二篇】
看完了《开国大典》,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多教育和启迪。这部电影中,最激动人心的就是那壮观的开国典礼了。 1949 年10 月1 日,在我国首都北京,数万中华儿女汇聚在天安门广场上。我们的领袖毛登上城楼,向全城,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庄严而郑重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嘹亮的国歌奏响,整个广场上欢声雷动,人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中国沸腾了!中华人民的心沸腾了!中国终于走出了浸透残忍与屈辱的历史,谱写出中华的新的乐章。中国人民终于走出了被欺凌的时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东方的巨龙,在这一刻苏醒了!
看到这里,我心情万分激动。同时,我也有许许多多的感想:现在,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可以丰衣足食而有余,可以使用先进的高科技产品,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呢?这一切,都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不禁想起了胸前那迎风飘舞的鲜艳的红领巾,他不仅是红旗的一角,这都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呀!如果没有毛,我们现在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呐。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的日子,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写。我自豪,因为我是一个中国
开国大典读后感的作文【第三篇】
今天,我们学了1篇文章——开国大典,让我感受到开国大典举行的非常隆重,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总数达三十万人。
中国人民非常看重这次开国大典,郊区的农民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一里等于五百米)还有一些人清早就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这些就可以表达中国人民把这次开国大典看的非常重要。
阅兵仪式时战士们昂首挺胸,像钢铁巨人一样,我感受到他们威武的一面,还有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让人们把动作做到完全一致都很困难,何况这是一匹匹马呢?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光是人们把这次开国大典开的很重要,主席也一样,如果没有准备,战士们就不可能做得着这么好,始终要相信用付出就会有回报。
阅兵仪式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付出才会有回报,但是不能应为想要回报而去付出。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新中国城立了人民都非常激动,也非常高兴。
开国大典读后感【第四篇】
每当我站在国旗下时,心中便充满了自豪。却不知道,在这自豪背后,还有多少辛酸的历史……
1860年10月6日,火烧圆明园,英法侵略者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疤,让我们的汗水,随着一把大火灰飞湮灭了。但是,我们走了过来。
1898年,可恶的侵略又一次出现在我们的国土上,一份不平等的条约,香港被掠走了,那时,祖国人民的心中在流血。但是,我们走了过来。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开始践踏中国大地,从此,人民大众再也没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太平生活,多少青年上了战场,拿起冰冷的武器,走上抗日的征程。但是,我们走了过来。
……
走到了1949年10月1日,走到了新中国的建立。毛泽东强有力的声音让全世界震撼,隆隆的礼炮声唤醒了沉睡的雄师,让全世界知道:中国要强大了。
历史让我知道了祖国遭受欺辱的过去和当今太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现在的新中国,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已经更加强大,侵略者再也不敢侵略了,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停息,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把我们美丽的国家建设的更美好,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永远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