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中考作文指导:如何紧扣主题(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73254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中考作文指导:如何紧扣主题(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中考作文指导1

1.引用名句,起点高远。

[例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哪有水源穷尽的一天?惟有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勇往直前,方能采撷到知识果实。

2.巧设比喻,形象生动。

[例文]

像微风拂过竹叶,像碧波轻吻着海岸,像明星装饰着天幕,像冷雨滋润着土地。你的出现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凝固的空气。

3.拟人上场,趣味盎然。

[例文]

嘿,大家好,我叫把握,与自信等人是胞兄胞弟,我们共同支撑着人的大脑活动与精神。你们可不要小瞧我啊,我的存在很重要呢。

4.排比造势,气势磅礴。

[例文]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

5.巧妙设问,引人深思。

[例文]

团团黑黑的硝烟还围绕在你的身边吗?轰隆的飞机还盘旋在你头顶上的那一片天空里吗?哦,伊拉克女孩,你那双纯洁的双眼噙着泪水,你无助的眼神充满了恐惧。你在想什么?

6.情意深切,生动感人。

[例文]

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里不着痕迹的流动。流年的浪花总是涤荡在渺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风中花瓣样轻轻坠落。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忧伤、快乐、悲痛、幸福化作丝丝雨露……在静谧的夜里发起一轮轮的攻击?

7.题记开篇,揭示主旨。

[例文]

就在蔚蓝变得紫红的那一刹那,也预示着无情的黑夜即将代替这片美丽,但我仍然坚信:无情的黑夜也是慷慨的!――题记

8.开门见山,入题快捷。

[例文]

老师,你那双眼睛啊,时而深沉,时而明快,为我的进步欢迎,为我的消沉而不安,我的一切,无需开口便从您的眼神中得到满意的答复。我就是在您这双眼睛注视下,由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读完初中……

9.描形绘神,过目难忘。

[例文]

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初二学生,个子较高,脸型圆圆的显得有些胖,一对不大不小的眼睛上横卧着两道浓眉;血色不多的嘴唇经常抿着,下唇常有比上唇突出的倾向,显出一幅永远也不服气的样子,黑发理得短短的像个男孩子――这就是我。

10.暗含伏笔,扣人心弦。

文章开头叙述一些使读者一见字句便知主人公后来境况的一种方式,比如要写一个不幸的母亲,开头便可这么写:

[例文]

25岁时,一场不幸的车祸,夺去她亲爱的丈夫的生命,留给她的是无尽的痛苦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11.欲扬先抑,别有洞天。

作者要达到称颂主人公的目的,开头便极力贬低主人公,说他这也不行那也不是,然后一百八十度转弯,从相反的方面,揭示出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质。此种写法,即欲扬先抑式。

[例文]

我从小就恨我父亲,父亲也同样恨我。

12.对比映衬,言此为彼。

开头运用对比手法,陈述与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情状,来衬托主人公某方面的优良品质的写法。

[例文]

美在哪里?有人说美在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是她的眼睛;有人说,美在溪流中,飘落的花瓣是她的泪珠;还有人说,美在峡谷中,清晨的雾霭是她的面纱……美,在人们心中,是圣洁无瑕而又虚无缥缈的。但就在不久前,一个女孩的出现,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美的真谛。

13.由物及人,巧埋线索。

如果你要写的那篇文章里,有一个和主人公和事件紧密相关的物品,可以成为全文的线索,也可以在设置开头时巧妙地由物及人。开头写作者看到一件与所叙主人公有关的物品,睹物思人,从而引起下文对主人公事件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这种写法在追叙昔人往事时用得很多。

[例文]

每当我看到白嫩嫩的方块豆腐的时候,那位卖豆腐的小姑娘的身躯,就会从我的记忆深处跃现出来。

14.语音出场,先声夺人。

指开头写出主人公说的一句能表现主人公性格或心理特征的话,紧接着下文便是主人公出场从事的内容,即先声后人的写法。

[例文]

“求求您,大爷,卖给我一束玫瑰吧。”

这是一个小作者在写一个钱不够而极想买一束玫瑰的小女孩时开头运用的写法,语音简洁却把小女孩迫切买花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15.渲染气氛,酿造情绪。

文章开头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处特有的环境或景物,渲染出一种与主人公心情或命运相关的所特有的气氛。这种写法,即渲染气氛式。

[例文]

又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的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沉闷,孤零零的走在由学校家庭两“点”所确定的“直线”上,雨点虽然不大,可也快把我的衣服淋湿了。我讨厌这天空,也讨厌这单调的生活,低着头两眼不厌其烦地盯着两只不停移动的脚尖……

总而言之,记叙文开头写法很多,平时练笔的时候,不妨对着同一个题目,按照我们传授的方法多做几个开头,这样,好的开头慢慢地就炼成了。

中考作文指导2

选择合适的题北京十一学校语文高级教师张洪旗说,参加中考时,考生首先要从给出的2个话题中任选其一,选择的时候需要一定技巧。考生要选择材料最丰富,与自己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题目,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做到有话可说。平时写过的好作文如果贴近考试题目,也可以拿来用。张老师建议考生,在选择体裁时,最好选记叙文,因为这是考生在初中阶段练习最多的文体,写起来也比较容易把握。

其次,作文要想不跑题,重点在于抓住关键词,寻找好素材。考生要认真审题,明白题目的设置要求。现在大多数作文题都是话题型,考生先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再寻找自己记忆库中最好的、最适应题目的素材使用。动笔之前,考生打一份腹稿,理清思路,想明白要将重点放在哪部分适合。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列出一个提纲,开头怎样写、中间分几段、结尾怎样收题等都可以在事先考虑清楚。

抓住题目关键词那么,怎样才能抓住题目关键词呢?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金传富老师教给考生一个小窍门:在写作前,先把题目中要围绕的那个词画个圆圈,随时提醒自己要围绕这点来写。金老师说,考生在写作时,要中心明确,文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围绕中心阐述、发挥。写作中,考生可以使用各种写作技巧,但这些技巧都必须为充分阐释、支持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无论文章总体上分几个层次,都要或多或少、或松或紧地围绕中心来写。这种方法无论在任何文体中都是适用的。

丰台分院冯爱平老师说,写文章不但选材要紧扣题目,组织结构上更要注意点题,一般情况下,开头点题、文中扣题、结尾收题,能做到这3次呼应就可以,关注开头、结尾与中心的联系,更便于阅卷老师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议论文写作也是同理,先找好要写的中心论点,再围绕这一论点用各种方法论证,这样即使选材上有些偏,也能够保证文章收回到中心上来。

写作文有五个一清华附中初三语文组张彪老师告诉考生,写中考作文要注意五个一,即一个亮丽的题目;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文章中有一句点明主旨的话;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和一张整洁的卷面。在审题时,不但要注意题目的表面意义,而且还要从表面深挖进去,仔细品味文章的内涵。

对于材料型作文,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文章只有一个主题,考生就可以通过提炼段意的方法找出题目中的语意指向,从而展开文章;另一种是文章可供选择的主题有两个以上,那么考生一定要选中一个主题展开,而不要想面面俱到,使文章结构散乱。材料型作文所给的材料,考生也要谨慎使用,看清要求。要求中注明结合或根据材料的,就应该在文章中以精炼的方式提到,没有要求结合的,就可用可不用。

中考作文指导:鲜明的主题3

中考作文指导:鲜明的主题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要一目了然。切忌“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读完全文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言。仝老师介绍了几种突出文章主题的方法:

1.让标题点明主题。如江苏去年满分作文《吃在中国?在吃中国!》,标题很有震撼力,言语中透出智慧———前后仅是调换一个字,就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正文的例子也非常典型:吃果子狸吃出“非典”———吃掉生命;某些地区吃得浪费惊人———吃掉美德;放学路上看见买青蛙的`———吃掉生态平衡。小作者敏锐的眼光、深邃的思想、忧虑的情怀了然突出。

2.在开头点明主题。如山东满分作文《美就在身边》,题目就是主旨;开头一段“一滴露水就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粒细沙包含着一个多彩的世界;佛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身边的美无处不在。”清新、优美的语言信手拈来,不仅营造了一种诗意,让人拍案叫绝,而且“身边的美无处不在”又一次点明主旨,加深了印象。

3.结尾点明或深化主题。如《美就在身边》这篇文章,结尾写道:“一粒沙里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中看到一座天堂,美就在身边,将无限放在手心,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寥寥数语,可见小作者的概括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功底。

中考作文指导4

(一)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一千多个球,有一次,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七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牵累。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这类材料作文,一般能抓住中心阐发即可。

(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辅,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托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3、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材料1是讲要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2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3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三)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有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蜻蜓点水,因而学而不成。

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了。

(四)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察学生分辨是非的辩证能力。

如: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辨是非。要选择正确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五)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

如: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的说:“打开电机,吧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然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的说:“画一条线要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他做了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德国科学家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可以是”在逆境中顽强奋斗”,也可以是”知识改变命运”。

(六)材料属比喻性,需挖掘引申。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尤其对青少年具有导向的功能性,对青少年的为人处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有教育意义。

如:有个人曾对蚕蛹破茧时的痛苦挣扎于心不忍,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喻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申阐发。就这则材料而言,“蚕蛹”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发出辉煌。由此推出,一个人要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番跌打滚爬,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意气办事,否则会事与愿违,受到法律的惩罚。

(七)提供1篇文章或一个片段,要求补写、扩写、改写、续写。

此种材料可以考察学生的思路以及围绕中心重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尤其考察学生的想象能力。不管什么要求,首先应领会原文的主题和全文的脉络,依照原文写作意图和要求或补写、或改写、或扩写、或续写。这样,1篇有分量的续写文章一定能大功告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87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