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范例【热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52930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范例【热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第一篇】

培训形式

1、切实参加好集中培训。力求人员到位、学科到位、时间到位,要求到位,切实参加好市、县组织的每一次培训活动。

2、扎实组织好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做到目标明确,内容落实,把理论学习和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效结合起来。

3、如实开展好自我培训。坚持集中培训与教师个人自学相结合,既开展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中培训,又对教师个人自主学习、反思与研究提出要求。并能依托教育网络,开展网络学习。

培训措施:

一、落实上级的有关培训要求

按照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要求,落实上级下达的教师培训任务,如因特尔电脑培训、教材培训,做到人员到位,按时参会。要求接受培训者写出培训汇报或收获,在8月下旬开学前的工作会议上讲座或传达。

二、组织校本研训

1.根据“读书月”活动方案,抓好暑假教师读书活动。

认真研读《课标》,重温《纲要》精神,切实领会《课标》实质,切实领会其精神,达到对新课程的认同。研究按照新课标编写并经国家认可的几种版本的新教材在编写思路、内容、结构、要求等方面的特点、优势,以及新旧教材的区别。

学校新近购置教师必读书籍近500余册,作为暑假读书的主要资源。图书室在放假之初全天开放,为教师做好借阅服务工作。教师在暑假期间要读2本以上教育理论书籍和1本专业书籍,并熟悉下学期教材。学校要求教师必须认真记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写入《教师发展手册》。还可写一份成功的教学案例或成功的教育体验;8月下旬至开学前,学校在新学期工作期间进行检查,并记入本人的继续教育培训档案,与考绩挂钩。认真参加“首届桂林读书月”的征文活动,开展师生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评选出优秀者参加全区比赛。期初举行教师读书报告会、读书讲座、读书论坛、读书征文等交流活动,进行读书随笔评选活动,提高教师阅读兴趣和水平,并推选优秀者参加区级读书知识竞赛活动。每人写1——2篇读书心得,选优秀征文参加区内比赛。

构建教师读书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在读书论坛里将自己的读书随想或读书心情与大家共享。如:读书活动话感悟。组织教师撰写对读书月活动、对读书、对读到的某一本书的感悟(收获、体会)。每篇不少于1000字;只言片语话感悟。教师可以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印象深刻、对自己产生震撼、教育、影响、启迪的词句择录下来,并把心灵的感悟写出来。每篇不少于600字。2.组织继续教育公共课的培训,与上级有关培训相结合;

3.组织起始年级、起始学科教师培训。

4.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7月份,学校对35以下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重点进行培训。

5、以“问题”为中心的管理策划活动(思考学校下学期有关教学管理举措):所有教师思考学科教案的改革;学科基地的老师(英语、科学教师)思考下学期学科基地建设措施;音乐体育老师思考下学期课间操的编排;教研组长思考下学期教研专题的制定等。以上要求以书面形式上交。

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第二篇】

关键词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发展;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47-01

英语教师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反思和提高专业素质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理念得到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得到改善和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克服实际困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从而促进农村英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的必要性

1.与新课改相适应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是为了适应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改蕴含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

(1)教师是研究者。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与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成了课程知识的主动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对学生而言则成了一个促进者、帮助者。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于是,教师立足于真实教育情景研究创新课程的活动便由此展开,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便形成了。

(2)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过程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是个体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他们的任何心得都必须以原有经验知识为基础,通过社会性交往活动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经验的一部分。

2.克服实际教学困难的要求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是克服实际教学困难的需要。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英语教学存在着更突出的特殊困难:

(1)教学内容很不适应农村实际。目前,农村中学大多使用的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从一开始多数学生就感觉英语学习十分费力,很快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内容量大且过于新颖,生词量大。新教材涉及城市生活的内容太多,很多农村学生视野小,知识面窄,他们根本不知道新教材中所提到的语言知识,这些无疑都不利于农村英语教师进行有效教学。

(2)农村生活条件限制了英语教学。英语是大多数学生升入初中的一门新课,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很多孩子手头只有一本课本,没有复习资料,更别提其他开阔视野的读物了。这些不利因素都限制了农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缺乏学习动机,并最终导致其英语水平低下。

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极重的课业负担不利于英语教师的发展

当前,许多教师担负着繁重的带课任务,带班多,上课多,还有早读、自习辅导和周末辅导,另外,还要参加学校各项常规会议及其他由学校组织的与改进教学无直接关联的活动,这使教师更没有时间和精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了。繁重的工作量既不利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这一切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英语教师的发展。

2.传统的教师培训对教师发展的作用极小

一方面,多数农村中学缺乏英语教师,很难安排教师脱岗培训;另一方面,新课程培训自身存在着不足,许多新课程培训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三、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的有效方法与建议

1.变革传统的评价体系

要切实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实施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在内的全社会都要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注重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过程进行评价,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和教学热情,谋求教师的发展。

2.改变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

根据农村实际,尽量保证教师发展的时间和精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应是靠课时的追加,而应是靠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要转换传统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设计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实际需求并富有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探索更适合农村实际的新的教师培训模式

建议专家学者走进农村、走进课堂,和农村英语教师一起到课堂上发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了解这些教师的需求,从而改变“多理论少实践、多国外少国内、多城市少农村、多课外少课内”的培训传统,转向注重向教师们传授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四、结语

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第三篇】

一、在导课中,“演”要简洁生动、明快自然、不牵强附会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心研究导课的方法,是每个教师值得重视的首要问题。那么用“演”进行导课应该如何做呢?导课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少部分时间,所以用“演”导课应该语言精练、先声夺人。如,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上册中,刚上第一节课时,由于学生初到新的学校,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我们不妨“开门见山”地进入正题“Hello!Good morning!Welcome to our school!”or“What is your name?”直接板书“Good morning...”然后在以后的上课前,老师和学生相互问候时,就运用了这个句子“Good morning!”or“Good afternoon!”这样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这样的导课简洁明快。

1.“演”要简洁明快、循序渐进

“演”的目的无非是在于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在讲授七年级上册Unit 2时,如果我在上课前准备一支钢笔或一支铅笔,就可以借以发问“What is this?”学生自然会回答出“钢笔”或“铅笔”,我就“顺渠引水”,可以提出如下问题:“What is this in English?Can you spell it?”过渡到新课的讲练。

2.逢场作“戏”,演出机智,把演变成开心一刻

一段笑话、一次模仿、一个游戏、一首小诗、一个故事、一首英文歌曲……都是导入新课的良好素材。教师要在这短短的“一刻”中以敏锐的观察和缜密的思考,抓住学生表演中的一次失误或一句精彩的话语,逢场作戏,寻机导入新课。

二、课堂操练中,“演”要重实效,不刻意为之,不开无果之“花”

在课堂操练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求得活跃的课堂气氛,偏离了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从而大演特演。这样可能会造成课堂无纪律、混乱的场面,很难控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切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所以,演也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能忽视了这点,不然再精彩、再生动的演出,也有“哗众取宠”之嫌。

1.充分合理地运用“道具”,不“画饼充饥”

教学用具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多媒体、实物、图表等等。但是教师对于教具的应用要具有合理性,这样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具使用要具有适当性,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教具,且过多地使用教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具使用要具有原则性,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具的优势,能有现成的,不用先做的,能有更贴近生活、身边的,不用带来的,要用的实在,恰到好处。

2.教师要善做“编导”,好“戏”留给学生

通过“演”来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教师的角色就是“编导”,要针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演什么,把场景布置好,提供适当的素材和表演机会。教师要学会做幕后工作者,把舞台留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勇于表现自己,对学生的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

三、课堂巩固过程中,“演”要落实到笔头上,演练力求“多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但学习语言不是短期的培训,我们不能只重说、听、演,忽略读、写、练。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和“眼高、口快、手低”的现象。我们完全可以下功夫把枯燥的记忆融入有趣的演练中去。

为了切实把说、演落实到笔头上,我们不妨下功夫对部分练习多加改造:

1.把部分读的练习,读过之后改为听写练习,以防止个别学生浮光掠影,草率了事

2.将部分口头问答,改为书面回答,以防止尖子生的垄断抢答

3.部分阅读训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让其积极动脑,以防止学生敷衍了事

4.把重点练习精心加工,改为“完成对话”练习,加以演练,以防止部分学生知难而退或不屑一顾

总之,声情并茂、扎扎实实地组织好一堂课绝非易事,教师只有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新教材,潜心研究新教法,才能居高临下地“观全堂,巧设计,细安排”,把课堂“演”出一个新天地,让课堂活动包容一个“趣”字,贯穿一个“用”字,运用一个“演”字,体现一个“实”字。使学生时时以“觅春揽胜”的心情去求知,常常于山重水复中又见到柳暗花明,知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第四篇】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根据自己在过去两年的社会实践中的观察和访谈,基于自己对课改的认识,对这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实行中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1.汉旺镇支教心得

2009年,我们随外文学院赴四川绵竹支教队前往汉旺镇的某中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在长达十天的支教中,我们不仅为学校的初中生上了英语课,而且与当地的英语教师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谈到新课改后使用的人教版教材(Go For It),当地的许多老师反映新教材不如老教材直观,给学生学习、教师使用都造成了困难。比如音标,老教材把每单元所学的重点音标列举出来,还在每个音标底下列出带着个音的单词供学生们学习、掌握。而新教材完全省略了这一部分,使得学生很迷茫,学习音标不知从何下手。此外,教材的编写降低了单元课文的比重,一本几十页的教材竟然找不到1篇长一点的课文,只有很短的对话或者文章,内容显得很分散,没有主题,不利于学生把握单元的重点。

在此之后,我们结合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英语教学法、英语教材分析等课程的知识对支教中遇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有了新的认识。谈到音标的问题,新教材省略音标不无道理。过多地教学国际音标会使学生把学习英语的注意力放在抽象的符号上,而忽视单词或语篇本身。过于强调音标,追求读音的准确性会使得学习英语的过程显得死板。事实上,很多的英语单词的读法不止一种,这取决于学习者学的是英式英语还是美式英语,或者是其他类型;而且,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的工具,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要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就可以。另外,英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套全新的符号体系,如果再学习一套新的国际音标符号体系,则实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所以,与其如此,还不如将语音教学的重点放在听和说上面,让学生在自然的过程中掌握好单词的读音。当然,当地教师之所以感到困难,很大程度上也与他们自身英语基础有关。很多老师的发音不够标准,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误导作用。

此外,由于当地的教师多年来用的是老版本的教材,因此对新教材的精神还不能完全领会。在课堂教学中,他们依然在用教老教材的方法去教新教材,所以才出现了上面所说的诸如“没有长一点的课文”、“单元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教师的教学思维还停留在“教单词―将课文―分析句子―讲解知识点―做课后练习”这样的模式中。这样的模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普遍模式。从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方法很直观――教师带着学生学单词、学课文、学语法,如同扫盲式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增强自学能力,学生永远只会依赖教师。新的课程标准第四部分的实施建议里提出:“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这些都是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格外注意的。有了这些思想的指导,才能把新课程实施好。然而,当地的教师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其实,像绵竹汉旺这样的县城在全国还有很多,他们都面临共同的问题:缺乏优秀的师资,尤其是缺乏能够很好领会新教材精髓的师资。

2.乌鲁木齐市支教心得

2010年,我们参加了由中国志教基金会支持,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家师范生社团组织的“大爱无疆志教新疆”的大型支教活动。支教地点是在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是新疆当地的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我们支教队前去实践的时候,恰逢新课改实行的第二年,所以学校对新的课程标准的实行还处于探索阶段。到达学校之后,通过和几名高二教师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标准大大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也加大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难度。老师们普遍反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打破了学校多年“作息时间”。新课程标准的教材的难度普遍偏低,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而且,新教材分两个模块:必修和选修,其目的是在于让学生和教师根据自身情况来选取一些内容学习,意在降低学生的负担,体现对个性的尊重。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所有科目、所有科目的老师都无一例外地从必修的第一册上到选修的最后一册,没有给学生选择的余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教师和学生都担心如果其中某一本书学生不学的话,就可能比学了的同学缺少应试的选择权,因为考题会涉及到选修模块的所有内容,供学生选择。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只有学完每一册书才能在考试面前更有底气。所以,虽然教材分了必修和选修,但是在学校里,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是没有所谓的“选修”的。“只要在书上,说不修你也得修啊。”一位老师如是说。可是,为什么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了呢?原因有二,第一,高考没有变,尽管新教材本着“扫除偏难怪知识点”的思想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但是高考基本还是要求知识难度达到以前的难度的。这样一来,课本就显得有些形同虚设,许多细碎的知识碎片还需要补充进来――这样实际上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第二,新的教材是在删减原先教材的基础上又加进了一些新知识的,而根据上述原因可以看出,教学任务实际上是加重了,因为新教材的教授过程实际包含了原先老教材的全部和新教材的新知识点,这为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外,学生的任务加重还不止这些。因为新课标还制定了选修课供学生修,比如文学欣赏、心理学入门、第二外语等。当然,由于新师大附中这所名校有诸多的师资,加之校长非常重视,因此学生可以在名目繁多的选修课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课程来修。学校能如此重视并落实新课改的工作,是非常令人欣慰的。然而,学生普遍反映:“不想修那么多的选修课,高考压力太大了。”“还不如像以前那样呢。”……抱怨声不少。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的领导也表示很无奈:“可是规定下了,我们只能照做啊。”因此,可以看出,新课改遭遇的障碍除了师资之外,还有高考制度。如果高考不改革,新课改的实施就只会是换汤不换药。高考还考那么多、那么难,教学过程就不会轻松;高考的考查还是看分数,学生和教师就不会把心思花在素质教育上面,所谓的“提高实践能力、拓宽视野”也只是一句空话。

三、反思

汉旺中学的例子使人看见了教师肩负责任之重大。正如一位基层教师所说:“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当教材换了之后,如果教师不经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转变,是适应不了这种变化的,这将与国家推行的新政策背道而驰。给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加强校本培训,举办新课程讲座等才能使教师形成一种意识,才能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此外,也不能太责怪教师,因为应试教育的背后其实是多年不曾改变的人才观。有的基层教师不禁问:“学校教育到底谁说了算?”现在教育局的检查、评估数不胜数,让许多的教师身心俱疲,难以应付;更多的是评估中的刚性的细则和堆积如山的档案资料,让一线教师感觉无所适从。教师始终是戴着枷锁在新课改的舞台上表演的,所以举步维艰,处在改革和求稳的夹缝之间。所以,新课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关乎学生,关乎教师,关乎教师,而且需要教育部门在政策、对教师和学生的考评方面进行大力改革――这并不意味着得下一记猛药,一两年就让教育的局面焕然一新。教改不比修楼房,楼房可以拆了再建,而教改要一边拆除废旧砖墙或支柱,一边在原来的基础上建新的,所以难度大、历时久,需要国家政策和各个学校之间默契配合。

新师大附中师生压力大的例子不禁使人想起了多年前的“减负”风波,当时“减负”的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在江苏省,压抑已久的学生终于跳了出来,极力支持国家的新政策,呼吁“减负”,呼吁全面发展,呼吁素质教育。但是,一年后,首先站出来对“减负”投反对票的居然又是学生。学生们纷纷抱怨“减负”的结果是他们缺少了学习的时间,而高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他们成了“减负”的牺牲品。家长也对此非常不满,甚至还想投诉学校不履行责任,放任学生堕落,荒废大好的学习时光。所以,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年的“减负”政策就这么草草收场了。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课程的改革不能仅仅改革课程本身,如果相应的考试评价体系等不作出相应的变化,实施过程就会发生扭曲。

总之,教改之路的第一步虽已迈出,但是放眼全国,各地实施的现状让人有喜有忧。原因很多,发达地区的学校需要的是政策的支持和机制的深入改革;偏远地区的学校额外还需要良好的师资,去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学校和课堂,使它深入人心。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课程改革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但是,好在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大的趋势必然是用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推翻原有的陈旧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这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贾瑞兰。一个教育基层工作者的呼声――新课程改革中让我迷惑的几点[J].内蒙古教育,2011,(03):14-15.

[3]李安春。论新课程改革理念和高考命题的结合点对教学实践的指导[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0,(32):59-60.

[4]欧阳有遐。浅谈课程改革后高考命题特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47.

[5]付军。小学生先学国际音标不好[J].四川教育,2001,(01):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8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