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在我们这个年龄作文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69469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在我们这个年龄作文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在我们这个年龄作文1

建议书,红领巾心向党,未来的机器人,给老师的毕业赠小在我们这个年龄了阔

太阳猛地一跳,蹦出了海面,霎时间,那辽阔无垠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在我们这个年龄了阔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满天飞舞的细沙;为大地绿物,带来一份希望,滋润在叶梢,也为河塘的水鸭,带来一股愉悦的情趣,觅寻着秋的奥秘。靠近东窗,坐着一个年轻的战士。被汗水浸透了洗得发白的军衣,紧裹着他那健壮而匀称的身躯。他那白中透红的清秀的面孔,像涂了油彩似的闪闪发光。两条漆黑的、细长的眉毛,有力地向上扬,将到顶端时,才弯成形。一双像熟透了的葡萄一样又黑又大的眼睛,机灵地、警觉地扫视着充满汗味和传出鼾声的车厢。他的右手,很自然地伸到衣襟下面,汗湿的手掌,轻轻握着腰间的小手枪。的一封建议书,红领巾心向党,

在我们这个年龄作文2

说实话,我是冲着沈从文而去凤凰的,但是没想到熊希龄却给了我最大的震惊与感动。

熊希龄的家——现在的“熊希龄故居”,在凤凰城北文星街内的一条陋巷中:一座砖木结构的民居,一个不大的院落。居共四间,一间作堂屋;最东边一间是橱房,里面一口柴灶,一口水缸,一副水桶,还有几件农具,其他别无长物;西边两间是卧房,最里面的一间,据说而当年熊希龄与朱其慧女士完婚回乡时就曾居于此,内有花板床一张,还有几件普通橱柜木箱之类。导游解说,我们看到的这一切,除了一些对联与展览的图片外,其他都与当年无多大异。

在凤凰城里鳞次节比的高楼重檐中,“熊希龄故居”实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这不能不让我非常震惊,又非常感动!要知道,“熊希龄是个什么人呵!?”

——当导游说“下一个景点是‘熊希龄故居’”时,我们一行中有人脱口而出的便正是这样问道。

“熊希龄是什么人呵?”的确,对于一般人来说,熊希龄这个名字有点陌生。

“这是凤凰出过的最大的官,北洋政府的内阁总理。”导游说。

“哦!那倒要去看看!总理的府上一定很豪华吧?”

“一会儿去看了就知道了!”

……

凭以前对熊希龄的了解和导游的这话,我对于这位内阁总理的府上的朴素多少还是有了一点心理准备,但是竟会是这等模样,无论如何还是大大出乎我意料的!

我第一次知道熊希龄这个名字实属偶然。那是十多年前,我的一个出身于民国官宦之家的朋友,家里存有不少祖辈遗留下来的旧信札,他想搞清楚哪些有保存价值,哪些可以处理掉,便让我帮着看看。那是些很老的信札,纸已又黄又脆了,字迹也已褪色,有的已十分模糊,但是其中一封署名“熊希龄”的信,一下子让我的眼睛一亮,因为那字写得真是漂亮!虽然我当时孤陋寡闻得并不知道这“熊希龄”是何许人,但我还是让他好好保存这通信札。从此以后,我也开始有意无意地关注起这个名字了。

当然,我对于熊希龄的兴趣并不在他曾经亨通的官运,以及他曾拥有的各种吓人的头衔上。清末民初的中国,真可谓“城头变幻大王旗”,政坛更是像走马灯一般,这造就了太多太多的吓人头衔,而顶着这些吓人头衔的人,其中的庸常者其庸常的一生实际上并不曾因为这些头衔的吓人而有丝毫的改变,当然也不能改变他们被历史淹没的命运。我对熊希龄感兴趣的是,几乎是主动退出历史舞台的他,为什么反而终没被历史的烟尘所淹没?

我是个俗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一段风流韵事。

的确,风流韵事(现如今多改称其为《》绯闻了),是个可让人“流芳百世”的好东西——当其时也,它可以造就新闻,可以吸人眼球,可以将主人炒成社会焦点;而今天的社会焦点,往往便是明天的历史事件。

熊希龄当年可是有一段实实在在不大不小的风流韵事的,而且还有“”之嫌。

而立之年的毛彦文,从美国学成回国,才貌双全,是一位十足的江南名媛。同样才貌双全的北大名教授吴宓,为了她毅然抛妻弃子,正向毛发动着猛烈的爱情攻势。而当时已年过花甲的熊希龄,竟然最终击败了吴宓,以六十六岁的年龄与三十三岁的毛彦文终成眷属,让吴宓一壶老醋一喝便是几十年,直到生命结束。时人有联曰:

老夫六六,新妻三三,老夫新妻九十九;

白发双双,红颜对对,白发红颜眉齐眉。

那是一段怎样风流,我们不难想象!或许这段并非是虚构的风流,的确为熊希龄被历史记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若说这是唯一原因,随着我越来越走近熊希龄,越觉得这太有失公道,因为有一个道理很简单,这个世界上每一天都有许许多多的风流韵事在发生和将要发生,但毕竟真能成为历史的并不多,为什么熊希龄的风流韵事能成为历史呢?

——这本身又成了一个问题。

历史学家们归纳一个人被历史记住的原因,总是或现民族大义,或益江山社稷,或建千秋功业,或留不朽杰作;当然,亦或相反,或罪大恶极,或祸国殃民。这样的归纳当然不错,但这样的归纳因为剔去了历史人物的血肉,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及其人生抽象成了几个概念间的推断,这常常会让人总觉得不太可信。我们是凡人,也是俗人,我们更希望知道某个历史人物,长得多高多胖,他(她)是不是也与我们一样有七情六欲,小时候是不是也尿炕,发起火是不是也骂娘,脚气发作了是不是也抠脚丫,伤风感冒了是不是也挖鼻孔……

因此,我参观一些名人故居时,常常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与周边的百姓聊一聊,因为他们往往能告诉我一些有关这个名人的穿开档裤时的一些事情,……而这些一定是高悬于祠堂式故居里的“生平事迹介绍”之类中所绝对没有的,而这些在我看来反而更接近名人作为一个人的真实面目。

当导游不遗余力地向游客添油加醋地讲解熊希龄六十六岁时与三十三岁的江南名媛毛彦文恋爱结婚的风流韵事时,我则在门口的一旁与一个打草鞋的老者攀谈了起来,并听到了另外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说,熊希龄出生的那天晚上,凤凰城里满街都清香扑鼻,人们由此断定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朝友清官。还有,人们听到这婴儿的啼哭声特别响,街邻们都说,这孩子哭声大,长大必成大器。

第二个故事是说,在熊希龄中举的第二年,逢花朝之日(阴历二月十二日,被当地认为是花的节日),当地知府朱其懿邀集官吏和新科举人在府衙内赏花,知府提议吟诗作画。于是济济名士,各显身手,有的画牡丹,题曰“富贵风流”,有的画荷花,题曰“出污泥而不染”,有的画菊,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然个个切题,但也均不脱俗套。惟有熊希龄则画了一株棉花,旁观者都大摇其头,因为中国画史上,向来少有以棉花入画的。棉花为农家所亲,怎能登大雅之堂?但只见熊不动声色,画完后于留白处挥毫题写了七个字:“此君一出天下暖”。这七个字真如画龙点睛,当即震动全场。熊希龄借棉花言志,不仅使自己名声大噪,还意外收获了一桩美好姻缘:朱知府赏识他的才华,作主将自己的五妹朱其慧嫁给了熊希龄。

虽然,这两个故事是从熊希龄的邻人嘴里讲出的,但我这一次却很怀疑它的真实性,因为太巧了——熊希龄晚年致力于慈善事业,无疑是到处“送温暖”。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多灾多难的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只要哪里有灾,就会有熊希龄的出现;只要哪里有灾,人们也就会想到熊希龄。湖南是熊希龄的家乡,湖南省府当局,但凡发生了大灾,首先考虑到的便是向熊希龄求助,熊希龄总能够帮助解决问题,渡过难关。他真是“霖雨苍生式”的人物,这四个字是他逝世后湖南省政府对他的赞语,似乎正应了这个故事中熊希龄的这幅画和这句诗。因此,我怀疑,这个故事原本就是好事者,想要表现熊希龄的不非凡,而根据他的这一段人生,倒过头去附会出的。不过,如果真是这样,倒是历史以另一种方式对他的记录与肯定。不是吗?有时候,也正是这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故事,它们虽然扰乱了历史学家介绍历史人物的标准语言,为历史学家们所不屑,但是历史人物倒反而在这些故事中显得真切而生动,他们远比在泛黄的史册中更真实可亲。至少是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是这样。

不可否认,在很长一个阶段,历史似乎已忘记了熊希龄这个名字连同与这个名字所代表的那个人。我读书时,无论是中小学历史课本中,还是大学历史教科书中,都很少提及他,以至于今天一般人根本连他的名字也没听说过,更别说对他有所了解了。

也不可否认,在今天中国文化座标中的凤凰是属于沈从文的。自从沈从文写出了《边城》后,小说中那座如诗如画的边城在世人的心目中就是凤凰,或者说凤凰就是那座边城,她既属于文学,也属于沈从文了!

然而我在与凤凰的普通百姓的攀谈中发现,他们似乎更在乎的老乡是熊希龄而不是沈从文,似乎熊希龄更值得他们骄傲和自豪,在他们的话语中,甚至觉得沈从文成了文学家有点阴错阳差。“沈从文没读过几年书!熊希龄才是文曲星下凡,是‘湖南神童”,他19岁就中秀才,21岁中举,24岁中进士、点翰林。”眼前这位天天以编织草鞋为生的老者,竟然对这位百年前的街坊的简历如数家珍。仅凭这一点,我觉得故乡凤凰倒真是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个乡亲熊希龄。其中的原因,我想不能否认有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本位思想在起作用。在一般人看来,再著名作家终究还是一介书生,一介书生怎能与一内阁总理相比呵,那可是相当于宰相!

但是,我又想,如果熊希龄一生就按部就班,按照那个时代多数读书人所梦昧以求的“读书——科举——做官”这样的人生三部曲走完一生,哪怕他最终也能官居宰相,那么,他这位百年后的街坊还会如此对他的简历如数家珍吗?人们还如此记得他吗?

这让我想起了那年去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参观的情景。去以前,我们据旅游小册子上介绍,便知道了此村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此村因此而被称为中国“宰相村”。但是,等到我们参观了此村,跟着导游从一座又一座“相府”进进出出了一通后,似乎头脑中还是只有一个数字而已,那一个个当年一定是炙手可热的名字,在我们的感觉中还是那么的空洞——事实上也没能记住几个名字。至于这些名字所代表的他们,又有谁知道他们中,谁长得高,谁长得矮;谁长得胖,谁长得瘦;谁有什么喜好,谁有什么恶习;谁喜欢吃辣,谁喜欢吃咸……我们都一无所知,因为历史并没能记住。

而熊希龄幸运地被历史记住了,但他的被历史记住,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做过内阁总理。

被历史记住的熊希龄,首先是一个维新人物。

然而熊希龄成为维新人物实在有点偶然。

1895年,熊希龄终于完成了他“读书——科举——做官”的人生三部曲,作为新科进士,官授翰林院庶吉士,春风得意于京城。而也就是这一年,陈宝箴任湖南巡抚,这位新巡抚大人不是别人,而是熊希龄的凤凰同乡。这位同乡前学,几乎是看着熊希龄长大,自然十分了解熊希龄的才华。此时他正力主“新政”,在湖南开学堂,办报馆,兴实业,正需要得力帮手,便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的这位小老乡,于是他便力邀熊希龄回湖南主持“新政”。1897年,熊希龄回到湖南,在长沙任时务学堂总理,主持校务。在这期间,熊希龄请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谭嗣同、唐才常襄助,时务学堂一时成为新派人士荟萃之地。在舆论先行的基础上,湖南的教育、行政、实业,都有了新的气象,一时间内全国闻名,成为全国“新政”的一个重镇,与京城内康有为等人掀起的“变法维新”思潮遥相呼应。

而对于熊希龄来说,正是从这一段“新政”经历开始,便越来越偏离他原来设定的人生道路了。

1898年8月,也许是看重熊希龄在湖南新政中的作为,光绪帝电令陈宝箴,并要其传知熊希龄、江标等人,要其“迅速入京,预备召见”。(《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23,第538页。)于是,熊希龄与江标等相约,决定迅速同行进京,准备与先他们一步而去的同乡、同事梁启超、谭嗣同等一起,将正当如火如荼的“”推向深入。谁知正要启程之际,熊希龄突然病倒,且一病不起,进京之行不得不暂搁浅;而9月,慈禧太后便因而发动戊戌,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随及血洒菜市口。因病而未如期到京的熊希龄倒因此而逃过一劫;不过慈禧太后没有忘记他,下了一道严旨,“熊希龄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这一切,发生得不能不说实在是有些偶然。

但历史学家更多关注的是历史的必然,在他们眼里,那些偶然中难以发掘历史发展的规律。在他们看来,熊希龄的这场“大病”生得太恰是时候了,因此,他们竟然找出了发生这种偶然的种种必然:当时的湖南维新派人物,存在左、中、右三派,左派是谭嗣同、唐才常、樊锥和易鼐等,他们在与顽固派斗争中立场坚定;是陈宝箴和江标等,他们一旦受到攻击,便妥协调和;而熊希龄与梁启超则为中间派,中间派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一副左右摇摆、畏缩规避的态度,而熊希龄的“生病”正是此态度的一种表现。

这是标准的属于历史学家的一种分析,但历史学家多“事后诸葛亮”。的确,他们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无非是谭嗣同、樊锥和易鼐曾在《湘报》上发表过大量主张维新的过激的文章和言论,尤其是最后谭嗣同还杀身成仁了,而熊希龄并没发表过太多明确主张维新的文章,尤其是最后还因“病”而活下了。我不是历史学家,我无法用更高明的分析来否定他们的这种分析,我也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熊希龄当时的生病是真是假,但是我想提醒的一点是,事实永远要比任何再高明的历史学家的分析要复杂:谭嗣同、樊锥和易鼐是曾在《湘报》上发表过大量主张维新的过激言论和文章,但是发表他们这些言论和文章的《湘报》社社长和主编正是熊希龄,而熊希龄的这一职务又正是陈宝箴所任命的。因此,他们这些人是不是真的存在这种所谓的左中右三派,真很难说。至于说被杀的人就一定是坚决的维新派,活着的便是动摇派,那也太过简单。

在被杀的“戊戌六君子”中,有一个叫康广仁的,是康有为的亲弟弟。其实他与乃兄在政见上素无多少相同之处,平时康广仁就常常奉劝乃兄“不要惹祸”。康广仁的被捕和被杀,完全是因为康有为跑了而揪住他来当替罪羊和替死鬼。为此他在狱中急得以头撞地,啼哭不已。因此,对于变法维新他实际上是一个既谈不上赞成也谈不上反对的人,他成了“戊戌六君子”之一实在只是个屈死鬼而已。他的死不是偶然又是什么?若说其中一定有什么必然的原因,最多也就是因为他是康有为的弟弟。熊希龄是没能与谭嗣同一道为维新杀身成仁,但也因此而说他就是动摇的中间派,似乎也太过草率。作为一个生命的人的复杂程度,有时候也不比一段历史简单。

熊希龄的第二次政治辉煌无疑是他出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但是历史记住作为内阁总理的熊希龄的同时,更记得了一个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而终无可奈何的傀儡。

其实,熊希龄当上这个所谓的“内阁总理”也有点偶然。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几乎对他事先对革命党人所做出的承诺全都食言,一心想恢复专制,孙中山等(同盟会已改组成)人不得不发动“二次革命”。这种情况下,在袁世凯看来,革自然是不能让它来组阁的;复辟的步子也不能走得太快,得找一个几方都能接受的温和派人物来组阁。他选中了熊希龄。

熊希龄是国会中第二大党进步党的党员,熊希龄组阁自然可以获得进步党的支持;可熊希龄并不是进步党主要的党魁,袁世凯觉得他在进步党中不会有太大的力量,这有利于对他的控制;而此时的虽然仍是国会中的第一大政党,可是已经是有名无实,发生不了大作用,在议员看来,进步党的内阁比军阀内阁好些,再加上南北战争还在进行中,最主要的事情还是这个。因此,国会投票表决熊希龄为内阁总理,对于熊希龄来说自然是有点阴错阳差,但却自然非常顺利地获得通过了。民国二年7月31日袁世凯正式任命熊希龄为国务总理。

如果说熊希龄当上这内阁总理有点偶然,那么其命运则是必然。

熊希龄就职后,宣称要吸呐“第一流的人才”、组成“第一流的内阁”,但是事实上这由得了他吗?谁能入阁关键还得袁世凯说了算!因此,熊希龄这个内阁总理,实际上只是袁世凯的一个傀儡。这样,到民国3年2月,熊希龄便坚持辞去了总理一职。想来熊希龄这总理当得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风光,对此时人曾作一联:

似遇而实未遇;

有为而终无为。

假如熊希龄的人生到此为止,那么这副对联无异是对他虽官至总理,看似风光,而实质无奈而平庸表现的最好概括。而历史最容易忽视的是平庸,而对于两极,总是不会忽视的。这大概也是曹操为什么要说他“不流芳百世,便遗臭万年”的原因吧。而至此,熊希龄的人生中实在还没有什么“流芳百世”的东西,倒是有两点,虽够不上“遗臭万年”,但也不能不说是他人生中的两处瑕疵:先后在袁世凯签署的解散、解散议会的命令上副署。至此,我完全可以说,假如熊希龄的人生到此为止,历史是绝不会记得他的,即使有幸不会被历史的烟尘完会淹没,能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子,那这个影子也一定不会十分光彩。

历史终究还是记住了熊希龄。曾评价熊希龄说:“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总理也曾说:“熊希龄是袁世凯时代第一流人才,是内阁总理。熊希龄的事,我看后就记得很清楚。”两位共产党的领袖人物都一致对熊希龄这么高的评价,可见熊希龄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还是十分光彩的。

“烂漫之极复归平淡”,这似乎是人生的一种必然。

不必说熊希龄那两度走向“烂漫”多少走向得有点偶然——反正既曾有过烂漫,一朝走向平淡至少也不算是一种偶然了吧!

熊希龄的光彩人生恰恰是在他完全退去了政治光环、人生复归平淡后创造的。

中国人的平淡人生大体上有两种,最常见的一种是这样:购地数顷,建房数间,如果当官时攒的钱多一点,还会筑一座园林,就此住将进去,或纵情丝竹,或依红偎翠,享受生命,也放纵生命——那些精致的苏州园林多数当初的筑成原由和功用大体上便是如此。对于这样的人生选择,中国的历史,历来都是十分宽容的,有时甚至可以说还十分赞赏和推崇,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所谓“世人皆醉我独醒”,所谓“出污泥而不染”,皆是赞赏与推崇之现成之语。我想熊希龄完全可以选择这样的“平淡”方式,因为他除做过内阁总理不算,毕竟做过多年的财政总长,一定也曾攒下了几个钱。

至于第二种,人们更是推崇和赞扬,如陶渊明,用手中的笔写出传之后世的不朽诗篇。选择这样的“平淡”方式,我想熊希龄也应该是有条件和资格的,因为他早年不是就有“湖南神童”的美誉了吗!他不是早就吟出过被传诵一时的“此君一出天下暖”的名句吗?

然而熊希龄最终既没有选择成为又一个陶渊明,也没有为自己购地、建房、筑园等,相反,他千金散尽,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充满了艰辛、坎坷还常与误解、屈辱相伴的不归路。

1917年京畿一带发生大水,熊希龄积极参与救灾工作,并就此走上了一条以社会救助和慈善教育为业的艰辛道路。1918年,他创办了驰名一时的北京香山慈幼院,不但救助了数以千计的孤苦儿童,而且通过教育使他们成为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1924年,他又组织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并担任会长12年之久,不但在全国各地救灾办赈,而且还努力从事国际赈灾活动。熊希龄他把自己后半生全部的精力和财力都无私地贡献给了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使他最终不但成为了近代中国从事慈善的时间最长、贡献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慈善家,而且成了饮誉世界的大慈善家。

不仅如此,熊希龄作为一位慈善家,还有两点是一般的慈善家所难以企及的。

一是其高尚的民族气节中爱憎分明的民族立场。在许多人的想象中,慈善家虽然多值得尊敬,但往往多是些一派慈眉善目,开口闭口“阿弥陀佛”,有时甚至还有点糊涂,糊涂得无善无恶,敌我不分。然而熊希龄则不然。1931年,为了更进一步表明自己奔赴国难、矢志于社会慈善的决心和意愿,他在北京香山北辛村的熊家墓园自筑“生圹”,明示天下——自己一旦在抗日救亡中上前线救护伤病员时不幸倒下,即埋葬在这里;并自撰墓志铭:“今当国难,巢覆榱崩,若不舍己,何以救群?誓身许国,遑计死生,或裹马革,即瘗此茔,随队而化,了此尘因,我不我执,轮回不轮。”(见《熊希龄集》下册,第2087页。)其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献身救国的大无畏精神跃然纸上。

二是其从事慈善事业几乎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程度。1932年10月15日,熊希龄将自己的全部家产都捐献出来,计大洋27万5千2百余元,白银万两,此为他从清末到民国为官25年的全部积蓄,他用这些钱在北京、天津、湖南三地,次等开办12项社会救助和慈善教育事业。当时熊希龄一家,夫人朱其慧已去世,还有一儿两女,但他没有留给儿女一点财产,而是悉数献给了社会救助与慈善教育事业。

这些不能不让人感动!尤其当我来到凤凰,走进了熊希龄故居,看见作为一代内阁总理,府上如此朴素的情形,这种夹着震惊的感动更是情不自禁。当然,我也似乎因此而明白了,为什熊希龄在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后,历史却终没有忘记他的真正原因。

1937年12月,熊希龄因北平沦陷而赴香港。就在到达香港当月的25日,因闻民国首都南京沦陷悲愤难当,而引起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终年67岁。

至此,历史已不能不记住他!

当然,我说的历史并非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历史学家所写的文字,也并非是那些多从实用主义出发而编成的教科书,而是存在于天地之间和人们良心之上的一本大书;因为历史若是前者,它常常是不公平的;若是后者,它总是公平的。因此,我有时更愿意相信人们口口相传的那些故事和传说,它们其实就是一个人留在世上的口碑,口碑中的东西往往比石碑上所刻的更真实,当然也更不朽。

我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就此就可结束了,突然想到熊希龄的那封信札——我那位朋友是不是还好好保存着呢?记得我当时看见它时只被它那漂亮的字迹吸引住了,究竟写的什么内容反倒没细看,于是很想再看一看。我拨通了我那位朋友的电话,朋友告诉我,那信札他一直好好保存着,曾经有好几个收藏家出高价收买,他都没有卖;他还告诉我,他家里还有一张熊希龄的照片哩。我急忙跑过去看,终于看清楚了那封信的内容。

原来我朋友的祖父为响应熊希龄赈救活动,曾捐出了一笔数目不小的款,为了答谢,熊希龄给我朋友的祖父写了这封信,并寄赠了照片一张。于是这信与照片在我朋友家里留存到了今天。

我也看到了那张照片,背面还有熊希龄的亲笔签名,虽然纸色已经泛黄,但好在仍非常完整,人物形象也非常清晰。照片中的熊希龄看上去五六十岁的样子,微胖,留着一把山羊胡子,正微笑地目视着前方,那微笑绝不是那种为照相而强作出的,是一种从内心自然流露出的笑,淡然、怡然、超然,那目光虽然并不凌厉,但似乎有一种穿越世俗,看破红尘的力量;眉宇间一派坦然。

在我们这个年龄作文3

关键词:老年消费行为;感知年龄;实足年龄;比较研究

一、引言

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实足年龄(chronologricalage)是一个常用的概念。它是一种易于测量的,客观而普遍的属性。尽管实足年龄对消费者行为具有重大影响,但将其应用于与年龄相关的研究时,它并不是一个可靠的变量。按照Schiffman&Sherman的说法,“年龄更多的揭示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而不是身体状态(如实足年龄等)。”有研究显示,人们常常会有一个自我感觉的年龄,而不是那个基于生物钟时点的实足年龄。人们常常感觉比自己的实足年龄要轻或老,这种自我感知的年龄(而不是实足年龄)似乎会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因此,如果不具有某种特定的社会意涵的话,实足年龄将毫无意义。由此催生了寻求广义的年龄概念的建议,其他与年龄相关的概念应运而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实足年龄自身的缺陷,迫使Barak&Schiffman提出了一个非实足年龄的测量方法:感知年龄(cognitiveage)。

本研究借助西方成熟的测量量表对中国老年消费者感知年龄维度属性的内涵特征进行了跨文化的本土化检验,继而基于感知年龄与人口统计变量、创新产品采纳兴趣的相关性分析,提出了针对老年消费市场的营销启示与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抽样设计及实施尽管对老年消费者尚没有标准的年龄界定,但55岁通常被作为“门槛年龄”使用。为实现与西方老年消费者感知年龄研究流行范式的有效衔接,以便进行跨文化研究,本次调查将研究对象界定为55岁以上(包括55岁)的老年人。调查采用自填式留置问卷,通过广州市东山区综合执法局发文的形式,我们委托该区所辖白云街、东湖街和珠光街三个街道社区的居委会,将正式调查问卷分发至有老年人的居民家庭,由满足研究对象界定的老年家庭成员自主填答后交回给居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

(二)变量的测量本研究核心概念所采用的测量题项改编自西方研究中的成熟量表。其中,感知年龄的测量题项直接引自Barak&Schiffman“年龄段量表(AgeDecadeScale)”的4个维度,即:(1)感觉年龄(feel-age),指个体自我感觉的年龄;(2)视觉年龄(look-age),指个体认为自己外表所展现的年龄;(3)行为年龄(do-age),指个体基于自己所从事的活动而得到的自我年龄感知;(4)兴趣年龄(interest-age),指个体基于自己的兴趣而得到的自我年龄感知。具体操作时,要求被试针对每一个感知年龄维度,选择出他们感觉与自己的年龄感知最相符的年龄段(如20多岁,30多岁,40多岁等等)。具体计算时,以年龄段的中点作为该年龄维度的数值,即如果被试作出的“行为年龄”维度选择为“40多岁”年龄段,则在该“行为年龄”维度上的赋值为45岁;以4个感知年龄维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感知年龄,该算术平均值越大意味着感知年龄越大。

为了系统研究感知年龄对老年人消费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本调查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还引入了12种创新产品或服务,以验证感知年龄与创新产品或服务的采用兴趣之间的关系。问卷中设计了12个有关创新产品或服务采用兴趣的李克特5点制题项,其中1代表“非常不感兴趣”,5代表“非常感兴趣”。

(三样本特征。本研究共采集到有效样本232个。其中,男性129人(%),女性100人(%);城镇户口181人(%),非城镇户口47人(%);实足年龄分布为:55~64岁(509%),65~74岁(345%),75岁以上(%);已婚者占83%,丧偶/离异/未婚者占17%;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占%,大专或同等学历以上者占%;退休,离休/从未工作的占%,其次为在职(%),退休后无偿兼职(%),退休后有偿兼职(%);在家庭月收入方面,近似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倒u型”分布,即月收入3000~4999元(%),2000~2999元(%),1000~1999元(%)的老年人家庭居多。家庭结构上,生活在“扩大式家庭结构”中的被试占%,这与官方公布的数据大致吻合,其中,“与已婚子女共同生活,子女已生育”的占%,同时不乏“四代同堂(%)”现象;与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核心式家庭结构”仅占%;此外,“夫妻共同生活,身边无子女”和“单身独居”的分别占%、%。

三、分析与发现

(一)变量信度和效度检验。分别采用和对感知年龄变量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内部一致性(Cronbach)系数为,同时,题项一总相关度(Item-TotalCorrelation)均超过的门槛值,且删除后Cronbach值不会增加,表明计量尺度有较高的可靠性。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感知年龄概念的复合信度c系数为,4个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负荷介于~之间,而平均方差抽取量AVE=>。检验显示,4个维度的感知年龄概念测量具有满意的信度与效度,将其用于中国老年消费者的感知年龄测量是可靠而有效的。即我们可以从感觉、视觉、兴趣和行为4个侧面,对中国老年消费者的感知年龄进行测量与评价。

(二)感知年龄维度属性分析。进一步对感知年龄各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中国老年人自我感知的年龄与他们实足年龄之间的差异,并不像西方研究所报告的那样显著,文化差异的影响在中西方老年人的感知年龄维度上得到了集中反映。西方学者的研究报告显示,60~75%的60岁以上老年人感觉本人比自己的实足年龄要轻。超过50%的60岁以上老年人感觉本人比自己的实足年龄轻16~17岁。中国老年人感知年龄与实足年龄均值之间4岁的差异,与西方普遍报道的10~15岁差异的论断相去甚远。与此同时,西方研究早已证实,视觉年龄较其它3个感知年龄维度更趋近于实足年龄。本研究则发现,从各个维度上来看,中国老年人的感觉年龄、视觉年龄与其实足年龄的均值几无二致,而兴趣年龄、行为年龄与实足年龄较大的反差则具有令人振奋的意涵,因为这种差异的显著性为进行基于感知年龄的中国老年消费行为研究提供了依据。

数据同时显示,中国老年人的感知年龄维度在年龄段分布上具有差异性。总体而言,感觉年龄维度与视觉年龄维度的年龄段分布趋势较接近于实足年龄,它们在核心区段(50~70岁年龄段)上的分布比例大致接近,而其平均值更是近乎相当(AFA=岁,ALA=岁,ACA=岁)。Baraketal.对中国、印度、韩国、尼日利亚4个亚非国家所做的跨文化研究发现,尽管可能存在文化差异与个体差异,但感知年轻可以说是一种基本天性和普遍趋势,因此,我们排除了有相当比例老年人在这两个维度上感知年老的现象,并据以推测,大多数被试在这两个维度上的感知较接近于他们的实足年龄。

与之相比,兴趣年龄维度与行为年龄维度的低龄化感知趋势最为显著,其在60岁以下各年龄段上的人数百分比都最大,并且兴趣年龄和行为年龄在60岁以下的人数百分比合计分别占到了%和%,同时却具有相对较小的平均值(AIA=岁,AUA=岁)。我们有理由相信,自我感知兴趣年轻与行为年轻在老年人群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这种感知年龄维度与实足年龄的显著反差显然具有极大的营销应用价值。

(三)感知年龄与人口统计变量的相关性。西方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感知年龄与实足年龄、婚姻状况正相关,与其性别、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负相关,与就业状况的相关性不显著。本研究针对中国老年人的调查基本支持了上述结论,但值得注意的是,性别差异对中国老年人感知年龄的影响仅限于视觉年龄维度,老年女性更看重自己外表所展现的自我投射,这从她们更注重穿着打扮上可以得到直观的印证;就行为年龄而言,中国老年人的教育程度与此感知年龄维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这应该引起老年市场营销者的警觉。本研究同时发现,城乡户籍、家庭结构等具有本土特色的人口统计变量对中国老年人感知年龄的影响不显著。

(四)感知年龄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有证据显示,感知年龄比实足年龄更适合用于预测行为。从表3可以发现,在预测老年消费者对创新性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态度上,感知年龄及其维度比实足年龄变量更加有效、可靠。研究同时揭示,感知年龄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与产品或服务的属性特征密切相关,这些属性特征包括老年人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度(如家政服务、人身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产品或服务的普及率(如有线电视、无绳电话、银行信用卡),接受度(如上网购物、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以及诸如“怀旧”等特定的消费者价值观(如“革命圣地”旅游项目)。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感知年龄概念在描述老年人的年龄变量特征上,比单维的实足年龄更加丰富而具有内涵。同时,感知年龄维度属性的上述内涵特征,为我们洞察中国老年人的消费行为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指示器。

四、研究结论与营销启示

西方研究发现,感知年龄测量的信度在~之间。本研究证实,将基于感觉、视觉、兴趣、行为4个维度的感知年龄测量运用于中国老年消费者是可靠而有效的。但是,年龄对于东西方老年消费者来说,具有迥然不同的内涵。例如,Underhill&Cadwell的研究就发现,超过50%的60岁以上老年人感觉本人比自己的实足年龄年轻16~17岁。而本研究则显示,尽管感知年轻是一种天性和普遍的现象,但平均来看,中国老年消费者在感知年龄与实足年龄上的差异仅有4岁,并且,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兴趣年龄维度与行为年龄维度的贡献。而在感觉年龄维度与视觉年龄维度上,中国老年消费者对于它们与实足年龄之间的感知背离并不敏锐。这似乎表明,东西方老年消费者在年龄维度的感知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感知年龄毫无疑问的反映了某种文化意涵与社会规范意涵。

老年人对于生活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千差万别,这种差别有赖于不同社会所给予老年人的尊重与威望程度。在东方传统文化(如中国文化)中,年龄也是一笔资产,而并非一定代表着人生的负债,增龄往往意味着智慧的储积与地位的阶升。

在我们这个年龄作文4

在我们这个年龄里,青春期的我们经历过多少,体验过多少,又怀念过多少呢?然而,留给我们最真挚的是在这个年龄里,我们的改变。

在我们这个年龄里,我们变得成熟,不再说那些天真幼稚的话语,说出的话总是能给人留下长久的思考,悟出人生的一些哲理。幼稚的童话书已换成了四大名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昆虫记》《朝花夕拾》……书架上的每本书都翻过了无数遍,在每一页上都刻着我们这个年龄里,我们变得成熟的足迹。

在我们这个年龄里,我们变得有主见,不再像原来那样的“墙头草”,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而现在,我们在做事时总是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主见,思考别人做事的理由,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没有忘记做事的原则。

在我们这个年龄里,我们变得有责任感。政治书上曾经说过“真正的长大不一定是外表上的装饰,只要你有责任心,敢于承担责任,就说明你真正的长大了。”一本书上也说过“长大的人不一定能承担责任,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对,在我们这个年龄里,我们马上要迈入长大的时空,所以我们变得有责任感,我们不会再去找爸爸妈妈替我们解决问题,而是自己想办法。

在我们这个年龄里,我们真正长大了。

在我们这个年龄作文5

1、高热心老龄事业,认真贯彻党的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努力钻研老龄工作业务,并联系当地实际,开创老龄事业新局面,成绩显著。

2、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支持,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关心老年人的疾苦,兢兢业业为老年人服务,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事迹突出。

3、上级老龄组织布置的各项工作,完成出色

热心老龄事业 洒下一片深情

--中共扎赉特旗委书记刘振财同志抓老龄工作先进事迹

刘振财同志自XX年担任中共扎赉特旗委书记以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关注老龄事业的发展,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他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上心上手,亲力亲为,始终把老龄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创造性地开展老龄工作,切实解决老龄问题,坚持不懈地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使全旗的老龄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在扎旗老龄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倾注了心血和汗水。

一、用战略的眼光看待老龄工作,建立老龄工作保障机制

老龄工作既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物质力量。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目前,扎赉特旗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万人,而且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他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老龄工作的重要性,未雨绸缪,突出抓早。为切实加强老龄工作管理,他亲自担任老龄工作委员会领导和老年大学筹备委员会名誉主任,经常召开老龄工作会议,研究布置本旗老龄工作任务。做到了有专门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有专人负责、有经费保障,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使扎旗老龄工作上下贯通,纵横有序,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建立健全特困、高龄、残疾、空巢、百岁老人资料档案,加大帮扶和求助力度,每年他都要多次深入基层调研老龄工作,解决老龄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用务实的精神推动老龄工作,积极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

他热心老龄事业,关心老年人,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受到老年人的广泛赞誉。今年他及时组织召开旗委常委会和相关会议,形成了启动社会福利院和光荣院的决议,目前社会福利院和光荣院正在筹备中,“两院”的建成将有效解决扎旗养老问题。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待遇:一是对90岁以上高龄老人每人每年发放600元的生活补助金;二是对60岁以上老人发放老年人优待证;三是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医疗保险,乡镇以上医院均为老年人开设专门的门诊,设立专门病室和病床;四是在农村低保工作中,优先照顾生活困难的60岁以上老年人。特别是扎赉特旗属于国家贫困旗县,在地方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100多万元改建和扩建了全旗敬老院。以上种种措施使老人们最低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三、用积极的态度开展老龄工作,大力弘扬尊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做好老龄工作,加强宣传动员,增强全民的老龄意识、养老意识和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尤为重要。刘书记特别重视老龄工作的宣传,近在他的动议下,将《老年法》和《条例》的学习纳入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范围,将老龄宣传纳入精神文明创建的活动组成。通过广播、标语、板报、座谈会、文艺演出等多种宣传方式,向全旗群众广泛宣传人口老龄化,宣传老年人的重要社会价值。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上尊老、养老、助老的先进事例,谴责社会上歧视、虐待,甚至伤害老年人的不良现象,在全旗树立起了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营造了敬老维权的良好氛围。

四、用丰富的文体活动助推老龄工作,充实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焕发老年人青春、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刘书记要求全旗各级干部和老年协会工作人员,大力鼓励老年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常年组织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我旗现有老年秧歌队、门球队、柔力球队,只要有重大节日,都有老人们身着彩服,载歌载舞的身影,展示了老年人的风采,舞出了老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一年一度的全旗各乡镇“农家乐”杯和各村嘎查的“村村乐”杯门球赛以及柔力球、太极拳、大秧歌表演,已经成为全旗老年活动的品牌赛事。目前194个嘎查村已有70%建立了老年人体育组织。

在老年人文化阵地的建设上,刘书记也舍得下大力气投入。新建1050平方米的活动大楼,极大改善了老干部的活动环境。中心设有室、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健身房、门球场和网球场等各类文体活动场所10余个,可同时容纳400人活动。内设书画、、乒乓球、门球和综合文艺5个委员会。坚持做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每年举行12次以上的大型比赛。近年来,扎旗老干部门球队在全盟门球赛中多次获得冠军,曾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老年门球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年思想政治工作,我旗以做实、做细、做活、做深为原则,每年至少三次组织老人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农牧民法规知识读本》等内容,通过开展政策、形势、民主与法制,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增加了法制观念,划清了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引导老年人在全旗经济社会建设进程上发挥余热。

五、用深厚的情感倾注老龄工作,无微不至的关心老年人健康

他一直把关爱老年人、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为了落实“老有所医”,我旗每年给老人们出钱做定期体检。对于患病老人,我旗都进行慰问探视,病情严重的,我旗还积极组织捐款,为解决医疗费出力。同时每逢重阳节、春节等节日刘书记都要下基层走访慰问老年人,送去慰问金或慰问物;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养老场所,让更多的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环境。

在刘书记的关心支持下,如今的扎赉特已形成了深厚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大爱无声—追记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任建林“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你把它放在群众利益的天平上,就能掂量出它的分量。”

20年一如既往,20年兢兢业业,这需要一种怎样的精神?我们从任建林仅仅50岁的生命轨迹里找到了答案,那是对老龄事业的忠诚、对老年人执著无私的爱。

1987年,30岁的任建林调入山西省晋城市老龄委工作。尽管许多朋友劝他换单位,但他笑道,工作哪有贵贱之分?干任何工作都得有一种精神和一个好的态度。

任建林是一个专心的人。初到老龄办时,领导安排他从事文字材料写作工作。然而这让“先天不足”的他犯了难,因为1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要拉扯6个儿女长大,他不得不在15岁时离开学校到工厂上班。尽管后来在部队自学了一些文化知识,但他对公文写作接触得不多。为了胜任工作,他自费购买书籍学习。有时,为了写好一个材料,通宵达旦,反复修改,眼里常布满血丝。那时他刚结婚不久,每当妻子甘贺荣有所抱怨,他都耐心解释。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任建林的努力就得到了认可,他撰写的经验材料经常被部级或省级老龄刊物发表。

任建林是一个用心的人。挑起大梁后,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礼拜天,一年里有200多天在基层、在老年人家中度过。他走遍了晋城市的6个县区,70多个乡镇,1000多个行政村,走访过几千户老年人家庭。每到一地,他都要同党政分管领导交换意见,同老年人促膝谈心,同当地老龄干部探讨工作。经过不懈努力,他探索性地提出了“五有”、“两地”农村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模式和标准:在小康村要建立“五有”,即有老年活动室、有尊老敬老制度、有养老补贴金制度、有老年福利基金和老年创收基地;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村,要建立“两地”,即有老年活动基地和养老创收基地。

他还在实践中建立了检查、验收、考核奖励制度,解决了农村老龄工作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这一制度的提出和推行,使基层老龄干部理清了思路,老年人得到了实惠,基层老龄工作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晋城的经验得以在全省推广,当时的全国老龄办领导对此高度评价道:“这是农村老龄工作的创举!”

献爱心敬老一条街、趣味游园活动、医疗助老活动、孝心经验交流会……为了营造尊老敬老的氛围,任建林东奔西走,找政府、进企业、拉赞助,做到了每年一项大活动,年年都有新花样。

任建林还是一个有心人。他身上总装着个小本子,把工作中的问题、难点、经验一一记录下来,20年竟有了几十本。他编撰出了反映晋城老龄事业20年发展历程的《晋城老龄工作》(一、二),并创办了《老龄问题研讨》,编发晋城老龄工作信息。

“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山西省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山西省十大老龄工作先进个人标兵”……任建林对老龄事业无私的爱,无愧于这些称号。

“干老龄工作必须带着感情。大凡老人找上门来,都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如果我们态度不好或将他们拒之门外,就是伤了他们的心,也就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任建林对老年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20年来,经他亲自接待和处理过的上访老人就达100多起,没有一件搁置,件件都得到了落实。1996年,阳城县气象局一位老同志因房产问题与儿子闹得不可开交,把儿子告上了法庭。任建林闻讯,立即驱车找到了这位老同志。倾听了老人的诉说后,他把老人的儿子和其他亲属召集起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事后,老人逢人便说:“是任主任给我晚年生活带来了幸福!”

特困老人的冷暖一直牵动着任建林的心。在一次慰问泽州县一位特困老人时,看到老人居住的危房和破烂不堪的被褥,他眼里涌出了泪水,回头对乡里和村里干部说:“不能看着老人挨饿受冻。”临走,他悄悄从自己身上拿出300元钱塞给老人。乡里村里的干部随即召开会议,将老人作了妥善安置。为使晋城救助特困老人形成长效机制,他争取领导支持,建立了高龄特困老人救助基金,并列入了财政预算,市级为20万元,县级为10万元,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一次性救助固然能解决老人的燃眉之急,但如何能使困难老人脱贫?经过较长期思索,一个“造血”方案在他的脑子里形成了。于是,一个“开发式”扶贫助老的方案开始在全市启动,在陵川、高平、泽州、阳城、沁水等县(区)实施了种植土豆、养兔、养羊、栽桑养蚕、养蜂等项目,并为困难老人家庭扶助两只成年母羊,母羊生小羊,这项工程使老人有比较固定的经济来源,从而达到脱贫的目的。

任建林成了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人的家中常客,他经常和同志们讲,尽管老龄办没权、没钱,甚至在许多人眼里无足轻重,但我们不能自暴自弃,要为老年人多办实事好事,才能体现出我们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在任建林身体力行的带动下,晋城老龄办的同志们都把老人当作亲人对待。XX年8月,在省老龄办组织的《老年法》执法检查中,检查组对晋城市的老年维权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晋城老年维权走在了全省前列,成为全省老龄工作的一个标杆。

“轩儿,你到爸爸的办公室把那些荣誉证书拿回家,那是爸爸最贵重最珍贵的东西,这也是爸爸留给你最好的财产。”

XX年元月,任建林好不容易抽出时间陪妻子去医院,在妻子的坚持下,他也做了一次系统的检查。检查结果却如同晴天霹雳,任建林得了癌症!

任建林先是惊讶,转瞬冷静下来,强打精神对妻子说:“没事,怎么也能活个三五年,我要为老年人干的事还多着呢,老天爷还舍不得剥夺我这个权利呢。”于是,他进一步上紧了工作的“发条”。

在上海进行了两次介入治疗后,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回来后,没休息几天,他又到了工作一线。

4月份,他到太原参加了全省老龄工作会议。随后,又主持召开了全市的老龄工作会议,对老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5月份,他深入泽州县李寨乡启动了“两只羊”扶贫助老工程。

6月份,他亲自到阳城县凤城镇启动了“医疗助老”行动。在启动仪式上,他的病情恶化。

7月份,病魔逼迫他再一次住进了医院。然而这次,他再没能走出医院的大门。

同事们一有空就到医院看望他,他却每次都要询问工作的情况。

儿子任轩在看护他时,专门给他讲笑话,他像孩子似的听着,突然,他让儿子拨通市老龄办的电话,说有个事没有交代清楚。儿子再也忍不住,抱着他大声痛哭。

专门来看他的老人尽管心里难受,也只好装出笑脸。任建林像没事人一样,和老人拉家常,并祝福老人。走出病房,许多老人老泪纵横:“老天太不公平了,怎么叫这么好的人得上这种病呢?”

10月20日,任建林将妻子和儿子叫到跟前,说:“我感觉自己的时日已不多了,我这一生感觉很值得,没有白付出。我生病期间有这么多人关心我,你们要懂得感恩……惟一遗憾的是对不起你们娘儿俩,没能好好照顾你们!”这时,妻儿早已哭成了泪人。

他住院期间,儿子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成了妻子心中的一个结。经过多次试探,她终于鼓起勇气让任建林给组织写一份信,希望将来孩子毕业后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组织上给予一点照顾。

话一说完,看到沉默的任建林,妻子马上后悔了:“我只是随便说说。”看到儿子企盼的眼神,思索很久后,他终于拿起纸和笔:“尊敬的党组织,作为一名党员,自己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党的要求还很远。如今,自己不能再为党工作了,但却要给组织添麻烦。我因工作而无暇顾及妻子和儿子,在我生病期间,儿子一直在医院陪伴照顾我,耽误了学业,我有愧于他们……希望组织能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对我的儿子给予照顾,我死而无憾。此致,敬礼!”没想到,这封信竟成了他的绝笔。

10月下旬,死神终于露出了它的狰狞面目。临终前,任建林用微弱的声音给妻子留下了几句话:我写的那封信你不要给组织,我想走得无牵无挂,不想给组织添麻烦,你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希望能得到孩子的理解。我走后,遗体要火化,一切从简……

10月24日,任建林离开了人世。“爸爸呀,你干了一辈子的老龄工作,怎么最后自己却不能成为老人就走了……”儿子扑在父亲身上哭喊着。

为晋城老龄事业操劳了半生的任建林终于可以“休息”了。他远离了世界,却留下一片爱。2011年我乡老龄工作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老年人为本,进一步抓好老龄工作,努力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促进我乡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着力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鲜明特点。为落实十七大精神,2011年我乡一是继续抓好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从2011年起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县财政全额予以补助,对9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其他特殊困难对象,对患大病按不同标准继续由社会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给予救助,对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外,在可报销的药品品种内自负部分医疗费由社会医疗救助资金予以解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二是继续完善我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按照“应保尽保,应补尽补”的原则,各村给困难老年人优先安排。三是深入抓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宣传和实施工作,引导农民积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解决有生之年的生活后顾之忧。

二、继续抓好农村老龄工作,推动农村老龄事业加快发展。

坚持把老龄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村,造福广大老年人,老年协会是老龄工作的细胞,是各级党政组织联系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坚持把老龄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切实加强老年协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增强老年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自我娱乐功能。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各村老年协会是在村党支部和村委的领导下,在本村内开展活动的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保护的老年群众自治组织,我乡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从18年村调整为10个行政村,在今年村两委班子调整后,各行政村要通过选举和其它方式产生新的行政村老年人协会组织。

二是继续抓好农村老年活动场所,要把老年活动室建设统一纳入村建设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进行。把抓好农村星光老年之家与农村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有机结合进行。把抓好农村星光老年之家与农村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有机结合,我乡青田、章坑、方家畈、聚璧、燕坑、六联、富文力争创建市级示范型的星光老年之家,去年落实的星光之家今年争办省级星光老年之家。

三、继续抓好农村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工作,根据本村的实际和老年人的特点,研究如何养老的方式,安排好居家养老的服务,安排好子女外出打工的和空巢老人的生活。

四、继续抓好老年人维权力度,深入广泛,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老年法》和《浙江省老年法实施办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出台新的《淳安县老年优待办法》及时了解和掌握在贯彻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有关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各项内容落到实处,抓好老年维权,处理好老年人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各村安排好60岁以上做优待证的照像和做证工作,做证率达到95%以上。

五、继续抓好老年文体活动

一是抓好老年电视大学的招生工作,让更多的老年人走进这所没有门槛的大学,入学率要求达到5%以上。二是抓好乡村经常性的老年文体活动,采取不同形式的保持一年四季不间断的活动,尽早安排好二十一个老年节的各项庆祝活动。

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发挥作用。

各老年协会,要加强学习增强自我修养素质和业务能力,热爱老年工作,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自觉意识。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实际埋头苦干,多做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推动我乡老龄工作健康发展。

金顶街三区2011年老龄工作思路

2011年金三区社区老龄老体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今年社区的老龄工作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做好老龄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社区的自身特点出发,围绕“六个老有”为创新工作载体,加强社区老龄工作建设,提高社区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满足社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和“六个老有”工作目标,紧紧围绕金三区老龄工作的的实际情况,具体做好如下工作:

一、建立老龄法律咨询工作站。以加强老年维权工作为重点,聘请律师定期来社区开展咨询,切实做好老年权益保障工作。促进家庭和睦,推进居委会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二、建立社区老年人聊天室。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就近参加社区活动,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更新观念,增长知识。不断加大社区老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和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三、加强现有的老年书画社和社区老年合唱团的管理。为鼓励社区老年人积极参加老年文化、教育、体育等社区活动,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宣传老龄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在我社区逐步营造敬老、爱老、助老、老年人自娱自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不断加大社区老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和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老年福利设施和服务网络,切实做好各项敬老服务工作,制定好社区敬老服务制度及措施,认真做好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服务工作,贯彻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继续做好老年人《优待证》的办理和发放工作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在街道老龄委的指导下,在社区党委、居委会的高度重视下,健全机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服务到位、维权落实、宣传广泛、建档规范、在社区中努力形成敬老、尊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朱林镇总人口35197人,60岁以上老人7183人,占总人口的20%。老龄工作坚持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加大对老龄工作的宣传力度,围绕六个老有工作目标及年初工作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明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力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良好风尚,从整体推进我镇的老龄工作的开展。

健全组织网络,明确目标责任。今年乡镇合并后,镇党委政府就立即调整成立了老龄委班子,由一名副书记兼任老龄委主任,并指定专人负责老龄工作。对各村老年协会也作了相应调整,将部分年富力强热心老龄工作的老同志充实到老龄工作战线上来,各村有一名得力干部分管老年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老龄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我镇经常组织老年协会会长、村干部进行培训和学习,以提高老年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理论水平。学习的内容有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老年法》、《赡养法》,全国老龄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老龄工作第九次全体会议的讲话的部分内容,充分认识到加强老龄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积极贯彻实施《老年法》,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农村老年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我们将《老年法》、《赡养法》的宣传扩大到中青年阶层,协调司法部门及有关部门建立老年维权组织网络,加大涉老案件的执法力度,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对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申诉案件做到及时优先审理,大力表彰敬老养老助老的先进典型,同时选择一些反面典型案例,通过新闻媒体公开爆光,从而增强了全社会的敬老养老意识,教育群众自觉履行敬老养老义务。

组织开展文明健康的老年社会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除积极组织参与市老龄组织的各项活动外,将利用九九重阳节、敬老日组织慰问80岁以上老人和敬老院孤老。并举办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老龄工作调查研究,开展对特困老人的救助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老年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是做好老龄工作的前提,下半年我们将积极组织各村老年协会的工作者,围绕老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老龄事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对部分子女因自身患病确实丧失赡养能力的家庭,为民政部门提供依据和建议,给予他们最低生活保障,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对以前签订的赡养协议的执行给予监督实施,并不断加以完善,并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做一些力所能及,对社会家庭身心有益的工作,为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自己的余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他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生命质量

关于榴园镇老龄工作的调研报告

榴园镇地处城区西部,辖54个行政村,万人,60岁以上老人5665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2920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根据省、市、区有关老龄工作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老龄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抓好四个落实,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不断完善老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强化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努力推动老龄工作再上新水平。XX年我镇北孙庄村被评为部级老龄工作示范村。

一、工作实绩及基本经验

(一)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村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普遍提高农村老龄意识。一是把宣传贯彻《老年法》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召开动员大会及座谈会,将《老年法》列入"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把宣传贯彻《老年法》纳入当年的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老年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把中青年及学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实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大力宣扬子女孝顺父母、社会力量兴办老年事业、老年协会开展活动,以及党政领导重视老龄工作等方面的典型。

(二)进一步抓好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工作。五保老人是农村老年人中最脆弱的一部分,他们无儿无女,其生活保障,也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提供。2011年榴园镇党委、政府把农村敬老院建设纳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加大了对农村五保老人的关怀程度,投资70万元,对原棠阴乡政府进行改造,建设高标准敬老院,新增床位100余个,完善了娱乐室,改善了伙房,提高了集中供养标准。目前,集中供养老人276人,全镇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对广大农村的五保供养政策进一步得到了落实,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改善,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日渐完善。

(三)、因势利导,发挥余热,大力支持老年人参与新农村建设。根据老年人的特长,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老年人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建设方面,组织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为各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在“平安创建”方面,组织夕阳红义务联防队,有效维护了农村治安;在解决邻里纠纷方面,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族长等德高望重的积极作用,解决居民纠纷,化解家庭矛盾,有效地减少了不安定因素;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特别是近年来创建“文明生态村”中,一大批老年人自发地组织起来,义务清扫街道,运送垃圾,北孙庄村左家荣老人主动担任村主要街道的清洁工,维护了道路清洁。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优势,组织“三老”人员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对失足青年开展结对帮教,取得良好效果。广大老年人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养老投入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过窄;保障水平低,不能真正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

(二)、老年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老年人经济自养的能力不足甚至低下,其他亲属在家庭养老中的作用很小;农村老年人身体不健康的比例高,感到生活无人照料的比例高;在农村,仍有一定数量的因种种情况时常感孤独,无处无人诉说心事。

(三)、部分农村家庭生活质量低下,赡养形式简单,子女负担加重。

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一方面制约着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过分的依赖家庭养老所造成的结果易导致养儿防老的陋习难以剔除,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出现困难。因此,设法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解决老年人问题的主要对策

针对榴园镇老年人的主要问题,建立完善的养老体系已刻不容缓,建立主要包括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加强老年人自我保障为重点,提倡集体助养和建立社会共养为保障的养老体系。

(一)强化子女的赡养义务,建立家庭养老体系。中华民族历来有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赡养老人不仅仅是子女应尽的职责,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所规定的公民义务。老龄工作者应当通过宣传、监督,强化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农村倡导、推行赡养人与被赡养人之间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明确规定赡养标准和子女的责任,确保老年人的家庭赡养,进一步完善家庭养老体系。

(二)鼓励老年人自养。老年人的自养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年轻时的收入积蓄,二是在老年时仍然有劳动能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所得。农村老年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定具体措施,鼓励老年人自养。如协助地方建立老年人储蓄机构,帮助老年人制定养老计划,发展第三产业,制定优惠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增强老年人的自养能力。

(三)集体助养。集体助养的主要对象是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敬老院是解决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护理的主要场所。而我县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可以用集体经济建立集体养老金制度,也可由集体经济和一些富裕起来的村民共同出资。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强调子女赡养和集体助养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供养,培养通过社会保险养老的习惯。建立基层生活保障制度,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发展相应的养老形式,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的制度化、法制化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669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