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漫画老师作文(精编3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我的漫画老师作文(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我的漫画老师作文1
丰子恺(1898―1975年),浙江崇德(今浙江嘉兴桐乡崇福镇)人。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凯,后改为子恺,笔名TK。其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散文集)、《子恺漫画》(漫画集)等。曾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在许多方面深得其师真传。他曾担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丰子恺的漫画选材独特、构思新颖、别具一格、脍炙人口,在当时流传极广。后人评价其漫画创作的成就时说:“丰子恺于1924年发表第一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成为将漫画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丰子恺一生有文学、音乐、书法、美术理论等方面的著作150余种传世,其中出版漫画集约50本。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漫画风格鲜明,笔法高古,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又不失诗情画意,雅俗共赏,深得人们喜爱。”(《丰子恺漫画精品集 内容简介》)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丰子恺的为人,深刻领悟其漫画的表现手法及艺术功力,即挖掘丰子恺漫画对美术教学的意义,就显得尤为必要。拙文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析。
一、它告诉我们“要学画画,先学做人”的道理
丰子恺漫画对于美术教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告诉了我们“要学画画,先学做人”的道理。丰子恺先生认为:“美德和技术兼备才为艺术,但在修养上有先后轻重之分。欲为艺术家,必须先修美德,后习技术。必须美德为重,而技术为轻。”(《丰子恺文集》第四卷第13页)在他看来,做人即“修成美德”是主要的即第一位的,画画即“习得技术”是次要的即第二位的。只有在修成美德的基础上习得技术,才有可能成为美德和技术兼备的艺术家。
丰子恺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对此身体力行的。他用他的漫画,诠释了他是如何“做人”的。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于这其中的“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然而,从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到关于这个“真”字的多方面的诠释。
(一)要做“真人”就要像丰先生那样保有童真
丰先生的漫画,有许多是以儿童为题材的。在他笔下的儿童,无不是天真活泼、惹人喜爱的。如那幅以《瞻瞻底车(二)脚踏车》为题的漫画中,那个叫做瞻瞻的小孩子,将两把圆蒲扇一前一后放在自己的胯下,充当起了脚踏车。在经济条件不能满足购车的窘境中,圆了自己的脚踏车梦。儿童天真活泼的本性暴露无遗。又如那幅《阿宝赤膊》的漫画,那个被称为阿宝的小女孩,大概是刚洗过澡,下身的裙子已经穿上了,但上身还打着赤膊,她双手交叉捂住前胸。小姑娘害羞的天性跃然纸上。还有那幅《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一个小孩子对着为自己削瓜的大人(或许是他的妈妈),正在用力打扇。充分表现了儿童的狡黠和天真。这些与其说画的是儿童的天真,倒不如说它们表现的是画家的童心未泯。画家如果没有一颗童真的心,即使这些天真有趣的儿童行为出现在他们的眼前,他们也会视而不见,更别说用漫画画出来了。
(二)要做“真人”就要像丰先生那样体察民情,关心民众的疾苦
在丰先生的漫画中,有不少是表现民众的疾苦的。如在那幅《卖品》为题的漫画中,一个后颈上插着草标的小姑娘,正被一个叼着烟卷穿着破烂衣服的汉子领回家去。这幅画反映的是旧社会底层百姓卖儿鬻女的悲惨现实,其中包含着丰先生对小姑娘的遭遇的深切同情。而那幅以《一肩担尽古今愁》为题的漫画,则把一个背井离乡、挑着担子行进在坎坷山路上的货郎的遭遇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对此流露出了些许的无奈。再如那幅以《脚夫》为题的漫画,那个缺了一条腿的农夫,为了谋生,不得不拄着拐杖,挑着重担行进在路上。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丰先生对此脚夫遭遇的同情及怜悯。
(三)要做“真人”就要像丰先生那样不慕虚华的名利,追求恬淡的生活
丰先生不慕荣华、追求恬淡的心境,在他的漫画中也有生动地体现。那幅以《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补阿四》为题的漫画,表现的是多子女的家庭中,在穿衣方面往往是老大穿过的新衣服,旧了就给老二穿,破了也不舍得扔掉,要给老三穿,老三穿了后,补一补又给老四穿上了。对这种勤俭持家的做法,丰先生是持赞同态度的,不然它就不会出现在先生的画中了。在那幅《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火话平生》的漫画中,面对着简单的几碟菜和如豆的灯火,两个大人聊得正欢。就连窗台上的猫儿,也被这番场景吸引住了。画家画的是不是自己的生活我们不知道,但从中透露出来的恬淡的心境,我们是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在丰先生的许多漫画中,都有青松的出现。青松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志向,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丰先生内心世界的一斑,这就是不仅要像白开水一样恬淡,而且要像青松一样高洁。
(四)要做“真人”就要像丰先生那样爱护生灵
丰先生因爱护生灵,曾经闹过一个笑话。有一次,他携一只母鸡,要从苏州到杭州云栖去放生。由于不忍心像常人一样将鸡的双脚捆起来倒提着,于是把它放在了撩起的长衫下摆里面。结果在长安镇转乘火车时,他那鼓起的长衫下摆引起了便衣侦探的怀疑,把他给拿下了。直到弄明原委,各自都开怀大笑。在丰先生的漫画中,出现了许多如猫、牛、蝴蝶、蜻蜓等的动物,无不充满着对它们的喜爱。也出现了许多如松、柳、梅、杏、芭蕉等的植物,无不充满着对它们的爱护。对于那些摧残这些动植物的行为,他也用漫画的形式进行了委婉的批评。如那幅《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的漫画,对那些随手摘荷花、荷叶的不文明踏青行为进行了讽刺。在那幅《暴殄天物圣所哀》中,丰先生对那些顽童以捕蝶为趣的行为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最后,要做“真人”就要像丰先生那样心怀感恩。这种感恩首先是对父母,对父母为自己所做的哪怕是极细小的一件事,都要表示感谢与回报。漫画《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就是对这一点的形象体现。其次是对恩师。丰先生的恩师弘一法师,最终遁入空门,远渡重洋而去,这使丰先生甚感悲戚。正是在这种心境下,他创作了题为《客船自载钟声去,落日残僧立寺桥》的漫画,透露出对恩师的感激和留恋之情。只要人人学会感恩与回报,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和谐,人间就多了一些欢乐。组画《我爱人,人爱我》体现的就是这种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时,一定要向学生介绍丰先生是如何做人即做“真人”的。人品高了,画品自然就高。反之,人品差了,其画品自然不值一提。人们除了知道蔡京和秦桧是大奸臣外,有谁会注意到他们还是当时有名的书画家呢?
二、是我们从中领悟到作画“以简驭繁”的表现手法
丰子恺漫画对于美术教学的意义,其次在于它能使我们从中领悟到作画“以简驭繁”的表现手法。这里的“简”,指的是极简省的笔画和线条,“繁”指的是丰富而深刻的意蕴。“以简驭繁”就是用极俭简省的笔画和线条来表现丰富而深刻的意蕴。丰先生在这方面堪称高手。他的漫画作品,虽然着墨不多,却表现出了极其丰富而又深刻的意蕴。
比如他的漫画作品《种瓜得瓜》,并不是去描写从种瓜到得瓜的漫长过程,而是选取了收获的那一刻的情景,用近乎夸张的笔法画出了前面两个小孩抬着一只大西瓜,后面一个大人捧着两只西瓜时的得意神情,就连天上飞着的蜻蜓,仿佛也被这一收获的场景感动了,从而不离他们左右。其中体现的是一种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的意境。笔墨虽然简单,而意蕴却异常丰富。又如他的作品《努力惜春华》,一般人可能会画出一大堆的春花,至少也得有一两朵的春花,被人看在眼里,或捧在手上,而不忍放手。如果丰先生也这样来画,就落入了俗套,也近乎平庸了。在他的漫画中,你见不到花,只看到花盆中长出的一颗嫩芽,而主人正在为其浇水。相比较而言,丰先生的构思要高明得多。尽管他没有直接画出眼前的花,却使人从花盆的嫩芽中看到未来的花。况且,《努力惜春华》中的“春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青春年少。你画一朵或一堆花朵,未免使人产生残花落红的联想,哪里还有青春年少的意蕴在呢?而丰先生笔下的这颗嫩芽就不同了,它使人能够意会到这是一盆未来的花,却又不失青春年少的意思。其构思可谓别出心裁。再如他的作品《音乐课》,画了在一间简陋的教室里的一位老师和十二位学生。这幅漫画可以说是用笔简省到了极点,不仅省去了教师赖以活动的讲台,而且省去了学生脸上的其他器官,而只剩下了一把拉着的胡琴和十二张大嘴巴。粗一看,这种构思有点不近情理,但细一想,你不得不佩服画家的匠心。因为对于音乐课而言,需要的只是某一种乐器和张开着的嘴巴而已。还有他的作品《赏月》,简省到了没有一个赏月的人,却能从摆放在桌子上的茶壶和茶杯,看出有赏月的人在,起到了“此处无人胜有人”的奇妙作用。
大画家齐白石有一首题为《自题山水》的诗:“采药心中要一山,不须一物只云环。画师画得云环出,老死京华愧满颜。”诗中虽然不失自谦,却委婉地道出了作画应“以简驭繁”的道理:要画出采药人的生活,画云画山都显得有点多余,不如集中笔墨画采药人的好。看来大画家在“以简驭繁”这一点上,还是有共同语言的。
三、作画仅“画龙”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点睛”的功夫
丰子恺漫画对于美术教学的意义,再次在于它启示我们:作画光“画龙”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点睛”的功夫。如果我们把丰先生的漫画看作是“画龙”的话,那么,他为漫画配的文字,无疑起到了“点睛”的作用。这样既“画龙”又“点睛”,使得他的漫画作品堪称杰作。
如他的作品《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画出了一位天真浪漫的小姑娘阿宝,她自己光着脚,却给凳子的四只脚分别穿上了鞋子。很显然,她用来给凳子穿的鞋是她自己的。在她的眼里,凳子也是有生命的,它一天到晚光着脚多么可怜。在这种同情心支配下,她将自己的鞋子脱下来给凳子穿上,一双不够又拿了又一双。至此,“画龙”的功夫已经到了。但画家还要为它“点睛”,这就是配上文字。“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把儿童天真活泼的情趣通过文字“点”出来了。又如他的作品《昔年欢宴处,树高已三丈》,画了两间倾颓的房子,一棵挺立的松树,一个独自伫立的人,以及墙脚及台阶旁连天的衰草。如果单凭画面,你也许能领悟到其中的衰败和凄凉,但甚难明了这人与屋、与树之间的某种联系。画家为此配上了文字“昔年欢宴处,树高已三丈”,点明了这倾颓的房屋正是自己昔年欢宴的所在。通过今昔的对比,揭示出人世的沧桑,升华了画作的主题。
四、结语
我的漫画老师作文2
丰子恺(图1)1898年11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市石门镇)(图2)。石门镇为古吴越分疆之地,越国在此垒石为门,故称石门。至今镇上还有垒石弄,以弄为界,东边是吴国,西边为越国。京杭运河流经这里拐了120度的大弯,故石门又俗称石门湾。丰氏祖上由浙江金华汤溪迁入此地,世代均为诗书礼仪之家,并经营染坊产业――丰同裕染坊。丰子恺的祖父丰肇庆早丧。父亲丰为清朝末代举人,但中举后不幸丧母,丁忧在家,未能进京会试。不久科举废除,便在家设塾糊口。丰子恺出生时,上面已有6个姐姐,祖母视其为“宝玉”,取乳名慈玉。慈玉自6岁时开始随父读书,学名丰润。1906年父亲去世后,转入于云芝的私塾继续学习,后私塾改为溪西两等小学堂,老师将丰润改为丰仁。丰仁自幼喜欢绘画,常在丰同裕向染匠司务讨些颜料,为《千家诗》上的木版画敷色。私塾期间,丰仁还在大姐的帮助下临摹放大孔子像,得同学及老师赞誉,亲友竞乞其画像,赢得“小画家”之名。十一二岁时,喜欢临摹《芥子园画谱》,颇感兴味。
1914年春,丰子恺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老师单不庵根据丰仁名“仁”字,为他改名子(yǐ),因“”字不常用,和“恺”字意义相通,后将“”改为“恺”,自此丰子恺一直沿用此名。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倡导“人格教育”,传播新文化,吸引了姜丹书、夏D尊等一大批名师学者来此任教。为充实师资力量,经亨颐特让姜丹书从上海请来李叔同。李叔同言教之余,益以身教,莘莘学子,翕然从风,迎来了浙一师艺术教育的春天。丰子恺曾撰文《我与弘一大师》,专门描述他心目当中的李先生:“就人格讲,他当教师不为名利,为当教师而当教师,用全副精力去当教师;就学问讲,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生更高,其常识比博物先生更富,又是书法金石的专家,中国话剧的鼻祖。他不仅能教图画、音乐,还拿许多别的学问为背景来教他的图画、音乐。夏D尊先生曾经说:‘李先生的教师,是有后光的。’像佛菩萨那样有后光,怎不教人崇敬呢?而我的崇敬他,更甚于他人。”对于丰子恺在绘画上的进步,李叔同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丰子恺在《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一文中说:“有一晚,我为级长的公事,到李先生房间里去报告。报告毕,我将退出,李先生喊我转来,又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对我说:‘你的图画进步快。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教课,没有见过像你这样进步快速的人。你以后可以……’”老师的这番话,丰子恺听了如沐春风,从那晚起,他打定主意,专心学画,一生从事绘画艺术事业。
李叔同不仅是丰子恺艺术上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在思想情操、人格精神等方面也深深滋养着丰子恺。李叔同出家后,成为弘一法师。1927年秋,法师来沪时,丰子恺在自己的寓所举行仪式,皈依弘一法师,法名“婴行”。丰子恺还请法师以抓阄形式为其寓所命名为“缘缘堂”。而丰子恺在文学创作上的兴趣,则得益于国文老师夏D尊的教诲。夏D尊做事古道热肠,教育思想开明进步,提倡朴实文风,丰子恺在写作上受益匪浅。他曾称李先生是“爸爸的教育”,夏先生是“妈妈的教育”。
浙一师的学习奠定了丰子恺艺术道路的基础。1919年夏,5年求学生涯结束后,丰子恺受吴梦非之邀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的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并任教西洋画。同年冬与姜丹书、刘质平等人发起成立中华美育会,出版会刊《美育》,丰子恺为编辑之一。任教期间,随着上海美术事业的日益发展,从东西洋留学归国的画家越来越多,宣扬西洋画的机构也逐渐增加,丰子恺渐渐感觉到自己的教法有些陈腐,于是便决意去日本游学,了解西洋艺术。
游学日本
丰子恺辞去了上海的教职,在亲友的资助下,于1921年春搭乘“山城丸”号客轮前往日本。在东京维持了足足10个月,财尽而返。虽然时间不长,丰子恺却学到了不少艺术知识和技巧,掌握了日文和英文等语言。这次在日本游学期间,在东京的旧书摊上他看到一册《梦二画集・春之卷》(图3),被其画风所吸引:坚劲流利的笔法,多变而又稳妥的构图,立意新奇、笔画雅秀的题字,在他看来“这寥寥数笔的一幅小画,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
竹久梦二是日本被誉为“一生追求美和爱的漂泊的抒情画家”,以画美人于明治末叶蜚声日本画坛,并不以漫画著称。梦二幼时家境富裕,喜欢绘画,但从未受过正规的绘画教育。家道中落后,他的生活一落千丈。这时他运用自己长期在社会底层的生活经验,以趣味深长的笔调描写人间万象,画出了众多对劳动人民寄予同情和表达对现实生活感悟的画作。而正是这些作品深深打动了丰子恺。
丰子恺对竹久梦二的绘画情有独钟,他崇尚竹久梦二那种“言简而意繁”的画风,早期部分画作形式甚至直接取法梦二,临摹痕迹明显。然丰子恺并没有完全生活在梦二的影子里,他结合中国的生活现状,描写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取材越发宽广,意境越发深邃起来。
丰子恺对日本另一位画家谷虹儿的画风也特别欣赏。谷虹儿的绘画,线条纤细柔美,工整细致,类似中国的线描。丰子恺也曾仿效谷虹儿画过一些作品,收录在1927年版的《子恺画集》中。
子恺漫画
丰子恺回国后应老师夏D尊之邀在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他在自己的住所旁栽了一株杨柳,给住屋取名“小杨柳屋”。授课之余,他努力研究艺术理论,并尝试用毛笔作简笔画。作画时常署名“子恺”“恺”或“TK”。“TK”是丰子恺英文名字Tsekai的简称。
丰子恺也特别喜欢陈师曾的作品。陈师曾家学渊源,才气过人,善诗文、书法、篆刻,尤长于山水画,注重笔墨精练,人物画形神兼备,富有情趣,是中国新文人画早期的代表人物。丰子恺曾在《我的漫画》一文中写道:“我小时候,《太平洋报》上发表陈师曾的小幅简笔画《落日放船好》《独树老夫家》等,寥寥数笔,余趣无穷,给我很深的印象。”
在“小杨柳屋”,丰子恺起初主要是为春晖中学的校刊《春晖》及其他报刊杂志画插图、题花。之后他逐渐用梦二和陈师曾的画风直译古代诗句,画好后贴在自家门后和墙上。一日邻居夏D尊喝了老酒到丰子恺家里,看到了这些小画,很是欣赏。得到了夏老师的赞许,丰子恺树立了信心。古诗新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图4)于1924年7月在《我们的七月》发表后,引起了文学周报社编辑郑振铎的注意,说道:“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郑振铎便约请丰子恺为《文学周报》画插图,并倡议于1925年12月出版了丰子恺的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丰子恺在创作上一直在探求自己的艺术语言。漫画集《子恺漫画》(图5)封面所选载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幅漫画尽管有模仿陈师曾及梦二的一些地方,但模仿不等于没有创新,在模仿中他加入了新的理念,具有了不同的意境。子恺漫画中不乏此类作品,但他巧妙利用人物的动态,在人物表情的处理上更注重心理的刻画。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美术界相对低迷,市场上充斥的都是形形的美人画和低级庸俗的娱乐图片。中国画仅限于花鸟、山水和人物;西洋画则限于静物、风景和模特,几乎没有描写现实生活、亲近大众的绘画艺术。而《子恺漫画》由于取材新颖别致,画法生动率真,令人耳目一新,得到了文艺界的一致好评,俞平伯、朱自清、郑振铎等学者和文学家皆推崇不已,为书作序、题跋。朱自清在序中写道:“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砸着味儿。”俞平伯在跋中写道:“所谓‘漫画’,在中国实是一创格;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又不失西洋画法的活泼酣恣。虽是一时兴到之笔,而其妙正在随意挥洒。”
丰子恺可谓以漫画一举成名天下知。其后他边编译教科书、写散文随笔,边画漫画。后来又陆续结集出版了《子恺画集》《儿童生活漫画》《学生漫画》等。
1925年,丰子恺与匡互生等人在上海创办立达学园。1926年开明书店创办,丰子恺也参与其中,曾担任编辑。1933年春,丰子恺用自己的稿费在家乡石门湾建成“缘缘堂”,过起专事读书、作画、著述的闲居生活,开始了他一生创作的黄金时代。可好景不长,1937年11月6日下午,丰子恺正在缘缘堂二楼阅读蒋坚忍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准备画成《漫画日本侵华史》,日寇的飞机突然开始轰炸整个石门镇,石门顿成残垣断壁,缘缘堂危在旦夕。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丰子恺毅然决定带领全家“宁做流浪者,不当亡国奴”,于是简单打点行装,仓促向西南后方避难,由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流离生涯。
怀着抗战必胜的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国难深重的流离岁月里,丰子恺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并不叫苦。他率全家辗转长沙、桂林、贵州、重庆等地,靠教学为生,曾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逃难途中,丰子恺因其艺术声望而得到许多景仰者的帮助,浙大同事张其昀称他的逃难为“艺术的逃难”。
1937年以前,丰子恺的漫画素以儿童情趣、人间世相、古诗新画为题材,画面宁静致远,蕴含人间情味。自抗战开始,丰子恺将对侵略者的愤慨和避难中的所见所感绘成漫画,宣传抗战(图6)。其漫画的抒情之风遂转变成揭露日寇暴行,催人奋进的冲锋号角。抗战结束,丰子恺回到上海,后来参与新中国的建设,翻译了《猎人笔记》《源氏物语》等一批名著,也画了很多新形势下的漫画,如《人民的西湖》《饮水思源》等。
人间情味
“子恺漫画”在题材上包罗万象,不拘一格。尽管内容上没有宏大的历史事件、复杂的世界风云,画的都是世态万象,只撷取生活中极其平常、司空见惯的片段,然题上画家精心锤炼的具有文学素养的词句,使画面要表达的思想远远超过了画面内容本身,情趣盎然,耐人寻味。丰子恺一生勤奋,笔耕不辍,创作数量惊人,目前可查阅到的绘画作品就有4000余幅。丰子恺曾把自己的创作时代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描写古诗句的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的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的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的时代。但又交互错综,不能判然划界,只是我的漫画中含有这四种相的表现而已。”在出版《子恺漫画全集》时他又进行了细分,有《古诗新画》《儿童相》《学生相》《社会相》《都市相》《战时相》6册。而在这些题材中古诗新画、儿童相、社会相成就最大,也最有影响。
1.古诗新画
丰子恺的古诗新画是以绘画形式诠释文学作品,把古典诗词中的佳句画成与此内容相近的漫画,妙思天成,颇具神采,如《翠拂行人首》(图7)、《月上柳梢头》(图8)等。画上题的是古诗词句,而画中所绘皆现代人物,故称“古诗新画”。丰子恺也曾表白:“我不是作历史画,也不为李后主词作插图,我是描写读李词后所得体感的。我是现代人,我的体感当然作现代相。”把古诗译成画,需要画家了解诗词旨意,还要用简洁的笔墨恰如其分地勾画出诗词的意境,而使读者不仅能用感观鉴赏其形色的美,看了诗句又能用思想鉴赏其意义的美。这种穿越时空的描写和对现实生活感悟的水融,看似容易,其实需要很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熟练的绘画技巧。丰子恺是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古诗新画可谓其将古典文学与现代绘画有机融合的一大创举。
2.儿童相
丰子恺认为做人贵在真和善,这样才称得上美。他热爱和歌颂儿童的天真,羡慕和憧憬儿童的生活,认为儿童是世上最“真”的人。他曾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写道:“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儿童相是“子恺漫画”中最出彩最具感染力的部分。虽然所记录的都是司空见惯的场景,但经过画家敏锐细腻的观察和独到的绘画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充满浓郁温情和丰富趣味的漫画(图9)。画家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去寻觅儿童的天真和稚拙美。他尊重儿童的思想、本性和情绪,甚至从儿童“不乖”之处挖掘童心。他根据儿童的好奇心画过《研究》《尝试》,将儿童拨油灯、洒墨汁及挤牙膏的窘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看到儿童模仿大人的模样,画出了《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办公室》;他钦佩儿童的创意,画出了《瞻瞻底车――脚踏车》;他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喜怒哀乐,画出了《瞻瞻的梦》《心碎》等,其中有不少画已成儿童漫画的典范之作。
3.社会相
俞平伯为《子恺漫画》作跋中曾说:“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这句话其实是对“子恺漫画”社会相恰如其分的总结。“子恺漫画”的造境着笔不求奇特古怪,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有时使你置身市尘,有时使你悠然物外。
社会相是作者目睹普通劳动者日常生活现状的记录。乡土民间、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成了丰子恺绘画的芳草之地。他的画极家常,可能今天你从他窗下路过,明天就会在报纸上搜到你的形象。“一枝一叶总关情”,丰子恺专门描画车夫、佣人、农夫、小贩、乞丐等。他关心这些被当时社会称作“下等人”的命运,而没有醉心于中国山水、花鸟画所诠释的意境。他说:“我不会又不喜欢作纯粹的风景画;我希望画中含有意义――人生情味或社会问题。”社会这个大千世界就是丰子恺创作的源泉,而平常百姓在其他人的眼里,并没有值得记录和宣扬的东西,而一到丰子恺的笔端,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都有了一种风韵,任何社会的一分子都变得风雅起来。《杨柳岸晓风残月》(图10)中的插秧者,沐浴着清新爽人的晨风,沉浸在劳动的愉快中。《桂花》(图11)中疲惫不堪的三轮车夫工毕返家途中,折一枝桂花香溢满屋。画面看似轻松,却隐含着社会中令人心酸的主题。
除却对劳动人民的歌颂,丰子恺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他把劳动者和资本家、达官贵人画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读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的吻》中通过人与狗的反衬描写,有力地揭示了旧社会人不如狗的悲惨命运。《“我们所造的”》中富丽堂皇的宫殿并非是有钱人亲手所建,被我们这些“下等人”用血汗浇筑而成后,却成了富人的乐园。
其实除却上述分类以外,弘一法师等人与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图12)(全六集),同样影响深远。创作至今,世界各地佛教团体及出版社仍在广泛印行,其流传范围之广,经历年代之久,印刷数量之多,影响之深远,非平常之书可比。就作者而言,弘一法师、马一浮、丰子恺等人都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就形式而言,书画诗词相映成趣,书法温厚优美,漫画自然率真,诗文质朴感人,整个艺术形式浅显通俗,令人喜闻乐见;就内容而言,以宣扬护生戒杀来阐述哲学思维和生态伦理,深入浅出而又发人深省;由“护生”之表渗入“护心”之理,德泽无边,功德无量。因此,《护生画集》不管是在当时、今日乃至将来,也不管是在佛教界还是文艺界,都是难得的艺术精品,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评之为“近代佛教艺术的佳构”。
独步画坛
“子恺漫画”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绘画特色独步画坛。就艺术特色,华君武曾指出:一是“子恺漫画”的民族风格,二是“子恺漫画”的普及性,三是“子恺漫画”的深入浅出。
1.民族风格
丰子恺一直坚持用毛笔作画,笔墨含蓄内敛,线条遒劲老辣,这得益于他的书法功底。丰子恺的书法初学欧阳询,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受老师李叔同的影响转学魏碑,于《张猛龙碑》《张黑女碑》等用力甚勤。而后又参《月仪帖》之章草,形成自家风貌。丰子恺于中国传统文化涉猎广泛,“子恺漫画”中不乏有对中国的建筑、习俗、人文、历史等的描写,内涵宽广。而画面的章法也取自中国画,很多置物配景的描绘来源于《芥子园画谱》。尽管人物的描写是西洋画的速写形式,但对形态的刻画丰子恺又参用了中国绘画的美学思想。他说:“作画意在笔先,只要意到,笔不妨不到,有时笔到了反而累赘。”“子恺漫画”中有很多人物有时只画了嘴或鼻子,有时甚至眼睛、鼻子、嘴全无,但读者仍能感觉到人物的内在精神。所以有人戏谑:“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七七事变”之前,丰子恺的漫画以黑白为主,设彩绘画大都用在封面设计和插图上。自抗战爆发,丰子恺率眷西行,沿途看到大山大河,心胸豁然开朗。尽管一路上疲于奔命,但祖国的大好山河深深感动了他。他将绘画的题材由人物移到山水上,画面上开始有了色彩。大后方战时的生活丰富了他的画材,也改变了他的画风。他的风景画不仅寓哲理于诗趣,还蕴含着淡淡的幽默。如《警报作媒人》《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这种靠画题点睛的幽默来源于他对中国文学匠心独具的运用,彰显出特有的民族特色。
2.普及广泛
丰子恺一生曾出版画集40余部,装帧的著作有300余本,发表漫画的报纸杂志有400余种。普及之广,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丰子恺的画风在中国绘画史上是另类的,独树一帜的。另类并不意味着深奥和怪异,他的画富有人缘,我们无须看画的作者,只要一看画风就一目了然;我们也无需讲解,老人小孩,甚至文盲都能明白画的内容。他的笔下一向都是描写当下的社会生活,人物也都是大众身边熟悉的人(图13),画中的事情也曾经是我们遭遇过的事情。所以我们看他的画没有任何距离,读他的画能产生共鸣,能铭记在心。这是“子恺漫画”广泛普及的主要原因,也是魅力所在。
3.深入浅出
丰子恺十分重视文学对绘画的影响,认为“漫画是沟通绘画与文学的画种”“漫画是思想美与造形美的综合艺术……”这一点,完全体现在他的漫画中,他的漫画甚至可以称为“文学的绘画”。如果我们不看“子恺漫画”的画题,只看画面,就是一个单调的人物,一幕简单的生活场景。乍一看,貌不惊人,而看了画题再看画面,画面便迥然不同了。内容还是原来的内容,画面却因画题赋予了意义。其内容于情理之中,其意义值得咀嚼玩味,发人深省(图14)。
丰子恺常以哲理的眼光描绘大自然之美,寓意人生,使我们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对人生的某种暗示。他几乎每画必有题画诗,诗画相得益彰。画题就是“子恺漫画”的命脉,也是其意义之所在。
人生短 艺术长
1966年,丰子恺完成了耗时4年的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翻译,然还没来得及出版,“”的狂潮不期而至。他被诬蔑为“美术界老手”“黑画家”等,受尽了种种精神上的侮辱和肉体上的摧残。但他仍冒着生命危险开始“地下工作”――绘画和翻译,提前完成了《护生画集》第六集的资料收集和绘画,翻译了《竹取物语》等部分日文著作。1975年9月15日,一代大师丰子恺病逝于上海华山医院,享年78岁。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少有的全才艺术大师,一生出版的著作达180多部,涉及的艺术领域相当广泛,造诣深厚,绚丽多彩。其漫画在海派艺术百年历史中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抒情漫画的先河,被读者誉为漫画界的一代宗师;其音乐,当代音乐家丁善德曾赞誉:“像给紧闭的房屋打开一扇小窗,启迪了中国人的音乐兴趣。”特别是著作《音乐入门》,再版30余次,对中国现代音乐的普及贡献卓越,使他也成为中国介绍西洋音乐的先驱者;其翻译,精通三国语言,俄语译作为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日语译作《源氏物语》为中国的翻译文学树起了一座丰碑;其书法别具一格的风貌,自成一家;其散文清幽玄妙,细腻深沉,富有哲学味……还有他在装帧、佛学、美术理论等方面也成绩斐然。
丰子恺的人品也为世人树立了楷模。朱光潜这样评论:“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顶到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全都是艺术的。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一般画家不同的,就在它有至性深情的流露。”
我的漫画老师作文3
耿老师个子不高,一米六左右,一副眼镜架在高高的鼻梁上,眼镜后的眼睛锐利无比,要是被耿老师盯上了,你一定会乖乖听话!
耿老师很严厉,同学们有忘写作业或者是字写得不好,她一定会狠狠地罚他们。
有一次考试,我们全班都考砸了,全班的平均分在全年级倒数第一,耿老师拖着沉重的步子走了进来,全班立刻安静了下来。老师啪的一下,把书本拍到桌子上,情绪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岩浆漫延了整个教室,老师的目光仿佛是一道闪电,击中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同学们都惭愧地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