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后感(精编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教育读后感(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关于教育读后感1
爱是什么?我带着这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爱的教育》风靡世界,历久弥新。作者是意大利著名儿童学家德·亚米契斯。本书讲的是一个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故事,还有一则则美好又真实的每月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是学生,还有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亲等平凡的人。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的事,写出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对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
这本书有许多小故事组成。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十一月的每月故事费罗伦萨小抄写匠。讲的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朱里奥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深夜替父亲抄写文件。但父亲不知他为什么学习的时候会打瞌睡,所以屡次骂他。甚至还不理他。朱里奥非常伤心。但他坚持下来,继续工作。有一天,再抄写是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因此而感动。父亲为什么要打他?不是因为他不爱儿子,而是因为父亲是为儿子读书不用功而着急。
不同的爱有不同的方式,有些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其实是害了他。有些父母就懂得什么叫做真正的爱,我妈妈就是其中的一个。
读了《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现在我明白了,爱就是尽自己所能,努力帮助别人。
学前教育读后感2
天阅读了《学前教育》里的3篇有关于节约教育的文章,感触颇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节约富含了更多的内容,节约是一种美德,从大的方面说,节约表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地球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我们现在必须依赖的煤炭石油等均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就必须合理地节俭的使用。在资源日渐紧张的情况下,节约就意味着把有限的东西让给别人用、留给后代用,因而是一种克己利人的高尚品德。
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样一个消费时代,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大多都是有求必应。孩子要什么,都会尽量满足。他们很容易就会得到想要的东西,因而不太懂得珍惜。如何正确理解节约,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节约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所以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譬如教育孩子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爱惜图书玩具。同时老师也要做榜样,给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样孩子就不会理解吃力,同时也是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寓教于乐,才能使孩子真正养成好习惯。
自古以来,我们一直以崇尚节俭作为值得弘扬的美德。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节约各种宝贵的资源,避免奢侈浪费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让孩子在节约的同时感到快乐,感到有 成就。
《教育漫话》读后感3
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抓、去取。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孩子的全部探索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虽然常听到父母教育他们要互相帮助,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的行动。
试想,如果用“赏识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更加狂妄、放任自流和孤僻。
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地夸奖和赏识他们,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8226;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就应该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果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就应该鼓励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实际上,“惩罚”教育也好,赏识教育也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严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
教育读后感4
《爱的教育》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一一题记
《爱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10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还有家人老师讲的动人故事。
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也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但这些孩子从出生却都有着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对亲友的真挚之情,在《爱的教育》一书中处处都有这种气息。特别是每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记》,让我不禁为里面主人公的。马尔可心生一股敬意。他的母亲在他13岁时为了摆脱债务,独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一个富有人家去当了女佣,后来断绝了联系。13岁的主人公马尔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依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开始虽没有成功,可两年后他父亲的一个朋友听说了这件事,便免费带马尔可去美洲,马尔可在去美洲遇到许多人,有好也有坏。像慈祥的伦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妇女,热心小伙和无恶不作的小偷,当然还有很多乐于助人的好人等等。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马尔可终于找到了母亲。
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在《爱的教育》一书中,不时有出现震撼人心的爱国故事。像爱国少年为了国家的尊严连钱也不要,把钱扔到侮辱他国家人的脸上,头上。年轻的少年鼓手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家失败,冒着犹如暴雨般的子弹去求救。虽然他们最后胜利了,可他却永远失去了一条腿。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要有一颗热爱祖国真挚的心,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想法,让我们用爱国的热情洋溢世界感染世界。
“爱”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会忽略周围的爱,其实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尝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多疼我,爱我,帮助我,我们多幸福啊。
朋友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世界,你会发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美好。这句话虽然通俗,但有分量。
爱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