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父亲的病读后感【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78059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父亲的病读后感【精选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父亲的病读后感【第一篇】

忠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那关于忠孝故事的读后感都有哪些,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孝亲敬老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孝亲敬老读后感1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如今想来,这话一点也不假。

一天,我吃完晚饭,便拿起《孝亲敬老》这本书来读。在“古人孝亲篇”中看到了《亲尝汤药》一文。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汉文帝刘恒,虽然出生在帝王之家,可他仍然孝顺父母,对他们始终竭力奉养,从来没有丝毫怠慢。在母亲长达三年的患病期间,只要一有时间,他就陪在母亲床边,亲自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是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他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直到母亲病情转好为止。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同龄人。他们有几个能汉文帝那样孝顺父母呢?他们唯我独尊:家里的饭菜不合口味,要哭要闹,硬要父母重新做;自己的衣服不好看,硬要父母重新买;更甚至,连自己的鞋带散了,也要父母系……在他们心目中,父母就是他们的奴隶,做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读了这个故事,我也想到了我自己。以前的我,不也同样存在着不理解父母,不孝顺父母的行为吗?早晨,父母起晚点,我会在家唠唠叨叨上好半天,以示不满;中午回家,见菜没有烧好,便硬要父母拿钱到外面去吃;父母的生日时,我没有想到为他们做些什么。相反,我的生活中,却处处充满父母之爱:夜深人静时,他们总要起床我的被子是否盖好;遇到下雨天时,总能看到他们手持雨伞,站在校门口耐心等候的身影;我生病时,总会见到他们跑东家医院,奔西家药店,为我求医问药的情景……

的确,父母对子女的爱,那是无私的爱,是世间最真诚的爱。有了这爱,那手无缚鸡之力的老麻雀也会吓走庞大的猎狗;有了这爱,那《1、5公斤水的故事》里的老母牛才会将以死争得来的水让给小牛喝;有了这爱,那瞒着母亲远赴巴格达采访报道战事的我国记者冀慧彦,在“连线巴格达”时,面对电视镜头,他深情地说:“是母爱,促使我圆满完成我的工作。”

是啊,“家和国昌盛,百善孝为先。”只要我们孝顺父母,尊敬老人,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孝亲敬老读后感2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国家,有多少美德在这里传承,孝思不匮·黄香温席等等成语,都在时时刻刻教导着我们要孝亲敬老。

其实,孝敬老人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的,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尊敬老人·不和老人吵架·陪伴老人游玩·递上一杯水……都是我们孝顺老人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孝亲敬老的事情,那就是我的祖姥姥也就是我妈妈的奶奶她的一生既悲惨又幸福,为什么说悲惨呢?因为她经历了人生最悲惨最心酸的事情那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祖姥姥的4个孩子都是相继离开她包括她的丈夫,她曾经想到死,因为她觉得她的生活不再有意义,人生活着也是痛苦的,就在她绝望的时候,她想起了她还有一群可怜又可爱的孙子孙女,两个好儿媳妇,孩子们还小媳妇们怎么办呢,所以她选择了坚强的活下去,因为这个选择现在的她是幸福的,也让她相信她的选择没有错。

在以后的生活里祖姥姥活得很开心,因为孙子孙女们都很懂事很孝顺她,媳妇也很孝顺,而在妈妈生活的这个村庄里,也就是现在祖姥姥生活的这个村子里,无人不知·无人比晓有这样的疑问老人,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孙子孙女们有好吃的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祖姥姥,总是争先恐后的帮奶奶打饭·夹菜,添衣让她感觉爱永不断。

当孙子孙女们长大了,出门在外工作啦,虽然外面的生活不容易,挣钱也很难,但是他们省吃俭用的,常常寄钱·寄衣服回家,就是想让家里的祖姥姥可以生活好点,每当放假回到家里总是第一时间去看祖姥姥,陪她聊聊天,说说他们在外面遇到看到有趣的事情,而在祖姥姥生病的时候都是这些孙子孙女陪伴在身边没日没夜的照顾着祖姥姥,还记得小姨曾经跟我说过的一件在祖姥姥生病住院时发生的事情,那就是有一次祖姥姥生病啦要住院可是当送到医院时医生和很多病人家属都觉得奇怪怎么在姥姥住院期间照顾祖姥姥的都是那么年轻的年轻人,后来有些人就忍不住问小姨啦,当这些人知道后都很感动,都说祖姥姥虽然命苦可是也很幸福,因为她有着一群爱她的孙子孙女。而就从这样一件件看似平常而不值一提的小事中才能体现出其实爱很简单但又很伟大。长年累月的坚持才能见真情呢。孙子孙女就是祖姥姥的幸福之一,也是她生命里最大的安慰和支持。

祖姥姥的幸福之二就是祖姥姥的两个好媳妇啦,在这我就简单说说我的外婆吧,说到我的外婆,那也是祖姥姥的好媳妇之一,也是特好的一个人,从祖姥姥的起居饮食到生病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刮风下雨时不怕风吹雨打的跑到老人屋子里看看,叮嘱要注意添衣注意安全,每天一大早就煮好饭送到老人面前,百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老人生病了亲自熬药,亲自喂药给老人吃,亲如女儿呀!祖姥姥逢人就说她有一群好孙子·好孙女·好媳妇。

其实很多时候小孩是看着大人做的,而我觉得祖姥姥的孙子孙女们能那么孝顺那么的爱她,是因为我的外婆对祖姥姥的不离不弃的爱。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都是应该的,是责任,但是我却觉得更多的是爱的延续。因为有爱,所以我们也一定要把爱延续下去,做到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让我们都去关心爱护他们,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生活,让他们开心快乐。这样,世界上才会和睦·才会和平。请大家一起孝亲敬老吧!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让爱围绕在我们身边,让爱充满阳光洒满幸福,让爱永不间断。

孝亲敬老读后感3岳飞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据传,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了四个字“尽忠报国”,让他铭记国仇家恨。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且喜欢看《左氏春秋》、《孙子兵法》。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勇聚士,岳飞应募,但不久即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

1120--年冬,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刘浩命岳飞招安吉倩,岳飞不负众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属三百八十人。岳飞因此补承信郎一职。

母病,“尝药进饵”,亲自侍奉;母亡,赤脚扶棺近千里。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在家里尚且不能孝顺父母,又岂能忠君报国?)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孝亲敬老读后感4近日,在党支部深入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下,我阅读了《中华忠孝道德教育读本》之一的《忠孝立人》篇,被书中辑录的《忠经》和《孝经》的四十七个忠孝古典故事所深深感染,特别是对中华传统的孝道文化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领悟。

孝道,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孝经》中有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而大家更为熟知的,便是“百善孝为先”这五个大字。常存仁孝之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故孝居百行之先,孝道是道德的首要核心。我国著名的国学应用学家翟鸿燊教授曾经说过:“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孝道不仅仅是在家对父母的敬养之孝、不辱之孝,也是对国家的奉献之孝、报国之孝。穷则善修其身,富则济达天下。忠孝做人,业有所成,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光宗耀祖,扬名显亲,是对父母的孝之至也。

自古以来,以孝道感天动地的故事不胜枚举,这不禁令我想起了董永。相传董永是东汉时期的千乘人,年幼时丧母,为躲避战乱而迁居安陆。后来董永的父亲亡故,董永为换取丧葬费用,卖身至一富人家为奴。一日,董永在槐荫之地偶遇一个女子,其自言无家可归,二人遂结为夫妇。女子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在回家途中,又行至槐荫,女子告知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下凡助董永还债。言毕即凌空而去。后来,槐荫便改名为孝感,以纪念董永卖身葬父之孝,董永也成了从古至今人们所称道的大孝子,孝感这地方也因为董永的孝之所为而闻名遐迩。

再来看看我们党的好干部陈毅元帅,他也是一位大大的孝子。在“忠孝两难全”的情况下,身为人民公仆的他始终感到心中的愧疚。一九六二年陈毅出访,在途径成都时探望病重的父亲,他亲手给母亲洗尿布。母亲面有难色,但是陈毅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洗上十条,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啊!”有如此孝心的人,也一定是为人民服务的楷模,负责任的好干部。

若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他、爱国家呢!《孝经》有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生我养我,给予我们一切。他们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无私伟大的爱,伴着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无微不至、任劳任怨的照顾,托起我们的光明未来。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而人又怎么能不孝呢!

从本质上看,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和赡养老人,能够让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和深远的社会意义。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可以有效地营造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之风,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从而极大地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

《弟子规》有云:“首孝悌,次谨信。”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要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基础,完善自身,践行传统美德。特别是作为百善之首的孝道,我们更是要继续发扬光大,让孝之江河源远流长,愈久弥香。

孝亲敬老读后感5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美德。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系统地论述孝道。

父亲的病读后感【第二篇】

——摘自阅读

一位19岁少女在踌躇满志地迎接2007年高考之际,却惊闻在异乡打工的父亲身患绝症,即将被摘除双肾,生命危在旦夕。在家里筹钱无望,肾源迟迟找不到的情况下,为挽救至爱的父亲,女孩作出了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毅然决然地为父亲捐献自己的右肾。女孩的孝心延续了父亲的生命,面对无家可归、一贫如洗、债台高筑的逆境,女孩依旧笑对生活,把父亲带到学校,一边读书,一边细心照料父亲,她用生命谱写了孝的传奇和爱的绝唱。这个女孩的名字叫曹瑜。

1988年5月15日,曹瑜出生在四川省邻水县荆坪乡对角村,父亲曹洲德、母亲彭素碧都是当地农民。

曹瑜的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三个可爱的宝贝儿女,让曹洲德夫妇深感肩上的担子重。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夫妇俩决定去福建打工挣钱。

父母去打工的那年,曹瑜才5岁,她和弟弟妹妹被寄养在外婆家。小曹瑜很懂事,乖巧的她从来没有抱怨父母不在身边照顾自己,除了管好自己的学习,带好弟弟妹妹,还常常主动帮外婆做家务。而在小曹瑜心里,每一次外婆叫她去接电话的那一刻,是她最快乐的时候,她知道,准是爸妈来电话了。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2006年,曹瑜已是邻水县石永中学高三(2)班的学生了。在父母含辛茹苦为她营造的良好学习环境中,她格外勤奋,离高考还有半年多,曹瑜理想的翅膀已经跃跃欲试,她想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大学,给父母一份骄傲和惊喜。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12月8日,正在教室上课的曹瑜被传达室的人叫去接电话。电话是母亲从福建打来的,母亲告诉了曹瑜一个残酷的事实:父亲患了尿毒症,而且病情危险,可能要做换肾手术。“换肾”这两个字,以前在电视、报纸上见到过,也听说过这类事,没想到这样的不幸竟落在自己父亲身上!

12月14日,正当忧心忡忡的曹瑜要去福建看望父亲时,得知病情危重的父亲已于这天乘飞机从福建飞往重庆,并转到西南医院。于是,12月15日,曹瑜向学校请了假急急忙忙从邻水赶往重庆。到了病房,看到躺在病床上全身浮肿的父亲打着吊针,看到曾经健壮魁梧的父亲如今被病痛折磨成这个样子,曹瑜心里顿时难过得直想哭,但她脸上依然挂着笑容安慰父亲:“爸爸,你安心治病,这病一定会好的。”说完这话,背过身去,曹瑜忍不住直掉眼泪。

“一向身体硬朗的父亲极少生病,怎会一下子说病就病倒了,而且来得这么重!”曹瑜很纳闷,她探问母亲彭素碧,彭素碧犹豫再三,最终向女儿说了丈夫隐瞒病情,拖着病体打工,硬撑了三年多的事实。

早在2003年7月,曹洲德就到医院检查过,当时医生就告诉他是尿毒症早期症状,要及时治疗,多注意休养,不然后果很可怕。但为了不让全家担心,曹洲德若无其事地对妻子说:“医生说的,小毛病,吃点药休息一下就好了。”他想,孩子们还小,自己若要治病,会拖累他们,再挺挺应该没有什么大碍。于是他就吃了点药,在厂里又忙碌开了,有病状反应时,歇会又接着干。

2005年8月,因为连续几天腹泻不止,曹洲德实在挺不住了,就到当地医院检查看看病情到底怎么样了,结果被诊断为肾萎缩。医生说这种病发展下去,最终要换肾。当时他就蒙了,没有想到这病发展得这样快。但是他又想到孩子们读书、生活开支……每一处都要花钱,而治这个病恐怕是个无底洞,没有了钱,孩子们怎么办?他便再次向妻子谎称:“医生说问题不大,煎点中药吃就可以了”。于是他一边服中药一边继续在厂里拼命地干,常常到凌晨一两点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出厂房。有时痛得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直往下掉,但曹洲德一想到宝贝的孩子们,就默默地咬牙扛着。他想这病恐怕是没有机会治了,而他又多想在还扛得住的时候为他们多挣点钱啊。

2006年11月下旬,曹洲德好几次昏倒,彭素碧几次催他去医院,他总推托:“不要紧,坚持得住,休息一下就好了。”2006年12月6日,曹洲德被工友们发现昏迷不醒地躺在床上,积劳成疾的他已经全身浮肿……随后,接到消息赶来的彭素碧和亲友将曹洲德立即送往当地一家医院救治。经诊断,曹洲德已经为尿毒症晚期,必须摘除坏死的双肾!这家医院建议转院到西南医院。后来在西南医院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才暂时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直蒙在鼓里的彭素碧这才明白:其实丈夫在3年前就开始发病了,也知道早晚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他却把病情压在心底,绝口不提。

听母亲含泪道出父亲生病、瞒病的原委后,曹瑜不由泪流满面:为多挣些钱供养自己和弟妹读书,父亲苦苦支撑这个家,他付出了所有的心血甚至自己的生命啊!“不能没有父亲,无论如何都要救父亲!”曹瑜内心在呐喊。

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肾,曹洲德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每次父亲做透析,曹瑜都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为尽快让父亲进行手术,曹瑜和母亲商量马上筹钱。2006年12月下旬,母亲回家到亲戚朋友处挨家挨户地借了几万块钱,但离基本的手术费用还差一大截。而十多年父母打工的积蓄,在父亲前期治疗和几次透析下来,已所剩无几。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把最值钱的家产——父亲辛辛苦苦盖好的唯一的房子卖掉,价值10多万元的房子最终以5。5万元忍痛贱卖。

然而,筹钱回来的母亲一清点:所有的钱加起来还不到10万元。要做肾移植手术,这点钱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差的钱哪儿找?巨额的手术费用横在了曹瑜和母亲面前,不仅钱不够,而且肾也迟迟找不到。等待肾源的日子度日如年,看着母亲那双忧郁的眼睛和日渐消瘦的脸,一股酸楚涌上曹瑜心头。

一天,曹瑜在医院的楼道里碰到一位患者家属在向医生打听什么时候有肾源,医生告诉那个人:“具体情况不知道,现在医院里有一两千人在等肾源。”而两天后,曹瑜亲眼目睹了那位患者因等不及肾源而撒手人寰、一家人抱头痛哭的悲惨场景。一周、两周过去了,还是没合适的肾源。“父亲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多等一天父亲就多一分危险。”曹瑜心急如焚。

曹洲德从母女俩的神情中也知道了十之八九。一天,趁曹瑜下楼买东西的时间,夫妻俩在床头拉着彼此的手说起了心里话:“素碧,我想好了,今年我42了,生死有命,我也想得通了。要花这么多钱,手术成不成功也是个未知数,万一我怎么样了,你们今后生活怎么办,我不能再拖累你和这个家呀……”“老曹,不要说了……”抽泣的母亲抱着父亲泪湿衣衫,这一幕刚好被买东西回来的曹瑜撞见,此情此景让她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爸爸,我和妈妈一定要救你,你千万不要放弃呀。”三个人在病房里哭成一团。

“妈妈身体不好,妹妹弟弟也还小,如果没有了父亲,家就没有了顶梁柱,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爸爸走入绝境……”那天,曹瑜彻夜未眠,往事在她的脑海里一幕幕浮现。记得一年春节前夕,为给自己买件像样的新衣服,父亲带着她和母亲几乎是转遍了县城的服装门市。他从花色、布料、款式几方面精挑细选,挑剔得店主都没了耐心。母亲打趣地对曹瑜说:“你看,你爸爸比妈妈还会当妈妈。”尤其是12岁那年,父亲给自己洗脸的经历更是让她难忘。那也是春节,一天早上,曹瑜拿起毛巾正要洗脸,父亲这时走过来把毛巾从她手中拿过去说:“来,爸爸给你洗脸”。曹瑜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毕竟自己都12岁了呀。但她还是抬起头来,温热的毛巾从脸上滑过,曹瑜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惬意和温馨从心底升起。父亲看着她,抚摸着她的头,感慨道:“爸爸这几年只顾在外头忙,对你们关心照顾太少,亏欠你们太多啊,爸妈也是为了让你们三个多读书,长大以后有出息,不要像我们这样。”那一刻,曹瑜发现父亲的眼眶湿润了,也就是那时候,她第一次从父亲的眼里读懂了温暖她心灵的两个字———父爱。回想起父亲的这一切,两行热泪早已从曹瑜的脸颊淌下。

“钱不够,肾源没有,现在怎么救父亲?”曹瑜猛然间记起,好像听医生说过,亲人之间可以换肾,而且费用要少得多。“我要救爸爸,把自己的肾献给爸爸,挽救爸爸的生命!”她一咬唇暗暗在心里作出了这个惊人的决定。

2007年1月的一天,医生照例来查看父亲的病情。曹瑜随后悄悄跟着医生来到医生办公室,“扑通”一声跪倒在医生面前,哭着说:“医生,求求你救救我爸爸,我愿意把我的肾捐给我爸爸。”医生一听不由心头一热,连忙扶起曹瑜,凭直觉她不过十五六岁,于是责备道:“你个小娃儿,怎么给大人捐肾,我们西南医院还从来没有小娃儿给大人捐肾的先例。”“我已经有19岁了,不信我可以拿户口本和身份证给你看……”无论曹瑜怎么解释,医生还是不信。他带着曹瑜来到她父亲的病房很生气地对曹瑜的父母说:“你们怎么搞的,让一个小孩来换肾。”曹洲德夫妇一听顿感惊愕,他们万万没料到这孩子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一时他们无言以对。看着稚气未脱的女儿脸庞还挂满泪痕,夫妇俩心都碎了,忍不住抱着对方失声痛哭,得知真相的医生也含泪默默地走出了病房。

曹洲德转身拉着女儿的手满含热泪地说:“孩子,你的心意爸知道,你还小啊,还有很好的前途,爸爸已经老了,爸爸不要你捐肾。”“人家四五十岁都有爸爸妈妈,我们不能这么小就没有爸爸,要是爸爸你不在了,我们这个家就垮了呀,你能忍心丢下妈妈和我们三姊妹不管吗?……”曹瑜一席话让曹洲德泪如雨下。彭素碧在一旁也不住地用手抹眼泪。尽管父亲坚持拒绝,但曹瑜还是反复地做工作。“老曹,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要替娃儿们想想啊……”妻子也在一旁哭劝。“是啊,要是我真的走了,也对不住女儿这份孝心啊……”经女儿和妻子几次苦劝,曹洲德痛苦地点了点头。

终于做通了父亲的工作,曹瑜高兴极了。据有关规定,只有年满18周岁以上的才具备捐肾手术的医学条件。为证实自己的年龄和身份,2007年1月13日,曹瑜从重庆回邻水拿户口本和身份证。

2007年1月16日,医生核实了曹瑜的实际年龄和有关情况后,开始对父女俩进行肾移植前的配型。抽血取样后,曹瑜急不可待地想知道结果。她拿到化验报告单知道自己的血型是B型。“我们血型不合,我是AB型。”曹洲德看过他的报告单对女儿说。曹瑜心里一沉,她抓过父亲手中的报告单,啊!爸爸原来看错了!他也是B型!“我们都是B型,血型相合!”曹瑜拿着报告单高兴得跳了起来。曹洲德却沉下脸来批评她:“高兴啥子!”曹瑜不知道,其实这时的父亲还是难以接受女儿给自己捐肾,内心希望血型不符,免得女儿受苦啊。最终报告显示:父女俩配型后的各项指标都符合肾移植要求,曹瑜悬着的心才总算落地。

手术前,医生郑重地对曹瑜说:“你要想好,手术有风险,一刀子划下去可能要你的命,也可能让你致残,你害怕吗?”“我的生命是爸爸给的,现在爸爸有危险,我就要救他,为爸爸做点事,是我应该的。我不怕,哪怕是放弃我的生命和前途。”曹瑜语气坚定,并毫不犹豫地在手术单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啊!在场的曹洲德夫妇俩感到无比心疼、愧疚、矛盾和无奈。曹洲德更是心潮难平:“自己不幸患上这个病,幸运的是感谢老天给了自己这么一个孝顺的好女儿啊!”

2007年1月17日上午9时许,给曹瑜动手术的医生和护士看到了令他们吃惊的一幕:曹瑜竟然自己走进了手术室!一个女孩子,哪来这么大的勇气!通常情况下,要做手术的人都是躺在手术车上推进手术室,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当得知曹瑜是为父亲捐肾时,他们都被她那置生死于不顾的孝心深深折服和感动。

与此同时,曹洲德被推进另一间手术室,目送两个至爱的亲人进入手术室,那一刻,彭素碧觉得心被掏空。想起第一次打工离家,只有5岁的曹瑜挣脱外婆的手哭着追到村口,“妈妈、妈妈,我要跟你一起走”的声声呼唤;想起她人生的春天才刚刚开始时就义无反顾捐肾救父的拳拳孝心……彭素碧在楼道里泣不成声。

手术室里,医生为曹瑜进行了下半身麻醉。此时她的头脑非常清醒,躺在手术台上,她内心很高兴——自己可以救爸爸了!面对寒光闪闪的手术刀,曹瑜还不时地问医生自己的手术进行得顺不顺利。

也许是曹瑜的拳拳孝心真的感动了上苍,父女俩的手术进展都很顺利。4个小时后,曹瑜的右肾被成功移植到曹洲德体内。手术完毕后,曹洲德立即来尿,女儿的肾脏在父亲体内开始正常“工作”。看着父女俩都平安地推出手术室,忐忑不安的彭素碧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西南医院的专家说,曹瑜给父亲捐肾是重庆市首例由儿女捐肾给父母的亲体间活体肾移植手术,捐肾者年龄之小在国内也较罕见。医院其他病人和家属听说这件事后,都来病房探望既充满爱心又无比坚强的曹瑜。

曹瑜躺在病床上,心里一直记挂着父亲术后的情况。手术后的第7天,曹瑜趁护士不在的空隙,偷偷溜下床跑出病房看父亲。看见父亲身上插满管子,母亲正在给父亲喂饭,她忍不住笑出声来:“爸爸,你这个样子真好笑,这么大了还要妈妈给你喂饭吃。”曹洲德也被逗笑了,他心疼地唤着“瑜儿”,无限爱怜……

一场生死劫后,父亲的命算是保住了。但又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他们面前:房子已卖,无家可归,今年春节就是在亲戚家借住的,不仅欠下8万多元的巨额债务,而且父亲每个月近5000元的持续医药费用也还没有着落。为帮助家里渡过难关,曹瑜决定辍学打工,但这一决定当即遭到了父母的断然否决。曹洲德含着泪说:“孩子,爸爸已经亏欠你了,如果再误了你的前程,我一辈子也不得心安啊!”彭素碧也哭着说:“瑜儿啊,你为家里付出了这么多!你就要考大学了,妈这辈子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供你上大学。”最终,曹瑜执拗不过父母,只得让步,继续读书。2007年3月6日,元宵节刚过,为筹钱养家和挣医药费,瘦弱的母亲前往福建打工,而懂事的弟弟妹妹也要求停了学,与母亲一同前往。

3月10日,新的学期开始了,邻水县石永中学的校园又沸腾了起来。高三(2)班的同学发现,这学期曹瑜是带着她爸爸一起来的。知道她为父亲捐肾后,同学们都大吃一惊,有几个女同学在一起议论说:“如果是你,你有这样的勇气吗?”“要是我遇到这种事情,肯定只晓得哭。”

为了方便曹瑜照料父亲,美术老师熊莉把一间本可出租收钱的房子免费提供给曹瑜父亲住。父女俩相依为命,在不到10平米的房间里,一张床、两床单薄的被子、一口陈旧的皮箱加上一些炊具就是父女俩现在生活的全部家当。

曹瑜手术后恢复得快,平时除了加紧复习迎接高考外,还要照料父亲的生活。每天中午和下午一放学,她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回家,问父亲哪里疼不疼,想吃什么,吃药了没有,然后就给父亲做饭,一天几次往返于小屋和教室之间。

曹洲德见女儿这样辛苦,就叫她中午不要回来了,曹瑜说:“不辛苦,我要跟爸爸一起吃饭才吃得多吃得饱。”曹洲德喜欢面食,曹瑜偏爱米饭。一个是怕加重肾脏负担,不能吃得太好的父亲,一个是正在长身体需要补充营养的女儿。曹洲德心疼女儿学习负担重,就常在下午女儿回来时把饭做好,他常常煮米饭,间或也炒点肉给孩子补充营养;而曹瑜做饭往往是菜叶煮面,她知道父亲最爱吃,就跟父亲说:“爸爸,我也喜欢吃菜叶面。”父女俩都默默地照顾、关心着对方,此情此景,让邻居们看得心头热乎乎的。学习之余,曹瑜就抽时间陪父亲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聊聊天,散散步,有时候也带他到学校逛逛,跟他说学校的新鲜事,不断地给父亲以安慰和鼓励。

曹瑜割肾救父、带父上学的感人事迹像三月的春风吹拂着邻水大地。曹瑜学校的师生知道她的处境后,向这位平常乐于助人,现在身陷困境的好学生献出了爱心,为她捐款达2400多元,学校也免去了她本学期610元的学杂费用。3月8日,邻水县石永镇政府也为他们送去500元的慰问金和生活用品。邻居、乡亲也陆陆续续给他们送来蔬菜、大米、腊肉等生活物品,表达一份质朴的心意……

这一切让父女俩感到无比温暖,更激发了曹瑜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理想的信心与决心。

喜欢画画的曹瑜在心中给未来绘制了一张美好的蓝图:考上美术学院的设计专业,当一名服装设计师,找一份好的工作,挣很多钱,照顾需要终生服药的父亲,让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的父母也享享福。

2007年3月12日,曹瑜到重庆参加了美术专业考试,考完后,她高兴地跟父亲说,她感觉考得很好。是啊,能够经得起人生生死考验的女孩,还有什么考试能“考”住她!笔者写到此,不禁想起曾经传唱的一首老歌——《父亲》,歌词是这样的:

父亲的病读后感【第三篇】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神医”的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如:一对的蚂蚱、经霜3年的甘蔗等。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轿子,生活好得很。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骗取他人金钱。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满怀希望却有毫无作用。 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

父亲的病读后感范文【第四篇】

这本书给我们讲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即“八德”故事汇编。这些故事篇篇发人深省,读后令人难以忘怀。比如书中的《说黔娄尝粪》:“黔娄为令,父病弃官,礼斗祈代,尝粪心寒”。黔娄当县令的时候,因为父亲得病就弃官不做了,天天向北斗星乞求父亲的病能好,并回家专门侍候父亲,但父亲的病并没有好转,在尝过父亲的粪便后,他知道父亲病得很严重,心里非常痛苦……再如《董永卖身》:“董永家贫,卖身葬亲,天谴仙女,织缣完缗。”,董永家很穷,用卖自己的钱葬双亲,感动上天安排仙女嫁给他为他织布。这些故事在今天读来仍然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

为了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书中的一些文言词句,这本书还对孝、悌、忠等“八德”进行了注释。如:孝: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损,孝之始也”等等。

我们的祖先早就认为教育应以德为先,这本书里的故事就很值得我们好好阅读和学习。高尔基曾说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启迪心灵的钥匙》这本书就是我们最好不过的成长的阶梯了。

父亲的病读后感范文【第五篇】

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即以作者的社会实践为基点,在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思想倾向、创作意图和思路趋向。

“形散而神不散”是现代散文的基本特点。所谓“形散”指的是散文在选材和行文方式上十分灵活、自由、多样,且富于变化。散文选材自由,大到宇宙星球,小到一枝一叶,都可以成为它的内容。散文行文灵活,可以像电影一样用蒙太奇手法组合一个个片段,也可以有特定的中心人物或中心事件。散文如此散漫,如果不加以约束,它就会像一匹没有驯服的野马,而约束散文这匹野马的缰绳就是散文的“神”。所谓“神不散”,就是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要明确而集中。如朱自清的《背影》,文章虽然内容很广,从交代家庭内部琐事到南京出游,再到父亲叮嘱别人送行,最后父亲亲自送行买橘等,这么多的事件都记叙在内,看似很散,但仔细分析这些事件的内在关系你会发现,所有的事件都是围绕表现父亲对“我”的关爱而安排的。父亲对“我”的关爱,以及后文表现出来的“我”对父亲的思念,便是这篇文章的“神”。

一般来说,阅读散文或解答散文阅读类的题目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握文章的“形”与“神”:

1.关注题目、作者、注释,逐段快速阅读文章,做到句清段结,把握内容之“形”。

2.圈点勾画文中的重点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即散文的“神”。散文的重点语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开头、结尾的语句。(2)承上启下的过渡句。(3)抒情句或议论性的句子。其中,我们尤其要关注抒情句或议论性的句子,因为它们往往直接体现着作者的情感。

3.由“神”反观“形”,品味作者的构思立意,分析写法、语言等“神”所赖以生存的“形”的巧妙之处。文章中的一切材料都是为主题而服务的,采用的各种表现手法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在把握了文章主旨后,再反过来看文章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我们就能更准确地领会作者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的巧妙了。

4.唤醒个性体验,进行个性化阅读。散文阅读的重点是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要求对其中的感情和观点进行评说和鉴别。写心得往往是考查的主要形式,它主要是从内容、语言、写法、作用等方面发表意见,力求答案观点明晰,紧扣散文的主旨内容。

阅读训练

欠爹一场电影

阎连科

1982年冬,父亲的病愈发严重。那时,我已经是个有四年服役期的老兵,是师图书馆的管理员。家里窘到极处了,父母想到了我,想到了部队的医院。于是,我请假回家去接父亲。

不消说,父亲是抱着治愈的期望来住院的。在最初的半个月,因为医院病房比较暖和,他的精神也好,病似乎轻了。那半个月的时光,是我这一生回忆起来最感安慰、最感温馨的短暂而美好的日子。那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侍候父亲于床头的两周。每天,我顶着北风,走四五里路去给父亲送饭,一路上都哼着戏词或歌曲。

有一回,我去送夜饭时,父亲母亲不在病房。我在露天电影场找到他们时,他们正在寒风中聚精会神地看着电影。我的心里便漫溢过许多欢乐和幸福,以为父亲的病果然轻了,连忙给哥姐们挂了长途电话,把这一喜讯告诉他们。父亲也以为他的病有望痊愈,看完电影回来之后,他既激动又兴奋,说他已经多少年没有看过电影了,没想到在冬天的野外看了一场电影。

然而,三天后下了一场大雪,天气酷寒,父亲不肯吃药,不打针就不能呼吸,而打针、输液后,呼吸就更加困难,到了离不开氧气的地步。于是,医生就催我们父子尽快出院,他害怕父亲在医院的床上停止呼吸。父亲也说:“不抓紧回家,怕老(死)在外边。”这就结束了我一生中不足一个月的床头尽孝的日子。

回到家,农村正流行用16毫米的电影机到各家放电影的习俗,每放一场10元钱。电影是当年火遍天下的《少林寺》。我们一家都主张把放映员请到家里,让父亲躺在床上看一场真人能飞檐走壁的《少林寺》。看得出来,父亲也渴望这样。可把放映员请到家里时,母亲又说:“算了吧,有这10元钱,也能让你父亲维持着多活一天。”我们兄弟姐妹面面相觑,只好目送着那个放映员走出我家大门。这件事情,成为我对父亲懊悔不迭的失孝之一。每每想起,我的心里都有几分疼痛。

给父亲送葬的时候,大姐、二姐都痛哭着说,父亲在世时,没能让他看上一场(仅一场)他想看的电影。哥哥听了这话,本已平静的脸上,变得惨白而扭曲,泪像雨水一样流下来。于是,我就知道,这件事情在我哥哥和大姐、二姐心里,留下的阴影也许比我的更深。

现在,可以清算一下我所欠的父亲的债务了。

先说一下,我没有花那10元钱让父亲看一场他想要的电影《少林寺》。当时,我身上是一定有钱的,记得回到豫东军营以后,我身上还有17元钱。也就是说,我完全有能力挤出10元钱包一场电影,让父亲目睹一下,他一生都津津乐道的“飞檐走壁”的那种传说。

为什么没有舍得花那10元钱呢?当然是小气节俭和当时的拮据所致。可是,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不是从小就没有养成那种对父亲的体贴和孝敬?是不是因为在三岁五岁,或者十几岁时,父亲倘若从山上或田里收工回来,给我捎一把他自己舍不得吃的红枣或别的什么野果,我都会蹲在某个角落,独自下肚,而不知道让父亲也吃上一颗两颗呢?

我想是的。至今我都认为,一个人可以对他人在任何方面缩手退步,而绝不能在自己的父母面前退步缩手。

(选自《文苑》2013年2期,有删改)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文章第一自然段中介绍“我”已经是个有四年服役期的老兵,还是个图书管理员,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场电影”在文中有何含义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孝”字在文章中共出现了4次,请分别找出并结合文意分析其中所蕴涵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概括文中“我”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578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