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又见夯货现代文阅读答案【热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7607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又见夯货现代文阅读答案【热选5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第一篇】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精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试题。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①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②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没有留心。

1.我不爱放风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两个“他”的含义是:

①指_____________

②指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第二段内容写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一段中分别从肖像、神态、动作三方面描写小兄弟的词语。(每一条至少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划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这些文字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2.①风筝 ②小兄弟

3.时间:有一天

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

人物:我、小兄弟

起因:多日不很看见他了

经过:发现他在小屋里做风筝

结果:“我”给他折断、踏扁了。

4.肖像:瘦得不堪(多病);神态:呆看(出神);动作:跳跃(惊呼)

5.语句: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的小兄弟形象。

现代文阅读答案【第二篇】

①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②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甪直去;他很爱他的家。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我们的办法天然是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

③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④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在杭州待了两个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地回去了;他实在离不开家,临去时让我告诉学校当局,无论如何不回来了。但他却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务印书馆编译部,家也搬到上海。从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现在中间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这些日子,我在浙江乱跑,有时到上海小住,他常请了假和我各处玩儿或喝酒。有一回,我便住在他家,但我到上海,总爱出门,因此他老说没有能畅谈。

⑥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他自己也能作达,所以仍然也许格外是可亲的。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圣陶这几年里似乎到十字街头走过一趟,但现在怎么样呢?我却不甚了然。他从前晚饭时总喝点酒,以半醺为度;近来不大能喝酒了,却学了吹笛前些日子说已会一出《八阳》,现在该又会了别的了吧。他本来喜欢看看电影,现

1.文章第段叙述了什么内容?在文章结构上,本段起到什么作用?(分)

2请结合全文内容,概况叶圣陶先生的性格特点。(分)

3.本文叙述叶圣陶的事例时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其中三处。(分)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有人说本文就是这么1篇大家之作,你如何看待?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分)

阅读答案

1、答案:本段主要通过刘延陵的介绍和自己的亲见,交代作者对叶圣陶的整体印象。(分)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与下文写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形成照应。(分)

2、答案:朴实寡言。如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为我饯行的朋友都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

3、答案:他和蔼沉默的性情与对风潮强硬办法的支持,对妥协论者的愤怒;(分)在杭州与朋友们朝夕不离与拒绝回访学校当局;(分)有规律的生活与为陪朋友们打破生活习惯。(分)

4、答案:我同意这种观点。(分)从语言来看,本文语言质朴平淡,作者始终平平道来,如叙家常,如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等语言,便如同人们的日常对话。(分)从选材来看,作者选取的也都是些日常生活中极平常之事,看似松散,但由于作者对人物非常熟悉,将人物性格特点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却能够写出人物的神韵,写出人物的特色。(分)本文看似结构平朴,语言素淡,却写活了一位质朴亲切的老先生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的思念与敬慕之情,情真意切,淡远幽长。(分)

又见夯货现代文阅读答案【第三篇】

又见夯货现代文阅读答案

①曾陪十岁的女儿看张纪中版《西游记》。第十八集中,黄袍怪把唐僧变成猛虎,关进宝象国的铁笼里。八戒无奈,涎着脸跑到花果山,找到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的悟空求救。只听悟空劈头骂道:“你这夯(hāng)货!”夯(hāng)货?挺耳熟,二十多年前,看旧版电视剧《西游记》时就听见过。如今再次听见,不禁悲从中来。

②我曾囫囵吞枣般读过原著,对“夯货”并未特别关注;但是看电视剧时还是对悟空口中的“夯(hāng)货”产生了兴趣。一查《新华字典》,上面清楚地写着:夯bèn,同“笨”。这才明白,“夯货”就是“笨货”。北方方言现在还在说,如改成“蠢货”、“笨蛋”也无妨,多通俗易懂啊,为什么非要弄个莫名其妙的“夯(hāng)货”出来呢?《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66页,更是说得分明:夯bèn,同“笨”,见于《西游记》《红楼梦》等书。翻看《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有“夯雀儿先飞”,第八十一回有“你又不是很愚夯的”,第一百一十五回有“哪里有像我们这样粗夯人”,无疑处处都是读“bèn”,如果都依电视剧《西游记》读“hāng”,想想都怕。“夯”固然常读为“hāng”,但“夯(hāng)货”明显怪异,为什么就不肯查一下字典呢?

③无独有偶,新版《三国演义》第五十六集,陆毅扮演的诸葛亮对马谡说:“如果黄忠知道关羽张飞兵谏,一定会和他的人发生龌龊(wò chuò)”龌龊(wò chuò):脏,不干净。难道黄忠一把年纪,在内忧外患之时,还有心思找人做什么肮脏事吗?非也,此处诸葛亮要说的理当是“龃龉(jǔ yǔ)”。龃龉:上下牙对不上,比喻意见不合。可怜帅哥陆毅,还是一本正经地把“龌龊”念得字正腔圆。

④新版《水浒传》的文字也“不遑多让”,比如第五集,鲁达称史进、李忠二人为“纹龙兄弟”、“打虎兄弟”,已经足够不伦不类;而且开口闭口问二人“可否”带有银两的说法,简直是要贻笑初中生了。

⑤现在流行翻拍经典,但大家更多重视大明星、大制作,热衷表达宏大场面、电脑特技,却很少有人愿意认真讲故事,写台词。《咬文嚼字》曾发表《向字典鞠躬》一文,为《采桑子》剧组不少人带字典到拍摄现场叫好。可是这种作风似乎还没有普及开来。君不见,从老版《西游记》到新版《西游记》,从编剧到导演,从演员到字幕审校,二十多年过去了,都没有人肯向字典鞠哪怕一个躬呢!

(选自《咬文嚼字》第四期,略有改动)

1.第①段画线句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句中加粗部分的作用。

一查《新华字典》,上面清楚地写着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66页,更是说得分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一段话作为一个独立段落,你觉得放在文中什么位置比较合适?说说理由。

“夯(hāng)货”之流毒,不知道还要流传多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阅读《水浒传》的体会,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鲁达称史进、李忠二人为“纹龙兄弟”、“打虎兄弟”不伦不类?

答案

1.(4分)不可以(1分)。因为原文这样写一是扣了题目“又见”,二是二十多年前的错误今天还在重复着,说明有议论的必要,增强了议论的针对性(3分)。

评分建议:理由答到其中一点得2分。

2.(4分)强调工具上清清楚楚的写着,只要我们有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这样的错误是不会出现的。

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3.(5分)作为结尾,强调这是一种毒害,不能再继续续下去;以问题作结,引起读者思考。

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回答:放在第①后,可以引起读者思考,自然引出下文。放在第④段,引出下面的进一步议论。得3分。

4.(4分)史进因身上纹有九条青龙,人称“九纹龙”。 李忠外号“打虎将”,称作“纹龙兄弟”、“打虎兄弟”是不妥当的;《水浒传》中108将之间一般都是哥哥、贤弟来称呼对方,而不以兄弟来称呼对方,更没有以绰号加兄弟称对方的。

语文学习十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阅读怎样概括中心思想

明内容,清目的;连段意,答问题;

审清题,仔细品;析人物,思言行;

抓要点,明背景;叙事情,抓重点;

写景物,思特点;细推敲,套格式。

又见夯货现代文阅读答案【第四篇】

又见夯货现代文阅读答案

①曾陪十岁的女儿看张纪中版《西游记》。第十八集中,黄袍怪把唐僧变成猛虎,关进宝象国的铁笼里。八戒无奈,涎着脸跑到花果山,找到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的悟空求救。只听悟空劈头骂道:“你这夯(hāng)货!”夯(hāng)货?挺耳熟,二十多年前,看旧版电视剧《西游记》时就听见过。如今再次听见,不禁悲从中来。

②我曾囫囵吞枣般读过原著,对“夯货”并未特别关注;但是看电视剧时还是对悟空口中的“夯(hāng)货”产生了兴趣。一查《新华字典》,上面清楚地写着:夯bèn,同“笨”。这才明白,“夯货”就是“笨货”。北方方言现在还在说,如改成“蠢货”、“笨蛋”也无妨,多通俗易懂啊,为什么非要弄个莫名其妙的“夯(hāng)货”出来呢?《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66页,更是说得分明:夯bèn,同“笨”,见于《西游记》《红楼梦》等书。翻看《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有“夯雀儿先飞”,第八十一回有“你又不是很愚夯的”,第一百一十五回有“哪里有像我们这样粗夯人”,无疑处处都是读“bèn”,如果都依电视剧《西游记》读“hāng”,想想都怕。“夯”固然常读为“hāng”,但“夯(hāng)货”明显怪异,为什么就不肯查一下字典呢?

③无独有偶,新版《三国演义》第五十六集,陆毅扮演的诸葛亮对马谡说:“如果黄忠知道关羽张飞兵谏,一定会和他的人发生龌龊(wò chuò)”龌龊(wò chuò):脏,不干净。难道黄忠一把年纪,在内忧外患之时,还有心思找人做什么肮脏事吗?非也,此处诸葛亮要说的理当是“龃龉(jǔ yǔ)”。龃龉:上下牙对不上,比喻意见不合。可怜帅哥陆毅,还是一本正经地把“龌龊”念得字正腔圆。

④新版《水浒传》的文字也“不遑多让”,比如第五集,鲁达称史进、李忠二人为“纹龙兄弟”、“打虎兄弟”,已经足够不伦不类;而且开口闭口问二人“可否”带有银两的说法,简直是要贻笑初中生了。

⑤现在流行翻拍经典,但大家更多重视大明星、大制作,热衷表达宏大场面、电脑特技,却很少有人愿意认真讲故事,写台词。《咬文嚼字》曾发表《向字典鞠躬》一文,为《采桑子》剧组不少人带字典到拍摄现场叫好。可是这种作风似乎还没有普及开来。君不见,从老版《西游记》到新版《西游记》,从编剧到导演,从演员到字幕审校,二十多年过去了,都没有人肯向字典鞠哪怕一个躬呢!

(选自《咬文嚼字》20xx年第四期,略有改动)

1.第①段画线句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句中加粗部分的作用。

一查《新华字典》,上面清楚地写着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66页,更是说得分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一段话作为一个独立段落,你觉得放在文中什么位置比较合适?说说理由。

“夯(hāng)货”之流毒,不知道还要流传多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阅读《水浒传》的。体会,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鲁达称史进、李忠二人为“纹龙兄弟”、“打虎兄弟”不伦不类?

答案

1.(4分)不可以(1分)。因为原文这样写一是扣了题目“又见”,二是二十多年前的错误今天还在重复着,说明有议论的必要,增强了议论的针对性(3分)。

评分建议:理由答到其中一点得2分。

2.(4分)强调工具上清清楚楚的写着,只要我们有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这样的错误是不会出现的。

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3.(5分)作为结尾,强调这是一种毒害,不能再继续续下去;以问题作结,引起读者思考。

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回答:放在第①后,可以引起读者思考,自然引出下文。放在第④段,引出下面的进一步议论。得3分。

4.(4分)史进因身上纹有九条青龙,人称“九纹龙”。 李忠外号“打虎将”,称作“纹龙兄弟”、“打虎兄弟”是不妥当的;《水浒传》中108将之间一般都是哥哥、贤弟来称呼对方,而不以兄弟来称呼对方,更没有以绰号加兄弟称对方的。

《又见边关芦花翩翩飞》阅读题及答案参考【第五篇】

《又见边关芦花翩翩飞》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试题内容: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又见边关芦花翩翩飞闭剑东①伴着习习江风,迎着冉冉秋阳,伫立于巍峨的中越红河大桥,静观,桥之下,红河畔,融融芦花正飞舞。飘逸又洒脱,甚是壮阔。

②芦花是秋天的精灵,这话不假。历经风雨和酷暑、洪涝或干旱的考验,平日里貌不惊人的芦苇们也迎来了生命中最为期待的时光,一团团的芦絮争相抽出,一枚枚细腻的芦花随风摇曳,誓要将丰收的秋天变成芦苇的盛大节日。芦苇不是农作物,断然不可能带来五谷丰登的丰收美景。但却能给人清爽怡人的美妙感受;芦苇不是人类种植的花草树木,注定不会轻易屈服于人类的招呼使唤,哪怕刀砍火焚乃至挖根,芦苇依旧是以倔强到了极点的姿态来回敬人类。

③又是一年深秋时,边关芦花漫天飞。飘飘的芦絮,摇弋着动感的舞姿,放飞憋了一年的心事,在飒飒秋风中,去追逐那注定要让它们亢奋一生的梦想,去寻觅另外的生命芳草地。也许,待到明年开春时,一棵棵柔弱的芦草就顽强地生长开来了,慢慢地,经受大自然的残酷考验;迅速地,汲取大地精华,不出几年,它们也会成长为独霸一方的野草。从宽敞的中越红河大桥沿着红河东流的方向一路远眺,眼帘中,总是会跳跃着红河芦花的英姿,总是荡漾着芦苇的轻浪。

④又是一年深秋时,芦花正开得如痴如醉。开得如痴如醉的芦花集结了很多羡慕的目光和亮丽的闪光灯。在蜗居的边关小城,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小小的边城河口也变成了闻名全国的旅游城市,再加上直达昆明的高速公路的通车,每年来河口或经河口前 往越南观光旅游的旅客不下八十万人次,这对于一个常住人口不足十万的边关小城来说是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深秋时,正是河口一年当中最凉爽怡人的时候,当北方已经寒风嗖嗖白雪皑皑时,深秋的河口正是养人的时候,太阳暖烘烘地照着,照着游人的心也暖烘烘的。于是,沿着红河及南溪河两岸依次开放的芦花也就成了河口的一大美景,虽然没有那么波澜壮阔,却也是气势逼人的,决不轻易服输。河口的芦苇因为是沿着界河一线生长,所以就成了事实上的边关芦苇,边关自古以来就从不缺乏流血和牺牲,更不会缺乏刚强和傲骨,所以这里的芦苇也就多了军人般的刚强和傲骨,每每看到芦苇骄傲无比地开花了,我总会给予它们最热烈的歌颂。为心中那汩汩而萌的感动。

⑤我心中关于芦苇的感动是源远流长的。很小很小的时候,太调皮的我总是难免挨上父亲的芦鞭抽打,那鞭子就是一根光滑的芦苇,打在身上那是揪心的疼啊。稍大,就喜欢折腾芦苇了,有一种报复的意味,喜欢折断它们、腰斩它们乃至是焚烧它们。只是后来听说芦苇对农民来说 是有大用处的,我才慢慢停止了对芦苇的“暴行”,慢慢地我也在萌发对芦苇的爱好之情。不用说,芦苇丛中的鸟窝就够自己乐的了,更何况是春天时那鲜嫩的芦笋呢。再后来,读懂了《诗经·蒹葭》篇,于是独自一人的时候,经常会那么吟诵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久而久之,一种盎然的美、一样曼妙的`情思便悠然而萌了,穗絮飘曳,景色迷朦,心里则浮起一缕缕情思,柔美而又凄楚,令人无法抗拒。

⑥是啊!芦苇真的是一种让人着迷的植物,据十七世纪法国最卓越的数理科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的说法: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大自然数十万种植物,为什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偏偏要把人比喻成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呢,为什么不是其它的一种植物,而偏偏是大自然中极为平凡普通的芦苇,这不得不令人深思。也许以我之拙见,是难以真正悟透其中的涵义的,但是如果能从这句话中悟出一些独特的人生见解,我想这样的思想之旅应该是值得称道的。

⑦是的,芦苇的确是一样令人费解并敬佩的植物。它们自尊、自爱、正直不阿、一尘不染、锲而不舍,它们给人展示的是众志成城、坚忍不拔、所向披靡。面对着这大自然中伟大的生命斗士,我不得不陷入了持久的感动……(有删减)

19.在文章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芦花是秋天的精灵”?(4分)

20.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的句子。(4分)

21.文章第⑤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2.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引述了布莱兹·帕斯卡尔的说法: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 的芦苇。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6分)

试题答案:

六、(18分)

19.芦苇历经了风雨和酷暑、洪涝或干旱的考验。将丰收的秋天变成了芦苇的盛大节日;(2分)具有不同于农作物的淸爽怡人的美妙感受;(1分)不屈服于人类的使唤,以倔强到极点的姿态回敬人类。(1分)

20.使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通过深秋的河口和北方天气的对比,突出了河口气候的凉爽怡人;(1分)借助拟人的修辞格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河口芦花的美,表现了其气势逼人、绝不服输的精神。(1分)

21.写了作者对芦苇由报复到喜爱的经历。(1分)这样写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芦苇的形象,增强了真切感;(1分)引述《诗经》中的诗句,增添了芦苇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文章富有文采;(1分)为下文写芦苇之思做铺垫。(1分)

22.        芦草是柔弱的,但能顽强生长,能经受住残酷的考验,汲取大地精华,成为一方美景;(2分)芦苇不择环境,具有军人般的刚强和傲骨;(2分)芦苇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是--种盎然的美,是大自然伟大的斗士。 (2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287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