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17952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书法家的故事1

“巧偷豪夺”,一般都说作“巧取豪夺”。“巧取”,玩弄各种花招骗取;“豪夺”,使用蛮横手段来强抢。这个成语比喻用卑鄙的手段占有别人的财物或权利。其实这原先是书画史上一段风雅趣事。

宋朝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其书法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米芾精于书画鉴定收藏。但是,他最不足为外人道的地方,就是常常用“调包”这种欺骗手段,“偷”取名贵字画。平日,只要听说谁家有名贵字画,他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说是观赏,其实是临摹。他能够临摹得到和原作一模一佯,以假乱真,然后把临摹品还给人家,自己留下真迹。有时他甚至把原作和临摹品同时给原主挑选,原主往往辨别不了,大呼上当。米芾十分喜爱唐朝沈传师的书法。他在长沙做一个小官时,听说某寺有沈传师的真迹,便求寺院借观。不曾想,米芾借到手,居然乘寺院不备,竟携此帖扬帆而去。寺院将他告到官府,米芾仍然抵赖不还。一日,米芾和蔡京一齐乘船游玩,蔡京取出一幅谢安的《八月五日帖》让米芾看。米芾见了极为兴奋,因为十四年前他也曾见过此帖,只是当时囊中羞涩,一向懊悔不已,不承想今日再次见到,喜不自胜,爱不释手,当即要求蔡京将此藏品送给他,或与他交换。他苦苦哀求,蔡京面有难色。没料到,米芾突然跃上船舷,大声说:“你若不给我,我不如跳江死了算了。”蔡京见状,只得把此帖送给他。米芾就用这样的方式“夺”得自己喜爱的书法。

周煇(宋朝人)编撰的《清波杂志》把米芾这种伎俩叫做“巧偷豪夺”。就连大文豪苏轼在《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中也讥讽他“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晋朝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米芾个性怪异,喜着奇装异服,嗜洁成癖,喜欢石头,称石为兄,抱石而眠,被人称为“米颠”。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书法家的故事2

汉代(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前后共经历426年,这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到东汉,隶书进入了书体成熟,流派纷呈的阶段,名家迭出。

东汉灵帝虽昏庸无能,却喜爱书法,一次征召天下擅长书法的人集会在鸿都门,大约有几百人。汉灵帝仔细看了各人的作品以后,发现这些人中,南阳人师宜官的书法如鹍鹏展翅,大开大阖,一派大家风范。而他的八分书法最为出色。大的,一个字的直径能够有一丈长;小的,在寸方的一片竹简上,可书写一千个字。汉灵帝大喜,便差人召师宜官入宫。

此时的师宜官,并不知情,正口袋空空地在酒店里喝酒。喝足了,店家来要酒钱。恃才傲物的他,取出笔,在酒店的墙壁上挥书求售,招来许多人围观。师宜官的条件很简单:若卖给他酒,就多出售给店家几个字;否则,就铲掉墙上的字。酒钱是付足了,但汉灵帝听说以后,召他为官的想法就此打消。

师宜官曾为袁术立的钜鹿耿球碑书写文字,这也是他唯一见于史书记载的作品,但是历史久远,碑也不见踪迹了。

书法家的故事3

萧何深思题匾

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因为他的功绩大,刘邦就封他为赞部候,之后又升他做相国。萧何的字写得十分好,尤其擅长用秃笔在牌匾上写字。有一次,有人请萧何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萧何苦思冥想了三个月后,才动笔写。写的那天,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都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看。只见萧何如同带兵打仗一样,手腕的变动好像是在指挥千军万马,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每一个字都那么有气势,前来观看的人拥挤得象潮水一般,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精彩的挥毫泼墨所深深折服。

书法家的故事4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着揭走了。临除夕,不得不又写了一幅。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书法家的故事5

蔡邕偶创飞白

汉朝的蔡邕,字伯喈,官到中郎将,人称“蔡中郎”,他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东汉灵帝熹平年间,皇上旨令蔡邕写《圣皇篇》,完稿以后,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一开始,他但是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立刻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最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直到这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61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