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关于教师的故事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88328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关于教师的故事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师的故事1

一、故事教学法在幼师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1.故事教学能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语言丰富,感染力强,借助故事教学能有序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引导,在听完故事之后使幼儿能够用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在课堂上的教学还是在课后的生活教育,均可采用故事形式。正如幼儿丛书《小小故事会》中的《三顾茅庐》《发明家爱迪生》《达・芬奇学画》等,这些故事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见闻精编而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选进天文地理篇《小问号大知识》里提到的“为什么城市的雨量比郊区多”“为什么有二十四节气”“为什么天空是蔚蓝色的”“太阳为什么会在早晨升起来”等这一系列的精编故事和科普知识。久而久之,教师讲得多了,孩子们听得也就多了,有些幼儿也就自然学会了自编故事,而且编得有条有理,生动有趣。

幼儿语言的获得被称为儿童社会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其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记忆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够理解日常用语,能够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自己喜欢听的故事和喜爱看的图书。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兴趣、需要,来确定语言学习的内容,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一切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

2.故事教学能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语言活动必须创设一定有意义的活动场景,才能引发孩子们的情意冲动,激发孩子的主动参与活动与思维的“内驱力”,才能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和欲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如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把有关的图片资料以予整理、剪辑和张贴。图片中《灾区男孩》《我要读书》《断臂小英雄》《芭蕾梦》等生动地展现了灾区小朋友不怕艰难困苦、珍惜生命和人民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通过音乐烘托、语言渲染、图片展示等手段,创设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使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撞击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催人泪下,催人奋进!孩子们的情绪也同时受到灾区小朋友的感染,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灾区小朋友的同情和关爱,并把爱立即付诸行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向灾区的小朋友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娃娃”,以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

3.故事教学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创造思维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幼儿的创造力和意志力都比较弱,因此,幼儿的创造活动不易持久,他们的创造愿望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我们能及时鼓励和引导,幼儿的创造能力就会向前发展。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所以他们的创造思维往往是由创造性想象引发的,同时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受到兴趣的影响。兴趣可以提高幼儿的智力,激发其创造性。由于环境、教育、遗传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有的幼儿擅长创编故事,有的幼儿则擅长美工创作,如果这些幼儿的创造才能得到尽早的发现并加以培养,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二、故事教学法的相关措施

1.教师要注意故事书的选择

教师在选择故事书时要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教师要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有的绘本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比如《大脚丫跳芭蕾》《我不知道我是谁》《有个性的羊》《嚓嘭》;有的可以帮助孩子接纳别人,比如《女巫温妮》《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石头汤》;有的可以帮助孩子爱护环境,如《小北极熊系列》《鼹鼠与小鸟》;有的可以帮助孩子欣赏生命,如《我永远爱你》等。此外,教师要向孩子推介课外阅读材料,教给他们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并与孩子共同讨论;督促孩子做好语言的积累;观察和发现孩子语文学习的短板和长处,帮助他(她)扬长避短,培养孩子把读书和观察生活、思考现象结合起来的习惯,用自己的文化品位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2.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念

学前班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的一个比较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孩子学语文前一定要树立大语文观。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帮助孩子认真观察生活,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等都是在帮助孩子学习语言。平时要增加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背唐诗宋词是其中的一种训练方式,大量的背诵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毕竟厚积才能薄发。但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熟读精思,读得多,不思考就会困惑,要学会找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孩子的理解能力提高了,语文的核心能力就提高了。

3.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关键是要进行科学的历练。反复历练即多读、多写、多听、多说,要达到一定的量,还要有一定的“质”的保证。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以,既要练,又要练得适时、适量、适度、得法,当然也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最后还要持之以恒。

总之,故事教学法是幼师语文教育中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尽力掌握好其要点,从而有效提高幼儿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爱玲。结合语言教学,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小学时代(教师),2011-03-01.

关于教师的故事范文2

关键词:有效性;故事教学;读前导入

一、故事课教学的内容与呈现形式

英语故事教学是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单词、短语、句子等英语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实现了词在句中教,句子在篇章中教,篇章围绕故事写,故事围绕兴趣选。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擅于运用故事,发挥故事的启迪与教育作用;而学生也要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

英语故事也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低年级的故事一般以连环画展开情节,图上配以少量简洁的人物对话;高年级则可能以语篇阅读搭配插图的形式呈现故事。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表现手法夸张,很受学生的喜爱。而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听读故事前的导入都是故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巧妙的导入无疑会使听者耳目一新,学者兴趣倍增。

二、如何有效地导入故事

1.展示故事图片,聚焦故事主题

小学生对漫画情有独钟,原因不外乎漫画内容生灵活现,看起来津津乐道。小学英语故事的插图色彩鲜艳,人物表情生动可爱,能直观地体现出故事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故事插图(尤其是主题图),仔细体会插图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观察图片,学生也会适当地捕捉到故事内容,进而激发强烈的阅读欲望。

如冀教版小学英语7《Baby Becky Helps Her Mother》一课的图片就生动有趣,图1是Baby Becky用屁股擦盘子,图2是Baby Becky用盘子搭建房子,图3是Baby Becky把冰箱搞得一团糟……这些“越帮越忙”的插图不仅将故事主人公淘气可爱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将故事内容生动直观地呈现了出来,深受学生的喜爱。

教师在教授这一故事时,就可以根据图片适当提问导入故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在品读故事之前对故事内容有一初步了解,进而产生深入阅读的欲望。

2.复习相关旧知,引出故事教学

冀教版的小学英语教材,故事课放在每个单元最后,其功能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将已掌握的本单元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和拓展。结合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特点,选择复习旧知的方式引出故事。

冀教版7中的故事《Maddy’s Christmas》中涉及到很多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在读故事之前,教师可先与学生一起温习圣诞节的相关知识和习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How about Maddy’s Christmas”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过渡到故事教学,这样学生就会急于寻找故事中的有趣点,同时之前的复习也降低了阅读难度,为之后的听读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音乐,声动故事教学

音乐是一种微妙的语言,它能使人产生联想与共鸣。运用音乐辅助英语教学,能使学生在唱唱、跳跳中愉快地学习英语,这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获取。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选择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歌曲,让学生先欣赏,然后自然过渡到故事教学。

如在学习冀教版四年级下册《The Month Family》这则故事时,我首先让学生一起欢唱本单元的月份歌,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复习了相关的月份和天气词汇,然后再问学生:“Which month do you like best?Why?”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喜爱的月份。“Let’s make friends with them. Today I take them to our class”,自然过渡到了故事教学。又如故事《Why the Rabbit Has Long Ears》,与这则故事相关的一首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曲调欢快,歌词有趣,深受学生的喜爱,歌曲中“duck”quack―quack―quack,“cat”miaow―miaow―miaow等动物的叫声搭配轻快的音乐,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轻松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由此看来,教师通过这首歌曲引出故事定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4.开展话题谈论,丰富故事教学

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故事的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时尚、运动、健康、饮食、工作。教师可先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课下准备相关资料。阅读故事前,教师再组织学生交换预习成果,谈论与故事相关的话题,从而自然过渡到故事的阅读上。

如冀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My Favourites”,这一单元学习的是如何用英语表达个人喜好。单元末的故事《The Diffos》则是介绍主人公Diffo一家人各种奇特的喜好。这一主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基于这一特点,我在课的一开始便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与同学分享自己和家人的各种喜好,畅所欲言,紧接着我以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故事中:“Do you know Diffo’s favourite food and sports?”这样导入,学生就能带着好奇积极地投入到了故事的听读中。

5.游戏互动,激情导入故事

爱玩好动和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围绕故事内容开展一些游戏或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进入故事的学习。日常教学中常用到的课前小游戏也是形式多样,如Listen and Do、Guessing Game、Simon Says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进行选择。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制道具,或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自创一些有趣、有效的互动游戏,但切忌仅图一时的热闹。

三、总结

故事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课型,它体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想使故事课教学得到有效实施,教师就要根据故事的特点认真备课,关注导入。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设计读前导入时,教师切忌一味地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一定要把实效性放在第一位,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去参与,从而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巩固语言知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英。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

, with Childre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关于教师的故事3

一、叙说自己的故事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独特的质的研究形式,它的一个本质特点是关注个人,“通过搜集故事来建构田野文本数据,报告个人生活经历,并探讨这些经历之于此一特定个人的意义。”[2]在教育叙事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首先要描述研究参与者的个体生活,搜集和叙说作为个人的研究参与者的生活故事,撰写基于研究参与者个人生活经历的叙事故事。当研究者和研究参与者同为一个个体时,研究者则首先要叙说自己的故事。

刘剑华是一位小学教师,曾针对班上有学生说脏话骂人的现象,给学生编了个佛祖释迦牟尼建议退还礼物的故事,之后同学们都把骂人现象戏称为“送礼”,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说脏话骂人的现象。后经刘剑华整理和提炼的故事《送礼》在《内蒙古教育》杂志上获得了发表。于是,他又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收集并记录下来,同时将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感受、理解和感悟也书写出来,整理成包括“有一种爱叫触动”、“教育要让学生享受幸福”、“一次有效的生成”等一组教育故事,并形成了“教师应让学生在触动中享受真正的人文关怀”、“当我们的教育使学生享受到幸福时我们的教师才是幸福的”、“有效的生成可以促进有效的学习”等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3]。

舒晓杨是一位电视大学的年轻教师,在教学中有相当的困惑,包括“对于开放教育这种以面授课为辅,网上自主学习为主的特殊的教学形式,教师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扮演知识传递者和者的角色?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甚至是伙伴?教师和学生到底应该如何去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于是,她“以本人为原型”,通过上课、访谈、聊天、写教学日志以及看学生的网上留言等手段,记录和描述自己在教学中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故事,然后分析自己是如何逐渐成长为一名反思型教师的,以启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途径[4]。

研究者叙说自己故事的过程中,一般都以第一人称进行。如,刘剑华叙说自己几则教育故事的导语分别是:“一天中午,我刚进教室,小旭就跑过来说……”;“课上,为了给小旭一次锻炼的机会,我叫他站起来读一段话……”;“看着一张张因陶醉而微笑的脸,或是因争辩而发红的脸,我不禁暗暗为自己的教学预设及生成的精彩而得意……”;“教学《卢沟桥的烽火》第一节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咽喉’理解、体会卢沟桥的战略位置……”[3]。舒晓杨在教学日记中主要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教育事件,如“问:以前是怎么上课的呢?答:更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引导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虽然表面上这些“问”与“答”都没有主语,其实省略的都是“我”。

二、采写别人的故事

教育叙事研究与建立在客观主义基础上的寻求普适性结论的研究不同,它主要是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或“领会”,或者是研究者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做出解释[5]。因此,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者和研究参与者经常不是同一个个体,这样,叙事就更多地来源于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生活或教育故事的采写。采写被研究者的故事,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

2001年底,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读硕士研究生的徐丽玲,准备参加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案研究”时,接触到了广西某小学一位28岁的优秀女教师刘敏,这时她眼前一亮,“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通过对优秀教师个案的研究,看看他们到底有哪些跟别的教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特点跟他们的成功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她便选择了“一位优秀女教师特质的叙事研究”作为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她通过对刘敏的访谈、现场观察和实物资料的收集,梳理出了刘敏的职业生涯故事和生活故事,从中分析得出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逐步发展和积累起来的”等有关结论[6]。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教师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学实践与专业理论学习中,基于对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有关教育的个体性看法,主要包括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师生观和自我效能感等。教师专业成长主要表现为教师观念的变化与教育行为的改善,所以,探究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有利于了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但是个人教育观念具有个体性和内隐性特征,对它进行研究必须回顾当事人丰富的生活世界和独特的生存境遇,并对它们加以细致描述与深入剖析。为此,笔者曾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探讨过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当时以张某、于某和费某等为研究对象,在对他们进行必要访谈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7]。

研究者采写的被研究者的故事,可以用研究者的口吻进行叙事,如“刘敏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始终给予她无私的爱和大力的支持。刘敏的奶奶是一位古文老师,所以她很小就在奶奶的指导下背唐诗宋词、诗词,奠定了很好的古文基础……由于从小跟着奶奶在教工宿舍中长大,刘敏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一种本能的兴趣……当老师是她从小到大比较稳定的理想。”[6]也可以用被研究者的口吻进行叙事,如“我工作的第四年,很幸运和一位资深教师搭班,她的教学能力有口皆碑。我观摩了这位搭班师傅一年内的各种教学活动,这种经历对专业提升是巨大的,边观摩边讨教,我在一年内的成长超越了过去迷茫的三年。”[7]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被研究者不属于公众人物,或某些故事不便公开当事人的身份,应该遵循研究的伦理,隐去有关人员的真实姓名。像上文中的刘敏就是一个化名,张某、于某和费某的身份也没有完全公开。

三、裁剪文献中的故事

由于教育叙事研究属于质的研究,而质的研究资料可以包括现场记录、访谈记录、官方文件、私人文件、备忘录、照片、图表、录音带、录相带等。所以,教育叙事研究中的故事,除了叙说自己的故事和采写别人的故事以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形成文本的别人自己叙说的故事,也就是别人的自述或自传材料。而且对文献中的故事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裁剪,但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与原意相违背。裁剪文献中的故事,同样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

李吉林老师是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的语文教师,因为情境教育的开创性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李吉林老师1956年中师毕业,坚守小学教育岗位50余年,这位“我的大学在小学”、“小学成了我的大学”的小学教师,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长为“从教师中走出的教育专家和儿童教育家”,更是“小学教师中走出的教育家”。虽然李吉林老师的专业境界是许多教师难以达到的,但她的成功经历对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诸多的有益启示。于是,有研究者在研读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透析出了李吉林老师专业发展的足迹,即“专业情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生活境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关键事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飞跃契机,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8]

对于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人认为是“自己培养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给教师专业成长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为了消除广大教师对专业成长过程的神秘化理解,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有效的教师培养措施,有研究者以2009年《小学语文教学・人物》全年刊载的12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物”为例,对他们有关“成长之路”自述的内容进行分析,以揭示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因。结果表明,影响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动因,其中“重要他人”、“关键事件”、“制度文化”、“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动力;在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时期,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作用的力度不同,越是专业成长早期外部条件越重要,越到后期个人自我实现理想的作用越大[9]。

以文献为对象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称作内容分析法。而上述的两项研究都是以文献中的教育故事为研究对象,所以也可以称为教育叙事研究。如,为了说明“关键事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飞跃契机”,研究者从文献中选择了发生在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研究初期对坚定情境教学的探索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三则故事作佐证[8];再如在以2009年《小学语文教学・人物》为例探讨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动因的过程中,研究者选择了十二位优秀教师的十六段自述作为有关结论的佐证[9]。同样是研究“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曾有研究者以《人民教育》杂志2003-2005年《名师人生》栏目中三十六位特级教师撰写的人生经历为样本,从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个人背景因素、影响优秀教师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功的因素、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事件进行了定量的描述与分析[10]。该研究过程对优秀教师的自述进行了定量化处理,整个分析没有引用任何一个具体的故事,所以该项研究仅属于内容分析法,而不能称为教育叙事研究。另外,在呈现裁剪过的文献中的故事时,同样既可以用研究者的口吻叙事,也可以用被研究者的口吻叙事,不过一般以保留文献中的叙事角度为宜。

参考文献

[1] 冯晨昱,和学新.教育叙事研究述评.上海教育科研,2004(7).

[2] 张希希.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教育研究,2006(2).

[3] 刘剑华.我的教育故事.中国教育学刊,2006(12).

[4] 舒晓杨.对一位反思型教师成长的追索――一项质的个案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07(1).

[5] 王景。教育叙事研究的“冷思考”,当代教育科学,2010(9).

[6] 徐丽玲.一位优秀女教师特质的叙事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3(8).

[7] 彭云.幼儿园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形成的个案叙事研究.幼儿教育,2009(27).

[8] 梅云霞.李吉林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中国教育学刊,2010(9).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28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