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实用高二物理教案【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7361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实用高二物理教案【实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二物理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加深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等重点概念。

2、在熟练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概念的综合性运用。

三、教具

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提问:

静电场一章中的概念有哪些?它们如何表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归纳上述内容。如下表(见投影片)。

适当讲述后,应着重讲清每个概念的物理含义以及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1、静电场特性的研究。

研究方法(一)。用电场强度e(矢量)。

从力的角度研究电场,电场强度e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e是矢量。要区别公式e=f/q(定义式)、e=kq/r2(点电荷电场)、e=u/d(匀强电场)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e既然是矢量,那么如何比较电场中任两点的场强大小和方向呢?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然后将学生回答内容归纳。可能方法有:

(1)判断电场强度大小的方法。

根据定义式e=f/q;

点电荷电场,e=kq/r2;

匀强电场,场强处处相等,且满足e=u/d;

电场线密(疏)处场强大(小)。

(2)判断电场强度方向的方法。

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即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即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就是场强的方向。是非题(投影片)(由学生口答并简要说明理由):

(a)若将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q改为-q,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原来相反。(×)

(b)若取走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变为零。(×)

(c)无论什么电场,场强的方向总是由高电势面指向低电势面。(√)

(d)已知a、b为某一电场线(直线)上的两点,由此可知,a、b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但ea和eb的大小无法比较。(√)

(e)沿电场线方向,场强一定越来越小。(×)

(f)若电荷q在a处受到的电场力比在b点时大,则a点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g)电场中某点电场线的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研究方法(二):用电势u(标量)。

从能的角度研究电场,电势u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u是标量。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电势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差的值是绝对的。实例:在+q(-q)的电场中,u>0(<0)。

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势能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能的差值是绝对的。实例:+q在+q(-q)的电场中,εp>0(<0);-q在+q(-q)的电场中,εp<0(>0)。

提出的问题:

(1)如何判断电势的高低?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然后将学生回答内容归纳可能方法有:

根据电势的定义式u=w/q,将+q从无穷远处移至+q电→←场中的某点,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越多,则该点的电势越高;

将q、εp带符号代入u=εp/q计算,若u>0(<0),则电势变高(低);

根据电场线方向,顺(逆)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高);

根据电势差,若uab>0(ub(ua

根据场强方向,场强方向即为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2)怎样比较电势能的多少?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将学生回答归纳,可能方法有:

可根据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判断,若电场力对移动电荷做正(负)功,则电势能减少(增加);

将q、u带符号代入εp=qu计算,若〖〗εp>0(<0),则电势能增加(减少)。

高二物理教案【第二篇】

教学预设

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

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物理学螺旋式递进的学习方法。

由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渗透─—课后阅读材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高中的电学知识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板书

一、电荷(复习初中知识)

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学生自学p2后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电荷守恒定律做铺垫。

演示摩擦起电,用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让学生分析使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过渡到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仔细观察从靠近到接触过程中还有哪些现象?──靠近未接触时箔片张开张开意味着箔片带电?看来还有其他方式使物体带电?其带电本质是什么?──设置悬念。

自学p3第二段后,回答自由电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各自的运动特点。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再演示,靠近(不接触)后再远离,箔片又闭合,即不带电,有没有办法远离后箔片仍带电?

提供器材,鼓励学生到时讲台演示。得出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通过对三种起电方式本质的分析,让学生思考满足共同的规律是什么?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学生自学教材,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量、元电荷、比荷的概念。

板书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高二物理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4、树立严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5、渗透物理学“建立理想化模型”、“化繁为简”“等效代替”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柯受良飞越黄河精彩视频和生活中常见抛体运动的图片引入到抛体运动,在对抛体运动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回忆以前学过的抛体运动;对抛体运动进行分类。由抛体运动引入平抛运动。

(一)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是平抛运动?

1、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上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1)有水平初速度,

(2)只受重力作用。

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时,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

(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

问题1:平抛运动是怎样的运动?

问题2:怎样分解平抛运动?

探究一: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学生演示,提醒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同时释放两个相同小球,其中一个小球从高处做平抛运动,另一个小球从较低的地方同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现象:在初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小球都会撞在一起(学生回答)

结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师生共同总结)

探究二: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分组探究,提醒:a小球是带有小孔的小球;b装置靠近水槽;c观察两小球落到水槽中的情况)

分组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前方小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后方小球被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两小球球同时落地。(学生回答)

结论: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师生共同总结)

课后小结

高二物理教案【第四篇】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了解了简谐运动的位移特点的基础上,以简谐运动为例,学习描述振动特点的物理量,为描述其他振动奠定基础。进而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运动形式应用不同的物理量描述。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

2、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3、知道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总结频率与振幅无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相位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1、振幅和位移的联系和区别、周期和频率的联系和区别;

2、对全振动概念的理解,对振动的快慢和振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理解; 3、相位的物理意义

学生学习了交流电后对周期性的运动应由周期与频率描述并不难接受,但对振幅的意义理解是一个新问题,因此要区分位移、振幅、路程的概念,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振幅。

思考、讲授、实验相结合。

弹簧振子、预习学案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学生回答预习学案的内容,提出疑惑

(二)精讲点拨

1、振幅

演示:在铁架台上悬挂一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分别把振子从平衡位置向下拉不同的距离,让振子振动。

现象:①两种情况下,弹簧振子振动的范围大小不同;②振子振动的强弱不同。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强弱。

(1)物理意义:振幅是描述振动 的物理量。

(2)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 ,叫做振动的振幅。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振幅的单位是米(m)。

(4)振幅和位移的区别

①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位移是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与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

②对于一个给定的振动,振子的位移是时刻变化的,但振幅是不变的。

③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

④振幅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

2、周期和频率

(1)全振动

从o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为:oaoao。从a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为:aoaoa。从a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为:aoaoa。

在判断是否为一次全振动时不仅要看是否回到了原位置,而且到达该位置的振动状态(速度)也必须相同,才能说完成了一次全振动。只有物体振动状态再次恢复到与起始时刻完全相同时,物体才完成一次全振动。

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连续的两次位置和振动状态都相同时所经历的过程,叫做一次全振动。

一次全振动是简谐运动的最小运动单元,振子的运动过程就是这一单元运动的不断重复。

(2)周期和频率

演示:在两个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下挂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让这两个弹簧振子以相同的振幅振动,观察到振子振动的快慢不同。

为了描述简谐运动的快慢,引入了周期和频率。

①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叫做振动的周期,单位:s。

②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hz,1hz=1 s-1。

③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t= 1f

④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

问题:猜想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可能由哪些因素决定?

演示:两个不同的弹簧振子(弹簧不同,振子小球质量也不同),学生观察到:两个弹簧振子的振动不同步,说明它们的周期不相等。

猜想:影响弹簧振子周期的因素可能有:振幅、振子的质量、弹簧的劲度系数。

注意事项:

a.秒表的正确读数及使用方法。

b.应选择振子经过平衡位置的时刻作为开始计时的时刻。

c.振动周期的求解方法:t= tn,t表示发生n次全振动所用的总时间。

d.给学生发秒表,全班同学同时测讲台上演示的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

实验验证: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系着小球,让小球在竖直方向上振动。

实验一:用同一弹簧振子,质量不变,振幅较小与较大时,测出振动的周期t1和t1,并进行比较。

结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幅大小 。

实验二:用同一弹簧,拴上质量较小和较大的小球,在振幅相同时,分别测出振动的周期t2和t2,并进行比较。

结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子的质量 ,质量较小时,周期较 。

实验三:保持小球的质量和振幅不变,换用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测出振动的周期t3和t3,并进行比较。

结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 ,劲度系数较大时,周期较 。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得到:弹簧振子的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的 和 决定,而与 无关。

⑤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对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只与振动系统本身有关,所以把周期和频率叫做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3、相位

(观察和比较两个摆长相等的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情形)

演示:将并列悬挂的两个等长的单摆(它们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向同一侧拉起相同的很小的偏角同时释放,让它们做简谐运动。

现象:两个简谐运动在同一方向同时达到位移的最大值,也同时同方向经过平衡位置,两者振动的步调一致。

对于同时释放的这两个等长单摆,我们说它们的相位相同。

演示:将两个单摆拉向同一侧拉起相同的很小的偏角,但不同时释放,先把第一个放开,当它运动到平衡位置时再放开第二个,让两者相差 周期,让它们做简谐运动。

现象:两者振动的步调不再一致了,当第一个到达另一侧的最高点时,第二个小球又回到平衡位置,而当第二个摆球到达另一方的最高点时,第一个小球又已经返回平衡位置了。与第一个相比,第二个总是滞后1/4周期,或者说总是滞后1/4全振动。

对于不同时释放的这两个等长单摆,我们说它们的相位不相同。

要详尽地描述简谐运动,只有周期(或频率)和振幅是不够的,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不同的相位来描述简谐运动在一个全振动中所处的不同阶段。

相位是表示物体振动步调的物理量,用相位来描述简谐运动在一个全振动中所处的阶段。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1)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

既然简谐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来表示,那么若以x代表质点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t代表时间,根据三角函数知识,x和t的函数关系可以写成

公式中的a代表振动的振幅,叫做圆频率,它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2公式中的 表示简谐运动的相位,t=0时的相位 叫做初相位,简称初相。

(2)两个同频率简谐运动的相位差

设两个简谐运动的频率相同,则据=2f,得到它们的圆频率相同,设它们的初相分别为 1和 2,它们的相位差就是 (t+ 2)-(t+ )= 2- 1

讨论:

个物体运动时其相位变化多少就意味着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相位每增加2就意味着发生了一次全振动)

②甲和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3/2,意味着什么?

(甲和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3/2,意味着乙总是比甲滞后3/2个周期或3/2次全振动)

(3)相位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描述简谐振动特点的物理量:振幅、周期和频率,知道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最大位移的绝对值,标量,并与振动的位移与路程进行了比较,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也是标量。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问题与练习1、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3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