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建国大业观后感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34437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建国大业观后感精选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第一篇】

遥感是利用工作在不同电磁波范围、运行在不同高度和不同类型遥感平台上的技术,连续不断、夜以继日、周而复始地获取以地球表面为主体的遥感数据,对地球表面的各种物体进行探测,把握地球表面物体、现象和过程的变化及其演变过程。

遥感开辟了人类认知地球的崭新视角,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角度和宏观尺度上去认识宇宙世界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目前,我国的遥感应用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作用。

受国家重视应用前景广

中国遥感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30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遥感技术的发展,连续4个五年计划都把发展遥感技术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把遥感技术作为国民经济建设35项关键技术之一。

在应用方面,遥感已在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及其动态监测,主要农作物的遥感估产,森林资源调查包括植树造林及退耕还林评估,重要自然灾害的遥感监测与评估,城市发展和规划的遥感监测等众多领域得到全面应用。

遥感应用为国家和各级政府提供了大量科学的宏观辅助决策信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部门,已经或正在将这些技术纳入部门业务化应用中,成为主管部门执法或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范及行业技术改造的主要技术之一。

国家中长期规划把遥感对地观测列为重点项目,将遥感应用列为相关部门的重点应用内容。我国卫星发射有长期规划,保证了遥感应用的信息源,保证了我国的遥感应用持续发展。

各领域实践处处开花

1.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动态遥感监测

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我国面临着如何尽快查清国土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的重大问题。

我国利用遥感技术先后完成了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采用陆地卫星MSS数据编制了全国818幅1∶25万土地利用图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又应用航空和卫星遥感技术与野外调绘相结合,完成全国的土地利用详查,查清了我国土地权属、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状况。从此取得了全面、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有关政策和科学决策等提供了重要依据。我国应用陆地卫星TM数据、中巴卫星数据等完成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末期和2000年代中期1∶10万和1∶25万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并建立了业务运行系统,具有每年耕地数据动态更新和每五年土地利用数据全面更新的能力。现在我国正利用遥感数据进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详查工作。

2.遥感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为自然灾害的监测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经过20多年的科技攻关和建设,我国已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评估运行系统,已经形成了对台风、暴雨、洪涝、旱灾、森林与草原火灾、雪灾、冰凌、赤潮、地震、沙尘暴以及典型区的虫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能力,特别是快速图像处理和评估系统的建立,已经具有了对突发性灾害的快速应急反应能力,使该系统能在几个小时内获取灾情数据,1天内做出灾情的快速评估,1周内完成详细评估报告。

系统建成后已先后在1987年的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1998年我国长江、嫩江特大洪水,2000年易贡大滑坡地质灾害,2003年淮河大洪水以及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等灾害监测中投入运行,为国家各级防灾减灾部门决策提供服务,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例如在1998年我国特大洪水监测中,运用了六颗卫星数据,出动三套航空遥感系统对灾情进行动态监测,并核实了上报受灾面积3 亿多亩为3000多亩的事实,体现了遥感的优势。遥感在汶川大地震灾情监测中发挥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获取灾情信息的惟一手段。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力启用了航空、航天遥感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抗震救灾监测获取、处理和分析数据,并紧急向政府部门、前线指挥部提供了大量快速、有效的灾情数据和信息。

3.农作物遥感估产系统

农业生产形势,特别是各级政府、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农产品购销与加工企业以及广大公众都关注的大事。农作物长势与产量是国家社会经济基础信息,对于制定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农产品进出口计划,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指导和调控宏观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相关企业与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用于农情监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30年来,农作物遥感监测一直是遥感应用的一个重要主题。

中国科学院建成了“中国农情遥感速报系统”,该系统包括作物长势监测、主要作物产量预测、粮食产量预测、时空结构监测和粮食供需平衡预警等5个子系统,可实现全国范围主要农作物的长势监测、单产预测与估算、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种植结构变化监测、粮食总产分析计算、耕地复种指数获取、农业气象分析、农作物旱情遥感监测等农情监测业务,并能获取全球主要农业国家的作物长势和重点产粮国的总产预测等信息。自运行以来,该系统每年监测和预测的信息被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农业部等部门及一些省市应用,现在已推广到期货市场应用。

农业部组织研发并投入业务运行的“国家农业遥感监测系统(CHARMS)”,可定期监测和评价全国大宗农作物面积、长势和产量、草地产草量和草地退化、农业土地资源、土壤墒情、农业灾害等主要农业动态信息,为农业结构调整、粮食安全预警和农业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4.遥感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遥感在城市建筑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拆迁是城市建设中的难题,利用高分辨率图像,对拆迁进程一目了然,便于城市建设管理。北京市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4米分辨率的图像对较大工程(如奥运工程)的拆迁和建设进行了监测。建设部已经建立了风景名胜保护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风景名胜区环境生态和景观的及时、有效的监管,以迅速遏制部级风景名胜区“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的趋势恶性蔓延,保护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宝贵资源。该系统已纳入建设部日常监管业务。

城市发展已经成为遥感技术应用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利用先进的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对城市自然生态中的土地、生物(如绿地)、水、景观等,对社会生态中的环境(如大气污染)和人居环境(如绿化和热岛)等进行监测,为城市建设提供生态布局和治理方案。

对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特别行政区的34个城市的中心建成区30年的城市扩展监测结果表明,到21世纪初期,各个城市中心建成区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中心建成区的面积,城市的建设规模显著增大。实施监测的34个城市的中心建成区面积较监测起始期扩大了倍。

5. 遥感在测绘中的应用

以遥感数据为核心的国家1:5万地形数据库建设已相继完成了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高程模型(DEM)、矢量核心要素数据库(DLG)、地名(GN)、土地覆盖(LC)、数字正射影像(DOM)、控制点(CP)、元数据库(MD)等专题数据库,并实现对各数据库的集成管理,为广大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1∶5万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工程的实施,将大幅度地提高其现势性和改善内容完整性,有力地提升基础测绘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服务保障能力与水平。

我国西部约 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曾经受恶劣自然环境和当时技术水平的制约,一直没有测制过1:5万比例尺地形图。如今,航天遥感、航空摄影、航空航天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导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最新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为西部测图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西部测图工程的实施,对于满足西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以及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做好数据保障与应用业务结合

1. 遥感应用的数据保障问题

遥感应用进入业务化,首先要保证其时效性、数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遥感数据能及时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不同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的各种数据,特别是突发性灾害的监测评估,要能在灾害发生后最短的时间内提供遥感数据。

2. 遥感信息与应用业务的结合问题

遥感提供的信息可能只是业务应用涉及的部分信息,要解决业务应用需要与实际应用模型、其他数据与信息等的结合,其难点是遥感信息与应用模型的同化、综合信息的挖掘等。

3. 遥感应用系统集成问题

遥感信息作为业务应用的重要空间信息,其优势是可以快速提供大范围地表的空间分布信息,这是常规方法不可比拟的,但是,遥感信息必须与数据库、模型和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应用比较好的领域都是这样做的。

“四化”加速遥感应用

1. 遥感应用数据的详细化

由于遥感应用的巨大需求,遥感数据获取技术的飞速发展,适应遥感应用的数据将是多样化的。空间分辨率将会有几公里- 1公里-几百米-几十米-几米-几十厘米级的数据,时间分辨率会有几天-几小时- 1小时-半小时甚至更高时频的数据,光谱间隔将达纳米级。

2. 遥感信息提取的智能化

遥感应用的重要环节是信息提取和挖掘。未来的遥感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技术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关键要解决精度和速度问题,新的算法、模式识别和工作流技术等将会引入到遥感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中,大大提高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化提取的能力,可以自动处理重复、费事的任务,提高操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遥感应用的外包服务化

由于遥感的数据-信息-知识-应用的技术环节复杂,因此遥感应用的门槛很高。目前,国际上已出现一些大的企业,承接政府和行业的遥感应用。将复杂的技术问题交给企业解决,从得到的遥感信息和知识中做好自身与专业的结合,从而降低应用的门槛。我国“北京一号”小卫星的应用就是由北京各委办局交给企业做的,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外包服务化是未来遥感应用发展的趋势,也会推动遥感产业化。

4. 遥感应用的大众化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第二篇】

八一,一个光荣且光辉的代名词,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让人懂得责任和奉献,使人振奋和坚强; 八一,是曾在军旗下成长生活过的人们心中永远的激情和眷念; 八一,已烙印在每一位军人的灵魂深处; 八一,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中国人民的心坎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希望你喜欢。

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1看剧照的时候我就说过对朱亚文的周恩来我是强烈拒绝的,因为他看上去太硬气。但电影开场不到5分钟我就被狠狠打脸……

朱亚文的周恩来不是常见的文质彬彬、儒雅沉静的周总理(或准总理),而是独当一面的军校领导,英挺坚毅,有地位和影响力,是深思熟虑的军人周恩来,朱亚文把这种战斗者和思考者的气质融合得恰到好处,我非常非常喜欢。

周恩来在本片中是第一男主(不接受反驳),他几乎和所有相关主要人物都有接触和交流。朱亚文演出了他在不同环境中对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有挑拨有安抚有说服有直接怼有理想共鸣,但沉稳坚定的内涵始终如一。他是一个决策者,哪怕是面对毛泽东的时候——我特别要给他和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前途的讨论点赞,话不多,但抓住了当时党内路线矛盾的重点。而且你能看得出,周恩来不是被毛泽东说服,而是他选择了毛泽东,这种微妙的区别在短短的交流里表达得非常到位。

南昌起义是周恩来的重头戏。这一整个部分,除了炮轰德胜门火药用太多和欧豪的叶挺没收住之外,从事前的联络到准备到起事,节奏上演员的戏份分配上表演上都做得很好,你能感受到满屏的力量和理想的荷尔蒙喷薄而出,和豪迈粗犷的贺龙、骄傲而意气风发的叶挺、初露锋芒的朱德,以及一众元气小年轻相比,完全内敛的朱亚文的周恩来反而是其中最耀眼的。他压过了全片所有实力派或小鲜肉,哪怕是最后在香港养病时虚弱的台词都有迷之魅力。为了他我可以三刷不是问题!

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2第一次写观后感,因为这段我喜欢的历史,因为那群我敬仰的前辈与先烈。这部剧从选角开始我就喜忧参半,曾经有过很多的担忧,直到亲身进入到影院,方算是有了答案。我所期待的演员不曾辜负我,我所担忧的,也大多给予我惊喜,事实证明,其实许多小鲜肉也是可以让人期待的。整体影片虽然仍有槽点,但比我预期还是好了那么一点点。唯有的一个我觉得最为尴尬和败笔的,大概就是武昌城下尬舞的叶挺。不得不说,这有侮辱先辈之嫌了。叶导之前的担心终成现实,无论是处于偏见还是其他,事实是欧豪并没有交出一份能够让人满意的答卷。心疼叶挺将军。

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3看完这部掺杂着血与泪的热血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我仿佛是回到当初年轻的共产党人创建革命武装的艰难历程。

我们现在的军事强国,背后是无数革命先贤用自己的血肉一步一步披荆斩棘闯出来的。影片将其震撼呈现,枪炮错转的瞬间,藏着的不仅是残酷战争的缩影,还有中国共产党人骨子里的抗争与不屈,挣扎与希望。

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4将近十一点才到家想发表一下观后感,纯属个人观点请勿喷?

开头412事件有点揪心,中间南昌起义的胜利振奋人心,三河坝战役,朱德带领三千人对战三万人,有点泪崩,最后井冈山顺利会师。

整部影片有小俏皮,有激动人心,有悲伤,就是这个结尾有点仓促?再来谈一谈演员?开头陈赫一出来,莫名全场都笑了还有不得不说的朱亚文演的周恩来帅出新高度了,也是很有风度!刘昊然马天宇从小兵到上阵杀敌也演的很有张力,还有张艺兴演的卢德铭也很燃,老戏骨黄志忠饰演的朱德不多说了,三河坝战役整个情绪的带动,还有白宇让人很惊喜,演的很好?欧豪饰演的叶挺可圈可点?还有我峰演的何长工我就不多做评价了也算是有激情(我想我需要恶补一下历史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

最后致敬所有牺牲的革命烈士

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5看完电影,你才发现。在历史书上那短短的几行字,却是别人极其波澜的一生。在我们的书上,毛主席也好,周总理也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也好,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人物。回到那个年代,他们有的也不过就是而立之年,有的甚至不到20岁。但在面对比自身实力强大太多的军阀势力,却从不胆怯,亦不退缩。粟裕和林彪在门口站岗时的对话“现在不懂,总有一天会懂的。”于是他们都成了革命力量中的主力军。周总理与宋庆龄的对话“为了革命,我们一起努力。”于是周总理带着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创造了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粟裕在主力部队被伏击后跟林彪会面说“我一定会打回南京城”。而现实中,在22年后解放南京城的就是粟裕麾下的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他真的打回了南京城。而毛主席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也终于带领广大工农开天辟地。意气风发,最是少年。

周总理在年幼时就说过,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不仅仅要刻苦读书,我们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让生活安定,愿国家富强。

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63月25日晚,众多团委干事齐聚综合楼101观看了影片《建国大业》。看了这影片,第一反应是:热血澎湃。脖子系上红巾胳膊绑上白布的战士,斗志昂扬。

看到工人和学生被北洋军阀惨烈杀害,横尸遍野,那是触目惊心;贺龙大将军一身土匪气息却是铁骨铮铮,意气风发,那是铁肩道义;叶挺将军有功有过,南昌起义中的一声声“放”,;那是荡气回肠。

看着影片中,被活埋,被砍头,三河坝被鲜血浸泡的红色;回想,仍处于战争中的国家并不是历史;利比亚事件,伊拉克战争;幸好,幸好我是中国人,先驱拼命换来的繁荣昌盛!

今年是建国的九十周年,缅怀革命先烈,那年轻无敌,无所畏惧,置生死于身外的他们。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向战士们致敬,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努力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第三篇】

   今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举国上下掀起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热潮。近日,在市南区“童心向党跟党走,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我非常荣幸地作为慧创城“好声音”代表,以红歌新唱的形式演唱了歌曲《追寻》。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是史实大片《建国大业》的主题曲,怀着对这首歌曲的喜爱之情,我认真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间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刻的了解。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定都北平、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寻那段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峥嵘岁月,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领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正含义。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如今的新时代,百年间,中国风雨兼程;百年间,中国沧桑巨变。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引领,让我们的祖国从沉睡到崛起到强大,让一个个东方奇迹屹立在祖国大地上;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唱响最嘹亮的中国梦之歌。新冠疫情肆虐之时,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抗疫,各地医疗工作者不断奔赴前线;人民有的捐赠物资,有的亲自前去帮助,用爱心搭建了一堵堵生命之墙。由此,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也成为了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主要经济体。

   看完《建国大业》这部电影,我的内心是震撼的,我更加尊敬老一辈的革命家,是他们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黑暗,迎向了新生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很庆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也很庆幸自己从小就有家庭的熏染。我的爷爷奶奶和爸爸都是军人,妈妈和他们一样也是共产党员。小时候,我最喜欢趴在爷爷奶奶的膝前,听他们讲红军故事,奶奶最喜欢唱的歌曲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时还有些懵懵懂懂。上学后,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从多方面了解学习了中国的历史,我渐渐的懂得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渐渐明白了幸福生活的由来只因有无数先烈的奋勇前行。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牢记习主席的殷切嘱托,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电影《建国大业》小学生观后感

   今天上午,我在学校观看了一部抗日影片,名字叫做《建国大业》。看了以后令我受益匪浅。《建国大业》讲的是共产党为了与国民党抗战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新中国的成立也有很多人做出了牺牲,比如,1946年10日,李先生被国民党暗杀了,闻一多先生为李先生的死而感到愤怒,他当众说:“李先生到底做了什么事被暗杀,他不过就是拿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已。”从此,闻一多先生就成了国民党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料,闻一多先生当晚就被暗杀。看到这里,我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心里充满了惋惜。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第四篇】

9月12日夜,我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观看了首映的、翘首以盼、一票难求的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电影放映前举行了见面会。导演黄建新周恩来、邓颖超、宋美龄的扮演者与观众见了面;赶不及参加映前见面会的导演韩三平也放映结束后与观众见面互动,征求观众意见。现将观后感一吐为快。

《建国大业》是国产最牛的献礼大片。究竟“牛”在何处?且听在下道来。

一是影片主题牛。《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二是主创阵容牛。《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众多大牌明星难导演为难的同时,多至8位执行导演也有时令众明星无所适从人。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第五篇】

关键词:职业化价值观基点

军人职业化是国家根据军队的特殊需要,着眼于军人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法定军队员额和建立相应的选拔、培养、激励和退役等机制,为军队建设保留的人才提供长期服役以及退休的政策制度保证,并使军人在服役期间享受各种优惠和社会保障,使军人退役后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一、军人职业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1.军人职业化的内涵

军人职业化包括军人个体角色职业化和职业军人制度化。王湘穗、乔良在《纵横古今谈名将―军官素质论》一书中提出职业化的三维结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并指出军人就是军人,不是常人,好的职业军人的情感、意识、行为必须充分地军事职业化。

2.推进军人职业化的重要意义

军事职业化是培养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没有这一基石,军人核心价值观培养便成了“空中楼阁”。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军人职业化的过程就是军人取得职业角色、明确职业责任的过程,而职业认同是军人产生职业价值观的基础;第二,军人职业化使职业稳定性提高,吸引力增强,军人后顾之忧减小,而职业稳定则人心思定,这是形成军人价值观的必要条件。军人职业化是当今世界军事发展的一大趋势,美英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这一过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军进行军事职业化建设提供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有所作为,推进我国军事职业化建设,提高军人职业认同感,是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前提条件。

二、大力推进军官职业化

军官职业化已成为各国实施军队质量建设的重点,也是走精兵之路的本质要求。政府通过向退役军官提供比较优厚的生活保障,减缓市场经济对军官再就业的冲击和压力,可有效地消除因职业不稳定造成的军官临时心理压力,确保军官安心服役。同时,能够从法规制度上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有效地保留部队建设需要的骨干人才。这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官队伍、迎接新时期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军队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实行军官职业化,笔者以为,针对目前我国、我军建设实际情况,应突出重点,循序推进,争取有所作为。

1.建立军官个人情感素质信息档案,激发现有岗位军官职业激情

情感素质是军人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军人的情感取向影响军人的岗位取向,换句话说,不同情感取向的个体有适合于其不同的工作岗位。把不同情感取向的人放在适合其的工作岗位,不是被动应付,而是对人的个性的尊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该前提,军队干部部门应协同卫生部门,建立完备的个人心理档案,用科学的测试方式,根据个人的考核情况及平时的个人各方面的表现或他人的评价,获取基本的个人情感意愿资料,建立比较规范的岗位人才选拔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测量情感意愿的标准,引导人们自觉地按照自身的情况去选择岗位、调整岗位,最大程度地保证现有岗位干部的工作效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

2.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军人职业化的激励机制

按照贡献积累的原则,对军人实行多元综合报偿制度,建立以军衔为基准的工资薪金体系,建立以职务、军龄、任职时间多要素合一的福利待遇体系,建立职务、任职、实绩、学位等单要素独立的津贴奖励体系。这种多元的综合报偿办法,能客观、有效地调节不同军人的不同利益关系,对于稳定军人职务,鼓励军人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淡化单纯追求职位观念,克服急功近利思想,都很有利。它是与职业化制度相配套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

3.完善军官长期服役制度和退役安置制度

军官的任期,既要严格执行现役军官服役条例关于最低任职年限的规定,保证军官在各级岗位上得到必要的实践锻炼,又要抑制军官频繁流动、大进大出的现象,同时还要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军官的最高任期作出规定。笔者认为,可将现行军官退休制度扩大到正团职,争取废止现行军官转业安置办法,代之以实行军官退休金和军官退役金制度,确保干部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完善军官住房分配制度,使干部有能力在地方自主购房;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使干部能享受到社会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建立退役军官基金和机构,为退役军官就业提供咨询、信贷、职业中介、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保证退休军官与现役军官享受同等的政治待遇。

三、重视推进士官职业化

士官不仅是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更是先进武器装备操作、使用、维护和管理的骨干力量。有西方军事评论家认为:“未来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美国士官的总数达到了军队总额60%,其他发达国家也达到了40%~50%,最高服役年龄可达60岁。随着我国兵役制度的改革,士官的比例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目前,士官所占军人总额比例已达到了30%多。士官作为军人群体中重要的一部分,推进其职业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士官职业化建设

当前重点是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士官队伍。新的《兵役法》实施以后,建立了以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士官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当前,应积极调整士官岗位,建立、健全士官成才机制,完善提升与培养相协调的用人育人制度,分层次分级别,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定期轮训、专业培训方式,大力进行士官技术培训教育,实施职业技术等级证制。通过送学、自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多造就一批技术工人、工人技师、高级技师等“专家”型士官人才。

2.完善士官优待政策制度

笔者认为,应逐步提高其工资级别和生活水平,改善福利待遇,以解除其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李春秋。军人伦理学[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空军政治部宣传部[M].军人职业道德。北京:长征出版社,2000.

[3]王联斌,朱少华。军人价值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张明仓。军事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53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