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汇总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汇总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后感为作文【第一篇】
“当你收到这封信时,你就该明白,这是个死去女人的来信,她在向你诉说她的一生,她的一切,从头到尾都属于你。”
“我从认识你的那天起,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在那以前,我生活在一团乱麻之中,我不想再记起那段糟糕的岁月。”
“是我自己,我自愿凑到你的面前,扑到你的怀里,一头栽进我的命运里。”
这是一场一个女人用生命来诠释的爱情,她对他爱到了极致,原本打算不声不响地度过余生,却因为孩子的离世而悲恸难忍终于在生命临近时写下一纸长信寄给那个不会爱上任何的男人。
书是茨威格的短篇集,首属这1篇最为出名,也是这1篇最让我难以释怀,合上书的时候我不禁怀疑这世间是否有像这个女人那般的爱,如此卑微敏感小心翼翼也如此奋不顾身至死不渝。这个女人是疯狂的,她的爱源于和那个男人的一个照面,一个笑容,一声道谢,她亲吻他摸过的门把手,她收集他丢在门口的烟头,甚至她不知多少次找理由跑下楼仅仅为了看看他的房子里是否亮着灯以此来感觉他的存在。
这份暗恋,这份爱慕如同万丈光芒撕扯开她原本黯淡的生活,由此她因为这份爱而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甚至到后来落入风尘,困于生计也不曾放弃。
茨威格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以一封书信,一种心里独白的形式,描绘了这样一个甚至可以说是偏执的女人在爱情面前的形象,让你为这个女人疯狂的爱震惊,也为此感伤。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第二篇】
的确,过去的很多东西,让我们想不起来了,尽管它曾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果没有谁来提醒,也许我们这一辈子都不会把它记起。是现实生活里的残酷,还是理想生活中的无奈,从身边经过的人和事,竟让我们眼前的景色,成为了一种最为熟悉不过的陌生?
人最伤痛的莫过于回忆,明知道当初的那份纯洁是最美的记忆,却不能将往事重新拾起。相知相识也好,单相思也罢,那压在心底的秘密,是我们维持感情世界的最好的武器。是秘密让我们旧曾相识,又是秘密让我们行如陌路。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道出了现实生存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无奈,“我”的身边美女如云,而“她”苦守于真挚的一见钟情,由于每个人对性情的幻想不同,因此以我心度你情的结局,难免让其中一个人背负着感情孤寂的沉重。压在心里的秘密不为他人所知,到头来,多情总被无情伤害。
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只想凭借一个人的努力来获取生存,是无论如何都难以维持下去的。但存在于社会中的个人,过份地依赖于别人,也是一种沉重的伤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奉劝“我”,人既不可以无情,也不可以滥情,在情感上的漠然或虚伪,都是对生活不负责任的表现。
人都为理想而活,但并不是只为理想而活着,现实中的纷纷扰扰,每个人所拥有的各个群体,有其不同的姿态,所谓的理想,无不是在构思着群体的和谐。然而,不为世事转移的理想,终归毁灭于自己的执着。当理想不容于现实时,即便你找到了一个替代品,也将是你孤老终身的象征。《陌生女人的来信》应该说是一份遗书,而临死之前才说出来的秘密,也就是情感压碎了最后的坚持。
情感寄于现实而存在,没有任何思想能摆脱物质的束缚,不建立在生命载体之上的感情,是无法想像的。每个人的一生,总有一些闪光点,而当生活中充满了阳光,确是让我们很难记住这些感动的点点滴滴。也只有黑暗时,才让我们拨亮了曾经被遗忘的真实。
人有多少热情能守住过去的情感,黎明和黄昏是两个世界的交集,而只是极为短暂的一刻,每一次的感动都在过往即逝。为生活奔波,与安逸享乐,是我们生活的大部分,谁会在清晨的缠绵和黄昏的安慰中耗费着大量的精力?
依依不舍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遗忘是减轻生活压力的最好方式。记不住曾经,好让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永远大踏步地向前。
团结在情感身边的人们,总得有部分人被生活的向心力给抛在了边缘,吸引如果不是相互,那么生活就不能很好地融合。虽说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沟通,而一旦两个人的境界不同时,沟通并不能解决相互之间的差异,那我们就会学着怎样去放弃。
放弃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在我们放弃的同时,却不知道该怎样去遗忘。如果过去不能遗忘,就根本谈不上放弃,我们最终还是念念不忘着那些得不到的东西。
也许二十世纪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人类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情感之类的润滑剂不能在生活的机器上取到很大的降温作用,于是,泛滥的情感在此环境里成为了不稳定的元素。《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所叙述的情感广泛地存在于我们人类之中,是现实的距离不敢让我们把这种人生本能的情感,向感情载体直面表白。也许距离产生着美,我们深怕直露的情感,会破坏彼此间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朦胧的美。
得不到的。依然坚持,应是人类现实中的最大障碍。现实的功利性教我们懂得了怎样去放弃,固守着没有根据的幻想,并不能有助于生活的展开。
人类的悲剧在于,有共同的生存环境,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却是悬殊,于是把简单的生理需要,想像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我们在处理复杂的局面时,又执意要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把好端端的顺其自然给弄得一团乱麻。或者是,我们总喜欢把自己想像成至高无上的圣人君子,明知唾手可得却偏偏做出一番诚惶诚恐的样子,等到失去了又来强烈争取,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执着与后悔,结果都跟当初的想法不一样,就算你得到的,也不是你原来想像的那个样子。我们生活中,根本没有一模一样的东西来让你实践,无数个角色构成的一幕幕悲喜剧,是人生永远不可能复制的结局。
对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是带着几分探索的心情去读的,在“我”的生活周围,有太多的女人围绕着,而组织起一个“情有独钟”的女子,是多么地不容易。社会总在得失之间存在着,时间都是单维地把过去给遗弃,你永远组织不起一个理想中的形象。
当我们创造出一个近似完美的形象时,总是和现实中的原型相去甚远,甚至,生活中根本没有这样的原型。“我”想像出的女人,应是凝聚了众多的闪光点,但不可能把“她”当成了“我”心中的太阳,因为,人的一生不能只在阴郁中度过,“有快感,你就喊出来”吧。
确实,在生活中,很多很多的闪光点我们是无法抓住的,因为它们分散在各个地方,很难收集。对于每一次感动,多是让我们心跳一下而已,难得让它们在记忆中留存,考虑到每个人的生活不仅仅只在感动中度过,为了整个情感世界的有序运作,人们总是在现实中放弃着一些梦想。
陌生,却让人觉得是那么地熟悉;熟悉,而很多时候又让我们感到陌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把一个人错认,是对这种悖论的最好诠释,多少的一见钟情,无不是在某个陌生人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理想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尽力去追求,而得不到的东西,我们只能把它存放在梦中。在梦中,仅仅在梦中,而且也只是短暂地停留一下而已。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让“我”审视着社会的现实,在人人为己的环境里,逃避现实的情感是无法存活下来的。而且,金钱衡量一切的世界里,根本没有无私的爱,哪怕你是在对别人付出。
从一个纯洁的小姑娘,到一个涉世太深的夜总会的女人,是怎样的社会现实把“她”造就成了一个悲剧人物?“我”想不仅仅是“我”对一个女子感情历程的漠视,更多的是我们的社会对于生存其中的个人,而表现出的一种漠不关心吧。
真的,我们身边的人,都在为着自己的生存而忙碌,自己的感情犹在忽略,又何曾由我们去关心过别人的情怀?环视周边的风情,猛然发觉,在我身边的,都是些熟悉的陌生人。他们让我乐于相处,而处处又让我不敢相信,“质本洁来还洁去”,本就是一句安慰自己的话语。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第三篇】
最近读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内心触动很大。如果等待有一种姿势,那么它该是怎样令人心动的一种。当成为信仰,那该演绎出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为获得人类的生命和灵魂,获得王子的爱情,她用自己的声音换来了美丽的双脚,忍受着肉体的痛苦,坚忍不拔地抗争着,最后,却化成海上的泡沫。当她踩着疼痛,迈向王子时,当她放任心去滴血,看着王子走向公主时,有着怎样的忧伤和凄凉。我时时在想,怎么会想这么残忍的童话故事?怎么会有这样忧伤的爱情,这样痴傻的女子?
听说,世界上有一种鸟,飞行是它们唯一的出路,停止意味着死亡。它们终其一生都在飞翔,与死神搏斗,从不服输,它们是坚韧的,是勇敢的。
但是,再坚韧勇敢的鸟,有一天也会老会累,那时那日,它必定会坦然地停下来,迎接死亡。
所以,陌生的女人,你可是累了?
歌德有句名言——我爱你,但与你无关。我爱你,以我整个的一生,无论你认识我与否,无论你在我身边与否。也许,在我内心深处也会感到寂寞,疼痛。但我以我的方式爱你。这已然成了我的事,与你无关。
但,亲爱的,你就真的一点都不曾在意过么?
不期然,读完小说就想起了这个话题——平常人的暗恋。暗恋,之所以长久的维持这一姿态,多是单恋,多是苦恋。
不知怎的,她就爱上了他。着了魔,上了瘾。细细的观察他的习惯,他的喜好,他的小动作,他微笑时嘴角的弧度。在心底放了颗“喜欢”的种子任其疯长。几乎卑微的去接近他,读着那女子卑微的守望,突然就想起张爱玲的哪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小心翼翼的守望。为着他不经意的一句话而雀跃,而失落。总是习惯在人群中寻他的影子,远远的见了,或是单是听了那人的名字心跳就蓦然漏了一拍。怀有秘密爱情的女子,宛如一朵悄然结籽的莲花,含蓄而笃定。
在学校论坛上看过一个帖子,写的很好——当喜欢只有喜欢。
“当喜欢只有喜欢,那该是很纯粹的喜欢吧?没有欲望,没有纠结,也没有悲伤。只是在走路的时候,会因为一个相似的背影而驻足好久,会因为一句暖暖的话而偷乐好久。
缘分那么短,短到我寂寞了难过了也看不见你。可是,缘分又那么长,长到我们每天呼吸着彼此呼吸过的空气,长到我一条信息一个电话就能接触到你。
也许,无欲的爱恋果真比无果的恋爱美好。当喜欢只有喜欢不必苦恼对方是否喜欢自己这件无聊的事情。多好,在你看不见的'大千世界,我每一天都优游自在地呼吸,尽管某些呼出的气息里有你的名字。
不是钟情于玫瑰却不敢吐露真诚的怯懦之人,然而吐露真诚不等于妄自菲薄或者强人所难。正所谓两情相悦、花好月圆,有些人,恰如那空谷幽兰,喜欢,却不能携它归去~当喜欢只有喜欢,我希望你幸福,我快乐,就好~”
读到我想落泪。回到纯粹的喜欢,放手么?又有几人能够释然?朋友问,当没有了喜欢的那份淡然,那份纯粹,却又无法放任自己去爱,那又该怎么办?
曾有人说过,暗恋像是一口痰,吐出来恶心别人,吞下去恶心自己。比喻本身就有几分恶心,但却也贴切。自己心心念念如此爱恋的一个人,自然不想去做他门口的那口浓痰,去骚扰他的生活,带给他一丝一毫的苦恼。
书中的那女子说,“我是有自尊的,我要一辈子的生活永远不会给你带来烦恼和忧虑。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后果,我只希望变成一个只会让你联想到爱与感激的女人。”
我总是会想起那作家r,那书中陌生女子深爱的他。在于他,她深深的爱恋只不过是模糊破碎的片段。亲爱的,你真的就释然了吗?
听一个朋友诉说他的暗恋,甜蜜,挣扎,痛苦,许久,许久~
朋友最终没有向深爱的女孩表白,只是默默的守望。或许,许久以后,她辗转从别处知道了这份爱恋,不管接受与否,他们都回不去了。或许,女孩会深深感动。又或许,她终究一无所知,曾经有那样一个男孩深爱过她……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第四篇】
茨威格传说是一位很了解女性的作家,读他的文章,里面大多的内容都是男女情感,夹杂着各种景物描写,并且内容很精彩,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各种来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真的很精彩,但是我读了之后并没有太多的感触。
马来狂人写的不错,我觉得茨威格真的很了解女生的心里活动,描写的很到位。并且捎带着含蓄之美,很喜欢。
一个陌生的女人的来信,写的真的超级好,有几个段落仿佛就是我的内心活动,有时候会感觉这封信就是我写给我爱的人,只是我没有那个女生那么执著,那么痴情,那么狂热。对于一个人的喜欢还是理性一点,我想那个陌生的女人多半是因为另一种原因所以让自己无法割舍掉这份爱,如果两个人互不相欠,又有什么理由再见呢,有些人只是匆匆过客,可能都不会再见。还是那些人让你知道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是怎样的迫不得已,而我也经历过,是滴,终于时间让放下了,偶尔想起,嘴角间再也不会有什么微笑,也不会偷偷的一个人傻笑,终于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终于我又变成了那个我。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后感作文【第五篇】
作家与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想可以用现在的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暧昧。也就是说不清楚,作为作家而言,本来就是猎艳的,如果女的不愿意讲明白,他才不主动说呢。开个玩笑:暧昧哪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啊。上世纪20年代就有了。而最后一次,他则是在作践陌生女人。在陌生女人梳妆的时候,作家把几张大钞票塞进了陌生女人的暖手筒。这就意味着作家只是把她当成了一个妓女,这个绝对是对陌生女人的侮辱。
很多人认为茨威格写的陌生女人不自尊自爱。这个是不敢苟同的。本书翻译者、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张玉书先生在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茨威格笔下塑造的并非是爱得丧失自我的女人,相反,她们非常自尊自爱。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爱情刚开始时是甜蜜的,“陌生女人”怀孕了,如果她去告诉这个男人,而这个男人根本就不记得她这个人,可能反问:“孩子是我的吗”,那是多么煞风景的事情!爱情不应该是交易,不应该变成索取与给予的对等。所以,她并不愿意将怀孕的事告诉她爱的男人,她对爱情是无所企求的,宁可一个人背十字架,也不愿意让这个男人看不起。在我看来,就是因为这位陌生女人有点太自尊了,所以有时候才会放弃争取。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陌生女人自身才是酿成自身悲剧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有些人看来,就是:她是主动送上门来的,不要白不要。在书中,茨威格这样写到:“可是请你相信我,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舍身忘己地爱过你,我对你从不变心,过去是这样,一直是这样,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察觉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委身屈从,热情奔放……”其实我是很反对在读书笔记或者说是读后感里面大段引用原文的,之所以引用是因为认为这句话基本反映了陌生女人一生的心理状况,为今后剧情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也贯穿整个小说。
这个小说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我想决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关于陌生女人的情感的描写,在这个同时,里面一些语句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充分展示了茨威格对社会的体会和把握,当年,换个角度来看,对陌生女人的感情的描写也是建立在作家的对社会的深刻体会上的。这种体会是跨国界的,甚至尤其对我们国家有警醒。举一例:“在这个世界上,穷人总是遭人践踏、受人欺辱,总是牺牲品”。我们或许曾经拿类似的语句来教育国人,资本主义是多么的腐朽。可是现在因为贫困而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不和谐现象几乎已经成为全球问题。在图书馆偶然翻到一本书:20__年世界局势预测报告,平时见到这样的书是不会在意的,认为肯定是科幻或者是一些预言家瞎说,但是仔细一看作是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日内瓦国际问题研究院编写的,里面讲到中国社会面临的八大主要主要问题,其中最危险的就是贫富差距,而且穷人的社会地位每况愈下。而更多的学者不是为大众争取利益,而是逐渐成为富人的附庸,厉以宁、张维迎多次为贫富差距辩护,香港中文大学的郎咸平教授抵制社会尤其是经济体制中的不公平现象,掀起了“郎咸平风暴”,但毕竟竟是只是一个学者,而有的教授则同时是国务院发展研究院的顾问。很多学者分析说是中国人的“仇富”或者说是“嫉妒”心理在作怪。这个问题,著名旅美学者薛涌先生的观点可以参考:为什么国人不骂李嘉诚,不骂世界五百强?因为他们是合法谋利,而中国很多穷人受压迫,被富人夺走发展机会甚至生存空间,中国人为什么不仇富?这个问题确实是必须解决的。。就像雨果提出的当代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写到这里,不得不更加佩服茨威格的眼光。
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看了最近的一些关于小说和茨威格的材料。发现现在很多的学者在研究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不是以茨威格本人为原型的,个人认为是大可不必的。作家写什么并不一定就是要亲身体验过,要是按这个思路展开,科幻作家的职业就不存在了。只要作家有任何可以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或者是体验或者说是素材的途径,然后对其进行加工就可以了。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没有《红楼梦》《金瓶梅》,没有它们发展成为一门“显学”,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饿死,多少人要活不好。同样,说句玩笑话,《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养活了一大批评论家和学者。
有人这样评价茨威格:茨威格是个谜。作为一个以描写心理见长的作家,对于人性,他似乎洞悉一切,我们以为他强大,他的生命却在瞬间凋零;被大文豪高尔基称赞为“世界第一流的作家”,却从未获过任何文学奖项;被誉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却至今让女权主义者心怀不满;作品翻译成各种文字畅销世界许多国家,关于他以及他的作品的研究却很少;一生写了12部与政治息息相关的人物传记,却自称“不问政治”。我个人这样理解:生命瞬间凋落确实令人感到费解,或许是因为他太洞悉一切而敏感,似乎很多一流作家的生命都是在瞬间凋落的,比如海子;一流的作家不一定要得到文学奖项,有的作家甚至活着的时候都不被人关注,死后甚至几百年后才被人发觉。茨威格的声誉让他很快加入英国国籍,死后巴西国王下令举行国葬,这就是茨威格是一流作家的重要体现;茨威格作品中的女性其实都是十分自爱的,而且茨威格在写作的时候是对她们抱以极大的同情和关注的,如果女权主义者心怀不满,那是他们对茨威格的误读;自称不问政治就要看怎么理解“政治了”,或许是因为我们把茨威格心中的政治的范围扩大了。
徐静蕾自编自导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引来了文学界、媒体和同行极大关注,同时也掀起了很大的回归经典的浪潮,更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茨威格。虽然学术界和同行很多人在批评徐静蕾的作品,说是在各个方面都赶不上茨威格的原著,但个人认为不论怎样,毕竟让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茨威格的影响,而且以电影形式解读经典、推介经典,长期以来就是存在的,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我们必须大力支持
读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中无尽的惆怅。